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精选11篇)

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下面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1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的写作思路。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生字。阅读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前谈话】

初次见面,聊点什么呢?相互了解一下,如何?你们先问吧,你们问五个问题。接下去我问了,能说说你记忆中的美好的、难忘的回忆吗?先与同桌说,再推荐三位同学来说,开始吧。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出课题,简介作家

1、同学们,我们都说了童年的故事,美好,快乐,又幸福。一个人长大以后,回忆自己的童年,更是回味无穷。许多作家也用自己的笔端回味了那段美好的时光,中国台湾著名的女作家琦君就是其中一位。

电击鼠标:

简介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十二岁时随父母迁居杭州,读中学。1949年去中国台湾,后来定居美国。

2、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板书《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让我们用心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属于自己的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交流生字和难读的句子:

评价:

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刚才你遇到难读的句子吗?请你读一读。(读2~3句,每句2~3人)

要是能把这个地方读得更准确就好了,再读一次。

你把字读得准确,句子读的流利,真棒!

老师也觉得这句话挺难读的,你都能读得这么好,真会读书啊!

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1、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读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问题随之产生,有一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也有一些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疑惑的一个问题,用横线划出来,打上问号。

2、来说说自己的问题,大家共同确定哪个问题最能统领全文,最有价值。(请3位)

3、提出问题:

为什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引领学习全文(出示)

评价: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那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⑴ 先请你自己读读这句话,找到“这里”是什么地方?

来读一读描写杭州桂花香的句子。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杭州的桂花很香,从“全是”和“才是香飘十里”感受到)

⑵ 这里的桂花真香啊!可是母亲说──(引出学生读),那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又是怎么样的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

⑶ 讨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很香: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真香,想读的同学再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花的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没错,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飘逸,人们都浸在桂花香里。谁也喜欢读这句话?──你来──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但这香真的能比过杭州的桂花香吗?──没错,花开季节,杭州的桂花更多,香气更浓烈,然而母亲说──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⑷ 感受“香”以外的乡情: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是啊,这里有写到了一个──(“浸”加圈)这个浸一般用在什么地方?而课文中说──,这里的“浸”又是什么意思呢?──她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你又作何理解呢?──是啊,整年都可以感受到桂花香,难怪她说──

那整个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据──说得真好,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呷几口桂花茶,这香沁人心脾,尝一口桂花糕,这香唇齿流芳。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沉浸在了乡里乡亲间浓浓的──(乡情)里。谁想读读这句话──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读。

⑸ 现在,同学们领悟到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出示母亲的话。)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其实包含着“月是故乡明”的道理。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所以当我把一袋桂花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4、感受家乡桂花带给我的快乐:

而对于童年时的我来说,除了闻花香,吃桂花糕,印象更深的是什么?──对,是快乐。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

第五自然段:

(重点体会快乐)“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是啊,我是多么急切地盼望着摇花,感受这快乐啊!“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是啊!这就是摇花的乐趣,桂花雨的奇妙。可是老师觉得你还不够“乐”,能更“乐”一些吗?──你来乐一乐──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读。能把“抱”着桂花树,“使劲”摇的样子读出来吗?──多么有意思啊,!老师也想享受一下摇花的快乐,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听着听着,你笑了,能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美,好生动的画面啊!所以我喊着──你来喊一喊──你来喊一喊──你来──你来──想喊的同学一起来──同学们,就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这段话──是啊,这桂花雨,让我们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让我们沉浸在浓浓的乡情和无尽的──(板书:快乐)中,难怪母亲这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引读第八小节)

点击鼠标:

哦,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给“思乡”加线)。

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离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如今,她已经89岁高龄,可是她依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童年的美妙,故土的美丽,人生的美好。让我们挑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是琦君她说的这些话再读一读,记一记,把它们留在你记忆的深处吧!

【教学板书】

桂花雨

花香

乡情   浸  思乡

快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路花香》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

3.借助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走近花香

1.出示多媒体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万物复苏,柳枝吐绿、百花齐放)

2.是啊,春回大地,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

板书:一路花香

一起美美地读课题,让花香溢满我们的课堂。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

指读,开火车读,一边听读,一边看书,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解决刚才的问题)师随机正音。

板书:完好的水罐破损的水罐挑水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简单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挑水工两只水罐中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

(2)这只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情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快速浏览全文,并圈出来)

(相机板书: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全心品读,寻探花香

1.体会“十分惭愧”

(1)导入:那只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送到主人的家,每天如此,因而它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

(2)体会: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惭愧)

①“惭愧”是什么意思?

②(出示)填空练习说话:破水罐因为而惭愧。

③“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于是他们之间有了第一次对话。谁来读读这第一次对话。(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

“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④“尽了自己的全力”具体是指什么?

(这说明挑水工挑水的路程远,任务重。)

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具体是指什么?

(因为破损的水罐每次只能运半罐水给挑水工增加了工作量)

(3)指导朗读:

①文中破水罐与挑水工有两次对话,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细细小组合作体会他们的心情。(指读第一次对话)

②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来,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日复一日,两年后的一天,破水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让我们再去聆听破水罐与挑水工的第一次对话,出示破水罐与挑水工的对话(男*分角色读读出破损的水罐的自责与歉意)

2.体会“一丝快乐”

(1)导入: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看到了什么景象?破水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指名读当他们上山时——–一丝快乐)

(2)让我们也一起来欣赏这路旁美好的景象。出示图片。“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如果你就是路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什么呢?

(3)多美的花儿呀,然而破水罐看了它们仅仅带来了(一丝快乐),你感受到了什么?(因为破水罐之前十分惭愧、自责,一直沉浸于之前的情绪中。)

(4)轻轻地读读第一句话,谁能读出这一路鲜花的美和破损水罐的一丝快乐来?

3.体会“仍然伤心”

(1)(出示)“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它为什么仍然伤心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美丽的景色只是给破损的水罐带来一丝快乐,它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与伤心之中,只顾盯着自己的缺陷,没有理解挑水工的良苦用心,难以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2)总结:它的快乐是那么少,是那么短暂,因为它还在为自己的裂缝而自卑,为自己不能尽到责任而自责难过。谁来读好这段话?(当他们上山时—–向挑水工道歉)(指导读好“仍然”“又”“再一次”,把破水罐没有从内疚惭愧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这次他的内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指导读)

4.体会“欣慰”

(1)是啊,破水罐的惭愧没有因为路边美景而消减,它仍然十分伤心。破水罐的心情仅仅只有这三次变化吗?老师也和你们一样认为破水罐的心情一定会发生第四次变化。默读课文,想一想,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帮老师完成这个填空。

(2)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会有这样的心情。结合跳水工说的话说一说。

(3)请你再次读读挑水工的话,从哪些词中体现出了他的智慧?指名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早”“利用”“撒下了花种”“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

(4)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请有感情朗读。

(5)小结:是啊,独具慧眼的挑水工明知道这只水罐有缺陷,但并没有嫌弃它,而是妙用了它的缺陷,这才造就了这“一路花香。”

(四)以读促读,收获花香

1、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

(1)让我们再一次的欣赏这美丽的收获,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角色,三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分组汇报朗读表演。。

(2)你觉得带来一路花香的仅仅是破水罐吗?(不是)那你认为还有谁?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挑水工?(智慧)多么智慧的挑水工呀,面对破损的水罐不离不弃,恰到好处地合理运用,还教给了破水罐一个道理,真是慧眼识人,循循善诱(板书)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次朗读他说的话。(出示)

2、揭示道理。

(1)课文以拟人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哪三个角色?你最欣赏谁?为什么欣赏他?此时,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用“我想对说:句式说话。(小组内交流,反馈)

(2)同学们发自肺腑的语言,散发着哲理的花香。“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自卑,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正是我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获得的美丽收获,也正是“一路花香”的丰富内涵。

(3)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曾为没有美丽的容貌而懊恼;也许,你曾为没有出色的成绩而伤心;也许那么,读了这个故事,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3、让我们再次凝视“一路花香”。齐读课题:《一路花香》

老师愿这“一路花香”带给我们的启示永远留在你、我、他的心中。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4、师生共同配乐朗诵《欣赏自我》。(出示)

(1)过渡:是啊,世界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们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学会欣赏自我

(2)师生共同配乐朗诵

欣赏自我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是一颗星辰;

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是一株小草;

也许你想成为大河,可你却是一条小溪;

于是你徘徊,你忧郁,你自卑。

和别人一样,你也是一片风景。

也有阳光,也有空气,也有寒来暑往,

甚至也有别人未曾见过的一颗青草,

甚至也有别人未曾听过的一阵虫鸣……

做不了太阳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发热发光;

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希望;

做不了伟人,就做实在的自我,

平凡并不可悲,关键的是做的自己。

不必总是欣赏别人,也欣赏一下自己吧!

多给自已一点信心,送别过去的岁月,

只要明天还在,只要热爱生命,

即使有云的日子,你也能够真正地跨越自已!

(五)课堂小结,花香四溢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我,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多给自已一点信心,送别过去的岁月,只要明天还在,只要热爱生命,即使有云的日子,你也能够真正的跨越自已!

2.课后作业:(出示)

(1)搜集一些与寓意相通的名言警句,读一读,背一背,并选择一条做成书签送给自己。

(2)续写故事: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会怎么做,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15.一路花香

完好的水罐(图)骄傲自大

正确看待

破损的水罐(图)惭愧自卑自己、别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 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是谁传授给我们知识,是谁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是老师)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对教过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您好!”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对天下所有的老师再道一声“老师,您好!”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整首诗共有几个小节。

2、找两名同学分别读诗歌中的两个小节,其他同学一边听读,一边看书,想一想这首诗歌写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什么?

(老师工作很辛苦……)

2、你从哪里知道的?

(从“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都是的辛劳!”看出来的。)

3、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看看这两句中哪些词更能说明老师的辛苦?

4、学生齐读。

(心血、辛劳)

5、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哪个人的成长都有老师的心血、辛劳,因为……)

6、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读读。

7、生齐读。

8、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发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重读了一个词,知道是哪个词吗?我们再来试试,

9、生再读。

(是“哪个人”、“哪一项”。)

10、不错。“哪个人”指谁?

(每个人。)

11、“哪一项”呢?

(每一项。)

12、噢 ,那我们试着把这句话改一改,用上“每个人”、“每一项”。

13、生齐读。每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学生全笑)

(应该把“不”改成“都”)

14、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试试。

15、学生再读。

16、你们觉得这样一改,有什么不同?

17、我们把两种句子对比读一读,好不好?女生读改了的句子,男生读原文。

学生对比读。

(我发现了,课文中的原句感情强烈些……更能突出教师的……辛劳。)

18、是啊,原文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的事业是多么……

(崇高 伟大 神圣)。

19、好,我们再读这两句,好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20、指名读。小组赛读。

21、同学们读得真好,看看第一节,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教师事业的崇高?为什么呢?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因为教师的事业连接了过去和未来)

22、老师要为你们鼓掌,说得太好了,是啊,这里的“大道”、“金桥”都指教师的事业。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师指课题)

生齐读:老师,您好!

23、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沉默。)

24、我们齐读这一段,好好体会,想想老师为什么会感动?

25、生齐读第一段。

(我体会到了,这里面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尊敬、热爱……)

26、说得好,谢谢同学们,你能试着用每当 ……就 说句话吗

27、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的老师吧!

28、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二)合作学习第二小节

1、同学们,刚才我们融入课文中读,联系上下文想,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我们就很好地体会文中的内涵,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合作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小组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

(1)从“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体会到诗人为什么赞美教师的事业多美好

(出示: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2)指导朗读

出示:“春晖”、“朝霞”分别指什么?(春天温暖的阳光、早晨的霞光,这里把老师的智慧比作春晖、朝霞般光明美好。)_

(2)从“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撒向新苗。”中体会到 教师的工作塑造了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是多么的美好!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也知道了老师是如何培养人才,关爱我们的

出示:从春蚕、理想的丝线 、甘露、茁壮的新苗、 “笔尖飞舞”、“笑语盈盈”这几个词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4、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苦的,我们除了赞美老师,还应对老师有什么情感?

(理解:“衷心”:发自内心。)

5、指导朗读第2小节

四、放录音《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背诵全文。(课件出示)

1、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要奖励你们,给能背诵的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动画片配音,这动画片中还配有《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动听的音乐呢!

2、指名背、齐背

【教学总结】今天的课还是有效的,与开学第一节课相比,发言的人多,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而且从作业反馈上来看,学生做得快,只有一人把崇高的崇写错了。这与上一届学生相比,有些错误没有犯。反思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由扶到放,主导和主体相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采取直奔重点,“古今中外,------!地北天南,------!两句来教学。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举例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再学开头的“在昨天与今天---------”学生就比较好理解。这是教学上的“旁敲侧击”之术。对于太难理解的,与学生生活距离大的,我们可以先放一放,找那些能够让学生寻找到感知点的内容先学,这样逐渐推进,最后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自然段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结合没讲的“读书做记号的学问”,让学生边自学边做记号,这样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能把习惯篇学用结合。学生自学好了,就让他们提问并同学交流,有效利用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资源。抓住几个难以理解的词“春晖、朝霞、甘露、春蚕、理想的丝线、茁壮的新苗”。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讲解也是需要的,它能节省时间。

2、今天的课堂学生的专注程度比第一节课有进步。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一半学生很投入,热情高。也许是我的状态比较好,影响了学生吧。而自己状态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教材的熟悉,对教法的取舍。因为这一课已经教过,而且印象较深,知道学生的问题会出在哪,所以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3、今天的作业学生做得还是比较快的。相比较数学和英语。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在教学设计时已经把作业考虑进去了,把作业中一些学生易错的已经强调过了。所以双基智能上的错误较少。这是我近段时间思考的产物吧。因为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能考。

4、巧用生成资源。我发现在写课题时,把感叹号忘了。于是,我灵机一动,问:同学们,你们有没发现老师什么没写?生--------。这感叹号能省去吗?为什么?生------。是啊,说得多好啊,让我们带着对老师的敬佩、感谢,再读课题。

但是,今天的作业反映出这班学生很浮躁,不定心,没耐心,不细心。作业中抄错的、漏做的现象较多,想当然,不尊重事实的多。总之,做作业的态度极不端正。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及体会教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不……”,“那是……”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片、搜集赞美教师的名言。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在教师节之际,您想对培养、教育过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板书课题:1、老师,您好!

2、是啊,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

二、初读全诗

1、教师范读: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想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自读: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3、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

4、认读生词,认准字形:读准字词是读好课文的基础

(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

(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

5、齐读全诗:字词读准了,诗肯定会读得更好了,让老师来听一下!老师在倾听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

6、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共有几句,写些什么?并作初步交流。

三、细读第一小节(1-5句)

1、指名读: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表现?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追问:“崇高”是什么意思?(尚,崇敬)

3、过渡:你是从那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找一找

4、交流:

(1)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古今中外,每个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培养,所有人的成长都包含了教师的辛劳)

b.比较句子:读一读,体会哪种说法更好?

古今中外,哪个…不…古今中外,每个…都…(前一语气强烈,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

(2)出示: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教师的辛劳!

说说意思。(创造靠人完成,而完成创造的人是由老师培养的)

5、指导朗读这三句

6、过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老师,于是诗人送老师这样一句话。

7、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昨天,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

(2)指导理解句意

8、学了这几句诗,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

(1)齐读,体会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2)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学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3)再读:让老师再感受一下你们的感激之情

9、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四、作业: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哪一句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按顺序从前往后找。

3.讨论归纳。(1).第一句(在昨天--------架起金桥)指导理解: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的吗?

B.小结: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教师的事业连接了过去和未来,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C.指导朗读这两句。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

指导理解:

A.这里:“哪个人”是指哪些人?(所有人。每个人)

“哪一项”是指多少项?(所有的。每一项)把这两句话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这样一改更能突出教师的辛劳

B.举例说明(名人名家都是在教师的培养下成才的。如--------)

C.指导朗读这两句。

4.引读:教师的事业这么崇高,对社会的贡献这么大,我们对教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尊敬、热爱)

齐读第一节最后一句。(每当看到-------老师您好!)

A.指导理解:这句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对老师的感情强烈?

(“涌起——这种感情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强烈)

B.指导朗读这一句。

C.指导朗读第一句。

四。学习课文第二节,自由读。指名读,要有感情的读,找出一些优美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按顺序从前到后找。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

指导理解:

A.释词:春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朝霞(早晨太阳出升的云霞)

B.师讲解: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指导理解:

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洒向新苗)

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教师粉笔书写,钢笔备课批改作业)“笑语盈盈”是什么意思?(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C.指导朗读。

4.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劳的,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感情?

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每当看到---------教师,您好!)释词:“衷心”(发自内心地)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四。听录音,欣赏;边准备齐背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背齐背

五、作业设计: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浸透(jīnjìn)塑造(sùsuò)

衷心(zhōngzōng)编织(bīnbiān)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蕴含()崇高()闪耀()

祝愿()塑造()波涛()

3、写出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蕴含()崇高()闪耀()

祝愿()塑造()波涛()

4、小练笔:《老师,我想对您说》

读题明要求。出示要求:可以用各种形式,叙说自己想说的话。

导情入境: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在我们和老师之间同样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味那感人的一幕幕……跟亲爱的老师说说来自心底的话语。

板书设计:

哪一个不浸透每当…就…崇高

1、老师,您好!哪一个不蕴含每当…就…涌起

教师的事业美好

工作辛苦感激之情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篇五

《音乐之乡》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 动人的旋律 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 蜿蜒 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篇六

【教材内容】

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课。

【设计理念】

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传达的意蕴与情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桂花雨的意思,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桂花香”与“摇花乐”。

3、尝试用朗读来表达体会到的桂花带给人们的快乐。

【预设流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诗句,读一读,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花?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唐·宋之问)

2、师:古代的人喜欢桂花,现代的人也同样喜欢桂花。著名女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香气迷人的桂花。(琦君的照片)

介绍作者:

琦君:1917年生,浙江永嘉人,女作家。1949年赴中国台湾,1977年定居美国。

示题:桂花。

3、你们见过桂花吗?

(桂花图片)你们见过桂花雨吗?出示课题“桂花雨”。

4、今天我们就走进琦君的童年时代,感受桂花雨给她的生活带来的美好回忆。

二、了解大意

1、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划一划最喜欢的句子。

2、交流句子:

(随机正音,教学生字新词)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中找细花。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花香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花香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雨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故乡的桂花更香

3、再次交流读书收获:

读了课文,你还明白了什么?

桂花送人、桂花有收获的期待(珍惜)、摇桂花是我童年的快乐、母亲思念故乡和故乡的桂花……

三、再读课文,品“香”

1、你们见过桂花树吗?

(桂花树图片)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读句子: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2、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生答:香。

3、再读课文,找找描写桂花香的语句,我们也来细细闻一闻,品一品。

4、交流句子:

⑴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⑵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⑶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⑷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这里的四句话,请你默默地读一读,品一品,哪一句里的桂花的最香。

(生读句子。)

6、交流、品读,重点关注:

“迷人”:

联系生活体验:甜甜的、淡淡的、丝丝缕缕的迷人花香,深深地吸了一口又一口。

“浸”:

⑴ 两个“浸”一起理解意思:

① 谁来说说“浸”的意思?

(泡在水里,被水浸入;组词:浸透、浸入。)

② 句子中的“浸”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浸字是弥漫的意思,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弥漫在这桂花的香气中。)

⑵ 两句话分开来体会:

①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b、教师引导想象“没有不”:

填空:一缕 一阵 一股 一路 一丝

晚上看书闻着一缕花香;妈妈洗衣服,风一吹,闻着一阵花香;推开窗户,一股花香迎面扑来;上学路上一路花香;坐车远行,衣服上还留有一丝花香……

c、师:浓郁的香气,包拢在我们周围,如缕缕清风,萦绕在每一个角落,似乎渗透到了我们的身体里,每一个细胞中。再齐读。

②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香里又是怎么样的?

a、理解:

“全年”──整年、四季、12个月、165天、分分秒秒。

b、分别换成:

“整年、一年四季、一年12个月、365天、分分秒秒”读句子。

(个别读为主,适当加上评价,指向花香久,无时不在。)

c、师生接读: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d、指名读读书上这一自然段:“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e、继续师生接读:

不开花时,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f、交换一下,学生说前半句,教师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g、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

(齐读这一段:“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h、“好香的雨啊!”这是哪儿来的雨?

找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i、理解:

纷纷、满头满身,体会“香”浓、多。

j、师:真是场好大的桂花雨,我们的头上,衣领里满是桂花,一不小心,调皮的桂花钻到了我们的嘴里,甜丝丝的。我们带着满口袋的桂花,跑到哪儿,满身的香气就飘到哪儿,有趣极了。(齐读)

k、这段话让我们也见识了桂花雨,这里的桂花除了“香”,还有什么?──乐、生活的香甜。

l、静静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当时的情景。如果是你,在满头满身的桂花雨里,会怎样喊?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 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m、交流读句子:

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评价:真美,从你们的朗读中看到了那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感受到了那心满意足的快乐。

n、摇桂花的快乐也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作者的父亲曾经用诗句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份乐,这份喜。请你读读这首诗:

(指名读。)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o、桂花“香飘云天外”,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请你再读一读这些赞颂桂花的诗句。

(学生自由读)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唐·宋之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唐·张九龄)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宋·朱 熹)

从桂

(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广寒香一点,吹的满山开。

西湖

(明)沈之琰

微云澹澹碧天空,从桂香生细细风。

百顷西湖一明月,此生已在广寒宫。

品桂

(清)张云敖

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四、存疑,作业

1、由古诗写“西湖”谈到“杭州”时,随机介绍杭州的桂花: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农历八月,正是秋风乍起时,夜里,山风穿风而过,带来一室花气,盈盈暗香笼袖,忍不住,闭目凝神,深呼吸──香气透心穿肠而过,刹那间,只疑人入仙境……当金黄色的桂花象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时,在西湖边上的满觉垅,满山遍谷,连绵数里地下着“桂花雨”,胜似天堂美景──“满垅桂雨”,落尽西湖千般秀。(杭州满觉陇赏桂的画面)

2、听到这儿,联系课文中出现的一个小细节,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下节课任务:

解决疑问,我爱桂花香、摇花乐,而母亲眼里心里的桂花又是什么?

3、作业:

背诵、摘抄自己特别喜欢的语段;搜集有关桂花的诗词、文章读一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七

一、导入:

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有趣的发现》吗?它主要讲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细心观察研究岛上的昆虫,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和达尔文同样善于细心观察生活的伟大航海家,他就是哥伦布,那么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一下!

三、学习新课:

第一部分

1、说说你对哥伦布的了解。

引出第一自然段

“哥伦布是16世界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

2、过渡:那当时的航海生活的条件怎么样?自读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

“那时,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艰苦,而且充满危险。”(概括成词组)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航海生活非常艰苦?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充满危险?

艰苦:只能吃黑面包和咸鱼

危险:浑身无力全身出血慢慢地死去

(2)是啊,当时的航海生活有两大困难,一是艰苦,二是危险,你觉得其中最主要的是思念困难?从哪里看出来?(“最可怕”“海上凶神”)

(3)出了这些还会碰到哪些危险?

(4)小结:所以说,对于当时的航海生活来说,“危险”是他们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

再读“那时,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艰苦,而且充满危险。”(要突出后面的“危险”)

3、在那么艰苦、危险的情况下,船员们随时都面临死亡。板书:面临死亡

可是,文中的最后却有了出乎意料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什么?板书:起死回生

第二部分

1、从一开始的面临死亡到最后的起死回生,故事情节可谓是跌宕起伏,而哥伦布的心情也随之不断变化。请大家读读3到6自然段,找找有关哥伦布心情变化的语句。

2、交流,板书:十分沉重越来越沉重又惊又喜

3、精读课文,加深感情。

(一)(1)是什么让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

“航行不到一半的路程”“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病倒了”“望着四周一片茫茫的海水”

所以他眼里“噙着眼泪点了点头……”思考:哥伦布此时的感受是什么?他会想些什么?

他同意把病重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种做法你认为对不对?他是不是太残忍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呢?

(2)当时哥伦布出于大局考虑,怕连累船上其他人,无奈之下只能出这样的决定。所以心情十分沉重。

(3)指导朗读。

(二)(1)是什么让哥伦布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哥伦布胜利返航应该是很值得高兴的,为什么心情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说明比前面更加沉重了)

(2)指导读好“越来越近……越来越沉重”

“这次探险的成功,是用十几个船员的生命换来的呀!”

(三)等哥伦布靠岸之后,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又惊又喜)

(1)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指导读好“这不是那些船员吗?他们还活着!”“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分别用惊奇和喜悦的语气来读)

(2)分角色朗读对话。(看图片,观察他们的神情,体会他们的内心。)

第三部分

1、野果子竟然救了生病船员的命,假如你是哥伦布,会不会产生疑点?

“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2、第7自然段中“一……就……”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哥伦布迫不及待地想揭开奥秘。

3、哥伦布为什么要这么急迫呢?

他解决了吗?(野果子里的维生素C救了那些船员的命)

(看来,任何一种新的发现都是在多问几个为什么之后,进一步探索研究后得到的。。)

学到这里,你对哥伦布这个人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是的,所以我们也要向哥伦布学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

4、哥伦布后来才明白了,那些船员得的怪病叫什么?不治而愈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看来,这篇故事实际上写了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非常生动有趣,谁能把这一经过说给大家听听?

四、课外延伸:

截至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维生素A、B、C、D、E……不下几十种不同的种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不断研究,今后将会发现更多的维生素。他们所起到的保健作用也是各不相同,课后你们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去查阅资料,利用班队课举办一次有关“维生素家族”的活动,让我们大家共同学习更多的知识,好吗?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篇八

《桂花雨》教学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本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如“我又想起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感悟重点语句的含义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让同学间进行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摇花带给作者的快乐,以及无穷的回味。

总之这节课无论是读还是交流,学生兴致较浓,能积极参与,比较投入。

《桂花雨》教学反思

第11课《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通过学习要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一番思乡情,童年乐。我谈谈教后的三点小小的体会:

一、指导学生读出喜爱

课文的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作者最喜欢桂花。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时,我就是抓住了“最”字进行做文章,问学生作者最喜欢桂花的什么?学生开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欢桂花的“香气迷人”。其实作者是通过对比其他的花,来表现桂花的“不爱张扬”。开始学生回答不出,我就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一遍下来,学生举手了,找到了课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与繁花争艳”等,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二、指导学生读出快乐

课文的第三小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以及母亲和全村人的浓浓的乡情。我和学生同摇同乐,觉得很是开心,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三、指导学生读出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在学习这两段的时候,我一开始就拎出来,在精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朗读,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将这两段话提出来,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

“魂牵梦萦”三叹调——《桂花雨》教学反思

课文《桂花雨》是著名作家琦君写的一篇结着淡淡的乡愁的散文,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桂花香,萦绕着深深的思乡情。在其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桂花,真让我魂牵梦萦。”是啊,对于漂泊一生的琦君来讲,故乡的桂花就是她心中故乡的化身,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也是她永不磨灭的牵挂。无论身处何地,心永驻故园!于是,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以这句话为线索,为主旨,带领学生感悟作者的“魂牵梦萦”!

课始,我将这句话补充展示在黑板上,待学生了解“魂牵梦萦”的含义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桂花让她魂牵梦萦?让她魂牵梦萦的仅仅是桂花吗?这两个问题统领整个课堂学习。接下来紧紧围绕“魂牵梦萦”展开学习,一调三叹:

一叹:桂花香浸魂梦牵

琦君对桂花的“魂牵梦萦”首先体现在对桂花的喜爱,对桂花香气的眷恋。于是引导学生了解桂花在作者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作者最难忘的是桂花的什么特点?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故乡桂花香气的踪影,进而品读词句。为此,抓重点词句品读,同时采用对比教学,是处理这部分最有效的方法。我抓住“浸”体会香气的浓郁,对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和“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让孩子们理解:故乡的桂花充盈了作者及母亲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花开时,大伙儿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花开过,大伙儿可以吃桂花糕,喝桂花茶,品桂花酒,唇齿之间回味桂花香。可以说,有了桂花才有生活,桂花的香气就是故乡的味道。不论何年何月,何时何地,家乡的桂花香最让作者魂牵梦萦,这正是魂牵梦萦!

二叹:摇花乐趣暖心间

“摇花乐”和桂花雨是琦君童年最美好、最快乐、最幸福的回忆,是让她“魂牵梦萦”的又一缘由。“桂花就像一只只小蝴蝶,又像一朵朵小雪花纷纷扬扬,落在头发上,落在肩膀上,落在衣衫上,小琦君和家人全都沉浸在花雨里,沉浸在花香里,沉浸在故乡里……” 这是多美的一幅画面啊!于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知、联想,作为我这部分的教学方式。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让孩子们说出自己想到的画面。很多孩子都感叹:摇花乐真是童年乐啊!在情景重现中学习,学生对“桂花,真让我魂牵梦萦”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难道不是吗?童年的一幕幕会在我们心底浮现,对作者而言,摇花乐拌他度过童年,让他童年变得五彩斑斓,他怎么能忘怀呢?这正是摇花乐趣暖心间!

三叹:母女心牵思乡浓

学了“桂花香”和“摇花乐”,学生对文本饱含的思乡之情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感知,怎样升华本文主题——思乡呢?在这里我采用找文章的中心句,并理解中心句的方式来教学。母亲的那番话不正是最朴实最恰当的表白吗?——“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通过联系上文对比,可以得知实际上故乡院子里的桂花不如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可为什么母亲会这样说呢?有了前面两部分的学习,学生对母亲眷恋故乡的认识已经水到渠成。所以,让母亲和作者“魂牵梦萦”的不仅仅是桂花,更是故乡!此时让学生再叹“桂花,真让我魂牵梦萦”就让学生的认知感受达到一个高潮!很自然的感悟文末作者的那句话:“于是,我又想……阵阵桂花雨。”包含的真挚感情。

找词、句;品读想画面;找文章的重点句;对比教学……这些方法都能有效的达到教学预设。而这篇文章的教学以一咏三叹的形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受到了不错的效果!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篇九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华侨老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了这位老人对祖国的无尽思念。现状正值中秋前后,还有一种花也装点起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桂花

2.提起“桂花”你会想到些什么?(链接生活与积累的古诗词)

3.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见桂花飘香,就会想起那一场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二、品析开头结尾

1.接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美好的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句话点了题。

2.交流:(1)文中描写桂花落的语句。 课件

(2)结尾的句子。课件 师点拨: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要学会运用。

(3)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一二节呢?

a.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对桂花的喜爱。旧知牵引——《桂林山水》课件

b.读了这段语句,你能用合适的aa式叠词补充这段文字吗?课件词语手册p36

点拨:叠词往往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富有童趣,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那么,文中是什么使我“又”想起了故乡同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件出示母亲的话

三、品悟重点句,辐射全文

1.“这里”指哪里?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读这两段语言,你觉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3.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

(1)第三节:关注桂花、馈赠桂花的快乐。(类比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豆苗和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但感情不同)

(2)第四节: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第五节:收获桂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 桂花雨 指导感情朗读。

(4)第六节:吃着这些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香甜四季,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融进了母亲的情感,仅仅是母亲的吗?

4.再读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你还读懂了什么?(又一次)

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花乐、桂花雨?板书:思乡情。

四、阅读延伸,品读同题材文章。

同步中的《故乡路》

板书: 桂花雨

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我上给实习的师范生听的,教学过程中总体上觉得学生学得很是投入,教学设计的安排比较流畅,具体来说,我觉得有以下几点自己今后继续多加运用:

1. 读写结合。新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优美,文学性强,所以是积累和学习写作的佳篇。这课教学中,我结合文章的写作特点,渗透了作文中要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和篇末点题的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语言更有渲染力;

2. 以点带面。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几乎都能找到一处能辐射全文的支点,这就像那个能撬起地球的杠杆支点一样,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我今后在备课时要潜心找到这个支点,这样不仅能让自己的教学脉络清晰,省时高效,而且学生学习时也会如剥笋般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从而水到渠成理解文意,品出文味。

3. 内外融合。新教材围绕主题编排课文,内容集中,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融入更多的相关题材的篇章、诗文,增加阅读的量,如果老师没有时间去找文章,那么同步练习就是很好的帮手。里面编排的文章总是契合课文的写作内容和角度,课堂上不妨接纳进来。有时间可品一品,没时间读一读也是好的。而且,我个人认为作业本、同步等练习册备课前必须看一看,尽可能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其中的重点、难点题目,有时练习册里的题目甚至能启发我的教学思路,闪现教学的亮点。

4. 触摸生活。在教学设计中看不出这一点。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领学生品位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写桂花树样子“笨笨”这一词语时,先通过与“笨”的比较,结合朗读体会到了贬义褒用这一独具特色的写作方法,然后结合词语手册中的一个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填写叠词,进一步巩固、加深对叠词妙处的体会,感悟语言的魅力。但我最满意的自己教学处理还不是这些。记得那天升旗仪式上,刚好有一名旗手在发言稿上讲到一句“被妈妈臭骂”了一通,听来甚是刺耳。于是我在品位好词佳句这一环节的最后,引入这一事例,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把握,继而指出“臭骂”一词不得当,是对妈妈的一种侮辱,引到学生换上合适的词语更换,最后我和学生讨论得出“数落”意思最接近,感情色彩最贴切,让学生对生活中的语文敏感,将语文的触角延伸到生活中,触摸我们的生活。课后,学生的习作中写到类似情景时,都会用上“数落”一词,看来这个词语的教学非常成功。

当然,教学的中还是有不少困惑,比如如何上出略读课文的特点,虽然这周去炼化听了讲座,但还是不能准确领会,有待进一步探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十

教学内容:学习《使至塞上》、《宿建德江》、《暮江吟》。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一、学习《使至塞上》

1、生自读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读,注意纠正读音。

3、师介绍作者及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公元736年,吐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尔北)。公元737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塞的途中。全诗共8句,这里只节选了4句。

4、生再读古诗。

5、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同桌互说诗意,在小组内互说诗意。

6、学生再反复读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二、总结学习方法:先读通读顺古诗,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最后再反复读古诗,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仿照上首古诗的方法,学习《宿建德江》、《暮江吟》。

四、学习古诗要抓住重点诗句加以引导,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五、指导背诵三首古诗。

六、认识“至、旷、瑟”三个字。

可以先在诗文中认识,然后单独拿出来,读音组词。

七、迁移练习:

在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景。

八、拓展练习:

找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来读一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第十一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0

foxtail 发表

参加了市骨干教师培训,对人教版第九册《桂花雨》一课进行组内交流、磨课,由实小蒋增裕执教,由我执笔写下教学生成过程。非常有幸感受到了其它学校的教研氛围。

《桂花雨》教学设计初稿:uploadfiles/-5/77839.17759025.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定稿:uploadfiles/-5/77909.59815907.doc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面对这样的文章,每一段都非常优美,很难取舍。在第一次对文本进行解读后,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了:

一、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在这个块面的教学上,抓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二、享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有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

但是,在把这种对教材的解读实施在课堂教学后,我们却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对文本进行细读后,过于拘泥于文本,觉得文本中的很多枝枝叶叶都值得学生去体悟,都想跟学生交流、享受,想把教师自已对文本的解读来触动学生。学生在下面听着老师很激情得投入着,他们的情感体验远没有老师那么强烈,甚至说是很少的。我们认真地检讨,发现我们老师的教学思路其实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学生的学路是非常不清晰的,他们很吃力地跟着老师在文本中跳来跳去,而面对文本、潜心阅读、自我感悟的东西是并不多的。

于是,一个这样的问题摆在了眼前:如何使教师的解读与学生的认识走在一起?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强加于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于是我们对教学的顺序进行了如下调整:

一、从课题入手,营造阅读期待:什么是桂花雨?然后定格文章第5自然段,分享桂花雨的美丽,体会那份摇花的快乐。

二、品读“浸”字,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三、对比母亲的话,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的桂花。这里,出示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的确是非常美非常香,但是为什么母亲还是认为家乡的桂花更香更美呢?回文再读,再次品味那摇花乐,那桂花香。于是这份快乐更乐,这份花香这香,情感上自然也就提升到了思乡的层面。

这样的处理,不仅老师的教路非常清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也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

其实,这样的生成过程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当我们在仔细解读文本后,满心欢喜地想把这种阅读体验带给学生时,却由于学生的一下子难以达到这种体验,使教学效果备案阻滞不前,于是再三修改、再实践。不过,与其说是痛苦,不如说是一种教学的磨励。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文转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11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