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案 篇一
(此片段教学主要让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一)师:同学们,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游戏,大家听好了,同桌的两个同学,左边的读上句,右边的读下句,看谁读得最认真,最整齐。
学生齐读。教师:现在我们交换过来读。生练习。
(二)师:下面我们来进行接龙比赛。为了能更好地比赛,大家必须先把这首儿歌读熟。(生读)
师:下面请大家听清比赛规则:我们有三个组进行比赛,每个组四人,排好队。第一个人说儿歌的上句,第二个人接着说第二句,第三个人三句,第四个人四句。然后,看哪个组说得好,说得快。生做练习。
(三)师:刚才第一组的小朋友做得真好。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贴卡片比赛。在四个卡片盒里有这首儿歌的每个字,请四组小朋友来将四盒卡片组成儿歌,看哪组贴得最快。生做练习。
(四)师:最后,我们来看看谁能快速地背诵这首儿歌。给大家3分钟时间自由背,用击鼓传花方式进行背诵。生练习。
点评:背诵不啻是死记硬背,应该力求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进行,通过无意注意和让学生情意参与的记忆,既快又保持长久。
《山村》教案 篇二
之一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 王艳梅
教材分析:
《山村》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古诗。它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安排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体会数字的妙用,学习“─、│”两个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能正确书写“一、二、三、十”。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
2、用听读识字及猜字的方法认字7个。
3、认识、会写笔画横、竖,知道字的笔顺:先横后竖、先上后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会写“一、二、三、十”四个字。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与人合作、互帮互学的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书、本、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投影片)(投影片同书上插图)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美吗?你觉得什么地方美?(生:图上的花美。远处的山美。山上的小亭子很美。山下的很多小房子很漂亮。……)
2、大家说的真好!在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邵雍的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山村”。(板书课题:山村)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一遍这首诗。(范读)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请举手的学生模仿着跟着读)下面全班一起读一遍,不会的小朋友认真听别人是怎样读的。
2、通过你的听和读,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到投影前指着字带大家读。
3、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都读的好,就互相奖励一个小星星。
4、谁觉得自己读的好,想读给大家听?(指名2—3人读)谁来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读的挺有诗意的。我觉得他们读的声音很宏亮。……)
谁会背这首古诗?(自己背,同桌互相背。请一个同学背。)你怎么背的这么好,有什么好方法吗?(生:我按照十个数字的顺序背。)
5、在大家背诗的时候,淘气的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二六七八九十花(学生抢着读)
6、(做照镜子的游戏)老师说生字,小朋友们举生字卡片,互相看看对不对。(鼓励学生)
三、小组合作,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表:一二三十)这四个字是我们应该会写的,要想写好这几个字,先要学习两个笔画:“─、│”。谁知道这两个笔画怎样写?(生:“─”从左边向右边写。“│”从上往下写。)(课件演示笔画写的过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学生练习写)
反馈,把学生写的拿到投影上,评一评谁写的好,说说怎么好?(生:写的工整。干净。……)
再写一个,同桌互相看看,写的好奖励一个小星星。
2、出示:“二”。同桌互相说说“二”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写第一个短一点的横,再写第二个长一点的横,先上后下)(课件演示写的过程)
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生:第一横在上半格的中间,第二横在下半格的中间)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评议。
3、出示:“十”。同桌互相说说“十”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横后竖)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横写在横中线,竖写在竖中线上)
学生自己练习写,反馈,评议。
四、小结,学生谈感受。
(生:老师,我特别喜欢这首诗,想伴随着音乐读一遍。)全班配乐朗读。
附:板书设计
山 村
─ │ 一 二 三 十
[评析:这是一堂古诗课。这首诗中包含了“一”至“十”10个数字。认识汉字,写汉字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正确书写笔画、学习笔顺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以图引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试着读,全班读,同桌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认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字,背会了课文。紧接着用游戏的方式巩固识字。横、竖两笔画是最基本的笔画,是写字的基础。教学时,发动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写,自己评议。既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老师又进行合理适当的指导。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自悟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山村》教案 篇三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 会认八个字,认识并书写,“横”,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会写汉字“一”。
2. 巩固常用量词和数词的搭配。
3. 背诵《小山村》。
4. 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渗透识字。
5.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我们一起把昨天学的《数字歌》作为见面礼,送给客人们,好吗?(生齐背《数字歌》)
2. 多么动听的歌谣呀,你们看,连丁丁、冬冬都不由自主的吸引来了。我们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3.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大家庭里来了很多的客人,冬冬: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刚才背的歌谣真好听,今天,我和丁丁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古诗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好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山村》。(师板书课题)谁记住了诗的题目?
二、 熟读,背诵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邵雍,杨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想读给大家听,可以吗?(师范读,生指课文听)
2. 老师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忍不住也小声的跟着读起来,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要求:自己小声的用手指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悄悄的请教同学或老师。
3. 同桌互相练习指读,小组比赛指读。
4. 师分男女生比赛读,请后面的客人当裁判。
5. 出示远景图。小朋友们,我们再前行二三里就到了诗中描写的小山村,让我们踏着诗歌到小山村里去看一看吧。(生看图朗诵)
6. 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画笔把小山村的美景图画完。(生补充图)
7. 和着优美的音乐,一副美丽的山村图即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这美丽的画卷中,一起美美的背诵这首诗。(生背诵、多种形式抽背)
三、 识字、写字
1. 小朋友们背的真好,连我们的字娃娃都坐不住了,你们看,他们跳到了黑板上,你还认识他们吗?(抽生当小老师教读)
2. 巩固识字。(老师指读、开火车读、游戏:摘苹果)
认读词语“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座”、“十枝花”
3. 游戏:找家
生字娃娃玩累了,,他们该排队回家了,可是他们忘了自己的位置,哎呀,这可怎么办?你么谁来帮帮他们呢?(师出示空生字的诗歌)
齐读检查。
4. 写字。
认识新笔画“横”,书空并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
生观察田字格的范写,师指导书写。
生自己连写“一”
《山村》教案 篇四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战胜自己。其实,正确地认识自己有何尝容易!对于处于童年期的儿童来说,评价他人,认识自己都非易事。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又怎能战胜自己,怎能进步!足见科学地进行评价的重要性。此次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要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该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评价呢?以上的案例也许会对我们会有所启示。
1、全面地审视。现在的儿童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已经习惯了以自我
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而忽视了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闪光点,所以评价他人“一眼”直逼不足。“众口铄金”,许多孩子的负面评价也许会击垮一个人的自信心!而自信的重塑又是多么艰难!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首先就应该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然后再去品评别人的不足之处!
2、多角度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
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多方面参与的评价应该说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它汇集了不同渠道的信息,使认识更全面、准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能先进行自评,自我剖析,阐明缘由,他评就会更具“人情味”,就会更多的从纵向加以评价,而减少或避免毫无价值的横向比较。
3、增强操作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评
价主体不仅要客观地描述评价对象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还应提出建议,给予指导和帮助,并让他有再次修正、改进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是向往优秀的,后进生之所以落后,往往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指导,不知道如何登上“前进的快艇”,评价中,把“他哪里不好?”改为“他怎样做会更好?”也许会更受评价对象的欢迎!
4、增强激励性。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
应特别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同学充分地理解和信任评价对象,更多地发掘并关注评价对象]的闪光点,真诚地赞美他,热情地鼓励他,把诚恳的语言,信任的目光,热情的掌声,亲切的拥抱毫不吝惜地送给他,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体验成功的乐趣。皮格马力翁的期盼能让雕像获得生命,我们的激励也一定能让孩子们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当然,科学的评价方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它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抓不懈,不断渗透,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不断探索,我们以及我们的学生都会在这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山村》教案 篇五
山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习数字。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
2.用听读识字及猜字的方法认字7个。
3.认识、会写笔画横、竖,知道字的笔顺:先横后竖、先上后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会写“一、二、三、十”四个字。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与人合作、互帮互学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投影)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美吗?你觉得什么地方美?(3~4个学生说)
2.在宋朝有个名叫邵雍的人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便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山村”。
(板书课题:山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一遍这首诗。
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学生模仿跟读)
全班一起读一遍,不会的小朋友认真听别人是怎样读的。
2.通过你的听和读,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到投影前指着带大家读。
3.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读得好就奖励一个小星星。
4.谁觉得自己读得好,想读给大家听?(2~3人读)
谁会背这首古诗,自己背,同桌互相背。
5.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
(出示生字卡片:二 六 七 八 九 十 花)
6.做照镜子的游戏。老师说生字,小朋友们举生字卡片,互相看看对不对。(鼓励学生)
三、小组合作,学习写字
(出示生字表:一 二 三 十)
1.这四个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要想写好这几个字,先要学习两个笔画:一、丨,谁知道这两个笔画怎样写?(学生说)
一 从左到右
丨 从上到下
(课件演示笔画写的过程)
(学生练习写一个)
反馈,评一评谁写得好,怎么好?
再写一个,同桌互相看,写得好奖励一个小星星。
2.出示:二
同桌互相说说“二”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上后下
课件演示写的过程
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说
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评议。
3.出示:十
同桌互相说说“十”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横后竖)
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横写在横中线,竖写在竖中线上。)
学生自己练习写,反馈,评议。
点评 这一课是一首古诗,诗中包含了一至十10个数字。认识汉字,写汉字是学习的重点。正确书写笔画、学习笔顺是学习的难点。本课的设计,以新教材的新理念贯穿始末。在教学中,以图引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试读,全班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不断地认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字,背会了课文。紧接着用游戏的方式巩固识字。横、竖两笔画是最基本的笔画,是写字的基础。教学时,发动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写,自己评议,既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老师又进行合理适当的指导。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自学自悟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山村》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山村》是一首极具趣味的数字关联诗,是学生初次入学以来最先接触到的古诗。它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安排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体会数字的妙用,学习“─、│”两个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能正确书写“一、二、三、十”。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四、五、六、七、十”5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通过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谁知道谜底是什么?(手)对,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手”。两只小手共有几个手指头?大家赶快数一数。(学生边数教师边在黑板上板书“1、2、3、4、5、6、7、8、9、10”10个数字。)
2.这10个数字还可以分别用10个汉字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10个汉字,怎么样?(板书课题,并领读)
(学生对新知的构建是在新知与已有经验和现有认识水平的碰撞中实现的。为促进新知的构建,教师先用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新课,把“1~10”与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联系起来,提前渗透文本内容,实现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新知的有机结合,可增强学习兴趣,减缓学习坡度。)
二、学习古诗,认读生字
1.我国宋代有个叫邵雍的诗人,把这10个汉字都写在一首诗里面,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请大家翻开课本第42页看“识字(1)”——《山村》。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首小诗,然后在诗中找出“一至十”这10个汉字,并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文)
2.谁想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想要解决自己不认识的字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总结,通过认真听别人读来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进行听读识字。)
3.通过听和读,你认识了哪几个生字,到投影前指着文中的生字领着大家读一读好吗?
4.现在,有几个淘气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能认出他们吗?(出示生字卡片:山、村、台、九、枝。指名认读、抢读。)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识字课,在教学时应该适当降低难度,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然后让他们自主阅读与其他多种方式阅读相结合,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诗读熟,并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准确,通顺。)
三、指导朗读,探究方法
1.这首诗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路走去二三里,不远处有个小山村,村里有四五户人家升起了炊烟,六七座亭台掩映在绿树丛中,鲜花簇簇,一片恬静美丽的景象。(教师边用语言描绘边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诗中描述的美景。)大家看(指板画),美吗?现在,你想怎么读这首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这首诗,你们想听吗?
(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读和评价老师的朗读,意识到读古诗不但声音要响亮,还要注意节奏的抑扬顿挫。)
3.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之后由其他同学评一评,再指几生读一读,评一评。)
4.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读古诗的窍门,你们有信心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读一读看看。(生同桌间互读互听。)
5.谁能试着把它背下来?
(学生自由背诵,同桌检查背诵,指名背诵。)
6.同学们背得真好!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引导学生把图画和诗句对应起来,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再通过反复的朗读、背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语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写字
1.这节课我们不但诵读了古诗,还认识了这几个生字(出示:四、五、六、七、十)可是,这5个生字是我们应该会写的,老师问问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写好啊?
2.首先我们来学写"四"字,大家看一看这个字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四”字的第2笔是“横折”,第4笔叫“竖弯”,探究"四"字的书写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师先范写,然后要求生练习写3~5个。生写时师巡视检查指导,注意搜集典型进行评议。)
3.现在我们再来学写“五”字。(注意:要给学生讲清楚各个笔画,特别要提示“横折”为一笔,规则为:从上到下。)
4.学写"六"字。(板书:六。指名说一说写“六”字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六”字的撇不能写成竖或点,点不能写成竖或捺。)
5.学写"七"。(指名到黑板上田字格中书写“七”,注意“七”字中的横要略斜。)
6.学习书写“十”。
(引导学生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写在竖中线上,学生自己练习写,反馈、评议。)
7.请同学们把每个字再写一写,写完了请同桌评一评。
(认识生字、写生字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观察、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指导学生书写时,重在指导学生掌握笔顺和书写规则,注意间架结构。)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什么啦?(引导学生整理学过的知识,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在这首古诗中,作者把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词语也用到了这些数字。(出示卡片:四面八方)你能试一试用今天学过的字组成一些词语吗?
(利用本课所学的字进行扩词练习,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同学们也可以回家试给这首诗配上画,并在上面写一写今天学到的生字,让爸爸妈妈也来分享一下这首古诗中的美好意境,好吗?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上这6篇《山村》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山村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