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10篇】(数学4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10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

(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呢?

(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

2.教师出示:

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不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呢?

(板书课题:画长方形)

二、自主探究

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

(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

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练习十”第1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

3.教材“练习十”第12题。

以已知的线段为边,画出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画?

(1)小组交流。

(2)独立完成。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题。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由代表汇报。

(3)教师归纳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设计说明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在计算不同的除法算式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试商。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对于计算课都有这样的感受:计算课难,学会不容易,学好更不容易。因此在教学时,要着重从实际生活事例引入新课,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设了“韩信点兵”的故事情境,这样可以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在相对轻松的问题情境下获取新知。

2.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通过观察平时的计算课教学发现: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会做不会说。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自己的[www.kuaihuida.com]思考过程,并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小红花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揭示目标

1.教师为学生讲述“韩信点兵”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出知识。因此本节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利用故事人物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计算240÷26。

2.组织计算竞赛。

请大家独立计算,做得又对又快的前五名学生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

3.学生计算结果,评选优胜的学生,奖励小红花。

4.选择计算中不同的试商情况进行汇报。

预设:生1:我把除数26看作30,想:30×8等于240,试商后发现余数32比除数大,32里面还有1个26,所以商8小了,改商9。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个26是260,比240多20,可以商9。

生3:我把除数26看作25,想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还有1个25,8+1=9,所以商9。

(如果学生想不到把26看作25来试商,教师要提示能否把26看作25来试商,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5.思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出商的?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各自的见解。

6.介绍“中数试商法”。

师:把26这样的数看作与它接近的25来试商,这样的试商方法叫做“中数试商法”。

7.介绍“同头无除商xxx”的试商方法。

(1)先用自己喜欢的试商方法计算239÷26,再结合课件逐步介绍“同头无除商xxx”的试商方法。

(被除数与除数首位上的数相同,俗称同头,但被除数第二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第二位上的数,不够商1,俗称无除,那就可以用8或9试商。如239÷26,被除数与除数的首位都是2,称为同头;23小于26,不够商1,称为无除,可以用8或9试商)

(2)判断下面哪些算式能使用这种方法试商并计算。

532÷61=  532÷51=  532÷55=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教学的是大数的读、写方法,万以内数的读、写经验为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学习基础,鉴于本课时的知识特点,我在本课时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探究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学,应该把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自主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整节课的设计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合作探究的过程,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2.教学环节层次清楚,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无论是在多位数的读法还是写法上,本设计都遵循由易到难,分层推进的思想。例如在设计多位数的读法时,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若干个

学生准备

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激发兴趣。

(1)提问:你知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哪一年吗?谁知道我国总人口数大约是多少?知道首都北京的人口数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课件依次出现北京、安徽、香港的标志性建筑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是哪个城市吗?(学生欣赏的同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文字表示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比较大,应该怎样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口普查中的数学问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等内容,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的知识要点,掌握作垂线的基本技能。

2、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领悟相交与垂直的内涵,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感知、实践作垂线的方法。

3、通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建立抽象的互相垂直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作垂线的技能。

一、导入

老师拍摄了一些漂亮的照片,大家想看吗?这些直线都有一个特点,它们都(相交)。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交的线,相交的两条直线会组成角,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相交有关。

二、新授

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得出角,大家想动手玩玩吗?(要求)同桌合作摆小棒,摆好后把两根小棒相交得出的角在中画出来。然后汇报

2、观察一下这些直线,相交后线与线之间形成了(角)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

这三组直线都相交成什么角?(板书:成直角)它是由几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板书:两条直线相交)

3、揭示概念

像这样,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4、质疑:对于互相垂直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互相”是什么意思?

师举高一根小棒,能不能说这根小棒垂直?(不能)必须有另一根小棒与它垂直

我们以图①为例,为了区别它们,在直线上取一点。我们不能说线段OA是垂直的。

应该是OA垂直于OB,还可以说OB也垂直于OA。记作:OA⊥OB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叫做垂足。

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5、进一步认识概念

(1)让学生举出见过的物品中哪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2)判断并指出下列图形哪几个图的哪两条直线是相互垂直的?为什么?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3)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

学生试折,再汇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折。)

6、变换形式,强化概念

(1)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2)我说你摆:课本21面练一练第1题。

(3)看一看:课本21面练一练第2题。

三、应用------画垂线。

1、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对齐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另一条直线。)

2、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线。

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平移三角尺使已知点A与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也重合,沿三角尺的另一条边(过A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方法同2,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4、实践感知: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四、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上课引入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找到小明到公路边的最短路线。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角的计算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2.在独立探索中掌握角的加减计算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测量∠1的度数并说说你是怎样量角的?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角的计算。揭示课题:角的计算。

新课探索

探究一

已知∠1=45度,∠2=90度,求∠AOB=?

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导书写格式。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数只要用∠1的度数加上∠2的度数。

练习:书P73/1练习

已知∠1=650,∠2=150,求∠AOB=?

已知∠3=∠1+∠2,∠1=180,∠2=720,求∠3=?

探究二

已知∠AOB=63度,∠1=30度,求∠2=?

(1)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数只要用∠AOB的度数减去∠1的度数。

已知∠AOB=1520

已知∠AOB=1520,∠1=700,求:∠2=?

已知

已知∠3=∠1+∠2,∠3=800,∠2=500,求∠1=?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设计说明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法试商,另一种是用“五入”法试商。对于学生来说,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是一个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方面:

1、先复习旧知,通过判断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求近似数的练习,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在探究新知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从中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并引出84÷21,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20来试商。因为被除数和除数相对较小,所以很多学生很自然会想到直接试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有准备题的铺垫,会把21看作20来试商。接着通过练习题巩固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197÷28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30来试商。这道题既是第一次出现用“五入”法试商,又需要调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针对此种情况,在此处设计讨论交流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既让学生掌握了试商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出示课件)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  )<262  80×(  )<453

70×(  )<492  50×(  )<304

2、说一说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哪个整十数。

21接近(  )   53接近(  )

88接近(  )   39接近(  )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新课有直接联系的旧知识,为本节课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作铺垫。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用“四舍”法试商。

(1)(课件出示教材76页例3情境图)文化用品商店购进了一些商品,看一看,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信息,自由提问题,自主解决)

(2)出示问题,明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①出示问题(1):一个笔袋21元,84元可以买多少个?

②理解题意,列出算式:84÷21。

(3)探究试商方法。

①观察,发现不同。

请仔细观察,此题与上一节课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不是整十数)

②尝试计算。

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③交流汇报。

谁愿意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根据巡视情况指名进行展示)

师小结:这道题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了它们的商。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商几,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明确可以试除,也就是试商)

(4)小组合作探究,经历试商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来探究如何进行试商。请大家思考:把21看作几试商?怎样试?

(学生思考后汇报:除数21接近20,把它看作20,4个20是80,接近84又小于84,所以商4。把4与21相乘,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

师说明: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要判断“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技能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难点:体会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一根线)

生活中,到处有线存在,你能否说说在哪里看到线的存在。

(多媒体演示:各种线,引出有限和无限)

创设情境,感知直线、射线、线段

认识线段

演示:将红外线手电筒的光线射到墙壁上。

问: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大约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

请你们画一画这条线大约的长度。

这个长度是固定的吗?如何来表示这条线长度的固定性呢?

小结:科学家想到要把这条线堵住,截住,就用两个端点,把它固定住。像这样的线就是我们已学过的线段。谁来说说线段的特点。

认识射线

演示: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你看到线了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你看到的线?

请你再一次画一画这条线。

怎样表示这条线是向一边无限延长的呢?

为什么不在另一边画端点?

师:像这样的线叫射线。

射线有什么特点?

练习:把线段怎样改变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引出:一条线段,将它的一端无限的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射线)

能否在射线上找到一条线段?

线段与射线有什么关系?

认识直线

刚才把一条线段额一端无限延长,可得到一条射线。如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结果是什么?

(引出将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直线)

1、说说直线有什么特点。

练习:能否在直线上找到一条线段和射线?

说说射线、线段和直线的关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他们有什么区别?

长度(无限或有限)端点度量与直线的关系

线段

射线

直线

巩固练习

下面哪些线是线段、射线、直线

2、判断

一条直线长5厘米。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黑板的边长是一条射线。

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没有端点。

射线比直线短。

数一数,下列共有几条线段

总结:今天学习后,对线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板书

长度(无限或有限)端点度量与直线的关系

线段

不可延长两个端点可以度量是直线的一部分

射线

一端可无限延长一个端点不可度量是直线的一部分

直线

两端可无限延长无端点不可度量是一条直线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九

【教案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教学调整☆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十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02年12月

申办城市波兰

弗洛兹瓦夫俄罗斯

莫斯科韩国

丽水墨西哥

克雷塔鲁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212286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0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