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为了让您对于高二物理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6篇高二年级物理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高二物理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应对几种常见的磁场使学生加以了解认识,学好本节内容对后面的磁场力的分析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磁感线。
2、知道几种常见的磁场(条形、蹄形,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及磁感线分布的情况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4、知道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5、理解匀强磁场的概念,明确两种情形的匀强磁场
6、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学生动手(运用安培定则)、类比的方法加深对本节基础知识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2、正确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四、学情分析
磁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此难以理解,但前面已经学习过了电场,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讲授法
六、课前准备:
演示磁感线用的磁铁及铁屑,演示用幻灯片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要点: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
[启发学生思考]电场可以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磁场可以用什么来描述呢?
[学生答]磁场可以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引入新课
(老师)类比电场线可以很好地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样,也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高二物理教案 篇二
知识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守相同的规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行星的运动)看本质(受万有引力的作用)的判断、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渗透科学发现的方_育。
2、培养学生的猜想、归纳、联想、直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月——地检验的推倒过程
教学难点:
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个力使行星不能飞离太阳;地面上的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上;是什么使得物体离不开地球呢?是否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造成的呢?
若真是这样,物体离地面越远,其受到地球的引力就应该越小,可是地面上的物体距地面很远时受到地球的引力似乎没有明显减小。如果物体延伸到月球那里,物体也会像月球那样围绕地球运动。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种力。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二)新课教学:
一。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假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
(1)牛顿对引力的思考
牛顿看到了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只是一种传说。但是,他对天体和地球的引力确实作过深入的思考。牛顿经过长期观察研究,产生如下的假想:太阳、行星以及离我们很远的恒星,不管彼此相距多远,都是互相吸引着,其引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转,就是靠劂的引力维持。同样,地球不仅吸引地面上和表面附近的物体,而且也可以吸引很远的物体(如月亮),其引力也是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牛顿进一步猜想,宇宙间任何物体间都存在吸引力,这些力具有相同的本质,遵循同样的力学规律,其大小都与两者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牛顿对定律的推导
首先,要证明太阳的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凭着他对于数学和物理学证明的惊人创造才能,大胆地将自己从地面上物体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运动定律,应用到天体的运动上,结合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从理论上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还证明引力跟太阳质量M和行星质量m的乘积成正比,牛顿再研究了卫星的运动,结论是:
它们间的引力也是与行星和卫星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牛顿对定律的检验
以上结论是否正确,还需经过实验检验。牛顿根据观测结果,凭借理想实验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牛顿设想,某物体在地球表面时,其重力加速度为g,若将它放到月球轨道上,让它绕地球运动时,其向心加速度为a。如果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F1,和在月球轨道上运行时受到的作用力F2,都是来自地球的吸引力,其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那么,a和g之间应有如下关系:
已知月心和地心的距离r月地是地球半径r地的60倍,得。
从动力学角度得出的这一结果,与前面用运动学公式算出的数据完全一致,
牛顿证实了关于地球和物体间、各天体之间的引力都属于同一种性质力,都遵循同样的力学规律的假想是正确的。牛顿把这种引力规律做了合理的推广,在1687年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下表来表达牛顿推证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看书,教师引导总结)
(1)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2)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
(3)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2.公式:
3.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
F为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单位:N.
m1、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单位:kg
r为它们间的距离,单位:m
G为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单位:N·m2/kg2.
4.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①万有引力F是因为相互作用的物体有质量而产生的引力,与初中学习的电荷间的引力、磁极间的引力不同。
强调说明:
A.万有引力的普遍性。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星球间,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B.万有引力的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C.万有引力的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的物理意义。
D.万有引力的独立性。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有关,而与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也与周围有无其他物体无关。
②r为两个物体间距离:
A、若物体可以视为质点,r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
B、若是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相距较近,则应把r理解为它们的几何中心的距离。
C、若物体不能视为质点,则可把每一个物体视为若干个质点的集合,然后按万有引力定律求出各质点间的引力,再按矢量法求它们的合力。
③G为万有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质量都是1kg的两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的引力
随堂练习:
1、探究:叫两名学生上讲台做两个游戏:一个是两人靠拢后离开三次以上,二个是叫两人设法跳起来停在空中看是否能做到。然后设问:既然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万有引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各自之间或人与物体之间,为什么都对这种作用没有任何感觉呢?
具体计算:地面上两个50kg的质点,相距1m远时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多大?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6.0×1024kg,地球半径为6.4×106m,则这个物体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又是多大?(F1=1.6675×10-7N,F2=493N)
(学生计算后回答)
本题点评:由此可见通常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极小,一般不易感觉到。而物体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如人与地球)就不能忽略了。
2、要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可采用的方法是()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
B.使两物体间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C.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4,距离不变
D.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1/4
答案:ABC
3.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物体在距离地心4R(R是地球的半径)处,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则为()
A.1B1/9C.1/4D.1/16
提示:两处的加速度各由何力而产生?满足何规律?
答案:D
三。引力恒量的测定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却没有给出引力恒量的数值。由于一般物体间的引力非常小,用实验测定极其困难。直到一百多年之后,才由英国的卡文迪许用精巧的扭秤测出。
(1)用扭秤测定引力恒量的方法
卡文迪许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将不易观察的微小变化量,转化为容易观察的显著变化量,再根据显著变化量与微小量的关系,算出微小变化量。
问:卡文迪许扭秤实验中如何实现这一转化?
测引力(极小)转化为测引力矩,再转化为测石英丝扭转角度,最后转化为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的距离(较大)。根据预先求出的石英丝扭转力矩跟扭转角度的关系,可以证明出扭转力矩,进而求得引力,确定引力恒量的值。
卡文迪许在测定引力恒量的同时,也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四)、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重点理解定律的普遍性、普适性,对万有引力的性质有深层的认识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万有引力的普遍性。它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他作用力。
(2)万有引力恒量的普适性。它是一个仅和m、r、F单位选择有关,而与物体性质无关的恒量。
(3)两物体间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万有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和质量分布均匀球体间的相互作用。
课后习题
课本71页:2、3
板书
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2、万有引力定律
①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②公式:
G是引力常量,r为它们间的距离
③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
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重要意义:
3.引力恒量的测定
4.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①万有引力F是因为相互作用的物体有质量而产生的引力,与初中学习的电荷间的引力、磁极间的引力不同。
强调说明:
A.万有引力的普遍性。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星球间,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B.万有引力的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C.万有引力的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的物理意义。
D.万有引力的独立性。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有关,而与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也与周围有无其他物体无关。
②r为两个物体间距离:
A、若物体可以视为质点,r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
B、若是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相距较近,则应把r理解为它们的几何中心的距离。
C、若物体不能视为质点,则可把每一个物体视为若干个质点的集合,然后按万有引力定律求出各质点间的引力,再按矢量法求它们的合力。
③G为万有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质量都是1kg的两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的引力。
高二物理教案 篇三
【目标解读】
1.记住: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伽利略的重大成就
2.理解:
(1)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意义。
(2)物理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知识准备】
1.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原因有哪些?
2.人文主义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3.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有哪些?(文艺复兴以后,面向现实、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知识形成】
一、经典力学
(一)问题:阅读本课第一目课文,思考:
1.17世纪物理学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2.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的杰出成就有哪些?有什么重大意义?
3.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内容、特征和意义是什么?
(二)点拨:
1.17世纪物理学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条件:(1)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反对盲从和迷信,提倡去创造、去发现,为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宗教改革进一步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对科学革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3)地理大发现又以实践证明了地缘学说,未建立新的天文学和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2.伽利略最早倡导并以实践实验加数学的方法,他所谓的实验是理想化的实验。牛顿的方法是“归纳──演绎法”与从前的演绎法所不同的是,牛顿认为演绎的结果必须诉诸实验确证。在二位大师这里,实验观察和数学演绎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三)针对性练习:
1.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 m.shancaoxiang.com 肩膀上。”由于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努力,牛顿才有可能在已经准备好了的材料上建立其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这座大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发表
B。《物种起源》发表
C。《纯粹理性批判》发表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
2.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
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
B、牛顿理论的推测
C、法拉第学说的计算
D、爱因斯坦对时间、空间属性的解释
二、相对论的创立
(一)问题:阅读教材第二目课文,思考:
1.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背景是什么?
2.相对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相对论提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二)点拨:
1.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难理解的,因为我们日常接触的都是远远小于光速的运动,根本无法察觉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所描述的相对论效应:长度变短、时钟变慢。但如果接近光速的运动能变成现实的话,一个以这样的速度运动的人,在另一个静止的观察者看来就可能只是一条线。
2.牛顿力学和相对论的关系:牛顿力学(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都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物体运动是在低速情况下。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要注意理解: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既否定又发展。
(三)针对性练习:
3.相对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不变的
B、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
C、 物质的质量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
D、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伟大革命,原因是他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的学说
C、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相互转化的理论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一)问题:阅读教材第三目课文,思考:
1.量子论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量子论是怎样得到发展的?
4.量子论诞生、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二)点拨:
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学科的发展。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的核物理学,指导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量子力学还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针对性练习:
5.在宏观世界中,看起来相同的物体总是可以区别的,但在微观世界中,同一类粒子却无法区分。例如:所有的电子的一切性质都完全一样。下面哪一理论的提出。是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A、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
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6.关于量子论和量子力学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B、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C、带动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等学科的理论发生的革命性的突破
D、深刻的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知识应用】
1、伽利略对天文学的贡献不包括
A.发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B.自制天文望远镜
C.发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的天体
D.确定了匀速运动的新概念
2、牛顿力学体系不包括
A、二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
B、物理学的相对论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
3、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对人类的主要理论贡献是
A、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B、发现落体定律
C、提出相对论
D、创立量子力学
4.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所以被看作绝对权威的理论,主要是由于
A.经典物理学日臻完善 B.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发现了海王星
C.人们认识的局限性 D.经典物理学可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5.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经典物理学不够完善
B.经典物理学自身的局限性
C.物理学出现一系列新发现
D.经典物理学仅能解释地球上的物理现象
6.伽利略和牛顿都强调 ①实验 ②实验与数学的结合③相对论④量子论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7.下列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A.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 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8.爱因斯坦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论是在
A.《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物种起源》
9.为量子理论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 ①爱因斯坦②牛顿③玻尔 ④普朗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有一对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以29万千米/秒的速度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50年以后,当哥哥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时,他去迎接回到地球的弟弟,却发现弟弟还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你认为应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A.相对论B.量子理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质量不变定律
11.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
C.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D.普朗克──量子论诞生,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12.“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知”指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进化论的提出
C.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D.量子论的提出
13.右图是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寻秦记》的男主角项少龙,他穿越时空从21世纪到了秦朝统一前。这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盛行一时,能为这类作品和节目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A.基因改造工程
B.空间控制理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14.有个物理学家说:“19世纪物理学大厦已经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修饰和完美这所大厦。”这所“大厦”的奠基者是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法拉第
15.“这一定律体现了天上运动与地上运动的统一性,它把天体运动纳入到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得到的力学原理之中。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综合,也是人类认识上一次巨大的飞跃。”引文中“一次巨大的飞跃”指的是
A.电磁学理论的建立
B.进化论的出现
C.牛顿力学的建立
D.“日心说”的提出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9世纪末,物理学家的研究一方面深入到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放射线和原子被发现,另一方面扩展到整个宇宙。随着光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在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俄超出了经典物理学的范围。物理学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的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其一就是以太的不存在。这是的经典物理学赖以建立的绝对时空观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请回答:
(1)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代表)是什么?
(2)19世纪时,经典物理学发展到何种程度?他所适用的范围主要是什么?
(3)19世纪末,物理学的发展对经典物理学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4)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取得的两项最重大的成就是什么?它们与经典物理学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5:DBACB 6—10:CCACA 11—15:BDCCC
16
(1)17世纪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
(2)到19世纪,在经典力学的基础上,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天体物理学等新兴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他所适用的范围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19世纪末,物理学的研究一方面对深入到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另一方面扩展到整个宇宙,超出了经典物理学的范围,经典物理学赖以建立的绝对时空观受到严峻的挑战。
(4)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他们发展了经典物理学,弥补了经典物理学在宏观的宇宙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面前的空缺,为人类描绘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高二物理教案 篇四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高二学习物理教案 篇五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二物理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2.学会沿同一直线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
教学重点:
重点是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条件的判定。
教学难点:
难点是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具:
1.气垫导轨、光门和光电计时器,已称量好质量的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
教学过程:
前面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下面再来研究两个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二者发生相互作用前后各自的动量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物体系统的动量又将如何?
1.从生活现象引入:两个同学静止在滑冰场上,总动量为0,用力推开后,总动量为多少?(接下来通过实验建立模型分析)
2.实验:
1)准备:在已调节水平的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相等的滑块,用细线连在一起处于被压缩状态
2)解说实验操作过程
3)实际操作
4)实验结论: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它们的总动量是一样的
3.理论推导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成立条件
1)推导:
碰撞之前总动量:P=P1+P2=m11+m22
碰撞之后总动量:P'=P1'+P2'=m11'+m22'
碰撞过程:F1t=m11'-m11
F2t=m22'-m22
由牛三定律有:F1t=-F2t
m11'-m11=-(m22'-m22)
整理:m11+m22=m11'+m22'
即:P=P'
2)引入概念: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3.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分析得到上述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桌面与两球间的滚动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结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它们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
4.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注意点:
①研究对象:系统(注意系统的选取)
②区别:a.外力的和:对系统或单个物体而言
b.合外力:对单个物体而言
③内力冲量只改变系统内物体的动量,不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④矢量性(即不仅对一维的情况成立,对二维的情况也成立,例如斜碰)
⑤同一性(参考系的同一性,时刻的同一性)
⑥作用前后,作用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均保持不变
5.分析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
b)F合=0(严格条件)F内远大于F外(近似条件)某方向上合力为0,在这个方向上成立
6.适用范围(比牛顿定律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微观、高速)
7.小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6篇高二年级物理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高二物理教案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