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看雪 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的13篇看雪 教学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看雪》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认读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看课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前鼻音。

三、认记生字

1、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

2、借助偏旁认记。

四、巩固练习

五、扩展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和台湾的位置。再互相交流台湾的`资料。

2、学生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读。

1、假设自已就是台湾的小朋友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复习“识字3”中的“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把以前对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3、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4、小组交流解决各自所提问题。

5、各组挑选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6、选择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读书、思考、表达。

7、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

看橱窗、看雪花

看雪、盼、堆雪人

想北京、打雪仗

【作业设计】

一、连一连。

pū tǎn jiǎng chú yín zhàng

毯讲仗橱铺银

二、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shēn qí xiāng

北()()体神()互()

已()()办尤()故()

()奇()手下()()水

《看雪》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练习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五、扩展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包括中国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中国台湾的风景名胜,中国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再互相交流中国台湾的资料,以你问我答的方式,学生把还不懂的问题或自已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同学根据自已自已掌握的内容来回答。今天继续学习看雪那一课。读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学生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读。

1、假设自已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复习“识字3”中的“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把以前对中国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3、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4、小组交流解决各自所提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注意结合朗读课文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5、各组挑选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各组从其他组提的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讨论。

6、选择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读书、思考、表达。教师也可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里在想什么?

7、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8、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可配抒情音乐让学生美读。

(三)实践活动

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看雪》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同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同学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同学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同学自身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假如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同学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同学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商堆仗银讲毯景洁店省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最好让同学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台湾省商店洁白惊奇

情景打雪仗银装堆雪人

先让同学自身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同学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局部,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同学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同学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同学自身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同学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身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小朋友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同学进行书写:

1)让同学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同学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安排作业:

1、誊写生字词。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看雪》教学设计 篇四

“多课型课堂教学”课例汇编

执 教 人

年级

课型

课 题

时 间

地 点

单 位

姓 名

精读

课文

《看

雪》

2005.10.21

区实验小学

中心小学

zxh

教 学 过 程

预设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指导书写;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向家长询问等途径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

2、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了解。

1、课件出示《识字3》的第三句话: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学生齐读。

2、课前我们在搜集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现在请相互交流,可以离座位,去听听,看看自己最想知道的信息。

3、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出“北京、中国台湾”所在的位置。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中国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中国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中国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指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3、4题,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6、小组内互查识字情况。

7、指导认记生字。

8、读一遍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

2、重点指导:

“指”的右上边不能写成“七”;

“故”的偏旁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奇”字写时注意上小下大;

“候”字写时不要丢了中间一小坚,右下边与“族”比较。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辅导。

实施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体验是引导学生走入文体,与文本零距离接触的主要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和玩雪的快乐,从而去体验中国台湾小朋友对看雪的向往和憧憬,使读者、文本以及文中的角色真正深层次地交流互动。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材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按三个维度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雪毯、银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抓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2、注重朗读和评价,鼓励个性化阅读。

3、以读为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语言感觉,熏陶爱美情感,受到爱国教育。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难点:了解课文的盼祖国统一思想。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揭示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板书:看雪)

二、媒体渲染,激发兴趣。

(观看雪景录像)美吗?这么美丽的雪景,你在哪儿看到过?怎么玩的?

三、反复诵读,体验快乐。

1、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吗?读一读第10自然段。

2、“雪毯、银装”指什么?“到处”除了天上、地上、树上,还有哪些地方?

3、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我们的”快乐!

4、看过雪,玩过雪的我们都明白,雪花带给我们的美和快乐远远不止这些。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课外书中看到的语言来赞美一下雪花吗?

四、认真揣摩体会心情。

这么美的雪景,这么快乐的玩雪体验,是每个小朋友都向往的,可中国台湾小朋友却从没享受过,读读他们和老师的对话,体会体会他们的心情。(课件出示四个问句)

1、自由练读对话。

2、找伙伴练习。

3、谁想和老师一起合作读?

4、老师和全体学生合作表演读,把自己当成中国台湾小朋友,谈谈你的心情。

5、小结:雪真是太美了!所以中国台湾小朋友才会这么憧憬、向往着到北京来看雪。

(板书:中国台湾 北京 看雪)

6、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体会盼团圆的心愿。

7、再次诵读描写雪景的段落,把这种对雪的爱传递给同样爱雪的中国台湾小朋友。

五、拓展活动。

搜集一些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在班上举办一次“中国台湾知识交流会”。

板书设计:

12.看 雪

中国台湾 北京 看雪

小学二年级《看雪》教学设计 篇五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能给咱们讲讲你看到的雪吗?

雪真美,真有趣啊!今无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看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攻克难读的句子。

(1)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2)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

(3)她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

(4)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5)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6)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老师发现这些句子有点难读,咱们看着黑板练习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红色的字词。还可以读给同座的小朋友听,互相帮助一下。

指名读,正音。最后全班齐读五个句子。

3、再读生词(活动词卡)。

4、在小组里用巧办法记一记这些字。

5、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6。游戏:猜字谜。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7、指名读课文。

检查通读课文情况

三、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2、说说你对台湾的了解。

3、在小组里互相读读课文,读完讨论:台湾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四、书写生字

书写“讲、打、指、接、惊”五个字。

行观察它们的结构,注意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学生在书上试写一个,指名上黑板书写。

评价同学的字。再写,同位互评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看雪》的生字新词,读了1、2自然段,这些词语还会读吗?读词语。

台湾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指图说)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二、朗读课文3~11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1)指名读画的句子,读完贴出四个问句。

(2)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2、创境朗读。

(1)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指名读第一个问句,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大家一起问老师吧。(老师微笑点头)

(2)谁还想接着往下问?(提醒学生后面的提示语是惊奇地问)谁也想问这一句?

(问问想好的孩子)你现在心理怎么想的?

再指名读,你又是怎么想的?

带着各自的想法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老师回答并指地图。

(3)接着问第三个问句。师回答:不算太远,谁还想问?

①师描述: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②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③喜欢第9自然段第一句的同学,谁来读读?

指名读,你画了哪些词语,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边读边想象看到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全班读一遍。

读得这么好,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赶快去找找。(《我是什么》《四季的脚步》两课都有)

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

谁上来指一指,说一说。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边读边做动作。

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做得真好。

④第9自然段第2句,谁来读?

指名读,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

你是怎样堆雪人,打雪仗的?

再练习。指名读。

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⑤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指导读好停顿。学生表演读一读,体会争着问。

指导读好最后一自然段。

⑥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得真好,能连起来问吗?师生合作表演读3~11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当作了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得真好,现在我们分角色在小组里读读课文。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也盼着和台湾小朋友一块玩呢,有个小朋友还把他的心情写成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漂呀漂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3、把你们搜集的祖国风光的图片拿出来,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4、课后把你想说的话写在图片下面,写好了,我们一起寄给台湾小朋友。

5、书写生字:故候奇。

《看雪》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义。

2、品味写景语句、分析“白描”手法的特点。

3、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重点:

品味写景语句,分析“白描”手法的特点。

难点:

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诵读法3、资料助读

课时:

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以文见长的作家中有一位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北大中文系有位教授曾这样评说:“明文第一,非张岱莫属。而且,如果在中国散文史上评选‘十佳’,我估计张岱也能入选……”。可张岱却曾说自己“人与文俱不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者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品其文,读其人。

二、检查自读预习情况

1、查字音。特别注意:①强饮(qiǎng)②更定(gēng)

2、查本课文言文知识:

①一词多义②词类活用③古今异义

④特殊句式a。判断句b。倒装句

3、查课文翻译。(复习六字译文法:留、替、调、补、删、增)生逐句翻译。

三、品读课文

作家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写道:“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大家回忆一下《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秋月图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幅空明澄澈的秋月图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那张岱笔下又描绘了怎样的一副冬雪奇景呢?

(一)赏奇景。

1、找出写景句: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比较连词: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三个“与”字写天地的合一,浑然一体、苍茫辽阔的景象。

3、比较数量词: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一条、一座、一只、两三个

特写镜头中四个量词的使用,使人觉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创造了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一片茫茫辽远的冰雪世界中,人不过渺如一栗。

4、白描手法:

那么,如果让我们写一段雪景,你会怎么写?我们可能会用上一些比喻和优美的词句。而张岱在这里并没有用这些。他只是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就勾勒出了苍茫孤寂、天人合一的妙境,这种写法叫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技法,在文学创作上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指用最朴素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张岱在这里仅用寥寥数语,就把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呈现出来了。

小结雪景:这段雪景有苍茫孤寂之美,作者用白描手法只用寥寥数语就把那种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呈现出来了。渲染了一种苏轼笔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趣。

板书(景美:苍茫孤寂白描)

(二)品痴人

1、齐读开头几句,说说作者有哪些“痴行”?

2、这痴行背后肯定有一颗痴心!结合雪景暗示,结合人物行为,说说张岱是怎样的人?

预设:与众不同清高孤傲钟情自然超凡脱俗特立独行随性雅致遗世独立

师总结:张岱夜访西湖,独赏雪景,他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不同常人的背后是不同常人的心境,一个“独”字我们便读出了一个遗世独立的张岱。

板书:(人痴:遗世独立)

(三)悟深情

1、PPT出示四条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一: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崇祯17年(1644年),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1647年左右,张岱写成《湖心亭看雪》。

背景资料二:亭中人为“金陵”人,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背景资料三:张岱作品常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时时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湖心亭看雪》是《陶庵梦忆》的一篇。

背景资料四: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明亡后,“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序》

2、“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是金陵人”是写错了吗?

预设:不是,是有意而为。“金陵”是故都。

3、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板书:(情深:故国之思)

四、总结中心思想:

这篇散文以清新淡雅之笔,记叙了作者晚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痴行,描绘了一幅气象雄浑、苍茫孤寂的西湖雪景图。突出了作者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情怀,表达了淡淡的愁绪以及深沉而又真挚的故国之思。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

3、搜集描写西湖的诗句,感受西湖四季之美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景奇:苍茫孤寂(白描)

人痴:遗世独立

情深:故国之思

《看雪》教学设计 篇七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我国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介绍。《雪顿节上看赛牛》就是介绍了藏族人民在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雪顿节时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写出了浓郁的藏族风情。课文按“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顺序描写了自己在雪顿节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藏族人民欢乐的心情。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做的好的地方是:

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品读,读出情,读出味。通过读来理解感悟课文。

2.能抓住重点段落来学习,品味。做到以点带面。

但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如:

1.在过渡到品读感悟时,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比较差,学生提的问题太多,过碎,学生不会抓住重点,充分地理解课文。

2.朗读形式有点单一,齐读较多,学生评议读较少,应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要从遗憾中找出问题,改进方法,提高自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看雪》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揣摩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感受作者描写雪景的手法。

3.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1. 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 走进作者孤傲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一、导入 (识字)

1. 猜谜:雨余山色浑如睡——打一字

2. 说文解字:雪

由甲骨文的“雪”字说起。

(1)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

(2)洗去,除去:报仇雪恨。为国雪耻。平反昭雪。

(3)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

3. 猜题:湖心亭看雪

问:①猜猜课文会写什么内容?

②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雪景。

设计说明:

以“雪”字作为本堂课的突破口,在猜谜和识甲骨文的游戏活动中,追根溯源,了解“雪”字的含义,为学生进一步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涵和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怀,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做铺垫。

二、雪中景(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2.古文里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加的,老师把下面句子的标点符号重新修订了一下,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明确:形容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浑然一体。

3.下面文段是老师修改过的写雪景的句子,你觉得原文好,还是老师改的好?为什么?

教师版: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叶、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明确:形容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浑然一体。本句量词使用的特点,让人觉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空间正在不断地位移,这样既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

设计说明:

本环节通过断句、改词、文段比较等教学活动的进行,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发现、鉴赏并感悟作者写景的高妙手法。

4.比较下面两个文段,思考:这两个文段在写作手法有什么区别?哪个更简洁?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田野空阔,雪好似扫尽了地面上的一切多余的东西。丘垄、渠坝、沟沿、高耸的树枝……所有带棱角的地方,都变得异常光洁而圆润,并且长着如天鹅绒般的茸毛,仿佛晴空下的雪原不是寒冷的,而是温暖的,总使我不由得想把自己的脸颊贴在上面。

展示两幅国画,一幅白描,一幅工笔。

设计说明:

通过文字和图画的鉴赏比较,了解白描手法的特点。

5.问题设计小组对抗赛:

比赛规则:

A.每个小组针对课文设计一些问题,其他小组回答。把小组设计的问题写在横线上。

问题设计点:重点字词、难句翻译、记叙文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景物及其特点等。

B.问题设计好的,给加分。对抗小组回答正确的给加分。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设计说明:

小组对抗赛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问题设计,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在一问一答的对抗赛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雪中事(学习课文第二段)

1. 读文章第二段,翻译纠错:(抢答)

下面翻译,有的是错译,有的是漏译,共三处,请找出来。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高兴地说:“湖中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这里做客。等我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啊!”

① ② ③

设计说明:

此活动,打破让学生直接翻译课文活动的沉闷和枯燥,让学生在找错中明确重点字词的含义。这三个错误,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点。

2.闯关题:

规则:闯关一道题,得币一次。

1、 作者写作本文,似乎漏洞百出,本文是他晚年写《陶庵梦忆》,当时明朝已亡,纪年却仍用“崇祯”。文章开头交代“独”往湖心亭看雪,可文中却出现了几个人,是作者写错了吗?为什么?

2、共赏奇景品雅趣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在观赏这样的奇景的时候,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情呢?请你把文中能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明确:“独”、“喜”和“痴”。(也允许学生说其他的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作者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炉火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这在常人的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叵料此时此刻却有两人铺毡对坐,“喜”字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但作者并不说自己大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实为作者自己的心声。作者在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孤高自赏”、“落寞孤傲”的情怀。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作者情感的`变化,合理设计全文诵读,并展示。

设计说明:

两个闯关题,有一定的难度,课堂在这里已经进入最难的地方,属于难点突破。所以名之为闯关。意图让学生在貌似错误的文本中去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养成质疑书本,并认真研读书本的学习习惯。最后在诵读的过程,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天人合一,随性的孤傲情怀。

四、雪中意(整体研读课文)

活动:冥想

冥想语:雪花、洁白、融化……

雪落在冬天的西湖上,落在远处的白堤上,落在湖心亭上,落在张岱的衣服上,落在他的心灵上……大地一片苍茫,这洁白的雪花掩盖了春夏的斑斓,还世界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思考:根据刚刚的冥想和雪的特征,你能赋予雪一些思想文化意义吗?

设计说明:

本环节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教师通过缓慢的冥想语,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思维,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的思考,理解雪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摘录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和诗句。

《看雪》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当堂成诵。

2、学习白描手法,了解这种写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3、仔细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精妙,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我国散文史上什么时候成绩最引人注目吗?

先秦和唐宋时期,如先秦诸子和唐宋八大家。明清小品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二、学生介绍张岱及明清小品

三、朗读课文

1、请同学结合书下注音自由朗读课文,把语音读准,语意读顺。

2、听录音,学生学读,尽力根据文章意境理解文意。

3、自主研读课文,理解文意,如有不懂,请教旁边同学。还不能解决的,划出来。

4、集中问题,全班交流。

可能的问题:

1、痴:

⑴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⑵“痴”表现了美好的情趣,对生活的热爱。

⑶“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情境。

⑷从文中看,你认为作者痴在哪里呢?从哪里可看出他的痴呢?

“独”: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绝”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强饮”,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

(配乐朗读)

2、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⑴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⑵量词替代:

“艘”与“叶”,有轻读、漂泊感。

“痕”换成“横”“乐”。

写景的文字,如果是一幅画的话,是哪种画?

⑶文字如此简洁通透,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这就是白描手法,如果是一幅画,你认为是哪种画?

写意山水画。

想象一下这幅画,用几个词概括西湖雪景特征(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下雪景特征)空阔、静寂、悠远脱俗、空灵。

⑷作者为什么对这样的雪景如此痴迷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对人与自然在精神上达到统一和谐。)

文人如此钟情山水,是因为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现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

(背诵这几句)

3、叙事:

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情绪的一波三折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西湖的奇景是因西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张岱的文章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及其感受。

4、背诵:写景几句。

四、总结

张岱的小品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品,它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颇似唐人绝句。今天我们只略饮一勺,略知其味。请大家回家选读张岱的《不二斋》抄在综合本上。

《明清名家小品精华》 P585

与柳宗元《江雪》比较

〖板书〗

景:空阔,静寂,雅洁 和谐统一

情:孤傲,不流世俗(脱俗)

痴、痕、点、芥、粒 言简意丰

看雪 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中国台湾,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3、发现疑问句的特点,能朗读出疑问的语气,并能积写雪景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看雪》这个故事。

1、请大家先把这些刚刚认识的新字朋友再熟悉熟悉。(出示词语开火车领读)

现状及反思:出示词语让学生读,学生不由自主齐读了,从读的情况来看好像字音很正确,然后,我又让学生开火车带读词语,学生读得很不错,尤其是我要强调的翘舌音和后鼻音都很到位,但是我担心打断了学生的小火车,所以评价有点滞后,感觉不是很自然。

2、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写中国台湾小朋友看雪的一段来读一读

现状与反思:在落实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到下面去巡视了,发现很多的学生找到的是第九段,我再次强调是“中国台湾小朋友看雪的段落”,部分学生才能找出来,这说明我班学生的听的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如何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二、重点切入,学习看雪部分(10分钟)出示1个段落

1、生汇报读,出示句子,要求读出意思。

现状与反思:让一名学生站起来汇报读,她读得不是很流利,我又让另一名小朋友读,她读得响亮流利。我让学生评价,学生对第一个说:“希望你能再读流利一点。”我让第二个学生介绍她的经验,学生很自信地介绍了自己的行为:多读多练。我总结了学生的方法,并要求这名学生向她学习。这是一个即时生成的评价互动环节。能让学生评价学生,能让学生指导学生的做法是很好的,但是我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我应该把学生的优点再放大一些,我可以这样说:“听了你的介绍,我不仅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还知道你是一个勤奋学习的好孩子。”

2、(小朋友们看着这样的雪景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出示第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说话

现状与反思: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说到了三个方面,一是孩子们很高兴,另一方面是疑惑:“真的雪是怎样的呢?”还有一方面是向往:“要是能看到真的雪就好了。”这些语言与我的预设是一致的,这说明我的预设是合情合理的。的确,找到教学的门,顺应思维的理,才能走正发展的道。楼冲老师的话在理。

3、(那我们看到过真的雪景吗?我们能不能向他们介绍一下真的雪景呢?)学生说话,用图片帮助,引出第二幅图片

现状与反思:这一段的教学我分了三个层次: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交流说话;二是让学生能看着图画来说话,(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给部分落后学生搭上了说话的台阶;三是让学生找到跟图画内容一致的段落进行学习。这一部分层次是很分明的,但是,我觉得有走过场之感,因为学生交流的面太窄。学生玩雪体验丰富,应该让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分享,然后再请学生个人汇报,这样学生训练的面广一些,而且有了说的基础,站起来发言的质量也应该会高一些。

4、书本上也有一段是描写真正的雪景的,请找出来读一读,生汇报-出示

这一段有几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朗读,出示,学生说一说喜欢的原因,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读出雪的轻、柔、厚、纯,读出孩子的快乐。(出示图片)

学第一句话:说,读——看,读——评,读(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积累词汇——背诵句子(可用注重点词的方法)

现状与反思:第九小节是本文语言训练的重点,它里面有朗读、体验表达、词语理解、句子积累的训练。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就关注到快乐,因此学生能把快乐的心情表现出来,朗读有了增量。在引导学生体验洁白一片的时候,学生的着眼点没有关注到第一句,我的引导是:“假如你再读读第一句,你一定会有新的感觉。”学生发言说:“我好像来到了雪景里面。”这种感觉是正确的,我接下来的一句话是:“句子里什么地方给了你这样的感觉?”学生说:“到处一片白色。”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到处”,出示图片理解一片白色,感受雪景的美丽。在看图的同时,我让学生想象,如果来到了这个地方,你最想做点什么呢?感受雪的柔、厚、纯,为感情朗读做好铺垫。学生读得感觉不错,但我感觉我临场发挥的机智还是不够,这是真功夫,看来平时如果不经常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教学机智问题,要想课上得精彩是有难度的。因为有点被学生牵引的缘故,所以积累没有到位。

1、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玩雪的快乐,有一个小朋友还把自己《捉雪花》的情景给唱出来了,你们听,可以跟着音乐动动身子,做做动作(课间操),你感到怎样?

现状与反思:这里没有让学生听完后说感受,而是我代替了,很可惜。因为学生此时的发言最能反映学生的情感,另外歌曲的动作性不强,因此没有课间操的感觉。

可是这样美丽的雪景,这样快乐的场面,中国台湾小朋友看见过了吗?体会过了吗?

假如我们用七色花一下子把中国台湾小朋友变到真正的雪景中来,你们猜他们的表情会是怎样的呢?(生说词语)

师,书本中有这么一个词语,它把大家的语言都可以概括了,他就是“惊奇”出示惊奇的词语卡片,理解意思,中国台湾小朋友因为没有见到雪,所以特别好奇,于是问了老师很多的问题,你们能从书本中找出来吗?请划上横线。

现状与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总感觉生硬,可能是没有遵循课文的思路吧,但的确思考了很长的时间,如何把前后两块的内容衔接起来更自然呢?

1、学习对话,发现疑问句的语言规律(10分钟)

第一层次,认识问句的特点,读出疑问语气

第二层次,认识提示语对表达和朗读的作用

第三层次,认识提示语是可以调换位置的。

第四层次,对话朗读要求能表现当时的情景。(学生表演读)

师生对读,分角色读,感受到什么了呢?(小朋友向往下雪、向往北京)

现状与反思:这一段的教学是最值得反思的了。因为从上课的情况来看,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是训练的层次虽然分明,但是要求需要定得那么高吗?2是文字的呈现是否太多、变化是否太快?3是单独的句子语气没有读到位,朗读的时间不够,怎能期望学生分角色朗读能到位呢?学到这个地方,下课时间已经到了。我以问题作为本堂课的结尾,让学生对学习下一课充满期待。

2、小朋友都想去北京看雪,可是老师却没有正面回答他们,出示最后一句话。读正确,停顿好。这是为什么呢?听老师讲讲中国台湾的故事吧。

2、适度拓展了解中国台湾历史,学习最后一段(5分钟)

听完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是呀,中国台湾老师的心情和大家都是一样的,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读出正确的停顿,理解“深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情,读出盼团圆之意。

3、写话练习,交流,引入余光中的诗歌(7分钟)

我们现在还不能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一起玩,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心愿呢?我们把心里话写在这些小雪花上,寄给他们,怎么样?

学生写,出示雪花图,学生交流

中国台湾的一位大作家也在写,他写了一首诗给我们放过来了。

出示诗歌:教师感情配乐朗诵。

资料:中国台湾是一座宝岛,是中国的一部分。在远古时代,中国台湾与大陆是相连的,中国台湾岛上居住的就是我们华夏的子孙、龙的传人。那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和水果王国的美称。可是在近300多年来,中国台湾就像弱小的孩子一样先后被西班牙、荷兰和日本占领过,直到现在,中国台湾与祖国大陆仍处于分离的状态。海峡两岸的人民不能自由往来,亲人不能及时相聚。

人们等啊等,盼啊盼,每年都想方设法来表达心愿,就连我国送给中国台湾的礼物大熊猫都能表达祖国人民的心愿呢!你猜猜,这两只熊猫的名字是什么?

教学现状与反思: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的说是:祝祝福 福,有的说是:如如意意,有的说是心心愿愿……直到有学生说到是“团团圆圆”。这个过程说明学生已经领悟到这篇文章的主旨了。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应该是两课时完成的,结果我是分三个课时上完的。第三课时虽然没有在公开课上展开,但是我自认为是有很出彩的生成的。学生盼祖国团圆的感受是到位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认为处于良好水平。这一堂课我的收获和困惑是:

1、教学目标的把握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起点,不可以太高。

2、幻灯片上的文字呈现应该少而精,要一片多用,尽可能使利用的语言材料起到多种多样的作用,使整个课堂尽可能丰满起来。它可以是训练朗读的范本,可以是识字教学的环境,可以是积累的素材,可以是句式训练的例子,可以是发展思维的触发点,可以是训练写作的蓝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落实语言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是价值观的建立。

3、在课堂中,我还是有很大程度的落实教案的倾向,这使我忽视了学生发言中的有用资源。另外,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还没有到位。我现在觉得课堂要遵循几个原则:学生能问的我不问;学生能理解的我不帮忙;选择学生参与率最高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能同时体现多种功能。

4、理应两个课时上完的课文,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正常吗?一篇课文是否需要分清第几课时?

5、学生听的注意力应该作为一个阶段的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看雪》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祖国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中国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转入课题:中国台湾四季常青,很少见雪,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美丽的雪景。

2、运用课件展示北方雪景图,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下雪的景致,及孩子们在雪地里嬉闹的情境。

二、初步感知,情感体验

1、教师配音范读课文,学生闭目想像课文再现的画面。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熟读课文。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帮助对方纠正误读的地方。

4、圈出生字,同桌交流记住字音和字形。

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同学们听,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三、融入情感,愉快教学

1、自学课文,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交谈一下自己明白了什么。

2、结合课文提出问题,同学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如何解决难点。

3、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第*自然段一共写了几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在这段中你喜欢哪个词语,为什么?

4、学习第3~11段,看看孩子们向教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把他们提的问题用横线画下来。指导学生在读中设疑、质疑、逐步解疑。你看见过真的雪吗?你是在哪儿见过的?北京离这儿很远吧?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5、请同学们看课件雪景图,然后闭上眼睛想像雪景,听教师描述第9自然段,让学生进入情境。(看到雪花纷纷扬扬,看到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白雪,看到孩子们在堆雪人、打雪仗的开心世界。)

6、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境,想像中国台湾孩子们的心情会怎样?(羡慕,想到北京去看雪。)

7、老师是怎么说的呢?“盼着”是什么意思?(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能到北京来。)

8、让学生提出问题,品析词、句、段。在这几段中你喜欢哪些段落,为什么?喜欢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为什么?

9、分组讨论:你希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

10、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中学生的四问和老师的三答。

四、加深理解,情感升华

教师小结:是啊,台湾省是祖国的宝岛,它在大陆的东南端,中国台湾小朋友永远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不久的将来,海峡两岸的小朋友一定会相聚在北京。

五、拓展训练,表达心声

小朋友们,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你们想对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地发挥创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话说出来。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学《看雪》这篇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看雪》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教学内容:

看雪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

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4、懂得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你们最盼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

二、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学生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

2、学生读题,之后仿照老师在田字格习字本上书写课题――看雪。(写好后同桌比一比谁写得好。)

三、激兴初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

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此时教师巡回获取学生阅读信息。]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吗?

[想知道的内容提示:1、谁看雪?(台湾的小朋友看雪)2、在哪里看雪?(在商店的橱窗里看雪)3、看到了怎样的雪?(小朋友看到的是商店橱窗里用洁白棉花做成的雪)]

师:课文除了讲这些,还讲了什么吗?请读读第三段以后的内容,想想这些是讲什么?

(生读课文,问答提示: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

师:真聪明!看来读书是要仔细一些才好哟。当他们听到老师地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生答: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雪呀?)

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

(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

四、练读课文

师: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破句、不指读。

(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字音、断句)

师:我们来互相比着读,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地方,好吗?我先读第一、二段,请你们帮我指出错误。

(教师朗读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现一些学生能够发现并能帮助纠正的错误。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难看到雪的”读成“是难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读成“孩子们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评价略)

师:请每个学生轮读一自然段,注意:尽量少被别人发现错误。

(每生轮读一段,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具体指导,薄弱之处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

五、练习对话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数数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说”字,这是为什么?

(生答略)

师:请你们先到课文中找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起来。

(生划,教师巡视,发现都没把第九段划上,引导学生回读上文“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学生悟出这也是老师说的话)

师:先同桌之间练习练习,每人做一次老师,当一回学生。(生练读)

师:练得很认真。下面我当老师,你们做台湾小朋友,开始对话。(略)

(对话练习中要着重进行问句和感叹句语气的指导。比如:

(1)“您//看见过/真的雪吗?”的“吗”宜用上扬的调值“35”;

(2)“您/是在哪儿见过的?”的“的”宜用平调“33”;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的“吧”宜用高平调“55”。)

六、作业

1、帮助老师把课文题目“长胖些”;

[此题意在巩固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锻炼学生从文章中提起主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提示:(谁)(在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雪?台湾小朋友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用棉花做成的雪;他们的老师童年时候在家乡北京看到了真正的雪。根据回答板书如下:

台湾小朋友棉花做成的

老师童年在北京看真的雪

他们想到北京真的

2、你想让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来看真的雪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台湾小朋友说呢?

(先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引导,再让同桌互相扮演台湾小朋友和北京小朋友,练习北京小朋友邀请台湾小朋友到北京来看雪玩雪。注意提示学生:邀请时要介绍清楚下雪时的情景和玩雪时的快乐,可以凭借课文第九段内容和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

(播放静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配上儿歌《友谊的歌儿传四方》去掉原唱处理成轻清音乐,学生进入情境练习“邀请”,邀请内容略)

师:听了你们真诚的邀请,我相信台湾小朋友肯定高兴极了!在这,我为你们真诚的友谊鼓掌!(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从上节课同学们向台湾小朋友发出的邀请中,我知道了大家是多么盼望台湾小朋友早日到北京来看雪玩雪,孩子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这些美好的心愿真的会让台湾小朋友感动的。我有个建议,想把你们这美好的心愿告诉台湾小朋友,你们说好不好?

二、拓展活读。

师:用什么办法告诉台湾小朋友,祖国大陆的小朋友欢迎他们来看雪玩雪呢?

师:我现在是一位台属,我的女儿在台湾,你又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师:我现在就是新浪网,你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看雪》教学设计 第十三篇

学习目的:

1、诵读积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学习难重点:

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

2、预习课文,疏通文义,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习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同学说雪,激趣引读。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又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简介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小品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教师指导: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

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

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疏通文意,试译小品文。

拥毳衣:拥,围裹。毳衣,细毛皮衣。,一白:一,全。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更(gèng):还,大白:酒杯名

客此:客,客居,作动词用。,及:等到。

3、说一说:③

①作者为什么“独”往湖心亭看雪?

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②作者在湖上看到怎样的雪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你觉得作者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什么作用呢?

交代这些都是为了突出“独”字。“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态与情趣。

♂你能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吗?在写景上,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一种人生情绪。

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既然是写景,作者为什么又用近一半笔墨写人,最后还用舟子的话作结,说到了“痴”,这样有何意义?

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势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魅力。张岱的文章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点睛之笔,往往在此。

结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说明了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这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

四、赏析拓展,互动释疑。

1、赏析拓展: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试将与本文作比较,两者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

描写手法,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白描,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江雪》,烘托,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作品,并相互交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3篇看雪 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看雪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