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七颗钻石教案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6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齐读课题

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七颗钻石》。

2、情感渲染,感受“水”的重要性。

⑴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带你们穿过时空遂道来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这一场大旱灾使人类及所有动物、植物受到了极大的灾难,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⑵师:此时此刻,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3、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师:是啊,那个时候,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

二、紧扣“神奇”,理清“水罐”的变化。

1、师提出“第一次读书”的要求。

师: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木罐去找水,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0页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把令你觉得很神奇的地方找出来,用“——”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2、生自由大声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反馈:

生想先说哪个句子,师就先指导读哪个句子,并边板书。

⑴例如:“当小姑娘再拿木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

师:水罐变成了银的!(板书“银”)真神奇!可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不到神奇,你能再读读吗?

①一生读→指导后再读→全班读

⑵指导别的“神奇”的句子,理清“水罐的几次变化”。

师:你还找到哪些句子!谁能像我们刚才这样读给大家听。

生依次找出来,并说明神奇在哪?师板书

空木罐?钻石、水流

装满水银金

(空木罐——装满水——银——金——水流)编者改注

4、教生学会提问题。

师:看到空木罐,变成银的,又变成金的,最后还从罐子里跳出钻石,你最想问什么?(如: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等)

三、紧扣“感动”以学定教,感悟“爱”。

㈠生第二次读课文,小组自学

1、师激发读书欲望

⑴师:是呀!为什么会变化?你赶紧再读读课文,就会明白!

老师请孩子们四人为一小组,一起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⑵出示“学习建议”

师:来看看老师给你们什么学习建议?

①用“”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

②把这些你感动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并交流学习感受。

师:我们各个小组来比赛一下,看谁找的句子最准确,理由最充分,而且读得最有感情。好!各小组开始读书。

2、生小组自学,师巡视指导。

㈡反馈

以学定教,生先说哪个句子,就先学哪句。共4个句子。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感受浓浓的“爱”。

这4个句子的教学预设如下: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感受浓浓的爱。

1、“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2、小姑娘往手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3、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4、“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㈢小结:

1、师与生一起围绕板书复述课文。

(1)、师先做示范,根据板书说一小段故事。

(2)、生学着复述。

2、师:那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答案了吗?水罐为什么会变化?

3、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㈣教学最后一个阶段

师:这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就是北斗七星(出示课件)

四、走出文本,畅谈感受。

1、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文中的小姑娘或她的母亲说什么?

2、你想对身边的亲人、老师或同学朋友说什么?

五、欣赏朗读,总结全文

1、师:这是个既神奇又让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们再一起感受一下它的美好。想不想回家讲给别人听,那就用心记住这个故事。播放“朗读课件”

2、总结

今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老师也被感动了,让我们从今天起,学会关爱父母,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齐读《七颗钻石》。

3、现场学习如何关爱身边的人,体会关爱别人不是很难的事。

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空木罐 钻石水流

为母亲找水 爱 让给过路人

装满水 金

分给小狗 银 母女相让

(空木罐——装满水——银——金——钻石水流)

小学语文《七颗钻石》教案 篇二

[教学要求]:

1. 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倒)及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3. 了解水罐的四次变化原因,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体会有爱才有幸福。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心型书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给我们一种神秘感,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会想到什么神话故事呢?那么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而着迷。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了解一下它的来历,你们愿意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吧!(板书,指出钻是多音字)

二、读题质疑

1、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创设情境

1、看动画,听故事(不用录音,配乐教师讲故事)

2、交流: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吗?

四、初读课文

1、提要求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求助生字表,或者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根据读书三个层次自测,分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读音、听感情,然后评价。

3、读好词语

4、读关键句子、排列句子顺序

五、再读课文

1、我们把这些词语和长句子读得这么好,那我们再来读课文,相信要做到正确、流利应该不难了吧?(对)嗯,老师绝对相信你们的能力。所以这次读书我把难度提高了一点:请你快速读课文并思考小姑娘与七颗钻石有什么关系呢?

2、交流:为什么说小姑娘的心像钻石一样闪亮呢?你能用读书的方法来告诉大家吗?

六、细读课文

1、随机指导学生读2、3、5自然段

2、教学第一自然段:这一切都发生在什么时候啊?用读书的方法告诉大家。

(1) 抓住重点词进行字词教学

3、引出第六自然段:在那么一场旱灾里,我们认识了这位小姑娘,她的心像钻石那么透亮,故事里说:“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

六、填空小结

很久很久以前,( )发生了( ),一个小姑娘虽然自己( ),但还是把水( ),小姑娘的心就像( ) 。

七、指导写字:银(动画展示,学生临描)

八、课后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故事情节画成几幅连环画,并在下面用文字作简单说明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二、来当导演:

1、如果你是导演,要拍好这个故事,你认为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最重要的道具该是什么?简单说明理由

2、速读课文并思考:小姑娘的水罐有什么特点?它发生了几次变化?

3、交流

4、看画面回顾主要情节,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情节是哪一个,说明理由。

三、我来当演员

1、每一小组选择最喜欢的情节,反复朗读后进行表演。

2、表演交流,评点感悟

3、思考:什么让小女孩的水罐变得如此神奇呢?

四、小结:同学们通过当小导演和小演员,深刻地体会到了小姑娘有一颗像钻石一样的心,并故事中明白了爱是帮助,爱是互相关心,爱是一种行动,当我们拥有爱心的时候,就会感受幸福,拥有快乐。

五、课后作业

a) 制作一张爱心卡送给你想关心的人

b) 了解自己是哪个星座的,为这个星座的来历编一个童话故事。

引文来源23、七颗钻石教案集

小学语文《七颗钻石》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故事的梳理和分析,能说出这个童话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2.通过本文,了解童话从生活中来,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形象,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的特点。

3 能创作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对故事的梳理和分析,能说出这个童话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了解童话从生活中来,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形象,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大熊星座的图片导入:同学们,认识这七颗星星吗?我们中国叫它北斗七星。外国人叫它大熊星座。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故事,你们有谁知道它的来历?一起倾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带来的故事——《七颗钻石》。

二 、走进童话

1. 个性朗读故事,进入童话世界。

2. 用一句话说说大熊星座的来历。

3. 用一个字概括大熊星座的来历。

4. 大熊星座的来历很神奇,故事中有很多像这样神奇变化的过程,请同学们找出来。

板书: 爱心 (生活 )—— (想象 夸张) 变 童话

深夜为病中母亲找水 小爱 无 水 ——有水 变出水

一心想让母亲喝到水 水罐倒了——满满的水

给小狗喝水 木水罐 ——银水罐

母亲让水给小姑娘 银水罐 ——金水罐

给陌生人喝水 大爱 金水罐 ——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钻石变星星

三 、解读童话

5. 思考:

水罐不会无缘无故发生这些神奇的变化,你觉得每次使水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爱心(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对小狗的爱心,母亲对孩子的爱心,对陌生人的爱心)

6.同样是爱心,为什么水罐的变化一次比一次神奇?

分析:小爱——大爱 对妈妈的爱,对小狗的爱,对陌生人的关爱,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旱灾,仍能表现出人之常情就显得尤为可贵,但是小姑娘做到了。

她不仅能孝顺自己的母亲,还能把珍贵的生命之水分给小狗,甚至大度地给陌生人,而自己却一点都不舍得尝。这种爱需要度量,需要胸怀,是一种无疆的大爱。其中还有母亲,把生命的希望全部留给了自己的孩子,是珍贵的父母之心。难道这些爱,不必金银,钻石,更为珍贵吗?不值得创造奇迹吗?与其说是水罐变化神奇,不如说是爱心的力量神奇。

7.举例:爱心创造奇迹的故事。

四 认识童话

8. 现实生活中,水罐会变出星星吗?

板书: 生活 想象 夸张 童话体裁

明确:

童话中的形象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的中可能存在的。童话的形象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是具有极大的夸张性。——贺宜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凡举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以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他们人格化。

——安徒生

9.水罐在作者神奇的想象下,不仅变出了源源不断的水,还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为什么要想象成星星呢?根据童话的特点,说说作者的目的。

明确:星星是爱心的象征。这一结尾表达看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希望我们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五 、创作童话

10. 根据童话的特点,模仿《七颗钻石》,为启明星写一则童话故事。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2、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1、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关心别人。

【教具、课件】生字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多个生字,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2、初步感受课文,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每个同学都热爱自己的父亲、母亲,热爱自己的家人。比如关心爸爸妈妈下班累不累,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拿拖鞋等等。

(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1、讨论的内容: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举例;作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2、简单介绍课文背景,并板书课题。

板书: 童话 七颗钻石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读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朗读前要求学生注意:⑴ 在课本上注音。⑵ 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生字:

读准加字音:干涸(hé) 水罐(guàn) 绊(bàn)倒 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 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

3、交流讨论,学生简单说说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

4、说说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5、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来。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的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或联系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最后渴醒了……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联系第一段,感受当时水的重要)。

6、指导书写生字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内容导入

在女孩找不到水晕倒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得出: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是爱的力量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是真挚、无私、伟大的爱心带来了宝贵的生命之水。)

师: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3、交流──品味朗读:

启发学生来参与片段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提示: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板书:爱心永恒 普照人间

三、当堂作文训练

1、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

2、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幸喜之景。

3、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讨论,承第三个题目转入总结。

师: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板书设计】

童话  七颗钻石

想象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主题

爱心永恒 普照人间

在组织学生谈体会时,可以先小组再全班。不管是就文说文还是联系生活说文,都要加以肯定。

小学语文《七颗钻石》教案 篇五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丰富的想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一幅北斗七星图)2了解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二、研读新课

1、解读第一段,文章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与严重的旱情,点明故事的背景。为下文做了铺垫。

2、研读爱心的神奇力量。(板书)

3、了解本文童话的写作特点。

(1)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

(2)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3)语言通俗、生动。

(4)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人胜。

三、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看动画片,再次感受童话的写作特点。

五、小结

六、家庭作业(课后练习第一,第二题)

七、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想象丰富的特点。

2.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习小姑娘美好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想象创设故事,表达思想情感。

2.体会爱的神奇力量,学会用爱来美丽人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走进童话世界,导入新课

1.设问激趣。

(1)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或者读过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2)说说故事梗概。

(3)探讨童话特点。

(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

a.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

b.语言通俗、生动活泼。

c.情节曲折、离奇。

2.导入新课。

无穷无尽的宇宙,瞬息万变的苍穹,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月亮让多少文人为之倾情咏叹;浩淼的银河让一个千年传奇充满神话;一个星座与我们每一个人有着一种牵扯不断的情缘吧……同学们,你是什么星座?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你注意过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来看看大熊星座的奇妙来历。

3.简介作者。

(先看注解,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作者的材料,相互补充。)

教师明确:作者国籍、主要作品、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读到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三、对话互动,共同探究

思考:

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主要形象?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提示一:水罐、善良的小姑娘及其同样善良的母亲、七颗钻石、大熊星座。

提示二:水罐神奇地变化,一次次突显出小姑娘爱心的崇高与伟大;水罐不断变化,爱心随之深化;七颗钻石是爱的象征;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寓意爱心像大熊星座,普照人间。

2.文题是“七颗钻石”,有什么深意?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水罐的神奇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学习小组自由讨论。)

提示:

(1)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想象的丰富性、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

(2)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深化主题的。爱心主题随着水罐的变化,不断深化。

3.理解文章结尾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畅谈感受。

(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提示:

(1)钻石的价值是贵重的,小姑娘的爱心同样是宝贵的;再一次明确文题的寓意。

(2)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天空永放光芒,普照人间。主题得以深化,感情得以升华。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围绕“爱心”畅谈感受。引导学生由事入理入情,避免空谈。

(4)归结本文语言的特点:通俗朴实,把情感和道理寓于叙事之中。

四、再读文本,拓展训练

1.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狗、母亲、过路人,你将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2.你读完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五、师生共同总结(播放《爱的奉献》)

提示:

1. 童话的特点:丰富合理的想象,离奇曲折的情节。

2. 学会用爱心美丽我们的人生;在领受爱的同时,也去付出。

【资料宝藏】

1.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浙江省松阳县民族中学 卢慧琴)

一、课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课堂伊始,余老师就在朗读方法上进行指导,先让同学们齐读,提出读书的要求:1.用童声读;2.读出故事味、3.读出事中情。这要求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诗意的引导。读完后作出评价:流畅,这是一个优点,缺点呢,语速有点快,要用童声来读,去感受故事的内容,要读出故事味来,要注意抑扬顿挫。然后再按照要求各读各的,先范读一点点内容,再让学生娓娓读来,尽显童话的韵味,尽显童稚的纯真、尽显人物的感情、尽显课堂的诗境。自由读完毕后。还请一位小姑娘读第二段,强调读出故事味,读出文中情。完了评价:读得好,那么好听的声音!再请一位小男孩读最后一段,要求怎样表达文中的意味。评价:你读得好,你们注意他的停顿了没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这一段要读得慢一点,为什么呢?过一会儿讨论了就知道了。自然地又引出了下面的话题。在教学中我们看到余老师对朗读指导上的特色,让学生在不同种类的读中即品味文意又体会到不同读法的妙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独具特色的课堂设计,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的过程中,余老师的课堂设计以板块式思路为主,一节课就是几个板块的组合,其教学过程就是“块”与“块”的碰撞。所谓的“板块式思路”即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这几个“板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是有机整合,其最高境界或者说最终目的便是几个板块的浑然一体。板块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让教师有一种可操作性,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七颗钻石》,余老师就构思了这些板块:活动一(旅行第一站)——进入录音棚(读课文),活动二(旅行第二站)——畅游智慧泉(研究课文),活动三——来到创作室,活动四——描述小姑娘。整堂课的气氛轻松愉快,似乎文中内容真的是同学们在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使课堂充满情趣,而在创作室,又使学生找到自我,展现自己了的才华。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语文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语:“非常有层次”、“我同意你的看法”、“真好,真好”、“答得好”、“他说得真的蛮好”、“瞧!你说的多棒!”、 “那么好听的声音!”、“这个情节很合理”、“你也很聪明”、“你的悟性真高!”、“你的感受真切”、“你也有一颗纯洁的心”……诗样的话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盛开的必然是同样诗样的花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首最美的诗,课堂上, 余 老师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得来的体验, 余 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时加以适当的引导,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提高到理论的角度,如:第一个问题:(写景的作用)渲染了环境的严酷,文学作品在写人物的时候往往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有时设置的是狂风暴雨,有时设置的是漆黑的夜晚,有时设置的是深山老林;当然,心情好的时候设置的是和风细雨。这样的一笔,就是起着烘托人物,设置背景的作用,记住:写风写雨,写森林写太阳,写旱灾,笔无虚设,是实实在在的一笔。对第二个问题,引导: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多角度地,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人的性格,使故事曲折有致,池水掀波。第三个问题,引导:照应之美,美好穿插,诗意的烘托;第四个问题:(结尾)结而不尽,意味深长。这些既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让我们真切感受到 余 老师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使每一个孩子都大受鼓舞,他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尊重孩子的心灵感受,开启孩子的诗心,这也正是 余 老师赤诚的诗心所在。

四、新课堂,是平等的课堂,绿色的课堂,生态的课堂,是充满诗境的课堂——教学用语的美。

初读课文后,余老师出示四个问题“不写第一段不行吗?不写小狗和过路人不行吗?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最后还问:“你也能问上一句吗?”连问题都诗一样的美。课即将结束,余老师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想一想,轻轻描述一个好梦;试一试,快乐地描述一个场景;诗样的话语,引发诗样的答案。新课堂是“聊天室”,余老师和学生在这里平等对话、友好交往。这是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的相牵,思与思的碰撞,神与神的交融。

课文结尾,“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小姑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一个童话形象”“善待别人”“让上苍感动的人”“阳光女孩”“有钻石般美好心灵的人”……这里,余老师没有刻意去求顺、求实、求纯、求完美,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独特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师生之间的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

课文的小结: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这,既是对课堂的教学过程的小结,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

五、新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充满诗趣的课堂。

在抛出问题后,余老师引导学生自选一个话题,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获得的体验,解决着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上洋溢着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欢乐。这里,教师的身份已经由知识的垄断者演变为学生读书的对话者。《七颗钻石》结题,余老师仍不忘课堂诗趣的烘托: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

语文是最富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和诗有着特殊的血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由此产生的心灵感应和生命体验正是诗中的真、善、美。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凭借诗情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动,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焕发诗一般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余老师的课堂正是这种诗情的激发、诗意的创造、诗趣横生的课堂。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诗意的熏陶之中,不由得诗意大发,课堂上精彩纷呈,学生妙语连珠,情不自禁地也成为一位小诗人。

其实,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仔细探究,如:课文的导入(把学课文当作旅行),教师的导向,学科知识的渗透(衬托的运用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教师只作穿针引线)。

纵观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特点,我认为遵循了新课程的理念:

深入挖掘教材,密切联系生活,落实知识,培养了阅读、理解、分析、思维、表达等能力;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建议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

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这部分可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变成银的:小姑娘分了一点水给绊倒她的小狗,小狗变得欢喜起来。课文第一段写到,“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小姑娘绊倒在它身上,它也只是哀哀地尖叫。小姑娘没有怪小狗绊倒自己,还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分给它喝。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就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部分应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水喝的时候,小姑娘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3.关于大熊星座

大熊星座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是终年可见的一个星座。它由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大的斗勺形,人们通常叫它“北斗七星”。古代的希腊人却没有把这七颗亮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星座,它们是把七颗及周围的一些暗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星座,并形象地命名为“大熊星座”。北斗七星的斗柄仅相当于熊的长尾巴,斗魁相当于熊的腹部,熊的头部和脚部的星,都是由一些暗星构成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6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七颗钻石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