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研究性学习教案【精选6篇】(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为了加深您对于研究性学习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6篇研究性学习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 篇一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它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语言,巧妙地运用四个“挺—挺”,自然地把种子发芽的三个条件点出来了。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

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请小朋友在半个月之前,把蚕豆种子播种在自己的小花盆里,并把种种子的花盆放在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又定时的给浇水,请学生每天去观察。当我上《一粒种子》的这一天,请小朋友带来种蚕豆的花盆,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大早学生就议论纷纷:我总没有给它浇水,我的蚕豆没有长出来;看他的豆芽叶片真绿,你是怎么种的?哎呀!她的蚕豆芽钻出来了,可是现在叶瓣一顶点儿都没有;又听见有人在说,我给豆浇的水太多了,淹死了……听了学生的交流,我搬出了在不同时间播种的蚕豆,请学生观察每盆豆。并思考为什么有的学生使蚕豆发芽而有的却不行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学习课文。

首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再读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到有四处写种子“把身子挺一挺”。

学生有了一个整体感知之后,再次要求学生去学习课文,就表现出一种主动性了。根据儿童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又在课堂上就采用了形象生动的贴图,课文写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觉得很暖和,醒过来了。我就贴种子微微睁开眼的图片,请小朋友找出句子读一读,你认为句子中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觉得“睡”和“醒”用得好,也讲出从暖和一词看出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这时就指导学生用活泼、轻快的语气朗读,感受春天的暖和。而第二自然段写种子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再请学生讨论种子在泥土里发芽需要的水分,是从哪里来呢?这时就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去寻找符合情理的答案。讨论之后明白如(冰雪融化、春雨绵绵、人工浇水┄┄)等使种子觉得舒服,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又指导学生读出舒服的感觉。从中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水分。接着请四人小组朗读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再讨论:课文这个自然段写了谁与谁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同桌的讨论,理解了“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最后贴出长出小叶,钻出地面的图片,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富有儿童情趣。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它听见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在唱歌。教学时,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的场面。正因为种子觉得外面很热闹,就又一次地挺一挺钻出地面。在教学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让小朋友做种子、蚯蚓,使学生从旁观的阅读者转换为课文中的“人物”,体验种子的情感。采用这些方法,使学生进入童话境界,情趣盎然。在逐层理解的基础上,又回到整体,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在这个阶段,我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初步掌握了阅读科学童话的方法。

在课文初步了解之后,我再请小朋友讲一讲,你的种子为什么能发芽?而你的种子又为什么不发芽?小朋友很快找到了原因:我的蚕豆缺少水分;我的蚕豆给我用塑料袋包住了,是缺少空气了;种子发芽要三个条件,要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新鲜的空气,才会长出绿芽。这是篇常识性的课文,因此要重视实践活动,由于好多学生种豆没有成功,课后我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再一次种豆,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因为实践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 篇二

一、单元主要内容

l 老树的故事

l 一粒种子

l 语文天地

二、单元知识定位

本单元以“植物”为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设计了两项综合活动,还安排了识字、写字、口头表达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及诗歌朗读方法的指导。通过学习三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识,提高环保的意识。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两首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语文天地”中安排了自选词语造句,使学生学会运用词语,进一步理解词义。

三、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老树的故事》;熟读《一粒种子》。自读《一首唱不完的歌》,从中了解植物方面的知识。练习提问,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继续练习阅读时展开想象,学习背诵诗歌时加上适当动作的方法,扮演老树讲故事,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情趣,感受语言的优美。

3、认字26个,掌握多音字“乐、和”,积累3个常用偏旁:言字旁、米字旁、禾字旁。

4、写字13个,学习新笔画横折提,练习写带言字旁的字。

5、选词造句,练习回答,注意问号与句号。

6、抄写10个整体认读音节,练习拼读音节。

7、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填写观察记录,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培养注重实证的科学精神。

四、单元教学重点

1、背诵《老树的故事》;熟读《一粒种子》。自读《一首唱不完的歌》,从中了解植物方面的知识。练习提问,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继续练习阅读时展开想象,学习背诵诗歌时加上适当动作的方法。

3、认字26个,掌握多音字“乐、和”,积累3个常用偏旁:言字旁、米字旁、禾字旁。

4、写字13个,学习新笔画横折提,练习写带言字旁的字。

5、选词造句,练习回答,注意问号与句号。

6、抄写10个整体认读音节,练习拼读音节。

7、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填写观察记录,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培养注重实证的科学精神。

五、单元教学难点

1、认字26个,掌握多音字“乐、和”,积累3个常用偏旁:言字旁、米字旁、禾字旁。

2、写字13个,学习新笔画横折提,练习写带言字旁的字。

3、选词造句,练习回答,注意问号与句号。

4、抄写10个整体认读音节,练习拼读音节。

六、课时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认读文中“和、把、挺、喝、渴、黑、钻、松、闹、啊、喊”11个二类生字和“粒、种、点、声、音、说、赶”7个一类字。指导书写“点、赶”两个生字。

2、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读文中“和、把、挺、喝、渴、黑、钻、松、闹、啊、喊”11个二类生字和“粒、种、点、声、音、说、赶”7个一类字。指导书写“点、赶”两个生字。

2、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2、写好“点、赶”两个字。

(四)、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仪。

(五)、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提问: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2、师语:老师也很喜欢唱歌,我带来自己小的时候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请大家欣赏,如果同学们会唱也可以跟着唱。

3、欣赏歌曲:《小雨沙沙》

教学开始:

1、激趣入课 完成板书(5分钟)

提问: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歌曲中是谁在说话?

师语:(课件:出示各种种子的图片,随课件的演示教师说)这是西瓜的种子,这是玉米的种子,这是大米的种子,这些都是种子,快来读读它。出示“种子”这个词。(贴板书)春天到了,这些种子都可以种在地里,(课件)将来结出西瓜,长成玉米,变成碗里香喷喷的米饭。读读这句话:种子种在地里。(课件)

2、揭示课题,识字——种、粒。

⑴引出生字“种、粒”。

提问:(课件)你能说一( )种子吗?(课件:出示“粒”字)。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粒”字的结构?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这个字。(学生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

师语:一起读读,齐读课题。

⑵识记“种、粒”

提问:猜猜看,禾字旁、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

提问:谁有好方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的字音?

师语:像这样一部分表意,另一部分提示字音的字叫做形声字。再来读读。(“粒、种”)

3、初读课文,自主识字。(8分钟)

过渡语:像“种、粒”这样的生字,课文中还有一些,让我们来读读课文,试试看,你能否用刚才的方法认识它们?

⑴师语: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

⑵师语: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这一次我们两人一小组互相读一遍,读完之后互相检查一下字条里和田字格里的字,如果同伴读对了你就夸夸他,如果他还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⑶提问:同学们读得认真极了!课文中还有你读不出的字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和、把、挺、渴、喝、钻、松、啊、赶)

提问:在这些字宝宝当中有哪些是形声字?猜猜看!(课件)

提问:下面这个字没有形声字的特点,试试看能读出它的字音吗?(课件:出示黑)

过渡语: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课件配合背景为黑色)这是怎样的世界呀?谁能用“黑”个组词,形容一下?(课件: 的世界。可以有背景)

提问:后来它又看到了怎样的世界?(课件配合背景为光明)文中有个词,与黑暗相反能找到它吗?(课件:出示光明)

4、理解课文,随文识字。(14分钟)⑴过渡语:这粒谁在泥土里的种子是怎样看到这个光明的世界的?文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了四次,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一找,用圆圈圈出来。

⑵认读“挺”字。

师语:(课件:出示“挺一挺”)一起读读这个词,能做个动作表现一下吗?生:动作体会。(要注意引导孩子体会种子在从低到高挺。)

⑶过渡语:睡在泥土里的种子第一次挺一挺在哪个自然段?(出示:课文第一段)谁来读一读。大家边听边想:小种子为什么挺一挺?(目的:训练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学生回答。

⑷处理“和”。

提问:(课件:出示“暖和”)“和”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还有一个读音谁记得?字条中它的读音是?词语中它的读音?

提问:如果你就是这粒种子,谁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会感到暖和?(引导孩子说出温度)

板书:温度。

⑸过渡语:噢,春天到了,温度升高了,再也不用团着身子,缩成一团了。这种感觉真好。谁来读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一段)生:接读。

⑹提问:小种子第二次挺一挺是因为什么?能读读吗?(课件:出示第二段)

⑺处理“渴、喝”。

课件出示:渴、喝。

提问:这两个字宝宝长得很像,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它们?生答:……

师语:试试看能把它们填到句子中吗?

课件出示:

⑻过渡语:在种子刚有那么一点儿渴的时候,如丝的春雨就降落了下来,它喝了一口,好舒服呀。所以它又把身子挺一挺。

⑼提问:小种子第三次挺一挺是因为什么?快读读3—7自然段。谁发现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松土)

提问:我们一起来听听蚯蚓和种子都说了些什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件出示对话部分)

⑽过渡语:现在的小种子每天生活在黑暗里,看不到一点色彩,它太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能得到朋友的帮助怎能不高兴呢?(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⑾过渡语:这一次,它离地面更近了,它听到(课件出示:唱歌一段)生读。

⑿处理“闹、赶”。

师语:这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让种子觉得外面很?

课件出示:热闹,再出示单字。

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生答:……

师语:外面是这么一个热闹的世界,种子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方法:读;换词)

过渡语: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课件:出示第九自然段)

⒀处理:“喊”

课件出示:喊。

师语:一起读读这个字。

课件出示:说

师语:一起读读这个字。

提问:这两个字都和说话有关系,有什么不同吗?生答:……

提问:种子为什么会喊出来?生答:……

5、检测反馈。

师语:刚才文中的生字,都跳了出来还认识它们吗?

形式:抢答+猜猜看+小小配音员。

6、指导写字。

⑴过渡语:大家说的好,写得一定能更好。让我们来学写两个。

⑵指导书写:点、赶。

7、小结。

师语:急着看到外面世界的不仅有这粒泥土种子还有,落在被小鸟衔走落在岩石上的种子,被大风卷走卡进岩石缝中的种子。(课件)它们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冲破了黑暗。今天回家后我们也来种一粒种子吧,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一下你的种子是怎样发芽的。

教学反思:

为了目标精心雕琢

今天我还算顺利的完成了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粒种子》的课堂交流,虽然紧张的心一下子释然了许多,但是思想却不由自主的在松弛的心绪之中搜罗正在凝结的闪光。

回首准备的日子,同事的坦言和帮助,领导的耐心和点拨,让我在走出迷茫的同时触摸到了热情和真诚。除此之外,为了目标雕琢细节是我最大的顿悟。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根,教学的一切都是要根植于它才能生长的。《一粒种子》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充满童趣的文字和生动的“对话”展现种子发芽的过程,深受学生喜爱。我将教材又看了许多遍,将它们明确成称这样的三条:1、认读文中“和、把、挺、喝、渴、黑、钻、松、闹、啊、喊”11个二类生字和“粒、种、点、声、音、说、赶”7个一类字。2、指导书写“点”这个生字。3、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为师者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可能带着孩子们走向目标。为师者要善于雕琢服务于目标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够最终将这些目标植入孩子们的记忆。导入时,为了激趣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歌曲《小雨沙沙》;新授时,根据生字的特点,我把它们分为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两类,选择不同的识字方法进行教学,前者集中识,后者随文识;反馈了,设计 “比比谁最快”和“猜猜看”的游戏,既达到了集中反馈的目的,又兼顾了低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需要课中休息的心理特征;指导书写时,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变以往的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观察描述老师点拨提醒。其实,除此之外,板书的次序、粉笔的颜色、学具是否操作方便、用完的学具该放在哪里、导语是否精炼、问话是否明确……每一个可以想到细微之处,我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设,再三的雕琢。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识字的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课堂评价语言较为单一,等等。

教学是一个不断丰盈的过程,虽然我们的每一次设计和实施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从而让自己在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中不断的成长。就像这一次,我发现了“为了目标精心雕琢”一样。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 篇三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小节比较多。请在课文里找一找,拿出铅笔做上记号,种子睡醒过来有几个“挺一挺”。

(学生拿铅笔边看书边做记号)

师:书上有几个挺一挺?你来讲讲你是怎么划的?

生:第一个“挺一挺”是从“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到“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也就是课文的——

生:也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

师:第二个挺一挺呢?

生:第二个“挺一挺”是从“它有点儿渴”到“就把身子挺一挺”。也就是第二小节。

师:说得很好。第三个呢?

生:第三个挺一挺是从“种子听了很高兴”到“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第三个“挺一挺”内容比较多,比较长,应该从“春风轻轻地吹”开始,到“种子听了很高兴。”第四个呢?

生:从“春风在唱歌”到“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第四层意思应该到完了。有四个“挺一挺”。跟他划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学生都举手)

师:好,种子发芽有四个“挺一挺”,每挺一挺就是一层意思,现在我们一层一层来读,看看这粒种子是怎样发芽的。第一小节有几句话?

生:第一小节有两句。

师:请你读第一句。(指名另一学生)你读第二句。(两名学生先后读第一段中两句话)

师:好。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在图上贴上一粒子沉睡在泥土里)它觉得很暖和。(板书: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板书:就把身子挺一挺。同时在黑板挂图上贴上一粒微睁开眼睛的种子)

师:(指名)你来读第二段。(学生读第二段)

师:种子觉得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板书:喝水)觉得怎么样?

生:(齐)很舒服。

师:对,它又把身子挺一挺。(板书: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时在挂图上贴上一粒睁开眼睛的种子)好,我们把第一、第二节连起来念一念。要把它感到暖和,觉得舒服的感觉念出来。(生齐读一、二两节)

师:这时候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在泥土里看到好朋友了。看到了谁呀?

生:(齐)蚯蚓。

师:对,看到蚯蚓了。(在挂图上贴上蚯蚓)它们就说话了,它们说了不少话呢!现在老师来做蚯蚓,小朋友,你们做种子,我们来对话。春风轻轻地吹着,你们就来问我了——

生:(齐读)外面是什么声音?

师:(读)那是春风,春风招呼咱们到外边去。

生:(齐读)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师:(读)不,外边亮得很,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师:好,现在我们换一换,你们做蚯蚓,我来做种子,我来问你们。(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蚯蚓告诉种子外边亮得很。你们看看课文中这幅图,外边是什么样儿的?谁把这幅图讲给大家听听。

生:外边亮得很,太阳把大地照得暖暖的,柳树在阳光照耀下,迎着春风跳舞。小燕子在唱歌。

生:太阳射出了万道金光,照得大地亮堂堂。柳条儿迎着春风在空中飞舞。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师:说得真好。外面的世界那么美,那么可爱,蚯蚓看到过了,种子还没有看到过,蚯蚓会怎么做?

生:帮种子松土。

师:对,蚯蚓帮种子松土。它说,我来帮你松土,(板书:松土)你可以钻出去。种子听了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

生:因为它想外边亮得很。蚯蚓帮它松土,它可以钻出去看看地上的世界。

师:对,它就又把身子挺一挺。(板书: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时在图上贴上长出小芽的种子)

师:小朋友,这时候种子离地面很近很近了,它已经听到地面上有很多歌声了。谁在唱歌呀?

生: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是呀,(逐一板书: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在唱歌)

师:大家想一想春风招呼种子到外边去,它会唱什么歌呢?

生:春风唱:呼呼呼,呼呼呼,小种子快出来。

师:泉水怎么唱的?

生:泉水唱:叮咚叮咚,我要流到小溪里去。

师:对了,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泉水要流到小溪里去了。

师:小鸟怎么唱的?小鸟一定唱得更好听了。

(一位女孩用优美的童声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唱到最后一节小黄鹂的歌声时,老师引导全体学生齐声合唱“的哩哩……”)

师:小鸟的歌声真好听呀!小朋友也在唱歌。我们就是小朋友,我们来唱一个《我是一棵小树苗》好吗?(生齐答:好)来,准备好,配上动作,高高兴兴地唱,让种子听到。(小朋友愉快地唱起《我是一棵小树苗》,并配上动作,情绪活跃。)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这么多动听的歌声,种子都听见了,它听到那么多歌声,那样的——

生:(齐)热闹。

师:对。(板书:热闹)那么多的歌声,那么好听,这时候它说了什么话?

生:(齐)啊,我要赶快出去。(教师指导读好这句。)

师:(板书:啊,我要赶快出去。)假如我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出示卡片:啊,我要出去。)你们看,这两句话,哪一句更想出去?

生:第一句更想出去。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句要“赶快”出去,有马上,很急的意思,第二句没有用“赶快”,就是说慢慢来好了。

师:是的,用上了“赶快”就比上面这句更想出去,更急。你们看它说的话前面还有一个词儿也说明它很着急。是什么词?

生:(齐)是“连忙”。

师:对。现在我们从“春风在唱歌……”念到“啊,我要赶快出去。”要把种子想赶快出去的心情念出来。(学生齐读这一节)这里有两个句子,请读一读,比一比。

生:(念第一句)春风在吹,泉水在流,小鸟在叫,小朋友在唱歌。

生:(念第二句)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怎么样?

生: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同的。

师:怎么不同?

生:第一句是说春风在吹,泉水在流,小鸟在叫,小朋友在唱歌,第二句都改成唱歌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这两句话意思都相同的。

师:为什么?你讲出理由。

生:因为第二句把春风当作人,说它在唱歌,把泉水、小鸟也当作人了。

师:对,老师同意后面一位同学的意见。这两句话写法不同,意思一样。你们看,春风在吹,把吹比作唱歌,泉水在流,把流水声比作唱歌,把小鸟的叫比作唱歌,小朋友本来就会唱歌,这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句?要讲出理由。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写得美。

生:我也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写得生动。

生:我也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好像把春风、泉水、小鸟比成了真的人一样。

师:对呀,把春风、泉水、小鸟比成人一样。春风在吹,春风在唱歌;泉水在流,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叫,小鸟在唱歌。这种写法,我们读起来就觉得很生动,很活泼,很有趣,念起来怪有味儿的。你们看,它们还排起队伍来了;第一个是春风,第二个是泉水,第三个是小鸟,第四个是小朋友,排成队伍的句子我们越读越有劲。我们再来读一读。(学生有表情地齐读。)

师:看书,读下去。(学生齐读:种子听见外面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师:这时候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贴上带小叶的种子,并板书:又把身子挺一挺)第四个“挺一挺”种子已经挺出地面来了。它觉得眼前忽然一亮(出示挂图)谁能看图讲讲种子挺出地面,看到地面上的景象。要从近到远说,把图上画着的地面上的事都讲出来。

生:种子钻出地面来,眼前一亮。它看见泉水从山坡上流下来,叮咚叮咚地在唱歌;看见小朋友背着铁锨去种树;桃花开了,小黄鹏在树上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柳树迎着春风在跳舞。小燕子围着柳树飞来飞去。远处的田野上,拖拉机在春耕。种子看见这情景多么高兴啊!

生:(略)

师:春天是多么美好啊!外面那么美,读最后一节,要把种子这种感觉读出来。(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对(板书:啊!好个光明的世界!)要念出种子心里的想法,“好个”就是“好一个”,用赞美的口气再读一下。(生齐读)对,种子挺出地面,它看到春天那么美好,世界那么光明。读了课文,我们知道种子“挺一挺”一共有四次。想一想,几次在地下,几次在地上?

生:种子“挺一挺”三次在地下,一次在地上。

师:“挺一挺”是说种子在干什么?

生:种子在膨胀。

生:种子在发芽。

师:到底是膨胀还是发芽?

生:(齐)是发芽。

师:对。“挺一挺”就是种子在生长,在发芽。(指板书暖和)它觉得怎样?

生:(齐)暖和。

师:对,暖和了,它把身子怎样?

生:挺一挺。

师:它有点儿渴了怎么样?

生:(齐)喝水。

师:喝了水怎样?

生:(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后来蚯蚓来帮它——

生:(齐)松土。

师:泥土松了,它怎样?

生:(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最后它要钻出地面了,又怎样?

生: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这是一篇童话,它把种子当作人来写了,其实是告诉我们种子是怎样发芽的。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生:它要蚯蚓翻松泥土。

生:它要水分。

师:对,春天天气暖和,有充足的水分,泥土松软,空气流通,种子就发芽啦。◆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 篇四

背景: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课文的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童趣,深为儿童喜爱,学生自读课文不会有多大的困难。但如何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生动的语言,天真的童趣,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中种子的“情感”,体会种子对春天的向往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一粒种子发芽动作(无声)

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导入课题:一粒种子

二、 自主学习,读中识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读之前给自己说说应该做到什么?[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2、 抽读课文,纠正读音,随课文媒体出示“生字宝宝”认读。

3、 认读“生字宝宝”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方法

4、 全班交流识记生字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你会带领大家学习哪个生字?

三、 再读课文,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四、 读读演演,感悟内化

师:现在我们还要当一回配音演员,给无声动画配音。要做一名好的配音演员,可不容易,先要反课文读好,读出感情来。你愿意读哪一部分?(屏幕出示4块内容,根据学习需要分成3块1-2节、3-7节、8-9节顺序不固定,根据学生选择可任意调换。)

1、 指名读1、2两节,师生共同评议――自由练读――齐读。

2、 多媒体出示3-7节(蚯蚓和种子的对话)。

师:要读好这段对话可不容易,我们先来过这一关。出示:

①括号里该填 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填?

a、 种子地问蚯蚓:“外面是什么声音?”b、 蚯蚓地说:“那是春风。春风招呼我们到外面去。”c、 种子地问:“外面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②根据你的理解试着读读看――评议――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③师小结:是呀,同一段对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读起来也可以有自己的感觉。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都是可以的。

3、 媒体出示:8-9节课文和文中第三幅插图。

①指名读这两段。

②看图,想像,重点感受“热闹”。

春风怎样只听唱歌的?(大家轻声呼一呼)

泉水怎样唱歌的?(试着唱一唱)

小鸟怎样唱歌的?(叫一叫)

小朋友会唱什么歌?(唱一唱,感受春光的美)

③表演“合唱”,理解“热闹”。

④外面既然这么热闹,泥土里的种子可等不住了,自己试读――抽小组读――齐读。

⑤再看图。种子又抒身子挺一挺,它终于钻出了地面。它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光明世界?看图说说。

⑥指名读最后一段――评议――齐读。

五、 演读课文,享受美文

多媒体放无声动画,要求二人一组分工合作,给无声动画配音(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1、 二人一组自由练习。

2、 抽学生来配音演读――师生评议。(学生一个个涨红了小脸,兴奋不已。)

3、 全班表演读读课文。

六、 给画添话,创造想像

1、 种子从睡在泥土里到发芽,肯定有不少心里话吧!请你在每幅图下写几句。

2、 交流欣赏。

分析:

“新课程”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教师要营造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活泼、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情境,保证学生自读、自悟、自创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语言学习的规律,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反思:

1、 营造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乐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大在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让学生填写种子和蚯蚓对话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去填,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而这正是课程标准 “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的最好诠释。

2、 唤发情感,提供充足的空间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如在对于热闹一词的理解时,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表演的基础上理解“热闹”,同时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想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方法,并在情景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的熏陶。并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演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种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演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文中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并享受着自己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学会善于倾听

“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倾心”,要求听别人说话时要用心、细心。这其实是一种文明礼貌,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小学生一般注意力都不够集中,课堂中较容易活泼好动,这时作为老师的我们有责任要经常提醒,提醒同学们注意听清别人的话语。同时,还要善于树立榜样,表扬鼓励那些乐意听别人说话的学生,让其余学生都能向他学,逐渐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说话的要点。总之,听,是一种本领,需要我们老师从小对学生加以训练和培养。

下面是我在教学《一粒种子》一课时课堂上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师:小朋友,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呢?(前后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教室里沸沸扬扬的,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

师:谁想说一说?

生1: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小溪流在流着,太阳放射出金光。

师:说得不错,能不能再说得具体一些呢?(小溪流在怎样地流着,太阳放射出怎样的金光?)

(这位同学一时语塞,答不上来。)

师:没关系,哪位小朋友听清楚了她的发言,能帮帮他的忙?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能先前只顾着讨论,根本没听清楚同伴的发言,就在这时,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作为老师的我在失望之余欣喜不已,心想:在他发言后,我一定要好好表扬他一番,在班中树立一个善于倾听的好榜样。)

生2:种子钻出地面以后,看到小溪流在潺潺地流着,太阳放射出千万道金光。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不但听清楚了同伴的话,而且说得更具体,更生动了,让我们为他的精彩发言鼓鼓掌吧!

……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几乎处处都有这样的训练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3、能用"热闹"说一个句子。体验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注意多音字"和"的读音,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教学准备:一粒花生一颗花生的幼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春天里,花红柳绿、五彩缤纷(播放课件),你们知道这一棵棵美丽的小花小草,都是由一粒粒不起眼的种子变来的,我手里就有一粒种子,你们看(出示花生),把花生种到土里,慢慢地就变成了小苗苗(出示花生的幼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一粒种子就要带我们去看看它的成长岁月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粒种子(全班齐读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和生字掌握情况

1、课件游戏;种子点名(指名个别同学读,注意"暖和")

2、出示讲读例句:(1)太阳出来了,天气真暖和呀。(2)我和他是好朋友。

3、指名同学当小老师带全班读。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卡片,谁能用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如编字谜,编顺口溜,用钯笔标记)。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质疑问难:读完了课文,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学生交流)

四、精读分析

1、指名:谁喜欢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加动作)挺一挺。

师:你们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不好。

生1:动作好。

生2:音很准。

生3:不够有感情。

师:生3,你读读。

生3:(读出暖和的语气,加动作表情,很形象)

师:老师觉得他"很暖和",好像睡在被窝里一样,谁也来用舒服的口气读一读,也来暖和暖和。

生:读(也很绘声绘色)。

师:现在再请全班同学喝口水,一起舒服舒服(做挺一挺动作)。

师: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2、教学3、4、5、6、7自然段。

师:观看插图,种子旁边有一个好朋友,是谁。

生:是蚯蚓。

师:他们在说些什么悄悄话。

生:答。

师:种子现在在哪里。(看图)

生:黑乎乎的地里。

师:外面有什么声音。

生:春风轻轻地吹着。

师:种不知道春风,它心里会怎么想。(看图观察种子的表情)

生:很害怕,很好奇。

师:我看看哪颗种子最害怕,最好奇。

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师:指名读(3-4)读。

师:全班都来害怕害怕,好奇好奇。

生:全班齐读。

师:种子很害怕,这时好朋友蚯蚓帮了什么忙。

生:帮种子松土。

师:哪个友善的蚯蚓帮我们胆小的种子。

生:(热情帮助的语气)

师:谁能比刚才这位同学更热情。

生:(读得很诚恳)

师:种子得到了蚯蚓的帮助,心情怎么样。

师:谁来高兴高兴。

生:读(不够有表情)

师:老师发现xx同学满脸欢笑,你在笑什么。

生:蚯蚓帮助我,我很高兴。

师:这个同学能加上表情,很好,很生动,我们再试试。

生:读(有感情)

3、教学8、9自然段。

师:观察插图2,你看到了什么。

生:春风吹指着小花,鸟儿嘻戏欢叫,蝴蝶飞舞。

师:四人小组扮演春风,鸟儿、蝴蝶,演一出美丽的春景。

生:有声有色地表演。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春风、小鸟、蝴蝶,欢快唱歌的场面。

生:热闹。

师:你们能把刚才的热闹欢快的场面读出来。

生:读(很欢快)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欢快,呆在一旁的种子我可耐不住了,"啊,我要赶快出去"。

生:笑。

师:我们当当种子,一起出去吧。

师、生:齐读。

师:(打开日光灯)

生:好亮啊。

师:我们见到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一起欢呼吧: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师、生: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4、读全文。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出色的小演员,现在我们把刚才的片段串起来,读得比刚才更整齐,更有表情,动作更丰富,好吗。

生:(大声)好。

生:有声有色读完全文。

五、分析

1、解答刚才的质疑问难。

2、四人小组讨论:种子挺了几次,什么情况下挺一挺。

3、总结。

4、课件演示练习。

5、引导:

板书:暖和(温度)

喝水(水份)挺一挺

松土(土壤)

六、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卡,渴喝,让学生说说异同。

2、填空:因为口渴要喝,所以用旁。

因为喝水要用,所以用旁。

3、学生说说应该注意的笔画,笔顺。

4、教师示范。

5、学生在大本语文写字本描两个,写两个。

七、布置作业

选几粒种子,好好培育,给它一定的温度,土壤和水,并填定《语语言天地》时的"观察日记表"(不会的字可用画或注音)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学短文,我采取让学生多读,边读边演,深入角色,以读促思,即富有情趣,又不失科学性。

注重小组学习,培养小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发学和热爱科学,探索科学,课后作业即培养学生的种植技能,又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为日后写作做好实践基础。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 篇六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

但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是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个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文中有三幅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图:教师在讲到“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景色,如能把前几课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内容综合起来说一说更好,不仅进行了说的训练,又充分领略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因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看起来,这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重复,其实不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大纲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具体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430个,两年级掌握680个,三年级掌握580个,四年级掌握450个,五、六年级掌握360个。由此可见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12个生字,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难点是:

字音:和(huò)是多音字;挺(tǐng)后鼻音,蚓(yǐn)前鼻音,钻(zuān)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笔顺;

字、词义:挺,热闹,突然;

知识: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查字典解决的就查字典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挺机枪。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

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场面,如果这样解释,学生更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国庆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动会那天,操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比赛,有跳高比赛,还有拔河比赛。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坡度,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性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不仅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一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领会文旨。教学步骤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学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着赞美的意思?(好个)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两个词儿去掉,把“好个”换成“一个”,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强朗读品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边朗读边表演、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四篇(种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不仅完成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的训练。

这课的板书采用图示式板书,(板书略)

此板书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剖面图,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的环节,在环节下面分别指出所需的条件,最后钻出地面,既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以上6篇研究性学习教案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研究性学习教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