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学的随笔【最新7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随笔)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教学随笔,快回答整理分享了7篇教学的随笔。

教学的随笔 篇一

这周天气渐渐转凉,由于季节更替,自己身体出现了不适,人的心情也不由的躁动起来。

课末,我朝着四个三年级的男孩子怒吼着,近乎歇斯底里。

他们被我责骂的原因是:没有订正课堂活动手册——不是没订正好,而是压根儿没有订正!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他们的四本作业还是我“揪”出来的。如果不是我这么自讨没趣地“点将”,它们还不会这么快浮出水面。

对于作业,我可是想了好些招儿的:加分、小组比赛、批评、讲道理等等,但这些办法的效果甚微。这不,今天的这档子儿事,还是发生了。那时,自己原本干燥火燎的喉咙连头大脑神经冒起火来。

第三节课后,原本是孩子们放学的时间。我还是将他们叫进了办公室。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将他们一顿训骂。坐在我旁边的王老师听了,忍不住开了金口:“还不赶快向李老师承认错误!”

他们还是怔怔地没有一点动静。他们也许是还不知道错在哪里;或许,他们知道错得一塌糊涂,却不知如何开口。

我将身体沉沉地落在椅子上:“今天的作业,我不让你们订正了,都放在桌子上。”夹杂着生硬且忿怒的语气,我累得不想与任何事物交流。

此时,我们都饿了。

可是,我还是和他们对峙着。因为,我不知道,接下去是摆摆手让他们回去呢,还是,继续这样“惩罚”他们。如果不痛不痒地草草收场,说不定他们以后会更加肆无忌惮;如果继续这样所谓的“惩罚”,可能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进也不是,退也无奈 。最后,还是无奈“放虎归山”。

吃午饭时,我思忖良久。关于孔子的因材施教——平和地将天地人结合在一起的理念,对现今能起多大的作用?对我和我的学生们能起多大的作用?

也许,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错了?

这几天,看了一点于丹的《论语心得》。其中有一句话:天上的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时,才会成为雨。

是的,我不该用自己的标准强加给这些“小水珠”,因为孩子们都有各自的高度,我能做的是:将自己置身于无比辽阔的天空中,迎合他们各自的高度,共同合成“满城风雨”。这才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教学的随笔 篇二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这不只是一个单一的课程管理体制的变化,也是学校职责和功能的一次变迁。学校拥有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和选择权,学校享有开发课程的权利。承担开发课程的义务。为此,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学校的使命,也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课本课程的开发使课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一、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理念是实践和行动的指南。学校、教师或教师群体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凸现下列基本理念:

课程现:课程是教育情景与教师、学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具有生成性。

学生观:学生不仅有个别差异,也有主动建构学习的能力,课程因学生需要进行调整。

教师观: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应有利于国家、地方课程的实施和创生,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怕发展。具体概括为:

1、执行与开发。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结合学校实际,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开放性。

2、利用与开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广泛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开发各种素材资源。如组织访谈,对话活动,实行各种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3、发展与开发:课程开发应立足于发展,以发展为本。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不能为开发而开发,开发校本课程要凸现办学特色,满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需求。

三、校本课程开发时空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即以学校为基础或基地开发的课程。设计课程最适宜的空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地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可以是学校中的部分教师、全体教师,或者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行课程决策的分享。国家制定严密的课程计划,地方执行,同时,在课时安排上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校自主设计课程,着重解决满足学生、学校和地方的需要问题,即解决“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特殊需要”的问题。

四、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十分严肃的事情,为保证课程开发质量,必须确定开发目标,明确指向。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可从三个方面来思考:

1、国家课程目标的落实。校本课程要与国家课程保持高度一致,并视其为国家课程目标在一些方面的具体化和明朗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国家课程目标的丰富和拓展。

2.凸现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有良己办学的个性理念,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有自己个性化,学习方式。校本课程要突出特色,彰显个性。

3、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性。校本课程必须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和发展中的不足、缺陷,校本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时空。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从开发目标、开发主体,到课程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创生性、自主性和适应性。

创生性: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文化。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中,在教育情境中师生交往互动中能生成课程。如对课程内容的重组、调换、再加工等。

自主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别于验证性国家课程的实施。国家课程强调落实前提下的完善,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自主选择目标、自主选择开发方法、自主选择开发课程内容,如心灵艺术教育、少年军校、书法艺术等。课程实施和管理都有浓厚的极具个性的校域文化色彩。

适应性:校本课程,凸现的是学校办学特色,师生发展需求;整合的是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资源。因此,校本课程建设要立足于解决学校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课程目标要贴近教师学生“最近发展区”,课程内容要贴近师生生活实际。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列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补偿,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

关于教学随笔 篇三

从事美术教学也有一段时间了,开始我按照旧教材进行授课,所上的课学生也都喜欢,课堂进行的也较为顺利。不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可自从进行课改后,美术课进行模块教学,教材内容涉及面非常的广泛,这为我们教师留有极大的空间却也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以美育促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我积极投入新课改之中,也上了一些受同学欢迎的内容。在上新教材时,我发现有的模块学生特别喜欢,可是有模块学生就不那么感兴趣了。特别是学校进行新的课改实施小组教学后,学生面对面,四个人一组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在美术课堂中,总是有点说不出的感觉,课堂上学生也不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学习,参与过程中学生也缺乏相应的灵活性,思维不是很活跃,课堂反而有点沉闷,不能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我很是闹心的地方,别的科目都轰轰烈烈进行课改而成果显著,而自己的美术课毫无起色。总觉得自己辛苦的备课和上课没能得学生的喜爱和重视而闷闷不乐。我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不能拖学校改革的后腿。恰好准备进行设计应用这一教学模块。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上好这一模块的每一堂课。

怎样选好教学内容,这是我首先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在课堂上征询了学生的意见。让同学们写出了对这一教学模块中希望学习的内容和想法。整理后,大概归纳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能够有新意,让学生上课有兴趣、有动力,愿意去学;二、课堂综合性要强,不要局限于美术方面,可尝试加入其他元素、知识,让课堂变得有趣味性;三、课堂准备的材料最好是少花钱或者不要花钱;四、符合小组学习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共同协作,集体完成。学生提出的建议还真让我有点为难,看是简单的四大方面,其实要求不低!但是我想,这是以往上这一类课程失败的原因所在。要是从学生角度考虑,想想能够在紧张而繁忙的文化课中,解放出来,得到片刻的放松,又有所收获,这何尝不是现在学生希望得到的。因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上好这节课。虽然,据计划上这一模块的内容还有半月有余!可是我想,做好充分的准备,必定能有所改观吧。我有这个信心,希望能够获得成功。

那几天里,我就如何进行选题,可谓是煞费苦心。提出了很多方案,但也都一一否定,比如剪纸、泥塑、彩绘、陶艺等等,这些有的也是我往年我选过或者上过的,可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当然,和学生提出的建议不无关系。真要符合他们的要求,不花钱,有综合性探索性和趣味性,还真让我犯难。真想就此放弃,选一个好上的教学内容,比如绘画,以及美术书法。可是当我想起自己在课堂上征询学生意见时学生喜悦的心情和眼睛中流露兴奋的神色时,我动摇了,还是再试试吧!要超越自己,不走以前的老路,不能因为有困难而躲避!想想头段时间学习的人民的好教师张莉莉,不畏困难、不怕牺牲,全力以赴为学生,我能因为这点困难而退缩吗?不!我告诫自己。我也相信,一定有好的解决方案!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正巧!那天晚上在家看了央视的一道科普栏目——《原来如此》。在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质疑、假设、实验、求证,给予科学的探究。我突然灵光一现,我为何不借鉴这一方式,引入我的美术工艺课堂呢?有了大的方向,我将考虑着怎样进行更细致的内容设定,更适合这种教学模块。能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有所收获。一次,在洗碗时,看到水上漂浮的油花,变化出不同的形态,甚是好看。不禁想起小时候玩的肥皂泡上变化的色彩,还有喜欢看到水中油花。嗯?有了,记得大学课本上有过一副吸附的图片,可是我一直没有尝试过,我何不在这一内容上多下功夫呢?

手边没有相关资料,我上网查询,这方面也只是只言片语,也没得多少参考价值。看来得自己动手尝试,要不怎么给学生上课呢。说干就干,我忙接了一盆水,滴几滴墨汁看看效果,可是墨汁并不是我期待的那样飘在水面,而是直接下沉。试验几次,也不得要领。想起小时玩的一个让硬币飘在水上的游戏,要想成功,必须要让水静止,而且硬币上面必须不能沾水。由此也想起一幅幅画面,唯美而又诗意:河塘浮莲、鹅浮绿水、小船荡漾、还有在水面上快捷而轻盈游动的水黾。这些动静结合的画面给我很大的启发,水表面的浮力和张力应该是解决这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问题,我又进行了多次不同的尝试,最终有了直观的感受,圆形器皿最好。这也为我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案。接下来我尝试了不同的物质混合,如白糖、食盐、洗洁精、甘油等进行尝试,寻求最好的方法,以便在课堂上达到最好的效果。看着水面上墨迹形成的不同造型,它们往往自然流畅、浑然天成。有奇石怪木之意味,具巧夺天工之神奇。每一变化,总有新意,也让人浮想联翩,从而又有新的发现,这种水墨真可谓艺术与珍玩的巧妙结合!以此为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在合适不过了。当然了,要成为设计工艺课程,还得在设计上下功夫,这种只停留在水中的`艺术肯定是不行的,要想法用纸等物吸而附之在纸面进行设计才行。我在家里找了不同类型的纸进行一一试验,最后得出了结论:纸质较厚且吸水性强的效果最佳。比如,速写纸,水彩纸,宣纸等,而较薄吸水不好的纸形往往不清晰,模模糊糊。我想课堂学生们一定能够找到他们最为合适的纸张,要让他们进行自己的尝试,寻求最好的材质。在体验中寻求最终的结果,我想,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最后就是进行构思,二次创作以及裁剪,也就是再次的设计。当然这相对来说,综合能力以及美学修对学生还是有比较高的要求的。不过这也正是课堂的点睛之处,让学生发挥想像,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当然对于其中的一些操作技巧,还有一些相关的构图美学方面的知识,也是这节课探讨的知识点,只是在体验中感知,而不是一种枯燥的说教。有了这些大的构思和框架,再加之我亲身尝试和探讨。我相信,这堂课能上好,也必然上好!虽然可圈可点的地方较多,但是它能够促使学生有学习的动机,求知的欲望,和不断尝试的动力,我想这也够了。当然,我也希望能达到《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我想,这些还得只课堂后验证。

“水墨吸附”这一教学的实施具体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材料准备、范画欣赏阶段;二是放墨成型、造型练习阶段;三是把握时机,读图定型阶段;四是适度造型、展示作业阶段。

在教学中进行分组合作小组教学形式,运用用启发式教学为主,大的方面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答工,得出结论。

(一)材料准备、范画欣赏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准备工具,要求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技法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并且对多种材料要进行分类。具体说来,主要工具分为墨汁、水、纸等。辅助工具主要有毛笔、滴管、细吹管、扇子、等。第二步展示课前所制范画,从画面特征上引导学生,使学生对这种畅快淋漓、流畅自然的形象所感染,急切想了解其制作技法,以及这些工具的用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学生的激情被允分的调动起来,课堂顺利进入第二阶段。

(二)放墨造型、尝试练习段段

“放墨成形”阶段是“水墨吸附”的核心阶段,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本环节教学中,针对学生特征及兴趣爱好,对教学方法给予充分的考虑。通过设疑、尝试、归纳等。使学生掌握本节教学学习重点以及水墨吸附技法和操作的要点。首先要使墨汁浮于水面,这是后面操作的关键。分为两个步骤:

针对墨汁于水中扩散或下沉两种现象给以演示,引导学生行尝试,要求学生从改变水的表面性能给以解决。经过启发,学生多次尝试了解了墨汁浮于水面是因水的表面张力的缘故,而牵引力受容器材质及形状影响。就这一问题,不同小组得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案。有的学生为让水面张力增大,用废旧的报纸对水面接触而实现。有的则从墨汁性能方面做文章,尝试用碳素墨水,绘画墨水以及中性笔的笔水,也有了收获。有的同学认为必须保证水的静态……在这里我不仅为学生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感到惊叹。通过认识的升华,学生们迅速掌握了滴墨的技巧,他们惊奇于墨汁滴于水面所形成的圆晕。一些急不可待的学生已经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对墨迹进行牵引变形。

我抓住时机,进行必要的指点并要求学生用合适的工具进行造型。学生们大胆尝试各种技法并且充分享受墨迹在水面流动所形成的各种美丽纹样的乐趣,在这期间,我看到有些学生除了用准备好的工具以外,还即兴用自己的发卡,指甲进行制作。他们有的破墨在滴在破的方法,从而形成年轮般的圆环;有的屏气凝神,用笔尖牵引;还有的用书本,手不断的扇动;性急的男生干脆摇桌子来晃动图形,引得同组同学的责备。我认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巡查中,也看到一些学生由于心浮气燥气燥屡次失败,但是不断的去尝试,毫不气馁。更看到好多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用身边能有的的物质进行尝试,比如洗洁精,眼药水、牛奶。我心里不禁哑然学生的求知欲还真高呀!不过想想自己以前的尝试,也是,面对感兴趣的事物,一定要探寻最终的结果,现在网络上的好多游戏不也是这样吗,他们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我也是,我在想最起码这堂课是这样。这时候我听到一片惊呼声,寻声而去,看到四个脑袋正顶在一起,边做边叹息着。原来他们用酒精进行尝试,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见他们轻轻的滴墨汁到水上,墨汁迅速扩散而成椭圆形,然后,会慢慢缩小,此时用笔帽沾一些酒精,轻轻地接触到墨晕面的中心,由于受酒精的推力,墨晕如爆炸般的向外扩散,又迅速的回缩,形成各异的图案,像花朵,像烟火,像开屏的孔雀……我为学生的这一发现而感到高兴,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也进行了多种物质的试验,但没有进行酒的试验。看来在准备的在充分也有疏忽的时候,这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什么是学无止境了,探索是无穷尽的,这也给我了一个启发;这以后备课之中,要尽可能的细心,要周到而不能大而化之,更不可草草了事、模棱两可。我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知识。我在想,这种情景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能遇到的。那时的我是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主导者,大多数时候是我在讲,学生在听。像现在这种互动的学习,是从未用过的了。在巡查指导中,适时鼓励学生和肯定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进一步发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争取成功,要求学生允分发挥个性。胆大心细的捉墨迹的瞬间造型。教学在不断的互动中顺利进,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创造过程的乐趣。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兴奋、喜悦、惊叹、鼓励在学生中传递。课堂成了美丽图案的世界,世界墨迹流淌的海洋。我由衷的高兴,这不就是我要的课堂效果吗?

(三)把握时机,读图定型阶

读图定型阶是本节课程的第三阶段,也是学生如何用以前所学知识,从变化各异机理中寻求美感,进行定格的过程。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观察,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把握吸吸附画面的墨色变化。线条的刚柔点线面构成等要素。寻求最美的瞬间将流动的艺术凝固于纸上,形成纸面艺术。这是这一课程的关键,选取图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下一步的裁剪构图和二次创作,显得格外重要。这一过程中,我提出:准,狠,稳,轻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纸特性,在此过程中,他们积极的运用不同纸张进行尝试。并且在讨论中得到了正如我所料的结论:吸水性较好的纸,大多成功,而较薄,吸水性差的纸更易于失败。在技巧上,要求抓住机会,寻求自己感兴趣,喜欢的图案进行吸附。在在这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审美不同对美的把握有多么不同,有的学生不能很好把握需要的最美的瞬间,从而失去最好的机会;而也有的这太过于心急,往往败得一塌糊涂;当然也有小心谨慎一举成功的。这也给我了一个启示,面对事情要胆大而心细,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拖泥带水,学生不也是很好的例子吗?在教学中,对于心急的我则要求放慢,对于犹豫不定的则鼓励适时出击。另外,我要求学生积极和本组同学讨论法,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视觉信息,并且摄入大脑进行重组。寻求最美瞬间。同时还让他们感受怎样的情景下才是最美的,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感受力。

(四)适度造型、裁剪、展示作业阶段

“适度造型”是水黑吸附的最后一道程序。由于水墨吸附足偶然成形,有的形象并非在人们的预料之中。我们可以适当处理,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可是这抽象痕迹形化。其更具欣赏性、趣味性、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思维敏捷,头脑冷静。因为对形象处理不好则会“画蛇添足”,破坏整个吸附画面的效果。首先,启发学生求墨迹造型的闪光点。要求学生抛开固有观念。充分发挥吸墨成型的独特性,以纸面形象为学向,引导学生进行夸张省略做出最佳的裁剪构图。其次,要充分考虑其画面风格,选择合适的方法行添加,使其浑然一体。比如对于有的画面要求学生用毛笔沾淡墨进行勾勒;有的则直接用较浓的墨滴成以增加随意性。最后,还要使学生明白后期制作要少而精,起到点睛作用,且不可过分强求,而使吸附失去趣味。通过对学生的讲授及点拨,他们大都能够积极实践,大胆创造。如有的学生谈出自己对吸附画面点线面变化分布的看法,则可以使其从构成角度进行考虑,剪裁注意对比与均衡的炎感有的同学对整个图案的气势较为在意,则可引导从水、云等自然现象进行想象。有的则以自由型为主,动物造型花卉形状方面给以审视通过这种引导大部分学生能够从自己的作品中找到较为理想的形象,从而使审美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改变思维模式。从平常所见到的具象---抽象,转为抽象——具象。这种逆向思维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意义深远。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为他们的作业取了富有诗意的名字,还有的学生为其制作了精美的画边。配以美妙的诗文。学生们创作激情高涨,妙趣横生、富有意味的吸附画面不断出现。随后,他们进行了作业讲评,学生们互相评议,欣赏自己创造的精美的画面,喜悦之情于言表。我在想,这节课不管学生学的什么,最起码他们这狂热的学习激情和这种勇于探索的求知欲望,已经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我。这节课,虽然依然有很多可点可圈之处,不是非常的成熟,但是却让我记忆深刻!

课虽然结束,但学生们的兴趣未减,他们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又提出了纸遮法、涂蜡法等技法。制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吸附图案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已经初步的体现出学生的审美情趣,有了一定的思想。我有时也在想,其实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学完的,老师更是如此。就像吸附水墨这堂课,其意义并非使学生掌握吸附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一种思维习惯及学习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也正因为这样,在后面的课程设计中,我选了更多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如植物、粮食颗粒粘贴画、纸艺等综合性设计课程。也有着不错的效果。当然,我也在享受着这种新的挑战并快乐着。正如古人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奋斗不已。我想,对于上课,也是如此。

关于教学随笔 篇四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但是,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不合群、独占、争抢玩具、甚至打人等不良行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幼儿间愿意合作很难,需要老师的培养,我们老师要尽量在游戏、学习、运动中创设一些情景,使幼儿逐步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促进幼儿间的合作,体验合作后的快乐。我在一日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合作提供材料

开学初在语言活动十二生肖中提供了一个幼儿合作的环节,利用十二生肖图片进行排排队,三个幼儿一份材料。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孩子主动选择两位孩子进行一起操作,在这操作的过程中能看到孩子间的分工、协调,能力强的幼儿一下子就完成。可是也有发生争吵的,为了自己能拿上固体胶,抢着拿图片粘贴,使操作活动无法进行。看到这种现象,说明幼儿之间缺少合作的意识,在以后的操作活动中都以两个或三个孩子一起完成同一个目标。几次活动后,幼儿尝到了与同伴间合作的快乐,渐渐地萌发了合作的意识,材料能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

二、在一日活动中为幼儿合作提供环境

幼儿自由活动时喜欢看图书、听故事、摆弄玩具。根据这一特点,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幼儿把家里好看的图书、好玩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共同分享,相互讲述故事的内容,交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另外引导幼儿做一些安静的游戏,如:抢椅子、捉小鱼等,通过这种自主的环境来促进幼儿间的合作化,幼儿在这样的自发自主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协商与合作的机会。

三、在运动活动中为幼儿合作提供机会

幼儿运动中帮助他们设计了各种俩人和三人一起玩的游戏,给幼儿的合作提供了机会,并教会幼儿一些合作技巧。如:抛接球、跳纸棒、翻绳、炒豆豆、运货等。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增进了幼儿间的合作,自行选择玩伴,共同商讨游戏规则,渐渐地使幼儿间的合作与交往成为一种需要,一种必然。

同时,老师们平时注意收集信息,及时拍摄幼儿间合作的情景,并把照片或录像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共同欣赏、相互讲述,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合作是幼儿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是将来的人们必须具有的而且是不可缺乏的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间的良好合作意识以及合作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的随笔 篇五

可以说,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习惯了简单的口语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八十一数成八一等)。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教学的随笔 篇六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第三,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过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的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教学的随笔 篇七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是的,学生来上学,一天六七节课,倘若德育与教学无关,只是上课以外的事情,且不说德育的“地盘”大大缩小,而且失去了一个主要渠道,于是,我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做到文道统一……

如:在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写出五个你最亲的人,再依次划去他们,然后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情感体验过程中,根据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进行。十五分钟的体验经历,令同学们感慨万千,二十分钟后,我收到了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仿佛收到了一颗颗搏动着的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这7篇教学的随笔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教学随笔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