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幼儿园大班课程教案优秀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大班教案,快回答整理分享了10篇幼儿园大班课程教案。

大班的教案 篇一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观察我发现本班大多数幼儿活动能力弱,动作不够灵活和协调。单纯让他们跑跑、跳跳对幼儿来说是没有太大的兴趣,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于是我设计了健康活动《滚动》。在活动中,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让幼儿在探索滚动的活动中寻找横躺滚的方法,同时培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横躺滚动作,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2、培养合作精神,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3、能在地毯上探索各种滚动的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横躺滚动作,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难点:在地垫上探索各种滚动的动作。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地垫上有红、黄、蓝、绿各队标志若干;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幼儿成散点式队形在教师的带领下做热身操,模仿游泳、举重、投篮、自由体操等动作。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分组在地垫有圆点标志一端排队,尝试做各种不同的。滚动动作。

2、刚才你们做了各种滚动的动作,有的团身滚,有的横躺着滚,请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滚得又直又快?

3、引导幼儿带着问题探索又直又快的滚动方式。

4、请个别幼儿展示探索结果。

5、教师邀请一名幼儿一起示范,引导幼儿比较哪种方法滚得更快,从而发现基本的动作要领:手脚伸直,和身体保持一条直线,这个动作叫“横躺滚”。

6、幼儿自主练习。

7、幼儿成四路纵队,按顺序在地毯上做横躺滚动作,根据全组幼儿完成动作的累计时间,在记分牌上记录成绩:第一名4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2分,第四名1分。竞赛共进行两次,引导幼儿计算两次竞赛的总成绩,最后向胜利队颁发红旗。

三、结束部分

活动延伸:户外活动时幼儿再次与同伴活动。

关于大班教案 篇二

挂灯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6的分解、组成。

2、能找出按顺序分的递增、递减规律。

活动准备:

1、6的分解、组成式一套,圆片6个。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5=6,5+1=6,2+4=6,4+2=6,3+3=6,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5等于6。1、4、6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2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6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2盏大灯笼等于6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活动延伸:生活中的算式题。

思考:3+3=6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平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教学反思:

美人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

2、激发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6的加减算式提卡一套。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我们来拍手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

二、学习6加法。

1、出示图一。“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又来了'?”(指第三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一共有'?”“谁和谁合在一起?”(原来的5只和又来的1只)“谁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树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有6只小鸟)。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三、学习6的减法。

1、出示图四。“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到底是走掉了还是又走掉了?为什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第三幅图“底是一共有还是还剩?为什么?”“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草地上有6只羊,跑走了2只,还剩4只)。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3、幼儿找个同伴互相出加减法的应用题,请同伴猜一猜是加法还是减法,为什么?

四、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美人鱼》,完成练习。

1、我们一起把美人鱼打扮得更漂亮些吧。

2、把得数是3、4、5、6的地方涂上相应的颜色。

漂亮的礼盒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名称和特征。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装饰好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礼盒各一个,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实物。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正方体礼盒,引导幼儿说出正方体的名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3)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图形,这个图形的名字叫做长方体,那么它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从盒子来看,看的不清楚,我们一起来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好么?

(4)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2、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3、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活动反思:

大班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感受线描和蜡笔相结合所体现的不同风格,并能够利用线描的蜡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想象创作。

2、能尝试表现房子的前后关系。

环境创设:

各种物体的图片、范例。

重点与难点:

能尝试利用立体表现房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讨论

1、师:这张作品上有什么,它是怎样表现的。看到这一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2、重点引导:这个房子和我们以前看到过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让幼儿重点感受房子的立体感)如果让你来画你会怎样表现立幼儿尝试

3、让个别幼儿尝试。

二、幼儿操作

1、尝试用线描和蜡笔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作品。

2、重点指导:引导幼儿通过物体的不同的线条及倾斜来表现立体的房子。

让幼儿讨论谁表现出来的房子有立体感。

大班教案 篇四

活动设计背景

园里订阅了很多报纸,但没有充分利用它,而且孩子到了中班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老师想让孩子知道大家共同努力,可以做出许多事情,并且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

活动目标

1、利用废旧报纸玩游戏,懂得游戏规则;

2、 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参加游戏;

3、 培养幼儿互相团结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两人共同努力完成比赛,两人要团结一致不让报纸破

活动准备

废报纸、栅栏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活动准备:听音乐活动身体,重点活动颈部

(2)导入活动:出示报纸引起幼儿兴趣

2、游戏部分

(1)连体游戏

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报纸不但可以了解新闻,还可以干什么吗?

幼儿:……

老师:老师把一张完整的报纸左右各剪一个洞请两位幼儿分别把头钻进洞里,即:形成连体人

(2)幼儿感受游戏的快乐

两两幼儿结合,进行游戏

要求:两个人在前进的时候,报纸不能破,配合要默契,并从中找到游戏的技巧

3、比赛游戏“连体人”

(1)通过比赛让幼儿感知只有互相团结,齐心协力才能获取胜利

(2)幼儿分成两组,每组5对,从起点出发中途跨过栏杆,返回起点并且报纸完好无损就是胜利

4、活动结束部分

(1)经验分享:互相介绍是怎么胜利的

(2)放松全身,自然结束。

延伸:让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除了可以钻洞以为还可以怎么做?

教学反思

1、 在游戏时,老师指令性的语言,孩子并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游戏时老师要给孩子一个一个找规律。

2、 在这节课里,孩子们知道了报纸的多种用途,除了可以看还可以做游戏,增加了生活兴趣。

3、 在这节课里,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体现出了大家的团结协作精神。

大班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指定的范围内用右手食指蘸彩色颜料,从上往下一下一下的点画出雨滴。

2、感知歌曲节奏,帮助幼儿学会“点”和“提”的动作。

3、合作作画时,会找空地方,并能保持手指的清洁。

活动准备:

1、五张画有乌云的大作画纸,上画有草地、树林、房子等(在云下用铅笔画好竖直线)

2、红、黄、绿、蓝颜料若干,用胶卷盒装好。抹布若干。

3、打雷和下雨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感知作画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1)音乐游戏“下雨了”和“大雨和小雨”。

(2)老师示范点画彩色小雨点。

老师示范时强调雨是从上往下下的。边和幼儿谈一谈雨下到了哪里。并让示范不同颜色的雨滴,让幼儿知道这是彩色的雨滴。

(3)请全体幼儿空手练习一下一下点雨滴。

2、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点和提的动作和小雨从上往下下。

3、活动评价:幼儿互相欣赏。

研讨记录:

银城幼儿园:

教师前期准备充分,下雨让幼儿感受,背景(画)很美。各种情景都有,从各个角度都能感受到雨,思路清晰,教态亲切,用雨声的效果很好。几个过程非常清楚。

建议:

1、从目标上看,第一条在指定的范围内右手食指。在孩子操作中没有提。从上往下点。在幼儿操作中幼儿从下往上点。雨下面出现一个箭头,幼儿的自主性不够(作画纸上画有虚线)

2、帮助幼儿学会“点”“提”的动作,交待的不够清楚,要求不够明确。

3、感知彩色的雨滴,应从孩子口中出现,示范时多画一些颜色。

南师大龙江幼儿园:

老师的准备充分,材料的准备也充分,音乐选的很美,背景图视觉的效果很好。

建议: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乐趣来自参与艺术创作的乐趣,享受一种成功很重要。做完画可把孩子带到后面来看,共同欣赏一幅大画。

新世纪幼儿园:

换颜色时手要擦干净要交代清楚。彩色的雨滴可在最后欣赏,评价时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集体作画可以分小组,更能体现交换颜色。

石化幼儿园:

教师情境式的导入适合小班幼儿特点,幼儿投入,进入快。层次清楚。

专家点评:

1、“点”画对孩子来讲他们已有了经验,要思考你是如何帮助孩子运用经验?“线条”的运用方式,老师不示范让孩子自己点,教师要从中提炼,有重点的示范。可直接在大画上进行,体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2、彩色的雨滴,体现了新的理念,小班幼儿体现、超乎寻常的想像,(在指定范围内从上到下,体现小班作画要求)可以不提,今天的画面已经给孩子提示了。要给孩子参与表现的机会,雨是怎样下的?从哪里来?幼儿的经验非常充分,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幼儿学会从上往下画雨滴,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应强调示范—————“点”的方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认识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地图,并能从中国地图上指认出江西省的位置。

2、知道江西4-5个主要的市区名称及位置。

3、感受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几其他各地图轮廓像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1、教师:我们都是江西省的小朋友,那你们知道自己是江西哪个地方的人吗?(瑞金人)

2、让孩子说说自己在家长哪儿了解的情况。

二、引导幼儿认识江西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地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呢?像什么?

2、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对了,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地图的外形像公鸡。

3、在地图上发现江西的位置。

教师:那有谁知道我们江西在中国地图的什么位置?(请个别幼儿来说说,指一指)我们一起沿着江西省的轮廓(外边)画一画。

教师:(出示江西的版块)我们来看看江西的地图像什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教师小结孩子们想象出来的东西。

三、认识江西各地市的地图。

1、出示江西省放大的地图。

教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是鸡妈妈身体的上的一部分,老师这里还有一张放大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我们瑞金市就是属于江西省其中的一个市,江西省其实还分为许多的市县,我们现在所在的城市叫什么?谁能在江西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2、幼儿尝试在地图上找出自己所在地的位置。

3、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江西省其他的主要城市。

教师:你们知道江西还有哪些城市?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城市,并带领孩子一起念一念地名,请其他幼儿在图片上找到位置。)

教师:请你说说刚刚我们知道的城市,并讲一讲这些城市的轮廓像什么?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把各个地区的轮廓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说像动物,有的说像植物,都很像,我相信孩子们还会想象出更多的东西。

四、发放幼儿用书,进行“快速找地名”的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教师:刘老师准备了幼儿用书,请孩子们来玩一个游戏,“快速找地名”的游戏怎么玩呢,老师在地图上指出一个地区,请你们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地点,并回答出它叫什么地名?

2、教师带着孩子一起玩游戏。

教师:你们已经学会了游戏玩法,现在请你们和同伴一起玩这个游戏,一个人出题,另一个人找地区。然后交换角色。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也知道了江西省有很多市县,那你还能记住更多的市县和它们的位置吗?孩子们回家看着地图和爸爸妈妈一起讲讲今天学习的内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观看奶奶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3、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5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吃什么来庆祝节日的?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谁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1)幼儿分组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阿姨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

(2)与幼儿交谈:通过看包粽子、学习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6、师生共同小结: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大班的教案 篇八

一、主题来源

阳春三月,春意浓浓,世界万物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慢慢苏醒过来。饭后,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后操场的草坪上找春天,当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讨论着自己的发现时,徐季超小朋友拿着一片小小的羽毛来到我身边,用他稚嫩的声音问道:“赵老师,这是什么鸟身上的羽毛呀?”

旁边围观的孩子都抢着说:“我知道,是燕子身上的。”“不对,是麻雀身上的”……这时候,徐季超又抬起头来问:“赵老师。是不是有人用枪打了小鸟后,小鸟的羽毛才会掉下来的?”看到孩子们这么关注这片轻轻的羽毛,而且还想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构想,就是让孩子们去了解鸟、发现鸟的秘密,从而去关注鸟、爱护鸟。于是,我们就开始了“鸟”的主题活动。

(分析: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特别关注,从而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质疑。那么碰到这种问题时,成人应给予相应的关注,让孩子的联想得以实践,让孩子的疑惑得以解决,这样孩子的这种瞬间产生的好奇心的火花才不会熄灭,并且会生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二、调查已有经验

为了了解孩子对鸟的已有认识,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个调查活动,让孩子们说说“我知道的鸟的名称”,孩子们说了很多很多鸟的名字,当苏开明小朋友说到“雕”时,胡陈超马上说出他自己的意见:“我知道,雕就是老鹰。”这个观点引起了其他孩子的争论,有的说:“雕和老鹰的名字不一样,所以雕不是老鹰。”

有的说:“雕和老鹰长得一样,所以雕就是老鹰”……争论不休中,有的孩子为了证实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就走上来问我:“赵老师,雕到底是不是老鹰?”

我故意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今天小朋友问了这个问题非常好,回家以后你们就去找这方面的资料,看看到底谁说得对。”于是,我们首先就展开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终于获得了答案,原来雕不是老鹰,但是它们是同一科的,都是猛禽类。

(分析:由于孩子的知识经验不丰富,容易混淆事物,所以对事情就有很多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发争论。但是我觉得这些争论正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导火索,有了争论就有质疑,有了质疑就会产生问题,重要的是老师如何点拨这根导火索,如何让孩子的争论变成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三、收集资料、交流介绍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收集了很多鸟的资料,有图书、图片、识字卡、鸟的羽毛以及实物鸟等等。

一天,张心仪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蝴蝶图片,她向大家介绍说:“我带的鸟的名字叫蝴蝶。”这时,翁少航听到了马上站起来说:“不对不对,蝴蝶不是鸟。”其他孩子也争论起来,我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蝴蝶是鸟,一派认为蝴蝶不是鸟。我们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聪明的王若愚小朋友把手举的高高的:“我知道,是‘蝴蝶是不是鸟’的问题。”经过我的提点后,孩子们的问题产生了,而且学会了概括和提炼。以后,他们就针对这个问题去深入探究。徐季超带来了他观察后的发现:“我发现蝴蝶有触角,小鸟没有的。”赵君磊带来了他姐姐的一本生物书介绍说:“蝴蝶是毛毛虫变成的,小鸟是从鸟妈妈生的蛋里出来的。”由此,我们得出了结论:蝴蝶不是鸟。

又一天早晨,贡弈桢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图书,他向大家介绍说:“有的鸟是不会飞的,企鹅就不会飞。”汪凯迪觉得很奇怪,马上问:“为什么企鹅不会飞呀?”这个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后来,贡弈桢把他带来的图书和同伴一起分享后才发现,原来企鹅的翅膀已经退化了,所以不会飞了。发现了鸟的这个秘密后,季雨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老师,我看到动物园里的孔雀也不会飞,是不是有很多鸟不会飞呀?”根据这些问题,孩子们乐次不疲地去寻找着、探究着。

(分析:孩子们在接受同伴信息的同时自己也在反馈、思考,在和他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碰撞。在这种碰撞中就会产生疑惑、发现问题,只要成人稍加点拨,孩子就会很自然地提出问题。另外,孩子在提出问题后一定要去关注它、想办法解决它,那么,孩子才会保持长久的提问习惯,也会更深入、更有目的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参观、采访

孩子对一些图片资料上的鸟是不满足的。因此,我们就带孩子去实地参观了我们镇上唯一的一个鸟店。一来到鸟店,我们就被淹没在一片叽叽喳喳、百鸟争鸣的鸟的海洋里。孩子们满怀兴奋,但更多的是一种新奇,恨不得伸手去摸一摸、抱一抱。他们拉着鸟店里的老爷爷,争相提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王若愚:老爷爷,那只绿色羽毛的鸟是鹦鹉吗?它会说什么话呀?

胥冰清:老爷爷,这只长长尾巴的鸟叫什么名字呀?

翁少航:老爷爷,那种红色羽毛、一点点大的鸟叫什么名字呀?

徐嘉浩:老爷爷,这些鸟喜不喜欢吃饭?

赵君磊:老爷爷,这些小鸟关在一起要不要打架的呀?

汪凯迪:这些小鸟的嘴巴很尖,会不会咬我们的手指呀?

季雨:这些小鸟要不要经常洗澡的?

徐燕:老爷爷,这些鸟食都是些什么东西呀?

……

一次次的提问,在老爷爷一次次耐心地解答中获得满足。于是,孩子们知道了很多鸟的名字:娇凤、鹦鹉、八哥、芙蓉;他们也知道了要经常清洗鸟笼,经常给小鸟清理羽毛;他们还知道了那些小鸟喜欢热闹,喜欢和同伴住在一起……

(分析:环境是培养孩子问题意识的源泉。孩子们在环境中感受、体验、发现和思考。因此,我们应多带孩子进行实地观察和采访,在自己的发现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

五、喂养鸽子和娇凤鸟

参观过鸟店后的一天,王若愚小朋友带来了一只鸽子,徐季超小朋友带来了一只漂亮的娇凤鸟。教室里多了两只活生生的小鸟后,孩子们可喜欢了,一有时间就去看小鸟,和小鸟说话、聊天,还把自己的饼干和饭菜省给小鸟吃。在喂养小鸟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孩子们在兴高采烈的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也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季雨:鸽子怎么经常在叫,是不是肚子饿了?

赵卿如:鸽子最喜欢吃我带来的米,它要吃很多米的。

赵铮:鸽子好象很不开心,经常走来走去,是不是口渴了?

汪致远:我发现鸽子要吃很多东西,娇凤鸟吃得少,是不是鸽子肚子大呀?

汪凯迪:为什么娇凤鸟不喜欢吃米、喝水?

翁少航:为什么小鸟不要吃我的饼干呀?

大约喂养了两周后,周一的早晨,我刚进教室,几个孩子就来告诉我,娇凤鸟死了,很多孩子都陷入悲痛中,他们都来问我:“赵老师,小鸟怎么会死的呀?它为什么会死呀?”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孩子,很多孩子说出了他们的猜想:

汪凯迪:我们礼拜天在家没有给它喂食,是不是饿死的?

胡陈超:是不是我们两天没有给它喝水,渴死的?

季雨:是不是我们小朋友太吵,把小鸟吵死了?

苏开明:是我们没有问养鸟的爷爷怎么养小鸟,我们不会养,所以小鸟才会死的。

徐志程:是不是我们两天没来,小鸟很孤单,寂寞死的呀?

……

孩子们伤怀的话语深深地震动着我,他们对这只相处了两个星期的小鸟充满着感情。后来,他们都建议把小鸟埋在地下,种点花陪伴小鸟,让小鸟不再孤单。

(分析:孩子们特别喜欢小动物,而且特别喜欢亲手去喂养小动物。在喂养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够,往往就会把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和动物联系起来,于是,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成为他们日后探索的东西。老师应多让孩子观察实践,多倾听孩子的问题,寻找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让孩子的问题真正成为其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六、宣传爱鸟、保护鸟

在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鸟对大自然和人们的好处,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他们自发地组成了爱鸟小分队:有的做起了鸟窝,准备放到大树上让小鸟住进来;有的画起了宣传画,准备向大家介绍怎样爱护小鸟;有的在设计保护鸟类的标语,准备贴到树上、大街上,让大家一起行动;有的做起了宣传小旗……在这些行动中,孩子们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动手做鸟窝前,季雨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鸟窝用什么材料做?”孩子们想到了很多,有的说用铁皮做,有的说用铅丝做,有的说用纸盒做,根据孩子的能力,我们就选择用纸盒做。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包装盒。在做的过程中,汪凯迪、赵铮又发现了新问题:“小鸟从哪里进去?小鸟怎么透气?”于是,他们又想到了为鸟窝开门和窗,而且开出了各种形状的门窗。做好了鸟窝,孩子们正想挂到树上去,却发现正下着雨,徐志程着急地说:“赵老师,这些鸟窝要被雨淋湿的,要烂掉的,怎么办呀?”

又一个新问题产生了:“怎样才能让小鸟的家不淋湿?”孩子们又开始动起了小脑筋。

徐季超说:“在鸟窝上撑一把小伞。”

汪凯迪说:“把鸟窝放在密密的树叶下就不淋湿了。”

汪致远说:“在鸟窝上套塑料袋,雨就进不去了。”……

(分析:一个个问题在孩子的探索中产生,又在孩子的探索中得以解决。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产生出了新的问题,又有了新的探究行为。其实,孩子一直在重复这样的过程,这种重复将激励孩子更主动地去提出问题,更深入地去发现、探究……)

大班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感知7的分解组成。

2、进一步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3个猴子图片、桃子(磁性教具)、桃胡、盘子、彩笔、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说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

教师:好了,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张老师,刚才我们说的手指游戏的名字是什么?(小猴荡秋千)嗯,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猴子都在一起玩,可是渐渐地一起玩的小猴越来越少,最后一个都没有了,它们都去哪了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想)。张老师也不知道,不过小猴的妈妈知道,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好不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出示小猴图片,

教师:这位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月月和星星,今天它给两个猴宝宝摘了7个桃子回来,叫小猴回来吃桃子,(哦?原来啊,小猴都回来吃桃子去了),吃完桃子,小猴想拿着这7个桃胡去玩,可是猴妈妈不知道该怎么给两个猴宝宝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好不好?

2、幼儿操作,

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七个桃胡,想想如果你是猴妈妈,你要把这7个桃胡给两个小猴分完,该怎么分?分好的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来,张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我们看看谁在分的时候又安静又快,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去动手分。

3、教师提问:

教师:分好的小朋友面向老师坐端正,我看看有多少小朋友分好了,嗯,咱们晶晶班的小朋友都很棒,所有的小朋友都分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把你分的结果告诉老师,(幼儿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记录下幼儿说的结果,)

4、教师:好了,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分法,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她想,有这么多分法,以后我就不愁给宝宝分桃胡的事了,可是,我一时记不住这么多方法,你们能记住吗?(能)

好,张老师就来考考我们小朋友,(当老师说给月月分几个,你们不说话,转过身用手里的桃胡告诉老师你的答案,比如,当我给月月分一个的时候,星星就分六个,你们就把桃胡分成一和六两组,分好的小朋友就立刻转过身来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明白了吗?)好了,现在我看看谁分的又对又快,给月月分两个、月月分四个、月月分五个……

5、恩,我们班小朋友都特别聪明,可以又快又准确的给小猴子分桃胡。可是,猴妈妈没有记住,我们一起来帮她找个更好的记忆办法,好不好?(好),那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两只小猴分到的桃胡数有什么特点,先看左边(也就是小猴月月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增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大一,)这种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增,再看看右边(也就是小猴星星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变小,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小一),这样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减。

6、知道了什么叫递增和递减,我们现在一起来跟老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老师说,小朋友,我问你,七可以分成几和几,请小朋友们按照递增的顺序从一开始回答,说,张老师,我告诉你,七可以分成一和六,依次往下进行,明白了吗?

7、小朋友们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难题,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你们开心吗?

三、巩固练习

1、既然咱们班小朋友这么厉害,那张老师倒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老师每人都准备了一份题,和刚才玩桃胡一样,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每人拿一份题,一人一只彩笔,做完之后立刻转过身来,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教师讲评幼儿作品。

四、结束活动

今天晶晶班的小朋友表现这么棒,张老师想奖励一下我们班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师会奖励什么呢?那就请小朋友们排好队到院子里去看看吧。

活动反思: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大班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运用8的组成,为连加连减做准备。

2、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3、引发幼儿对购物的兴趣,积累购物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乐乐玩具店”,玩具的数量是幼儿人数的5倍,每一个玩具上都用数字标价;

2、1~8的'数卡;幼儿身上贴上数卡。

活动过程:

一、语言诱导,引起幼儿参加数学游戏的兴趣。

“看!乐乐玩具店里的玩具真多,你喜欢什么玩具?今天我们一起坐汽车去买玩具好吗?”

二、复习8的组成

(一)拿票检票

1、幼儿拿票,要求拿两张,两张票的数字合起来正好是8。

2、小组长做检票员,检查每个小朋友拿的数卡是否正确。

(二)幼儿购买两个玩具。

1、提出要求:用8元钱去买两个玩具,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8元。

2、幼儿自由购买,老师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醒幼儿把钱放在超市的钱箱里。)

3、幼儿交流,再互相检查一下是否正确。

(三)用8元钱购买三个玩具。

1、幼儿讨论:怎样用8元钱买三个玩具,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8元。(请个别幼儿去尝试)

2、讲解示范:先拿一个5元钱的玩具,再拿一个3元钱的,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用8元钱去买三个玩具,先拿的两个玩具,它们的价钱合起来一定要比8小,然后算一算再买一个是多少钱的,合起来正好是8元。

3、幼儿购买,教师观察并适当指导。

4、幼儿互相检查拿得是否正确。

(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掌握情况,可让幼儿再次进行购买活动)

三、游戏:我和朋友一起去购物。

1、可以三人在组,也可能两人一组,但你和好朋友拿的数字合起来必须是8。

2、找对后一起跳《娃娃舞》。

四、结束活动

师:“乐乐玩具店打烊了,我们该回去了,和好朋友手拉手上汽车吧。”

活动反思:

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大班幼儿的活动与数学的联系更加密集,它常常出现在幼儿的身边,源于幼儿的生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10篇幼儿园大班课程教案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教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