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一起看看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欢迎查阅1这里高考家长帮为大家分享了7篇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希望在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2021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实验版数学八年级(上)教材第十一章《数据的描述》的第三节。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七年级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本章数据的描述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分层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这样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形式和课前准备
本课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说明
新课引入
资料展示(投影)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 借助图片展示,是学生对我国国有资源现状有直观感受,触发他们的节水意识!
探究新知活动一:
阅读课本80页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样?
(2) 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么样?
(3) 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4) 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199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
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
(4)如果每人节约用水1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标准计算,这些水可提供给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5)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开展调查实验活动)
活动三:资料展示:(投影)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讨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课堂小结:
1.当前水资源状况,
2.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
3.节约水资源的办法
布置作业
整理本节课内容,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关“节约水资源”的课题报告;并分析课题报告的写法。
通过具体数据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现状,更深刻体会节水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 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 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二。概念确定
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1.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2.教材40页练习
三。方法归类
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1.如图,A点为原点(0,0),则B点记为(3,1)
2.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 处。
例2 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巩固练习]
1. 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部分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
北偏东60的方向有哪些单位?要想确定单位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数据?火车站与学校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样确定他们的位置?
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方法
学生尝试描述位置
2. 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 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小结]
1. 为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
2. 几种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44页:1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2) 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
难点: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2.如图(1)
(1) 如果∠1=∠4,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CD;
(2) 如果∠1=∠2,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CD;
(3) 如果∠1+∠3=1800,根据______________,可得AB∥CD .
3.如图(2)
(1) 如果∠1=∠D,那么______∥________;
(2) 如果∠1=∠B,那么______∥________;
(3) 如果∠A+∠B=1800,那么______∥________;
(4) 如果∠A+∠D=1800,那么______∥________;
新课:
例1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分析:垂直总与直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学过哪些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答:这两条直线平行。
如图所示
理由如下: ∵b⊥a,c⊥a
∴∠1=∠2=900(垂直定义)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考:
这是小明同学自己制作的英语抄写纸的一部分,其中的横格线互相平行吗?你有多少种判别方法?
例2 如图所示,∠1=∠2,∠BAC=200,∠ACF=800.
(1) 求∠2的度数;
(2) FC与AD平行吗?为什么?
巩固练习
1. 教科书19页练习
2. 如图所示,如果∠1=470,∠2=1330,∠D=470,那么BC与DE平行吗?AB与CD平行吗?
3. 如图所示,已知∠D=∠A,∠B=∠FCB,试问ED与CF平行吗?
4. 如图,∠1=∠2,∠2=∠3,∠3+∠4=1800,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
作业:教科书19页习题5.2第7、8题
2021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及乘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对前面所学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小结,同时也为后面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在现实生活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3 教育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能按照有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解决应用题前认真审题,观察题目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列出代数式,并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例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如何利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普适性美。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利用有理数列式解决实际问题及正确而
合理地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采用了问题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
三:说学法指导
本例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题,学生用抢答等多种形式完成最终的解题。
五:说教学程序
(课本36页)例9: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盈亏情况如何?
师生共析:认真审题,观察、分析本题的问题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1 全年哪几个月是亏损的?哪几个月是的盈利的?
2 各月亏损与盈利情况又如何?
3 如果盈利记为“ ”,亏损记为“-”,那么全年亏损多少?
盈利多少?
6 你能将亏损情况与盈利情况用算式列出来吗?
(5)通过算式你能说出这个公司去年盈亏情况如何吗?
【师生行为】:由教师指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指出运算顺序(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则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再由学生自主完成运算。
【教法说明】:此题一方面可以复习加法运算,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准备,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题目的能力。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三):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例9的学习懂得了遇到实际问题应把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动手”的过程用数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直观准确的解决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少而精,直观性要强。能使学生清楚的看到本节课的重点,模仿示范例题熟练而准确的完成练习。也能体现出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
2021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小练习:填空
1.( )2=9; 2.( )2 =0.25;
5.( )2=0.0081.
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们看到 3与-3均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
( )2=-4
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反问学生为什么?因为正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三)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由练习我们看到 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 3和-3,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他运算法则不同之处在于只能对非负数进行运算,而且正数的运算结果是两个。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来记作 ,其中 读作“二次根号”, 读作“二次根号下a”。根指数为2时,通常将这个2省略不写,所以正数a的平方根也可记作“ ”读作“正、负根号a”。
练习:1.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26②247③0.2④3⑤
解:①26 的平方根是
②247的平方根是
③0.2的平方根是
④3的平方根是
⑤ 的平方根是
2021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结构上,此节内容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 加、减、乘、除运算后学习的,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及指数幂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化归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分析:
(1)、知道乘方、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经历有理数乘方概念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化归、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学生尝试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新知,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求正方形的面积及正方体的体积,具备求一个正数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识水平,且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但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掌握上会有难度,对于这类计算容易混淆,是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方定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形成与运用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观察、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 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2)、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 3×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观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征?
(1)2×2×2×2=
(2)(-3)×(-3)×(-3)=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归纳乘方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明确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
3、应用新知 巩固概念
练习1、2巩固乘方定义及乘方表示的注意点,培养学(cn-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题进一步强化乘方运算
4、探索研究 发现规律
通过题组训练,探索规律,合作交流,获得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分类的数学思想。
5、应用新知 巩固训练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符号法则的运用及利用乘方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思维 知识延伸
利用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热情。
7、课堂小结 归纳反思
锻炼学生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和归纳能力
教学评价分析:
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参与及与同学合作交流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1)关注学生的智力参与度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练习的评价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二、练一练1、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三、选择题
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
5.2.2平行线的判定(2)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学习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第1题) (第2题)
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_____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
二、选择题。
1.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1=∠4,所以DE∥AB
B.因为∠2=∠3,所以AB∥EC
C.因为∠5=∠A,所以AB∥DE
D.因为∠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1=∠2≠90°,则( )
A.∠2=∠4 B.∠1=∠4 C.∠2=∠3 D.∠3=∠4
三、解答题。
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
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1+∠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高考家长帮为大家分享的7篇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