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这12篇《夹竹桃》教学设计是来自于高考家长帮的夹竹桃教学设计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夹竹桃》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实物导人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的这棵植物叫夹竹桃。请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植物,并把你观察到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观察后介绍)你还想了解什么?
2.课文《夹竹桃》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还能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想象花影的有趣动人。现在就请大家读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初读了解
1.根据本课的预习要求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三、细读指导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夹竹桃不是
,也不是 ,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
3.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4.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四、研读分析
(一)分析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三、四自然段)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投影出示下面两句话,指导学生理解。
a: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中,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b: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2)体味“无……不……”和“无不”的作用。
(3)练习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4.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投影出示: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
5.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院子里的那些花”?f第三自然段)默读并思考: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
6.朗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的作用。
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一年三季的花开花落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二)分析夹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
1.夹竹桃“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也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作者对夹竹桃的想象还不止于此,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花朵、香气、影子)抓住“模糊”“浓浓烈烈”“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等词语赏析月光下的夹竹桃。
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五、品读欣赏
画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味,体验衬托和想象表达方法的妙处。
1.雪火相映图。
2.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月光下的夹竹桃。
总结:这篇文章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衬的手法及排比的句式将夹竹桃写得生动有趣。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习和运用这一写作手法。
六、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还熟悉哪些植物?请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要抓住植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并恰当地运用你所喜欢的修辞手法。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二
之二
作者:方明珠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纪传体的喜爱之情。
第四、五自然段写纪传体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有关夹竹桃的资料,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板书课题:17、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四、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2、4、5)
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
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讨论,交流:
(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火与雪:不相容——融洽)
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学习第5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3、默读,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5、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练习朗读。
学习第4、3自然段
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轻声朗读
2、讨论: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自由读,交流,出示:
(1)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②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③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5、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反衬)
6、指导朗读
7、小结:
这两个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8、练习背诵
学习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附板书:
韧性
17、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解读】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文语言清新,结构严谨,以淳朴恬淡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有明显的中心句段,我以此为突破口,构建有效阅读话题,引学生穿过纷繁的语言现象,寻语言的本质所在。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品味课文的语言,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提高技能,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出示重点句段,让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然后紧扣句子“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引出阅读话题,引领学生感受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和 “韧性可贵”的特点,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精读探究。听读录音,配乐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布置作业,促进所学知识的迁移。从而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3、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象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部分段落。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品味课文的语言。
3、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并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 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2. 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夹竹桃图片,以及相关语段)的课件及音频。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谈话,简介夹竹桃。幻灯片出示夹竹桃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结合图片说说所看到和了解的夹竹桃。
简介夹竹桃。(课件出示)
2、板书课题
(二)、精读探究分析
1、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自由读文章,交流、讨论学习
a.同学们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
(课文的第二、四、五自然段是直接描述夹竹桃的。)
b.请同学们齐读这几个段落。
2、讲读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自然段)
(2)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课件出示: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课件出示: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5)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作用。
(6)在和煦的春天,在盛夏和深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花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的?指名读“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读出“应有尽有”的语气。
(7)小结。
第3、4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意写出了夹竹桃的 “韧性”。
3、讲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夹竹桃“引起我的许多幻想”,也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像和幻想?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
a.这是什么景象?
b.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轻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4)作者对夹竹桃的想像还不止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作者的许多幻想。出示月夜风景图(课件出示)老师配音乐,朗读第5自然段。学生配乐读课文第5自然段,自主学习:
a.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
b.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小组交流,汇报
(5)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靡丽,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尝试背上述自然段。
(7)“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产生了哪些幻想呢?”于是,我出示一张有着树木影子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4、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六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组织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可以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结,照应第1自然段,点明了“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
(三)、总结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朗读第1、6自然段,弄清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3、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位,体验衬托和想像的好处。
(四)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1、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课件出示)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课后完成背诵。
2、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3、写一种你熟悉的花卉,突出你最喜欢的那一面。
【板书设计】
19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迷离
【教学反思】
《夹竹桃》一文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文语言清新,结构严谨,以淳朴恬淡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本文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见过夹竹桃,怎样在头脑中形成夹竹桃形象,并且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的韧性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从而更准确地感知美、表现美,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这些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重点句段、感受品味。
教学过程中,用课件出示重点句段,让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然后紧扣句子“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引出阅读话题,引领学生感受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和 “韧性可贵”的特点,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精读探究。听读录音,配乐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读是语文教学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学生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语文新课标也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掌握技巧。
二、激发想象,有效思维
有效思维能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培养有效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培养有效思维能力要尊重师生的个性化思维特征,尊重学生。因而,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有效思维,课上,当我出示了一张月夜风景图时,那皓月当空、月光似水,银色光辉洒满大地的景致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当我再问,“你们想亲自去感受一下月夜夹竹桃的美吗”?孩子们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异口同声说“想!”眼中闪烁着期待的目光。而后,我配乐朗读了第五自然段,孩子们有的闭眼倾听,有的看着图片用心感受,享受极了。接下来就是孩子配乐朗读的时候了,配上音乐,孩子们的朗读感觉一下就找到了。在优美的音乐中、在令人产生无数遐想的图片里、在如诗如画的文字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月下夹竹桃的美。
在学完了作者看到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景象后,我说:“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产生了哪些幻想呢?”于是,我出示一张有着树木影子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一开始,学生有点困难,同桌商量后,就有同学举起了手,他们的想象丰富,发言精彩,教室里时时爆发出掌声。是啊,孩子就是张开着想象翅膀的天使。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忽视,一些抽象的,不能用语言描绘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感悟,继而,思想得到升华,想象得以激发,有效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技能提高,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
《夹竹桃》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一、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助、共同探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其中第四、第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和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是文章的重点,而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品味语言文字,朗读感悟蕴涵在夹竹桃身上的嘹亮的生命之歌,带着学生在摇曳的夹竹桃下张开想象的翅膀,流连于幻想的世界。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难点:
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文,质疑
出示首尾两段。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质疑: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2)夹竹桃有怎样的韧性?
(3)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
【直入中心,引导学生探索读书方法,有滋有味地读书,有情有趣地读书,品味着语言,享受着读书的乐趣。】
(二)自主读文,晰“路”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试着初步解决刚才提出的疑问。
2、全班交流:你知道作者写了夹竹桃的哪些方面吗?(花的颜色,花的韧性,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的幻想)文章除了写夹竹桃之外,还写了什么?(院子里的花)
【以读促读,深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使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深深注入学生的心田。】
(三)品读韧性,悟“情”
1、个体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再细细地品读自己画出的句子,用一两句话简要地批注自己独特的发现和体会。
2、师生共同探讨夹竹桃的韧性,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去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首先,抓住“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几句话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到夹竹桃不管季节更替,还是气候变化,它总是始终如一的开。花期之长、生命力之顽强令人赞叹。
其次,结合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和《我爱文竹》,引导学生品味夹竹桃的花品个性:生命之花开的不张不扬,弄得洋洋洒洒,弄得锲而不舍,任凭风吹雨打,悄悄地一声不响、从迎春花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面对纷争它默默不语,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谦虚朴实,心境坦然。
接着,研读第三自然段“院子里的花”。指名分季节朗读课文,配乐播放一年三季院子里万紫千红的图片资料,引发学生对其它花的赞美之情。接着反问:作者为什么单单钟情于那一声不响、悄然绽放的夹竹桃呢?文章明明写的是夹竹桃,为什么还要写院子里的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的繁华盛世,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的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自强不息,它的默默奉献,让我们陷入了无限的遐想。此时此刻,你联想到了哪些具有夹竹桃一样品性的人或物呢?学生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开始了与他人心灵的交流。有的同学想到了顽强的仙人掌,有的同学联到了“岁寒三友”松竹梅,有的想到了立志学画的徐悲鸿,还有的想到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清洁工……
最后,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第四自然段。
【在教师巧妙地引导下,学生经历了自读品悟的情感体验学习了课文语言,体悟了文章情感,领会了作者的写法,享受着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赏读幻想,入“境”
1、过渡: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去领略她月下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2、师生围绕夹竹桃引起“我”的幻想图:“地图、荇藻、墨竹”三幅画面入情入境的朗读、品析。
(1)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2)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夜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这一幅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富有童趣而又如诗如画)你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神奇的境界吗?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及时评价:听了你的读,我感觉到了夹竹桃与众不同的神韵;我仿佛看到了作者的童心和宁静的心境;我也变成了一幅墨竹,和小鸟倾诉着自己的情怀呢;我已经徜徉在蓝色的大海,与小鱼儿嬉戏玩耍呢!……
3、如此令人神往的境界是谁带给我们的呢?朗读感悟“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1)指名朗读,教师在评读中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听了你的读,我觉得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位浑身散发着香气的少女;你看不清它,觉得这一切充满了神秘感,就像从你身边飘然而过的姑娘,你见到的是一个俏丽的背影;我感到那花香好像荡漾起来似的;我觉得那花香像潮水一样涌过来;我觉得那花香就像纷纷扬扬的雪花一样飘落下来……
(2)全班齐读:
同学们,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你是否早已醉倒在这花香中了,请你们带着这种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4、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想象写话
(播放动画画面:月光下的摇曳的夹竹桃,师深情地配乐朗诵)
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夹竹桃边,如水的月色疏密有致地通过茂密的枝叶,把梦幻般的阴影洒到柔软的地面上,微风轻拂,使得这带上神秘色彩的影子微微晃动。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浓烈的花香,阵阵地清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特美妙的世界。同学们,拿出你的神笔,插上想象的翅膀,和作者一起飞翔吧。请以《我幻想……》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语文学习有价值的不只是理性的认识,更多的应是感性的体悟,情感是内核,情感是血肉,情感是语文教学生生不息的脉搏。学生借助课文的描述,教师凭借课文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梦幻的世界。】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应善于运用相似的理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体验,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把课文的文字符号化为言语信息,化为符号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作者的生活经历。要善于提醒、帮助学生开发学习资源,并借此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师要用感悟式、点评式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或要求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或提醒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会和理解,或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中更要发挥语文学科的文本优势,凭借课文优美的文字,发挥语文教师语言的优势;凭借教师语言的魅力,发挥语文诵读的优势;凭借学生体悟性的朗读,从而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意境和氛围。这虽非直观,但学生往往能够由此生成和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感悟,这是语文教学苦心追求的境界。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有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学习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回顾预习收获。
同学们,我们昨晚已经预习了课文《夹竹桃》,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世界吧!——《夹竹桃》(学生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课文,回顾一下预习收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师:通过预习,你发现读音、字形方面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老师来考考大家!谁来领读黑板上的词语?边读边纠正,然后齐读一遍。(出示:榆叶梅、熏透、凄清、荇藻、飞蛾、乍起、参差、一嘟噜、玉簪花)
3、师:字词关过了,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品味语言,发现方法。
(一)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并组内交流。
师: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学习。
1、默读2——5段,用“()”标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语句,抓住能体现夹竹桃特点的词语,边读边想象,读出你的感情,读出你的体会。
2、浏览3段,想一想,这段的内容与夹竹桃有什么关联,能否删去?
3、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汇报交流。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按课文顺序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收获。
品读花色的“奇妙有趣”
1、红色的花朵使我想到火……宛如雪上有火,或火上有雪。(板书:花色“奇妙有趣”)
2、师:是呀,火雪不容,但红白花开,却相映成趣。的确奇妙有趣!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幅奇妙有趣的美景展示出来!(指导朗读)
感悟花期的“可贵韧性”
1、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生谈体会: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百花争艳,接连开放。)
②同学们体会的很好,怎样读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己练读,指名读。
③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2、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生谈体会: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②“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吐艳”?试着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③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④师引导后齐读(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
3、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①(生谈体会:花期长)
②“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无不奉陪”呢?(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③指读,齐读。
④出示:让我们也来练一练。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⑤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作者不禁感叹道——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4、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句运用了——反问。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来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其中的感情!
5、作者说,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板书:花期韧性可贵)院子里的花又是怎样的花呢?生读第三段。
6、真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院子里的花。(出示:展示十四种花)
7、小院的美景可用文中的哪些词形容呢?(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8、课文题目是夹竹桃,作者却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是不是离题了?(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9、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段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段那样进行对比衬托描写,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
10、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想象花影迷人的“幻想”
1、夹竹桃的妙处还有什么呢?(板书:花影迷人的“幻想”)
2、月光下,一团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这么多的幻想。让我们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夹竹桃吧。(配乐读)
3、奇妙的幻想,你记住了吗?自己试着填一填。(出示:)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碰巧有几只(),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夜蛾飞过,()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微风(),(),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4、你幻想它是什么?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于是,作者爱上了夹竹桃,齐读最后一段。(板书:爱)
2、至此,我们也明白了作者开头所写,齐读第一自然段。
3、这样,首尾——照应,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结构方法,使我们的习作结构严谨、完整,进一步突出主题。让我们合作再来读这两段。
四、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夹竹桃的传说》,看一看它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2、背诵课文4、5自然段。
3、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写具体。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六
之一
作者: 南京气象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林春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夹竹桃》优秀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4、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
夹竹桃图片,以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教学程序:
一、导入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每一种植物都有可能是一幅画,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花的叶,花朵都有哪些特点?人们把这种花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当代教育家季羡林课写的一篇有关夹竹桃的文章。板书题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夹竹桃?
二、通览全文,抓住主旨
1、作者为什么写夹竹桃?(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它对我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作者是怎样爱上夹竹桃的呢?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并组织读该句,从中提挈出关键词、灵魂词--"爱",板书。作者爱夹竹桃的什么呢?板书。
三、品读课文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哪儿让你感受最深?细细地品味,在书旁做一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学生自己朗读体会
4、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
(1)"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夹竹桃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
过渡:默默无闻的夹竹桃总是连续不断地竞相开放着。能通过你的朗读来体现吗?指名读一朵接一朵,一茬接一茬,从不间隙,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韧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A、谈谈你的感受(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B、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C、"无。不"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每日都)比较句子,体会双重否定的作用
用"无…不"造句。(无时不、无人不、无法不)
(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谈谈你的感受,一直、一直、无不:开花时间长。这是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的。
B、换一种说法。造句。
C、指名读句子
5、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6、是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问句改陈述句)
7、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角色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她们地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1)多美的庭院,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一段读一读。(齐读)
(2)对比朗读:春天,迎春花…夹竹桃…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夹竹桃…秋天,玉簪花…夹竹桃…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在和煦…
8、是啊,夹竹桃不仅花期长,而且生命力强。它不与其它花争芳吐艳,而是默默地开放。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喜欢上了夹竹桃呢?让我们再来看季老先生喜欢夹竹桃的另一个原因吧。
(二)幻想
1、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
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说一说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引起了作者产生哪些幻想,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幻想去读一读。
2、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
②谁能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3、如此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如此精妙绝伦、生动有趣的幻想,确实令人着迷,作者又是如何将它们写得这么美的呢?(体会排比句的运用)
4、如此花影还能让人产生哪些幻想呢?现在,让我们在音乐的引领下也写一写自己独特的想象。学生配乐想象,书写。
5、通过大家的幻想,这婆娑的花影越发的令人神往。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早已醉倒在这花香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配乐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
三、总结全文
夹竹桃平凡,却具有顽强而持久的韧性;夹竹桃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却始终如一,却持之以恒,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夹竹桃,老师和大家也对夹竹桃有了敬意之感。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情感吧。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引读)我爱上了夹竹桃。
四、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不仅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有对夹竹桃的描述。出示:诗句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夹竹桃》详细教学设计 篇八
说教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第三自然段写作者家中常见的花应有尽有,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只是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起对比衬托作用。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描写夹竹桃的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词句,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 的“奇妙有趣”和“可贵韧性”;b、调集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作者的想象,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仿写一想象片断,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写话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第四、五自然段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词句,深切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及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赏读、积累描写夹竹桃的优美句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中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的一段话,写一想象片断;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以读为基础,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采用“以读为主,读中质疑,由读求悟,议中解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领悟、应用。
说学法
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利用已有的积累进行创作的能力,以及审美表达的能力。
媒体设计:自制ppt
说教学过程:
一、对比质疑 激发兴趣(教学1、3小节)
1、作者是个爱花的人,家中常见的花是应有尽有。
指名读第三小节(随即演示各种花的图片)
2、谈感受、读好
3、出示:第一小节。读读,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夹竹桃为什么最值的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我先学习3自然段,利用语言文字及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家中其它花的万紫千红,再出示第一自然段与其形成鲜明对比,本文的核心问题(夹竹桃为什么最值的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自然成了学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激发了学晟的阅读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学习中,进而培养学生多思、好问、善问的好习惯。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二、以读代讲 读中体会(教学2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语言浅显易懂,教师不必多讲,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两盆夹竹桃的奇妙有趣,进行有感情朗读。具体操作如下: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抓住“不相容”——“融洽”,体会奇妙有趣
4、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读好它。
三、品读悟韧 经典积累(学习4自然段)
1、读一读,夹竹桃的奇妙有趣花色,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作者难忘,还有什么的方也让作者记忆深刻?(可贵韧性)
2、品一品,哪些词句体现出它的可贵韧性? 用“~~”画出,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4、议一议,全班交流品读心得。(ppt出示有关句子)
5、诵一诵,在交流重点词句后,相机指导朗读。(ppt配乐)
6、背一背,把你喜欢的句子把它积累下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来学习课文重点段,由读懂、读精、读好、成诵,层层入深,从词到句,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以上设计的依据是:1、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及评价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时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分层次的阅读机会,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其感受、理解、欣赏及评价的能力得以锻炼。2、成诵必先读好、读熟。在以上的设计中,我根据学生朗读水平的差异,较多运用自由朗读的形式,旨在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以读为抓手,使学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使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能落到实处。3、“书读百遍,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更何况背诵。在背诵时,我因人而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让教学做到分层次。4、叶老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随地准备放,能放就放手”。扶一扶,是为了随时能放一放。在以上训练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品、自议,不但使学生愿读会读,而且愿说会说,使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逐渐提高。
四、境中悟幻 启发创作(学习5自然段)
1、过渡: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
2、配乐范读,闭上眼睛想象当时得情景。
3、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你什么印象?(引起幻想)
4、出示作者幻象部分,伴乐轻读思考,写了作者的几个幻想?作者是如何幻想到的?(有相似之处)
5、再读读品品,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用你的心代作者读。(指名读)
6、作者每天看夹竹桃,产生的幻想不止这些,扇动你幻想的翅膀,替作者再写一个幻想。(乐起,出示月光下的夹竹桃图片)(教师朗诵:月亮升起来了,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投到了雪白的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闭上眼睛,我想它是……)(想象2分钟)抓住你的幻想写下来。
7、交流。
1、运用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通过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真切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2、文章是作者的心声,朗读课文,是我们替作者讲话然后,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用心朗读,勾起学生的真情,这样就达到了感情朗读的训练目的,使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能落到实处。3、在写话练习时,我利用音乐、意境图片、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再次营造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能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展开幻象,写一片断。
五、水到渠成 情感升华
1、过渡:这么奇妙有趣、韧性可贵,又能令人幻想万千的夹竹桃,作者怎能不爱上它呢?
2、我们代作者来赞一赞夹竹桃。(板书:爱)
3、指名读,齐读。
到此,学生对夹竹桃的的特点已了如指掌,也对夹竹桃产生了爱意,此时,让学生来赞一赞夹竹桃,不尽使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与回顾,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本文的主题跃然堂间。这样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以读为设计抓手,从读中质疑,又读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感受、理解、欣赏、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奇妙有趣
17、夹竹桃(爱上) 韧性可贵
引起幻想
这则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夹竹桃的特点(作者爱夹竹桃的原因),展现得一目了然,突出的文章的重点。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3.品读语言,引导学生感知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体会作者由眼前景合理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学会表现美。
教学流程:
一、发现话题。
1.【幻灯片:夹】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先看一个字。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当它念 jiá 的时候,它表示的意思是双层的,比如夹袄,夹被。当它念 jiā 的时候,它往往表示夹杂,一种事物里带着另一种事物的特点。
【幻灯片:夹竹桃】
这个词念什么?谁来念一念?
相信大家肯定会念,它念第一声,夹竹桃是一种植物,它既有竹的特点,又有桃的特点,夹杂着两种事物的特点。跟老师一起来念。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夹竹桃。
2.幻灯出示图片(一红一白的夹竹桃):【与图片相应出示:这就是夹竹桃,叶子细长,就如竹子,花朵如桃,芬芳艳丽。红如火,白如雪,红白相互映衬着,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
它很平凡,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他在季羡林先生眼里却是很特别的。
【幻灯片:季羡林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著名古文字学家、作家。季羡林先生一生被人所敬仰,不仅是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他对人性的思考。】
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是最富有情意的,最情有独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季羡林的笔墨走近那富有情意的夹竹桃。
二、把握课文。
1.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这些生词你会读吗?请你先自己读一读。
【幻灯片:榆叶梅 荇藻 熏透 凄清 飞蛾 乍起】
跟老师一起来读。
2.请同学自己读课文,认真读,用心想,你觉得文章最重要的是哪两个自然段?
【动画:读读 想想】
同学们,我们读一篇文章,往往最能吸引我们去读的就是文章中描写最生动的段落,但是你们知道吗?有的时候文章简短的开头和结尾也需要我们好好地品读,就如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段就是文章最重要的两个自然段。
【幻灯片: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
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两小节语言虽然简单,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肯定能从中获取许多信息。课文第一小节直接表明作者对夹竹桃的态度:夹竹桃是我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那么作者为什么如此喜爱夹竹桃呢,文章的结尾又直接给予了回答: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开头和结尾一问一答,首尾呼应。
同时,这简单的几句话也让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文章就是围绕夹竹桃的韧性及引起我的幻想来展开的,表达的中心就是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所以,读课文除了关注文章中那些最精彩的部分之外,千万不能忽视似乎不是最精彩的地方,只要你细细地读,它往往鲜甜的甘蔗一样,越咬,汁水越往外冒。
三、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1.【幻灯:韧】。韧,左边是“韦”字旁,它代表的是熟的动物的皮,右边是一把刀,整个字连起来就是用一把刀割熟的皮,感觉是柔软的,可又是难以割断的。【幻灯:韧性】由此,韧性,往往形容一种事物的性质是柔软而结实。夹竹桃具有韧性,那其实是它所特有的一种性格特点。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儿呢?文章哪个小节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动画:读读 想想】
2.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课文的第四小节写了夹竹桃的韧性,请你再读读这一小节,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具体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请你把这些词句用笔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动画:读读 想想 写写】
同学们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看。
a 【幻灯: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悄悄地一声不响,是说夹竹桃不张扬,不起眼,似乎不是特别具有夺目的光彩的。
【幻灯: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这就是韧性,虽然是不起眼的,不特别亮丽的,但就如打仗,屡败屡战,不服输,永远坚持着。先是一朵一朵地开,最后是一嘟噜一嘟噜的,败了,再开,谢了,再长,那么多的夹竹桃一簇一簇显得那样的生机勃勃。
请同学抓住这些词句,再来练习朗读这句话。
b 【幻灯: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又能从哪里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呢?
【幻灯:无日不迎风吐艳变色】
无日不迎风吐艳,意思就是说每一天都开放,每一天都迎风吐艳。无日不,用的是双重否定,强调不管是在和煦的春风里,还是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论是天气的变化,还是气候的变化,夹竹桃都坚强地绽放自己的魅力。这就是韧性。
【幻灯:无不奉陪变色】
从无不奉陪能体会到一种坚定,不管如何都能坚持的一种决心,这种坚定就是顽强的生命力。
从季节的变化,从花儿的更替,从开花的时间之长来强调永远不变的是夹竹桃,永远默默奉陪的是夹竹桃。
请同学抓住这些词句,再来练习朗读这几句话。
【动画:读一读 】
不张扬,不起眼,这正是“柔”的一面,但它又是坚强的,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它都能坚持,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正是“结实”的一面。这就是属于夹竹桃的韧性。让我们把这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动画:读一读 】
3.文章以夹竹桃为题,目的就是为了写夹竹桃,但在写夹竹桃的韧性前却浓墨重彩地为我们写了这些植物这些花木。听老师读这段话。请你用心听,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幻灯片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我们家里的花应有尽有,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请同学们注意这个词:“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指的是不同的季节开放的是不同的花,这个季节这些花开了,到了另一个季节,这些花谢了,那些花又开了。
4.明明要写夹竹桃,可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其他的花木呢?这段话和下面那段话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动画:读读 想想】
相信许多同学肯定已经发现了,写院子里的花其实目的就是为了和夹竹桃做比较,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第四小节开头一个词直接告诉了我们这个意思:然而。然而表示转折,直截了当把院子里的花和夹竹桃做对比。
写一种事物,除了像第四小节一样直接描写之外,还可以通过刻画其他的事物进行衬托。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就是起到了一个衬托作用。
请同学们连起来读读这两小节,再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四、感受作者幻想的意境。
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仅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简单的过渡句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另外一种情境。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动画:读一读 】
多么美丽的幻想,你来猜一猜,引起作者幻想的可能是什么原因?
【动画:猜一猜 】
【幻灯: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能猜吗?
或许引起作者幻想的是花香,【幻灯:袭变色】
香气从花枝上袭了下来,一个袭字,体现的是突然的,强烈的,令人无法阻挡的。花的香气浓浓烈烈,毫不客气,渗入到你身上每一个细胞,令你无法的阻挡,沉醉在这种香气里。
或许引起作者幻想的是月光。【幻灯: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变色】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蒙蒙胧胧,隐隐约约,模模糊糊。
或许能引起作者幻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欢。作者对夹竹桃有情意。喜欢,有情意才能赋予它美丽的想象。
就这样,作者站在自己喜欢的夹竹桃下,香气,月影,树影,作者顿时就恍惚了,就有了许多的幻想,就为我们创造了这美丽的意境。
2.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入这独特的意境,要进入这种意境,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自己当作是作者,自己似乎就站在夹竹桃的下面,用整个心灵,用自己每一个能感受的细胞去感受它。老师来读这部分,请你们用心去感受。
3.每一种幻想就像是一幅画,每一幅画都能为我们创造一份独特的意境。提到画,想起一个故事,宋朝时,一位考生围绕考题“踏花归来马蹄香”,画了几只蝴蝶飞舞在奔走的马蹄周围,赢得了赞誉。你觉得在他的这幅画了,什么可以称之为点睛之笔?
【幻灯: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图片】
在这幅画中,以蝴蝶在马蹄周围飞舞表现了踏马归来,马蹄还留有浓郁的馨香。香的意境淋漓尽致展现。
4.那么在作者的一幅幅幻想之图里,你觉得哪里是它的点睛之笔?哪里描写的最为传神?
【动画 读一读 品一品】
体会到作者幻想之图里的点睛之笔了吗?
【幻灯: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幻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微风乍起,叶影吹动。有了这几句,幻想的“地图”“池塘”“墨竹”都成了活的了,变得可爱了。这样写,不仅有趣,生动,更体现了生活的情趣。什么都活了。让人读着读着,也就陶醉在这样奇异的幻想世界里。
作者写夹竹桃,进行了幻想,幻想的就是夹竹桃的奇妙、有趣。在作者的幻想中,有静态的描写,有动态的描写。
接下来再请同学读读这几个美丽而奇特的幻想图,用自己的朗读来创造这美好的意境。
【动画:读一读】。
6.学到这,我们发现课文的第二小节还没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一小节是在写什么呢?请你自己去读,去发现。
【动画:读一读 想一想】
读懂了吗?课文的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一样也是在写夹竹桃的奇妙有趣,由红色的花朵联想到火,由白色的花朵联想到雪,火上有雪,雪上有火,火雪相融,只不过第五小节幻想中的奇妙有趣更富有神秘奇幻的色彩。
请同学把这两小节连起来读一读,体会夹竹桃的奇妙有趣。
【动画:读一读 】
五、总结拓展。
1.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写的是夹竹桃。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第一部分总起全文,提出夹竹桃是我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第二部分分写。具体描述了夹竹桃的韧性和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结构清晰,非常具有条理。状物的文章就要这样围绕事物的特点条理清晰地介绍。
【相机出示灯片:
一 、总起:夹竹桃是我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二 、分写。
1. 夹竹桃的韧性
2. 夹竹桃的奇妙有趣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三 、总结: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作者说,我爱上了夹竹桃。课文学到这,老师相信不仅仅是作者爱,借助作者的文字,我们也一定情不自禁地爱上它:夹竹桃。不仅季羡林先生喜欢夹竹桃,古时候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喜欢夹竹桃,请同学课后可以去从其他作家的笔下去欣赏夹竹桃的风姿。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2、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品味课文的语言,着重体会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感悟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感受课文运用对比手法衬托出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读题:
1、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美丽的植物,仔细观察它的叶子、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花朵像桃)。
2、它夹杂了竹和桃这两种事物的特点,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齐读课题)注音:jiā。很有特色的名字,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引读第一自然段),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最留恋的是什么?
2、交流板书: 花的色彩、花的韧性、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或花影)。
3、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4、男同学读开头这一自然段,女同学读结尾这一自然段。
5、这样的开头与结尾在写法上就叫(互相照应、或首尾呼应)。
如果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能用上这样的方法,定能使你的习作内容更清楚,结构更完整。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有人爱梅,如王冕,他爱梅花贞洁自守的品格;有人爱菊,如陶渊明,他爱菊花素雅高洁的特点,而季羡林独爱夹竹桃,夹竹桃最可贵之处是什么?(韧性)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2、学生自由读,批注。
3、交流。
重点语句:
(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1、引导学生抓住“又……又……”来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2、通过“悄悄地、一声不响”体会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品格。
3、指导朗读这句话。(带着喜爱、赞美的语气)
(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1、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比较在语气上更强烈。
2、想象,夹竹桃在温暖的春天里,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放,在盛夏的暴雨里,迎着什么开放?在深秋的清冷里又迎着什么开放?
引读。
3、它盛开的仅仅是鲜艳的花朵吗,还在向我们展示什么?
4、再读这个句子,大家应该有不同的感受。
(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
1、这也是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
2、夹竹桃陪伴过哪些花?
3、引出第三自然段。
春天、夏天、秋天、分别陪伴过谁?
4、这么多花,美吗?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5、学到这儿,老师有疑问,这个自然段写了这么多花,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是为什么?
(对比、衬托出夹竹桃花开三季,顽强。)
6、反复朗读。
(四)、比较两个否双重定句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用上“无……不”、“无不”说话,体会语气更强烈。
(五)、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找出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改成陈述句,朗读出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的赞美。
小结:同学们,学到这儿你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有了新的认识吗?
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简介季羡林生平,以“韧性”为点,人、景合一。
为什么季羡林独爱夹竹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季先生的简介,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静静地看,用心读,你会有哪些感受?(投影出示)
五、让这坚强而美丽的花朵永远开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板书:
花色
夹竹桃 季羡林
韧性
默默无闻 隐忍
连续不断 坚持
花开三季 顽强
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夹竹桃》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苏州市吴中区横泾中心小学 周建红
课 题:夹竹桃
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以淳朴恬淡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
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夹竹桃图片和实物,以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受到情感感染,习得语文技能,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本案正期待引导学生借语言文字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来实践"人文性的开掘是从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流淌出来,学生是自然而然地吮吸到的"这一新课标理念。
设计思路:
课文具明显的中心句段,可以为文本突破口,构建有效阅读话题,引学生穿过纷繁的语言现象,寻语言的本质所在。基于上述思路,本案拟从第一自然段入手,领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然后紧扣句子"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构建阅读话题,引领学生感受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 "韧性可贵"的特点,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最后感悟文本首尾呼应的写法洋溢出的浓重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并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初步感受夹竹桃的妙处所在 .
一,揭题解题,激起期待
1,组织观察夹竹桃实物,结合对夹竹桃叶如竹,花像桃特点的观察,揭题并指导读准课题:(jiā)夹竹桃。
2,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实在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花,但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老爷爷却对它情有独钟,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夹竹桃的美文呢!
3,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 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 课文《夹竹桃》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
【设计意图:实物的展示既助学生了解夹竹桃名称的由来和其正确读音,也于课堂伊始在学生心中落下夹竹桃的确十分平常的初步印象。而基于这个印象,我们正可设置悬念,引发阅读期待】
二,接触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题解和设疑,布置自学:带着心中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生反馈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师相机要求说说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段落有哪些,分别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理解"融洽,衰败,韧性,参差,迷离,微风乍起"等词。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部分:(2)写作者家中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融,奇妙有趣。
第三部分:(3~5)描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部分:(6)点示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心中急于知道的东西展开自读,是重在提高初读感知的导向性;而自读反馈过程中"镶嵌"对重点词语理解,段落大意概括等的关注,则是意在语境中夯实基本的东西,老老实实地展开语文教学活动】
4,指导学生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2)组织交流。在学生充分表达自读收获的过程中,适时作如下点拨:
引导学生扣住"容"和"融"二字,感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不仅在于"水火也能相容",而且红,白花色彼此间更是相互映衬的融和之美,和谐之美——这就是此番景象的奇妙有趣之处。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夹竹桃非同一般的奇妙有趣。
【设计意图:实践表明,学生在理解花色的奇妙有趣时,多为关注红,白花色也能"水火相容".殊不知,这不仅是彼此容得下,更是彼此都融入了对方,呈现相互的辉映之趣。而扣"容","融"二字,则可得"奇妙有趣"之内蕴】
5,要求学生再次整体关注文本,想想文中的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并完成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初学课文后,其内心往往会有一些原始的触动。我们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述说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形式简洁,最大限度地尊重了文本带给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亦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再次关注】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文末段中"这样的韧性,……"一句,形象地点明了中心,我们扣这一句构建阅读话题,一定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引领学生透过纷繁的语言表象,悟到文本语言内在的东西】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 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设计意图:"无不","无……不……"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就很特殊,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体会这种表达方式背后所包含的强烈的情感因素,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才合"人文和工具的统一"】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对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设计意图:课文第四自然段是紧承着第三自然段而来的,第三自然段中对万紫千红花季的描写,只为了比衬夹竹桃谦逊,生命力强,花期长的可贵韧性。只有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并对这个参照物有一定的理解,我们才能更深刻地去领悟到夹竹桃具有多么可贵的韧性!】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 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设计意图:夹竹桃能引发幻想是依存于月下特定情景之中的,而感悟这种特定情景氤氲出扑簌迷离,幻化不定,是我们解读夹竹桃能引发神奇幻想的关键】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掘得人文的涵养。因此,这一段关于月下幻想的教学,设计从关注排比句式和合理想象入手,点拨学生体会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的神奇。而照样子写话则从读写结合的层面上使学生对神奇月下幻想的理解得到纵深的发展】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设计意图:季老先生写夹竹桃,不仅是在述说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更在于从作者的内心深处,流露出了对夹竹桃这种特点的深深喜爱,比如说,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吗 这里设计对文题的回归,正是期盼学生能对夹竹桃妙处的理解,和着作者的情感,能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五,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设计意图:上述补充内容的出示,意在借季羡林先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进一步提升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升文本《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季老先生丰富,博大内心世界的同时,领略其散文的淳朴恬淡。】
六,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设计意图:板书紧偎中心,力求凸现夹竹桃独到的妙处,简约而醒目】
《夹竹桃》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它就是夹竹桃。(出示夹竹桃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
二、我们都惊叹于它的美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家也种着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一盆白色,它们在眼里是怎样的景象呢?看课文插图,复习第二自然段,相机板书:景象奇趣。
这位语言学家对这两盆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快速浏览课文。
交流,相机示句: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
(学生自读、思考后发言)“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第一自然段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第六自然段说“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我的问题是:“我爱上了夹竹桃”——“我”为什么爱夹竹桃? “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
师: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所以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来。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读书!读课文!)
师:好啊!就请大家认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读读书、划句圈词,相信你一定能悟出问题的答案来的。(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行读书,研究问题,个个认真投入,相互之间讨论热烈,学习的兴致很高。)
三、品读课文:
(一) 韧性
问:课文哪句话提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1、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细细品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旁边。
3、先别急着告诉大家,先与同桌交流交流,看谁体会得深。
4、集体交流。
a第一句: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谈体会。(默默绽放,一点儿也不张扬,常开不败。)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12篇《夹竹桃》教学设计就是高考家长帮小编为您分享的夹竹桃教学设计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