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优秀7篇2-19-10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下面是高考家长帮给大家整理的7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写作思路。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本课又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两部分内容组成。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7课的内容。本课上承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下接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反映的明朝对外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友好交往,一个是反侵略的斗争。通过此课,可以反映出明朝时的经济、政治及外交状况,也可以反映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地位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责任心,所以本课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有很强的探求欲望,但在思考问题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全面性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生归纳基本史实,培养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让生分析郑和下西洋影响和戚继光胜利的原因,培养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看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及地理知识,要求学生讲述小故事,更加深刻的记忆知识点。比较中西方航海,让生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规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

如何全面的、辩证的看待郑和下西洋。

教学方法:

讲述、比较、讨论、讲故事、合作探究等方法。

课时: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图片等。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理解先进生产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分析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现象,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布置研究任务。一组:研究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二组:搜集商鞅的有关资料。三组:用历史短剧的形式表现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四组:调查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

2.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国庆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假期?

你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人们是怎样过假期的吗?

四组同学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展示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改革开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公田不治”诸侯争霸]

三、讨论问题:

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

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以多种形式展示]

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

三组同学表演历史剧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地点:秦王宫殿

人物:秦孝公、商鞅、大臣甲、乙、丙主持人

场景:秦孝公与商鞅对坐于舞台右侧,作议事状,大臣甲、乙、两边说边上。

大臣甲:听说孝公要启用商鞅这穷小子进行变法,这不是乱了祖宗的规矩了吗?

大臣乙:是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够乱改!

大臣丙:我们赶快去劝劝孝公吧!

主持人:孝公心里非常赞成商鞅的主张,觉得不变法就不能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是看到反对的人那么多,又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辩论。

大臣甲: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旧礼改不得!

商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众大臣:这……这……

孝公:先生说得对,新法非实行不可!秦国现在很多人大量开垦私田,不向国家交税,贵族生来就有爵位和田宅,整天游手好闲,百姓不愿生产和当兵打仗,地方贵族不听中央指挥。先生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革?

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讨论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一、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着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二、重点分析: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

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三、难点分析:

1、 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 司马迁写成《史记》的主观客观因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也有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外,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有一定的影响,加之他本人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写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通过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法建议

一、司马迁和《史记》

1.教师讲解纪传体体例和通史的含义,并注意其与编年体体例和断代史的区别。

2.学习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要从《史记》的写作特色入手,并引用鲁迅的话:《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秦兵马俑

1.建议运用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问:“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规模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他的陵墓附近呢?”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四

一、课题背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新观念。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个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对现有的教学模式、组织、文化、观念来一个大的重建。

二、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观念来一个巨大的转变。简言之,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变“讲堂”为“学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习不再仅仅为了获取“分数”,而且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经验。总之,“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教是为了不教”,需要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一种来一个根本的转变。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高度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中我们需要高扬“人”的旗帜,旗帜鲜明地反对对人的摧残和人的异化。

2、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分数为本。

四、研究的目标

1、改变注入式的教学程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逐渐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成为教学的常态,追求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课堂。

3、使教学变得高效和轻负担,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学校和课堂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快乐家园。

五、研究内容

1、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所谓“发展”,就是变化和改变,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发展”是与自身的原有状况做比较,是纵向比较,而非横向比较。发展性课堂教学是为学生一生服务的教学,它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学生“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

2、教学案一体化研究。教学案一体化有利于沟通教与学、讲与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能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从而使“素质”发展有了时间和空间。

3、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研究。要教学高效,首要在于模式的高效。要积极研究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

六、研究的过程

1、学习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我们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学习生本教育、发展性课堂的有关理论,学习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主张,积极开展讨论,逐步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先进教学模式的引进和应用。到外地学教取经,积极探索高效教学模式。从集体备课入手,教师相互听课切磋,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积极高效的教学模式。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实践。在班级中尝试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尝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为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七、困惑与建议

1、长期注入式的教学使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逐渐固化,新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在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很难扎根,任务还很艰巨。

2、老师个体的探索终究力量有限,要形成合力尚须全体教师合力探索,如此方能攻坚克难,取得成效。

3、“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如何处理,尚须认真探索。仰望 “素质教育”的星空,但面对的是功利教育“分数至上”的现实。如何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能够在“应试”上不输,需要一个高效的应对模式。

八、研究对象

xx市临淇镇第一初级中学的全体学生。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五

课标内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①唐朝疆域的四至;②唐朝与_厥的关系;

③唐太宗尊为“天可汗”;④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⑤文成公主入藏;⑥金城公主入藏;⑦唐蕃会盟。

1、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3、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4、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

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导学程序:

导入新课:1、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2、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教学纲要:一、天可汗:1、唐朝的疆域

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唐蕃和亲与会盟: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会盟

课后作业

1、唐的疆域:东到( ),西达( ),东北至( )以北和( ),南及(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唐太宗派兵攻打( )突厥,俘其首领( ),对他进行了优待。

3、唐太宗( )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

4、唐朝对西域的管辖:( )在天山以南设立( )都护府,( )在天山以北设立( )都护府。这些是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机构。

5、吐蕃是( )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 )。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 )统一各部,建立政权,以( )( 今西藏的拉萨)为都城。

6、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皇帝是( )。派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的皇帝是( )。

7、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 ”了。

8、( )至今还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9、( )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能力;

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基本的辨证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 ,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

(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战争刚刚结束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局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面对此背景,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重臣,你会向皇帝提出那些办法解除危机呢?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注意归纳要点)

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

课堂辩论:分别扮演洋务派和顽固派代表人物

辩论结束教师着即引导并展示洋务派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话

提问: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

看来我们中也有一些同学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部分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才敢于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近代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洋务派如此积 极地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最终目的何在呢?

(维护清朝统治)

当时,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有哪些人呢?大家看书,勾画出他们的名字。

接下来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用五到六个字归纳洋务派学习西方有几大措施。

(学生看书后回答:办军事工业、办民用工业、办近代教育、建近代海军)

课堂讨论: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各专题研讨一项洋务运动的举措;各大组又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各小组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第一小组问题有:(军事工业)

①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简表;

②观察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图,分析和大刀、长矛等传统武器的手工制造相比,这些军事工业大都采用了什么生产?

(表格采用师生一问一点的方式,然后问其他同学有无异议。)

洋务派首先从军事工业做起鲜明地体现了这场运动的哪个目的?(强兵)(再回答第二问,点对比图)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看到机器生产开始取代传统的手工生产,是中国人主动地在传统生产技术上做出的重大变革。所生产新式武器改变了洋务运动前清军以冷兵器为主的局面(点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战斗力。

到70年代,洋务派发现要维持军事工业的运转还要解决资金、燃料和原材料等来源的问题,所以又创办了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工业。我们来看第二小组的完成情况。

第二小组问题有:(民用工业)

①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简表;

②结合“小字”内容思考,开平矿务局的煤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表格采用师生一问一点的方式,然后问其他同学有无异议。)

关于第二个问题,老师给出了一段补充材料。(点出)

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方面也曾经功不可没。(点出)

总结指出:(点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采用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这是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三小组问题有:(教育)

①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具体做法?

②结合七年级学习的八股取士的考试内容和目的比较,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新变化?(点出对比图)

(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途径、目的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儒学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第四小组问题有:(海军)

①洋务派共创办哪几支海军?

②创办海军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什么目的?(点出海军对比图)洋务派发展海军同样体现了强兵的目的,这也是清政府对海防态度发生的重大转变。

思考:洋务运动在中国持续了30多年的时间,它最终有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呢?请大家结合前面所学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遭遇思考并得出结论。(点出问题)

(学生回答:没有实现,追问为什么,展示时间轴突出洋务运动后的重大史实,指出甲午战争的惨败与影响)

(自由讨论)洋务运动没有如愿地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呢?老师给出当今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要观点和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大家可以讨论后表明你的态度,你支持哪一种?

当今观点:

A、彻底否定,没有价值

B、全面肯定,无可挑剔

C、虽然失败,但作用明显

(学生做出选择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选择的原因。在互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内容的学习加深理解。)

老师是赞成C项的,因为这是一种公正全面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看看教材的说法……,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段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自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用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点出小结提纲)我们今天系统地学习了洋务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个提纲,再到课文上去落实一下相关的知识要点。(2分钟)

总结和评价:

1、讨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就会流于形式,肤浅而且不能解决问题;

2、分组是最大的'问题,小组多的话,难以控制课堂纪律,组少的话,组员人数多,一些调皮的学生是在滥竽充数。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正常友好交往的基本原则——尊重与平等,它对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提高社会生活技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尊重、平等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父母、邻居、同学、外地人、残疾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人格的尊严,平等待人,引发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教学方法:情境表演、讨论。

教学准备:让三、四个学生准备情境表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理解的技巧。其实,能够沟通与理解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待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尊重与平等。

[幻灯片] 二、尊重与平等

[老师叙述]下面,通过观看王丽同学上初中后遇到的几件事情,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情境表演一:

[幻灯片] 展示演员表(主持人及解说:老师;演员:两位学生。)

[表演] 王丽上了中学之后,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她常常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写信、写日记。有一次,妈妈看她在房间里呆了很久,怕她学习太累了,想叫她休息一会儿。于是,妈妈一边推门进去,一边说:“小丽啊,做作业那么久了,休息一下吧。”王丽一听是妈妈进来了,赶紧把日记本放进书桌的小抽屉里。妈妈看她神神秘秘的,就笑了笑说:“什么秘密啊?”王丽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其实,在她心里已经想好了明天要去买把锁来。(暂停)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王丽的妈妈是去偷看王丽的小抽屉了还是没有去偷看?请同学分别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 有的同学认为当妈妈的一定很好奇,想看看抽屉里究竟是什么,她也是关心自己的女儿。有的同学则认为妈妈知道那是王丽的秘密,觉得应该给她私人的空间,所以不会去偷看的。

[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都对妈妈接下去的行为进行了猜测,并谈了自己的理由,我们就看看下面的事情到底是怎样发展的吧。

[继续表演] 第二天,王丽正准备去买锁,妈妈却微笑着走进来,说:“这把小铜锁送给你,爸爸妈妈知道你的想法,你长大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我们尊重你。”王丽拿着这把锁,不知道面对父母的信任还应不应该把抽屉锁起来,她觉得很为难。

[教师提问] 王丽的妈妈的做法你是不是感到很意外?

你从妈妈的做法中感受到了什么?

你觉得王丽应该把抽屉锁起来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有的同学认为要锁起来,万一被妈妈看了,秘密就没了。大多数同学认为不用锁了,既然妈妈把锁送给了你,说明她尊重你、信任你,那你也应该尊重和信任她。

[教师总结] 正如大多数同学所想的,王丽没有使用这把小锁,而是一直让它在抽屉里静静地躺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尊重和平等是相互的,父母应该尊重你,你更应该尊重父母,大家是不是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啊?

[教师叙述] 过了几天,王丽在小区里又碰到了一件事。

★情境表演二:

[幻灯片] 展示演员表。(略)

[表演] 一天,王丽和同学龚倩在王丽住的居民小区里玩,王丽看到开修鞋铺的老大爷,主动打招呼说:“张爷爷,您好,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老大爷说:“谢谢,你已经帮我打扫好几次卫生了。”龚倩悄悄地问王丽:“这个人是谁啊?”王丽说:“他是一个外地来的老大爷,在这里开了个修鞋铺,我们小区里有好几个外地人,有的开商店,有的卖早点,还有的修自行车。”龚倩说:“你怎么对他们那么好啊,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的,尤其是那个修鞋的大爷,手总是黑呼呼的。”(暂停)

[教师提问] 你们觉得龚倩的说法对吗?

如果你是王丽,你会怎么回答龚倩?

[学生讨论] 一般同学都会说龚倩的说法是不对的。如果自己是王丽,他们会说“人与人之间是一样的、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不应该看不起别人”等。

[教师叙述] 大家说得很好,让我们看看王丽是怎么说的。

[继续表演] 王丽听了龚倩的话,郑重地说:“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正当的,就应该得到尊重。”龚倩听了之后感到很惭愧,低声说:“我懂了,我以后不会再看不起他们了。”

[教师总结]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尊重、平等,不能因为工种的不同而看不起别人的劳动。外地人来异乡打工,我们作为本地人应该帮助他们,而不是藐视他们,我相信你们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了,是吗?

[教师叙述]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件王丽在学校里遇到的事情。

★情境表演三:

[幻灯片] 展示演员表。(略)

[表演] 又有一天,王丽去上学,在学校的楼梯上,她遇到了她们班的一位腿有残疾的同学,于是她就走上前,说:“我扶你吧。”“谢谢你。”当她们走进教室时,看到两个调皮的男生在模仿她走路的样子,那位同学伤心地哭了。(暂停)

[教师提问] 你们认为那两个男生的做法对吗?

如果你是王丽,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 一般同学都会说他们不对。如果自己是王丽,会骂那两个男生,不许他们嘲笑残疾人,应该尊重和帮助残疾人。

[教师总结] 那么,我们看看王丽她是怎么做的。

[继续表演] 王丽非常生气,上前阻止他们说:“你们这样做,实在是太不尊重别人了。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想一想,如果你的腿有残疾,还受到这样的嘲弄,会有什么感受呢?”那两个男生被说得哑口无言。

[教师总结] 从上面的这则小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应该尊重同学、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而不应该是嘲笑、讽刺残疾人,大家说对吗?

[教师提问] 感谢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从以上的三则小故事中,我们都知道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尊重、平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呢?

[学生讨论] 同学们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 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应该

(1)平等的尊重他人的劳动。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选择。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是不同的,思想不同、职业不同、观念不同,但尊重与平等地对待他人,这个是相同的,也是最起码的。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可以不尊重他;懂得尊重与平等,收获豁达与平和。让我们互相尊重、平等相处,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吧!

[结尾] 播放歌曲 《让世界充满爱》,并同时展示尊师爱生、捐款助残、关爱残疾儿童、关爱老人等图片。

课后作业:写一写,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最让你感动的又是什么?

对你以后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

教学提纲:

二、尊重与平等

1、生活需要尊重与平等

(1)情境表演一:父母与子女间的尊重与平等

(2)情境表演二:对外地人的尊重与平等

(3)情境表演三:对残疾人的尊重与平等

2、如何尊重与平等对待他人

(1)平等的尊重他人的劳动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选择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主要参考书目:

1、《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材中第六单元《走进社会》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之第二课时〈尊重与平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这7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是来自于高考家长帮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