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最新5篇)3-1-14

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好的课件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课件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考家长帮分享了5篇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小学六年级科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 篇二

1.了解学生对银河系的了解情况。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天上的星星吗?它们是什么样的?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提问:晴朗的夏夜,仰望天空,你是否发现天上有一条比较明亮的光带,它是什么?

(4)教师谈话:人们把这条光带叫“银河”,你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

2.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银河的情况。

(1)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2)小组活动:每个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或搜集资料得到的有关银河的情况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将大家认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另一类。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4)根据小组的汇报,将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对于银河相同的看法对于银河的不同意见…………

(5)教师谈话:你们形成的共识都是正确的吗?存在的争议到底谁的看法对?

3.教师出示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有条件的可用视频),学生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资料供学生学习。

(2)提问:根据这些资料,你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

(3)简单归纳并且板书银河的基本信息。

(4)同学们对银河系了解的记录,哪些是对的?哪些不对?

4.学习课本上的资料。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许多银河的情况,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课本上给我们的资料。通过学习你们又有哪些收获?

(2)学生看课本上的资料。

(3)汇报自己的收获。

(4)教师提问:谁能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5)教师谈话:银河大约包含2000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1000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人们把由众多恒星组成的这一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

(6)提问:银河系有什么特点?

(主要让学生了解银河系形状像一个扁平的盘子,更像运动员投掷的铁饼。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形的晕所包围。

(7)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旋涡状星系?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80000光年。中间部位厚度约为6000光年)

(8)谈话:通过上面的研究,大家对银河系的了解现在是怎样的?

(9)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5.教师介绍目前人们对银河系探索的状况,小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 篇三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难点

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的方法是什么?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 篇四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 篇五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

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www.kaoyantv.com←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以上这5篇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是来自于高考家长帮的小学六年级科学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