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13篇】1-10-92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高考家长帮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 篇一

经过紧张激烈的一番准备,《慈母情深》终于结束了,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说紧张是因为我的大脑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想找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让学生从帝王高的学习,由表及里的理解。说激烈是因为我们百利语文团队在磨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谈自己的想法,大家研究着,讨论着……课后回想着,思索着,感受颇多。

1、朗读指导

朗读的重要我在这里勿需多言,没了朗读的课堂算不得真正的语文课,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就是朗读的指导。本节课具有指导性的朗读有两处:一处是母子的对话,一处是别人阻止母亲给钱的句子。先说阻止母亲给钱的句子“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学生读第一遍一定很平淡,我引导读出前面的提示语“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一个“喊”字给了学生提示。此时学生的“喊”也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喊,并没有喊出情感,(上课时没有想到啊)学生只有明白这个女人为什么态度这样坚决的时候,对喊才能明白,读出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于母子的对话,教师先是误读,把孩子的语气读得理直气壮,学生马上判定老师读法的错误,又对文字的内容和标点符号重新考虑,从而知道怎样来读,也体会到孩子此时内心的矛盾。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本文需要理解与感悟的句子很多,而且每个句子都值得一说,真是不舍得放弃哪一个。如果不舍,一节课是绝对完成不了的,可是舍哪个?留哪个?经过语文团队的讨论,把能够与前后文联系到一起的句子留下,就是“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和“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前一句能够把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家庭条件的艰苦联系到一起体会,感受母亲为儿子,为一家人生活的操劳。后一句能够把母子的对话和女人的阻止联系到一起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懂得,感受慈母情深。

3、教学的起点

本节课的设计还有明显的牵的痕迹,这也是我思想一直斗争的地方。怎样的切入才是从学生的实际切入?才能让学生由表及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呢?阅读与阅读教学是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时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做的事情,而阅读教学却是教师该做的事情。如果教师只是阅读,那对学生就缺乏阅读指导层面的东西。我的思想还在斗争着,我也还在斗争着……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

教学准备: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出新课:

1、导入:我们的家乡在下沙,作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个来下沙参观旅游的游客要你介绍下沙,你会怎么来介绍,我们都知道有下沙开发区,那么还有吗?(钱塘江大潮)

你们看到过钱塘江大潮么?(有些有,有些没有)

2)播放录象。(创设情境,想象我们已经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们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迟迟不肯来,同学么着急么?)

3、过渡:看完之后,请你来谈谈感受?(真壮观;真雄伟;真有气势;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学习“潮来之时”部分:

1、我们小作者把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用他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2,3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2、学生自由朗读。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课件演示“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鼎沸→人声鼎沸)过了一会儿…一条白线…沸腾起来。(借助图片理解“一条白线”。)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江面”。指导朗读)再近些……白色城墙。(通过对比理解比喻句,知道知道朗读。)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师范读、个别赛读、齐读)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词语,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3、理清写作顺序,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边演示边练习说话)

4、根据提示,创设情景,练习说话。(课件出示(图片):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看看作者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

5、小结: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认识的钱塘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声音气势)

三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观看录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动手写几句想对钱塘江大潮说的话)

2、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现在钱塘江大潮还没有被科学家利用,等你们长大后可以去研究)

3、课外延伸:介绍书籍,网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首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读三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外神话传说》

四、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动画《哪吒闹海》

一、创设情境,感知神话人物。

1.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吗?对了叫《哪吒闹海》它选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榜》。同学们,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指名说。你能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吗?(学生上黑板写名字)

2.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大家真了不起!在这些神话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说话——说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特点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本领大,呼风唤雨,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民造福、……)

师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很多事情人们无法解释,以为神在起作用呢!其实神就是人们心目的英雄,在神话里,他们本领高超,去代表人去和恶劣的自然做斗争。

重点点评:老师知道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哪吒和沉香了,因为他们都很善良和孝顺是孩子们的神。

3.其实啊,刚刚大家说到的故事,有的已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有神话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的课外书中还有很多。中国神话那里有?不光我们手里的《中外神话传说》,向《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诗宋词里都有,神话故事太多了,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读过的神话仅仅是神话世界中的一滴水呀!今天我们就借助《中外神话传说》这本书,走进神话世界,更好地读懂神话。

二、品神话,读懂故事

品读《盘古开天辟地》

1.打开目录,同学们会发现《阿里山》和《世界最初的七天》这两个故事之间空了一行。看到了么?分隔的前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后半部是外国的神话。中国部分的第一个故事《盘古开天辟地》都读过了吗?谁来说一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说话训练:读了《盘古开天辟地》,我知道了天和地起源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____,宇宙混沌一团,像___,是___用他的神力,开辟了___,他的___变成了世间的万物。)

2.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情节呢?

指名交流评价

3.喜欢神话故事,不能仅仅知道故事的情节,咱们要想领略神话故事的丰富内涵,不仅要细细品读字句,有时还要结合文字,展开大胆的想象。

4.教师边读边做标记,边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老师以自己的读书感受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注意师生互动。

实物展示全文,教师边带学生读,边现场做记号。

品读盘古开天辟地的这一段,体验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如:轻而清、重而浊。教师指导:遇到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记号

品读盘古手撑住天地,不让天地合拢的这一段。做一下动作,想象当时的画面感受盘古的伟大。教师指导:读后的感受往往是珍贵且易逝的,可以在书旁的空白处写下来。

小结:我们这样一读啊,书中的人物好像活了过来一样,情节也更生动了,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样读书才会越读越有趣呢。

5、总结板书:我们刚才是怎么读这一段的呢?书中好的语言,可以划下来。

精彩的情节可以反复读,并展开想象,有了感受可以写下来,有疑问也可以写下来。感受深刻的地方要有声有色的读读。实在喜欢还可以背背。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都带着这样的方法读书,收获一定会很大的。。

板书:

做记号

想画面

写感受

品读《愚公移山》

1.利用同样的方法,自主读第二篇神话。教师巡回指导。

2.课文后面还有两个问题呢,出示思考。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她是怎么创造人类的?

3.交流。指名2人上讲台,根据实物展示台,展示自己的读书感受。

4.大家这么快就掌握了老师教会的方法,真是棒!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

看后教师提醒: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可是书中有很多是动画片中没有的。老师建议大家看了动画以后,再找文字读一读,感受会更深的。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童话。这篇作品从形象塑造上来说,非常简单,全篇只有一个形象“蚂蚁”,而且发生在这个形象身上的故事也非常简单: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小字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情节,因为作家的构思非常巧妙,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恰当的比喻,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了必然的故事。“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2个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成为本课的重难点。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1.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童话。

2.教师板书课题:书本里的蚂蚁。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好奇走进文本:→www.kaoyantv.com←书本里的蚂蚁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神奇有趣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2.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小组内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二)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

2.教师检查认读字词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花蕊、陈旧、细碎、密密麻麻、挺乐意、封面。

“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陈旧”、“密密麻麻”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教师仍然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学习书写。

小组内讨论如何更好地记住这些字,如何把字写好看。教师重点指导“喂”和“碎”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再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同桌互读课文。

2.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全班同学交流。

交流预设:小蚂蚁趴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会走动的小字。

四、整体感知文本,走近童话的人物。

(一)课件出示读文提示。

1.学生反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在书中做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问题预设:课件出示。

1.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2.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3.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相机指导。

教师总结:“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课件出示教师总结

五、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来复述课文。

六、拓展阅读。课件出示。

1.阅读一些经典童话。

2.对比一下这篇童话和以往的童话有什么不同。

《诗人》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说内容: 《书本里的蚂蚁》 。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内容简单浅显但情节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富于时代 感,充满童趣,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文前两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一只小小的蚂蚁,因为在一朵小花里睡觉, 在浑然不觉中,被一个路过的小姑娘把这花儿采下。它随花一起被夹进了书本里,变成 了扁扁的蚂蚁。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通过精巧的构思,把“书本里的蚂蚁”这个拟 人化的形象表现得那么灵动而又神奇。一本陈旧的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 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些文字因为 过着快乐多姿、充满诗意的生活,让书天天变得丰富多彩,富有“魔力” 。 神奇的蚂蚁,可爱的文字。它让我们感受到另类童话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 文字的魅力。

3、教材编排特点: 《书本里的蚂蚁》 被安排在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三课, “儿童生活” 在 这个单元主题的引领下,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着眼于童心、童趣和特殊的童年经历。 有的读来清新儿愉悦,如和小伙伴一起享受“糖人”的甜蜜回忆,有的读来神秘而新奇, 如书本里的小蚂蚁到底是谁?他们有着哪些奇妙的经历?还有的带来沉重与思考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本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 际,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童年生活里的 无穷乐趣,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抒写生活。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蕊、陈” ,掌握七个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想象,读写结合,通过指导角色朗读和童话表演的方式,使学 生融入童话作品中,体会小蚂蚁的灵动与汉字的活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情朗读,体会小蚂蚁住进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特别是它让 陈旧的书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展开想象,自由写作。 二、学情分析:

童年是一个多梦的年龄,对于童话,孩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热情。学生经过 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童话,他们能够通过自读对童话故事有初步的感悟,学 习的热情一定很高。但对文中故事情节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还较为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 导下,由浅入深,逐步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丰 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童话世界的美好回忆和向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 情,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四、放飞想象,练笔创作。

五、课外拓展,不断延伸。

四、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的导入,我直接从题目入手,先展示课件,让学生边看课件上生动的画 面,一边猜想: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蚂蚁怎么到书本里了?到书本里后小蚂蚁又发生了哪些故 事?那只小蚂蚁是谁?如果学生说得很多,那么就在最后明确:我们本课重点要弄清前 面两个问题,以使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更加明确。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质疑激趣,引发读书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童话世界。 )

2、介绍作者。我通过课件,展示王一梅的图片及主要代表作。

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作者的名字,了解必备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通 过作家作品的介绍,也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选择的依据。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出示课件)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准确标注生字生词的 读音。

2.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圈生字,并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3.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 学生自己交流记字方法;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 “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 图片进行理解。 “陈旧” 、 “密密麻麻” 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趴” 、 “喂” 等通过动作体会理解。 )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检查朗读情况,发现阅读障碍,彻底扫 清字词障碍。 )

4、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讲述了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 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夹得扁扁的,变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在它的感染下, 书本里的字跳舞、串门。每天都能编出新的故事。 )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 、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蚂蚁怎样走进书本的?

生: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 本。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有着花香与书香的童话意境中去。 )

师:从此,小蚂蚁就在书里安家落户了,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把相关的 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巡视,相机指导)

预设

1.书本里的字会讲话有趣。 学习 3--6 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字与小蚂蚁的对话,听到这些话,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或要问的吗?(此环节除了恰当的比喻外,还有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时要相机指导。 体会童话特有的魅力。 )

2.我觉得小蚂蚁变成了字以后还跳跳舞,串串门,每天跑到不同的页数,很有趣。 如果你是那些字,看到了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你会说什么?怎样做?(此环节 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3.小蚂蚁和字天天做运动,旧书变成了新书,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

(注意观察 小姑娘的神态的变化,引导学生想象每天都有什么新故事?并说一说。)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层层递进。抓住小蚂蚁的形象和字的形象的互换,理解书由 静到动的变化,内容由陈旧到新鲜的变化,发挥想象,让童话故事中的形象、语言、情 感深深印入孩子心中,并感受其所带来的快乐。 )

师:会走路的字会让旧书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做一个文字小游戏,让学生领会会走 路的字带给这本书每天的新奇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文字的生命力有一种新感觉。

(出示 课件) 变换字的位置或加上标点,你会有惊奇的发现。

a.妈妈给我梳小辫。

b.他同意我也同意你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与创造欲望。)

(四) 、放飞想象,练笔创作。

1.读完故事,你认为书本里的蚂蚁指的是谁?为什么?

2.你喜欢书本里的蚂蚁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现在,你再看看这些书本里的文字有什么感觉?(出示幻灯片) (让孩子把汉字 视为活生生的小蚂蚁,感受它的色彩、声音、气味、形象、动作、表情等。 )

(设计意图:让孩子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 言去表达。不用老师去灌输,而是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去影响。 )

4.观看《狮子王》动画片段。

5、这些书本里的蚂蚁可爱吧,让我们加入它们的行列中,一起游戏,把我们生活 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记下来,也可以大胆创造,编写出你独特的童话故事,和大家共 同分享快乐与甜蜜! (自由写作)

活动一:根据蚂蚁的图片,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二:根据提供的情境,发挥想象,编写故事。

情境一:叶子

情境二:大树 大河 月亮 山洞 蚂蚁 小白兔 猴子 (课后交流点评。 )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 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阅 读创新。 )

(五) 、课外拓展,不断延伸。

1、 《兔子的胡萝卜》(出示课件) 。

2、推荐阅读王一梅的《鼹鼠的月亮河》 《住在雨街的猫》以及《想走的树和想留的 兔子》 。

(设计意图:体会王一梅童话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开阔视野。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熟悉“枣、浅、秃、忍、呗、虽、乘、思”8个生字,会写怎、思、穿、弯、比、服、浅、漂、啦、啊“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感知生字:

⑴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⑵师:现在我出示字卡,同学们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⑶师:指导学生看清声母读:枣、虽、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词中读轻声,看清韵母读:忍。

⑷师:现在听老师范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注意老师的口型。

二、识记生字:

⑴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黑板上这8个生字,现在同桌之间说说在老师教之前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告诉同桌你是怎样记住的?

⑵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

⑶师:现在呢我们来开火车认读生字。读之前,先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特别是要帮助不会认的学生想办法认字。

三、巩固生字:

⑴巩固会认的字: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的字,现在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说得多。

游戏1:听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游戏2:组字。

禾+几=(秃)口+贝=(呗)口+虫=(虽)田+心=(思)

⑵巩固会写的字:

师:本课要写的字较多,其中,左右结构的有六个,上下结构的有四个。因前几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就不再详细指导了,重点教一下上下结构的字。

“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穿”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上短下长。“弯”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长一些。教师在示范书写时,要提示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再仿写。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尝试着抄写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四、布置作业

课后抄写今天学的所有生字,一个写一行。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篇七

【预设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会朗读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整体感知,体会童趣,领悟童心。

【教材解读】

《童趣》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蚊子、丛草、土砾、癞虾蟆,并把它们想象成美丽又奇特的图景,充分表现了儿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好的内心世界。学好本文,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学生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初学文言文,以激趣为主,不机械地文白对译,不搞公式化的分析。

【教学方法】

朗读法和探究法。

【教学准备】

儿歌《数鸭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1、师生竞读:

⑴范读。

⑵生读。

⑶评议。

明确:读好文言文,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音节停顿、语气、语调。

2、疏通再读:

⑴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交流。

⑵全班交流。

⑶指名读、集体读。

3、探究诵读:

合作探究:

⑴课文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你怎么知道的?

⑵课文写了哪些“物外之趣”?

⑶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些“物外之趣”的呢?还需要什么?

独立感悟:

这些联想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你从本课学习中有什么感悟?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熟读、背诵全文。

3、小练笔: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字数不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幸福”这个词。

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

【设计图意: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较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导读课上的初读和预习,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字词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孩子再读课文,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检查,既巩固了预习和初读的成果,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更是让孩子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把握全文。】

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

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

【设计意图:理解“诧异”,并通过换词丰富孩子的词汇。】

3、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第三个孩子说——(引读)

4、(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

【设计意图:智慧姐姐对幸福的诠释中,“义务”一词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突破了这个难点,孩子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在这里把难点让孩子提出来,并交给他们解决的方法,有利于下面的阅读。】

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

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

【设计意图: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义务”“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难点。三个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盖这部分内容显浅易懂,孩子一读就懂,让他们简单来讲讲就可以了。并且有了前面对幸福的理解,孩子们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树林后幸福的感觉。】

11、小结:

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

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发现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

对于老师来说,幸福是(投影出示有关老师的幸福的小诗,读诗)

你觉得幸福是(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或者别人给予自己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我们应该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给予,让别人获得幸福自己会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这个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是多元的,有很多种含义,通过这节课,相信孩子能写出有关幸福的感言。合演课文剧是课后也是本单元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做的实践作业,让他们自由选择,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作业成为孩子们爱做、乐做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幸福靠尽义务

做有益的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大致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自然美(4分钟)

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们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中“你去玩过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同学之间有交流,并对此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9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2.读了这篇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3.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吗?

预设一:海宁市的盐官镇真是一个观潮的好地方哪!

预设二: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好壮观啊!

预设三:浪潮就像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真是浩荡啊!

教师进而引导:你可以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吗?

引出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在初读感知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教学,进行引导第一段的学习

4.天下奇观的“观”和文章的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

让学生进行思考,同一个字却是不同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结合相应的组词,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研读课文,赏析语句美(22分钟)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过渡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哪里呢?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流畅、灵性、扑闪、概念、弧线、飞翔、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鼓励学生用想象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教学环节】

一、角色转换,揭示课题

1、角色转换:

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的世界是怎样的。

2、导入揭题(板书:触摸春天)

3、由题设问:

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

4、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的感受。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安静)

三、自读自悟,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边读边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寻找小伙伴帮助解答。

2、全班交流,解决字词。

3、文中的盲童安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合作研读,深入体验

1、默读课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2、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发言指导学生深入体验情感:

⑴安静闻花香:

①读句子。

②说感受。

③朗读感悟。

相机板书:鼻子、闻、花香

⑵安静拢蝴蝶:

①理解奇迹,为什么说是奇迹?

②朗读体会安静此时的心情。

相机板书:双手、拢、蝴蝶

⑶安静放蝴蝶:

①安静为什么放蝴蝶?

②放蝴蝶的一瞬间,安静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③蝴蝶飞走了,安静仿佛看到了什么?

④朗读感悟。

相机板书:心灵想、弧线

五、品评人物,升华情感

1、再次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触摸的含义。

2、这时,你对安静又有了什么新的印象?

3、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

相机板书:热爱生命、创造世界

六、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热爱生活

创造世界

一、设计意图

该板书设计统领全文,层层递进,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思想与内在联系,有梯度地呈现出盲童安静触摸春天的全过程。能够引导学生感悟安静的心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激励学生去触摸世界,创造世界。同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把握课文主旨。

二、使用步骤和方法

揭示课题时同时板书触摸春天,初知课文大意后找出文中的主人公安静,并贴安静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文中触摸春天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

在合作研读、深入体验的环节中,逐步体验安静分别用怎样的方式触摸春天。在课文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以及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句子中,首先引发学生思考:安静触摸到了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触摸到的?通过朗读,可以感受到安静是鼻子闻花香。此时,板书:鼻子、闻,并贴花的图片。紧接着,在第三自然段中,安静又触摸到了什么?她第二次触摸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安静用双手拢蝴蝶后,相机板书:双手拢,并贴蝴蝶的图片。最后则是本篇课文的重点,她第三次触摸到了什么?弧线通过什么方式触摸的?在安静放飞蝴蝶的一瞬间上升为用心灵去触摸弧线,触摸春天。这时,让学生感悟到其实心灵就是安静的眼睛。在朗读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子时,主要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感悟,去体会。

在课文的末尾,引导学生进行认识与感情的升华。安静虽然双目失明,但她用自己的其它感官在触摸春天,最主要的是她借助想象的翅膀,创造一个缤纷美丽的世界。这就是一个盲童的心灵世界。最后板书:热爱生命,创造世界。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3、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4、通过理解课文,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

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包括五个场景:

⑴、深夜,一个贼潜入博物馆。

⑵、贼划破玻璃,将手伸向陈列的珍贵字画。

⑶、突然,警铃大振,贼惊慌失措。

⑷、警察把垂头丧气的贼带走。

⑸、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玻璃上,给玻璃一个特写。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是谁报的警保护了国家的字画?

(开始的动画课件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神奇之处,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师板书课题,提醒“新”、“型”的写法,生跟着写。

(当着学生的面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还要学生跟着写,这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二、内心驱动,自读自悟

1、创设情境,激发内驱力。

师:新型玻璃有一些很独特的功能,但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特点与作用,你们能帮助它们做做宣传吗?

师:为了更好地介绍它们,同学们可得熟悉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哦。

2、自学课文。

师: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再读,直到把这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读好了第一遍,再默读第二遍,拿笔划划,想想,直到老师叫停。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扎实、具体。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并教给学生边划边想的读书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比较充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奠定了基础)

3、检查自学。

①、指名分段朗读,相机指出错、漏之处,并进行语言文字教学。

A、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B、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且联系上下文理解“藕断丝连”。

C、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理解“问世”。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新词的词义时,所联系的上下文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凭借这个新词与上下文中的其它词语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新词的意思。)

D、指名朗读第5、6自然段,评价。

师讲解“分贝”。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专有名词,无需反复启发,教师径直讲来,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师板书关联词“尽管……还是”、“如果……就……”,让生在文中划出。

请学生自由读5、6段,读到划了关联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名读划有关联词的句子。

(关联词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无需多讲,即便教师讲了也很难领会,更不要从语法角度给学生分析复句。教师让学生将这些关联词语在书上划下来,并多读读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意在让小学生通过充分感知,读中感悟,达到心领神会,然后再去学习运用。)

②、交流问题: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读书,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

三、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深入理解课文。

1、导入。

师:同学们,在你们清楚地了解了新型玻璃后,现在请你们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帮助它们做做自我宣传,聪明的你们能做到吗?

师:请喜欢同一种新型玻璃的编为一组,每组4—5人,并选出一个小队长负责组织交流和选派发言人。注意,先自己充分思考,再组内交流。

师出示温馨提示:力求语句通顺连贯,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味、有吸引力。

2、生自主思考,充分准备后组内交流,师积极参与谈话,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每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多维互动。

例:

生:大家好!我是“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我却有办法制服它,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将我带回去装上吧!我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街上的噪音传到房间里就大大减弱。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马上行动吧!

师:谢谢“吃音玻璃”的介绍,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1:我觉得他的介绍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别人的耳朵听下去。

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谢老师想说的。

生2:他的介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

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

生3: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

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其他几组代表纷纷上台介绍,再评议

(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席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口语训练的要求。交际的话题只有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他们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的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话题。教师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创造性介绍玻璃,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宣传真是精彩极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后能再向爸爸妈妈介绍各种新型玻璃,然后根据你们家的环境,和爸爸妈妈探讨探讨家里需要哪种新型玻璃。

(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口语交际的环境不断扩展、延伸,可谓自然、顺畅、丰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教学要求

l.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信用卡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领会课文抓住要点依序说明的写作特色。教学准备信用卡或电话磁卡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信用卡。你们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吗?有什么用?

2.揭题。(信用卡是由银行或专门机构签发的证明持有人。信誉良好,可以在约定的商店或场所进行记账消费的信用凭证。)

3.你知道哪些信用卡的名称?(农行的金穗卡、工商银行的牡丹卡、建设银行的龙卡、商业银行的梅花卡等)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读懂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通课文,纠正读音。

2.每一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3.“有了信用卡,我们的生活真是太方便了。”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告诉我们信用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4.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板书

多功能

特征

19、信用卡使用太方便了

挂失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第十三篇

一、设计理念

教师、学生与文本互动对话促成动态生成的课堂,这才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倾情奔涌。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认读“石、棵、什、时、就、王、力、不、讲、还、出、牙”12个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3、让学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课前准备

师:制作幻灯片;生:询问大人,查一查资料(关于蔬菜、庄稼、水果,在一般情况下,在什么时候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儿的?)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笑”

(通过师生相互送微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孩子们,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老师,现在我是怎样的表情?(教师做笑的表情),是啊,因为你们个个坐得端正,我很高兴,所以把微笑送给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把微笑送给老师呀?(愿意)笑一个给老师看一看。(生笑),你们太可爱了。

2、孩子们,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笑了,你们笑了,连石榴也笑了。读课题:15石榴笑了(A注意读准翘舌音和轻声音节;找准关键词读:什么笑了?石榴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质疑“笑”

(教学生学会质疑的良好习惯)

1、我们都说,聪明的孩子们最喜欢提问题了,读了课题,聪明的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和同学吗?

(石榴什么时候笑呢?“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石榴为什么要笑?)

过渡:简直太棒了,下子就提这么多的问题,表扬他。其实呀,这些答案都在我们的课文里等着我们呢,请孩子们打开P110去读课文,找一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2、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谁字音)

3、因为大家读书很大声,生字宝宝也笑了,竟跑到了屏幕上,,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出示幻灯片1(读生字词,读准字音)全体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笑”

(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师生互动对话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强化语感。他们的认知结构也在这随机的“涨落”中产生突变,教学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并生成发展。)

过渡:请你仔细观察课文的第一幅图,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你的发现。(相机抽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抽一生读---师指导按节奏读全体读)

出示幻灯片2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

出示幻灯片3换词练习:树上挂满了石榴。还可以这样说:树上结满了石榴。

2、你明白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吗?“理解‘笑’—成熟的意思”

3、出示幻灯片

4、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

仿说句子:我一进教室,就拿书出来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聪明的力力很认真地听了妈妈的话,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全体读第二自然段)

2、问:力力是怎样想的?

3、抽一生回答(石榴什么时候笑呢?我逗逗它,它会不会笑呢?)

4、谁能读出问号的语气来?(相机抽两生读---全体读)

5、力力想了哪些办法来逗石榴笑的?结果石榴笑了吗?(相机板书:力力逗不笑)

6、分男女读(男当力力,女当石榴)

7、从刚才的朗读,你认为力力是个怎样的孩子?(幼稚可爱的孩子)

8、指导朗读(出示幻灯片5)读出幼稚可爱的孩子。(重读“唱歌”“跳舞”“讲笑话”“还是不笑”)

A、抽生读;

B、全体读

过渡:这时力力没有其他办法,好心的秋风姐姐来帮忙了?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范读,你发现了什么?(请你认真倾听教师读“呼”后面的破折号,注意长句的停顿)

2、相机抽两生回答亲读(呼----呼---呼秋风来了;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

3、抽生读----1、2大组读第一句,3、4大组读第二句。

4、教师又范读(请你一边听,一边观察教师的表情,说说教师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5、抽一生回答(用高兴、兴奋的心情读)

6、因为我喜欢力力,感谢秋风姐姐,石榴笑了,我也就笑了,我看看,你笑了吗?(个个笑得多灿烂呀)请你们也用高兴的语气又面带微笑来读读这一段。

7、全体朗读

8、理解“秋风来了”---秋天到了。(相机板书秋风来笑了)

9、文中有一个词用得很好,好像人在笑一样,你认为是哪个词?(咧),请做“咧开嘴”的动作。

10、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秋风来了,石榴为什么会笑呢?(因为石榴是在秋天成熟的,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听到了秋风吹的声音,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听到还些声音?(生说)

11、课间操(全体起立,边说做动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就是高考家长帮给大家整理的13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