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5篇1-5-17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细心的小编征途为家人们找到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一、1、同学们,这是数学王国的小猴子给大家送数学宝贝来了,你们想不想看?

2、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玩游戏:谁能举出我说的名字的图形越多我就发给他一个智慧娃娃。

好!同学们都想,那这样自己拿手中的图形说这是什么图形?

4、检测一下是不是会认人,我举起图形的面,你说面的名字,(学生汇报贴在黑板上,再问一个,并写上名字)

5、摸一摸你们手中的图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告诉大家(平平的,平平的面,也叫平面,他们就叫平面图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1、用手指着“边”这是什么?边,请大家跟着老师说三遍。

2、用尺子碰碰你的手,说说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觉得疼呢?尖尖的叫角,念三遍。

3、下面数学王国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帮他们解决,你们愿意吗?

a、长方形有( )条边,( )条长边,( )条短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个角,角都是( )的。

b、正方形有( )条边,( )个角,四条边都( ),角都是( )的。

c、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

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个,哪个组说得最多就奖给他们组一个智慧人。

4、生汇报师填空。

5、发现有不会的,对边相等,让学生对折纸片,长方形,上下对齐折,比一比上边和下边谁长?左边和右边呢?

对于正方形,让学生摆火柴棒,用四根小棒摆出1个正方形,再把这四根小棒折下来比一比它们四条边谁长,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6、玩游戏找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角是直的并板书。

7、听听数学宝贝的自我介绍,好吗?(放录音)

8、闭眼摸图形。

9、你们帮数学王国的朋友解决了问题,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那考考你们是不是认真观察的孩子,请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10、这节课,数学王国的朋友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送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这是什么?(蜻蜓)对了,它是由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拼出来的,谁能说出来,谁说得多,我就给它奖励,注意还要说出有几个图形。

11、那你们回送一个礼物,好吗?看谁用得最多,摆得最像,最漂亮。

三、1、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或教室里有没有学过的图形的物品,给爸爸妈妈说说看。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 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 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钟面、认读“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的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信息窗——老师的关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2.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自主练习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 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 时间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谁?(闹钟)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 情境图

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一天放学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师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钟表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

(4)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3.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

(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需要看一下表。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

(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4)这就是整时,对于整时来说,如果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5)补充:整时的两种写法①5时②5:00

(6)做几个小练习:读时间、拨时间。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小云、小青和小力,谁最先到家?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什么时候到家的,然后才能进行比较。

1.认识“半时”

(1)我们先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分针在6上)那现在是什么时间?

(2)自己在学具上拨一拨。

(3)我们习惯说5点半,但在数学上说5时半,如果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2.认识“快到几时”

(1)我们再来看看小青是几时到的家?观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接近12,说明什么?那现在是快几时了?

(3)如果分针指在接近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快几时。

3.认识“几时刚过”

(1)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小林是几时到家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指在刚过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刚过。

4.谁最先到家?

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

补充:顺时针、逆时针

(三)练习

1.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得最准。

2.给钟表画指针。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四个表示时间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和 “几时刚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1、2、4、5、6、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用水彩笔涂色

8时的涂红色,11时半的涂蓝色,快1时的涂黄色,2时刚过的涂绿色。自己涂色,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2:认一认,说一说

(1)看图讲一讲小红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

(2)说一说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时间,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3. 自主练习4:填一填

说出每幅图呈现的时间,他们在做什么?按时间的顺序编一个小故事,教育学生要孝敬老人。

(1)小刚和爸爸、妈妈几时出门?

(2)他们快几时来到了食品专柜?

(3)他们几时刚过来到了奶奶家?

(4)他们几时半吃的晚饭?

4. 自主练习5:你发现了什么?

(1)说一说这两幅图的钟表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

(2)小朋友在做什么?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区别吗?这两幅图是一天中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吗?

(3)引导学生理解一天中相同的时间出现两次,一早一晚,一天有24小时。

5. 自主练习6:先连一连,再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看图观察,这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把图与钟表连接起来吗?

二我学会了吗?

在下面四个时刻观察旗杆的影子,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丰收园”

通过“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这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把相应的绿苹果涂红。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知道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教具准备 主题图,磁板,小棒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8+9 2+10 7+6 16+20

50+15 8+7 40+11 9+6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先让学生看一看主题图上画的是什么?都有几种图书?每本多少钱?

(汪汪乐园、海底世界、淘气历险记和咪咪学校)

2.看图并提出问题。

“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要想求一共多少本?怎样列式?

3.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指导竖式的写法。

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个位上8+4满十进一。(可用小棒演示帮助学习理解)

十位上2个十加进位的1个就是3个十。三、巩固练习。

1. 48页试一试。

2. 练一练的1、2、4题。

四、作业:

49页3题

思维训练

1. 学校要买32台电脑,先买了15台,又买了9台,两次了多少台?

3. 49页5题。

教师可画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学解决问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28 + 4 =

全班交流

同学们说一说,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写在本子上。

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学生说。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一、课标内容

1、“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2、这部分内容安排了“找朋友”、“数一数”、“写一写”三个环节。“找朋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10各数,使学生能把数和形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数一数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橡皮擦、直尺等,通过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写一写”这一环节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各数的特点,认真书写。最后安排了许多与同伴说一说6、7、8、9、10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在交流中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

三、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书写

四、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书写

五、教学用具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www.kaoyantv.com[(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练一练

1、看数画线

○○○○○○○○○○

○○○○○○○○○○

○○○○○○○○○○

○○○○○○○○○○

○○○○○○○○○○

6

7

8

9

10

2、我们已经学习了0~10各数,你能顺着数吗?倒着数呢?

先请2~3名学生数一数,再全班齐数。

3、看图填数。

(1)

2

3

5

10

7

6

2

4

8

1

5

7

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引导学生:先看已知数是顺数还是倒数,是一个一个地数还是两个两个地数,再依次填出来。

(2)师:你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倒数吗?淘气和笑笑会带我们去卫星发射基地看一看。卫星发射时就会倒数计时。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处于世界上的先进行列,小朋友要向科学家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哦!

请你在信号灯上填出来。

检查自己填得对不对?检查方法,用数一数的方法可以判断自己填的数有没有重复和漏掉的。

3.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通过创设小小文具店这一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个数是几就用几表示,体会数的产生,加强数与形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实践活动,其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其二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的意识,善于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已掌握了书写格式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各数书写要点。通过想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1~10各数的特征,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数字的笔顺方向和布局,并通过小比赛、小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力图把数字写得整齐美观。)

在练习2中通过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渗透一一对应的,通过第3题的练习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尤其是既可顺数又可倒数一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在最后一题中渗透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检查能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七

课题有几支铅笔第1课时

课标内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法的含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加法的含义

1、师:右手出示2支铅笔,问:老师手上有什么?板书:2

左手出示3支铅笔,问:这只手上呢?板书:3

生:说一说“2”和“3”分别表示什么

2、师:合起来是几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

(由设置情境直接引入教学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师:2和3合起来就是5,试一试用算式写出来。

生:独立尝试。

2、小组交流:2+3=5①、“5”表示什么?

②、认识“+”、“=”

(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究,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摆一摆:摆小棒

①、先摆1根,再摆4根,和起来是几根?

②、先摆2根,再摆3根,和起来是几根?

③、先摆3根,再摆2根,和起来是几根?

动手操作,写出算式,读出算式,交流汇报。

(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并能训练快速写出正确的算式,进一步体验、理解加法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试一试:看图列算式

①、马路上停着3辆汽车,又驶来1辆,一共是几辆?

②、树上停着2只小鸟,又飞来1只,和起来是几只?

指导看图,说图意,列算式,写答案。

2、玩一玩

拍手游戏:①、师先拍2下,再拍3下,和起来是几下?

②、生先拍3下,师再拍1下,和起来是几下?

③、男同学拍4下,女同学拍1下,和起来是几下?

伸手指游戏:①、师出3个手指,生出1个手指,和起来是几个手指?

②、同桌互练,在规定的时间里,比一比,谁写的算式多。

(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解答,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

3练一练

①、独立完成课后练一练的1、2、3题

②、有困难的提出来。

四、实践活动,内容延伸

1、数一数,你的文具盒里有几支铅笔?和同桌的和起来是几支?怎么写算式?

2、出示挂图,说一说,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加法问题?

3、找一找,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让学科回归生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提出数学问题的同时,培养了他们从小热爱生活,学好数学的思想品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出示第21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用到的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老师唯独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们用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用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学生:不一样长。

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用椭圆圈起来(如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用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用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师:小朋友可以用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用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学生回答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略。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经典教案汇总四:《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第1题。

课件演示:池塘边有几只小鸭子在游玩,其中6只在池塘里嬉戏,3只小鸭子赶过来跳进了池塘,玩了一会儿,其中有4只小鸭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嬉戏。

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交流:为什么要“6+3”呢?(因为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9只了。)

为什么又要(-4)呢?(因为4只小鸭子回家了。)

2、第2题

师:小狗、小猫、小羊和小猪手上都拿着妈妈给它们的一把钥匙,身后是它们的家。钥匙上都有算式,只要算出得数就能打开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1)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投影交流

3、第5题

出示图

1、谁能看图说出几个数学问题/

2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计算顺序)

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二计算练习

小朋友们计算得这么快,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好吗?

1、比赛计算第4题

2、出示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独立填在书上

反馈、评价、订正

3、出示第7题

同桌比赛,边指格子边报得数看谁算得快。

三、书写练习:第3题

1、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2、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拿钱币活动

每人拿出4张2角纸币,8个1角硬币,一个5角硬币。

思考: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

操作。

交流汇报,投影显示所有拿法。

五、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三

课题:8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8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磁铁黑板、红花、黄花图片、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学具: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连算.

8+( )=10

8+( )=10

8+( )=10

10+4=( )

10+3=( )

10+7=( )

8+2+2=( )

8+2+5=( )

8+2+6=( )

8+2+8=( )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师问:9+6 9+8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8+( )=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天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黄花、红花图.

师说:根据图上黄花、红花的个数,请同学们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出:格子里有8朵黄花,格子外面有3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式?(板书:8+3=)

师问:8+3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现在分小组讨论一下.

指名说计算方法.

(2)直观演示.

师说: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计算8加3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凑十法来计算.

老师边说边演示:格子里有8朵黄花,如果把格子里凑满10朵需要放几朵?(放2朵)那就把8和几凑成十?(8和2凑成10)把外面的3朵红花分成几朵和几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几?(8加2得10)10朵再加几朵?(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几?(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① 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② 计算8+3时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这样想:

① 先把8凑成10,把3分成2和1.

② 8加2等于10,

③ 10再加1等于11.

2.教学例2.

出示例2 8+4= 8+7=

(1)摆小棒,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根绿色小棒,右边摆4根红色小棒.(老师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出小棒)

师问:谁能看图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书:8+4=12)

师问:8加4等于1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移动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谁来试试?

指名上前移动磁铁小黑板上的小棒.

师问: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请你们摆一摆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导学生这样摆:把4根红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绿色小棒一边.老师连线:

学生自己小声说计算过程.

(2)摆圆片,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黄圆片,右边摆7个红圆片.(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7=□

师问:8+7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7时,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学例3.

出示例3 想一想:

8+5=□ 8+6=□ 8+8=□

师说: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8加几的题都是把后面的加数分成2和几,2和8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

现在老师再出几道题,不看图、不摆实物,看谁会算?

教师出示:8+5=□ 8+6=□ 8+8=□

两人一组说一说每道题怎样想.

老师点题,指名口算,并说计算过程.

4.教学例4.

出示例4 8+9=□

(1)师问: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归纳出两种方法:

① 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再加7等于17.

② 9+8=17调换加数位置,8+9也等于17.

(2)师问: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小组讨论.老师行间巡视,听取意见.

指名说讨论结果:第二种方法好.

师问:为什么说第二种方法好?(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说:你们真聪明,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5.小结.

提问:

(1)今天我们学的是几加几的题?

老师指课题:8加几

(2)我们计算8加几时,应先把8怎么样?(把8凑成10)

(3)凑10后再怎么办?(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分出的2和8凑成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

(4)8+9这道题怎样想?(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教师小结:8加几,先把8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8加2等于10,10再加几就等于十几.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写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师问:上面每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移动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4.猜一猜,花是几?

8+3=

8+9=

8+5=

8+7=

8+6=

8+8=

8+10=

8+2=

8+4=

板书设计

8 加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

2.板题:高矮

1.判断高矮

2.读题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2.布置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汇报交流

4.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小组合作

同桌

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

组间互评

肯定方法

鼓励求异思维

1.激疑启思

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1.自由活动

反馈

2.合作活动

观察

判断

反馈

鼓励别出心裁

鼓励别出心裁

生评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馈

学会总结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36页—37页

教材分析:

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图形。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面在体上”的设计思路。为了形象生动,通过物体给这些图形拍个照片,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1、努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数学活动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过程:

(用不同颜色的图形纸贴出来的)

哇,好漂亮!是不是给我们的奖品呀?

探索新知

1、师:今天,咱们班来了新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我想知道新朋友长得什么样?”

“我想知道新朋友家住在哪儿?”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有什么爱好?”

……

那大家想和这里的图形交朋友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生说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3、它们长什么样呢?

“长方形是长长的;

正方形是四条边一样长,方方的;

三角形有三个角;

圆没有角圆圆的。”师奖励学生图形,

说得真棒,这个奖品“长方形”送给你。

4、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生面面相觑)

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木块,用手摸摸它们的面。

“老师、老师,正方形住在这儿。”(师点点头,奖给生一个正方形)

“老师、老师,长方形住在我书的上面。”(师奖给生一个长方形)

……

5、我们给这些新朋友拍拍照片好吗?

“没相机,怎么拍呀?”

师:有铅笔和白纸吗?(师示范了一个)生拿着积木,铅笔、白纸,描了起来,然后剪下来,师启发学生还用印泥印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6、其实,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师就有很多。你们能给你们剪下来的图形找到自己的新家吗?

“找到新家后,就把这些图形贴的那些物体的面上。”

墙壁上、门窗上、开关上、钟面上、流动红旗上,水桶上、地面上……点缀了一层。

7、全课小节,并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