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山中访友》教案(5篇)10-12-99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本页是爱岗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山中访友》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德育目标】

激发同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同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同学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课前准备】

同学预习,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

【设计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听老师讲,我们班的同学勤学好问,生动活泼。所以今天能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时光,我好高兴,同学们欢迎我吗?

那来点掌声,算是对我的鼓励。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大家大声的背出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家记得很熟,这首诗是讲: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但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同学们,假如你进山访问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好,假如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问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访问的是什么朋友呢?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一起来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二、“说读”课文

1、第一板块:听读,说“了解”的话:

⑴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钟)

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访”(喜爱、赞美、敬佩)。

⑵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⑶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大家说的方法先来读一读。

(老师读1~3段。)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在这些“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访问了哪些朋友,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6分钟)

⑷请同学们告诉我,作者在山中访问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称谓和评价这些朋友的呢?(见书,引导同学回答)(5分钟)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

⑸同学们读书很细心,准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愉快之情、亲近之情去访问朋友的,对这些大自然的朋友怀着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第二板块:朗读,说“喜欢”的画:

⑴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身最喜欢的内容,这一步骤就叫选读。选读时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一会你把在选读过程中自身特别欣赏的语句或段落推荐给大家,好不好?

(同学选读)(2分钟)

⑵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请你把这些内容大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发现、你的快乐。好不好?(3分钟)

3、第三板块:品读,说“理解”的话:

⑴刚才大家找出来好多非常美的句子。其实作者的好心情就是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建议同学们课后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多多的积累,多多的学习,这对我们的写作是有协助的。

⑵下一步的我们的学习更有意思,也更能表示我们语文学习的水平,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句,说一说“理解”的话。

⑶刚才同学们推荐了很多写得很美的句子,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认为美的理由,他们到底美在哪里?是语言美,还是揭示的精神美;是某个词用得好,还是某种修辞用得好。

用“我认为写得好,好在”的句式回答。(7分钟)

⑷小结: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一起研讨:其实作者是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的,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访友”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身的朋友和家人,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友”是文眼,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标明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就象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2分钟)

4、第四板块:演读说“发明”的'话:

⑴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还想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

这样吧,你们最喜欢哪一段?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棒的同学来示范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上讲台演读)

⑵文章中的“我”深情地把山泉称着姐姐,把溪流称着妹妹,把白云唤着大嫂,把瀑布唤着大哥,把悬崖敬称为爷爷,把云雀当着弟弟。在与这些朋友亲切的对话中,我们仿佛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假如我们人类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心意相通,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⑶同学们,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想说一句什么心里话?(3分钟)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⑷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要有环保意识,要热爱大自然,维护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小结(5分钟)

1、同学们,作者访问了山中众多的好朋友,又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齐读第8段。

2、作者去山中访友,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友,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有区别吗?

(有,前者是指怀着愉快喜悦的心情去,后者是指“我”的收获,是亲近大自然后的轻松与满足。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收获。)

3、(结束语):同学们,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蚂蚁都可能震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

希望同学们多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国庆节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平安,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去山中访友。

今天同学们的表示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与同学们相处老师很愉快。谢谢同学们!再见!

【板书】

听读:说“了解”的话

朗读:说“喜欢”的画

品读:说“理解”的话

演读:说“发明”的话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反复朗读,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神回归。

【课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自己读书的收获以及疑惑记录在预习本上,以便在课堂讨论交流。

一、三分钟口语训练(此环节在本课省略)

二、导语设计

三、初读课文──读通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3、学生汇报。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

2、学生汇报:“我读懂了……”

五、品读课文──讨论交流

1、师:假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来到我们班级,调查同学们是否喜欢这篇课文,让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朗读出来,讲讲喜欢的原因。

3、学生汇报。

(教师在这个环节准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奇特的想像)

六、质疑(如果学生没有什么问题,教师会提出。如果学生能提出教师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训练

放飞想像。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篇三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 《山中访友》

作者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蕴(yùn)含奥(ào)秘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 犬吠(fèi) 湛(zhàn)蓝 衬(chèn)托 仪(yí)式

凝(níng)望 树冠(guān )吟(yín)咏恩(ēn)泽(zé)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津津(jīn)乐道 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

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

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大树山泉溪流…… 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山中访友教案 篇四

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 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感悟内容:

1、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2、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近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研读赏析:

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令你有所感触,请你找出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在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的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 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课后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努力帮助学生们树立一种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学生很喜欢这篇文章,让学生仿写一篇小文章,他们写得很生动。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教学设计:

说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解决疑难字词,熟读课文。

设计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听老师讲,我们班的同学勤学好问,生动活泼。所以今天能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时光,我好高兴,同学们欢迎我吗?

★那来点掌声,算是对我的鼓励。

★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大家大声的背出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家记得很熟,这首诗是讲: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但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同学们,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好,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的是什么朋友呢?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共同来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二、“说读”课文:

第一板块:朗读说“了解”的话(板书)

★ 1、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钟)

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访”(喜爱、赞美、敬佩)

★ 2、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大家说的方法先来读一读。

(老师读1—3段)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在这些“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拜访了哪些朋友,又是如何称呼和评价这些朋友的?(6分钟)

★ 3、请同学们告诉我,作者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呢?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称呼和评价这些朋友的呢?(见书,引导学生回答)(5分钟)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 4、同学们读书很细心,准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从这里可以看出,

作者是带着愉快之情、亲近之情去拜访朋友的,对这些大自然的朋友怀着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二板块:选读说“喜欢”的话(板书)

★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这一步骤就叫选读。选读时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一会你把在选读过程中自己特别欣赏的语句或段落推荐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选读)(2分钟)

★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请你把这些内容大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发现、你的快乐。好不好?(3分钟)

第三板块:品读说“理解”的话(板书)

★刚才大家找出来好多非常美的句子。其实作者的好心情就是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建议同学们课后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多多的积累,多多的学习,这对我们的写作是有帮助的。

★下一步的我们的学习更有意思,也更能表现我们语文学习的水平,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句,说一说“理解”的话。

★刚才同学们推荐了很多写得很美的句子,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认为美的理由,他们到底美在哪里?是语言美,还是揭示的精神美;是某个词用得好,还是某种修辞用得好。

用“我认为写得好,好在”的句式回答。(7分钟)

★小结: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其实作者是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的,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访友”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友”是文眼,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表明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就象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2分钟)

第四板块:演读说“创造”的话(板书)

★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还想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

这样吧,你们最喜欢哪一段?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棒的同学来示范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上讲台演读)

★文章中的“我”深情地把山泉称着姐姐,把溪流称着妹妹,把白云唤着大嫂,把瀑布唤着大哥,把悬崖敬称为爷爷,把云雀当着弟弟。在与这些朋友亲切的对话中,我们仿佛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果我们人类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心意相通,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同学们,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想说一句什么心里话?(3分钟)

(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一位代表发言)

★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要有环保意识,要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小结:(5分钟)

★同学们,作者拜访了山中众多的好朋友,又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齐读第8段。

★作者去山中访友,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友,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有区别吗?

(有,前者是指怀着愉快喜悦的心情去,后者是指“我”的收获,是亲近大自然后的轻松与满足。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

希望同学们多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国庆节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去山中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