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音乐课教学反思(最新13篇)6-12-11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为了加深您对于音乐课教学反思的写作认知,下面高考家长帮给大家整理了13篇音乐课教学反思,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一

《纲要》中提出:给予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我是棉花糖》选自《甜甜蜜蜜》这一主题。孩子们在喜爱糖果、亲近各种各样糖果的同时,对糖果中的棉花糖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发现棉花糖很软,可以像橡皮泥一样捏来捏去,非常有趣。这首乐曲旋律欢快,歌词浅显易懂,很有趣味性,适合小班进行歌唱活动。孩子可以自由做变变变的动作,可以变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充分地发展了孩子的思维以及对活动的兴趣,本次活动我利用看一看、摸一摸、变一变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在创编的过程中考虑到歌曲比较简单,所以让幼儿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变的东西,让孩子在一遍一遍的游戏中体验到歌唱活动的快乐。这节课的目标和难点就在于发挥幼儿的想象用肢体语言创编动作。

这个活动我在三年前也上过,在一亲的基础及不足上,在方法和过程中都做了修改,使活动能够更加顺利、有序、有效。第一环节:奇妙的棉花糖(出示实物棉花糖),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更加直观地了解棉花糖的特征,以棉花糖的口吻来介绍给小朋友,这样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接着我让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棉花糖,以朋友喜欢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歌词,这一环节孩子都较感兴趣,基本上在三遍之后都能记住歌词。这样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显得比较顺利,幼儿很容易记住歌词和旋律。这个环节让幼儿适当的学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为下面歌曲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学唱环节中,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让小朋友们先一起唱,在分男女唱,由于小班幼儿上学还不到一个月,对于男女还不是很清楚,虽然我一直提醒妹妹小朋友和弟弟小朋友来区分,

可还是有个别幼儿搞不清自己是男是女,在这个环节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再者这一环节也是整个活动的主要环节,在孩子完全学会歌曲的情况下开始下面的创编环节,并把自己编出的小动物唱到歌曲里,使孩子对整首歌的完整性把握的很好。在做变小动物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转动手腕、转体、摇动身体、甩手变等等,整个过程孩子们显得兴趣浓厚。为了防止以前出现过的过度兴奋,我就引导幼儿先想好某种动物,然后再歌曲结束时,要在最后一个字“XX来”全部变好,静止不动,让我看一看都变出什么来了,避免了以往教学中碰到的个别小朋友总是要变很久,才变出来,让其他小朋友等很久;还有调皮出来瞎胡闹的现象。通过我的不断启发和幼儿的表演以及生生互动环节中,孩子们能把自己当成棉花糖变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东西,每位幼儿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变出了小鱼、有的变出了小鸟、有的还变出了奥特曼、灰太狼、美羊羊等各种不同的物体。

总之,整个活动在唱唱变变棉花糖的过程中比较顺利地结束了,在{WWW.JIAOXUELA.COM}音乐的伴奏下体现了那种愉快、活跃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二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近几年高考基本能力学科的开设, 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 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 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 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 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本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教师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教师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评价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兴趣去听,所以,在这节欣赏课上,我以现代音乐教育的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一、设计悬念,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出示乐曲表现出的所有情绪,让学生在欣赏完一遍后为他们排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因为情绪中有紧张、恐怖激发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在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之后,我再次设计悬念:“作曲家正是用这几种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再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请给大家讲一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音乐和故事的结合,使孩子们能用心听音乐并用心讲故事。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都有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讲述自己编的小故事调动起了所有的同学。这样欣赏音乐,同学们怎能没有兴趣。

二、从曲式结构入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

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具有逻辑性,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方法,提高感受音乐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体验、理解音乐,在引导分析中,应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故事,抓住乐曲的主题,清晰地展现出乐曲的结构,最后通过表演使学生逐步感受到音乐的整体效果。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

三.巧妙评价,融思想教育于其中。

通过放飞鸟笼中的小鸟回到树林中这一生动有趣的形式对各组学生进行适时地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生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更教育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尽自己的能力保护鸟类,为建设我们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到在音乐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真正民主、和谐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学生们的立场、需求出发组织教育教学;多创造适宜的环境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索;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强的自主性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情感体验、能动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信地发展。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四

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不可多的机遇。面对改革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一味跟风,照搬和完全抹然的做法大概都不可取。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并经常在自己的实践中进行总结,反思、研究、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变革。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愿落后于其他学科,因此,在基层音乐学科教学中,也开展与其他学科相似的各种竞赛,当然也少不了“说课”这一内容。

其实,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的东西不是*说出来的,它要借助一定的环境影响,渲染一种气氛,让学生身林其境感受一种东西,再通过老师的演唱、演奏,以老师的情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就会自然的流露。这就是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点。音乐教学就是要用“情”去感染人、打动人。课堂上学生真实感情的流露在“说课”中是无法“说”到的,更是无法去想的。

音老师应该走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将自己融入学生这中;怎样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者、参与者,并能留余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像,自由地创造。我觉得,老师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交上反映出来的。我们的音乐教学才会有质量和希望。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五

面对21世纪的国际教育挑战,音乐教育教学的全新方式,是每个音乐教师认真探索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卡巴列夫斯基认为:“音乐课枯燥无味是最无法容忍的,因此,引起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使所有的孩子们都喜爱音乐,并在音乐中成长,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达尔克罗兹的教学宗旨是“体验音乐,体验情感。不能把教师自己的经验强加于学生”;奥尔夫的“元素性”不是单独的音乐,他是和动作、舞蹈、文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参与的音乐,人不作为听众而必须参与其中;我国音乐教育新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培养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则从一点入手,以谈话方式和游戏方式导入,螺旋上升拓宽知识面,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主,尽可能的使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

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鼓励在音乐课上的创造性,愉快和求知的情绪学习音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聆听音乐的习惯,这是每个中学音乐教师认真探索的问题。我想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和注意。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挖掘创作因素。如:教学起始学生的器乐创作,教学中进行的节奏创作、变奏、回旋演奏、结合创作多声部合奏,动静结合,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2、通过欣赏表演活动又一次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教学中想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及好奇心,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想象、表现、创造、理解能力,力争突出音乐的特点。

3、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爱护、鼓励、关心、尊重,让每个学生都懂得爱。去爱大自然、爱生活、爱学习、爱劳动、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六

音乐课开始了,我并没有按照原订的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而是以奥尔夫理念为指导进行了一次快乐音乐教学。

第一步,教师边哼音乐边带领幼儿玩圆圈游戏。在圈上,大家可以随音乐任意走动、舞蹈;可以是教师当带头人,也可以是小朋友自由当领头人;之后还可以玩“找带头人”的游戏。

第二步,游戏“逛公园”。教师边唱歌曲,边示范玩游戏:根据歌曲一个一个地带人“逛公园”,跟在带头人后面的幼儿可以自由创编逛公园的动作。

第三步,幼儿自由组合,结伴玩游戏。

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地开展活动,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得到了多种音乐素养的提高。

这次的活动,孩子们皆在愉快的氛围中活动,并即兴的创编出许多动作。原来总觉得在班级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缺少素材,但通过今天,我知道了:任何音乐素材只要以奥尔夫原理作指导,就都能上出精彩的奥尔夫音乐活动!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七

课后很多时候颇有感触,今天师生互动的不错,今天的课堂效果很好,而更多时候是课后的困惑“今天的课堂纪律有点乱,今天的结尾有点拖泥带水,今天启发性的语言还少了一点”等等,我都会将这些记录在课堂反思录中。

如镜头一,在去年新授完《小红帽》之后的课堂小节中,我写道:我感到二班三班如此不同,我是否换一种方式进行呢?对于平常不太活泼的一班,我先让他们听一段故事,并且配合画面,让他们沉浸在音乐视听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而不仅仅认为狼的凶神恶煞而无人演,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

如镜头二,我写道:二(3)班的泽宇上课创编了:小花狗,拉大便”的歌词,我生气的训斥他坐下,他在下面反嘀咕、被我叫到办公室。我问他,为什么写了这么不文明的句子?他回答说:上星期我回家看到我家的小花狗是拉大便了,为什么不能写呢?我被问住了,对呀,没人规定歌词中不能提小花狗拉大便,我这么做,不是抹杀了一个孩子的创作欲望吗?如果当时换个角度考虑,讨论一下“小花狗,拉大便”在创编歌词中的可行性,不是可以让学生探讨一下文明与不文明,美与丑,善于恶的问题吗?就因为一句话的改变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八

反思可以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来实现。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总有不同之处,因此,教师应该多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孔子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教师的交流可以促进相互的了解,发现彼此的长处,也有利于教师间的。彼此合作。例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课,事先安排了学生人手一个自制沙球,模拟下小雨的声音,并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上半节课效果不错,下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却还是停留在自制沙球上,上得很是吃力。课后,有教师就告诉我,完全可以让学生小组长将自制沙球收起来上交,或者换一种方式来玩沙球,而不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上。换句话说,学生喜欢沙球,就干脆利用沙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统统玩个遍。在以后的平行班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进行了调整,获得较好的效果。教学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九

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在聆听作品之后都安排了这样的提问: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及音乐表演效果有什么影响?当时我天真地认为,学生看到这个问题之后,应该不难回答,至少能讲上一大堆他们的理解,可是,事实证明,我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我亲爱的学生在看到我的这个问题后,眼神变得好迷茫,这让我不得不花费一番工夫去解释我的这个“问题”。“问题”真的成了“问题”!学生好象被这个提问弄得很紧张,脑子也似乎变得迟钝了!当时,我真的好迷惘,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但当我接下去聆听另一位老师上这节课的时候,看着她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入,象拨竹笋似的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时候,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

回来后,我对我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在复听合唱曲《保卫黄河》时,我先让学生边聆听边思考: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其实在初听的时候已经有提示了,所以并不难回答;接着,我再问:作者在歌曲中巧妙的运用了将声部不断地扩充、力度不断地增强的创作手法,听后使你联想到什么意境?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有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了声部的扩充,现在联想乐曲通过声部扩充想表现了什么音乐形象其实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实质上,也等于回答了我最初设计的提问:音乐表现形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及音乐表演效果有什么影响?

这次,我又对提问进行了再一次斟酌。但是,提问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提问设计究竟应该怎么样呢?

一、提问要有层次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就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二、提问要把握量力性原则

要求设计的问题应注意“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答问都能得到发展。若提出的问题低于或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不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提出问题的难易、深浅应因人而异,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把A、B、C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提问给A、B、C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教法,更要“备好”学生,对学生学习情况了如指掌。

总之,课堂提问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堂课设计比重的合理分配

自我感觉这次的课较之以前,在比重分配上有了很大进步。以前问题出示过于简单,在合唱曲《保卫黄河》和钢协《保卫黄河》版块、时间分配上都是均等的,在每个版块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现在我对于提问的斟酌,无形中使合唱曲版块更大,从齐唱和二部轮唱的对比,到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对比,再接全曲欣赏和整体音乐形象的分析,循序渐近。而合唱曲版块的增大,必然导致钢协作品比重的压缩,使整堂课更趋合理性。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十

小学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是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是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老师用听音乐的方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真善美”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音乐课教学反思 第十一篇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面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我认为及时对自己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第一 .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在农村 , 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 , 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 15 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 , 也可以让她来做带头作用 , 教大家一起来识谱 , 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 .

第二 . 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 15 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我对自己的音乐课做了相关的调整,前 5 分钟是师生的相互问候 , 用音乐唱出来。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 , 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第三 .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抛弃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音乐课教学反思 第十二篇

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

音乐课教学反思 第十三篇

篇一

本学期我校使用的是全省统一实施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发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音乐教材。该教材全学期共分5个学习单元,共计新授课时13教时。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接受能力程度,在使用该教材中,对部分单元内容加以调整,适当进行了增删,全学期实际新授课时10教时。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9个班音乐教学工作,周课时9节

总结本学期音乐教学,我坚持贯彻音乐课程的“培养兴趣,发展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的总目标,把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方面上来,把教学中的过程及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把知识技能融于学生喜爱的各种趣味性实践活动来体现,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做为教学目标来设置。在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注重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并认真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积极思考面对学生教什么、谁来教、对谁教、怎么教,预见目标能否达到和实现,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原则。通过每节课的教学不断检查已成的教案,针对课堂教学的进展,学生的需求,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深入挖掘音乐教学资源中的音乐审美要素。将围绕学习材料中的审美要素的体验和表达设计出明确的学习行为渗透在教学目标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揭示学习内容中审美因素,课堂中的语言美,选择美的音像,动作美,音乐作品处理美等。将这些点滴的美贯串整节课中,使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得到步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追求以音乐为主体,追求教学环境的美和学习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设计适合学生课堂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听,看,唱,舞,表演,创作等,使学生在音乐活动实践中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美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享受美,在表现美的过程中创造美!

我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构思上也积极结合新课标理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较好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如:同时把听音练习、情绪感受等“双基”很巧妙地融入聆听欣赏中,并将其与歌唱、表现和评价几个环节构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体验,获得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与提高,取得 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比较注意渗透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学生看指挥唱,看指挥进行创作表现,引导学生把握歌唱的力度与控制气息运用等都做得很好。从教育手段上看课件制作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精心雕琢,体现“无言的教育”和“有声的教育”不同教育功能的并举与统一。我想,如果每位音乐教师都坚持这样设计教学,实施教育,相信音乐鉴赏的学习对高中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然会与音乐审美素养同步得到提升。

总结上学期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就现有条件还不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愿望,需要在今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提高诸多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希望。 从现有的音乐教学资源来看,教材上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要完成单元主题目标,还远远达不到要求,需要从各方面加以汲取、补充,而问题是有些急需的课程资源却难以寻觅,“巧妇难为无火米炊”,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难以表达,学生难于体验,接受的现象。

因为刚从学生转变为老师有时因各种因素,心理上有时产生的稳定及厌烦情绪,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备课受到阻碍时,情绪易产生波动。这种不良情绪有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甚至无意间伤害了学生,我觉得这是值得自己认真反思的问题,做为一名老教师,无疑这是错误的,不该发生的。原则地说,这是职业道德问题,是敬业态度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决纠正。

回想上学期我感觉自己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中的自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充耳不闻,学生对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热情。因此我这学期每堂课前都要尽力搜集、准备大量的音像资料,精心备课,多让学生“动”;高中生思想逐渐成熟,具有自己一定的世界观,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别能力,单纯的听觉欣赏也许太“闷”,很难提起兴趣来,于是,我准备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次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在课前设计时,我想突破欣赏课沉闷的模式,在教学方法的模式上设计较多的活动,尽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拓展参与点、扩大参与度,看看是否能让课堂 “活”起来。

我想在下学期的音乐课应该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激发和提高他们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吸引他们喜欢音乐课!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篇二

刚开始给学生上音乐课,不仅把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体裁等介绍一遍,还特别对作品的一些“要害之处”——曲式结构、反复记号等进行详之又详的讲解,有时还极其负责的列出了几道题目考核大家,可学生不是思想不集中就是交头接耳说闲话,认真听讲者寥寥无几,四分之三的学生昏昏欲睡……

我们在大学时期的音乐课都是这样上的:老师在把和作品相关的知识介绍完之后,会对一些“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像在显微镜下看细胞的结构那样细致入微,分析透彻。这种讲解法确实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在我们脑海中已形成定式,音乐课理应这样上,但看着学生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如此不感兴趣,不由不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能如此简单地套用吗?第一,培养方向不同:音乐院校是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高中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修养。第二,基础不同: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高中生们几乎没接触过专业音乐知识。认清这些就不难发现,把高中音乐课上成音乐院校纯粹的作品分析课,显然是教学上的一种误区,是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罪魁祸首!难以想象,当学生们面对着一堆从来没见过音乐专业符号、术语的时候该是多么的痛苦!又怎么会有兴趣听课呢?长此以往,高中音乐课恐怕要失去其价值了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高中的音乐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教学时,如果还照搬照抄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要想采用“人文式”教学,“学科综合”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只有把几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文式”。两者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是相辅相成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具体做法;

一、 音乐与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风格各异的音乐,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如讲到“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一课中《祝酒歌》时,我讲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给国家、人民带来的无法弥补的伤害和损失,“文革”结束时,中国人民欣喜若狂的心情无以言表,于是晓光、施光南这两个不会喝酒的人一夜之间用激情创作了至今还脍炙人口的《祝酒歌》,利用这段学生已学过的历史,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是音乐的时代风格。再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分析一下我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然后再听《黄河怨》《河边对口唱》等作品,学生内心所受到触动、所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绝对不是普通说教能比拟的。

欣赏“中国民歌”时,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讲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到处都是杨柳垂岸,小桥流水,连人都长的小巧玲珑,使得音乐风格也委婉秀丽;北方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土地,气候寒冷,人长的高大彪捍,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学生听了之后,回想起自己到南方旅游时的见闻,都认可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 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 如我在上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把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思乡曲》,一边朗读《乡愁》。名曲配名诗,可谓是珠联璧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复习了那首著名诗篇。再如欣赏“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时,我让学生在了解了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这种做法很新鲜,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也就很高,连许多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的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 ,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三、 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也是姊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在音乐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

“人文式”教学使我们的课更生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课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音乐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中音乐课的“人文式”教学必将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以上13篇音乐课教学反思就是高考家长帮小编为您分享的音乐课教学反思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