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矛和盾的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5-13-88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这里的8篇矛和盾的的教学设计是高考家长帮小编为您分享的矛和盾的集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矛和盾的集合 篇一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如何把长处集合”,从而发明了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分三部分叙述。叙事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清楚,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教学时应紧紧扣住这些现象展开。

二、教学目标

1.运用“象形、会意识字”等方法,学习“持、坦”等6个认读字,会写“矛、盾、集”3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固然、坦克”等词语,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语境中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固然”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能读通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通过对重点句段语言的揣摩、理解、内化,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篆体激趣

1.认识象形字、会意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小礼物,你要不要?教师媒体出示小篆体——日、月、水

问:大家收到礼物了吗?

媒体出示字的演变过程,并解释:这些字都是象形字,我们能从字形上看出它最初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礼物有意思吗?

教师媒体出示小篆体——明、林、采

媒体出示字的演变过程,并解释:这些字都是会意字,我们能从字形上看出它是什么意思。喜欢这些礼物吗?喜欢就请笑纳,没有笑就表示不要哦。

(二)认字揭题,设疑激趣

老师再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字(矛  盾)?

(媒体出示“矛”的图片)大家看,像不像?

(媒体出示“盾”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盾。

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着老师写。

“矛”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这是一个开关,古代中国的矛头是灵活可变的。“矛”字的一撇同学们也很容易忘记,那一撇是矛头下的流苏,看起来美观,还可以辟邪。

(边说边板书: 矛 )(“点”和“撇”加红)

“盾”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边说边板书: 盾 )(“目”字加红)

再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集合)

这节课上我们要说的是矛和盾的集合。(补全板书)

“矛”和“盾”是两种不同的武器,他们怎么会集合呢?怎样集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了解。

(二)读通课文,检测字词

1.借助生字注音读通课文,有读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字词分类检测

(1) 持 钻 戳 刺

①读准平翘舌音,尤其是“戳”不能读成平舌音。(自己练读,学生领读,齐读)

②看看这几个词是哪一类词语?(动词)既然是动词,咱们就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吧!

③这里有两个词意思相近,谁能够准确地读出来?

④老师看大家第一个动作不好做,咱们就把这个动词请进句子中去。请你读读这句话,想想该选择哪个意思。

给出“持”在字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读读文中的句子,选择正确选项。

( 附:持:a拿着,握着 b支持,保持 c主管 d控制 e对抗 )

⑤小结学法:我们理解词语,有时可以做动作,有时还可以放到句子中去感受,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

(2)  坦克 履带

①读准字音(齐读)

②结合图片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履带”

大家知道履带干什么用吗?因为坦克是个笨重的家伙,安上履带,能让轮子不陷进泥土里,从而开得既快又稳。

(3)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大显神威

①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读课文不仅要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或者一小段话,你会吗?

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看着屏幕的提示,试着说一说。

发明家手( )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遭到对方猛烈( ),他用盾( ),还是( )。后来,他受到启发,把矛的( )和盾的( ),发明了( ),在战场上( )。

(自由练说;指名学生试说;同桌对说。如有学生用到课文中的词语则给予表扬。)

(三)潜心会文,品词嚼句

1.师:我们知道,每一种东西的发明,都是伴随着发明家一次次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请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发明家在与朋友比赛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找到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

(2)交流: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指名读读这句话,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境。

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抓关键词帮助理解,练习朗读)

我们来模仿一下。我就是发明家的朋友,大家觉得我该拿几支矛?怎么刺?

你能不能用朗读带给我们这种感觉?

l雨点般:从雨点般可以看出什么?

(矛进攻的快、急。注意帮助学生脱离“多”的误区:有许多支矛向他刺来吗?那怎么会感觉到像雨点一样多呢——进攻的速度很快,看过去就像有好多支矛刺来)。

(朗读练习,读出进攻的猛烈:指名读;男女生比较读;齐读。)

l左抵右挡:让生在动作演示中加深对“左抵右挡”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矛进攻的威力之大。

我们演示一下,现在你们就是发明家,请拿上书本先当做盾牌吧!我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右、上、下,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头部、腿部……(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

师:请问你刚才在干什么?用课文中的词来说就是——(出示卡片:左抵右挡)

根据对方的进攻方向而不断地改变盾的位置以保护自己,就叫(出示卡片:左抵右挡)。

师: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忙不过来了,快挡不住了……)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难以招架。(板书:难以招架)

(整句朗读练习,读出双方比赛的激烈)

(3)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师引读)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发明家想到什么?

( 板书: 铁屋子   )

②你怎么知道那是发明家的想法,而不是真有铁屋子呢?(如果……就……)

③谁能带上思考问题的感觉读这句话?

(范读、指名读、齐读)

(4)第二自然段段落学法小结

这一自然段分成两部分写,前一部分写——遇到问题;后一部分写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不管是“难以招架”还是“戳不到我啦”,发明家都是处于进攻一方还是自卫一方来想问题的?(自卫)

(1)是啊,只想到自卫。他还想到要怎么样?请快速默读读第三自然段。(进攻)

(2)发明家怎么想到进攻的?

能给“固然”换个词吗?(虽然,尽管)练习朗读。

发明家对自己刚才的想法又有了新的思考,谁能带着思考问题的感觉再来读读?

(提醒学生注意“自卫”后面的逗号,以加强语气)

(3)交流:自卫,进攻,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想法,课文中用哪个词来连接啊?(可是)是啊,我们写文章时,当下面的想法、做法与上面不一样时,也能用上“可是”。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铁屋子虽然能保护自己,但却无法进攻,没有获胜的机会,怎么能和别人去比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发明家,发明家想啊想啊,突然,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2)交流:发明家想到了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伺机板书: 枪口炮口、装轮子、安履带 )

(3)练习朗读这段话

①抓住“对了”、“当然”等几个词指导学生朗读。

② 特殊标点:

课文中说用来进攻的矛是什么?(枪口或炮口)

是啊,一个破折号就是说明了这里的矛是指枪口或炮口。不是真正的矛,怪不得,前面的“矛”字加了个——双引号。

6.铺设阶梯,说话练笔

①同学们,发明家就是这样,遇到“左抵右挡却难以招架”的问题,能认真思考,想到: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里面,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解决了问题,又遇到新问题:可是,这样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或乌龟,不能进攻啦!再想办法,就这样一步一步想下去,做下去,最终发明了坦克!

幻灯出示: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里面,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我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或乌龟,不能进攻啦!

( 板书:坦克 )

②但是,在我们的文章中没有写清楚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要“装轮子”。我们能不能像发明家一样,试着来说一说?(多练几个,明白关系)

幻灯出示:如果我给铁屋子开好小洞,装上“枪口、炮口”,铁屋子就

。可是,      。

③文中也没有写到装了轮子之后碰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了要“按履带”解决问题。我们试着去写一写。

幻灯出示:如果,就

。可是,   。

(评价语中要有意识地肯定学生清晰的思路,会动脑筋会思考。)

(四)小结本课,启发下课时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会有什么用呢?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品集合了其它东西的长处,又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呢?下节课,我们重点讨论研究这些问题。

(五)整理思路,板书预设

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问题   难以招架  蜗牛 乌龟   ?   ?

解决问题铁屋子枪口 炮口 装轮子 安履带 ……  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 篇二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作一团、长处、胜利者”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矛、盾、集、持、般、架、龟”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1、突破教学重难点,即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1-4段)。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5-6段)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单元,这一单元是 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共设计了四篇课文,分别是《矛和盾的结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这四篇课文告诉我们应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矛和盾的结合(齐读课题)

1、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指名说说“矛”和“盾”的样子。)(播放课件)

2、(出示课件) “矛、盾”指名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

“矛”不要少一点和一撇,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

“盾”的外侧是两撇,第二笔是竖撇,这两撇真像是勇敢的小卫士。

3、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矛”和“盾”。

师:矛和盾在古代作战时是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是相对立的两种兵器,发明家要把它们团结在一起,用我们课题中的新词来说,就是——集合。同学们请看“集”是生字,同学们请注意上面是“隹”(隹指的是一种体形很小的鸟)隹比住多一横,也不要写成“佳”了。“集”跟“合”意思是一样的,他们组合在一起,威力一定很大。那么发明家把这两种相对立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课文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过渡: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我们来一起看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听课文朗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还要注意长句子老师是怎么断开的,我们看谁听得最认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生字和词语。

师:动画片看完了,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用“ ”画出6个要求认读的生字,用“——”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出示课件)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词语、正音。

过渡:现在请你们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读长条生字格里的生字,如果谁的字音没有读准你就帮他纠正一下,再读一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开始吧。(出示课件)

3、检查识字情况

师:现在请同学们坐好,我们来看看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没有?(课件出示生字,两次)

矛 盾 持 般 蜗 坦 ( 指名认读,其他学生跟读)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过渡:这些生字如果到了其他环境中你还认识它们吗?我们来看一段话。(课件出示句子)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

钻在铁屋子里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

发明家把矛和盾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课件中的句子。)

5、读词语:出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新词。(课件出示)

过渡:看来生字我们已经认识了。刚才我们还画出了带有生字的词语,现在看大屏幕上的词语和你画的一样吗?

手持矛和盾 如雨点般 蜗牛 坦克

过渡:除了这些带有生字的词语,课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词语,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作一团、长处、胜利者

⑴ 自己读一读。 ⑵ 指名读。 ⑶齐读。

三、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这些词语分别出现在哪个自然段中呢?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文内容。(课件出示)

2、指名读相应课文,评议。

五、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过渡: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我们已经认识了,看到你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很想与你们一起合作读课文。同意吗?那好,老师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男生再接着读第四自然段,女生再来读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我们一起读。来过这次读课文要带着问题来读了,请你们看看课后第一题,是一本小书,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里面的问题?指名读问题。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指名回答师板书:矛+盾 坦克

四、指导写字

过渡:同学们,课文里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我们都读得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十四个生字,这十四个生字要求我们不仅要认识,而且还要会写,现在先请你们同桌互相来读一读,开始吧。

1、同桌互读生字。师巡视。

2、出示14个生字认读。(课件出示)  3、指导书写“持、般、集、架、龟”五个字。(课件出示)

⑴ 学生观察这五个字的结构,分类。(课件出示)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八、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还熟悉了课文内容,下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抄写本节学习的课生字和词语,同桌互相听写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进一步朗读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解决。好吗?

板书设计:

25 矛和盾的集合

矛  +  盾 ====》 坦克

(进攻) (自卫)  (胜利者)

注:“矛、盾、集”以红色田字格作底格。

矛和盾的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把握矛盾技术的基本原理。

2.运用矛盾技术写出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www.kaoyantv.com 】

提炼出“矛盾技术”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一、导入

你们作文后的评语中,我常写这样一句话“文章不够深刻”。大家肯定看了也不知所措。你们会想,我那800字还是撒了无数次谎才凑够的。深度对我们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难度。我承认,但是我们学到过深刻的文章,如《斑纹》。我们做过对其中重点句子的赏析,今天就从分析这些句子入手。看看周晓枫何以写出这么深刻的句子。

二、例句展示,深入剖析(幻灯片)(教师精讲)

1.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分析:蛇,本身是丑陋的。作者选择了宾语“丑”的对立面“美”,为了文意的需要,用了一个高级的修饰语“用心险恶”。在主语和宾语间构成了对立。

2.鳞环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也是它慢慢聚敛的财富。

分析:宾语“痕迹”和“财富”是“鳞环”这个统一体中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在确定宾语的情况下,巧妙地修饰,句子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3.大型肉食动物往往闲散而沉着,弱小的食草动物灵敏又胆怯。

分析:两个分句的主语“大型肉食动物”和“弱小的食草动物”是对立的。作为两个分句的谓语“闲散而沉着”“灵敏又胆怯”统一在各自的主语中相互对立。

4.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

分析:主语“自由”和宾语“几枚小钱”相对立。使句子读来回味无穷。

5.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

分析:句中的定语“修饰并损害”相互对立。用“有意”来修饰,使句子富含哲理。 小结:1.一个深刻的句子,句子中都存在着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存在其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2.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尝试运用,练习“深刻”

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运用到所有的句子中,我们自己来试一试。

以“慈善”为话题,运用矛盾技术,分别从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的角度,造一个深刻句子。

1.主语的角度

凶恶给人带来伤害,慈善给人带来帮助。

凶恶是一种直接的伤害,慈善是一种间接的伤害

凶恶是一种赤裸裸的伤害,而慈善是一种静悄悄的伤害。

2.谓语的角度

慈善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慈善可以帮助人,慈善也可以打击人

慈善有时能扶起人,有时能打倒人;慈善有时能彰显爱心,有时能泯灭良知。慈善需行之有道。

3.宾语的角度

慈善能救人

慈善能拯救一个人的身体,更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

4.定语的角度

慈善是一份最持久也最短暂、最昂贵也最廉价、最美好也最沉重的生命礼物。

5.主语和宾语的矛盾

慈善是一种凶恶!

有时,慈善也是一桩罪恶;有时,慈善换来更大的冷漠。

步骤小结:第一步是定点,就是选“主谓定宾”四个成分一个成份作为矛盾点。第二步是造句,即制造出与话题相关的句子。第三步,调适,对句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就可以形成一个矛盾的句子了。概括为——定点——造句——调试。

四、课堂小结

作文语言,要变成一种刻意追求的制造行为,而不是随心所欲的闲来之笔。这是解决你的意识问题。第二句话是:技术的力量不在于懂得道理,而在于运用娴熟。

矛和盾的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就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个成语大比拼好不好?你能说几个以自开头的成语吗?(幻灯片)

1、同学们,大家说了这么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幻灯片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自给自足自觉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陶醉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成语接龙。

★成千上万—万马奔腾—腾云驾雾—雾里看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年累月

★一马当先—先见之明—明知故问—问心无愧—愧不敢当—当机立断—断章取义—义无反顾—顾虑重重—重见天日—日新月异—异想天开—开门见山—山穷水尽—尽心竭力—力争上游—游山玩水

4、简介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5、同学们,今天老师在检查作业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告诉我说:“老师,我的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生疑惑)

师:怎么啦?

(师看看外面),今天的天气真好,是个布满阴云的晴天。(生笑)

师:又出问题啦?这也是矛盾的?板书“矛”“盾”“矛”是什么东西?(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盾:又是什么东西?(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不是两种东西了,它就产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老师刚才说的那些句子,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还很多。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例子,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自相矛盾的事例还很多,知道这“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谁吗?

简介韩非子“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今天,我们就来寻根——学习“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二、初读《自相矛盾》,了解课文内容。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后同桌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楚国卖矛盾戳穿夸口锐利坚固张口结舌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三、抓住“夸口”理解课文内容

师:在文中,用了“夸口”这个词,来说那个卖矛又买盾的人,“夸口”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夸字的上面是个什么字?(大)。夸口就是说大话。夸口就是说大话,文中的楚国人,说了什么大话呢?出示: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读句子,要读出“大”的感觉。)(自读、指名读、齐读)

现在,我们把句子变一变,加上一组关联词说一说。(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现在我们再来把句子变一变,改用第三人称转述来说一说。

(他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能不能再变一下,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出句子的意思?

出示: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也用上面的方式变一变,说一说。

四、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说大话好不好?

2、(遮住夸上面的大)看看下面是个什么字?亏可以组成什么词?(吃亏、亏损、盈亏)

3、说了大话就要吃亏,楚国人说了大话,他就要吃亏了,他吃了什么亏?(当有个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会怎样时,他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板书:张口结舌)

4、张口结舌什么意思?(由于理屈、紧张或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5、我们把问的人的问题画出来,并试着回答他的问题。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他的盾(),这跟他说的“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相矛盾;如果矛戳不穿他的盾,这说明矛不(),这根他说的“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相矛盾。也就是说,他说的两句话不能同时成立,要么前一句不对,要么后一句不对。所以,后来人们就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比喻——

生: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

师:是呀,你们看,本来矛和盾都是两种兵器的名称,为什么现在却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抵触呢?正是来源于故事中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前后不一致哪。

6、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次走近这个给后人无数启发、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吧。

五、教学反思,提升认识

那楚国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发生的事,觉得很丢脸,决定写一篇反思日记。他会怎样写呢?我们来帮他写一写。(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写反思?然后起来交流。)

六、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矛和盾的的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故事。由此启迪人们: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教育学生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热爱科学。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坦克的发明过程充满兴趣,但是对坦克的作用并不是太了解。

2、要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发明过程中如何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如何研究和改进新型坦克。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各种方式理解上下文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怎样吧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4、培养学生学会集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发明家如何讲矛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

2、理解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新课。

1、出示教学图片,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一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需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出示各种坦克图片,引导学生汇报搜集资料,交流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心的发明家总是从生活中,自然中寻找灵感,受到启发而发明创造的。莱特兄弟研究鸟儿飞翔的奥秘发明出飞机;从鱼儿在水中上潜下游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本文中的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坦克。今天,我们来看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板书:矛和盾的集合。理解“集合”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

2、抽读生字卡片,指导字形。

三、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明家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告诉人们要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熟读课文,巡视自学情况。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找出相关段落记句子,指读——品读。

(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找出相关段落。指读——品读——带感情读。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是无法进攻,行动不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者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3)坦克之所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一句话来说明。)

a、先看坦克在战场上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b、引出学生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让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用肯定的语气读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学生举例展示:

1、在手工比赛中,我看了很多资料,向哥哥请教,看了很多同学的制作过程,我汲取了他们的优点,做出了我的作品,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2、人们汲取空调和风扇的优点,制成了冷风机。

3、在作文竞赛中,我的作文《美丽的家乡》运用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总分总结构,适当的运用了另一篇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让我得了一等奖。

五、小结

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合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矛+盾——坦克

枪口、炮口、轮子、履带铁屋子——坦克

教学反思:

1、可以在课后拓展,让学生想象如何把现在的坦克加以改进,培养学生对坦克的新的兴趣。

2、教学中读的运用不够强化,不够明确。

3、词语的理解,运用、积累重视不够。

4、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考虑全体学生的认识水平加以完善。

矛和盾的的教学设计 篇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国古代战争时用的武器。

2、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游戏,让幼儿获得玩矛和盾时一手要用矛攻击对方,同时另一手要用盾保护自己。培养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

3、使幼儿懂得安全游戏,进一步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玩具矛和盾人手一副。

2、音乐磁带“功夫”;“雪花和雨点”,录音机一台。

3、对矛和盾有一定的了解。

4、小头盔每人一只。

活动过程

一、老师播放音乐“功夫”幼儿跟着老师边听音乐边做律动。

二、出示玩具矛和盾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通过老师讲解让幼儿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国古代战争时用的武器。

四、幼儿游戏“有趣的矛和盾”

1、两人一组一人拿矛一人拿盾自由游戏。老师指导幼儿一人用矛攻击一人用盾保护自己。

2、两人一组各拿一副矛和盾合作游戏。播放音乐“功夫”增加游戏乐趣。老师指导幼儿游戏时一手要用矛攻击对方同时另一手要用盾保护自己。提醒幼儿不能攻击对方脸部,增强安全意识。

3、每人戴好头盔继续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在一定的范围内向对方冲击进行游戏。

4、分组请客人老师和自己玩游戏。

五、放松游戏:“雪花和雨点”。

矛和盾的集合 篇七

问题提出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目的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资源

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成果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评价

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①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总结反思

交流故事。①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作业练习

作业

①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②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矛和盾的集合 篇八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四、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

2、实物透影卡片

3、实物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师板书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实物举例,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桔子、橙子、芦柑”生说说它们各自的长处。

二、谈话导入

芦柑集桔子与橙子的长处于一身,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三、复习旧知

1、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

2、再读课文,解决疑难

(1)投影出示上节课所提问题。

(2)全班交流所提问题。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3、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以四人为小组,在组内交流对以上问题的认识。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能用自己的话叙述矛与盾结合发明坦克的过程吗?试试看。

(4)我们也来开动脑筋,模仿课文,说说“桔子、橙子、芦柑”的发明过程。

(5)师小结: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写文章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刚才,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把“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出示课文结尾的话。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4、组织学生两两交流。

5、选代表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积累好词

1、发明家开动脑筋发明了坦克,同学们开动脑筋发现了生活中这么多集别人的长处与一身的例子,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

2、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如:“左抵右挡”,我们把它找出来写在词语本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的8篇矛和盾的的教学设计是由高考家长帮精心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