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音乐教案优秀9篇3-7-28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高考家长帮整理了9篇小学音乐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小学音乐教案全集。

小学音乐教案 篇一

一、课题:小小少年

二、课时:一课时

三、课程性质:新授

四、歌唱/欣赏:歌唱

五、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小小少年》,感受歌曲乐观向上的情感,养成勇敢面对挫折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小小少年》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并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海因切的故事,顺势揭示课题《小小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并提问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愉悦地。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速度是中速。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wu”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唱。

教师提问:歌曲的旋律线起伏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组织学生练习。

3.教师范唱,其余学生演唱谱例。

教师提问:附点八分音符应该怎样唱准?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索,之后总结并讲解:附点八分音符在演唱时前长后短,类似“苹果”“葡萄”,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4.完整演唱谱例。

5.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请学生思考:歌词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表达了主人公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6.教师引导学生加歌词完整演唱歌曲,纠正歌词及旋律的对应问题。

请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

7.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师多媒体播放电影《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学生进行欣赏。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方式,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小小少年》的背景资料。

八、板书设计

小学音乐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背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作品的情绪,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唱歌曲学习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的歌唱与表演。

2.歌曲中衬词部分的学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鼓、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唱民歌互动。

2.师:民歌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反映当地的乡音之美,乡情之浓。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乡音》,让我们了解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歌。

师:这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安徽,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3.了解旧歌的历史背景,分析歌曲情绪。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凤阳花鼓。(出示凤阳花鼓图片)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锣鼓相间,歌词都是教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贫困讨饭的象征。我们一起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二、新授歌曲《凤阳花鼓》

师:如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甚至走出了国门,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誉。我们不妨先听为快吧!

1.欣赏歌曲《凤阳花鼓》。

师:说说新的《凤阳花鼓》与从前的《凤阳花鼓》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师:(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请听老师范唱一遍。)

2.教师范唱。

3.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4.听唱歌曲。

5.教唱歌曲。师唱曲谱。

师:你对哪个部分的唱词最感兴趣?

6.学习衬词部分。

师:这是模仿打击乐器发音的衬词。

操练:

A教师用小镲示范一遍。

B有感情的唱出这一部分。(唱出喜庆之气)

师:让我们怀着喜悦之情,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一遍。

7.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演

1.不同形式演唱。

师:老师用了独唱的形式,你们用了齐唱的形式,还可以用哪几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

2.为歌曲伴奏。

师:不错!不错!同学们唱的真不错!如果我们能为歌曲配上伴奏,那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吧!

用小锣、小鼓、双响筒为歌曲编创伴奏。(每样乐器请学生出来单独编创节奏,然后学出编的最好的,一起为歌曲伴奏)

师:听了这首欢快的歌曲,我们一起舞起来吧!

3.表演。

四、拓展(欣赏)

师: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再欣赏《花鼓新声》舞蹈片断。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

小学音乐教案 篇三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春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春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三、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1、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3、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1、唱歌曲《堆雪人》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1、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指名请学生回答

3、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4、学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独奏《小松树》

2、唱《小小雨点》

3、节奏创编《小雨点》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二、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能利用打击乐器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再见吧,冬天》

1、集体齐唱歌曲。

2、创编歌曲《快来吧,春天》(请学生说一句欢迎春天的话,然后把它用《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唱出来。

3、请2~3位学生进行表演。

二、初步熟悉音乐,请学生听音乐说一说春天我们能看到一些什么?

1、桃花开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闭上眼睛听一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2、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区弹奏《小小雨点》的旋律,并分别请学生讲一讲

3、指名请一些学生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用自己的动作表演这些事物,初步要求动作和音乐合适,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变化。

三、歌曲《小小雨点》

1、听教师范唱(听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

3、教师演唱,请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编几个简单的动作加以表演。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集体演唱《小小雨点》

6、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7、指名请学生演唱。

8、请学生给歌曲创编一些动作并加以表演

9、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10、完成课后练习“我的创造”。

四、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1、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2、动集体舞《小树快长高》

3、拓展有关植树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一、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二、“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一、参与游戏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小雨点》

1、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2、指名请学生进行歌表演。

二、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1、教师导入

2、初步熟悉旋律(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音乐告诉老师小树在干什么)教师结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弹奏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把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可以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把《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教师范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5、出示歌词,跟老师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6、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反复练习8、集体演唱歌曲

9、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11、指名请学生演唱四、律动、集体舞《小树、小树快长高》分别请学生扮演小树,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五、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教案 篇四

教材出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艺术第三册第六单元

教学内容:

音乐知识"渐强记号"、"渐弱记号";

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引 导学生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

2、通过学唱歌曲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并提高学 生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

1、渐强记号、渐弱记号的认识与其声音效果的感受与体验。

2、教唱歌曲,培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与多声部合作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设计理念:

1、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如此。由于他们独特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本课设计的"看动画"、"画声音"、"创造声音为小马车 伴奏"、"与时间赛跑"等活动,不仅能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情趣。

2、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策划者、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运用启发、引导、鼓励等方法让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表演、画画、唱歌、演奏乐器、游戏等)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学歌以后,主动探究对歌曲内容更深层次上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学习

1、让学生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画面以及声音变化。

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动画画面以及相应状态下的音响效果)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请你再仔细看一遍刚才的画面,看看"小马车"在行进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变化)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示,刚才的马蹄声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吗?(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

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这种慢慢的变化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学生大胆尝试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这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2、介绍"渐强","渐弱"两种音乐记号。

师:同学们能用自己想象的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了,真不错!在音乐中,有这样一个记号是用来表现声音慢慢地变强,(出示" ")这个记号叫"渐强记号"(出示"渐强记号"),"渐"的意思就是慢慢地,表示声音慢慢地变弱的记号叫"渐弱记号",它是这样的(出示" "渐弱记号)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渐强、渐弱的声音变化。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老师用两个音乐记号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你想试试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声音渐强,渐弱的变化吗?

请你选择一种简单的图形来画,画好以后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作业。

师生共同讲、评学生作品。

师:出示节奏:2∕4 xxx ∣xxx‖ 要求学生击掌拍出节奏。

生:练习

师:指挥学生以小组一组一组加入和退出的形式击拍出2∕4 x xx ∣xx x‖的节奏来创造、体验声音的强弱变化。(以六个自然组为例:第一组从头到尾要击拍十一遍 2∕4 xxx ∣xxx‖的节奏;第二组击拍十遍;第三组击拍九遍……

小学音乐教案 篇五

教学分析:

《春来了》是一首三拍子韵律的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满枝头、桃红柳绿的春色图。本课主要通过以节拍、歌唱、欣赏、表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春天的美景,使学生了解春天、喜爱春天,更热爱生活。既全面培养了学生音乐、美术、文学方面等综合的艺术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现歌曲,使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春来了》,认识3/4拍的拍号,感受其强弱规律以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唱出三拍子的韵味,并唱好结尾的断音。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说春、唱春、赏春、赞春等活动,多方面感受春天的美好形象,使学生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喜悦和希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春来了》,能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让学生以“春”为主题,通过说、唱、赏、赞等活动形式多角度参与表现。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春来了》,能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感受和体验春的美好,促进学生歌唱、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形成,激发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难点:

能够很好的感受和表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用腹部的力量控制气息,唱好结尾的断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春天圆舞曲》歌曲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说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师:冬爷爷赶上末班车走了,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你知道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吗?(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生: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花儿红了,草儿绿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生:看,春姑娘带着一群可爱的燕子飞来了,小鸟在枝头叽叽叽喳喳地欢叫,迎接春姑娘的到来呢!

生:春天里山更青,水更绿,大地更美丽了!

生: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我们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装,换上漂亮的春装。

生:春天到了,让我们去愉快地郊游、放风筝。

二、唱春:歌唱春天的天籁之音

师: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我们已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可是,春姑娘她喜欢和我们捉迷藏,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她到底藏在哪里?

(多媒体课件展示歌曲《春来了》,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内容)

①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谁先找到春姑娘?

生:春姑娘在桃花的花苞里、柳树的枝头上。

师:春满枝头,桃红柳绿,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春姑娘的迷人气息,想一想,她用怎样的节拍轻盈地穿梭在花间树里?

a.学生通过倾听感受,确定三拍子。

b.认识3/4的拍号,了解其强弱规律。

c.用拍手、拍腿或身体动作表现3/4拍的强弱规律。

②学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我们已经听了两遍,同学们也比较熟悉了,让我们选择一种自己的喜欢的三拍子方式为歌曲伴奏,并用lu跟老师的琴声哼唱。

提问:

1.你觉得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欢快、活泼)

2.歌曲哪两句节奏相同;哪两句曲调相同?分别列出来并唱一唱。

3.哪一句比较难唱?这个乐句有什么特点?如何唱好它?

找出结尾句,练习断音的唱法,说明它是模拟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抒发了喜悦之情。注意用腹部的力量控制气息,不能用喉头加力。

a.请学生尝试着跟琴唱一遍歌谱。

b.完整地有表情地随琴演唱歌曲。

③巩固歌曲

a.用领、齐唱等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b.伴随音乐伴奏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表达对春来了的喜悦和向往之情。(请一部分学生用三角铁、沙球、碰铃等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边唱边以拍手、拍腿或身体摆动来表现三拍子韵律)

④拓展歌曲

a.同学们动人的歌声把爱唱歌的小鸟、爱跳舞的蝴蝶、蜜蜂们都给吸引来了,让我们一起加入它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各小组随歌曲音乐即兴表演)

b.师生互动,大家和老师一起边唱边表演。

三、赏春: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1.师:“春来了,春风轻轻拂过树梢,穿过田野,花儿露出了笑脸,小草挺起了蛮腰,蝶儿翩翩起舞,小鸟也唱起了动听的歌儿……那是一幅多么诗情画意的景象啊!”

以《春天圆舞曲》为音乐背景,多媒体欣赏不同的摄影春景画面和艺术家笔下描绘的各种春天。

2.师:你喜欢哪一副春景图?请你为画面取一个带有“春”字的成语名字。

生:春花烂漫

生:春意盎然

生:春暖花开

生:大地回春

生:春色怡人……

3.师: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都很喜欢春天,于是留下了一些关于春的名诗佳句。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呢?(小组互相交流)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配乐诗朗诵唐朝孟浩然的《春晓》和宋朝朱熹的《春日》两首。

四、赞春:揭示春天的美好情怀

师:你们喜欢春天吗?它给你的感想是什么?请用一、二句话赞美你眼中的春天。

生:春天多么美好。

生:春天,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生:让我们拥有春天般温暖的胸怀。

师:春天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同学们,你们就像四季中的春天一样朝气蓬勃,愿你们珍惜美好春光,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用我们的智慧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作好奋斗的准备。

(《春来了》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小学音乐教案 篇六

一、说教材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一首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美好风光,表达壮族人民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壮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二、说学情

其次,一名优秀的老师,仅仅对教材有深刻的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对比等方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可以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欣赏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导入

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的方法进行导入。我将播放不同民族服饰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图片上展示的都是哪些民族?”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可以回答出(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由此顺利导入到本节课壮族民歌《唱山歌》的学习。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也紧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新课教授

其次是我的新课教授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主要分成三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一: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了解壮族。

我会先针对壮族这一民族进行简短的介绍。之后我将设置三个问题:1、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2、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通过音乐的感受与聆听,回答出歌曲为中速的,热情优美的一首歌,通过音乐感受到壮族风景秀丽的场景。

通过歌曲的聆听与分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体会音乐风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活动二:学唱歌曲,了解音乐特点。

首先,进行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连贯性。

其次,进行学唱歌谱,唱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

最后,进行唱词,在演唱歌词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对谱例的观察,以及对以往音乐知识点的回顾,回答出有很多连音线部分。提出问题“连音线部分应该怎样演唱?”教师进行示范两种演唱方式,分别用连贯的方式,与跳跃的方式进行演唱,学生通过对比,可以感受到带连音的唱法更适合本首歌曲。之后有针对性的对于连音线部分进行演唱,从而使学生掌握连音线部分的演唱方式,也就是一字多音的唱法。

在这样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一个就是将难点部分分解开来,逐步循序渐进的突破难点。

活动三:完整并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通过对歌曲的剖析后,提出问题:应该以什么样的声音进行演唱才能表达出歌曲情感?学生通过歌曲的聆听与对情感的总结,回答出用抒情、温柔、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请学生推荐学生进行领唱,其余学生合唱。

通过学生推荐学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参与课堂活动。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是我的巩固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唱,之后请学生进行展示,我将会对学生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互评。

这样设计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结合了新课标对学生评价多元化的要求。

(四)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

在作业设置上,我会请学生将本节课的歌曲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这样设计可以巩固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并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将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通过板书了解到本节课的重难点。

小学音乐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以“走迷宫”的游戏方式,进行视唱、节奏拍击、辨认乐器等音乐活动,对本书已经学习的音乐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

●教学重难点:教师对小组合作形式的辅导和鼓励评价,学生对以往音乐知识的回忆与运用。

●教学过程:

a.提前画迷宫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弯弯曲曲地随意画几笔,标上“入口、出口”及4个站点。

b.分组练考题交待游戏规则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由组长组织同伴练习书上的4个题目准备解答。答题机会最多有一次或两次或三次。

c.合作走迷宫每个小组按顺序每完成一题就进入下一站,没答对的就原地反复作答直到正确才能进入下一站的新题……最后评出冠亚季军(每道题都一次性答对的小组和每道题要用两次时间答对的小组成绩是并列的)。

d.收获与困惑比赛结束后,请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本次“走迷宫”游戏中的收获,并说出自己认为是最难的题目,老师进行集体的辅导。

小学音乐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以浙江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三、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对象:六年级。

六、教具准备:

1、四套代表生、旦、净、丑的京剧服饰及简单道具

2、电脑多媒体课件。

3、京剧脸谱。

4、京锣。

七、主要教学方法:

1、谈话法:用于京剧历史,行当的介绍等。

2、情境教学法:整个教室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觉京剧的魅力。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行为

教具运用

教学目的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

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

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

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2、请学生表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的四大名角来为我们演出,请同学们来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给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3、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着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4、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五、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1、师讲解。

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出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2、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3、欣赏《华容道》片段,请生分辨四大功夫。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华容道》,在这个片段里就包括了这四大功夫,我们一边来欣赏演员的精彩演出,一边分辨这四大功夫,(简单介绍《华容道》)。

生观看录象,并请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教师做适当的旁白介绍。

5、请生学一学打斗的动作,形式多样的参与。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那么专业,但是我们班里也一定有许多这方面的好手,我们请大家都来露一手,如何?

1)、请一生出来,并用京剧的旁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其他的学生还是做票友,营造气氛。

2)、请女生出来表演花旦。

3)、请生表演翻跟斗,侧手翻、耍大旗等动作。

4)、请多位同学表演跑龙套的动作,教师京锣伴奏。

6、了解旦角的唱腔,并能分辨花旦与老旦的区别。

师:看了许多生角和净角的戏,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在京剧的唱腔中,也有很多的讲究和流派。象刚才曹操的唱腔是诙谐滑稽,有时又是锵铿有力,我们现在来感受一下花旦那清新动听的声音,请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从录象中我们看到演员不仅唱得好,而且从脸部表情到动作都很到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师请一女生,请她用京剧旁白邀请其他同学一起来。)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请大家一起来模仿这段唱腔。

师:老旦的唱腔与花旦是不同的,我们来欣赏一上李奶奶的一段《血债要用血来偿》,体会一下两种不同的声音。(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

六、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象《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七、总结本课。

1、媒体出示板书。

2、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

八、下课。

1、用京剧念白作师生告别。

2、用京剧武场音乐做跑龙套动作出教室。

学生学跑龙套的动作进入教室思考,回答。

由个别学生到全体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引起学生兴趣。

四位学生表演,其他的学生充当京剧票友。

辨别四大行当

学生讨论

欣赏录象,并充当票友

多数同学的参与,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而且气氛活跃,学生对京剧充满了兴趣。

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模仿演出

分辨花旦与老旦唱腔的不同。

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课内容。

学生用跑龙套的动作出教室。

录音机播放武场音乐

媒体出示课题

媒体出示各种图片,增强直观效果。

媒体出示京剧形成过程。

媒体出示各大行当的图片。

四大行当的戏服以及教师京锣伴奏。

媒体出示四大功夫的特点。

播放录象

媒体出示板书。

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被京剧这种前所末有的氛围所包围,创设情境。

通过谈话教学法了解学生对京剧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兴趣。

直观的`体验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信息量大,使学生由浅入深慢慢了解体会京剧艺术。

以媒体为载体,介绍四大行当,不仅图像清晰,而且可以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加强教学效果。

以本班学生来做为四大名角表演,自己变成票友,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有趣,现场气氛浓烈,营造出浓重的京剧氛围。

以讨论的形式介绍四大功夫,避免了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刻。

形式多样的表演,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体会不同的唱腔。

用京剧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自豪感,从而热爱传统的戏曲艺术。

总结本课所学,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不易忘记。

小学音乐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

听赏《雁儿飞》

教学目标:

9、通过听赏歌曲能表达对自然界动物的爱。

10、能积极地参与集体舞《雁儿飞》,并能与对集体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体验与他人团结协助、互助友爱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学会唱《雁儿飞》。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歌曲编排动作与队形。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二十一、复习歌曲。

1、齐唱《飞呀飞》

二十二、听赏新歌曲。

1、师:你们看,在大自然中,雁儿们像我们人类一样,做事有规有矩,不争先哄后。

2、我们一起看一看雁儿是怎样飞的,他们的队形像什么?

3、看完后,让学生汇报。

二十三、动作表演。

师:我们看了雁儿飞以后,有哪些同学愿意来扮演大雁,并试试他们飞的动作。看哪一个同学做得最像?

学生扮演后汇报。

二十四、全班同学一起再来听赏一下《雁儿飞》

二十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听赏《雁儿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高考家长帮为大家整理的9篇小学音乐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小学音乐教案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