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论文【精选10篇】(高中历史论文1000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这里的10篇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论文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一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文章首先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从选取合适的史料、适当进行提问和解读两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选取史料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牢记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但是,长久以来,由于很多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忽视,加上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不高,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高中历史教学效果都很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加快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进程,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当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史料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历史史料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素材,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朝代的兴亡交替中学习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对历史规律进行进一步推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毫无用处的。相反,从历史史料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运用到生活中的,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极大地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相对于传统历史教学,史料教学法除了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教学,还加强了对学生需求反馈的重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另外,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的历史教学方式,史料教学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总结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发生在身边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使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推广,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而史料教学是以历史史料为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并总结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一)选取合适的史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更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面对数量庞大的历史史料,高中历史教师不能一概而论,随意挑选,而是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选取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历史史料。只有这样,才能够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历史材料蕴含的客观道理。选取合适的史料,对高中历史教学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反之,如果对史料的选取不当,不仅仅会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产生影响,还容易打乱学生听课的节奏,降低学生的听课效果,破坏一直以来构建的历史知识网络。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过程中,史料的选取至关重要。此外,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使得授课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二)适当进行提问和解读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对史料的解读,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选取的史料进行详细地解读、分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与此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对史料的文化背景和古人的行为习惯进行讲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史料中蕴含的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古人是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做出的决定,让学生真正理解史料中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等。

在进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提问,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更好的吸收,还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的活跃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走神的现象,而且能够让学生时刻与教师的授课思维保持一致,使得课堂更加高效,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明白事物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指向性的作用。当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广大从事高中历史教育的客观工作者,能够尽快地掌握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核心,并在史料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在推行过程中融会贯通,勇于创新,最终达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历史素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知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18):318-319.

[2]骆洪乾。浅析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10(11):250-251.

[3]黄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张静轩。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历史教学,2007(8):58-60.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二

1.对话教学在历史课堂运用的不足之处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附庸,基本都是老师在陈述知识,同学们被迫的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接受知识的质量、接受知识的速度都相对较小,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添加了新的教学方法,即对话交流。但是,尽管在融入对话教学之后教师的观念有所改变,进行一些对话交流,可总体上说,教师仍然是主导者,同学们的自主性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甚至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怎么说,对话的含金量明显不够。经过笔者探讨分析,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1对话内容宽泛,没有针对性

开展对话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于教材上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沟通和探讨,学生各抒己见,根据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谈谈他们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全面了解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在对话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经验,锻炼同学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和学习热情,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深远的意义。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因为把握不好内容的方向就很容易产生偏差,如果对话内容没有针对性,或是泛泛而谈,偏离教学轨道或者笼统概括没有内容,变成了聊天活动,那么,这就失去了对话教学的真正意义了。

1.2对多媒体过分依赖导致对话教学没有全面展开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及计算机的普及,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将图片和声音整合到一起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的方式深受教师青睐,多媒体教学以其方便快捷、易于表达的特点,迅速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这对传统教学是有很大程度的完善和补充,但是利用到对话教学之中就会发现,过度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使得学生将注意力大都投放课件的内容上,注重多媒体的播放,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对话教学中来。而且多媒体上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也干扰了对话教学的质量。

2.关于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的建议

构建高效有序的教学环境,是当前历史课堂的首要任务。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和谐有效的沟通,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加强和完善学习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效率。所以要在对话教学模式积极肯定的基础上,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弥补它的不足之处,促进历史教育事业的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策略。

2.1教师统筹全局,把握教学目标

对话教学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这就难免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尽管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毕竟和课堂内容无关,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也是不被允许的。这就需要老师首先对课堂进度和内容有个深度的理解,选择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对话话题在课堂中提出来。及时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必要时要进行思路的调整,通过适当提问、旁敲侧击等方式,及时纠正和提示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回到教学主题上来。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展开师生探讨、学生反思、双向提问等方式的对话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深度解读历史,丰富学生们对话的内涵,将对话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下去。

2.2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高中课堂广泛采用的辅助教学的方法,但是在对话教学中切忌不能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这样就本末倒置,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被局限了。一定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恰当好处地激发学生的对话情绪。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适当地播放一些相关的影片和历史资料等进行铺垫,辅助同学们理解,加深记忆;也可以适当的播放一些轻音乐,渲染当时的历史环境,也烘托出和谐的对话氛围。巧妙设置出学生感兴趣的对话,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讨论的习惯,提高高中历史的学习质量。

3.结语

对话之后老师要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对话回归教学。筛选出有价值的对话内容给予积极的肯定,巧用暗示、提问等方式搭桥引路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优化成果;针对存在问题的对话,要委婉的加以指正,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思维轨道;至于那些和课堂内没有很大关系的对话,就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一带而过,以免影响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对话教学还在不断的深化和发展,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构建高校有序的高中历史对坏教学,是所有师生共同的心愿和目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三

【摘要】传统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对学生传授现成的历史知识,但是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策略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从而提升他们的能力,通过教学中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以及归纳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想获取历史信息,单方面从教材中解读历史是难以达到目标的,因此,需要运用史料对基本的历史史实由表及里达到深刻的认识。本文就其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重运用的量度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运用;量度

一、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量度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对史料的运用不足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在教学中过度使用史料导致教学目标难以按时完成,下面是对这两种问题的解读。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不足

受到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影响,导致在历史教学中更多的教师注重于对历史理论的讲解,但是更多的忽略了利用历史史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降低,进而造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过度使用史料

为了引导学生对历史充分的进行认识与理解,高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着过度使用史料的现象,教师的目的是方便学生能够公正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中的人物,因此将史料作为他们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手段。正是由于教师没有明确的认识到运用史料的意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惜选择大量的为他们补充更多的课外史料,这样一来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难以达到教学应该实现的目标。

二、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量度策略

(一)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取史料

高中历史课堂中使用的教学史料通常是由教师选取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史料的教学作用,教师需要在史料选取前深入了解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内容与难点,并且有针对性的选取史料,有侧重也有取舍。这样可以确保教学选择的史料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之间有着共同的知识与内容,方便学生快速的把握课堂教学的主题,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课本中的核心概念以及总的知识体系,从而起到感悟历史的作用。

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选取典型的史料,避免出现重复性的史料导致其数量的过度。例如在高中历史《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该课程的学习中,可供选择的史料较多,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唐太宗治国的思想,可供选择的史料有《资治通鉴》、《盛唐气象》《贞观政要》等,其中《资治通鉴》中有唐太宗对大臣们说的话:“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国危则君丧。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为君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的负担,以至国危君亡,治国就需要以民为本。此外,《贞观政要》中有记载“天下大焾,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行旅不粮取给于道路焉。”史料的记载更多的说明了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以及经济上出现的各种变化。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家的发展。通过这些典型的材料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根据史料设置针对性的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实,并且通过比较或者是归纳总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历史材料进行思考,同时还能够防止过度运用历史材料造成的教学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世界反法西斯的转折与胜利”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史料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中各国的分歧说明了什么?国家之间的分歧是如何解决的?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分歧与合作问题,并且达到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知识的效果。

三、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手段是史料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充实历史知识体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史料使用的意义,把握使用史料的量度,严格遵循使用史料的量度原则,有针对性的运用史料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为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和把握历史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四

随着近年来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工作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先进的技术引进课堂,并且也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此种背景下人们也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信息技术不仅能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同时对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也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就将以高中的历史教学展开研究,进一步探讨怎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希望对广大教学工作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的作用

(一)对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历史学科的教育往往是借助课本和黑板,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种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到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就十分必要。

信息技术可以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转变,也就是在课堂中有效的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直观和准确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充分记忆所学的历史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视频或是图片等多媒体设备,将历史情境进行再现,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过程中还能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画面,还原历史。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将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对历史教学中的难点进行突破。

在对一般历史现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历史事件中的内容和意义对学生们来说不仅仅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对现代信息进行应用也能方便教师对历史事件中的要点环节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记忆。

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相关知识要点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这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对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优化的对策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入,传统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信息技术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产物,不仅应该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充分利用,还应该被合理地应用在教学环节中,因此将这项技术合理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中也显得十分必要。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在历史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多媒体技术,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出积极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也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利用,放映一些和课程知识相关的影片或是资料,从而借助其直观性对学生的视觉和感觉进行冲击。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更真实地感受历史,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比如教师在对“戊戌变法”这一环节进行讲述的过程中,为了更真实地感受改革派与顽固派之间的对立,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辩论的形式对两种对立思想进行表达,模拟当时的历史场景,并在课堂中播放关于戊戌变法的资料和视频,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刻理解。

(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随着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开展,这一理念在高中教学上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体现。在高中的历史教学环节中,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制定更符合当前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社会发展趋势有着很强的一致性。现代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的重要产物,所以将其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对实现历史课程改革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对其理念有着准确地掌握,确保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此外,广大教师还需要对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准确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更有效的丰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念,全面提升其历史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更需要对这一理念和技术有着更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对历史能力进行提升。高中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最为关键的组成环节,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部分。因此这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探索与创新,不断发展和掌握更多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从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历史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五

摘要:当今时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传递和交换越来越频繁,人类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深受影响。借助于现代技术,不仅教学手段得到了创新,教学方法也得以改进,教学内容也大为丰富。因此,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技术,以便为历史教学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历史;兴趣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育领域。这种技术的极大进步,不仅直接改变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而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大致如下:

一、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黑板、粉笔是最主要的教学工具,教师的口头讲解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黑板、粉笔加老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原始单一。整个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居于绝对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手段的单一加之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尽管许多老师都在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自从信息技术普及之后,教学手段得到了极大改善,学生的兴趣问题也有了很大改观。

就以《孔子与老子》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孔子、老子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在孔子、老子生活的时期,世界各国还诞生了哪些思想家。通过这样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个时代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制作多媒体的时候,教师要将孔子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比,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不同之处,又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变得有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历史课的学习效率。

二、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由于多媒体可以展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取代了教师的板书,也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教师的讲授,从而使教师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师就有机会从一个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指导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由此,便可以实现师生地位的转变,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就成为课堂的主体。

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使用更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比如,以《新航路的开辟》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动态演示法、表格归纳法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下,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开始涌现出来,如,合作学习法、探索式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涌现,都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大数据。

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历史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而是要以教科书内容为基础,适当引进一些教科书之外的内容。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此前对于教材的拓展和补充并不多。现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查找提炼相关的教学内容,将这些新的教学内容引入到教学课件中,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阿房宫等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入本节的新课。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关图文介绍,在讲解完教科书的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看一看在这一时期世界其他各国的发展形势。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对相关历史时期的世界大势有一个宏观把握。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艾音红。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历史素养的培养[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中[C],2014.

[2]王毓高,石莉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改革与开放,2012(02)。

[3]张荷。运用“友善用脑”理念,创设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设计[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六

自从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以来,全国教育系统的日常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注重发现如何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的方法,而不是传统应试的死记硬背,因此要求学校和教师应更新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调整师生的各自定位,转变过去死板且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这些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尤为突出。本文从新课改的意义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改要求下如何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进与创新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变,从而增强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与成果。

一、新课改的意义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

1.新课改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让学生改变过去的只会学不会用的状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却又不失个性的发展。然而,真正涉及到如何推进新课程改革,则是需要学校及教师甚至全社会都要深刻思考和积极参与的事情。作为在新课改中起重要作用的教师,应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能够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

新课改从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来讲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不同,它要求学生均衡全面的发展,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这一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讲尤其重要。高中历史课程通过对历史重大事件及人物的发展等方面展示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它注重对人文文化的普及,这些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接受起来并不容易。新课程改革根据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坚持历史知识的时代性和基础性,并注重发掘社会发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历史知识,并主动探索历史原貌和历史发展。

二、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形式单一,学生无学习兴趣。

人文学科都有文字多且趣味性小的特点,高中历史也不例外。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坐在台下被动的灌输,为了应付考试突击死记硬背,考试过后可能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教学模式单一且枯燥,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历史学科作为副科地位得不到重视。

传统教学中由于考试的原因,大多数师生都认为没有必要花大心思在副科上,于是就出现历史教学课时少、学生学习兴趣小、临试前死记硬背等现象,甚至由于教师的不够重视产生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真正地接纳历史知识,不具备认识历史现象及规律,从而塑造自己历史观念的能力。

3.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死板,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被学生视为高高在上的形象,课堂形式也只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学生大多不敢说、不敢做、甚至不敢想,教学气氛死板且较为压抑,师生关系并不平等,也不和谐,导致学生学习热情降低。

4.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大多只是采用考试的方式,这种形式如果频率过高则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导致有抵触情绪后失去学习热情,但是考试较少又不能达到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的目的。

三、新课改要求下如何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

1.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参与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形式,使教授过程形式多样化、丰富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高中历史学科的地位与作用。

历史学作为人类对以往积累的经验及智慧的研究的一门学科,对人们人文素养的熏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适量的历史课时,提高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对师生来讲都是必要的,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从历史这面“镜子”中总结学习什么是正确的。

3.调整师生关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教育理念促进师生关系向着平等、民主的方向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发问和讨论并得出结论,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4.建立丰富且有效的评价体系。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所以运用单一的评价形式并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应当重视综合评价。眼光不可拘泥于学习成绩,而是应对学生的探索过程、日常的发展、阶段性的进步等都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发展的轨迹,从而进行自我评价与改善。总之,新课程的颁布和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了原有的教学标准,形式不再狭隘于单一的课堂。学校和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体位置,完善新课改要求下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的目标,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七

【内容摘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引导,让学生介入课堂、参与课堂,直至主导课堂,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青春蓬勃的精气神和热烈度来“炒热”课堂,这是唤醒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活力;设计策略

由于高中历史的学科特性,许多历史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多以单一乏味的知识记忆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效率。高中历史呼唤更具活力的课堂教学,就高中历史如何通过有效设计来“提升学生主动性,唤醒课堂活力”进行探析,我总结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设说史平台,促学生学习历史预热

我们要打造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首先就要让学生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设置轻松有趣的说史平台,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主题,进行历史知识的随性交流,以充满趣味的史实轶闻撬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内容,为知识学习预热。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时,我便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讲坛”的活动。让学生围绕“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通过预习课本,查找资料,沟通了解等方式,整理出一份“历史讲稿”。并参照“百家讲坛”的形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再现当时的历史事件,由学生在说史过程中自行总结出三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学生们都会卯足了劲进行资料收集,分析整理,以便能够在“历史讲坛”上奉献精彩的讲演。通过开展这样的展示活动,有助于讲演的学生提前进行深入学习,有力促进后续教学开展,学生间也可相互取长补短。

二、设合作讨论,促学生理解历史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历史学习就是纯粹地背书,其实不然。背,只能掌握历史的表面;悟,才能深入历史的本质。对于重要历史事件背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充分挖掘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锻炼出学习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他们之间的思维更贴近,通过合理设计合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能激发学生思想碰撞,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例如在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内容时,我组织了“亮出你的流派”的分组讨论活动。首先,让学生从诸子百家中选择一个流派来代表自己,比如可以选择主张“仁政”的儒家学派,或者选择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学派;然后,让流派相同的学生每四个人组成一个小队,小队成员要对自己的学派进行深入剖析,列举出学派的种种优点,并尽力去规避该学派存在的缺点;最后,当各个学派完成自身分析总结后,就开展“百家争鸣”的流派大辩论了,流派不同的小队随机进行“对垒”,阐述自己的主张,碰撞双方的观点。通过这样组织合作讨论活动,学生对于百家思想的基本主张、代表人物等都会有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掌握。

三、设评题大会,促学生应用历史

试题是检测高中历史知识的重要形式,传统的试题讲解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性不高。要打造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需要我们大胆地把舞台交给学生,以学生灵动多样的思想点亮历史知识应用的星空,既提升学生课堂角色,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促进学生知识实践和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实践应用水平,促进课堂活力和教学效率双提升。在教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部分内容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评题。首先,选择了多道与该部分知识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在选题时力求知识覆盖面全,题型多样化,考点的重难点突出,并把握好试题的难易程度。在评题课上,让学生先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间基本能自行解决错误率较低的题目。

第一阶段结束后,我让学生说出还不能相互解决的题号,并说出自己的困惑是什么。再由其他学生站出来为他讲解释疑,期间学生随时可站出来反对,但需说出理由。另外,我通过题目错误率的统计表,指出错误率较高的题号让学生讨论展示答案,说出解题的步骤依据等,并及时让学生翻开教材相关章节,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个单元内容信息量大,事件之间内在关系复杂,通过这次评题大会,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总之,打造活力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个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相长,提升课堂活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仍旧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要素,在整个课堂中做好设计工作,备好试题的选择,备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备好学生的学情。只有教师做好基础教学和课堂引导,才能确保各项教学手段有效发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八

一、背景篇

高一年级上学期快结束了,截至期末考前,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组织了三次考试:两次单元考和一次期中考。这三次考试前后学生提问的频率波动很大,尤其是期中考前后。在平常我值班的自修时间里,来问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但是期中考试前的一周,在我值班时很多学生很频繁地拿书、拿练习册来问我,甚至有学生还跟我预约,要我在其他自修时间里来班级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学习、钻研的热情让我动容,我也在所教的几个班级来回奔波,忙得不亦乐乎。期中考试结束后,学生又回到了考前的平静状态,我坐了一节课,都没有一个学生上来问问题。我曾戏谑他们说:“考试真是灵丹妙药啊,一场考试就可将考前所有的问题全都解决了。”在学生会心的欢笑声中,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学生这种考试前后问问题频率大波动现象背后,暴露了高一年级历史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二、问题篇

1.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

尽管已经进入高中,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带着初中的心态对待高中的各门功课,认为除了语、数、英是主科,其他都是副科。此外,由于社会上重理轻文风气严重,很多学生抱定读理科的心态。所以,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上课不用心听,不愿意做笔记,下课后就将书和笔记扔到一边去,等到下次上课才再拿起来。所以,平常不钻研也就没问题可问。

2.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方法不科学

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在考前的几天熟悉知识点在课本的位置就能考个不错的分数。因此,很多学生是带着初中学历史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的,以为考前背一背,练习册做一做、看一看就可以了,平常不重视复习、消化知识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问题来讨教老师。

3.不重视学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习效率不高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三个被动”,即被动听课、被动记笔记、被动写作业,没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研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所以,无法培养阅读、分析、归纳材料以及论从史出等学科能力。没有自己主动对知识点整理、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性训练,就没办法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出建设性问题来与老师交流。

所以,尽管考前有很多学生来找老师问了很多书本、练习册上的问题,但期中考试成绩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甚至考出了非常低的分数,主要是因为学生不重视平常的积累和钻研。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在历史科的学习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作为历史老师,我们有必要在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

三、对策篇

1.重视开学第一课的引导

在高一年级上学期开学第一堂历史课上,最好不要教授课本内容,而是要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工作。比如,要讲讲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内容、难度要求、考试形式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有整体全面的了解,改变轻视历史学科的初中思维,做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准备。

2.重视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引导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要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爱上历史课,更要注意渗透历史学习方法的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同一时间段的不同历史事件、现象进行横向比较,对相似、相同的历史事件、现象进行纵向比较,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格等图示法来归纳知识点,等等。通过种种学习方法的启发、应用,引导学生学得更深入透彻,这样可以在深入的学习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实现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逐步培养。例如,比较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中国和希腊地区的政治制度。在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时,能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3.重视练习的训练和落实

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做历史练习册,被动抄写应付,因此,平常要加强对学生练习册的检查,既要他们及时做完,还要求他们用红笔对答案批改,老师再定时抽查批阅,不合要求的要重做或者另外布置作业。此外,还要由备课组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定时定量组练习卷,学生做完后要第一时间收上来批改并挑出典型题目来讲评,做到及时、保质、保量、有针对性、常规化训练,让学生能及时应用、消化知识点,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不至于所有的问题都积压到考前那几天,而平常无题可问。

总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九

摘要:历史是高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历史学科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地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教育改革的方向对历史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调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实施,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笔者将根据高中历史的实践总结出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教师意识到制约历史教育发展的原因。除了教育观念的落后、教育目标的有待升级,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也有待提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对教学进行着积极不懈的探索,希望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实现教育的目标,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当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反应过去的人和事物的一种记录,当代人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过去的人和事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眼光去分析当代的问题。因此,学习历史不应只停留在对史实的学习上,教师应当注重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历史作用于现实的生活。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对历史教材的学习上,没有上升到总结历史观点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层面。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分离,容易使学生认为对于历史的学习仅仅是对过去的史实进行学习,学生容易对学科学习失去兴趣,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1.2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有待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多年,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表现中,素质教育的目标仍未全面实现。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与教师都有着极大的升学压力,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仍然是考试的分数,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将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历史学习效果的标准,而极少有教师关注到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历史学习能力等历史素养。不可否认的是历史是一门琐碎的学科,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记忆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以及时间,同时,历史也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的科目,历史成绩确实关乎着学生的升学与未来。但正是因为历史学习的枯燥性,教师才应该改善机械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提起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3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设置亟待合理化:

多年来,高中历史的课程设置是一个热点话题。通过观察不难发现,高中历史与初中的历史课程在衔接上十分地生硬。考虑到升学后的衔接问题,如此生硬的衔接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效果。通过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笔者发现,不少在初中历史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初期的历史成绩都不是很高。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历史教材的突然转变,这打乱了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体系。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设置也是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探究

2.1教师应当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教育观念的落后会伴随着错误的教学目标,到时教学效率的低下。这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真正熊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同时,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学生互动,增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将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历史增添动力。

2.2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的目标是使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事件进行历史的分析。而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运用知识,同时应当将历史观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当重视历史观念的灌输,使教学目标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此外,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创新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通过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分享历史典故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历史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总之,对于历史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应当重视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通过改革教育方式和理念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保证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十

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层面来展开对于很多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这是一种很值得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模式。历史理解不仅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学到的内容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还原与重现,还能够以一种更为客观的方式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教学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不仅能让知识的呈现更加客观,同时也会帮助学生更真实地去了解历史事件的实际情状,进而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一、对于历史认知的历史理解

对于很多教学内容,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时往往会以今人的眼光与认知来进行解读,会以当下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主流价值为依托来展开对于一些历史认知的剖析,这种方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毕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在给学生就很多历史认知进行阐述时,应适当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背景进行解读,教师只有以这种模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于这些内容展开历史理解,进而真正剖析这些内容的实质。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百家争鸣》这部分内容时,要想让学生对于相关的历史认知有更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当以历史理解为突破口来展开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授。

如教师可以把教材内容设计为历史剧,让学生扮演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让他们在课堂上深入和重演历史,让他们阐释治世之道的主张和理由,让学生“遥体人情,悬想事势”,体验儒家的醇厚运用、墨家的谨严、道家的超逸、法家的冷峻等思想特点。最后,学生会水到渠成地理解和领悟出这样的史实认识: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只有将学生带到当时的环境中,并且以历史理解来辅助知识讲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也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对于历史规律的历史理解

很多历史规律往往是历史课程教学的难点所在,想要让学生对于这些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理解的方式来展开对于这些内容的讲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历史规律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解读,也可以结合很多具体的实例以及逻辑佐证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这些历史规律。这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层面的一种丰富,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教学知识点。

当然,教师可以以某一重大历史史实为立足点,选择纵横相关的典型化的史料,按照唯物史观和认识逻辑规律来对历史规律进行论证。例如,对历史规律“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的历史理解,可以投影到有关工业革命史料辩证的逻辑佐证中,教师可以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史料来帮助学生对于这一历史规律展开认知。这不仅是历史理解的一种直观的体现,也会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史实来对这一历史规律有更好的领会。

三、对于历史评价的历史理解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中的某个人物或者某一事件,这是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考查。对于历史评价的方式以及切入点有很多,不同的展开形式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评价内容。在进行历史评价时同样可以结合历史理解展开。如可以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客观而综合地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更具说服力,也是历史理解的一种非常好的应用形式。

例如,评价历史人物孙中山时,可以运用“历史理解”的史料比较法来展开。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研读、分析,客观地去看待不同阶级和时代对孙中山评价的视角,进而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尤其辩证法和阶级分析法)将孙中山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这种方式往往能够对孙中山作出科学的评价,同时是对学生思辨能力的一种良好锻炼,这个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从多角度表达对历史人物看法的评价能力,这才是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加以重视的。

四、结语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历史理解”往往能够为很多内容的教学提供积极的辅助功效。首先,在给学生就很多历史认知进行阐述时,教师应适当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背景进行解读,在这样的背景下往往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客观而准确的信息。同时,在历史规律的阐述时,教师可以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解读,也可以结合很多具体的实例以及逻辑佐证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这些历史规律。此外,在进行历史评价时同样可以结合历史理解展开,这也是历史理解的一种非常好的应用形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10篇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论文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