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的14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篇一

我是面试小学语文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自报家门说教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共包含四篇文章。本文则主要通过对北宋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画面中的各行各业、热闹的街市以及桥北头的具体场景的描绘,让学生在欣赏这幅绘画作品的同时,了解其的历史价值,找出它名扬中外的原因,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本文在本单元中起到了引领主题、深化情感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有关的资料。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依靠直观的、具体的内容,而本课的历史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情景相距很远,因此,教师提前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配以课堂上直观性的启发引导尤为重要。

三、有机整合说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同时,这是本课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产生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相长说方法

教法上∶

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法,创设各种情景,配合朗读指导法、情景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法上∶由于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对照图片,凭借联想,借助生活体验,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形象,并采用小游客解说等多种方式训练。

五、情感交流说过程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教学流程。

环节一∶

交流名画,引出课题

兴趣是一把打开课堂的金钥匙。在上课伊始,我会亲切地对学生说∶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一《清明上河图》。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名扬中外“就是在全世界都有名的意思。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堪称世界名画呢?

就让我们走近《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顺势引出课题。

营造悬念,激起学生对名画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下文教学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走进名画

环节引入情境“进博物馆欣赏名画“,并以获得通行证作为此环节的奖励机制。

首先,学生分组,在组内分段轮读课文。鼓励组内由自学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自学困难或暂时靠后的同学,相互纠正读音,力求读通读顺。

接着,交换组长检查其他小组所有成员的掌握程度,我适时地针对易读错的多音字“乘“进行强调,继而,学生交流对“摊、贩、栏“等生字识记的方法。随后,学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关于这幅画的基本信息;通过在师生的交流补充,了解这幅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以及历史意义等信息。最后,利用学生在阅读课文后的收获,用多媒体展示相对应的画面,让学生体验画面中的情境。以游览之情境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学生互助,教师引导,夯实了文本基础。

环节三∶

游览欣赏,研读名画

此环节创设游览情景,学生以小游客的身份游览这-名画,在对课文整体内容有所把握后,回归中心问题∶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学生交流讨论,预设分享如下∶

(一)人数之众多

集中体现在“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基于此,

首先,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行“,在明确其为行业、职业之内涵的同时,请学生划出文中描绘的相应行业。学生容易发现“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这一句。

其次,针对找出的语句,引导学生关注句末的省咯号,发散思维,联系实际,启发想象其他可能的行业。

最后,提示学生联系下文“光是这些人物,就有五百多个“这一句,并结合图片体会“三百六十行“汇集的壮观,进而边读边感受画家对众行人出神入化地技巧处理,难怪名扬中外!

(二)街市之热闹

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招牌,琳琅满目的店铺,形态各异的人群。对于此,

一方面,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

首先,引导学生读出“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等“这一句感受热闹氛围。

接着,学生联系上下文还可以抓住“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这一句,从中紧扣“形态各异“这个词,感叹于画家不仅画出各色的人,还画出了每个人的`神态。

紧接着,针对“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的描绘,结合图片,提示学生想象比划“黄豆那么大“是多大?进而深刻地感受到“画上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精湛画技的了不起。随后,创设情景∶如果你身边刚好有一个外国朋友,你会怎样告诉他?鼓励同桌间互相评说,锻炼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在学生感知街市热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专注于画面中的一处细节。继而多媒体滚动画卷,聚焦桥北头这一镜头,请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桥北头发生的故事,由此牵连出生活中类似的交通事故,让学生对比,体会画家融入这一瞬间意外的小故事于汴梁整体街市背景之中的独具匠心。顺势指导学生稍带紧张的语气朗读此部分。

环节四∶

锻炼表达,交流名画

请学生切换为讲解员的身份,试着讲解《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背景、画面内容和艺术价值。至此,教学目标得以实现,重难点不攻自破。

环节五∶

总结归纳,延伸名画

果的尾声,学生汇报收获,我予以补充,并请学生课下搜集其他名画的有关资料和知识,办一期手抄报。

六、画龙点睛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袖珍版,我的板书图文、结合重难点突出。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篇二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古代绘画作品。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不求斟字酌句。”的原则设计以下三大教学环节:

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古画的内容。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张扬祖国灿烂文化的氛围,让学生融入其中。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并配上简介,将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了解古画的兴趣。然后,我以“古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呢?”这一个大问题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然后以朗读的形式反馈自学情况。在反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如:二,三自然段让学生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读完书上的内容后,我继续指名引读“有的……有的……有的……”,并学以致用,进行口语交际,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句子。重点讲第四自然段情景描写,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学习使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一个场景。

2,抓住课文的题眼,引导学生了解古画的价值。欣赏并了解古画的内容后,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会成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谈到了画面展现街市上的热闹场面及桥北头的场景,他们从“好几百人”“三百六十行”七个“有”等词句赞叹画家画技的高超,有的还从画面中找到了农民,商人等各种行业身份的人,还有的从画中传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叹这幅画确实名扬中外。这一教学过程在充分关注学生个体读书感受的基上,真正了解了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课外拓展,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对照学习法,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是我们上节课留下来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二、赏图激趣

(课件)播放配乐的《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图,有什么感受?

导入:乍看这幅画,就已经让同学们惊叹不已,细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慨。让我们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走进文本,品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课件)自学提示:

从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对照图画细细品读,完成以下表格:

内容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你有什么感想?

人物众多(第2自然段)

从人物的行业的角度入手,运用列数据、排比句的写法

街市热闹(第3自然段)

从人物的形态入手

情景有趣(第4自然段)

抓住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四、反馈交流

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人多?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五百多个”,这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有……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三百六十行,都写出来了吗?藏在哪了?你能接着用“----------的---------”形式说说还有哪些行业呢?

囊括三百六十行的五百多人,都被浓缩在这不大的一幅画里,此时,你有何感受,想说什么?

请读出你的感受。

第三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街市的热闹?

重点引导理解“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这句也是写人多,但作者是从那个角度进行描写的?(人物的形态)

可见,写人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既可以写人物的行业,也可以写人物的形态。

导入: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都要挤在一张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画里,因此画中的人有的不到一寸,最小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比划“一寸”有多长,展示实物黄豆)尽管是这么小的人物,但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不信,请同学们看看画的另一端,看看每个人都在干什么呢?你能从人物的形态的角度说说吗?

有的-------------,有的-----------,有的---------------

如此精细的画笔有谁能比呢?此时,你不由想说什么?

第四自然段: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有趣?

作者为什么能把它写得如此有趣?(观察仔细,抓住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画本身传神生动)

是呀!作者能写得如此细致传神,首先是因为画家的传神之笔呀!因此作者由衷的赞叹:----------(齐读)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面对如此传神的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慨呢?

四、再赏名画(

(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解说)是呀,这么一幅画怎不令同学们感慨万分呢?在这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不同身份、不同形态的人物,除此之外,还画有13种动物、170多棵数木,56匹各种牲畜,二十多辆不同车轿,二十多艘大小船只,还描绘了数量众多的房屋建筑。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宏大的规模,如此高超的画技,让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

总体介绍

人物众多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画面内容街市热闹

情境有趣

历史价值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篇四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为了给全班同学展示这幅精妙绝伦的作品,我把现代信息技术巧妙融入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享受了一番视觉盛宴——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的动态全景画面,孩子们眼前一亮,目光炯炯。孩子们在欣赏古画的同时也在了解着课文,感受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激情燃烧,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实现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不断地教育生成为契机的良好效果。

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美图欣赏,整体感知

播放滚动的《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古画的特点。欣赏过后,学生自然而然能说出:画长,人多,热闹等特点。

活动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用“——”画出这幅画的画名、作者、年代、大小。能说出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活动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用“……”画出来,可以在组内交流一下。

活动四:图文共赏,展开想象

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名画,现在你最想说什么?你会怎样赞美它?

学生们在优美的古琴声中再次欣赏了这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图、文、声相结合,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活动五:赞誉古画,深情表白

看着这幅了不起的巨作,我们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好了,就让我们把想说的话,都写下来吧!这是我安排的一个课堂小练笔。

讲课结束后反思一下,我觉得我的课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课堂小练笔,由于时间关系只展示了三名学生,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将讲与练结合起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3.将阅读和欣赏结合起来,了解课文描写画面上的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在课上和大家一起欣赏一幅了不起的古画,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

(指名读课题)

2.你知道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己理解回答)说的真好,就是名字让中外人都知道,大家齐读课题

3.那么课文到底向我们展示一幅怎样了不起的绘画作品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77页,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听老师说下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反复读几遍,看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等会我们大家做下交流,好吗?

2.学生汇报:

师:看来大家已经有所收获了,那么把你读书的收获与大家交流一下,你知道了一点什么?

生汇报:(1)画名

(2)作者

(3)长528米,高24.8米 汴梁

(4)有趣的情景(你是从哪知道有趣的?给大家读一读。)

(5)人多 行业(你愿意把这么多人干的行业给大家读一读吗?)

(6)街市上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你愿意读一读吗?)

(7)古都风貌 生活情景(贴出板书:历史价值)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师通过学生汇报相应贴出板书。)

3.小结:师指前三样板书,你从哪找到这些内容的?(第一段)第一段文字虽然不多,但信息量却很大,它向我们总体介绍了这幅画。(贴出板书:总体介绍)让我们一下子了解了这么多,拿起书本,让我们齐读第一段。

此后课文二三四段向我们具体的介绍了画面的内容:行业、热闹的街市和桥北头热闹的场景(贴出板书:具体介绍)

最后一段向我们介绍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三学中做

1.同学们刚才通过读课文了解到这么多知识。要想把读到的内容长久的保存下来,可以摘录里边关键的语句做成资料卡永久的保存,这样就可以常看常用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资料卡。让我们再读课文,学习做资料卡,你也可和同桌商量一块完成。

资料卡

画名

年代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3.利用资料卡交流收获。

(1)前面部分(画名——大小)找一名学生汇报。

(2)画面内容谁愿意做下介绍?(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3)历史价值谁愿意交流一下?(古都风貌、历史场景)

四赏读

1.下面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这幅画,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请大家一边看一边找,看能不能在这幅画中找到刚才你读到的内容。(学生一边看一边指)

2.想不想再看一遍?(出示画面的一个片段)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看画。读读课文二、三段,再读读课文看看画,找一找从哪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

(学生自由读感受,师巡视)

3.学生汇报感受:(1)人多(2)热闹,店多(3)虽然人小,但画的清楚细致

4.齐读二、三段

老师和学生一起读课文的二、三小节,把我们对画的欣赏一起读出来,感受这幅画的精彩(最后齐读课题,点明中心: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5.这是我们刚才读到的内容,画上还有很多书上没有提到的其他的。谁愿意上前边把你看到的给大家指一指说一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我还看到了````````在干什么

6.交流桥北头有趣的事情

下面桥北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看图再读读课文,把你的感想与大家交流一下。这么有趣的事能画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的逼真、传神)

7.总结(结合板书)

有人说《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的一个小百科全书,我们可以从画卷中看到宋代各种各样的行业,还能看到热闹的街市、有趣的场景,仿佛置身与八百年前的的古都,了解到当时的民俗、民风,和人民的生活场景,所以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齐读课题)名扬中外的画。

8.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画。

五感悟

1.学完了这篇课文,欣赏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2.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比如有精美的民间工艺,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等,今天的作业是回家搜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班会课的时候进行专题的展示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详细介绍 具体介绍 历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汴梁 行 业 古都风貌

张泽东 街 市 生活情景

长528厘米,高24.8厘米 情 景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

我在教学中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学生自读课获取信息。学生自主阅读之后,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课上,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历史价值以及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虽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但我并没有放任自流。我顺势梳理和归纳学生的零星信息,并将个体的读书收获不断辐射到全体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信息,学生已对课文的内容及文章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后,读文,感悟语言,激发情感。重点赏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让我们再次看图读文,细细赏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节,把你看到的、读到的感受再和大家交流交流。画面展现街市上的热闹场面及桥北头的场景,学生边读文边看画,然后交流:学生有的从“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七个“有”等词句赞叹画家画技的高超,有的还从画面中找到了农民、商人等各种行业身份的人,还有的从画中传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叹这幅画确实名扬中外。这一过程仍然充分关注到了学生个体的读书感受,没有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花费过多的时间。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画,课文的插图很小,上课时,我找到的图片资料放大后不够清晰,不能让孩子到前面来指一指,说一说你还看到了什么内容,是一个遗憾,所以,我让孩子们课后去查找资料看一看。运用班会课在进行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篇七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古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

在教学中,我本着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斟字酌句。”的原则设计以下两大教学环节:

一、了解古画内容。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边欣赏古画边听课文朗读,并配上优美古典的古筝乐曲,将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了解古画的兴趣。这一教学环节比较好。

接着,我提了几个有关古画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再让学生找找这几个问题都在课文的哪一段,学生很快便找到了,从而轻松而自然地学习了第一段。

然后,我以“古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呢?”这一个大问题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二、三、四节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了解古画内容,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如:二、三段让学生分角色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

读完书上的内容后,我继续指名引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这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拓展读,学生兴趣浓厚,想象丰富。在学习第四段时,我抓住“最有意思”这个词让学生四人小组学习,或表演,或朗读来表现最有意思,效果没有想象的完美,而且占用的时间较多,我想将这一环节改为让学生自己感悟其中的趣味是不是更好?!

二是了解古画的价值

欣赏并了解了古画的内容后,我让学生再看了一遍古画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它会成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想得很细,回答得很好。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了这幅画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名扬中外。

这是我第二次教学生学习《清明上河图》,这次教学,我对《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堂课上我觉得不足的是像一幅气势这么宏大的画,如何将它写下来呢?还应适当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篇八

上个学期听了《清明上河图》一课,被那幅了不起的古代绘画深深吸引,没想到三年级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的正是它,为了给全班同学展示这幅精妙绝伦的作品,我借鉴了他人的课件,主要是课件中展示整幅画面的环节,利用班上的电脑出示。同时我也尝试着用电脑制作了几张幻灯片。

课堂上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学生一边欣赏古画,一边聆听优美古典的古筝乐曲,学生被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在教学中,我本着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斟字酌句。”的原则,让学生在几个问题的导引下逐步学习,大家对画面内容的'掌握比较顺利,交流读后感受积极有效。在这堂课上我觉得不足的是像一幅气势这么宏大的画,如何将它写下来呢?还应适当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切实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能解决不小的问题,这一课我深有体会。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篇九

一、教材简说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建议学生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欣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也可以准备《清明上河图》的光盘或制作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要把握中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先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课文所选画面的内容十分丰富,课文的文字也非常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建议学生对照图画多读几遍课文,特别是作者描写画面内容的三个自然段,非常生动,传神,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感受《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生动。

4.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以及历史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交流课文描写的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讲解员,对照相应的画面,介绍课文中涉及的人物或场景。

5.鼓励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试着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不理解某些词语,对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一定影响,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如,“作坊”是什么意思?(手工业工场)可以用查字典的办法解决词义;又如,“一乘轿子”是什么意思?(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可以结合观察画面理解。

6.建议学生根据自己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对照画面,向爸爸妈妈介绍这幅名画。

四、参考资料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一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他生活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善画风俗画,尤长于楼面、屋宇、林木、人物。《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另作有《金明池争标图》,亦为艺术杰作。

清明上河图: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此画为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三个段落。

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对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绘,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课文所配插图和文字就是节选的这一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最为热闹的地方,就是横跨汴河的那座木结构的拱形桥。关于这座别致的桥梁,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曾记载:“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鹱,宛如飞虹。”有关这种桥的建造方法已经失传,现在我们仅仅依靠画上所描绘的图样,才得以知晓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画家围绕这座桥,充分施展了自己的绘画本领,将桥上桥下的场景和人物活动作了全景式的描绘。表现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围绕桥下正要逆水而上的一条木船。这里是河面比较狭窄的一段河道,河水较为湍急,船上的船工怕有危险,都站在船甲板上紧张地忙碌着、叫喊着。桥上甚至还有些热心者不顾自己的安危,跨越到拱形桥的栏杆外,一手拉住栏杆探出身子,大声喊叫,挥舞另一只手,居高临下,就像现在的交通警察似的,指挥着船只顺利通过。画中的人物大小仅寸许,但是神态毕现,极为生动。画面中还表现了许多这样精彩的生活细节。

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市区街道热闹非凡,人物众多,个个形神兼备,极富情趣。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这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均曾建都于此,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开封与北京、南京、西安、洛阳、杭州、安阳合称中国七大古都,在建都朝代上仅次于西安和洛阳,居全国第三位。在古代,这里曾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篇十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三、教学难点

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四、教学过程

1、师: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轻轻地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领略了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生接读)名扬中外的画。

2、师:你知道“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吗?

3、生:就是非常有名,中国和外国都知道。

4、师:你们想了解这幅画吗?赶快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第77页,认真读课文,看看我们能从课文中了解哪些内容?一会儿交流一下。

5、师:把你读书的收获告诉大家吧。(学生一边汇报:画名、长高、北宋都城汴梁、历史时间、有趣、人物众多、各种行业,街上形态各异的人、画画本领高强、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场景历史价值。)

6、师:这些都是同学们刚才读书获得的知识,要想让我们读到的知识长久保存,该怎么办呢?

7、生: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料写下来,制成资料卡,做一个知识的积累。

8、师:好主意,老师给你们每个人的抽屉里放了一张学习卡,请你再次读读课文,摘录关键词完成这张学习卡,请抓紧时间。(课件出示学习卡)

9、师:谁的写好了?向大家展示一下?(分部分汇报)

(课件出示相关内容,点击空白处出现相应的答案)

10、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了解到这幅图画那么多内容,真会学习。你们想好好地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吗?(想)请同学们认真看,一边看一边找,在这幅画里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播放清明上河图全图配乐+朗诵:《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梁郊野的春光,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人们从郊外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绘刻画出了清明时节特定的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古桥和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桥上人群拥挤,桥下船只忙碌,画面中展示了许多像桥北头这样精彩的生活细节;后段则描绘了汴梁市区热闹的街景,画中人物不到一寸,但神态必现极为生动,你们看还有各种颇具宋代建筑特征的房屋桥梁城楼等。清明上河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能使我们领略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是我国艺术长廊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稍停)

11、师:这幅图可真长呀,欣赏了这幅古图,你有什么感受呢?

12、生:我知道了原来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不同的景象。

生:看到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自己也身临其中,听到了那街上嘈杂的叫卖声。

13、师:你们想了解更多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吗?(想)

这些是老师利用互联网搜集的资料,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看过之后要说说你又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播放课件:配乐+滚动字幕)

14、通过阅读课外资料,你又了解到什么?

15、生:我知道了张择端是宋徽宗的翰林院的画师,擅长画楼面、屋宇、林木、人物。

生:我知道了当时的汴梁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七个朝代都建都于此,所以它有七朝古都之称。

生:《清明上河图》是水墨淡设色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构图。

生:《清明上河图》已经发行了特种邮票。

生:清明上河图问世以后,许多人进行临摹,美国、日本均有收藏,但是张择端的真迹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珍藏。

16、师:了解了清明上河图那么多知识之后,你们想再仔细地欣赏一下张择端笔下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吗?(想)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画面中的一个片断,请同学们仔细看看画,读读课文的二、三两个小节,边读边看画,找一找从哪儿能体会到它的确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幅了不起的画?

17、生:学生说出自己认为二三自然段中突出描写名扬中外的地方,并指名朗读。

18、师生默契读二、三两个小节、

19、咱们真有默契,请你们再来观察这幅图,找找这幅图中有没有书上没提到的内容,上来给大家指一指说一说。

20、生:这三个人在一起仿佛在高谈阔论。

生:我看到汴河两岸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像在大声吆喝着给纤夫加油呢!

21、只有善于观察才有更多的发现,现在,让我们来重点观察这幅图画中描写桥北头发生的有趣的一幕,看看有什么更多的发现。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然后把你的发现、感受告诉同桌。

22、师:张择端把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画了出来,你有什么感受?

23、生:我发现张择端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人。

生:我发现张择端笔下的人物太传神了,读到这里,仿佛眼前出现了这幕有趣的情景。

24、师:是啊,他真了不起!有人说:“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一部微型百科全书,翻开这个画卷就可以感受到当时各种各样的行业,繁华热闹的街市,还能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八百年前的古都,了解到当时民风民貌,所以我们说,它的确是一幅——(生接)名扬中外的画。画名是——(生接)清明上河图。

25、你们愿意再次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它,再次领略它的风采吧!

26、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了解到北宋时期的中原文化。其实这个单元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已经认识了古代的两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领略的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魅力,更欣赏了中国人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看,这是老师利用互联网搜集的一些传统文化的资料,像传统佳节、国粹艺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等(课件出示:点击相应的栏目,会有拓展资料滚动),都是我们中国所独有的!知道了这么多中华的传统文化,你有什么感受?

27、生: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我一定要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长大把咱们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自己的祖国!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我们伟大的中国!

生:中国真不愧是文明古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28、师:同学们可以课下搜集更多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归类整理,下节课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五、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 初步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重点、难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还将撷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来欣赏,那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生齐读课题)

理解“名扬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本课新词

第一组:

biàn cún chēnɡ tān fàn

汴梁 保存 撑船 摊贩

lì yōu zhuài rǎo

官吏 悠闲 拽住 惊扰

男女同学分读)

理解:摊贩、官吏dū zuō fɑnɡ liū dɑ shènɡ

都城 作坊 溜达 一乘轿子

师:这一组词既有多音字,又有轻声的。谁能读准它们?(指名两生读)

(齐读一遍)

理解:

都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首都。

作坊: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

溜达:散步、闲走,很随意的逛逛。

一乘轿子:乘,在古代把四匹马拉的车,一辆叫一乘,一乘轿子就是一顶轿子。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

(梳理出《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画名、作者、尺寸、内容、画的历史、保存情况。)

三。赏读结合

(一)师:《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一幅画,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师生共同欣赏)

(二)交流:

师: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

l 预设一:欣赏众多人物

师:张择端在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人呢?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节)

师: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什么是“行”?(就是行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职业)文章里说画了哪几行的人呢?我们动笔画一下。

师:只有七八种人,倒也不是很多哇,是吗?(还有许多没写出来 ,但都画出来了,课文里说:“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那么还会有哪些行业的人呢?

(生想象说话)

师:所以文中说:光是这些人物,就有五百多个。真是“人物众多”哇。(板书“人物众多”)这么多各行各业的人全被张择端画进了清明上河图,他可真。(了不起,画技高超)难怪《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了)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过渡:《清明上河图》能名扬中外不可能仅仅因为人物众多啊!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l 预设二:感受街市热闹,人物形态各异,小而清楚。

1.生: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2.生: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有的。有的。把他们干什么都画出来。所以能名扬中外。

师:张择端不仅画出那么多的人,还画出了这些人的各种形态,来,我们一起读读。(生读句子)

3.师:我们也来看看,你还看到画上的人在干什么?(出示图片,欣赏,说话)

师:你看得真仔细,画面这么小,你都看出来了,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起读。(生齐读)

师:是多么的细致、精致啊。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读吗?(生读。)

师:如果你身边刚好有一个外国朋友,你会怎么自豪地告诉他?(生自豪地读。)

师:哦,清清楚楚,多了不起,谁愿意再读一读。(生更自豪地读。)

师:哦,大声地告诉大家。黄豆那么大是多大? (生做动作。)

师:这么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来,我们一起来自豪地读一读。(生齐读。)

师小结过渡:那么多形态各异的人,全搬进了画里,的确能名扬中外。张择端的画技真是精湛。不但如此,如果你细细观察,还能读出一个个八百年前的生活小故事呢?请你一边看插图,一边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l 预设三:品读传神的细节

(生结合插图读文)

师: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一生读)

师:自由地读读,你对文中谁的动作描写印象特别深刻?(学生自由读,抓住动作,交流。指导朗读)

师:这个场景,真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差点儿的发生的交通事故呢!这些都是一瞬间的事啊。画家也把它搬进了画里,而且画得。?(那么逼真,那么传神)(板书“细节传神”)所以,人们这样赞叹(出示: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生齐读)

师:看到这里,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师:张择端以他出神入化的绘画技术,赋于了《清明上河图》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板书:“艺术价值”)

师:从中可以看出画家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其实我们写作文和画画一样呢,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拓展欣赏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一起去捕捉画中其它精彩的生活小场景吧。请你细细观察,你还觉得哪一处的情景特别有意思?

(生赏图交流)

五。结课延伸、升华情感

师:《清明上河图》全图中,类似于这样的生活小场景,比比皆是,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热闹繁华的场面,难怪课文最后说:(出示最后一节,学生齐读)甚至后来,有许多专家就是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研究北宋时期的许多风俗民情、建筑风格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这可是《清明上河图》宝贵的历史价值呀。因着这极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它成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幅画的名字,它叫——清明上河图。(生齐说)

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物众多

形态各异 艺术价值

细节传神

历史价值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第十二篇

教材分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作者介绍:

滕明道(1085—1132),北宋官吏。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崇宁末,举进士,继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

多音字:

都dōu(都是)dū(首都)

作zuò(作业)zuō(作坊)

乘chéng(乘法)shèng(千乘之国)

笼lǒng(笼罩)lóng(竹笼)

近义词:

保存——保管热闹——喧闹悠闲——清闲

普通——平常紧急——危急惊扰——打扰

名扬中外——闻名天下形态各异——各种各样

反义词:

完整——残缺热闹——冷清悠闲——忙碌

普通——特别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理解词语:

闻名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名气。

形态各异:本课指画中在街上来往往的人的形状和样子各不同。

溜达:散步,闲走。

摊贩:摆摊子做小买卖的人。

作坊:本课指手工业工场。

惊扰:惊动扰乱。本课指小毛惊动扰乱了欣赏风景的人。

词语扩展:

描写形态多样的四字词语

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ABB式词语

来来往往清清楚楚吞吞吐吐形形色色兢兢业业结结巴巴密密麻麻

“又一又一”结构的词语

又踢又跳又惊又喜又高又大又快又准

练一练: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

示例: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

句子解析: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首先概括写了画面上人物多,然后运用排比的修辞具体写画面上都有哪些人,主要是通过人物所从事的行业来表现的。“……”表示在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没有写出来。突出人物之多的特点,从而看出下了很大功夫。

2、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这句话通过介绍街上的各类店铺说明街市很热闹。句中的“……””表示街市上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建筑这里没有写,突出了街市的繁荣景象。“来来往往”说明街上人多,很热闹。连用五个“有的”,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行人的不同形态,展现了热闹非凡的街市景象。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存在的时间及目前的保存状况。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画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中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问题归纳:

1、你从“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读懂了什么?

“不到一寸”“黄豆那么大说明人非常小,可就是这样小的人,作者也把他们画得“清清楚楚”,这说明画家的绘画技巧十分高超。

2、作者为了写出“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不仅写各种店铺,还重点运用排比写出了形态各异的人。学习运用排比的方法写一段话,把一个意思说清楚。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

3、《清明上河图》全图大致分为汴梁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课文只是侧重介绍了城内街市部分。你想象一下他郊外春光一个场景写一段话,注意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郊外春光一片大好。你瞧树木郁郁葱葱,沟渠边开满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都像赶趟似的。地里老牛迈着沉稳的步子,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人牵牛,一人吆喝,随着吱呀吱呀的犁耙声,缓缓地弯腰撒豆,时不时抬头看看远飞的水鸟。远处几个孩子正爬卧在溪头剥莲蓬,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树荫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聊天,瞧他们笑得多开心……

4、《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

有四个方面:

(1)这幅画历经八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这幅画内容丰富,描绘细致:人物众多,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3)画家画工精湛,虽人物众多,内容繁杂,但画家画得非常清楚、传神;

(4)画中表现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富有情趣。

总之,这幅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都汴梁的风貌,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第十三篇

一:教学设计及学科名称: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所在班级情况及学生特点:本班有29人,其中女生11人,全班学生勤奋好学,爱动脑筋,思维活跃,有进取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课文描写的画面的大概内容。

2、学习用略读的方法快速获取信息,通过制作资料卡学习处理信息。

3、了解传统文化,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是通过一课时的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向他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谈话:

游戏:《小侦探智力闯关》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游戏名叫《争当小小智多星》。(出示一张图)瞧,在这里藏着许多小秘密,需要大家用自己平时储存的知识来解答。你们有信心获得智多星吗?谁愿意第一个挑战自己?

播放一些图片(如:天安门、西湖、长城、杨利伟、姚明等)例:点击出现“天安门图片,课件提示:这是什么?说说你对它的了解?或:这是谁?你是怎么认识他的?

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看来老师要给你们班取个专门的名字叫“智多星中队”了。“智多星中队”的队员们,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2)揭题解题,启发思考。

(出示“名扬中外”)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旅游景点和知名人物。你能结合刚才的游戏说说你对“名扬中外”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吗?

生:名扬中外就是不但中国知道,连外国也知道。(全世界人都知道)

师:你真能干!是啊,万里长城以她的雄伟——名扬中外;杨利伟叔叔作为中国第一个航天人——名扬中外;姚明哥哥作为一个出色的球星——名扬中外。可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既不是长城、西湖,也是杨利伟和姚明。而是一幅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补齐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这是一幅什么画?这画是谁画的?它为什么能名扬中外?

(2) 自读课文,获取信息。

师:是啊,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呀?画上画了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认真反复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你认为特别重要的信息,请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你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的信息。(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课文,大约读上2-3遍。)

(3) 交流、梳理信息,了解课文大意。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谁愿意向大家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生:我知道这幅图是一个叫张择端的人画的,他是北宋时候的人。

师:你了解了画的作者和朝代,真好。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师:你了解了画的名字、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528厘米的画有多少长?谁来比画一下?五张桌子这么长。

生:我知道这幅画离现在已有八百多年了,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师:以上这些你是通过读课文的哪一节知道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课文第一节,齐读第一节)。以上是对这幅画的总体介绍(板书:总体介绍)。课文的其它段落还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生:我还读懂了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你说了画上人物的行业(板书:行业),那你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指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光人物就有五百多个,真了不起呀。还有要和大家分享的吗?

生:我读懂了画上的街市很热闹,街上行走着各种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

师:(板书:街市)对,还介绍了街市上人物的各种形态,你能用课文本中的话来说说有哪些形态的人吗?(读: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谁也想读一读这些内容?(再指名读)

生:我还知道桥北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情景……

师:(板书:情景)对,课文还写了桥北头有趣的情景。

生: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对,你讲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板书:历史价值)

(4)再读课文,学做资料卡。

师小结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读懂了这么多关于这幅画的内容,真不简单。为了把刚才读懂的内容长久保存,我们可以摘录一些关键的词句,做成资料卡,这样就可以常看常用了!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商量着一起完成这张资料卡。

资料卡

画 名

作者年代 作者姓名

画的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我最佩服的地方是

师:有了这张资料卡,我们就能用最简洁的话来向人们介绍这幅画了。如果你是一个小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这幅画呢?(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课文)

2.赏画读文,感悟语言,激发情感。

(1)全景赏画。

师:想看看这幅古画吗?好,请你一边看一边找,看看你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和着优美的古筝音乐,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学生专心欣赏)

(2)重点赏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好,欣赏了全景图,你找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了吗?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向人们作精彩的介绍。(如:人物多的场面、热闹的场面、那个有趣有趣的情景等)师:这个画面中让你觉得这幅画了不起的理由是——(学生找出“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赞叹画家画技的高超)

3.总结延伸,想象拓展。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再次展示全景画幅,随着画卷徐徐展开,配以《清明上河图》对应资料解说,补充课文未能涉及到的内容,师生共同入境欣赏。(随画出现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名*快回答 www.kuaihuida.com*扬中外人人爱,惊世之作传万年。)

师:同学们,《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只是借助多媒体远远地看了看这幅画,不过,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画现在放在——故宫博物院。希望大家去北京旅游的时间千万别忘记去亲眼看看这幅稀世之作。今天的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附板书: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人物 街市 情景

七:课后反思:

本课文章较长,让学生完整的反复读文不太现实,我采用分段朗读理解的方式,对于描写具体的句子充分练读,效果较好。学生欣赏了《清明上河图》,感叹颇多,对于课文的学习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分段仍然是学生比较轻松解决的问题,对于个别不同意见,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帮助其纠正。课后还须加强读文练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第十四篇

【设计思想】

1、探究性: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全放手,不过其探究过程应该有其层次,不能浮在探究的表面化。

2、自主性:学生从选择的问题,探究的手段,体验的方法都应体现学生自主选择性。

3、合作性:本课的教学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和独立完成。

【教材分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完善,要从一副古画中感受到历史价值文化积淀比较困难,在教学本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一)谈话释题导入:

1、教师用温和亲切地口吻说: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还要欣赏一幅古画,谁来读一读课题。

2、师:你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

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做总结: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课文将向我们展示怎样了不起的古画呢?请你认真地反复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信息,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二)初读,交流学习心得:

1、师:我发现每位同学都读得很投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读课文,从中了解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共同交流学习所得,这是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交流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本再接触。)

(三)欣赏图画,再次读文:

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这幅画,距离学生生活实际很远,因此,在学生对《清时上河图》的价值有着初步认识的时候,定会产生想去亲眼目睹画的欲望的情况下,教师说:“我觉得我们班同学读书能力特别强,刚刚大家初次朗读课文就有这么多收获,那你想不想看看这幅画,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当然,看画的目的是为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因此,指导学生:请你细细地欣赏这幅画,看看能不能从画中找到你读到的内容。

(多媒体滚动演示清明上河图,配上优美的轻音乐,老师根据场景适当提示:进入汴粱市区了,你能看到什么;到桥北头了……)引领学生放松地欣赏,在视觉、听觉都在其中得到了享受。

(这里运用电教法,通过边看边读、边听边观察,使信息更加便捷地进入到学生的大脑;另外,还通过教师的语言与优美的乐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传入渠道更加多元。 )

2、这时,老师又引导:欣赏完了,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这时可以又一次引领学生走近文本。比如:当学生谈到:我在画上看到很多人。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是的,有很多人,你能根据课文来说一说,有哪些人吗?“这就进一步带领学生来学习文本了。

3、在初读交流学习心得与再读欣赏图画之后,我们老师就可以带领孩子走进课文中最能突显主题的段落的学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没必要字字斟酌,比如第一自然段,写《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我们在让学生交流心得时就可以完成,不用再细细研读。因此,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老师再请你们细细地看这幅画,再读读课文的'二三两小节,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它确实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4、这个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画能“名扬中外”有个较确切地认识。如:当学生读到:“画上有好多人,有的不到一寸,有……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时,教师可以这样归纳:“多么精致啊。如果你旁边是一个外国朋友,你愿意怎么自豪地告诉他。

(这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字词有所理解,对具体的情境有所把握,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自行把握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读文。)

5、这是略读课文,只要学生对“名扬中外”的原因有所了解,对文本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就应及时引领学生进行下一段落的学习。

如:还有形态各异的三百六十行,都画在里面了,了不起。刚才大家说画面上的人真小,但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还能够看到桥北头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老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小节,然后把你的感受和你的同桌轻轻地交流一下。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纷纷谈、读、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交往。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与同桌交流学习心得,创设了一个较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学习这一段话,有一个问题的讨论,能让学生对“名扬中外”会有更深刻地理解,那就是:桥头的生活情景也许是瞬间发生的情景,但也搬到了画上。这说明了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画者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也是他画技高超地体现。这样的理解还不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写作手法的指导,如:其实写作文和画画一样,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欣赏图画,填写资料卡:

1、有了上述的铺垫之后,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引读法进行。《清明上河图》是一副伟大的著作,因此,让学生再次欣赏图画,加深印象。

2、都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有关文物、古迹、图画等一类的文章,指导学生写“资料卡”,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这儿,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张“资料卡”。如下:

师:刚才大家看看图,读课文欣赏了一幅了不起的画。如果你想要把从课文搜集到的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我们可以做一张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这是另外一种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当要填写相关内容时,并不需要把整篇文章一一细读,而是快速浏览,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巧妙的板书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针对本课特点,设计如下: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基本情况 内容 历史价值

长:528厘米 人物众多观 800年以前

高:24.8厘米 街市热闹 古都风貌

北宋、汴梁 桥北头有趣 生活情景

【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别忘了要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因此作业可以这样安排: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赵州桥,课后自己也来做一张“资料卡”。

【问题研讨】

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把800多年前的画面拉至学生的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控究的学习方式,读写结合,把一篇课文浓缩成一张资料卡,把书读薄是本课教学的一大困惑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14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