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1-16-57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里的6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是高考家长帮小编为您分享的七年级数学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探索整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2、理解运算法则及在乘法中对系数运算和指数运算的不同规定、

(二)能力目标:理解单项式乘法运算的算理及其法则,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理解单项式乘法运算的算理及其法则,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整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运算法则及在乘法中对系数运算和指数运算的不同规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一位画家设计了一幅长6000米、名为“奥运龙”的宣传画、

受他的启发,京京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精心制作了两幅画;第一幅画的画面大小与纸的大小相同,第二幅画的画面在纸的上、下方各留有x米的空白、

想一想:

(1)对于上面的画面小明得到如下的结果:

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x(mx)米2、

第二幅画的画面面积是(mx)(x)米2、

他的结果对吗?可以表达得更简单些吗?说说你的理由、

(2)类似地,3a2b2ab3和(xyz)y2z可以表达得更简单些吗?为什么?

(3)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等知识的运算法则,并要求他们说明运算的道理,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受较小数;

2.通过分析、交流、合作,加深对较小数的认知,发展数感;

3.能用科学技术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重点、难点:

对较小数字的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感受较小数,发展数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过一百万有多大,请结合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来描述这些大数。

2.什么叫科学记数法?把下列各数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

(1)2500000(2)753000(3)205000000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出示“议一议”前三幅图(让学生阅读,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一百万分之一有多少呢?提示本节内容,导入课题“认识百万分之一”.

三、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绝对值较小数的认知.

1.出示投影:“议一议”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约为8844米;

(1)让学生计算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千分之一是多少?相当于几层楼的高度?

(2)让学生计算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百万分之一是多少?并直观地描述这个长度.

2.出示投影:“议一议”

(1)让学生计算出天安门面积的百分之一的面积,并用语言描述.

(2)让学生计算出天安门面积的万分之一及百万分之一的面积,并用语言描述.

教师综述: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会接触到较大的数,同时也会接触到较小的数;通过刚才大家的计算,交流体会,感受到一个物体的高度或面积的百万分之一的大小,使大家认识了百万分之一.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1.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2.1代入消元法

教学目标

1.了解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

2.了解代入法是消元的一种方法。

3.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消元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

接上节课问题,写出所得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提问怎样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探究。

比较此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xy46.41(xx5.646.4 )xx5.646.4与xy46.4比xy5.62较而由(2)可得yx5.6(3)。把(3)代入(1)。xy46.4中的y就是x5.6,

可得一元一次方程。想一想本题是否有其它解法?讨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基本想法是什么?

15xy9例1:解方程组 2y3x1

讨论:怎样消去一个未知数?

解出本题并检验。

12x3y0例2:解方程组 25x7y1

讨论:与例1比较本题中是否有与y3x1类似的方程?

怎样解本题?

学生完成解题过程。

草稿纸上检验所得结果。

简要概括本课中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想法,基本步骤。介绍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三、练习

P27.练习题。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习题2.2A组第1题。

后记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法则,会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基本运算。

在推导法则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索过程,培养合作、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的推理过程及运用

难点

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表示什么意义?(是乘方运算,表示10个2相乘;也可以用来表示运算的结果)

2.下列四个式子① ,② ,③ ④ 中,运算结果是 的有哪些?你能说明理由吗?(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两个幂只有当底数相同时才可以乘起来,同时初步感受计算的方法)

3.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米,若一年以 秒计算,那么光走一年的路程是多少米呢?

学生列出式子 。这个式子怎样运算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两个同底数幂相乘的一般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你能计算出 吗?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那么 等于多少呢?更一般的, 等于多少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发现运算的方法了吗?

师生共同概括归纳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用公式表示是: (、n都是正整数)

动脑筋

当3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时,怎样用公式表示运算的结果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解答,最后教师总结: (,n,p都是正整数)

三、典例剖析

例1 计算:(1) ;(2)

分析:直接运用公式计算,教师板书计算过程,强调初学时要注意弄清楚计算的步骤。

例2 计算:(1) ;(2)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题意在进一步训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会用法则进行计算,点评时要强调对法则的运用。

例3 计算:(1) ;(2)

学生解答并讨论,教师注意拓展学生对法则的运用,培养符号演算的能力,指出公式中的底数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字母或式子表示的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课堂练习

基础训练:

1.计算:

(1) ;(2) ;(3) ;(4)

2.计算:

(1) ;(2) ;(3) ;(4)

(学生解答各题,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对学生出错比较多的地方做讲解和变式训练)

提高训练

3. 计算 ;(2)

4.制作拉面需将长条形面团摔匀拉伸后对折,并不断重复若干次这组动作。 随着不断地对折, 面条根数不断增加。 若一碗面约有64 根面条,则面团需要对折多少次? 若一个拉面店一天能卖出2 048 碗拉面,用底数为2的幂表示拉面的总根数。

(用以提升学生运算的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五、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课上应该掌握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如:对法则的理解,解决了什么问题,体会从特殊到一般探索规律的数学思想等等)

六、布置作业

教材P40 第1题,P41 第12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情景设置:

同学们,现在我们家里都有电视机,大家都知道电视机的横切面是个长方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将几台型号相同的电视机叠放在一起组成“电视墙” ,计算图中这些电视墙的面积。

(每一个小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

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墙”是一个长方形,由9个小长方形组成。

从整体上看,“电视墙”的面积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积:3a·3b;

从局部看,“电视墙”中的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都是ab,“电视墙”的面积是这些小长方形的面积和:9ab。

于是,我们有:3a·3b = 9ab.

新课讲解:

1.探索研究

一起来观察上面这个等式:3a·3b = 9ab,根据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知道,3a、3b都是单项式,9ab也是个单项式,那么计算时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性?4ab·5b这两个单项式的积是20ab吗?

请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两个单项式3a与3b相乘,只要把两个单项式的系数3与3相乘,再把这两个单项式的字母a与b相乘,即3a·3b =(3×3)·(a·b)= 9ab.

4ab·5b这两个单项式的积是20ab。

同学们回答的太棒了,两个单项式相乘,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们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例题

计算:(1)a·(6ab);

(2)(2x)·(-3xy).

解: (1)a·(6ab)

= (×6)·(a·a)·b

= 2ab;(教师规范格式)

(2)(2x)·(-3xy).

= 8x·(-3xy)

= 【8×(-3)】(x·x)y

= -24xy.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教学难点: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判断是否是对顶角。

准备活动:在打桌球的时候,如果是不能直接的把球打入袋中,那么应该怎么打才能保证球能入袋呢?

教学过程:

内容一:

课件展示桌球运动中球入袋的情景,观察图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但是不要求学生说出图中所有的角之间的关系;在对图中角的关系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

教师提醒学生:互为余角、互为补角仅仅表明了两个角之间的度量关系,并没有对其位置关系作出限制.(为下面的对顶角的学习作铺垫)

想一想:

在右图中,(1)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

(2)∠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AOE与∠BO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结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让学生探索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结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说明理由。

内容二:

议一议:

(1)用剪刀剪东西的时候,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

(2)如果将剪刀简单的表示为右图,那么∠1和∠2有什么位置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能试着说明理由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6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是由高考家长帮精心整理的七年级数学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