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理的14篇美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篇一
这节课我认为主要是激发学生运用橡皮泥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生活中原有的物体形象加以变形、夸张或改变,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势,积极主动地运用色彩的对比、相间或重叠,创造出富有情趣的形象来。这一理念在学生说老师示范制作蝴蝶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与融汇贯通。在这一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不留痕迹地导入了本课的要求:造型与色彩可以突破常规,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像和创造;色彩搭配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这为学生的创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没有过多的限制,只要自己觉得漂亮好看、有趣就行。
在这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比较好。这样的话,在制作过程中,既是个体又是小集体。因在讨论的时候,四个人可以分工合作一幅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然后再拼贴添画成一幅完整的有内容的有趣作品;也可以在讨论中相互知道各自最喜欢、最有趣的、准备制作的是什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最后把各自的作品拼在一张卡纸上,形成一个整体,相互欣赏,在欣赏中自然会相互比较、评论。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目中初步形成一种合作的意识,不但可以自己独自创作出有趣的形状来,在拼贴中也会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在展示评述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或本组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下进行展示,对此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兴奋,做完的学生几乎都想在台上说一说,表现表现。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吧。
美术的教学反思 篇二
我讲授的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三课《好吃的水果》。讲授本课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整节课我觉得还是可以的。可是有一些地方处理的还是不够。
一、孩子的发言少了
在讲授本课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学生来说说上台来的2名学生吃的水果“是酸的还是甜的你怎么知道的?”这里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我叫了几个,就一下子打住进行了下一个环节。孩子去描述是为了后面绘画进行回忆,这样有些孩子在绘画的时候就表情和动作不太多。
二、教师要语言简洁
我上的二年级的课,总害怕孩子们听不明白,在描述的时候说很多“废话”这样就显的我很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语言简练,干净利索。
其实还有一些做的不好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听别人意见,共同研讨。<
美术的教学反思 篇三
《花式点心》一课,通过让学生学习搓、团、捏、拉、压和接等泥塑的基本方法,用彩泥表现各种“小点心”,体验材料的美感。本课是学生进入小学后第一次学习粘土造型,在训练学生手指小肌肉的灵活性的同时,培养他们掌握物体整体概念的能力,因此操作技法训练不易过难。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面对美术课中用到的新材料,更是充满了好奇。因此,这一节课,我也主要针对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玩”中创新。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欣赏同龄儿童制作的花式“点心”,引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大胆进行造型练习。通过对花式“点心”的不同造型训练,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局部—整体地观察事物。课中利用橡皮泥的可任意塑造、随意揉捏的特性,让学生揉捏造型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还通过给“花式”点心取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最后作品的呈现中,效果还可以,但整节课的纪律问题,不如绘画课那样容易调控,有些混乱。
高中美术专业教学反思 篇四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强调基础知识,认为将知识系统而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便能听懂,也能画好,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从学生的一次次画面效果中,从教学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学生怎样来学,教师怎样去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变”成了我在素描教学上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教学中注重自主性与灵活性
素描教学上,认为将铅笔削得尖尖,从6B一直画到6H,最后将画纸画得起毛,这才是主张素描的整体性。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将缺乏自然的理解力与想像力。试想历代大师的素描作品有哪张是面面俱到画出来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优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渗透出大师的智慧与灵感。审视我们的素描教学不应该过于单一、机械,一张好的素描习作应具有以下的品质:较好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准确并较深入的形体结构,使人产生较强的直观感觉而非细节吸引,既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物象,同时又不千篇一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关于材料的应用我们不须死板地让学生先怎样,再怎样,一定要怎样,只须告诉学生“B”与“H”标志软硬铅的区别,及绘制产生的效果,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绘画的内容及习惯去选择,放开手脚大胆捕捉和追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当选择临摹的范画时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来决定,石膏头像的难易程度差不多就行,无论哪个角度,“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主性,这也是适度培养其“个性”的一个良好出发点。
在高中素描教学进度上,由于该阶段要达到专业高考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学完该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人头像相对来说时间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历年高考素描频率较高就属人头像,面对现实,试探在石膏头像开设中穿叉人头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所接触,一来缓解画石膏头像的枯燥情绪,二来可以
美术的教学反思 篇五
我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阳光下得到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重视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个体对美术的体验。致使大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从而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才能。针对这一现象,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上《我们的社区》一课时,孩子们都动手了,只有一个孩子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的彩笔,却不动手。从他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很想动手却又不敢动手。我到他身边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生活在农村是刚转来,我不知道怎么画社区,怕画不好同学们会看不起我,我也不想画不是我家乡的东西”原来是怕表现不好,看来这孩子很没有自信。于是我请他说说他的家乡,他说到了老家的房子,一座座独家小院像别墅一样排列,农闲时村里组织唱大戏,人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听着孩子的表述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你把你的老家说得像画一样美老师相信你也能画得很美,你希望老家变成什么样都可以画,相信你一定能把它表现的很好。”这时我看到孩子满眼的激动。他终于画出了一片瓦房,房子前头装上了健身器,老人们在健身,虽然不是很美,但他敢于动手表现就是很大的进步。当画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画时,他也勇敢的上来了,我当众表扬了他,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孩子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创造出许多图式表现自我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虽然不是很像,有时很不像,但象征性十分明显,它表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对于这种创造性、表现能力,我们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加以肯定和赞美。如果教师对于这些自认为的不合适严厉的让孩子纠正,那么将很大的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以至于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但也不是不改而是要给他讲明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优秀。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另外在美术作业评价中我打破了原来的等级制,采用在作业上粘贴小标志和评语的方式。如评价作业,我会贴上一朵小花表示有进步,贴上一颗红星表示有创新,后面再加上各种评语,如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设计非常独特,你的色彩感觉很棒,遇到一些比较难认的字我会再加上一些拼音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老师师认真地对待他们的作业的同时使学生更有自信心。
二、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美术能力与水平只有在美术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特别适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活动评价方式: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术、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也会让学生在作业后边写上自己这样画的设想,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作业,了解他的想法及创作过程,将作业结果与这些联系起来进行评价,正确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能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三、 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记得曾教过一个学生,上课不爱发言,老师问他也不回答,每次的作业不是空白,就是乱涂。我也很想拉他一把,所以经常在旁边指导,我在时,作业还好些,我一走,他就又开始不画或乱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自己本子上画各种恐龙,非常漂亮。当时就想:他还是喜欢画画的,只是对美术的其他内容兴趣不高,兴趣比较单一。接下来一节美术课,一上课我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恐龙的图片,学生在赞叹之后就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老师从动画片里给大家找来的恐龙图片,我们班也有一个画恐龙的高手。接着就把他介绍给全班同学,面对全班同学他的脸红了,在鼓励下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恐龙的图画,这张画让同学们震惊,大家对他的画发出惊叫得声音,那时我看到他眼角闪过的自豪。下课后我找他单独谈话,告诉他:光光画好恐龙是不行的,美术中还有许多内容等着你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学得很好,还能在美术比赛中得奖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注意鼓励和表扬他,☆www.kaoyantv.com☆他也逐渐的喜欢上了美术课,也更爱动脑,更爱动手了,在区里的科幻画比赛中,他还得了奖呢。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肯定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评价标准,对学习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引导学生从纵向来比较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的优点,通过评价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自评与互评,使学生逐步成为评价的主体
《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中反映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在美术教学中,我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先在自己的作业背面写上自己对作业的评价,然后再到讲台前展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评价,觉得自己哪儿画得很好,哪儿还有些不足,需要怎样改才好。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帮他出出主意。通过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时还会采用互相评论的方式,在二年级的《假如我是巨人》一课中,先将全班的作业展示出来,接着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矮人的贴纸,让学生将贴画贴在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上。然后问他们:你将贴纸贴在哪张作业上了,为什么贴在那儿?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好?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在轻松氛围中通过互评,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他们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我发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兴趣。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篇六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课堂上充满了儿童情趣,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美术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升了美术教学的品位。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布鲁达说:“学习的剌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料,有视频、音频、文字、图像、动画等,被集成到软件中在电脑多媒体任教师随意使用,学生则可按教师引导收集信息,可任意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素材。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有一定的感性材料支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的支持,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学二年级美术课《我和昆虫》就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有了观察各种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等的直观效果,以此作为很好的媒介,既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也为诱导学生爱护大自然提供很好的契机。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在传统的工艺美术教学中,构思设计——铅笔绘出草图——定正稿一一上色一一整理画面一一完成。学生从设计构思到绘制完成一幅作品所花时间较长,再加上对手工绘制的技术要求较高,花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对学生来说,好的构思设计不但代表好的设计作品,它还包括有高超的技术表现能力,对此也是在应用设计课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代电脑美术的出现,正好能解决这问题,因为电脑有强大的编辑、造型、上色和文字处理功能,可以直接按自己的设计指令,绘制出自己满意的图形、文字也为和色彩,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绘制质量。在以往如果在完成后的设计作品不满意,需改动一下,那就等于重新绘制一张新的作品,而此时有了电脑,你就只要在原来的作品上用各种应用工具,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省时省力,而且可用更多的时间追求创意和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方面是指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能保持新鲜感和参与热情,一方面要有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及治学的民主气氛。新鲜感是吸引注意力和引起兴趣的前提条件;表达空间是他们能力得到肯定、思想得到锻炼的场所,而广阔的想象空间则是使他们畅所欲言、打破思想束缚、自由发挥想象力的肥沃土壤。这正是传统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正是新的电教手段表现出旺盛活力的方面所在。由于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从知识点和新颖性、趣味性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思考和精心的策划,生动活泼的画面以及多种媒体的共同参与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这样,在多媒体技术下的学生美术想象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创作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我们应在明确鲜明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应用好现代化电教手段,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教学应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反思 篇七
由于今年的美术教材是新改版的来的比较晚一些,开学第三周的星期五才见到新教材,姗姗来迟的新教材导致了我前三周的。备课反思为零,不过我利用这几周的课上时间学生让学生准备“在灿烂的阳光下”主题绘画比赛,再就是和学生互动讲一些画家的故事学生都很感兴趣到了下课时间还兴奋地讲比平时上课时还踊跃,也算没有虚度,在被点名后也算有一点心理安慰。
课程变化很大,首先课程量大增,有以前的13、14节改为19节课其中有一节为选修课;其次本册内容注重了色彩基本知识的讲解。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有些内容近似的课程要并在一起讲,不然会上不完课;色彩知识的讲解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讲起来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是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学会而且要夯实。
教师是干良心活的,像我们不考试的科目就更是如此了,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是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努力扩大课堂的容量,打造高效课堂,好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更多的美术知识。面对新的教材,我会更加努力,把课上好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美术。
美术的教学反思 篇八
《戏曲人物》这一课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为题材内容设计的课,通过欣赏、表演、画戏剧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戏曲,如京剧,越剧等,让学生认识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很多学生在欣赏戏曲表演的同时,也会禁不住想尝试一番。所以让学生上台演一演会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戏曲表演的精彩,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通过欣赏、表演,加深了学生对戏曲的感受,而后让学生来画一画戏曲人物,画出自己了解、熟悉的戏曲人物,在题材内容上主要体现了我国传统戏曲人物的化妆、服饰和动态形象。本课采用水墨表现,水墨和戏曲都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两者合二为一,同时水墨也更能表现出戏曲的形式美。
美术教学反思 篇九
美术创作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但在我们的课堂40分钟里,教学一个创造内容,除去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多也只有20—30分钟的自由创作时间,若有时候想讨论的全面些、深入些,恐怕时间就更加不够了。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自己想要表现的作品是什么吗?能有时间按照自己的意图完美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吗?就算完成了,我想充其量也只是学生为完成任务快速地赶制应付而已。
所以在上完一堂课后,有很多学生都意犹未尽地说:“老师,我还没画完呢。”“老师,下节要是还上美术就好了。”“老师,我可不可以带回家画啊?”可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很难在有兴趣以后保持一个相对教长的时间,更别提在缺乏大家的集体合作以后会有更新的发展,所以,是否能提供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在共同的创作中细细去体会呢?在法国,为了使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育部门提出了三条原则:
(1)凡是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不在室内进行;
(2)凡能通过社会和自然界可以掌握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上;
(3)凡能观察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观察停止不动的静物。
他们认为,社会和大自然就是艺术教育的课堂。因此,他们经常鼓励教师带学生外出郊游、参观、访问,在社会实践中接受艺术教育。在中国一节课40分钟内,这一切很难想象可以做到。课时的宽松完全可以随时开放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直观地学习美术,将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甚至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生自己愿意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但在教材中缺乏的实用美术内容。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在进行英语长短课时的研发,那么,我们是否能参照这样的课时,针对艺术创作的特性,增加一个课时,将一个星期的美术课集中在一次两课时连起来上,有条件的话最好像德、美等国家一样,一上就是半天,这样,我们就有充足的机会深挖我们的教材,也有机会创造更好的艺术创作场地。
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篇十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低,他们的兴趣往往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我想,蛋糕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吃过,分蛋糕有些孩子也曾经参与过,所以设计让学生欣赏歌曲《生日快乐歌》作为引题;引入故事让学生聆听故事关于“东东分蛋糕”的过程;然后提问,东东为什么没分到蛋糕呢?我们大家都吃过蛋糕吧?谁能给老师说一说蛋糕都有什么形状的?让我们回忆一下你是怎么吃的蛋糕?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设计蛋糕造型的兴趣。
兴趣是创造的原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创造的欲望,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我利用教具激趣,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各种各样的蛋糕和多媒体制作蛋糕,学生通过观察这些蛋糕的外形、图案及色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创作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是考虑到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创作可能设计出来的蛋糕比较单一,如果集体进行分蛋糕后再进行组合,这样组合出的蛋糕就会又大又有新意。也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也能渗透同学平等友爱的思想教育。在这节课中,学生先是绘制蛋糕,其次还要分蛋糕,分蛋糕又是本课的难点,该怎样引入,我设计了一个情景“东东制作好蛋糕后,请朋友们来品尝,意外的是东东没吃到蛋糕,(因他的粗心大意,没给自己分哪一份)”这一情景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绘制蛋糕后切割的兴趣。同时,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设计了两张范画,其中一张是分割后重新组合的蛋糕图(设计成蝴蝶形)以此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凸显他们聪慧的想象。最后,我对部分同学的作品给予了评价,把作品展示全体学生欣赏。整间课,学生是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兴趣得到了激发,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创造出了造型各异,富有个性的作品。
美术教学的反思 篇十一
本课《瓜果飘香》选用的是儿童熟悉喜好的水果味内容题材,接近学生的生活,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一般也都能够掌握瓜果造型的特点和色彩的认知,并且比较有兴趣地投入到了绘画中去。
我从瓜果的形、色、以及瓜果的组合、前后摆放、色的搭配为教授新课内容,课前我还画了很多水果的外形,找了一些非常逼真的假水果带过去以供课堂上合孩子们一起观察、比较,并且分享记忆中的味道。我也渐渐适应了可以在没有PPT的教学环境下,充分利用自身的美术功底做教具,黑板上直接示范简笔画,我认为这样可以更加好的体现出美术老师的绘画能力,而且边示范边讲解也可以更加直观使学生学习到绘画技法,提高他们对形的把握
1、我请学生先上来画出他们自己喜欢的水果,然后对他们画的进行点评,最后我自己在黑板上示范很多水果外形的画法,这样自己做的太多,给学生自主发挥想象的空间还不够,我在示范的同时应该更加好的启发、引导学生,一种水果不仅只有一种画法,还可以有很多的画法可以比老师画的更加好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作业更加丰富多彩的呈现出来。
2、看了作业我发现学生的水果很多都是一个一个孤立起来,没有很强的画面组织意识。所以我对组合起来的瓜果这块内容,可以从大小关系、遮挡关系,疏密关系入手层层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大小不同的瓜果;什么挡住了什么;哪里的瓜果多一些哪里少一些。并板书:大小、遮挡、疏密。
3、教师上课的语言要做到简洁但不简单,让学生能够用最快的时间理解你的意思,不要说了很多,学生反而被你弄糊涂了,毕竟现在接触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就要更加注重这一点,引导到位,张弛有度,知识重点讲授到位,语言流畅清晰。我想这一点是我必须得反复练习,不断学习的。
美术教学反思 篇十二
本课是以蚂蚁搬家的故事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是一节通过设情景渗透德育意识、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典型课程。通过对昆虫外型特征的描绘,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天真的孩子会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
一、引人入胜的情景导入。
1、让孩子们听故事。(教师播放录音故事——蚂蚁的王国)
2、孩子们分角色扮演小蚂蚁,教师扮演蚂蚁妈妈。
3、说一说你通过这个故事对蚂蚁有了哪些了解。
4、学生回答。(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好的想法)
通过蚂蚁的王国故事到入和分角色的扮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环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老师学生的参与也融合了新课标学生主导教师为辅的精神。
二、直观教学,探究学习相结合。
1、展示活动的纸蚂蚁模型,让学生上台来摆一摆,启发学生了解蚂蚁的结构和形态。
2、课件播放蚂蚁的分解图,学生试画蚂蚁的结构。
3、分组讨论:蚂蚁搬家时会出现哪些动态?蚂蚁搬家时会有哪些情况出现?
4、课件播放动态的蚂蚁以及生活中蚂蚁搬家的片段。
5、你认为还有哪些细节,大胆的说出来。
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蚂蚁的外型特征,结构以及蚂蚁的动态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且通过展开讨论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提高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集体创作,大胆表现。
1、课件播放:欣赏学生作品。
2、谈谈你对这些作品的评价。
3、分组讨论:分工合作(从构思到绘画完成将怎样分工?怎样合作?)
4、播放音乐,集体创作。
通过集体创作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现蚂蚁搬家的场景,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也能从孩子们的合作中感受团结的力量,这正是今天学习蚂蚁搬家中德育渗透的主题精神。
四、作业评价,课后延伸。
1、让学生小组自评。
2、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
3、通过现场拍摄,当场展示优秀作品。
4、集体讨论:通过此课你学到了什么?今后的集体生活中你会怎样来做?
通过各种评价方式的尝试发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创作的魅力,而且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这种评价方式也验证了新课标评价方式的优越性。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延伸课后,提高学生的认识,内化情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蚂蚁都有这样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学生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团结,一切困难都会战胜。
本课虽然顺利的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遗憾也有,我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寻找^答~`案,努力改进。
美术教学反思 篇十三
在我任教美术课期间,学习了很多美术教学成功案例,观摩过许多优秀美术老师精彩授课,同时我也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把自己总结的教学理念搬到课堂里,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由原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转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前,“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已经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者的非议。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我们寻找的途径,必须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
现代儿童教育基质中,无不体现着“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基本特点。经过新课标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觉得美术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其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美术教育教学侧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特别是低年级强调游戏性、体验性的活动。 然而,儿童的美术教学中,并不是以通常意义上的“轻松游戏、浅尝辄止”,它的“游戏”内容更为丰富,规划更为宽松,过程更为复杂,结局更多变化。它要求学生真正做到一个亲身体验的参与者,眼、脑、手并用,充分运用各种知识,充分展示各种能力,充分挖掘各种潜能。而我们教师就是这项“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应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以充分启迪学生的心智,发散学生的思维。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引入游戏性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最自主的美术活动。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说过:“孩子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美术教学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最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多种方法中,游戏性教学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教学案例:
1、游戏性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游戏性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这一变式成立的。
在《影子的游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到太阳底下“玩影子”、“画影子”的游戏,一(1)班的多数同学都能在影子千变万化的游戏中,明白光源作用,明白影子产生的过程,明白影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画面中无不体现着发现者的欣喜与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在游戏的基调上达到教学目的。
2、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
在《摸一摸 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使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课堂的氛围,孩子创造了许多表
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以及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甘落后的学习劲头。
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总之,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十四
线条是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语言,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不同线条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上课时我准备了几件物品,如铅笔,树枝,树叶、苹果等让学生用线表现出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线条,感受线的魅力。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