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高考家长帮www.kaoyantv.com细心的小编飞白为家人们整编的7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酝酿血脉亲情
1、课前播放《爱的奉献》。同学们,一首深情的《爱的奉献》又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当中。十八岁,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一个如花的年纪。而他,一位杭州青年小钱,此时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在焦急地期盼,期盼救命的骨髓能早一点从远隔万里的海峡彼岸中国台湾送到杭州。(板书:中国台湾 骨髓 杭州)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髓手术的日子翩然而至,中国台湾却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2、边播放地震视频边描述。看完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感受、理解“爱”
1、在这样可怕的地震之后,手术能如期进行吗?让我们把镜头转向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 3 — 6 段,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词语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2、自由汇报,相机指导、朗读
我们先来交流中国台湾青年令你感动的词句
a、出示句子1:“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那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为什么让你感动?(因为---所以,把话说完整)
(2)师:对啊,当时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多危险哪!我们设想一下:当余震来临的时候,手术室里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
明明知道地震很危险,而且抽取骨髓又这么地难,那为什么他还静静地躺病床上?
师:这就是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是无私的奉献!
(4):中国台湾青年还有什么行为能让你怦然心动吗?
b、出示句子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期待着他的骨髓。”
(1)谈谈你的感受?
(2)还有谁也找到了这一句?说说你的体会
师:中国台湾青年真的不关心家人吗?不是的,此刻他的内心一定不平静,他会想些什么?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去贴近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
(3)师生合作模拟采访:
你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请问:在当时大地余震时,你躺在病床上,你害怕过吗?
你很勇敢。那你有想过让手术延期进行吗?
你知道吗?这次地震,造成了24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地震过后,大家都忙着寻找亲人,抢救亲人。可你并没有这么做。有人说,你根本不爱自己的家人。是这样吗?
(4)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啊!
课件出示: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师引读句子。
体会李博士的性格
中国台湾青年的行为感动着我们,在手术室里,还有谁也 让我们的心也随之跳动呢?你找到了李博士哪些感人的词句?读出来
a、在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他又为什么步履匆匆呢?
b、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师:为什么这句话揪住了你的心?
师:是啊,可怕的地震,房屋随时都可能倒塌,此时此刻,只有怎样才是安全的?
引读:多么艰难的选择啊,但是,他没有选择离开,李博士仍————
多么伟大啊,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李博士仍——
c、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从他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那么,还流出了什么?
师:我们感动着中国台湾青年的爱心,感动着李博士那高尚的医德,感动着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里发生的这一切,让我们再来重温手术室里那令人感动的一幕幕。(齐读课文4到5段)
d、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1)老师这里有一张当天李博士护送骨髓的时间表,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这是怎样的12小时?
(2)经过12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整整12个小时,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李博士对大陆同胞的深深关爱。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字“感动”, 请大家深情地朗读第6段。
三、品读第7段,情感升华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小钱终于得救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所有关心小钱的人。(课件出示,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
2、小钱终于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这是一座用什么搭建的生命桥?(板书:爱心 血脉亲情)
3、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海峡两岸同胞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搭建起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此时此刻,他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说,他会对谁说什么呢?(生配乐写,交流。)
4、其实,中国台湾慈济医院向大陆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的事例还有很多,课文写的仅是其中一例。(课件出示其他事例)
5、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无限敬意一起读课题。(生读课题)
让我们带着中国台湾和大陆人民的爱一起读(生再读课题)
6、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出示根据课文改编的诗,师配乐深情朗诵)
四、拓展作业:
以小钱的名义,给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血脉亲情
骨髓
中国台湾 杭州
教学反思:
对于本堂课,自己特别想说的一句话是:经过了不少努力,留下了不少遗憾。细心反思时,却也发现了遗憾中令自己感到欣慰的地方。
一、巧妙、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生活在平原上的这群幸福的孩子他们对地震的感受是空洞的,为此课堂上我播放了一段关于地震的录象,孩子们看了以后纷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有的说太可怕了;有的说太危险了;有的说太吓人;有的说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很庆幸;还有的说太震撼人心了……
播放此录象,让学生们深入感受录象有两个用意,一是让学生们读好“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这句话。
二、以情入手,展开课文最动人的场面来教学,让学生感悟到课文的感人之处。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谈谈心中的感受,多数学生认识到课文内容令人感动。再让学生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把学生带入情感中,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中救助远在大洋彼岸的陌生人小钱,从而体会到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即理解课题的褒义。
三、以读为主,“读是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引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尤其是第3至6自然段,我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大地震刚过后,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从反复读中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从读中体会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两个“静静地”,让学生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最后,饱含深情地读题,则是情感的升华。
遗憾是因为不足,由于本堂课安排的内容较多,有些环节设计的又不够简练,怕内容完不成,很多时候我都在考虑和提醒自己:“环节怎么样一个一个顺利进行下去?不加快些速度等下就来不及了!”,而没有考虑到学生他们是否还有表达的欲望。导(高考家长帮★www.kaoyantv.com)致了这堂课不管是朗读一个句子还是回答一个问题都没有请多位同学发言,这样子“无视”那一双双高高举起的想说话的小手实在不应该。
有遗憾也有收获,反思时我也给自己敲响警钟:
1、中心不要偏移,关注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一个引导者。
2、一堂课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凋零、谈何容易、余震、骨髓、奔波”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用“也许……但是……”的句式来练习说话,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以及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以及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骨肉亲情。
【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第一节,师范读后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⑴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⑵ 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3、指导朗读。
4、揭题:
⑴ 过渡:
然而,钱畅又是幸运的,后来在中国台湾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于是,在杭州和中国台湾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⑵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抓住 “凋零”、“惟有”、“十万个”、“一个”、“谈何容易”等词来体会钱畅的不幸、可怜,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从而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过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来事情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呢?
2、请大家自由读3~6节,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又怎样呢?
3、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中国台湾、青年、李博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简要地概括课文3~6节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威力,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质埋下伏笔。)
三、重点研读
1、过渡:
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我们一般该怎么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
3、师: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么做的呢?
⑴ 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静静地躺着。
⑵ 齐读“也许……但是……”这两句话。
4、师:一个是庄严地站着,一个是静静地躺着,然而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可以选其中一个来说说,用上“也许……但是……”这个句式来说。
出示练习:
李博士庄严地站着,他想:也许( )但是( )。
青年人静静地躺着,他想:也许( )但是( )。
5、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杭州、钱畅
6、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用“也许……但是……”句式来进行想象,使学生体会到李博士和青年人为拯救他人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第四节,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青年顾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爱心、奉献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生接读。
这句该怎么读呢?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8、师:骨髓终于抽到了,李博士带着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赶到了杭州。这十几个小时,他做了什么呢?
⑴ (播放补充资料)结合箭头、画外音来了解整个运送的过程。
⑵ 看来刚才的媒体介绍,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媒体的创设,让学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难,飞跃了千山万水,终于把骨髓及时送到了杭州。)
⑶ 师小结。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李博士千辛万苦为钱畅送去的仅仅是骨髓吗?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2、师总结:
是啊,李博士千心万苦为钱畅送去的不仅仅是骨髓,还送去了爱心……
3、师:出示练习:
也许,钱畅是不幸的,因为( )。但是,他又是( ),( )。
同学们,请大家完成这个练习。
4、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继续用“也许……但是……”句式来练习说话,一方面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再次来体会钱畅的幸与不幸的原因所在。)
5、点题,再齐读题目。
6、让我们满含地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结束全文,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再次齐读课题,更是对海峡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体会。
【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爱心 中国台湾
钱畅 血肉亲情 青年 李博士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思路】
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 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⑴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⑵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
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⑴ 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⑴ 感情朗读: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⑵ 创境引读:
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⑶ 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课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⑷ 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配乐解说)
1999年9月22日,(图1:医院)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图2:病床)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有救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提前训练:明白老师的手势)
我们一起来体会---(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
三、初读课文,感悟危情
1、概括得真好!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2、生交流资料:
3、同学们,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2人)
4、生:绝望、悲痛、死亡
5、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骨髓移植。但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课文哪些句子告诉我们不容易?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并把找到的句子用 “——”划出来。
师:谁来说说?
生汇报。
(点击灯片3:)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这三个句子中,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找适合的骨髓不容易?(节奏快点)
师:十万人里才可能有一个,万分之一啊,不容易啊!
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医务工作者有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也有可能去过——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太不容易了!结果找到了适合的骨髓吗?在哪儿找到的?这就叫“几经辗转”,这就叫“谈何容易”啊。
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评:她读得怎样?谁来评一评。(朗读高手:她读得比较平淡,没读出不容易的语气)
师:那请你读读吧。你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哪些词?
师:真会读书!现在,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四、读懂捐献,感悟爱心
1、是的,(出示句子)小钱是幸运的,最后得救了。他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他得好好感谢( )。(板书:中国台湾青年 大陆小钱)
2、为什么小钱得好好感谢那位中国台湾青年?
3、生:因为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为他捐献了骨髓。(板书:捐骨髓)
4、对。如果是你,你会捐献骨髓吗?(2-3人)
生:会
师:为什么?
师:你真善良,真有爱心。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不会
师: 你不会,可以理解。因为捐献骨髓,需要全身麻醉,是比较痛苦的,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其实医学证明,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害处的。
五、深化感悟,升华感情
1、同学们,小钱遇到这位志愿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是多么幸运啊。他感谢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还有更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吗?(速度慢点)请默读3-5自然段。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提示写字的姿势)先写完的就在小组里交流。看谁先写完谁先交流。(巡视提示:可以是词,可以是句子)(训练默读及写体会)
2、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感悟。
(1)句子1: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中国台湾青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为小钱捐献骨髓。实在太伟大了。
师:是呀。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生: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
师:那么什么是突如其来的余震?谁知道?
生:指余震来得突然。
师:来得很急,很……(生:快),让人没有任何防备。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情形。(播放地震的片断)
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有的同学发出了惊叹,太危险了,太可怕了。在这危险的情况下,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生: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
师:但是,这位中国台湾青年却----
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3人开火车)
师:是他不知道发生余震吗?他为什么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跑出去保全生命,他在想什么?
生:只想到救小钱。(3人开火车)
师:为了救小钱,连自己生命都不顾了。这需要多大的---
生:勇气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决心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爱心等
师:谁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出示句子)
(2)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青年忍受了一次又一次扎针的痛苦,体会到医务人员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1人读。
师:我们分男女同学比赛读,好吗?
(3)、句子3: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在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中,小钱比他的家人还重要。
师: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认识吗?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
3、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老师忍不住想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配乐读)
4、如此动人的一幕,你们也想读一读吗?想读的同学请站起来,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两个自然段。(配乐读)
5、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这位就是中国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创办了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在这同一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呢?
6、出示句子并朗读: (李博士图片+文字)
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李博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我们一起把对中国台湾专家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7、在这同一时刻,除了李博士,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努力呢?(两岸的医务工作者、家人、飞行员、司机等等)
8、为拯救小钱的生命,海峡两岸那么多同胞在忙碌着,在奔波着。
9、引读第7自然段
师:小钱终于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也许,
生: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师:这并不重要,
生: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师:那血脉亲情,
生:如同生命的火种,
师生共读: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过渡:此时此刻,你知道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
生:用生命搭起的桥。用爱心搭起的桥。
10、是啊,这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就是爱之桥!(板书:爱之桥)(手指着板书)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六、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1、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图片1)小钱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图片2)他的父母紧紧地握住李博士的双手久久不愿离开。李博士动情地说:“不用感谢,我们是一家人。”
2、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图片3)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看谁说得最让人感动?(2人)
3、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话想说,那请同学们-----(出示作业):发挥想象,写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情景。
4、同学们,跨越海峡两岸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出示书)凤凰卫视的吴小莉姐姐写了这本书——《生命二十小时》,这本书全程记录了海峡两岸救助白血病患者陈霞的感人故事。现把这本书送给你们,希望爱在咱们三(?)班传承,希望爱洒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板书:
(爱之桥)
大陆小钱 中国台湾青年(中国台湾地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生命的珍贵与爱心的无价,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了温暖,这节棵我们继续学习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再一次去感受人与人间最纯真的感情。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小钱------------------中国台湾青年、李博士)
三、品读感悟
1、让我们用心去读课文,画出使你感到心酸难过或感动的语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
你读了哪些语句,让你感到辛酸难过
(1)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a、请你谈谈你的感受。让学生抓住“静静地、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唯有”词语和比喻句理解
b、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样?
c、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这段话。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小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命运出现了一丝曙光,谁来读读看到希望的句子。
(2)出示“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a、指读这段话,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谈何容易、十万、辗转”来理解。
b、他的亲人和医务人员可能找过哪些地方?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c、小钱的家人和医务人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小钱的生命出现了转机。让我们齐读这段话。
3、学习3----6自然段
小钱既是不幸的,病魔纠缠着他,折磨着他;小钱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了有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骨髓手术的日子翩然而至,中国台湾却发生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录象)
(1)看完录象,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9、21大地震多么令人心惊胆寒呀!它不但给中国台湾带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夺去了两千人的宝贵生命,过后仍不断有强烈的余震发生,千百万中国台湾民众处在大地震的恐慌之中,正在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骨髓移植的时候,中国台湾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想象一下人们会在余震中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2)当时余震不断,人们的生命仍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味课文中的3---6节,想想课文中哪些描写人物的词句使你感动。
学生自渎3---6小节
(3)汇报:谁最让你感动?
感谢中国台湾青年: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抓住课文第四节和“静静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等语句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
写话练习:此时的中国台湾青年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没有逃到空旷的安全地带,也来不及顾及家人的安全,冒着生命的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青年的心,听听他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
感谢李博士:训练学生总结语言的能力,抓住“沉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奔波,连夜”理解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往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让我们带着感动和深情读3—6节。指名分自然段读。
3、品读第7小节
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幻灯片“这真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啊!”
学生填空 板书(爱心 血脉亲情)
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的最后一段来倾吐我们的心声!(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练习
1、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播放《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崇敬之情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无私的爱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设计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小钱 —————————— 中国台湾青年、李博士
血脉亲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六
1.今天,我们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杭州青年小杨患白血病要骨髓移植,一个中国台湾青年自愿捐献骨髓。做手术那天,刚巧碰到地震,医生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抽取骨髓并成功地完成了手术,小钱得救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被深深感动了。那个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真好啊!我以前在电视中看到有些人要把祖国分裂出去,也看到有好多人反对,今天我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反对了。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中国台湾青年知道祖国的同胞有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骨髓,连姓名也没留下。李博士为了祖国青年的生命,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完成了手术,他对祖国青年是多么地热爱啊!他们用爱架起了一座桥,把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我长大了也要为两岸的统一做点事,让祖国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城中心小学四年级 韩晏舒)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一个字来写的,那就是——爱。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讲的是七年前发生在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在美丽的杭州市,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小钱,因得了严重的白血病躺在病床上,等待着骨髓移植来挽回他的生命。而在同一时刻,中国台湾的一位青年人也躺在病床上等待着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负责手术的李博士和这位勇敢的中国台湾青年,为了海峡彼岸的大陆同胞,不顾自己的安危,不顾家人的安危,在摇晃的病房中坚持做完了手术。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从课文中,我看到了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那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篇文章也更加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血脉亲情。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社会中,爱心是无处不在的。面对受灾的群众,我们捐款捐物;面对病重的少年,我们伸出救助之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心,我们的社会,是多么美好啊!就在我们班中,也不乏这样的实例:一直以来,班里大扫除时,抹布由同学自己带,可总是有些同学忘记,老师和同学都为此苦恼不已。有一天,班里突然多了几块抹布,同学们再也不用为大扫除发愁了。几块小小的抹布虽然算不了什么,但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为班级着想,为同学们着想的心灵,这不就是为班级、为同学们奉献的爱心吗?
同学们,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世界才变得这么美好。正像一首歌里唱得一样,“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四年级一班 张迈)
3.我读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后深受感动。
文章写了病人[文中的主角]已经要离开人世了,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救活他。可医生们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治疗,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昨天中国台湾刚发生了里氏7.3级的大地震,此时,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李博士[文中的主角]用大地震动的间隔把中国台湾青年[文中的主角]的骨髓抽出来。赶回医院,给病人做了手术,病人得救了。
首先,我感受到,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不顾生命危险,去救一个与他们素不相识、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并且没有任何怨言。又抢时间做了手术,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时的紧张气氛。顿时感受到了一股暖流遍全身,也感受到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燃烧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想,如果我们都和中国台湾青年一样,有一颗善良、舍己为人的心,那该有多好呀。
4.《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后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杭州市的一家医院里,有一位刚满8岁患有白血病的病人,他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找合适的骨髓,谈何容易?也许是天不让这位病人死吧,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同一时刻,海岸彼岸的中国台湾一家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和捐赠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取出了捐赠者的骨髓。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两岸工作人员经过才几个小时的奔波和当地工作人员连夜为病人做骨髓移植手术。病人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正是因为这种爱,那位病人才会得救,这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能感觉到这种爱。
有一次,我出水痘了,一连请了好几个星期的病假。我病殃殃地躺在床上,无精打采的,突然妹妹回来了,她放下书包,飞快的跑进我的房间,陪我聊天。给我讲她们班发生的一些有趣事儿。聊着聊着我感到有点渴,妹妹连忙端了一杯温水捧给我,用亲切的眼睛望着我,顿时,我感到好了许多,人也变得精神了,我想:这大概就是爱的力量吧。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潜江市二实小六(2)班 林俊言)
5今天,我打开语文课本,书中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深深吸引了我。
故事讲了一个刚满18岁但却患了严重白血病的青年——小钱。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终于,几经辗转,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花莲济医院,别一位青年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候着李博士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工作。经过一次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李博士与当地医护人员连夜为小钱做了移植手术,小钱得救了。是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可以拯救生命;爱,能创造出奇迹!
爱,使人间充满温暖!
爱,是爱,她谱写了一首首生命的赞歌!(冯依佳)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课
教师讲述身边白血病患者的故事。
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一位杭州青年小钱他也患了同样的病,可他是幸运的,那是什么给他带来了幸运呢?
二、初读感受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分节读课文。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
李博士
杭州小钱 中国台湾青年
捐献骨髓
余震
二、细读课文,深谈感受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当中你感动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真是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也就是课文的3至5自然段。对于这样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让我们心中为之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感动你的究竟是什么,你会透过一些做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课文,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打动你的心,请你把这些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一会儿我们交流。
1、研读描写李博士的句子: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也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李博士的什么行为让你感动?是的,他是利用大地震的间隔在为中国台湾青年做手术的。同学们情况如此危险,但是李博士仍然坚持手术台。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危险呢?请你读读这段话,找一找。
(理解突如其来、体会李博士的沉着。)
⑴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⑵ 是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多么另人感动!李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学生进行想象。
师小结: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骨髓,多么另人感动呀!
⑶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画线句子: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
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
他们的家人是否平安还不知道……
小结: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是呀,是李博士崇高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驱使着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坚守在手术台。多么另人感动的李博士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2、研读描写中国台湾青年的句子: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⑴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他还这么有爱心?
⑵ 他心里想着的是素不相识的中国台湾青年,自己的家人的安全却不太清楚,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边想着自己的家人,想到更多的是在海峡另一边的小钱。但中国台湾青年会带给小钱带来怎样的希望和期待呢?
⑶ 师神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面临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 凋零是什么意思?
② 这句话里有个词的意思正好和它相反。还有一个词也是形容花的,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还是形容花吗?再读一读。
⑷ 听老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⑸ 小钱找到的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是个怎样的人?是不是也想着他呢?再读这句话。
⑹ 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怎样的奇迹呢?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心读出来。
3、联系博士的爱心,看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
师深情朗诵:“骨髓保质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屏幕出示:
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⑴ 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只差5分钟,就是整整十二小时啊!
⑵ 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来形容?
(紧张、漫长、心弦扣人……)
⑶ 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个词?(奔波)读这个词,读出紧张、漫长艰辛的感觉。
⑷ 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22时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2时整,手术才顺完成。多么让人感动啊!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到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⑸ 师引读:
骨髓的保质期……
这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隔不断血脉亲情,让我们面对祖国的版图,深情地读读这一段。
四、写心语
1、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2、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他从中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提笔写下了感谢信他会感激谁?感激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试着写下来吗?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特别的时间,特别的环境,特别的人物,你能结合自己的感悟就此写一段感言吗?
五、师总结
同学们,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可见,爱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神圣呀!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反思】
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引课,唤起学生的真实情感。通过反复研读描写中国台湾青年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句子,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抓住描写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的词句,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引导学生写心语,大胆想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真正理解生命桥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