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优秀12篇)9-10-88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2篇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小学美术说课稿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一

下面是小学美术说课稿《我的书吧》,欢迎阅读!

一、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继而体会设计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生活物品制作基础上,学习书包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本课的知识储备和连贯性在本册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新课标提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设计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生活环境,但动手能力还较弱。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学会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材质、结构与功能,设计既实用又美观的书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研究、对比与观察等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书包的材质、结构和色彩搭配等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养成观察身边人与物的习惯,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需求,设计一款实用美观的书包。

难点是:运用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解决现有书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紧扣新课标,在本节课我将以引导者的身份,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教法学法的灵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示范法、展示评价法。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两种学法:一是探究性学习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二是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准备课件,单肩包,学生准备:铅笔、水彩笔、图画本

下面我将说一下重点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李沧区“多元化评价,健身、益智、多彩童年”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本课我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一则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天价书包”,看完视频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不会选择这样的书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选择书包的看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从实用、经济等角度考虑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同时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我的书包》

第二环节:新授知识

(解决知识目标,攻克重难点,为后期创作积累经验)

1:情境交流

教师创设包店开张的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为新学期选购自己喜欢的书包。课件中播放各种不同款式的包,让学生欣赏选择。以这种有趣的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书包的兴趣。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款包作为书包,它的优点在哪里?我将引导学生发现书包与别的包之间的不同,小组互相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书包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解决了本课的知识目标。

2:探索发现

这一环节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一看,咱们班同学的书包,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书包都是双肩带,型号大小基本一样。我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选择都是双肩带的书包,而不选择单肩挎包?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书包,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单肩包,让学生分别背上体验感受,小组间对比、讨论得出结论,这是因为双肩包使重量分布均衡,而单肩包受力不均衡不利于学生身体骨骼的发育;书包太小太大,都不合适。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书包的内部结构及分配的。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探索实践,主动学习,了解书包,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探索发现书包设计的奥妙,攻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深入积累

我出示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背书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年龄、性别的不同,选择的书包颜色、样式也有不同。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视觉艺术积累,促进后期的设计创作。

第三环节:创作实践

教师让学生欣赏书本16、17页学生作品,并示范设计图的绘制方法。提问学生对自己现在的书包满意吗?在使用中遇到过困难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进行书包设计,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醒学生设计图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本环节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书包自我评价,同学之间又进行互评、最后是教师进行点评。评价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指出问题所在。对积极行为及时进行表扬。

设计意图:有效评价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艺术源于生活,同学们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设计改造身边的事物。

四、板书设计

(题目)

实用 美观

以人为本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 篇二

教学目标:

学生能初步了解染纸艺术和染纸的特点。

技能目标:

学生能掌握多种染纸的折法及染纸方法。

情感目标:

学生对染纸艺术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不同的折法和染法。

难点:

染纸颜色搭配;多种形式的染纸作品。

围绕三维目标我设计了四大块面的活动:

活动一设计意图:欣赏染纸作品首先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其次师生通过问题交流,学生能初步了解染纸艺术和染纸的特点,从而初步达成本节课的认知目标,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活动二设计意图:首先学生动手尝试,自由发挥想象折一折、染一染、想一想,开拓了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愉快的探究染纸方法。其次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体验中的发现,在调动学生求异创新的交流汇报过程中,师生共同归纳出多种染纸的折法及染纸方法。再次,教师在学生较欠缺的作品上适时给予直观演示,为学生清晰具体的感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三设计意图:学生再次作业,内化并运用技能技法,学生能掌握多种染纸的折法及染纸方法,达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作业要求设计意图,为了鼓励学生“从实践到创造”进一步调动学生创新的主动性。两个展版的作业展示设计,为了更好的体现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把音乐引入课堂,为了能陶冶学生情操,调节作画情绪。

活动四设计意图:总结或拓展,能让学生对染纸艺术产生兴趣,进一步探究其他染色技法的学习欲望,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反思:

学生思维停在表面时,设计怎样的问题把他们引到深入?

如何更有效的组织学生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趣味文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小学美术第九册第5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与纯美术字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侧重于表现美术写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学生经过对趣味文字的欣赏、学习绘制美术字应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创作的愿望。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材要求,结合高年级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掌握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和美化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字体、字义及字的结构入手、进行美化加工。创造出更形象,更活泼的新字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本事,想象本事和创造本事。

四、教学过程

针对我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景,我对学情做如下分析: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事实生活,学生竞争意识强,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对他们的学习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要多给他们接触社会,增加实践感受。掌握好这个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本课起到很大的帮忙。根据教学方法的优化原则和本课资料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观察讨论法,发现教学法,演示练习法,经过教师在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运用创新方法,同时让学生经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仪一仪、画一画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核心课程的教学理念,我选择了:观察——思考——认识——表现——评价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变体美术字的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归纳出美术字的特点,从而构成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表现。在表现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堂课起始的话坏,是整堂课成败的因素之一。在导入阶段,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法。先让学生猜一猜神秘嘉宾是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带入情境的世界中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再引导学生经过欣赏“唐僧师徒四人名字组成的形象图片的变体字”,引出本课课题——趣味文字,让学生对变体美术字有了初步的印象。在探究阶段,我采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首先创设“文字王国开化装舞会情境”,出示各类变体字美术字,让学生进行观察,经过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引导出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式。这种教法能够促进学生进取的探究知识,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我,有助于学生有效的获取和巩固知识。在探究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变体美术字的基本表现形式,在发展阶段,我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用课件出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步骤。由于变体美术字与宋体字和黑体美术字相比,没有后者要求有严格的书写规范和固体模式,显得自由洒脱,所以他的书写步骤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懂,就不必要在此处浪费时间。(体现有效课堂),第二步是学生分组完成变体美术字的设计,教师在这一环节重要的任务是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追求新颖、独特的风格,解放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字的资料自由发挥。最终进入创想和表达和相融汇中体现设计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充分展现。在变体设计中,自主探究尝试,在提出的想法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意,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的自主性,小组二人意见不统一时,可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本事。在自主探究尝试过程中,我能够及时的参与,引导学生对尝试的设计作深入探究,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学生作业评价阶段,我采用的是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价方式。由学生表达自我的感受,最终教师给与总结性的点评。这种评价模式能够公正、全面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本事。

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细节的处理上有待于提高。趣味文字这节课很趣味,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书写变体美术字并不难,只要掌握书写及美化方法,在文字的笔画上融入一些生活的创意元素,文字就能成为学生笔下精美的艺术品。能完成一幅作品固然很好,但会欣赏美,能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介于这个问题我汇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善。

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可是重视让学生在血中收获,作为教师的我更应当思考,所以,我要设计不一样的活动,引领我的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理解没的规律。这才是我心中对活动——探索的理解。

我期望经过今日这节《趣味文字》的授课,能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请领导、同行多多批评指正。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定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多谢大家!

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四

一、说教材:

瓶盖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大小,色彩、形状各异。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瓶盖的外型,就瓶盖圆柱体的外型引导学生想象日常生活中具有圆柱体外型的物体,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用瓶盖排列、拼贴各种图形,让学生尝试用各种瓶盖及一些辅助材料来组合1-3件玩具。从而培养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将各种瓶盖材料组合起来做成1-3件玩具。

知识与技能:将各种瓶盖材料组合起来做成1-3件玩具让学生对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产生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在研究过程中能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1)利用瓶盖排列、拼贴各种图形。

(2)利用各种瓶盖设计、组合起来自制玩具。

教学难点:用各种瓶盖自制的玩具是否特别有趣。

三、说教法

教学开始先出示一些用瓶盖做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了解瓶盖的外形。用启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演示简单的装饰方法,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构思,拓宽了他们的思路。让他们大胆的去创作。

四、说学法

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方式了解瓶盖的外形。接着学生通过做联想游戏,动手操作的方法,用瓶盖尝试排列、拼贴各种图形。最后自主探究、完成作品。

五、说教学过程:

1、范作引入,激发兴趣。

开始教师拿出一些可爱的玩具直观的让学生来欣赏。以吸引他们的视觉,使他们进入情境。在欣赏过程中让他们说说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 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

2、观察比较,激发想象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把瓶盖收集在一起展示在桌面上,在欣赏过程中让他们交流讨论:谁的瓶盖,谁的瓶盖最小,谁的瓶盖最漂亮……以及瓶盖的形状。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使他们了解了瓶盖的外型。紧接着教师采用举例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做个联想游戏:一个瓶盖可以像什么?(娃娃的脸、太阳月亮灯钟表等)将两个瓶盖放在一起,它可以像什么?(汽车的轮子、奶奶的眼镜等)叠在一起,又可以像什么?将三个瓶盖放在一起,看一看又像什么呢……?让小组里的同学一边玩一边说,最后比一比,看谁想的最多。通过老师的启发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与交流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欣赏作品,启发构思。

让学生认真地观察书上的作品,读读书上的文字。然后思考交流:每个玩具是用什么样的材料制作,怎样做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补充介绍,同时利用彩纸、、牙签等辅助材料演示拼贴、粘接装饰的方法。这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构思、拓宽了他们的思路。

4、自制玩具,展开创作

教室内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尝试用各种瓶盖设计、组合起来自制1-3件玩具。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辅导,解决学生制作中出现的困难。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将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做法进行展示,以便对其他同学有所启发。其次,由于有的瓶盖口较锋利。教师要提醒学生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5、评价总结,课后拓展

作品完成后都期盼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每组选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谈谈创作思路和制作过程。紧接着老师谈话总结今天我们走进小小的瓶盖世界,你感到无穷乐趣了吗?我们用废旧的瓶盖来制作了不同的玩具,美化了我们的版面,美化了生活。今后我们再看到一些废旧的物品应该怎么做?变废为宝。最后老师鼓励学生课后利用瓶盖做车轮,试做一辆汽车。收拾整理课桌。

六、说板书设计

有趣的瓶盖

瓶盖圆柱形

排列拼贴

自制玩具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 篇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有,还很多。我想过自己是一只无忧的小鸟,也想过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猪,当然,也想过真格的,想成为一名医生,但后来还是放弃了,因为怕拿刀去解剖病人,所以就成了一名老师,想想老师总不用拿刀去解剖什么的吧。可是,在后面的成长中,我却慢慢地发现,医生倒不用个个去解剖病人,而我们老师却个个都得具有解剖的本领,当然,不是去解剖人咯,而是用我们独有的智慧去解剖我们快乐的课堂。今天,我很高兴能给大家解剖一次。

我解剖的是《我的喜怒哀乐》,整个解剖我分三步来完成。

一、是解剖教材。

《我的喜怒哀乐》是浙美版第六册第四课的内容,属“造型表现”领域。所谓的“造型表现”领域,即让孩子们通过看看、做做、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孩子们用线描的方式去表现人物的四种基本表情特征。由于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平时表现高兴的,快乐的比较多,而表现愤怒、悲哀的却很少,再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

3、激发学生对表情的认识由无意的感受到有意的观察再到富有创意的表现创作。

明确了教学目标,那么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地夸张、变形等手法来表现。

二、解剖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上新课标要求课程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在教学中我始终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游戏导入,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在评价中激励学生去点评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进一步地创作想象。

三、解剖我的课堂

本课的设计我都是从学生的层面上去思考的。先让我们进入导入的一个片断吧。

1、环节一:游戏,表演,导入。

第一个环节,我用游戏表演来导入,是因为有这样一名经典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的孩子还是属于低年龄的,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都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变脸游戏中,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

一问这是什么表情?是想让孩子们说说表情的名称,孩子们会发现,同样的表情有着不同的说法

二问什么时候你会有这样的表情?是想让孩子们体会,心情连着表情,表情里看得出你的心情。

三问这表情有什么特征?是想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体会表情里的特征。

从而进入本课的第二个环节,也就是教学重点。

2、环节二:多种形式,把握重点。

为了让孩子们掌握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老师画—学生猜,学生说—老师画,老师演—学生画,学生画—老师改,并提问,每种表情都有什么特点?

由于“喜”是孩子们平时接触,表现得较多的表情,我也就没有重点指导,而“怒”、“哀”是孩子们表现最少的,我就进行了重点的指导,让我们先进入“怒”的课堂吧。

关于怒的设想:孩子们,猜一猜,来享受美术课上时不时的新鲜感;让我们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美术课给你带来的成就感!那么,我们一定会学得很轻松,很快乐的!

在刚才的片断中,有个孩子一看到我画竖起的眉毛就迫不及待地猜出是“怒”,所以我的目的也达到了。“猜一猜”吸引了他去认真观察,他也在猜中得到了成就感,那么,“怒”的特征还会不掌握吗?

下面是“哀”的课堂。

关于哀的设想:

孩子,别怕,就算画不好,可你把你的勇气画出来了!而且是那么地耀眼,这是别人没有的,是你独具的光芒!

在这一环节中,本想自己画的,但想到新课标不是要求我们要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吗?那我就给孩子一个表现勇气的体验吧,后来,我把修改别人作品的体验也给了他们,而我自己则成了他们的一支“遥控画笔”!

下面进入“乐”的课堂。

关于乐的设想:

掌握了重点,就该向难点突破了。

勇敢的孩子,其实你画得挺好的,老师把你的画进行修改,是为了让你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后面的本领!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修改学生的“乐”提前预设了难点的教学。

3、环节三:欣赏,突破,拓展

在第三个环节,也就是突破难点了。关于这一个环节的设想:

孩子们,很喜欢漫画的头像和变形的脸吧,这就是他们这一年龄的特点,要不断地找新事物去吸引他们,让他们大开眼界,大展想象,很多时候,精彩意外就是这样来的。

这一环节中分两块,第一块是欣赏漫画头像,学会夸张。第二块是作品欣赏,学会变形。在这两个课堂片断中,我收获了两个“精彩”——马三立的“黄瓜”脸,变形脸是“食品仓库”,这些有趣的词汇都表明孩子们的想象已经开启了,那我们就赶快进入第四个环节——大胆创作吧。

4、环节四:激励创作,无限想象。

在学生创作时,我经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让自己的思维和孩子们进行碰撞,这也是另一个收获精彩意外的空间,同时,也会让自己的想象力滋生疯长。

5、环节五:展示,评价

这节课我主要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猜猜他画的是什么表情?”“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什么地方还可以更好地去表现?”

激励孩子们去点评他人的作品,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点评前去仔细观察别人的作品,点评时发现别人的优缺点,点评后能再一次地进行创作想象。

6、环节六:课外拓展,人生百态

在最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除喜、怒、哀、乐以外的很多表情,孩子们大都喜欢开心的笑,开怀的笑,微微的笑,善良正直的笑……但遗憾的是没来得及告诉他们:只要多一点笑容,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快乐!

今天的解剖就到这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六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慢,所以要生动形象地给他们授课会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的知识,下面是小学美术的说课稿范文两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美术说课稿《小挂饰》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七课《小挂饰》,其课型为综合·探索练习。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在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第二部分:教法、学法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第三部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第四部分:教学程序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一)导入1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2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3揭题。

板书课题:“小挂饰”

(二)新授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1研究探讨,自主感悟。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2欣赏图片,拓展思维。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通过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四)作品展示交流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

小学美术说课稿:《亮眼睛》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课。儿童对于眼睛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观察眼睛的特点,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动物各种各样的眼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眼睛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在于对眼睛的形状、特征、色彩、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人类的眼睛,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眼睛。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亮眼睛以及表达眼睛的情感意义。三、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眼睛,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对同学、老师眼睛进行观察、讨论和研究,从而发现身边世界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过欣赏课件出示的大量精彩图片,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学法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要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设想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讨论、研究出眼睛的不同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的每一次观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我让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再进行一次次的小练习,使学生的发现得到巩固和形象表现。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运用了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我设计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快猜出谜底——眼睛。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眼睛的注意。然后我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没有眼睛,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小朋友们会说是痛苦伤心的。由此来教育小朋友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让自己的眼睛保持明亮,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细心观察一下:眼睛有那些部分组成?小朋友们会说有眼珠、睫毛等。由此我出示眼睛的结构图片,小结眼睛的基本构造,使学生对眼睛的结构形成简单但正确的认识。

接下来,我进一步提问:你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事物的呢?这样提问目的是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然后,我以“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来简单的讲解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并用课件出示眼睛成像原理的图片,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互相观察同学的眼睛,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互相观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贴近生活)学生会发现眼睛有大小的不同,形状的不同等,这时用课件出示图片,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眼睛形状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的人眼睛有着更多的不同。

在初步了解了眼睛的结构、外形、色彩后,我出示几幅简洁的范作,请学生用同样简洁的方法画一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眼睛。这个小练习的目的是巩固之前学习的眼睛的构造和外形特点。进行作品展评的时候,评价重点在于表现的眼睛是否结构正确、特点突出。

(三)深入

我神秘的告诉小朋友们:“你知道吗,眼睛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许多变化哦”,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调动起来,这时课件出示各种表情图片,“看看,他们的眼睛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是在不同表情下人的眼睛会发生变化。接下来再详细的分析几种表情下的眼睛变化。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设计了一个成语表演游戏,出示如“眉开眼笑”“目瞪口呆”“怒目圆睁”“虎视眈眈”等成语,请学生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注意观察表演者眼睛发生的变化。接下来,再请学生画一画不同表情的眼睛,并进行展示评价。

(四)欣赏构思

在画过有表情的眼睛以后,请学生欣赏《错误的镜子》《爸爸很辛苦》以及用橡皮泥制作、彩纸剪贴、电脑绘画、废旧材料组合的一些关于眼睛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更多表现眼睛的方法和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构思,思考自己打算画一个怎样有趣、独特的眼睛,想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等。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作业评价

学生进行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可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想像,创作内容上可以新颖、多样、别具一格,并提醒学生可以将前两次作业的内容融合进现在的创作。

作业展评时,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总结

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请小朋友们课后收集有关动物眼睛的图片和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七

教材:X第X册第X课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X册第X课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 教材分析(课件)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X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思想目标:体会意义,形成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

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合理性和协调性。(将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课件)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欣赏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为后面设计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意义,懂得珍惜,引出本课课题—

(二)引导启发 了解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 折制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 制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 评价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

(2)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

(1)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

(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八)课后拓展(1分钟)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板书设计:

大树的故事

生长姿态颜色外型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说教法:

1、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大树的美,创造大树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力。我采用情境教学贯穿始终: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这决定着学生有可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因此,我引导学生运用了探究学习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一些简单的问题为导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创造过程中的问题。

五、说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联想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初步认识人与大树的关系

(2)交流合作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让学生仔细思考讨论合作,然后随意交流、发言,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成长。

(3)表演法:学生用语言或动作,表现大树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六、小结: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不受时空制约的,美术课教学同样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课后生活实践中,在有意无意地积累着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本身对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中国国画课。针对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中国画中的墨色、用彩、运笔都有了初步的掌握,对宣纸的特性也有了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各种动物不同的脸部特征进行造型表现的,从而运用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方法,引发学生用国画的形式进行创作的兴趣。本课设为两大页面。第一页面中展示了画家黄永玉的作品《猫头鹰》和一张6岁学生画的猫头鹰进行对比,主要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并且能够让学生们通过欣赏书中的作品,仔细观察、体会、并发现画中表现猫头鹰脸部特征的生动,是以浓、淡、干、湿、焦的几种运笔相结合的表现,在此还展出了画猫脸的分布图,更进一步让学生们能够在仔细观察、对比的过程中发现其脸部的不同,掌握如何抓住特征来进行绘画。第二页面,展示了5张学生的作品和四种动物头像图片,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先通过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发现他们是如何表现动物的脸部特点,并用明快而活泼的墨色效果展示有趣的画面,以书中提供的动物图片作为素材,给予进一步参考、引发创作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设计: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应会: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国画艺术表现的方法及魅力。学习用国画形式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进行表现。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如何抓住动物特征以及对水墨的控制。

二、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本课我先让学生们通过欣赏,并提出问题,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为原则,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们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得知识与技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学法:采用有目的地、积极自主探究学习、尝试中国画绘画的技巧与方法。

三、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我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做好示范图,并收有关的动物图片。

四、课堂教学整体思路及板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程序:欣赏———讨论———引导———应用 板书设计欣赏课件猜谜

1、出示动物图片。

2、学生欣赏、观察。

讨论教师用模仿画家黄永玉的作品《猫头鹰》作为范例请学生欣赏并说一说。引导1、熊猫———步骤图2、猴子———步骤图3、欣赏书上猫脸的步骤图。应用——侧锋 ——中锋强调——(浓、淡、干、湿、焦的几中运笔)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欣赏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导入环节,我设置了有关动物的猜谜游戏,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谜语中动物的脸,并展示课件出示课题。

2、讨论紧接着进入学习新内容,先来欣赏书上的作品;画家黄永玉的《猫头鹰》,这里我准备了教学示范画,是模仿画家黄永玉的猫头鹰的作品,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分析画中猫头鹰的脸部特;。

以此提出相关问题。例如:1、这个猫头鹰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 2、看看猫头鹰的脸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回忆所学过的知识来说一说运用了哪些笔法? 3、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说出画中猫头鹰绘画的效果。3、引导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积极主动探索学习;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掌握如何用各种运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欣赏国画形式出现的熊猫、猴子的教师范画图,并结合书上给出的有关猫脸的分部图、讨论其用笔的方法有哪些、并敢于分小组讨论和尝试练习各种运笔方法结合。4、应用在前面积累的过程中,使学生应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技巧,在观察与欣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浓、淡、干、湿、焦的墨色效果,来表现各种动物脸的特征,并从中体现绘画的乐趣。反思在整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尽可能的体现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并进行创作愉悦性的绘画练习,以夸张、生动、多种墨色变化的效果与手法,创作动物的脸;并在最后大胆展示和自我评价自己的作品,从中感悟国画绘画的表现魅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在本节课中尤其要注意指导学生作业练习,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到勾染法、中锋破笔法、破笔点染法、勾线点染法、丝毛法,并且能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画出有趣的动物脸部特征。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十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这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透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那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状况,学会透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透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资料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理解潜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透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齐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完美时光的回忆,为后应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透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能够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明白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资料和思想,能够透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透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透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完美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透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比较《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透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完美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透过作品之间的比较,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 第十一篇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生活中冷色》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想想、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认识色彩冷暖的相对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正确运用冷色调画一幅画,初步了解冷色调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知道冷色调所表达的感受,提高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画、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激趣导入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春江花月夜》把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中,让学生体会音乐带来的色彩感觉,为后面设计冷色做好铺垫,引出本课课题—生活中的冷色。

2、引导启发

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生活中的冷色”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先感受什么是冷色,然后寻找生活中有哪些冷色。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然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测试,让学生自己区分冷暖色,以此来引出色彩的相对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到这里学生都会有一点疲劳的感觉,注意力开始分散,所有我随之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自己判断画面的冷暖,也以此来检测学生的学生情况。在这些画中我有意选择了几幅冷暖色兼具的画,引导学生探讨冷色调画中有暖色出现,有什么作用?然后就是画法的不同表现,尝试不同的画法,体会不同造型特点的乐趣。

3、大胆创作

设计一个情境,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符合本课的要求。在整堂课中,播放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4、展示、交流、评价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交流评价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5、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家中哪些物品是冷色,哪些又是暖色的?把自己的成果与家人共同分享。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 第十二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互联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我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节美术课的教学设计,课题是《动物装饰—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理念五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动物装饰—鱼》是小学美术第七册第十课的内容,本单元动物装饰共有三课,鱼是第二课,这一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用变形、夸张、装饰等手法画动物,在绘画过程中感受装饰的美感。

在前一课《动物装饰—虎》的学习中,已经对装饰变形的手法进行了讲解,所以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对变形的方法可以一带而过,主要是通过欣赏各种鱼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变形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总目标,现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

(1)、通过画装饰鱼,让学生学习用变形、夸张、装饰等手法画动物。

(2)、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学习和绘制装饰鱼

难点:电脑绘制装饰鱼

二、教学方法

(一)、教法

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法、交流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二)、学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赏图、评析、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目的。

三、教学媒体

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相整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完成本课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欣赏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段(演示片段)。用学生感兴趣的直观生动的动画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引申到本课的教学内容“鱼”上,通过自主欣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评述影片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使整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欣赏完后师生互动,教师进一步启发,如:“同学们看过这段动画片吗?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吗?”“那么除了海底有鱼之外,还有什么地方有鱼呢?”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互相交流,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联想到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鱼,自然的过度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大家知道,创设良好的、适合学生生活和知识能力的情景,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极大的调动学生主题探究、质疑、创造的热情。

我从网上请来了一位朋友,它是一条会说话的鱼(课件演示)。

在情景教学动画鱼“丁娜”的建议下,我答应带同学去网上参观,并提出参观时的要求:要细心观察各种鱼的形状、颜色、花纹,参观结束后每人要完成一幅动物装饰—鱼,这里我把鱼进行了拟人化,创设了情景教学,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的揭示课题,提出本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带着目的的去仔细观察,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利用资源,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己在资源库中进行浏览欣赏。

课前,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的有关鱼的资料,如各种鱼的介绍、图片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鱼、小朋友笔下的鱼……把所有的资料组成了一个鱼的网络资源库,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的探索、发现。并让他们三个人一个小组,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评价,互相描述一下鱼的形状、颜色、花纹,说说你准备画一条怎么样的装饰鱼。

这个环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兴趣,使学生自主的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改变传统教学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3—4年级的阶段目标是:“观察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中的行、色……能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个环节我就运用资源库让学生自己进行浏览,培养自主的学习的能力,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然后用交流讨论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3、讲解步骤,布置作业

上节课已经对装饰变形的手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所以在这里不需要再具体讲,只是简单的进行复习,并用电脑演示绘画步骤。

(1)勾画轮廓(变形)

用简单形状概括出鱼的外形,运用金山画王软件中的几何形或者画笔工具勾画出来。

(2)添加花纹(简化与添加)

运用简化和添加的方法,对鱼进行艺术处理,添上自己喜爱的花纹,可以是圆形的、条形的,方形的……各种各样的都可以。

(3)着色(夸张)

用油漆桶工具为我们的鱼涂上漂亮的颜色,要提醒学生不要拘泥于真实的颜色,要大胆的进行夸张。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加之在信息技术课上已经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电脑的基本操作,对电脑绘画也已经进行了学习,能画出简单的图画。所以我要求学生用金山画王画一条装饰鱼,还可以为它添上漂亮的背景花纹,画好之后存在教师机D盘下所属班级的文件夹内,存的时候把文件名改成自己的名字。漂亮的作品老师还会把它上传到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赏。

优秀作业成为网络的一部分,是这节美术课网络资源教学设计的又一个特点,学生都想让自己的作品上传网上,那么他们在作业的时候就会更加认真,也更加主动的去完成作业。

学生在运用电脑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还需要自己进行电脑的操作。不难看出把计算机与美术进行整合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途径。

4、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所以美术课中学生动手这一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辅导至关重要,根据学生所画内容个别指导,通过辅导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即时提出并改正。

5、成果交流,教师小结

让学生自己欣赏班上其他同学的作业,调动学生参与交流和互评,让学习成果进入网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挑选出几张最漂亮的作业进行讲评,分析优缺点,并在电脑上进行简单的修改。然后打开一个儿童绘画网站。

告诉学生老师会把这几张作业上传到这个网站,让他们自己在网上去查找欣赏。

五、教学理念

网络教室所能提供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运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等方法教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口说、手脑并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多媒体及网络引入课堂,具有十分明显的辅助作用和十分巨大的潜力。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辅助,开设美术教学新局面,这将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的整个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指教。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上面的12篇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