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篇一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距今年代。知道北京人制造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知道山顶洞人的磨制石器技术和人工取火技术。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想像原始人一天的生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丰富、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祖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从而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出土化石和遗迹,进而合理推断远古人类生活,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通过学习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感悟人类进步过程的漫长与艰辛,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要点
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难点: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二
新课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课标内容]
①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的南移。
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 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 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 ”,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 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学纲要]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况
二、农工商 业的发展
1、宋代农业的发展
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3、宋代商业的繁荣
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11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1、( )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时期,经济重心已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 )时,流传“苏湖足,天下足”的谚语,( )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2、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 ”, 还出现了( )。原产越南的( )由 福建推广到江淮 一带。南方已普遍种植( ),( )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
3、宋朝时,( )在南方逐渐普及,( )成为著名的瓷都。( )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 )。
4、( )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5、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 )、( )、( )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6、宋代的城市中已打破( )和( )的界限,出现了众多的( )行业,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 )身份相对自由,( ) 文化生 活也丰富起来。( )、( )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的名称、生活年代、地点和发现的主要考古资料,知道我国早期远古人类的名称、生活年代、地点、体制特征、使用的工具、火的使用和发明以及生活组织情况。
2 、能力目标:利用课本中的历史地图、图片,培养看图、识图能力;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课程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
2 、难点: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演化,掌握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四、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
1 、教学设备:多媒体
2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和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导入):《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元谋人遗址》,学生边观看视频边思考——从这个视频中,你获取到怎样的信息?请简单概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视频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本课作为历史课程开篇的第一课,先声夺人地将学生牢牢地吸引进我们的历史课堂至关重要。)
(二)授课过程
1 、元谋人(距今约170 万年)
教师:对于元谋人,结合刚才观看的视频和课本上第2 、3 页的内容,我们发现了哪些考古资料?
学生回答略。
教师:(展示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图片),什么是化石呢?请同学们查字典了解一下。(由于自然作用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遗迹,以及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等统称为化石。)观察这两颗牙齿化石,它们有什么特点?(硕大、粗壮,根据考古学家的鉴定,它们同属一个男性成年个体,而且是门齿化石。)
学生回答略。
教师:另外,考古学家在元谋人的遗址中还发现一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像刚才视频中提到的刮削器,而在遗址的黏土层中还发现了许多炭屑和黑色的烧骨。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现在,请同学们扮演考古学家的角色,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说明元谋人已经开始使用石器了;而炭屑和烧骨,则说明不排除他们已经会使用火了。但是,仅仅靠这些考古资料就想揭开原始人生活神秘的面纱还很困难,我们还需要通过考古资料丰富的远古人类遗址来揭开原始人的生活。除了云南的元谋县,还有那些遗址可以帮助我们揭开原始人的生活呢?
(教师呈现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同学们认真观看这一张图片,看看能归纳出哪些有用的信息?同学们读历史地图的时候,要遵循一些原则:
第一,看图片题目,弄清楚这幅图要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看图例,知道图中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第三,看图中的地名、分布方位及古今地名注释;
第四,找出特点。
现在,以四人小组形式共同讨论这两个问题。
同学们讨论、回答略。
教师归纳:从这幅图可以看出,我国已知的远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说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确是中华人民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的远古文明。在这些远古人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年代最早的是元谋人,他们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生活年代距今有大约170 万年的时间了。刚才我们已经学习过元谋人的相关内容了,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认识另一远古人类——北京人。
2 、北京人( 距今约70 万——20 万年)
教师展示周口店的照片,为学生介绍:20 世纪20 年代后期,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了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
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猿的正面和侧面,请学生思考:认真观察图片,说说北京人的头部特点;再看猿、猿人,结合现代人的头部骨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会发现北京人长得既像猿类而又具有现代人的特征,也因为这样,我们称他们为“猿人”。细心观察,会发现北京人头部的猿类特征比较明显,比如前额低平,眉骨粗壮,颧骨突起,嘴部前伸,没有下巴。他们体格健壮,肌肉有力,毛发非常浓密。
北京人的四肢相对来说比头部要进步些,他们的上肢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形式,下肢虽然和现代人相似,但还有很大程度的原始性。在这里,老师就想到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北京人的上肢接近现代人,而头部和下肢却更像猿呢?同学们能推测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略。
教师归纳:正是由于劳动,手由最初只能做简单动作到逐渐会做各种复杂动作,灵巧性越来越强。因此,手是最先向现代人方向发展的。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还是劳动的产物。下肢在四肢分化之后,只担负支撑身体和行走的任务,所以相对手的发展来说较为落后。而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这些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教师展示图片,提问:根据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图和北京人砸击敲打图,描述北京人是怎样劳动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原始时代,北京人要面对种种险恶的环境,为了生存下来,他们要进行顽强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渐创造了和自然作斗争的武器,也就是石器和火。当时他们已经会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器,他们通过砸击、敲打、碰撞的方法,把石块加工成各种形状的石器。同学们可以翻到书本的第4 页,看看顶头部分的小字内容,了解一下北京人打造的石器。
教师:“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能够制造工具,人类的劳动实践便开始了。北京人同自然作斗争的另一种重要武器,就是火。在他们住过的山洞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堆,还有被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木炭块,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说明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了。而从灰烬的成堆来看,他们还不会人工取火。那么他们的火是怎样来的呢?火又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再扮演考古学家的角色,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对,他们使用的是天然火。火的使用,能够帮助他们吃熟食、御寒、照明和驱赶野兽,这也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虽然如此,当时的生活条件依然很艰险,不仅要抗击种种自然灾害,还要猛兽的攻击。
在这么艰险的环境下,我们的祖先是靠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一代代繁衍下来的呢?试着描述一下。
学生回答略。
教师:他们过着互相协作的群居生活。这种社会性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类社会力量的源泉。北京人大约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微博的劳动成果,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采集是北京人获得食物的主要方法。在群居生活中,他们还处于原始的乱婚状态。这种群体就是原始人群,也就是早期的人类社会。他们就是靠这种社会组织,经过长期的艰苦劳动和斗争,顽强地改造自然,改造自己的体质,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3 、山顶洞人(距今约1.8 万年)
到了距今约1.8 万年的时候,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又生活着一种原始人类,因为他们的遗骨化石是在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发现的,所以被称为“山顶洞人”。同学们自学一下这一部分的内容,一边阅读,一边与北京人的外貌、劳动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回答略。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认为重点内容是哪些?(学生回答略)
教师用课件展示知识结构。
(四)作业
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写一篇小作文,500 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主板书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 万年)
云南元谋
二、北京人(距今约70 万——20 万年)
1 、形貌、体质特征
2 、制造工具:打造石器
3 、使用天然火
4 、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
副板书:根据课堂实际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
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②社会经济的繁荣;
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视频资料和设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②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③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情况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日益表现为以逻辑思维为主,但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①导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经济发展和大运河的资料,准备历史短剧的表演。
②探究式,通过采用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制作的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并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③体验式,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体验、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前期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师引导改进。布置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多渠道搜集史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整理并运用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准备历史短剧,在搜集、阅读、编、演的过程中将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教师制作课件资料,设计探究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资源准备
1.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网站资料、材料。
四、多媒体应用分析
五、教学过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五
一、课题背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新观念。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个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对现有的教学模式、组织、文化、观念来一个大的重建。
二、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观念来一个巨大的转变。简言之,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变“讲堂”为“学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习不再仅仅为了获取“分数”,而且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经验。总之,“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教是为了不教”,需要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一种来一个根本的转变。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高度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中我们需要高扬“人”的旗帜,旗帜鲜明地反对对人的摧残和人的异化。
2、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分数为本。
四、研究的目标
1、改变注入式的教学程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逐渐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成为教学的常态,追求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课堂。
3、使教学变得高效和轻负担,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学校和课堂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快乐家园。
五、研究内容
1、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所谓“发展”,就是变化和改变,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发展”是与自身的原有状况做比较,是纵向比较,而非横向比较。发展性课堂教学是为学生一生服务的教学,它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学生“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
2、教学案一体化研究。教学案一体化有利于沟通教与学、讲与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能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从而使“素质”发展有了时间和空间。
3、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研究。要教学高效,首要在于模式的高效。要积极研究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
六、研究的过程
1、学习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我们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学习生本教育、发展性课堂的有关理论,学习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主张,积极开展讨论,逐步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先进教学模式的引进和应用。到外地学教取经,积极探索高效教学模式。从集体备课入手,教师相互听课切磋,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积极高效的教学模式。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实践。在班级中尝试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尝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为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七、困惑与建议
1、长期注入式的教学使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逐渐固化,新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在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很难扎根,任务还很艰巨。
2、老师个体的探索终究力量有限,要形成合力尚须全体教师合力探索,如此方能攻坚克难,取得成效。
3、“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如何处理,尚须认真探索。仰望 “素质教育”的星空,但面对的是功利教育“分数至上”的现实。如何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能够在“应试”上不输,需要一个高效的应对模式。
八、研究对象
xx市临淇镇第一初级中学的全体学生。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这5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