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月夜敲门声惊醒了小鸟。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以下这9篇推敲的教学设计是来自于快回答的推敲教学设计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推敲》教学指导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板书设计:
推敲
贾岛韩愈
斟酌
尽善尽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出示四句名诗,指名读。
这些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们字字珠矶,是诗人精心构思、反复锤炼的结果,凝聚着诗人的智慧和心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难读的词。(读得快的学生上黑板板书难读的词)
2、读词。
补充:门闩(附图片)门没有闩的意思就是门没有上闩。
3、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帮他解决了难题。)
[板书:贾岛韩愈]
贾岛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他吗?
(他是一位苦吟诗人。)
故事中他苦苦思索的是什么诗句?哪个自然段写贾岛苦苦思索?
三、研读课文:
1、出示第3自然段,默读,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在空白处写写感受。
交流:读读你划出的词句,并说说感受。
预设:(1)贾岛做事认真,连一个字都不放过。
(2)贾岛推敲诗句入迷。
从哪些地方看出贾岛入了迷?(抓住“吟哦、不知不觉、一边……一边……”来谈。)
①“吟哦”什么意思?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②现在你就是贾岛,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4)出示插图:当时的贾岛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大街上的人都――
(5)贾岛就是这样吟哦了一路,做了一路,人们笑了一路,他都不知不觉。你能用个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他?
(忘我、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聚精会神、浑然忘我……)
(6)想象着贾岛的样子读读这段话。学生练习读。指名两读。
2、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贾岛的入迷?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后出示课文第4段。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1)能说说仪仗队是什么吗?出示仪仗队图片(图在上,文在下)插图就是古代的仪仗队。
看,迎面走来这么浩荡的队伍,贾岛竟然视而不见;听,迎面传来这么宏亮的声音,贾岛竟然充耳不闻。他对这些都不知不觉,他的心思全用到了----这是一种怎样的专心致志,这是一种怎样的聚精会神哪!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结果皆大欢喜,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再现这个场景。出示具体要求:
想象着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人读贾岛的话,一人读韩愈的话,两人读叙述部分。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
(4)韩愈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投影出示第七自然段。
指名回答。咱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5)小结: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不但不怪罪贾岛的冲撞之罪,还帮他解决难题,看来,韩愈不仅是大官,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大文学家。
(6)两个人留下了一段佳话,也留下了千古名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古诗。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学生齐读。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这两句诗能成为千古名句?(围绕贾岛、韩愈品质来谈)【不仅是因为敲字用得巧妙,更是因为贾岛和韩愈两位诗人孜孜以求的创作态度】
(6)推敲本来是表示推和敲两个动作,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推敲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斟酌)(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点击课件: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齐读]这小小的一个词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7)小结: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像贾岛、韩愈这样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斟酌。推敲的意思就是斟酌,斟酌的意思就是――反复地推敲,作品才能尽善尽美,广为流传。[板书:尽善尽美]
3、拓展:
其实,像贾岛这样推敲斟酌诗句的诗人还有很多,(出示诗句,体现“推敲”的词语变红)王安石千锤万凿,这个“绿”字就曾经一改再改,从“到”改为“过”又改为“入”,改为“满”,先后改了十多次。宋祁的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几易其稿,才有了这最能体现春来杏枝摇曳杏花斗艳的“闹“字。
此处快速出现诗句,让学生抢着答出每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恰当,特别妥帖?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师:同学们真有一双慧眼,这一个“绿”字,一个“闹”字特别形象、传神,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得来的,你想不想推敲一下试试?
出示:
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句子哪句用词好?为什么?
①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②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
总结:看来,大家都喜欢上了推敲,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是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的自己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做到勤推敲、细斟酌,写出尽善尽美的好文章。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上次写的读后感,请推敲用词的准确,看谁改得精彩。
2、选做题:(1)背诵《题李凝幽居》。
(2)搜集古今中外作家推敲文章的事例。
(3)给本课排个课本剧,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
板书:*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幽居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敲的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推敲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环境中理解词的意思。
2、 讲完故事,自己概括。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推,指名做一做“推”的动作。
2、板书:敲,指名做一做“敲”的动作。
3、师:这两个字都表示一个动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32课《推敲》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从文中找出能解释课题意思的句子,用“ ”画下来。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齐读:
拜访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即兴
推敲 吟哦 斟酌 饶有兴致 思索
(2)指名说一说“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3)交流所划句子。
媒体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推敲”。
指名读、齐读后板书:斟酌文字
(4)指名选用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贾岛 韩愈
(5)媒体出示:
贾岛,字阆仙。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曾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后来韩愈读了他的诗,劝他还了俗。他淡于名利,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文学上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传统,并有创新和发展。主要作品有《师说》、《进学解》等。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节
1、过渡:原来“推敲”一词还有这么一段来历呢!轻声读第二节,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
2、媒体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指名读,女生齐读。
3、小结: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板书:即兴写诗
4、出示《题李凝幽居》并范读。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二)学习课文3—7节。
1、过渡:贾岛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仍然在思索着昨夜诗中的用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
(媒体出示:点击后诗中其余三句变灰,“推”字变红后出示“敲”字。)
2、媒体出示:默读课文第三-七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贾岛思考诗中用字是很认真、很投入的?
交流,媒体逐句出示:
(1)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从这句话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2)大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那个样子,都感到可笑。
(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3)这时,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贾岛毫无察觉,仍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并闯进韩愈的仪仗队。这足以说明贾岛思考得多么入神啊!)
3、师小结过渡:是啊,像贾岛这种对文字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贾岛推敲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
4、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饶有兴致地听完贾岛的讲述,也思索起来。
(1)媒体出示:过了一会儿,他说:“还是用‘敲’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便人家没有闩门,也不能莽撞推门;再则,用‘敲’字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更响亮些。”
(2)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动了树上沉睡着的小鸟。”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4)同桌合作朗读对话。
5、师述: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决了。(板书:解疑定稿)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媒体出示诗文后齐读)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四、总结复习
1、小结: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还有很多。
(1)媒体出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点击“绿”字呈现绿色,同时旁边出现“到、过、入、满”这几个字。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3、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两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五、拓展作业
1、拓展练习。
推敲文字,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2、作业:
(1)背诵《题李凝幽居》一诗。
(2)演一演《推敲》的故事。
[板书设计]
*32、推敲
贾岛(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定稿)
《推敲》教学指导 篇四
作者:高阳
前不久,我向家长开放了一节语文课《推敲》。
课文是关于“推敲”一词来历的典故。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上课了,由于是自己的父母坐在后面听课,大家都想在家长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因此,孩子们的状态都非常好,开动脑筋十分积极,发言也格外踊跃,课堂气氛当然是好得没话说,一切都按我课前的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心中当然暗自庆幸。眼看着大半堂课下来了,随着课文的学习,故事也发展到了我预设中这堂课的高潮部分。
“贾岛思考什么问题这么专注,以至于闯入韩愈的仪仗队中呢?”我故作神秘地问。
“他在思考昨天写给朋友的诗中的一句话。”学生答道。
于是我板书“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
“同学们,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句话,好好体会体会,你觉得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这是我备课时预设好的一个环节,当时我想:有前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在先,文中也把贾岛深夜拜访李凝的情景描绘得很清楚,这些都已为这一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一定不难,而且答案肯定与文中一致,当然是“敲”好了。这样一来,学生既在家长面前表现了,又确实动了脑筋,且答案准确,这不就达到我预设的学习目的了吗?那我这一课不就很完美了吗?
果不其然,问题一出,立刻有学生举手了。
“我认为用‘敲’好,因为不敲门就进朋友家,这太不礼貌了。”我赞许地点点头。
“我也认为用‘敲’好,因为到别人家去,应该先敲门,等主人允许了才能推门进去。”又一个学生说出了我预设的答案,我心中暗暗叫好。
还有许多学生在举手,我想:难得请家长来听课,还是让更多的学生表现表现吧。于是,我又点了一名学生。这下可好,我最担心的状况出现了。那名学生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心中叫苦连连:哎呀,刚才两名学生说得多好,干嘛要喊他回答呢?好吧,自讨苦吃了吧,看你怎么收场!“我觉得应该用‘推’,因为推门会发出‘吱嘎’一声,才会惊醒树上沉睡的小鸟。”那名学生继续振振有辞地说道。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学生们已经等不及我请他们,就在下面争论开了。“用‘推’好!”
“用‘敲’好!”
“‘推’好!”
“‘敲’好!”
……
我示意大家安静,并说:“你觉得‘推’好或‘敲’
好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能说出你的理由。”
“我也觉得用‘推’好,因为这样读起来顺口。”又有一名学生发言道。
“我觉得还是用‘敲’好,因为推门发出的声音根本就没有敲门响,怎么会惊醒树上的小鸟呢?而且不是所以的门都会发出声响的。”
“我也觉得用‘敲’好,因为前面课文中说过,贾岛到李凝家本来就是先敲门的,当然用‘敲’准确啦!”
……
学生们说到这儿,我觉得该收口了,可是我该判断他们谁对呢?一直以来,我们语文老师就是因为太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其实只要孩子们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得出了合理的答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们为何非得强求答案统一呢?于是我说:“同学们,你们真会动脑筋,看来你们已经学会推敲了。那大诗人韩愈是怎么认为的呢?我们留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本来这一教学环节是我预设好的,可课上实施时却生成了我没预设到的结果。而课后令我和家长们回味无穷的恰是这精彩的生成。因为这个生成更好地完成了预设;这个生成为学生们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各抒己见;这个生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真正学会了推敲。
所以我要这样说:课堂因预设而规范,更因生成而精彩!
推敲的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2)
(1)指名回答。犹豫什么?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5)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3)
(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3)出示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6)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5、回答题(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礼貌;衬托出宁静;响亮)
(2)出示课文,齐读。
(3)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学习第八小节
1、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练一练
(1)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课外探究
1、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2、探究一下《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推敲》教学指导 篇六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
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使他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让“推敲的故事”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因此,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揣摩“推敲”。
教学目标:
1、能简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一、感知文本,了解“推敲”的故事
导入:
古人炼字不遗力,留得佳话传古今。斟酌字词、锤炼语言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许多诗人深谙此道,乐此不疲,几至忘我的境界。这则诗话讲述的推敲典故,将带你进入唐代诗人贾岛的炼字境界。
(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这是故事的发生】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这是故事的高潮】
(4)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 )好。
【这是故事的结局】
【阅读教学要关注并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这一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这里是经历第一个整体】
二、走进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
(一)走近贾岛:
1、文中哪句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贾岛?
“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
2、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
3、这次贾岛又是怎样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字词的?
①比较分析:
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从“一边……一边……”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②大街上的人们对他的举动有怎样的反应?(“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4、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可以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用杜甫的一句诗来评价贾岛的这一做法,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走近韩愈
1、读读课文,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从中你又能看出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韩愈贵为京兆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长)这样的高官,但没有怪罪贾岛,反而能平心静气地与贾岛商量讨论并给予指点,韩愈这样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襟怀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下。
2、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3、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
(1)映示韩愈说的话
(2)指名朗读。
文中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三)走近“推敲”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师总结: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这是从部分又回归整体。这是一种“超越”之后的“回归”,是“螺旋上升式”的回归。至此,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在学生头脑里就完全建立起来了。】
三、超越文本,实践“推敲”的方法
1、推敲的精神在许多诗人身上都可看到,许多诗歌名句都是古代诗人苦吟得出。请默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诗人锤炼出的名句,并分析所炼的字的妙处。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学习《推敲》一文,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贾岛的创作态度,而从课外找例子,能延伸拓展教学内容,这个设计可见教者的精心和细心。】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炼字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到炼字间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用恰当的动词填空,注意精心炼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醒、皱)
引导学生在以后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知了故事内容,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下“推敲”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这就是推敲!学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推敲》教学指导 篇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5、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出示:鸟宿池边树,僧(seng)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名,注意读准“僧”
(2)说说诗句的意思。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
(1)出示:唐(tang)朝贾(jia)岛
(2)指名认读。
3、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的诗人。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认真,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人”。
(1)认读词语:和尚(shang)(“尚”翘舌音,读轻声)斟(zhen)酌(zhuo)理解“斟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2)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哩!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11推敲)
二、听读课文
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里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居皎洁吟哦妥帖冲撞
宽恕莽撞仪仗队犹豫不决簇拥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字音,了解词义。
(1)认读生字词。
皎洁骑着妥帖避让韩愈
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2)指导理解词语。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宽恕:宽恕饶恕。
莽撞:鲁莽冒失。
幽居:隐蔽的或僻静的住处。
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文。
仪仗队:在古代,指帝王、官员等外出时的护卫队。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散文家、诗人。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议。
指导分段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根据字音、字形、字的书写注意点来进行同桌之间的讨论并上台来进行自主教学。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能根据课文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酝酿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从“拜访、找了好久、才、把一这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4)练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2、细读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画。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
⑵指名动作表演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读后讨论。
(3)出示句子。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①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不知不觉“,就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②指导朗读第2句。(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
(4)自由练读这一自然段,加上动作。
(5)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细读第4-6自然段。
(1)分组学习,提出要求。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是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
②读后讨论、练习表演。
(2)全班交流。
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觉闯进了仪仗队。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韩愈的话用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自由练读,分角色朗读。表演
4.细读第7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
(2)仔细读一读韩愈的话,理解其意。
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敲”是有礼貌的行为,读起来声音响亮,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4)练习朗读、表演。
(5)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过渡: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三、齐读第8自然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造句。
即使……也…….
3、分组排演课本剧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巩固课文内容,指导复述。
2、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的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课本剧表演,比一比,哪组演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把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那样让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按故事发生、发展、*、结局四部分的提纲,要求有顺序、有重点地讲。
(1)深夜访友,以诗相赠。(发生)
(2)一字斟酌,难以定夺。(发展)
(3)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4)韩愈表态,贾岛赞同。(结局)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组练讲。
(3)、每组选一名代表到前面讲。
(4)、集体评议,发给小红花。
四、表演课本剧
五、作业
回去把“推敲”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查一查,找一找,把“题李凝幽居”摘录下来,并背一背,体会“推敲”的妙处。
附板书:
以诗赠友(发生)
反复斟酌(发展)
11推敲冲撞仪仗(*)
确定用“敲”(结局)
《推敲》教学指导 篇八
形象,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贾岛是一个醉心于创作的诗人,值得我们学习。”
“贾岛锲而不舍地创作精神真令人感动。”
“贾岛走在路上仍然仔细推敲诗句,不愧是‘苦吟诗人’。他这种认真严肃的创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学生的回答令我满意,一切都在预设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随着声音,周思志站了起来,“我觉得贾岛有点愚腐。”教室里的同学们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我的心里也陡然一惊:他怎么敢这样说?但我想还是应该给他表达的机会。于是我微笑着示意他继续发表自己看法。“我觉得贾岛的愚腐体现在他过马路仍然斟酌诗句,他不懂得遵守交通规则,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珍爱生命,生命是一切之本。试想贾岛只是闯进了仪仗队,如果他前面是飞速驶来的汽车呢?如果他前面有一口井呢?那么他恐怕再也没有创作的机会了。”
“是啊,是啊……”有些同学已经开始点头称赞了。怎么办呢?肯定他的说法,对古人的评价有些不公;否定他,他的话也不无道理。我调整自己的思绪,决定针对他的见解让同学们展开讨论。
“同学们,周思志同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你们对他的说法有何看法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然后再站起来谈一谈。”小组内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一会儿教室内同学们举手如林。
“老师,我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但我想我们要学习的是贾岛那种创作精神,我们不应该仅仅用现代的眼光来审视古人。何况古代的交通与当今社会有所不同,那时侯根本就没有现在种种发达的交通工具。”
《推敲》教学指导 篇九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ǎo jié zhēn zhuó bìràng
( ) ( ) ( )
tuǒ tiē lǐmiào máo lǘ
( ) ( ) ( )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即兴 即时 访问 拜访 犹豫不决 不知不觉
1、贝多芬( )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如痴如醉。
2、星期六,爸爸( )了他的小学老师。
3、老朋友见面,( )我们聊了将近半天。
4、明明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办事总是( ),一点儿不果断。
三、黄金搭档。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用“ ”画出来。
月光(洁白 皎洁) 月夜(宁静 平静) 发现(问题 题目)
反映(意见 建议) 印象(深刻 深厚) 著名(诗人 朋友)
四、根据课文内容,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为了一字,斟酌推敲。
(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 )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 )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 )用“推”好。( )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 )友人家门没有闩,( )不能莽撞推门,敲们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贾岛犹豫不决是因为 ,韩愈认为用“敲”比“推”好是因为
3、读了片段,我认为贾岛是个 的
人,韩愈是个 的人。
六、读读背背贾岛的诗。
题李凝幽居 剑 刻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十年磨一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霜刃未曾试。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今日把示君,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谁有不平事。
七、填空。
1、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是斟酌文字叫做“ ”。这一典故出自我国
朝诗人 的诗《 》中“ ”一句。
2、本课讲的是唐朝诗人与韩愈一起 的故事,表现了贾岛 的创作态度和 的钻研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这9篇推敲的教学设计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推敲教学设计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