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5篇】5-2-50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可爱的小编飞白给大家找到的5篇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的相关内容,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的

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是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2.通过搜集资料、学习资料,了解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种类和用途

3.通过开科学讨论会,培养同学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4.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5.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搜集人造卫星和飞船的资料、邮票和图片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了解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1)谈话:上次课要求同学们在家里搜集有关人造卫星与飞船的资料,现在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检查一下。

(2)各组组长检查,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检查情况。

(4)教师小结。

2.组织学生召开科学讨论会。

(1)教师谈话: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你知道的人造卫星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并且每组组长做好纪录,将本组搜集的资料可以贴在大纸上。教师巡视。

(3)每一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将本组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看法,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讨论。当一组发言,讨论完毕后,下一组再发言,再讨论。

(4)讨论会开始,由科代表主持,教师可作为一分子参与讨论,有时可以给他们帮助。

(5)提问:通过开科学讨论会,你有哪些收获?

(6)小结:刚才同学们召开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科学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每一组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及用途,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虽然有的同学的看法不一致,但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理由。通过讨论同学们对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探索太空,探索宇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学习课本资料。

(1)谈话:刚才大家讨论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下面大家看书52页,请大家仔细阅读这段资料,看看与我们刚才的'讨论是否一样。

(2)学生阅读资料,教师巡视。

(3)提问:这段资料告诉了我们什么?

(4)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5)提问:这段资料告诉我们的信息与刚才大家的讨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6)小结。按照卫星的用途,可以将卫星分为三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4.巩固。

(1)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体会?

5.布置作业。

回家继续搜集有关卫星的邮票、图片和宇宙飞船的的资料。

第二课时

1.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召开了科学讨论会,学习了书上的资料,谁能说一说人造卫星分哪几种?各有什么用途?

(2)谈话:今天我们将继续和大家共同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2.继续研究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

(1)谈话:上次要求大家回家继续搜集人造卫星的资料,下面老师来了解一下大家搜集的情况。

(2)提问:你们又搜集了哪些资料?

(3)先来看看邮票中有关卫星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搜集了哪些有关卫星的邮票?邮票上面讲的是什么内容?

(4)将邮票展示给大家观察。

(5)小结。

(6)提问:同学们搜集了哪些卫星的图片?

(7)谈话:观察卫星的图片。

(8)提问:图中是什么卫星,它有什么特点?

(9)小结:有关卫星的图片很多,图片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书上的两幅图片分别是中国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和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3.了解不同的卫星的不同用途。

(1)谈话:同学们看教材上的四幅图片,说出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2)教师提问:同是卫星传输的信息图片,我们看到的图片为什么完全不同?

(3)学生猜测,形成假设

可能是卫星的种类不同,或者是卫星的功能不同等等。

(4)教师出示相关资料,供学生学习。

(5)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6)教师小结

不同的卫星有不同的用途,书中的几幅图分别是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所拍摄的照片。

4.总结我们知道的人造卫星和用途。

(1)提问: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道了哪些人造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谈话:请大家将自己所知道的填写在课本的54页。每总结出一条,就给自己评一个“优”。看谁得的优多。

(3)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巡视。

(4)学生汇报

(5)小结:通过研究同学们知道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卫星有不同的用途。

5.了解载人宇宙飞船的情况。

(1)提出问题: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宇宙飞船?

(2)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谈话:说说你所知道的载人宇宙飞船的情况。

(5)看书55页,学习宇宙飞船的资料。

(6)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7)小结:

6.设计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

(1)提问:通过学习我们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人造卫星或者宇宙飞船呢?

(2)谈话:把自己的设想画出来,并取一个名字。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4)展示作品,展示时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5)教师小结学生的设计情况。

7.总结交流。

(1)谈话:通过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2)提问:你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有了哪些了解?

8、布置作业。

回家搜集运载火箭的资料。

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人造卫星作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 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 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络资源的能力。

4.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的民主意识。

重点难点: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并辅以多媒体演示及络环境下的自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现STS教育和综合化的思路,有效合理地应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器材:

络设备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欠发达的古代,"嫦娥奔月"只能是美丽的传说。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开创人类的航天新纪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位航天员,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静海区,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

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基本知识。

板书6.5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新课讲授

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射出,由于重力作用,物体将做平抛运动即最终要落回地面。但如果射出的速度增加,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板书 一、人造地球卫星

演示牛顿设想原理图。由于抛出速度不同,物体的落点也不同。当抛出速度达到一定大小,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而是在引力作用下绕地球旋转,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那么,速度多大时,物体将不会落回地面而成为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呢?

板书 二、宇宙速度

下面讨论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假如地球和人造卫星的质量分别为M 和m,卫星的轨道半径和线速度分别为r和v,根据万有引力向心力可知:

由此解出: v=

对于近地人造卫星,卫星的运转半径约等于地球半径R,可求出:v=

将引力常量G=6.67x10-11N·m2/kg2和地球质量M=5.89x1024kg及地球半径R=6.37x106m代入上式,可求得v1=7.9km/s 。这就是卫星绕地面附近作圆周运动所需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也称环绕速度。

板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v1=7.9km/s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另一种表达式:v1=

推导:地面附近重力向心力:

即 mg= 所以 v=

将R=6.37x106m, g=9.8m/s2代入,求出第一宇宙速度仍为7.9km/s。

如果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轨道的水平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就不是圆,而是椭圆。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物体就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卫星。所以,11.2km/s 是卫星脱离地球的'速度,这个速度叫作第二宇宙速度,也称脱离速度。

板书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v2=11.2km/s

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物体还受太阳引力的束缚,要想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也称逃逸速度。

板书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3=16.7km/s

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很多,有一种特别的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

板书 三、地球同步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是指其公转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等的卫星。地球同步卫星有几个明显的特点:(演示课件)

板书 特点:

周期一定--23小时56分4秒

方位一定--赤道上空

高度一定--3.6x107m

人造地球卫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靠人工进行资源调查,速度慢、效率低,调查和开发一个矿藏一般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利用人造卫星进行调查,它一天绕地球转十几圈,在高空拍下卫星照片,回收下来,可以大面积了解全局,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对北京以北十六万平方公里地区的一次卫星勘察,就找到七个成矿预测区。

电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手段。但是电视靠中继站转播,每隔50km就要建一个中继站,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利用卫星传播,象我们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只要一颗同步通信卫星,边远地区也可以收看首都的电视节目。1984年4月我国发射的试验通信卫星为我国通信事业的现代化开拓了极为广阔的前景。1986年10月我国开始利用通信卫星进行电视教育广播。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络资源,上查找有关人造卫星和航天方面的资料,增加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信息检索:

1. 能否发射一颗相对静止在北京上空的通信卫星?

2. 了解我国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状况。

3. 了解人造卫星的种类。

(学生上)

巩固练习

1. 一颗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为r,它的线速度大小为v,问: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2r 时,它的线速度是多大?重力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2. 天文台测得一颗卫星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绕某行星转动,周期为T,求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和行星的质量。

在线测试

做页上的试题,并可现场给出分数。

作业

1. 复习本节课文及阅读有关黑洞的知识。

2. 思考课本练习二第(4)、(5)、(6)题。

3. 练习二第(1)、(2)、(7)题做在练习本上。

说 明:

1. 本节教材从万有引力向心力为出发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了解了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

2. 注意引导学生如何上查资料,使学生在掌握本节内容的同时,学会正确利用络资源辅助自己的学习,优化了教学过程。

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能设法查阅各国人造卫星的资料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能游根据的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科学知识: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

教学重点:

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用模拟实验研究卫星的运动规律

教学准备:

1、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2、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种功能的卫星;

老师、今天我们来聊聊人造卫星的话题。我相信大家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现在我们分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并按照你们自己的标准给他们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的资料以及分类结果

老师、适时用课件进行说明

二、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

老师、人类真了不起!能把这么多的卫星送上太空!那么这些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为什么不掉下来呢?

学生、猜测

老师、我们用一个实验模拟一下。

介绍实验的。做法并提出问题:乒乓球模拟什么?当乒乓球作圆周运动时,握线的手有什么感觉?如果没有绳子,乒乓球还会绕自己作圆周运动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以上问题

老师、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与乒乓球作圆周运动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这时的拉力不是绳子而是地球引力。

如果改变乒乓球的质量、棉线的长度、转动的速度,手受到的力有什么不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交流

三、拓展:地球同步卫星

设计一个实验来解释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原理

板书: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

人造卫星的飞行原理:地球引力

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重点: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人造卫星的运动

问题:

1、地球绕太阳作什么运动?

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谁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地球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

3、人造卫星绕地球作什么运动?

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4、谁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卫星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

请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例题1、根据观测,在土星外围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光环,试用力学方法判定土星的光环究竟是与土星相连的连续物,还是绕土星运转的小卫星群?

分别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加以解释:

1、如果是连续物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2、如果是卫星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 这个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

二、人造卫星的发射

问题:

1、卫星是用什么发射升空的?

回答:三级火箭

2、卫星是怎样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学生可以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例题2、1999年11月21日,我国“神州”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收回,这是我国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将重达8.4t的飞船向上送至近地轨道1,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在轨道1上以速度7.2km/s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例题(2)(3)(4)问画出图示.

(2)轨道1离地的`高度约为:

A、8000km B、1600km C、6400km D、42000km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1600km

故选(B)

(3)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几周后,在 点开启发动机短时间向外喷射高速气体使飞船加速,关闭发动机后飞船沿椭圆轨道2运行,到达 点开启发动机再次使飞船加速,使飞船速率符合圆轨道3的要求,进入轨道3后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利用同样的方法使飞船离地球越来越远,飞船在轨道2上从 点到 点过程中,速率将如何变化?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所以飞船在轨道2上从 点到 点过程中,速率将减小.

(4)飞船在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

①飞船在轨道1上的速率与轨道3上的速率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轨道1上的速率大.

②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 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2上经过 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一样大

③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 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3上经过 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轨道1上的加速度大.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学生编写相关论文。

1、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到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历史过程。

2、我国的人造卫星现在在天空中飞翔的有多少颗及它们的周期。

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已掌握的识字方法方法独立识记“造、卫、经、过、身、科、传、视、目、另、妹”11个生字,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认识笔画“竖折撇”,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描摹“卫、传”。

2、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并积累2句句子。

3、在反复读文中,能记住人造卫星和月亮姐姐说的话,了解人造卫星能进行电视传送、预报天气的神奇作用。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二、重点和难点

1、能用自已掌握的识字方法方法独立识记“造、卫、经、过、身、科、传、视、目、另、妹”11个生字,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记住人造卫星和月亮姐姐说的话,了解人造卫星能进行电视传送、预报天气的神奇作用。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三、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设计探究活动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每当夜晚,天空中就会有无数的星星,在这些星星里,有一些是我们人把它们送上天空的,这些星星整天绕着地球转,我们就把它们……

出示:rén zào wèi xīng

板书:人造卫星

自由拼读。

指名读。(注意读准前后鼻音)

学习“造、卫”

造:正音(平舌音)

卫:结合课后写一写,练习书空。

2、人造卫星的本领可大了!补题:56、人造卫星本领大

齐读课题

说明:

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点。课题有7个字,要读好也不容易,“人”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造”平舌音,“星,领”都是后鼻音,“本”又是前鼻音。因此教学中要放慢速度,分步出示课题,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课题。“造、卫”是本课的两个生字,“卫”又是课后要求联系描摹的,揭示了课题之后自然学习生字,练习描摹,这样分散了生字教学,降低了难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人造卫星究竟有什么本领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交流记字方法。

说明:

小组学习,自由读文,交流字词,这些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也能

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说话和发言的机会。

2、交流:

1)出示:

jīng lìng shēn

经过另一颗身边

shì chuán

电视传送

自由拼读。

指名小老师带读。

经、另:后鼻音。

传:多音字(自传zhuàn)

视:复习“整体认读音节”,渗透“视字旁”。

说明:

学生初读课文后,抓住重点句指导学生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能大致了解,一方面能结合语境学习部分生字,实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的识字要求。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音节让学生练习拼读,如平、翘舌音音的朗读,前、后鼻音的朗读,整体认读音节的拼读等,这些都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应该反复练习。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看看他们是否做到了字字音准,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说明:

交流时,不作统一要求,或多,或少,或详,或略,都可以,旨在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总结。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造卫星究竟有什么本领呢?找到句子后划下来,然后同桌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人造卫星说:“科学家派我来传送电视节目。”

人造卫星说:“科学家派我来为人们预报天气。”

自由读。

指名读。

师生配合读。

3、训练说话:人造卫星本领大,它能……和……。

4、人造卫星和月亮姐姐来对起话来呢!

同桌对读。

分男女生读、互换、齐读。

同桌再次表演。

5、分学习小组表演整篇课文。

说明:

多形式的朗读——自由散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师生配合读,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能饶有兴趣地沉浸在读书中,课堂内书声琅琅,情谊浓浓。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机会,鼓励大声朗读。同时学生在反复读文中认识生字,初步了解人造卫星有传播电视、预报天气的本领,体会人造卫星本领大,真正提高读书的效益。

四)课外拓展

1、人造卫星除了这两项本领,还会干什么呢?

出示句子:人造卫星能传播电视节目,能预报台风消息……本领可真大!

2、人造卫星还有些什么本领呢?

(出示介绍五种卫星:地球资源卫星、间谍卫星、导航卫星、救援卫星、试验卫星)

说话训练:用“人造卫星有的能……,有的能……,本领可真大!”

说明:

本环节,教师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人造卫星”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让学生亲自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再次体会到了人造卫星的本领大,此时再读课题,一定会读出真实的感受。

五)游戏活动,巩固字词,练习描摹汉字

1、游戏:抢读生字

2、游戏:送卫星上天(多媒体上出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上有本课新学的词语。)

说明:

这一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巩固所学生字和词语的目的。所读词语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生字与熟字构成的,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再一次和本课及前几课学过的生字见面,知新温故,积累字词。

3、指导描摹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