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快回答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优秀4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一
张**老师上的《美丽的田园》这节课是一节综合课,具有下面的特点:
一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画面演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符合新课程课堂的主要形式“创设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二是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意识,正如新课程强调要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三是教师注意倾听学生发言,注意捕捉课堂资源,适度点拔,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四是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分工合作,学生配合默契,我们可以看到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场面在课堂中涌动。
俗语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见张绪老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整堂课的设计与实施,以师生的情感为依托,以问题为中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教师能领悟课标,活化教材,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驾驭这堂课,体现了新课程教师的教育智慧的提升的功能。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二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
(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
(二)、认识1元
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
2、小组活动
3、汇报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
(一)情境设置:
(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
(二)生分角色活动
(三)师生表演
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
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
评课记录
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本节课以下几方面体现较好:
1、情境教学使整节课环环相扣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本节课的情境来自学生一周前刚亲身经历过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以“小明”在这一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线,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做得投入、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思维的活动。
2、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变“教”为“导”,整个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教学过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课堂上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将新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不仅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
1、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小组活动时,学生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地你问我答,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教师穿梭在孩子中间,非常满意,觉得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新理念运用得比较成功。但随着课时的延续,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被遮住数字的人民币辨认有困难。原因可能是在小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根据人民币上的文字、数字读出它的面值,没有认真观察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等因素,而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点拨。可见,合作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时要做必要的点拨,以保障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关于教学内容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直接经验。这节课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前能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知识起点进行充分的调查,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也许还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拓宽一些,上得有深度一些,更有数学味一些。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三
尹老师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语言充满童趣和亲和力,这节课是《数的顺序》是一年学生第二次认识数,第一次认识数是读数和写数。本次认识数是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清楚地了解了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知道数在表中的位置,尹老师在课一开始,创设了学生上体育课无序的'图片让学生数,学生数不清,教师问怎么办,学生说排好队。教师又出示了一张有序图片,学生一下就说出来了,给学生渗透了一种有序思考的意识。接下来是,出示2组数让学生观察说特点和怎样放入表中,教师语言引导的较好。习题的设计也是多样的。
我个人觉得尹老师对百数表的观察不到位,用时太少,只是对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每个方位只观察一个,没有做到从个别到整体,因次,学生对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不是很了解,从而导致孩子做题时不会,教师再回头讲的局面。如有不对之处,请指正。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四
王老师上的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课前我认为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并在数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留下表象,这样的概念课枯燥、抽象,比较难教。可是听了之后我感到王老师的`笑容和鼓励感染了学生,学生在这节课上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学得认真,学得开心,知识掌握得较好,是值得我学习的。
课一开始王老师就用星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先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一数来验证,知道老师手中有10颗星,接下来让学生根据10颗星来估计老师盒子里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来验证并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要认识更大的数。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思考怎样摆让人一眼看出来,从而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中“几十九添1”是学生数数的难点,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了二十九添1是三十,体会了“十进制”。接着集中解决三十九添1、四十九添1、五十九添1……,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王老师教学一百时首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85数到90,再从90数到99,思考九十九根小棒添上1根是多少根? 学生很快就说出“九十九添1是一百”,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99添1是100。接下来让学生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把10捆小棒扎成1扎,表示一百,让学生体会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从而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这里教师如果节奏放慢一点,可以反复进行10捆小棒扎成1扎,1扎小棒拆成10捆的演示或操作,加强“十”与“百”关系的教学就更好了。
最后王老师让学生数生活中的物体,体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的方法,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内容,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王老师能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遵循直观到抽象的原则,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本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请其他老师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