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最新5篇)1-13-16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本文是快回答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最新5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篇一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28-01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巧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以形成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案。如今的课堂教学不单单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的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更有效率,对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精心选择案例,提高教学质量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选取的案例要有知识性。首先,案例要符合教学内容,要具有知识内涵。学生要讨论的案例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不能够脱离书本知识。讨论案例的过程就是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脱离教材,所要探究的内容便没有意义。因此,教师所选取的案例一定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理论的实践性。其次,要选取经典案例。经典案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因此学生在进行探讨时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经典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更具有普遍性,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最后,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每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要与选取的案例相对应,要针对案例的重点问题进行着重分析、学习,使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更有效率。例如:我在讲“说话要得体”这部分内容时,选取了一个经典的故事案例:有一个人请客吃饭,快到开饭时间,差一个人没来。他着急的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在座的一位客人心想,我就是不该来的吧,起身告辞。他又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这下剩下的客人都走了。

2、对案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在学习当中思路也要广泛,要灵活变通。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可以涉及一些新颖的、独创的案例,进行创新。适当的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加入创新元素,举出了蚯蚓在下雨之前的行为表现案例:钻出地面到处爬。让学生们探讨其原因,并想象其他小动物遇到下雨时有哪些表现,组织学生讨论。另外,教师对选取的案例内容要吃透,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案例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完善,要对教学案例不断地进行创新编排。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教材内容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

3、深入研读案例,进行评析

学生对案例进行探讨,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探讨获取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们进行案例学习时,要与学生就重点案例的实质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握好案例的整体性,引导学生分清案例的主次,更细致的针对重要问题加以探讨,这样才能让案例教学应用到课堂上更有价值。主要的步骤有三点:(1)要对案例的整体性以及出现的事件情节进行详细的了解,让学生们仔细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案件的缘由,进而对于案例所反映出的知识点有一个客观、理性的判断。(2)找寻案例当中的前因后果,为学生理顺案例当中的复杂关系。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发生的原因,共同探讨案例出现的合理性。(3)培养学生在学习当中如遇不懂的问题时,要勇于探索,勇于挑战,要有积极的进取心,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运用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时,通过给学生们发放案例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们就手里的资料进行查阅、搜索必要的信息,并积极的思考。各个小组成员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汇总进行讨论,最后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及处理意见。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都是相互配合进行学习,研讨。这种案例教学的模式能够锻炼出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整个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配合,通过合作来完成教学内容。在分组讨论当中,学生能够得到不一样的答案,看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就是老师给出案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讨论。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不提供任何参考答案,所有的解决方法都由学生自己讨论研究出来,最后把观点汇报给老师,与老师再进行研究。因此,能锻炼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自己去动脑、去创造,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去看待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拥有多种思路去解答问题,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给出指定答案,告诉学生怎么去解答,但其标准答案应用到实践中来可能并不太实用,而且显得枯燥乏味。老师在授课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对于接受知识的方式很被动。这种“一讲多听”的教学方式,使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表述自己的观点,老师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缺乏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学生上课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使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案例研究当中,有利于师生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在学生的自主讨论后,会把讨论的结果分享给老师,老师再就此问题与学生们探讨。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提供给师生间交流的平台,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也能在同老师的探讨当中,感受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案例探讨当中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本火。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

[2] 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篇二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篇三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案例二:《小小的船》一课的教案及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6)齐读课文。

[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多音字:只

3. 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字理识字:月数笔画:在、见

编儿歌:只、尖猜谜语:月

[说明:“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4.拓展识字方法: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比如说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说明: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八、课外作业

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教学后记

本单元以“太阳和月亮”为主题,编选了两篇诗歌和一首古诗,《小小的船》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引入,看图,读文,自主识字,音乐欣赏,朗读感悟,拼句游戏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精神,本课例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于童趣,安排音乐欣赏及水果拼盘游戏。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单字,自主识字写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弹性地处理教材,如将“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等容有机地安排在本课的教学中。

本课例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识字教学主要采用听读识字法,在进行认的活动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如教师启发提问:“平时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由于学生生长在汉语的环境中,所以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词,让学生切身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本课例进行了一个“摘果子,作拼盘”的拼句游戏,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将“智慧树”上的“词语果子”:“我”、“小鱼”、“鸟儿”、“爸爸”、“在家里”、“在小小的船里”、“在河里”、“在天上”、“看书”、“游”、“飞”、“坐”摘下来后,放在盘子里,做成“谁在哪里干什么”的水果拼盘。学生拼出了“我在家里看书。”、“我(爸爸)在河里游。”、“爸爸在小小的船里坐。”、“我(小鱼、爸爸)在天上飞。”、“小鱼(鸟儿)在家里看书。”等充满了想象力的句子。

本课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欣赏音乐,做律动等活动,与艺术课交叉渗透整合,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课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对星星、月亮、天空,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在创设的自然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

本课例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方面,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如拼句的练习,各种方式的阅读,创设情境的体验等,还注重训练基本技能,如读的具体指导,引导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及写姿指导。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对创造潜能的开发,如想象月亮的形状,问在夜空还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例对双基落实与能力培养的度还未把握得体,如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会更好一些。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篇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取得显著性的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与时展的需求相适应,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综合性的思考与反思,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

1.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1)忽略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尤为重要。其中,新课标中明确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情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有效地重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性地重视学习者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相互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载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断地对学生情感进行启发。

但是,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于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我个人认为,对于小学学科而言,语文知识的有效传承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一样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顾此失彼。

(2)教学案例分析

我曾经在实习期间听过一名一线教师的语文课,他讲授的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月光曲》,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功能,对《月光曲》这篇课文的情感意境进行呈现。其中,促使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之后,谈谈自身对月光曲的感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教师没有对课文中涉及的字、词、句等基本知识进行教授,课文内容的讲解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整个课堂教学中,单一地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的放映,教师通过煽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对音乐欣赏过程中抒发自身的情感。

从上述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看出,本节课十分浓情,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需求完全不相符,课后我对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行简单的检验,发现一部分学生将课文中的“券”“恬”等生字的读音读错,诸多学生未能够真正理解在《月光曲》这篇课文中,贝多芬弹奏这首歌曲给兄妹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很一般。上述这些情况都是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需要全面掌握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正确的训练所培养的,但该教师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重视对课文情感的熏陶,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语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性全面地掌握,才能促使其在综合能力等方面良好地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的精力放置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

2.教学过程中缺乏理性的引导与客观性的评价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体验式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新课程改革对过去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式小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改进,全面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引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将教师理性的引导与客观性的评价全面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进而使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充分的理解,促使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性地掌握与应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总之,在我国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性的分析与反思。其中,基本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情感熏陶过于重视,严重忽视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2)将过多的注意力放置于学生互动环节,欠缺学生对进行理性引导与客观的评价。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的反思与解决,这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有效推动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鸿菩。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篇五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十分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教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并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可是,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必须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激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必须很好吧?

生:(不等教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教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明白菜必须做得不错,教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教师明白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教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明白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教师不但要明白你们做的什么菜,并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一样?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资料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能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向处于被动理解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资料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供给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资料,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教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本事。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经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教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教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能够看到,学生一向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能够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述生活;学生仅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仅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