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小知识【最新9篇】7-16-31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编辑帮家人们整理的9篇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学生感恩教育 篇一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73-01

感恩,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的美好品德,也是人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感恩的故事不言而喻;韩信千金酬一饭、晋文公定寒食节、岳飞精忠报国、缇萦救父等故事,比比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感恩教育是提高中学生素养的方法之一,是健全学生人格的集中体现,感恩教育的内容包括尊重长辈、老师,关心社会和他人,真爱生命等。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感恩教育对其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为初中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内容和契机。近年来,中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思想政治课应该主动承担起感恩教育的使命,让感恩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并把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初中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1、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细心体会生活和学习中的点滴,从细微的地方发现人和事物中存在的真善美,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利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例如:通过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父母的白发体会父母的艰辛;通过体会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生活;通过帮助他人,学会团结;通过挫折和困难体会宽容和理解。

2、感恩教育有利于社会和谐。加强初中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充满希望,用美的视觉发现社会的可爱之处,从而学会和谐地与他人相处,学会理解和宽容,努力学习。将感恩教育与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出尊老爱幼、爱家爱国、无私奉献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感恩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品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将来在社会立足,学有所用,去报答父母,感恩社会,让学生明白“知恩不报非君子”,懂得感恩父母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有素质的社会公民。

二、加强初中思想政治课感恩教育策略

1、注重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意识。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要增加和渗透感恩教育新内容,注重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经济社会的道德要求。培初中生的感恩意识,要求在课堂上宣讲我国优秀传统感恩文化,又要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内涵。把它与价值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以价值观、人生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以适度的感恩意识、正确的感恩方式、正当的施助心态为主要内容的感恩观,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良好的感恩心态的形成,以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

2.运用直观的感悟教育。直观感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使用图片、影像资料、实物展示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选用一些有代表性、具有深刻道德教育寓意的影像资料,像《感动中国》、《抗震救灾文艺晚会》、《复兴之路》等。爱国与美德,伟大与平凡,瞬间与永恒,真实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教师以此为契机营造氛围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最终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感恩教育要联系生活实践。感恩教育要以生活为导向,从生活化问题入手,把感恩变成看得见、摸得找的东西,让学生在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体悟、认同感恩,养成感恩的习惯。老师要关注现实生活,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比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不良的消费观,如不顾家庭生活实际而盲目消费;抽烟、喝酒、沉迷上网;用手机等高档消费品;赶时髦、爱与同学攀比、开生日晚会到酒楼请宴等。我们趁热打铁,布置感恩作业。让学生“算算自己从小到大成长的经济帐”、“算算自己不应该花的钱有多少”、“算算父母对自己养育之恩流水帐”。通过这些具体的数字,让学生体悟到父母无私的爱,从而能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期望,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不良消费行为,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初中思想政治感恩教育的建议与反思

感恩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有效方法,在感恩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做好一个带头作用,以自身为典范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然后还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中的感恩内容,结合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进行教育,让学生懂得运用感恩;另外,在实施感恩教育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用感恩唤醒感恩,用爱来教育爱。除此之外,感恩教育还需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是做好感恩教育的重要策略,要充分利用这种方式,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信息,以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种感恩的家校氛围,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感恩教育的方法多样,但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进行,让学生怀着感恩之心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中学生感恩教育 篇二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卧冰求鲤”、“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感恩教育,是当代中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文素质、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把感恩教育作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点,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从家庭角度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父母亲过于溺爱孩子,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给孩子吃,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着。家长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小孩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他们只知索取却不知回报的“小公主、小皇帝”。即使是在学校中学习成绩的佼佼者,老师心中的宠儿,同学学习的榜样,他们也习惯于掌声和鲜花,却很少想到自己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在这样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已习以为常,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怎能学会感恩?

从社会大形势看,有些公民不把感恩当回事,把“人人为我”服务当作理所当然。造成为民服务的大环境不好,得不到对等的服务,指望有持久生命力的服务是肯定不可能的。在这样耳濡目染环境下熏陶的孩子,知恩图报的意识当然很淡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的高贵之所在。拒绝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现。令人遗憾的是,感恩作为一种美德在许多人身上缺失了,感激已被不少麻木而浮躁的现代人所疏远和淡漠了。他们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感恩教育是全社会的一个问题,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个“希望工程”,关乎我们民族的未来,这项工作仅靠教育部门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全社会都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它是社会和谐的营养剂,应该成为社会的必修课;感恩教育更需要补课,让他们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所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意义深远,势在必行。

三、感恩教育的途径方法

开展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加强中学生感恩教育,学生是主体。感恩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熏陶,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

1、思想教育是先导。感恩教育,必须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反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

2、勿以善小而不为。感恩教育不要好高务远,提倡中学生做“小事”,从学生主动擦黑板,清扫寝室,节俭朴素,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等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

3、换位思考。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进而形成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

4、教书育人,感恩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将感恩教育其有机的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5、 “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本。对于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感恩的人,哪会有真正的朋友。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在假日里让他们帮父母做些家务,算算他们成长所花费的经济帐,让他们理解父母的辛劳,父母要给孩子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

中小学感恩教育范文 篇三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掘教科书、课外读物等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通过读、写、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结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与大家交流。

1 感恩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1.1 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秋天的雨》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1.2 父母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有《慈母情深》中为儿女辛苦劳作又无怨无悔的母亲;有《怀念母亲》中作者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1.3 祖国之恩。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赵州桥》、《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们的爱国之心、民族之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1.4 社会之恩。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爱社会、爱人类的社会人,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2 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2.1 感恩首先要“珍惜生命”。

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祖国和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各种犯罪。

2.2 感恩就要勇于承担责任。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就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

2.3 感恩就要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等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和谐。

3 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3.1 从信息筛选中“知恩”。感恩的前提是知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说明文,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事物的主要特点,从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3.2 在情感体验中“感恩”。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只有通过情感体验,才能让学生对感恩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在初读、熟读课文、达到知恩的目标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桂林山水》,要抓住描写山、水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

如《索溪峪的野》对索溪峪的描写,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如《狼牙山五壮士》,通过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3、在思维中体验

中小学感恩教育 篇四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二)父母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三)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一)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式式的犯罪。

(二)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三)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3、在思维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 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向往奥运》,理解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能更加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倾诉衷肠报恩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篇五

[摘要]: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变得更加有意义。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 感恩教育 必要性 实施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现在的学生根本不懂得珍惜幸福生活,他们并不知道理解、心疼父母,生活消费大手大脚,追求物质消费。对父母之恩,熟视无睹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以怨报德者亦有之,唯独知恩图报者少有之。对父母无情无义,对师长对社会更不会有情有义。他们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 感恩的意识薄弱。因此,此现象应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

二、学校实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的体现。

现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为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三点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2]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这就说明学生要心有他人,对别人心存感激,为他人着想,感念恩情,这就是我们开展感恩教育很好的依据。

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可见,感恩教育是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缺少感恩教育则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人生。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的孩子,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生尊师卑,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孩子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他们根本不懂得感恩之心,这是道德教育建设的一大空白。这些因素的存在,势必要求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建设点,让他们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养育之恩,教育之恩……

三、小学教育中“感恩教育”实践初探

小学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心智成长以及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他们受到的教育将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可利用主题班会课、品德与社会、语文课等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通过学生的实践与体验过程等努力唤回学生的良知,并引导学生通过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懂得爱的无私、伟大、纯洁,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学会感恩!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如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1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南极,一片净土》、《鸟的天堂》等让我们学会保护生态环境,《桂林山水》、《走进丽江》能让我们心灵小憩;《老人与海鸥》能让我们看到人与动物的和谐》。

2父母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游子吟》中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的呼唤》这一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有饱含父爱的《冰灯》,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3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陈嘉庚办学》《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4.、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萧山杨梅》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平分生命》等课文感受亲恩,从《大使馆妈妈》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作文中更可表达感恩之心。

音乐课可以教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爱的奉献》、《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响遍学生的心间,温暖孩子们的心田;数学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实践课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爱心卡”送给父母、老师,护生鸡蛋等。所以这样我们首先创设了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能使学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更加有效。

总之,只要你用心,感恩之心无处不在。

(二)、努力建立感恩教育合力。

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所以引导孩子开展正确的家庭实践活动很关键。如制作“感恩卡”、 “为父母洗一次脚”“跟随家长一天的劳动”、“爱心小信箱”(家庭与孩子的真情传递)、“送给家长一个惊喜”“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和爸爸妈妈说声‘我爱您’”等等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学做父母,体验辛劳。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评选环保小卫士、校园小卫士、照看孤寡老人、为灾区献上一片爱心等一系列的活动展开,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恩中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教育学生知恩,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感激钟爱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体会爱情的宝贵。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是啊,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别在校学生,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感恩的心,也才能感动天,感动地,感到我,感动你。

参考文献:

[1]林杰《感恩教育之我见》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__.9.30

中小学感恩教育 篇六

关键词:班集体活动 感恩教育 实践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实施“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是学校德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为此我申报了连云港市赣榆县“十一五”课题《在班集体活动中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现将本人实施课题研究的一些做法与心得阐述如下。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1.感恩教育的概念

陶志琼博士指出“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围绕“学生生活育德”的指导思想,我确定以开展班集体活动为实施感恩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我构建以“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他人)的帮助,感激自然(环境)的给予,感激祖国(社会)的关爱”五个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系列,开展班集体活动,辅之以“感恩生命,学会珍爱;感恩未来,学会憧憬;感恩挫折,学会坚强;感恩机遇,学会把握。”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

二、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1.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我们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教学,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采编感恩故事并讲述交流、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如“感恩故事采编交流”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以“孝敬”为核心的感恩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班级感恩教育积累了丰富翔实的素材,然后再充分利用班级这一阵地,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宣传感恩故事,起到了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效果。

2.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 ,我的主要做法是开展“感恩”主题班会、搜集感恩名言、交流感恩心语、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如我班在开展“感恩父母”主题队会时有过这样一段经历:班会进行到最后的时候,班级里30%的同学都哭了。尤其是在同学自己说说自己与父母的故事的时候,大家都哭道:“我们的父母一直照顾我们,爱护我们!每次的生日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可是,我们作为子女又有谁记得他们的生日呢?每次心烦的时候总对他们发脾气,每次他们出于关心的唠叨反而感到不耐烦,而我们呢?想想真不应该啊!”“每次你伸手要钱的时候,一边唠叨一边塞钱给你的是父母!每次你生病后,最关心你最心疼你的是父母!你想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上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买!到现在为止,我为父母做了多少?还经常和他们吵吵闹闹,不懂事吗?是的!我不是一个好孩子,还有成绩没考好让父母失望!让他们花了许多钱!那是他们的血汗钱啊!我怎么可以这样?难道是父母欠我们的吗?他们为我们做的我们不一定都能理解,但是有试着去理解么?我想告诉爸爸妈妈,女儿不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女儿那么多次让你们失望,那么多次让你们伤心……”

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实施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人之恩,而是为了报人之恩,即在引导学生明白家长、教师、社会、自然等有恩于我的道理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具备感恩之心,自觉学会“感恩”方式,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使学生在感恩实践中养成感恩习惯,学会感恩方式。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鉴于这种认识,这一思想的统领下,我开展了一系列班集体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1)利用学校“国旗下讲话”渲染感恩教育之势

结合特定的节日(如国庆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等),学校都会安排相关的主题演讲。通过每周一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恩教育,使同学们感受到感恩教育不是一个人、一个班,也不是一个学校,而是全社会的事,营造感恩教育之势。

(2)结合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报恩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小知识 篇七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

一、分析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必要性和价值

(一)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由于国家政策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使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尤为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养育模式存在着过分包揽与溺爱的现象,造成一些孩子不仅缺乏独立意识,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而且往往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和感恩他人的意识,由此可见,学校应该认识到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使学校担负起教育学生知恩图报,健康成长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引导学生对三观有更正确的认识,能够对生命和生活有更深的领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素质。1.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是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年龄阶段,通过感恩教育,使小学生明白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并在学校感恩教育的引导下听从父母师长的教诲,体会他们对自己的良苦用心,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的殷殷期盼,这样才能使小学生逐渐培养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感。2.有利于使小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塑造健全人格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价值还在于使小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处理事情,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当前,社会上对一些不懂事,任性妄为的孩子称之为“熊孩子”,殊不知“熊孩子”背后产生的原因却是因为“熊家长”。正是由于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缺乏正面教育,过分呵护和溺爱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起一点外面世界的风吹雨淋,欠缺处理负面情境和应对人际交往的能力,难以自立自强。而感恩教育有利于使小学生学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来正视面对的困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3.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对生活的感恩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生活的重视,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敬畏生命,善待人生。长期以来,小学生对于生命和死亡这一类比较严肃的字眼缺乏基本的认识和思考,因而对生命和生活不够珍视,没有感悟到生命的内涵和宝贵,而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不仅会由心感激父母的生命之恩,也会感激社会的呵护之意,这是对感恩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

要想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施,需要从识恩到感恩,最终到施恩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要在德育课堂上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及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等等措施,才能将感恩教育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培养小学生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一)营造感恩的情感氛围,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小学德育课堂上,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不能再把德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要真正认识到德育教学对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在德育课堂上转变传统落后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古板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感恩图片,播放感恩教育视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恩情感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对感恩有更好的认识,提高了德育课堂的时效性,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布置感恩教学任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应该将感恩的理念渗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将感恩的名人故事编入教材中,做几期与感恩相关的手板报,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可以时时感受到感恩教育氛围,时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面对父母师长。教师要在德育课堂结束后,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等不同,给学生布置一些感恩教育任务,像是帮父亲洗一次脚,给母亲梳一次头,给老师递一杯水等等感恩教育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进一步增强了感恩意识。

(三)建立感恩奖励机制,参加施恩活动

施恩是感恩教育的升华,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感恩情感认知后,可以积极参与社会的施恩公益活动,帮助更多处于困境中的人。另外,学校为了鼓励学生更好进行感恩活动,可以建立起相关的感恩奖励机制,使学生可以在完成各种感恩活动后,得到一种实际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结束语

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想更好的将感恩教育工作进行下去,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配合,需要教师在德育课堂上的正确引导,通过使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感恩故事短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认识感恩,增强感恩意识,并最终能够达到感恩的升华——施恩,使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参考文献:

[1]王英。更新德育教育观念,转变德育教育方式: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若干尝试[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7):62-63.

[2]张凤荣,靳喜蜂。怎样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3):109-110.

[3]岑元媛。浅谈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2):187-188.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庞杂,而在这庞杂的内容中有不少题材和感恩有关,而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愈发证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深入挖掘教材之中的深层次内容,将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和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突出出来,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发展。通过感恩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学阶段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一、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和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而其中和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也比较多,将这些内容挖掘出来并且加以适当的处理和应用有利于感恩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当前小学感恩教育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课程之一,语文应该主动承担起德育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挖掘语文课文中和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然后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将这些内容加入其中。这样一来对小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培养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要求我们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给予积极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注意重视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感恩自然

大自然是生命的母亲,我们来自于自然,我们生存下去所需要的所有元素也同样来自于自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感恩自然。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和空气,还给我们美丽的风景。而且小学语文课本之中相关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恩自然。

(二)引导学生感恩双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忽略引导孩子感谢自己。所以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之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恩双亲,让学生对父母心存感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歌颂母爱、歌颂父爱的文章并不在少数,因此选择合适的内容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感谢祖国

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伟大母亲,而我们是伟大母亲的儿女。只有一个强盛的国家才能够对所有人民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略祖国的壮美山河,让学生看到我们祖国取得的伟大成绩,让学生对伟大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样有助于增强祖国的凝聚力,让学生对我们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依感。

二、正确的运用教学资源促进感恩教育的发展

感恩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对教育资源的利用。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感恩首先要引导学生爱护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所有事情有意义的前提。近些年来不少地方都发生了学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的事件,这说明感恩教育存在有很大的问题。父母辛苦地将孩子养大,而孩子却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这对父母的打击是巨大的。而感恩最重要的对象就是父母,只有对得起父母才能够说自己开始懂得感恩。其次,感恩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担当,在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感恩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到宽容大度。有时候一些人、一些事可能会对我们的情绪造成影响,但是正确的对待方式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应该宽容和大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消极的事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感恩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恩。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感恩的对象。举个例子来讲,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如若遇到写景的文章,就会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对大自然产生感恩的心理,感谢大自然对自己的馈赠。而如果文章内容是写人的,那么,笔者会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想象如果是自己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应该怎么做,而这么做又会有怎样的后果,这样同样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其次,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体验到一些必要的情感,这些情感的体验是帮助学生学会感恩的必要环节。只有充实地体验到这些情感,学生才能够对感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样一来感恩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最后,感恩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利用科学技术的优势。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帮助,比如说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更加直观和形象的理解,这样一来有助于促进感恩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感恩教育的内容,只要处理得当,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对感恩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对此给予积极的重视,并且真正地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韩慧鹏。小学语文中的感恩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08(6).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篇九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才恍然大悟,学习固然重要,可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感恩你我他,将快乐装进口袋。

其实现在的我都莫以为然的接受了长辈那无限的爱,却忘记了自己因有的职责——感恩他人,早已把感恩从心灵深处挤走,把那无限的爱视为理所应当,当看了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才知道我错了,我在希望别人给予时,没有动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于丹老师说的故事一样“一个小女孩在看电视,她的妈妈手受伤了,拿给她看,她一手推开了妈妈,说;别打扰我看电视!”就这一个我们以为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却伤害了我们最爱的妈妈,其实完全可以换种方式,温柔得吹吹妈妈的伤口,问一问还疼不疼?其实这样的小动作还有很多,都发人深思。我们也曾有过许多这样的案例,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都是为了谁?在所有人心里都是严父慈母,我也不例外。妈妈总是顺着我的性子,那代表性的唠叨也尾随其后,当我难过时会安慰我,当我失败时会鼓励我,当我受伤妈妈比我更痛苦;爸爸不会跟妈妈一样嘘寒问暖,但那严厉的神情中流露出爱,至今我还记得那天,我被一个男生欺负了许多次,爸爸忍无可忍,星期五爸爸找到他和他的家长处理了这件事。以前我还以为他们不在乎我,甚至还发过脾气,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之极。我想感谢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你们生了我,抚养了我,呵护了我,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我还有感谢教育过我的人,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感谢伤害过我的人……

感恩你我他,路漫漫,要经历的还有很多,先学会感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