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很多人都在不断学习,保持进步,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学习事半功倍!想知道要如何正确的学习吗?下面是细致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大学物理学习方法(优秀10篇)。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篇一
关键词:物理学习;困难;原因
一、探寻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
通过实践调查与逻辑分析等方法,我们发现,造成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
首先,从客观因素方面来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高中物理学习内容的难度。高中物理以概括性、逻辑性和间接性为特征,学习内容的理解急需抽象思维的运用;其次,高中物理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大量的、复杂的定量分析和计算;另外,随着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一步步拓展和加深,学生高中物理的学习与数学运算思维也更加严谨。
高一物理课本教材的特点也是造成高一新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客观因素,高一物理课本的编排形式主要是以客观理论叙述为主,形式与初中物理教材相比比较简单和枯燥,教学内容与初中教材相比明显增多,教材难度也明显加大;高一物理课本中的物理语言相对于初中物理课本语言来说,更加复杂和抽象,无论是文字、图像还是符号语言,学生想要真正地理解并掌握就必须利用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此外,高一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师个人因素也是造成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客观原因之一。由于高一学生大多是来自不同初中,都是刚刚步入高中生活的新生,教师对各个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不能够因材施教,不能够找到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同时有些物理老师严格按照自己所备的课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活动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不利于学生互动,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愈演愈烈,甚至最终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厌恶。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也会造成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的困难。
其次,从主观因素方面来看,造成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困难的主观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高一新生的生理、心理因素。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已经处于“形式运算”的阶段,但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物理思维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或者处于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经验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支配着中学生的思维,科学理论表明,处于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高一物理学习必然会给处在此阶段的高一新生带来很多困难。
第二是高一新生的个人性格。有些高一新生的性格比较外向好动,难以安心静坐去认认真真地思考物理的理论问题,看书、做题都无法认真思考,比较贪玩;有些学生性格自卑,害怕受挫,学习物理时总是会遇到许多需要自己一步步去克服的困难,但是这类学生往往内心比较脆弱,加之没有老师和同学的适当引导和鼓励,这类学生往往会在一次次困难中丧失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高一新生还没有从初中学习生活中转变出来,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态度也不端正,中考完后的懒散习气使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减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这些都是可能造成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
二、初步探求解决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方法
首先,在教师教学方面,教师应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沟通,恰当适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坚定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念,挖掘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潜能,引导高一新生在物理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还应改进教学方式,制订有针对性的计划,因材施教,将学生教学中的主体性突出在物理教学中,使物理教学生活化、体验化,帮助学生优化物理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效地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物理自学能力;教师还应正确引导高一新生,帮助他们消除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克服对“物理难”的既定认识。
其次,在学生方面,高一新生要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学习信心,树立不怕困难的理念,敢于克服并战胜物理学习中的每个困难。在物理学习中,要有效地提前预习教材,边阅读边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在物理课堂学习中,要全神贯注听课,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实践互动中,学会做好物理学习笔记;课后要及时巩固、总结、掌握知识,做相关练习,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高一新生的物理学习困难虽大,造成该现象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通过调查和逻辑分析,还是能够科学地追根溯源,并由此找到解决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方法,从宏观的方面展开分析和探究,立足于在微观方面找到解决的办法,是解决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有效方式,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推进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篇二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学习;教学方法
1 大学物理实验综述
大学期间的物理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实验课程的案例比例也会因此而增大,在试验教学期间,由于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性知识内容的渗透,导致试验教学开展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并且很难通过教学方法来解决常见的技术性问题,逐渐造成实验学习功能丧失,大学生的物理笔试成绩虽然高,但却很难通过物理知识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大学物理科目教学效果的提升。实验课的流程设计上大致相同,学生在课堂中并不能感受到新鲜感,逐渐对物理实验课丧失了兴趣,这一现象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也造成了阻碍。采用高效合理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进步也有很大的帮助。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偶可以帮助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深入的掌握物理知识,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来动手制作一些生活中需要的简易装置。下面文章将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需要掌握的方法进行介绍,解决传统实验学习中所遇到问题。
2 实验教学方法中需要完善的内容
虽然大学阶段的物理教学已经做到了理论知识的全面渗透,但在实验内容上仍然存在需要优化的部分,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与设定上,可以充分的结合理论知识章节情况来进行,达到更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实验中的内容大部分是要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好的提升。
2.1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经研究结果表明,主动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启发式教学方法正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在接下来将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中了解发生原理。教师可以先对一些基础的理论性实验操作进行举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并在接下来将要进行的教学实验中引入学生的创新理念,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实验问题,要培养学生的解决能力,对实验过程进行更好的控制。物理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器材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并且在其他物理实验中也会被利用,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器材的使用功能,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的物理实验创新。教师在实验前对器材使用功能进行提升,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更好的提升,这样在实验环节中才不会出现知识内容的混淆。实验课主要考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实验器材正确操作,当发现学生错误操作或者对知识点理解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的更正,以免对学生成绩提升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2.2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式教学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内容是根据学生所反馈的问题来进行小组内讨论,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确定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期间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讨论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能够自觉的进入到讨论状态,并避免在接下来的学习计划中出现实验操作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实验器材在使用中要加强保护,并且学生要明确使用效果,在电学部分中,可以布置一些学生自主完成的实验任务,例如蓄电池的制作,这样既养成了讨论式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与日常生活是离不开的。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使学生能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在实验操作中。
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以及灵活运用,并不仅仅局限在生课堂中的学习,需要将可以时间利用起来,与学生讨论时感受到快乐,在进行统一实验时,是可以通过不同方法来达到最终的试验目的,在操作前引导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实验解题思路,适合自己的方法才可以高效的操作完成,并在互动环节中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2.3“提出问题式”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解决问题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根本,也是现阶段不可缺少的,当进入到学习状态下,学生所发现的物理问题也会逐渐增多,教师可以开发学生对知识所产生的疑问,形成提出问题为前提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中,学生会主动的思考问题,对物理专业问题进行深入拓展,通过数据的组合分析来确定问题的合理解释。并且带着问题来进行试验操作效果也更加理想,这是传统教学计划中所缺少的。总结传统教学经验,确定实验教学中最需要的问题类型,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与课后思考问题要区分开,利用各个阶段的时间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问题解答过程来完成实验操作,并在实验后进行反思,达到更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并为实现教学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
通过某个实验只能教会学生某种实验方法和技能,学生若不能积极主动思考,无法将思路拓展开来。学生思维有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在课上有针对性提出有较强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思想方法,能引发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学生获得的收获也因此更多。
电位差是大学物理学习期间常常会涉及到的问题,教师通过提问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电位差变得具体,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可以提出如何来测量电位差,学生了解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思考开展实验该应用什么样的器材,并对实验环节中的运算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选择具有一定的难度、一定的挑战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由此及彼,不再是掌握某个实验的方法,而是通过某个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思想、方法,甚至设计实验流程。
3.结语
文章中所论述的内容中,是根据大学物理教学现状来进行的,虽然在教学模式中有很大的转变,但想要达到物理教学木匾,仍然需要教师加强教学模式的探讨,为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同时之间共同讨论,来快速的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使教学方法得到更高效的应用。在教学期间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大学阶段的物理学习取得更理想的成绩,也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物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篇三
【关键词】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物理模型
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时虽然在物理科目上花了不少时间,但进步不明显,甚至没有进步。从物理教师的角度来讲,虽然付出的很多,但学生成绩还是很难有较大突破。期望据此总结出有助于学生学、老师教的关于物理模型的教学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160名学生,高二年级160名理科生。其中回收有效调查问卷高一年级148份,高二年级158份。2.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并对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完全统计。
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对物理学习感兴趣的为75.5%。认为物理难学的学生合计83.6%,比“对物理学习感兴趣”的比例还要高出8.1%。也就是说尽管对物理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仍然会觉得物理难学。在听课过程中,能想到老师所讲题目属于哪个物理模型的学生比例为33.3%;在所记笔记中有意识记录题目所属模型及普遍方法的学习比例为36.9%;某一章节的学习之后一定会去做一个本章的主要物理模型小节的学生比例更是少到13.7%。从会做一道题,到会做一类题,认为物理模型的学习起到很大作用和有些作用的学生比例合计为93.5%;认为“物理模型”教学方法理念较好的学生比例合计为85.9%。但在“理念较好”的学生中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实施较难”。在14—19题中列出了24个物理模型中,学生选出了认为自己对其相关特点及规律知道的很清楚的模型。其中被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的物理模型,高一、高二分别统计如下:高一:质点(71.2%)、自由落体运动(65.6%)、平抛运动(65.5%)。高二:质点(69.0%)、自由落体运动(74.7%)、平抛运动(74.1%)、点电荷(58.2%)、远距离输电(52.5%)。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题目,让学生选出解决这个题目所涉及的物理模型。统计结果显示,选择正确的学生比例仅为33.0%。
三、物理模型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物理科目的态度。多数学生虽然喜欢物理科目,但是却觉得物理难学。当学生在物理科目花费了较多时间,但发现收效甚微甚至是没有效果的时候,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得不到鼓励和强化,则渐渐会产生消极情绪,进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科目的积极性。2.学生对物理模型的理解。物理模型的建立是为了忽略次要因素、突出问题本质,从而使实际问题便于解决,这才是物理模型意义的真谛。而学生认为物理模型只在解题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对物理模型意义的理解存在不小的偏差。3.学生在物理模型方面的学习习惯学生运用物理模型意识淡薄。在学生听课、课后复习及总结、审题几个方面中都可以看出学生没有主动了解与学习物理模型的意识,更没有运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受力分析、解题过程、公式等常规思路。4.学生对物理模型教学方法的态度。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物理模型这种方法无论对物理的学习还是解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对物理模型的教学方法不抱太大的希望。5.在高中阶段涉及的物理模型中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所列24个物理模型中,两个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掌握较好的合计仅有5个物理模型。而学生自己认为掌握较好的这5个模型都是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到的。例如,在高中阶段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将物体的大小形状忽略看作质点。在多次反复运用模型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模型的本质及特点的理解就会更清晰、透彻。6.现阶段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生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对物理模型方面的知识没有一定的积累。遇到具体问题不善常于发散思维,难以联想到类似的模型并将知识加以迁移应用。
四、关于物理模型教学的建议
如何提高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及利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现针对日常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物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根本动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一般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来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物理模型的教学方法,达到简化问题、增强物理课堂趣味性的作用,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2.教师需增强物理模型教学意识。实际教学中,教师受到的束缚太多,例如要保证学生的升学率、教学任务重而课时量有限等压力,使得教师不敢大胆去尝试新教学方法,以至于使得物理模型教学没有落到实处。教学过程中最多只是对个别重要的物理模型加以讲解说明,没有系统的对物理模型进行介绍指导,从而制约了物理模型教学方法的推广。3.将物理模型教学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增强学生运用物理。模型的意识,提高学生建模能力把物理模型融入常规物理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物理模型的知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模型的掌握在日常教学中得以巩固。分析、讲解习题或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既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分析,同时也要注意对物理模型知识的运用。再配合适当的练习,从而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建立物理模型解决的能力得到强化。每章节学习完成后,教师更应督促学生对本章节涉及的物理模型加以归类总结,使知识得到升华。
本课题小组将对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模型,尤其是调查中显示出学生掌握情况较差的物理模型,进行具体教法与学法的探讨并总结成文。期望能达到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的目的。
作者:刘颖 单位: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篇四
【关键词】物理 台阶 能力 思维方式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物理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及心理特点上。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阐述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学生如何克服面对的台阶和怎样做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观点。
一、台阶分析
台阶1:思维方法上,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等的形式介绍而己。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继而要进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受力物、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台阶,跨不过去,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
台阶2:能力要求上,从单一能力上升为综合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在高中,物理规律则要通过较多的推理和判断得出,如牛顿运动定律。因此,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高中物理学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此种思维能力培养的欠缺。
台阶3: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及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人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又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更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且重视纵横推理、判断、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死记和套公式的初中学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
二、帮助学生克服台阶
1.充分准备,上好每一节课。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普遍都有“更要努力”的积极心态。所以教师要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绪论,以抓住绝大多数同学都“更要努力”的向上心态这一物质基础,激发起他们学物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2.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却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己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3.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抽象的物理概念直观化、形象化。
4.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5.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技巧。
6.加强课外辅导。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高一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选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单位应用、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差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比起初中,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所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有更高的标准,学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也要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从学生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高初中教师都应重视这个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努力,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田世昆,胡卫平著。物理思维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篇五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131-0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我们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笔者认为,这三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共同的基础之一就是科学方法。没有科学方法作为支撑,就不能进行自主学习,也没办法进行合作,更不可能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进行方法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科学方法的学习。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显而易见,而如何在物理教材的科学体系中挖掘物理教育因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又如何开展,即物理方法教育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这是一个值得物理教育者深入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对物理方法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在进行物理方法教育时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接受物理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受到物理方法教育,使物理方法教育和物理知识教育贯穿、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一、课堂教学中开展物理方法教育的原则
1、物理方法教育应遵循适时性原则 适时性就是要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分析知识内容的形成过程,当教材内容确有进行方法教育的必要时才进行物理方法教育,而不应为了方法教育而进行方法教育,反对脱离教材而空谈方法。由于物理方法是穿插和隐含在教材之中,有的内容和方法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需要运用物理方法推导和归纳出物理结论,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进行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物理方法要遵循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就是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时要根据教材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两个方面来挖掘教材的方法教育因素,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难、过高。
在挖掘教材中方法因素时要指明每节教材内容中含有哪些物理方法,这些物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是什么层次的要求,使方法目标更明确,教学尺度更好把握。
但应注意物理方法教育目标不同于物理知识内容目标,有些物理内容教学目标可能要求比较高,但对物理方法教学目标可能较低。在确定物理方法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如初中生刚学习物理,一般只要知道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之间的简单对应关系,或将知识和方法联系起来,
3、物理方法教育应注意融合性原则 所谓融合性就是要把物理方法的教育和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三者有机融为一体,使物理方法的学习促进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知识、方法和能力在学习的活动中是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在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物理方法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培养。物理内容和物理方法是交织在一起的,讲到物理内容就会联系到物理方法,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发现就会用到物理方法,物理习题的求解也往往要用到许多物理的研究方法。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能自觉地运用物理方法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就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和方法联系在一起的,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习知识和方法等实践活动来培养的。方法可以转化为能力,掌握一种好的方法,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一堂物理课不但必须包含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还应有物理方法教育目标,使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通过物理的课堂教学实践,将物理方法教育作为核心内容贯彻到每种课型、每节课中,成为物理教学常规。
二、课堂教学中进行物理方法教育的实施方法
1、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物理方法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能正确使用仪器,熟练操作,又要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及规格,制定实验步骤,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做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能够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解决。
2、在物理习题教学中进行物理方法训练 物理习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物理习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明确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确定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发现,主要是物理情景不清楚,不能从“静止不动”得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再进行受力分析,习题的教学中教师应站在科学方法的高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在复习中进行物理方法的总结、归类 在对章内容进行小结的同时,也要对该章所用到的物理方法进行讨论和归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物理学各章既是独立的又是联系的;既有知识上的联系,又有物理方法上的联系。从知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形成较紧密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审视其中的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篇六
【关键词】高中物理 提高兴趣 学习效率 良好的心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85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难度加大、范围更广泛、知识的广度更大,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的进行学习,只有拥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才有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精心设计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多的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感受物理的巨大魅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学与乐不分家,人有多方面的兴趣,教育就应该以此为基础,老师应该更多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在高中阶段,大家的学习时间都是相同的,但是学生们的成绩差距还是很大,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一样,有的学习效率高,那么他们用相同的时间就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得到一个好的学习成绩;而有的学生学习效率比较低,这就使得他们的学习成果并不好,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所以,要想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物理的效率。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心态是成功的一大步,只有当学生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对物理的学习不再是恐惧和害怕,而是积极乐观的对待时,学生才能为学好物理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会为学生做题和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分小组进行教学的方式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这就使小组里的人员得到了合理的分工。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内部互相讨论总结出最好的答题思路,等老师让学生进行回答时,可以由专门的成员进行解答。例如:在进行“弹力”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像是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弹力的方向这样的问题,当每个小组都回答完了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针对回答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之后,老师可以把最准确的答案公布一下: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形成的;弹力发生的条件是有直接接触和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形成;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当老师公布了准确答案后,学生就能把自己的答案和老师的准确答案做比较,从中找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这样能够使学习更加全面。通过这种分小组学习的方式,能够极大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中,这样不仅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也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所以,这种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很好的方法。
二、学习效率的提高
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好的发展,成绩都能有所进步和提高,需要教师做到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物理的难度加大,知识范围也扩大了,要是学生还是采用初中的学习模式,只是上课听讲而不预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话,已经无法进行高效的高中物理学习了。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要做一个良好的预习,把自己觉得难度大的地方或者难理解的题目做个标记,这样在课堂听课时就有了目标性,着重听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使得听课变得轻松,而且还能抓住重点,掌握全面的知识点。上课认真听讲这是提高上课效率的基础,只有上课集中注意力,才能把全部的脑细胞都带动起来进行有效地思考和记忆。课后的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汇总,整理出一个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把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和深刻。这些都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学生需要先掌握这些大面上的方法,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由于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就没有打好基础,使得他们在高中物理学习时感觉很吃力,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渐渐的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觉得自己学不好这门课程,进而放弃高中物理的学习。这种紧张畏惧的心理导致他们害怕上物理课、害怕老师提问、害怕做作业,这样的状态就使得他们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越怕学就越学不好。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可以给学生多做一些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并没有那么难,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学好。每个学生的进步都是值得表扬的,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或者某方面取得进步时,老师要进行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物理学习,也才能拥有一个学习物理的良好心态。
四、传授物理学习方法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篇七
1 物理方法教育及其意义
物理方法教育是让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体会、领悟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包括物理问题的所用问题的解决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更要在物理知识建构过程中习得物理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物理方法,学生才能形成科学思维,才能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方法迁移到其他科学研究与生活问题的解决中。物理教师还要深刻地认识到物理方法教育是提升物理学习效率和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只有学生掌握了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学习效率才会提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才会得到提高,才会有持续学习的动力,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2 物理复习教学中方法教育存在的?题
虽然物理方法教育很重要,也有不少教师在平时的新课教学中重视物理方法的教育,甚至重视物理方法的教育的显化,然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复习教学中方法的教育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方法教育、隐性渗透方法教育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物理方法的习得,进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影响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造成物理复习教学的低效。
2.1 重知识传授轻方法教育
物理知识的教学很重要,没有知识作为载体,人类文明就无法传递,无法进行物理方法教育。在教学中,不重视知识教学,学生也不可能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领会物理思想方法。但是,现在对知识的教学存在误区,把知识教学矮化为知识结论的教学,在教学中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是简单告诉学生结论,然后就让学生理解结论、运用结论。如此进行知识教学,显然已经背离了物理教学的本质。如此重知识结论的传授,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必然轻视甚至忽视物理方法的教育。掌握知识同时领会方法才会形成能力。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极为密切,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高低制约着知识掌握过程,包括摄取、领会、巩固、运用的速度、深浅和成效。没有知识的教育,方法便成了无源之水;只重视知识结论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构建过程,方法教育不但无从谈起,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融会贯通,影响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物理问题的解决之中,令物理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能力的形成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2.2 隐性渗透方法教育
不少教师虽然意识到物理方法教育非常重要,但是认为物理方法的教育需要隐性渗透,采用一种“无痕”的方式。如果“刻意”给学生进行某种方法的教育,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没有学习的兴趣。应让学生反复接触各种与物理方法有关感性学习素材,让学生自己去慢慢领会、感悟科学方法,最终理解科学方法。[1]在复习教学中对方法教育采取隐性渗透的倾向更加明显。这样隐性渗透方法教育存在弊端。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同会导致学生学习结果千差万别。比如有的学生可能无法体会出物理方法的妙处,有的学生可能对体会物理方法不屑一顾。当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和自觉性不够时,若教师缺位,没有及时引领、指导学生,隐性渗透方法教育将无法实现。
3 解决物理复习低效的策略是显化方法的教育
只有掌握了物理方法学生才能内化物理知识,才能更灵活地运用知识,并将习得的方法迁移到除物理问题以外的其它问题的解决中。要进一步提升物理复习效率就必须采用显化的策略提升物理方法教育效果。
3.1 所有的方法教育都应显化
鉴于忽视和隐性渗透物理方法教育会造成物理方法教育的低效,使物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必要在物理教学中对方法的教育采用显化的策略。显化方法的教育需要在学生接触到物理方法时,明确指出该方法的名称,操作步骤如何,其原理是什么,何时采用。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困惑,也会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认知能力、学习主动性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学习结果的差异,尤其避免基础差、思维水平低、自觉性不够的学生对物理方法的学习一无所获的情况。显化物理方法的教育,其实就是要求教师要像给学生传授物理知识一样讲授方法。
另外,显化方法教育需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预设,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讲述清楚,还原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样知识的教学不再是知识结论的教学,不再是“掐头去尾”,生硬地把物理知识的结论塞给学生,而是设计成获取知识的过程,做大知识教学与方法教育并重,让学生不但习得知识,更习得物理方法。
3.2 复习教学中显化方法教育才能提升效率
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章末复习、期末复习和高三复习,复习课所占课时比重大,通过复习课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复习课教学中经常容易忽视物理方法的教育,而陷入知识简单回顾与刷题的漩涡。刷题对学生而言,会使得物理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会使得原本应具有创造性思维含量的物理学习过程成为简单重复的劳动,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而学习效率变得低下。时间一长,学生必然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学习状态不佳。这些都不利于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4 复习课中显化物理方法教育的策略
在复习课中显化方法物理教育,要像重视物理知识的教学一样重视物理方法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在新课教学中要重视给学生把物理方法讲清楚讲透彻,更要在章末、期末、高三复习时对所学物理方法进行系统复习,达到内化、固化。让学生理解方法,促进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最终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教学中显化方法教育主要有以方法为线索梳理概念、以总结物理规律为主线显化物理方法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凸显分析问题的方法等策略。
4.1 以方法为线索梳理概念
在章末、期末、高三的复习时以方法为主线展开复习,通过物理方法把不同的物理概念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尤其是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开展方法教育专题的教学,以方法为主线开展教学设计,显化物理方法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比值定?x法为例谈一谈,以方法为主[www.kuaihuida.com]线的教学设计。
4.1.1 给出主题,提出方法
明确提出比值定义法的名称和概念。在定义一个物理量时采取比值的形式就是比值定义法。比值定义法是定义物理量的一种重要方法,物理上的很多概念、物理量都采用比值定义法,比如速度、加速度、功率、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等。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比值定义法及采用比值定义法的物理量。
4.1.2 梳理比值定义法所定义的物理量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梳理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功率,电流,电阻,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容、磁感应强度等。让学生自主完成,如果学生有错漏,教师应及时纠正和补充。
4.1.3 比值定义法的特点
梳理完比值定义法的物理概念之后,需要给学生讲明白比值定义法的特点。物体与外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总会外显一些性质、特征,所以我们可以用外界其他物质的可测量的物理量来表示其特征。通过实验可以找到与物质或物体某一特征相关联的可测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的比值。如果关联的物理量发生变化时,比值不变,则比值可以表示该物质或物体的某一属性或特征,可将比值定义为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性质。应用比值法定义时,首先是客观上需要,即定义该物理量应该要有物理意义;其次,间接反映特征或属性的物理量要可测量;第三是多个物理量变化时其比值总是一个定值。
4.1.4 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学生学习比值定义法的物理量的定义式,容易将其数学化,完全按照数学符号理解公式,忽视其物理本质与内涵。有必要引导学生理解比值定义法的内涵,比值定义法的本质是为了比较。比如,定义加速度是为了比较不同物体在不同时间内速度变化不同时速度变化的快慢,需要知道物体单位间内速度变化是多少。用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得出加速度的大小。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变化和时间都没有关系,其实所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都与分子、分母无关。
4.1.5 对比值定义法的哲学思考
在上述比值定义法的物理量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分子、分母变化但比值总不变,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层的哲学思考――找寻变化中的不变。就比值定义法而言,要定义一个物理量反映物质或者物体的某种属性,只有找到不变量才能描述其属性,定义的物理量才有价值。放眼于物理问题的解决,物理问题中一般有很多变量,有时还是多对象,这使得问题非常复杂,问题的解决也很困难,但复杂变化的背后一定会隐藏着一些没有变化的东西,即不变量,要解决这些问题抓住不变量是关键。例如,复杂的多体、多运动问题,运动过程复杂,变量也非常多,这类问题往往抓住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来解决问题。
4.2 以总结物理规律为主线显化物理方法
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自然也需要带领学生复习规律,而在以总结物理规律为主线的教学中显化物理方法教育不仅可
以巩固规律,还可以凸显物理方法,教学效果优于枯燥的讲授、简单的复述等教学方式。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复习为例子,可以如下设计教学。
(1)让学生画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学生得到如图1所示。
(2)让学生从图象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就凸显了数形结合、数理结合的方法。从直线的斜率的意义可得k=a=v1-v0t,推出速度公式vt=v0+at;从面积的物理意义可得S梯形=S矩形+S三角形=v0t+12at2,S梯形=12(v0+vt)t,得到位移公式和推论1.将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联立消去t即可得到推论2:v2t-t20=2as.
(3)让学生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凸显演绎的物理方法。自由落体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是初速度为零;二是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所以只要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换成零和g即可得到自由落体的规律。
4.3 问题的解决过程凸显分析问题的方法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篇八
关键词:大学物理;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24-03
一、引言
大学物理作为我校诸多工、农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修读人数众多,面向专业广,且在学生大学一或二年级修读。从学生所处的修读阶段和对象面广这两个方面来看,大学物理课程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的养成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刚接触大学物理时有很多的不适应,学习累而效率低。甚至有部分学生高中阶段物理成绩非常好,然而学学物理同样感到吃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学学物理效率低?如何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一问题以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法从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有效衔接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大学物理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为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1.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2.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华南农业大学2013级修读大学物理课程的6个自然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7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问卷回收率为90%。
3.研究工具:自编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从学生因素、课程内容、教师因素三个方面构建,学生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理科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大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学生的适应性、课程考核方式;教师因素主要考查教师的教学方式。
三、调查结果
1.学生方面的调查统计结果:
(1)在学习态度上,52%的学生非常喜欢物理课,但是喜欢做作业的学生只有28%,只有30%的学生认为班级学习气氛比较好。大学物理的知识点多,数学手段以微积分为主,学生难上手。课程进度快,老师不会过多地复习学过的知识,导致学生越来越跟不上进度。一个学年下来,仅有31%的学生比较积极地学习物理,而有20%的学生不喜欢做大学物理作业。
(2)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大多还保持着高中时期的依赖性,缺乏学习的计划性、独立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仅占6%,有34%的学生课前从来不预习。有39%的学生上课会记笔记,43%的学生偶尔做笔记,18%的学生从来不做笔记。在课后作业方面,近50%的学生会边复习边做作业,而有27%的学生根本不复习,做作业是为了应付老师不得已而为之。
(3)理科基础方面,85%的学生中学时物理成绩都还不错,但进入大学后,仅有31%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微积分,51%的学生微积分掌握一般,另外18%的学生微积分掌握得较差。由于数学工具掌握不够扎实,导致部分学生物理学习困难,上课听不懂,课下不能及时独立巩固复习,严重影响物理学习质量。
2.课程内容的调查统计结果:
(1)在大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重复性问题上,85%以上的学生认为内容重复是必要的。即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使教学能有效衔接,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能有效增强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内容的适应性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认为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相比较,内容跨度太大,很难适应,并且有78%的学生认为大学物理课程知识点过多,难以在短时间一一掌握,导致学习困难。中学物理知识点少,作业多,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吸收。大学课程学时有限,在有限的时间要求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点,而作业量又大幅度地减少,学生很难得到有效的巩固。另一方面,作业量的减少让学生觉得轻松,学习上更容易放松,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对于教材内容而言,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应该通俗易懂,而学生实际使用的教材内容过于抽象,这与高中教材具体、直观形成鲜明对比,在学习量增加的前提下,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下降。
(3)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大学物理一般只有2次考试,即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内容以基础为主,大部分题目都是书本上的例题或学生的作业题。这种考核方式缺乏有效竞争,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而中学里考试较为频繁,考试内容以选拔为目的,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中学学习竞争大,学习积极性高。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9%的学生认为考试次数和学习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70%的学生喜欢一个学期只有一次考试,另外30%的学生认为除了期末考试以外,再增加几次段考模拟考更有利于巩固知识。
3.教师方面的调查结果统计:
(1)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多,教师讲解进程快,29%的学生能够非常或比较适应,71%的学生适应一般或完全不适应。可见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多,教师教学进度快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2)21%的学生喜欢老师上课提问,21%的学生非常讨厌老师上课提问。当老师课堂上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仅有33%的学生愿意积极思考,另外67%的学生很少或根本不思考。教师上课以讲授为主,仅11%的学生能坚持听课,另外89%的学生或是边听边自学,或者上课根本不听完全自学。84%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程结束后能提供总结,仅有16%的学生愿意自己总结课程。
四、大中学物理教学有效衔接的对策
1.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由于大学物理课程存在进度快、学习量大、学习梯度大、课时少、课程难等特点,并且大学物理课程的主要数学工具是微积分和矢量计算。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这些都给大一或大二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学生若仍然保持高中的学习态度,认为上课跟着老师走,所有内容都可以在课堂上消化吸收,其直接结果就是逐渐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落下的课程越来越多,学习也愈感吃力。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课程开课前就应对学科特点做到必要的了解,并及时调整好学习心态,做到有备无患。另外,对于物理课程用到的微积分和矢量计算不要有畏难情绪,工具总是在不断地使用过程中逐渐熟悉和灵活掌握。若是之前学过的大学数学内容早已经遗忘了,那么在物理知识点用到哪些数学工具,此时有针对性地去复习一下,或边学边用,树立坚定的信心,勤学苦练,也不会对物理学习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2.培养独立自主的大学物理学习能力。大学物理课程学习中,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这包括必要的课前预习、科学的听课记笔记和课后勤复习。
首先,课前预习非常必要。因为物理课程难度较大,书中涉及大量推理,学生只靠老师上课时的讲解是难以掌握的。课前预习能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定理是如何推导的,对老师上课的内容有一个提前了解,就更容易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另一方面,预习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目的性地听课,大大提高了听课效率。
其次,科学听课与记笔记。一般而言,听课比自学效果要好。教师的课堂讲解,除了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课程的知识以外,还会交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另外,课堂记笔记不是把PPT上的内容照抄,这种记笔记的方法是低效而且也不必要的。科学地记笔记,是记课堂上教师强调的重点难点,把课上学生没听懂的问题记下来,记笔记有利于课下的复习和巩固。
最后,课后要勤复习。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多、进程快,学习的消化吸收大多在于课后的及时复习巩固。物理课程的课后作业大多比较基础,做作业的过程即是带着问题去复习,因此要逐渐学会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当然同学之间的讨论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借助网络或图书馆资料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就广度和深度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会自主学习。
3.教材编写应直观形象且通俗易懂。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考虑教材的形象性、直观性,适当增加图文形式,并尽可能联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一部教材好看、好用、实用。另外,教材应对各章节的知识点加以疏理和概括,并详细地介绍大学物理专业术语、微积分和矢量计算的运用,如此以来,物理的知识点虽多但不零散,同时教材有详细的专业术语及数学工具的具体运用,可降低大学物理的学习梯度,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此类教材也更方便学生自学。
4.教师教学方式方面的衔接对策:
(1)上好大学物理绪论课。大学物理绪论课程中要给学生强调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讲清楚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从课前预习、听课、课后复习的不同,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态度,转变学习方式,为后续物理课程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另外,绪论课上应给学生简单介绍物理学的发展概要,让学生对大中学物理内容的前后衔接有明确的认识,同时概要介绍物理学的趋势及广泛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互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以讲授为主,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有效的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讲授、启发、讨论、互助式等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可以设定一些课堂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说出他解题的思路,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地防止作业抄袭现象,也能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老师应该多走下讲台,减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亲而不是可畏,增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启发,引导学生善思考、会思考。
五、结语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从中学物理学习过渡到大学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衔接不良,在学习态度上不重视、学习方法上过度依赖缺乏独立自主性,数学工具微积分、矢量计算掌握不扎实,大学物理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教师讲解过快,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的现实是造成学生大学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在今后的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上好大学物理绪论课,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尽快适应大学物理课程学习、培养独立自主的大学物理学习能力。教学中宜选用编写直观形象且通俗易懂的教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景勤。大学物理教学中两类衔接问题[J].科技信息,2010,(27).
[2]江涛。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8,(21).
[3]朱伟玲,登平,何颖君,等。从光学谈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J].物理通报,2012,(5).
[4]李海,熊万杰,旷卫民。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物理课程地位的思考和实践[J].现代物理知识,2006,(02).
[5]向永红,贺静,王泽玲。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与教学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02).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篇九
【关键词】大学物理 中学物理 教学链接
大学物理是物理学专业和理工科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也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基础课。对刚开始接触大学物理的学生来说, 普遍感觉大学物理比较难, 难就难在由中学物理向大学物理过渡中出现的"台阶"。实际上对他们来讲, 物理并不是一门陌生的课程, 他们从初中就开始接触物理知识, 高中又学习了三年的物理。这段时间的物理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物理的教学,通过这期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大学物理的教学,因为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在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有诸多不同。假如学生还习惯于中学物理的学习方法, 将对大学物理的教学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做好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 使学生尽快地从中学物理的学习过渡到大学物理的学习, 是大学物理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区别[1,2]
1、教材上的区别。首先从内容上看,中学物理教材在编写时,其出发点是从感知到认知。因此要建立一个物理量、定理、定律,往往是从生活实践、演示实验等方面引入,并配有插图、表格,力求直观、形象。并且教材每节均配有练习,每章有小结、习题、检测题等。相比之下, 大学物理教材很少从演示实验等相关知识引入,它更加注重理论上的分析、推导、论证;插图较少, 所以给初学者感觉比较抽象;每章后才配有思考题和习题, 使对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带一定的困难。并且中学物理中要用到的数学知识, 已在数学课上学过,所以难度较小。而大学物理教材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较中学物理都有大幅提高, 而且与高等数学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大学物理中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有许多内容学生在高等数学课还没学到, 所以难度进一步加大。
2、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区别。中学物理教学由于课时多,内容少,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慢。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可做到边讲解、边练习,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每一章节结束后, 会安排习题课,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本章节的主要内容。而大学物理内容多、课时少,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快,课堂上讲的知识比较多,很少留时间给学生消化,并且基本上没时间安排习题课,所以就要求学生必须利用课后时间对知识进行消化、总结,不会像中学那样时时刻刻有教师在旁边督促着,这一点很多学生刚开始觉得特别难以过渡,所以在上课之前就要把这一点跟学生讲清楚了,以便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大学物理的学习状态。
3、学习方法上的区别。中学生学习一般不会主动出击,对教材不会主动阅读、分析,不会对教材提前预习。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较重,不是我要学什么,而是教师让我学什么我就学什么,而作为大学生则要求加强自主学习,主动出击,深刻钻研教材,课前预习,将重难点问题带到课堂有目的去学。上课时做好笔记,课后加强复习,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做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 要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
二、如何做好大学物理教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2,3]
1、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大学物理的第一堂课, 就应将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区别、大学物理的学习目的、本学期的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向学生说明。让学生明白教师要讲什么,如何讲,他们要学什么,如何学。
2、适当放慢起始教学进度, 使学生逐渐适应后再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在教学进度上应先慢后快。中学生习惯于"慢节奏"的学习,对同一知识,反复练习,做题,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的过程。要一下扭转这种惯性学习方式还较难。所以应给他们一个缓冲的过程。学生己习惯了中学物理教学的慢节奏、少容量、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若一开始就进行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 学生一时不能适应, 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物理的教学成效,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 要先让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逐步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3、研究中学物理教材内容,使学生由中学物理知识顺利过渡到大学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知识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中学物理奠定了大学物理的基础,大学物理是在此基础之上加深和拓展。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 应首先简要复习中学物理知识, 随后指出中学物理知识的局限性或特殊性, 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课题。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必须要了解和研究中学物理教材内容。例如描述物理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其定义式均用标量表示。但大学物理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其定义式则用高等数学微积分表示,且是矢量式。因此,讲授时可用微积分方法推导出中学物理中的公式,使学生慢慢接受用高等数学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愿意用高等数学的方法和手段去进行今后的学习。
4、制作电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解决大学物理无演示实验等问题,使学生能形象、直观的接受大学物理中的抽象的概念及现象。通过播放与所教知识相关的视频或动画的演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把大信息量浓缩到屏幕上来加以展示,从而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但用课件讲课要注意与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面对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5、教师精心选择例题和习题, 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大学物理教学和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例题和习题数量的减少,习题课的大量减少,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要量少但要精,布置作业时要选择用高等数学微积分方法求解的题,避免选择可用中学数学知识可以求解的题,逐步锻炼学生用高等数学的方法求解物理问题的能力。
6、通过向学生指定参考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学完一章的内容后,能主动查阅参考书,总结出一章的主要内容,根据习题解答将课后习题的解题思路弄清楚,通过这样做,使学生在习题课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三、结束语
总之,如何使学生尽快从中学物理过渡到大学物理的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分析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差异,使我们能探索更好的解决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的途径,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推进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进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文蔚。物理学(第4版)上、中、下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篇十
关键词: 物理学习 习惯 兴趣 障碍 解决办法
中学校园内一个共的声音就是:“物理太难学了”。为什么许多高中学生对物理学习格格不入呢?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物理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通过多年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我认为产生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学习高中物理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影响;
高中物理所学内容从古代到近代,可以说点多、面广、理深,重在定量分析与计算、矢量运算性较强。从能力要求方面,要以语文为基石,以数学为工具,以自然界为背景,包含观察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阅读能力、审题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数、形、图转化的数学能力等等。
初中物理以“直观教学”为主。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中引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定性讨论多,定量讨论少。少量计算也因简单学生容易接受,初中阶段靠死记硬背也能学得“较好”。而高中物理大量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抽象思维”来完成的,是通过“逻辑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往往许多概念规律的建立无法借助实验演示直接得出结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来建立严密的物理概念和掌握其规律。许多抽象的概念(如“瞬时速度”、“加速度”)、理想化的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等)、定律等都必须依靠这种科学方法来建立正确的概念和掌握规律与此相关的物理公式和定律都有特定的条件和范围,忽视条件或范围就会产生混乱和错误。
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方程、函数、图像、三角及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而且高中物理的运算从单纯的算术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的运算,数学运算是大量的,数学知识的运用是全面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数学知识,当然学习困难就会比较大,又由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难度成跳跃式上升,数学知识又衔接不上物理的要求,也给物理学习增加了困难。
其二,学习物理受学生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制约影响;
智力因素可能对学习物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智力因素是较低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大多学生存在的是非智力因素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心理定位
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多了心里压力,少了成功的喜悦。在高考中,物理学科的平均分与其学科相比历来都是较低的,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 “物理难学”在学生当中成为抹不去的阴影,错误地定位,不良的竞争,过大心理压力长期作用,使学生产生了心理 障碍,不战而退,缺乏学习物理的动机,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最后甚至厌学弃学。
2、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但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其原因是:(1)缺乏成就感。高中物理概括性、抽象性的学习内容多了,能力要求高了,课堂容量大了,部分学生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开始跟不上进度,学习中问题也越积越多,考试成绩也降了,成功的体验也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2)缺乏恒心。有些学生因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顽强拼搏的毅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长期下去,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有效的学习方法
4、缺乏良好的学习心态
学习焦虑紧张,害怕测试考核,情绪惶恐多思、抑郁沉闷,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思考,但不深刻,是肤浅和一知半解的描述。在思考问题时情绪紧张,担心被教师提问,回答问题时,常因过渡紧张使表达缺乏层次。感情脆弱、意志不坚,无法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学习顺利时,兴趣高信心足,反之则消沉自卑,丧失进取心和学习兴趣。
5、不求甚解,理解片面,缺乏正确的思维习惯
有些同学学习的动机、态度、表现都比较好,却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不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忽视或误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没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而乱写乱套公式;片面分析问题,只见局部不顾整体;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从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的习惯;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结论,对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题目描述的全物理过程;不能对题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
6、不良的社会环境的冲击
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学生不能正确的处理好休闲和学习的关系,大部分精力投放到游戏、娱乐,热衷于交友游玩上,他们上课无精神,作业不完成,学习无兴趣。
其三,学习物理受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制约和影响
教学目标的高低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都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的学习。虽然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但是目前大多物理教学仍在围绕高考指挥棒在转,以高考升学为终极目标。有些老师在新课教学中就要向高考看齐,教学目标和要求过高,考试难度过大,使得学生对物理望而却步。而围绕高考一味的讲、练、考,使得有趣的课程也会变得无趣,长期如此,学生又怎能学好物理。
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障碍特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的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教研的力度,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