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优秀7篇)(美术教案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快回答整理了7篇教案课后教学反思,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课后反思。

教案课后反思 篇一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两位数”,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后选择最佳方案汇报。这就给学生留出了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实现了信息在群体中多向交流。

同时我也考虑:在本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学生该怎么处理?在孩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对事物进行整合分类?对于有的同学能用简单符号代替实物的又是否可以要求他们进一步深化理解?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没有深入研究的。

课后教学总结与反思 篇二

在这节课中,首先我主要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开始以学生预习为引入,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在练习的过程中同样体现这一理念,学生举例,学生选择题目,学生不自己理解最透彻的部分作为小老师讲给同学们听。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但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学到了总结整理知识点的方法,为以后的自我学习,自主整理打下了基础。

在本节课中,最主要的是首先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整理,在课上交流时查漏补缺,从而使绝大部分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

课上完了,面对上课的效果,我思考了很多。总的来说,大的环节就是这样了,也基本上达到了课前的预期目标。但是在细节上,的确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练习的设计还是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我总觉得基本的题型学生都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想提高一个层次,但是却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思维水平,致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聪明的]www.kuaihuida.com[更聪明了,受到了思维的训练;稍差一些的学生却没什么进步,甚至有可能因为不能及时的理解而受到打击。这一点我要充分的注意。

2、应该更多的使学生动起来,在这节课上学生动笔还是显得不够。思维训练占的比重稍大,这样反映慢的同学就会感到很吃力。

3、整理知识点的环节形式不够多样,给人的感觉是这些知识点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了,但是还没有形成枝状的结构,在这一点上,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教案课后反思 篇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真正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为目标来教学,这样才能教学得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后教学总结与反思 篇四

在排球选修课基本技术教学中,往往是先学移动、垫球、发球;然后学传球、扣球、拦网,最后才进行教学比赛。笔者在对初中生排球的实际教学中,采取直接先从学习扣球入手,然后再回过头来学习传球、垫球、发球等技术,并适时地结合教学比赛,培养战术意识,在比赛中发现技术上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种不同常规的逆向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更喜欢参与篮球运动中得到的启示

排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趣味性,而且攻防转换快,竞争激烈,十分讲究技、战术的运用,强调集体配合等,是很适合青少年的一项体育运动。而实际上校园中参与排球运动的男生人数远不如篮球人数,这除了和篮球运动的自身特点、普及程度和受火爆的篮球市场有关,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排球技、战术更强调配合,无法“单干”,而且排球技术的传统教学程序满足不了男生的心理上展示个性需求。篮球基本技术的传统教学次序总是先学运球、传接球、然后才是投篮,而学生在自练时往往总是先是喜欢学投篮,然后是运球,最后才是传接球配合。投篮、运球这两项技术都是以“我”为主的,目的就是为投中篮得分和独自摆脱防守,而传接球却要通过同伴的配合才能完成。所以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投篮和运球的个人技术不错,而战术配合时传接球却往往不如人意的现象。即便如此,也不会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参与篮球运动时,一个人就能练习投篮、运球等技术;两人以上就可以进行对抗等练习,练习形式灵活多样,即使是初学者也不会因没有掌握技术而影响练习的兴致。虽然排球也能进行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但对初学者来说如果练习的方式不当,往往会出现捡球的时间远多于练习的时间,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排球运动的爱好者大都有一种体会,就是大力扣球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力量,击球时发出的响声和球快速落地的叮咚声能带来令人兴奋的成就感。排球基本技术的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从移动—垫球—发球—传球—扣球—拦网的步骤来进行,而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虽能让学生较扎实的掌握技术,但往往是还没有体会到排球运动的乐趣就失去了对它的热情。

2、3号位扣半高球入手,直接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果学习排球技术从扣球入手,直接体验排球运动的最大乐趣,满足学生爱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心理特点,激发兴趣;然后再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和欠缺,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热情,明确每次学习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达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好扣球技术,是稳定参与排球运动热情的关健。

由于3号位半高球的传球高度较低并相对固定,助跑及起跳时机较4号位正面扣球更易掌握,因此学习正面扣球可从扣3号位半高球入手,再逐渐向4号位过渡,并根据不同的时期提出相应要求。

第一步:只要求跳起后能拍到球就行,不论球是“开炮”还是下网,挥臂及击球手法也不强调,只要体验一下跳起扣球的感觉。

第二步:强调助跑起跳的要领和时机,然后再提醒击球时球要保持在肩的前上方(这样就能击中球的后上部),用力方向是从后上向前下。练习重点是体会助跑起跳和击球的时机及跳起后人球的空间位置关系。

第三步:再要求是用全掌包球而不是用拳头或掌根击球。如击球时能发出响亮的击球声就要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一番上网扣球的尝试后,学生就会发现要真正的能扣好球,扣球的手法是很重要的,这时我们再诱导学生进行扣球的手法练习。这种逆向式的教学法能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学生抱着很大的热情初次上网练习扣球,体验乐趣,虽然在技术动作尚未掌握,老师这时要不断的鼓励,根据不同的错误情况因人而异的进行指导,因材施教。

3、学会传、垫球技术,即可尝试比赛的滋味

在初步掌握4号位正面扣球的技术后,再讲解示范传、垫技术的动作要领,然后在练习扣球时要求学生将球自传或垫给二传而不是抛,学生就会自然发现没有垫球和传球的技术是无法组织扣球的。这样就诱导学生开始学习传、垫球练习,使其传、垫球的技术能满足自己的一传——扣配合的需求。这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又会发现接到位的球容易,而接不到位的球移动时很别扭,这样又可再诱导学生学习准备姿势及并步、滑步,交叉步等基本步法。经过一个阶段的兴趣培养及诱导练习后,可在老师的带领下尝试比赛的滋味,为降低接球的难度,可以不发球而只是把球抛过球网就行。学生就会兴奋于对抗之中,学生虽有扣球的技术体验,而由于没能较好的掌握传、垫球技术,一传不是垫过网就是不到位,即使垫到位的球又因二传手传球效果又不好,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虽然这种小对抗并不激烈精彩,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对排球运动的兴趣。这时就要不失时机让学生知道光有扣球而没有一、二传作保证是无法组织有效进攻的,光靠个人技术而没有集体的配合也是不行的。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的、自觉去的进行传、垫、扣等基本功的练习,使练习的目的更加明确。

4、对单项技术的教学应强调整体性和配套性

排球的五大基本技术并不是孤立、分割的,而是有相互联系的。比如发球和接发球、扣球和拦网的技术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好的二传可以弥补一传的不到位,优秀的扣手也可以弥补二传的不足;扣、吊相结合能增加对手的防守难度。因此在教学上应强调排球技术的整体性,练习时应注意配套性,如练习发球时可结合练接发球;接习扣球时可结合练拦网或后排防守等等,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对排球技术形成整体概念。

垫球和传球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有分工又有交叉,如击球点低、球速快的多用垫球(如接发、扣吊球等);对速度慢、弧度较高的来球多用上手传球(比如接对方推攻的球,本方组织进攻时),而传球的准确度要高于垫球,这就要求在实战中在组织进攻时尽量优先使用传球技术,确保一传的到位率。传统的教学步骤中一般是先学垫球,再学传球,在实际运用常出现该用传球技术时仍一味地选择垫球技术或是匆忙中将球推出,导致击球动作僵硬,影响击球效果。这样易割裂传球和垫球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排球技术形成整体概念,使动作出现局限性。教学中如果先学传球,并在传球技术有一定积累后再学习垫球,能利于学生对排球技术形成整体概念,能比较合理地选择正确的击球技术。

5、采用对墙练习,提高练习密度和效率

初学排球技术时,如果练习方法不当,常出现捡球的时间多于实际练习的时间,效率较低。利用对墙练习,可以大大的提高练习效率,对提高控球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练习方法多种,趣味性强。

6、在体验比赛乐趣的同时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

同篮球运动一样,排球运动也一样能采用形式多样的对抗练习,体验比赛的乐趣。比赛方法除在人数上从2—6人制作变化外,还有根据不同的练习目的在小场地上的进行比赛。由于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面对较复杂的来球既要迅速判断、移动取位,又要采用合理的技术,而且同伴间还要相互配合,因此适时的教学比赛可以增加练习气氛,在比赛中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加以改进,提高运动技能。

综上所述,运用从扣球入手的逆向式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尽早地体会到参与排球运动的乐趣,以激发男生的参与热情。并非只重视扣球的练习而忽视传、垫球基本功的练习,而是强调排球各项技术的联系,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这种逆向式的整体教学法适合针对排球教学。

课后反思个人总结 篇五

这一课教学过程基本上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了"集合"这一基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实现运用,以及这一知识对解决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用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创新的兴趣。

当学生解决两比赛一共有多少人时,答案有了争议,两种答案的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都想正确的答案是多少。而老师此时没有及时肯定哪个答案,而又创设了另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图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独特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创造。学生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习动机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创设了让学生设计图案,学生设计的图案很多。可见,创造源于实践,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本节课学生共用了5种方法来计算两个比赛一共有多少人?我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新课改下的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固定的运算方法,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有不足之处:

1、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过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强调学生的体验,这是新课改的方向。我在本课设计中,比较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设计图案并填写名单,汇报就有少数同学说没写好。要是等所有的同学都写好,本课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还有展示学生作品时,许多学生都设计得很好,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一一展示。应该说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但如何处理好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2、应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中。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我在本课利用直观集合图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时,找了少数的同学说了一下,就过渡到下一环节。但到了后面的列算式解答时,学生根据直观图写出了不同的算式,说算式的意义时有同学不会说了。部分学生还没理解直观图左侧和右侧的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三个部分的意义,学生印象深刻了,全体学生有了思考的过程,这样后面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课后反思 篇六

已经有很久没有上全区的公开课了,刚接手任务时有些不安,又有些患得患失,这么简单的一节计算课,能上出什么新的东西呢?但当我着手钻研教材,写教案时,感觉多年来的积淀有了效果,有很多想法、理念想要表现在这节课中,尤其是与胡松林老师的一次交流后,一节成功的计算课的轮廓已在脑中清晰呈现。又于进度原因,又由于中间相隔一个十一长假,匆匆经过一次试教,便正式上阵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我所诠释的理念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没有花哨的环节,没有花大量时间进行制作的课件,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十一长假中学生参加郊游”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我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操作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知规律,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学具操作,从实践中感知“为什么商会是整十、整百数”。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运用“操作与计算相结合”方式,将学具操作与竖式计算相对照。尤其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编题游戏,让学生在自我编题中体验“商末尾有0的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数学教案课后反思与总结 篇七

当我向学生布置这项作业时,学生一脸茫然,觉得不可思议。也难怪,写文章是语文老师的事,哪有数学老师布置的?慢慢来吧!于是我对学生说,不难,给你们个模式,套着写就可以了。

1、这星期学了哪些数学知识?

2、我学得比较好的有哪些内容?

3、我还有哪些地方不怎么理解?

4、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

5、下星期我有什么打算?

数学周记交上来了,学生都按照格式写了,如:

这星期学了简易方程(二)里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和例2。我学得比较好的是对这两类应用题我能自己分析题里的相等关系。但有的时候我两类应用题会混淆。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有:做作业整洁,正确率高。下星期我要争取多发言,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时问老师。

虽然学生的数学周记写得很简单,但学生毕竟对自己一周数学学习情况做了回顾与反思。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周记就这样成了学生每周必做的一项作业。

坚持了几个星期,学生写数学周记逐渐成了习惯。我觉得时机成熟了,需要对学生撰写的数学周记的内容再次进行引导,增加自我剖析的深度。这时,一篇数学周记的结束语引起了我的注意:

陆老师,每周的数学周记差不多都是这么写的,简直千篇一律。说实在话,我觉得可以把周记分成三大类:一是系统地整理所学的知识;二是难题错题自我解析;三是反思一周的学习表现;还可以作为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方式。

这次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当即批语:你和老师想到一起去了,老师采纳你的建议。

于是,我给学生上了一堂数学周记写作指导课,引导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撰写数学周记,而不必面面俱到。

1、梳理一周学到的知识。这一周主要学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与以往学过的哪些内容有联系?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我学得怎么样?

2、解题方法、策略的反思。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展现你的思维过程。你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有其他方法吗?用哪种方法解决是最好的?

3、错题追因分析。这星期我错了哪些题目?为什么错?自己出道类似的题解答一下。

4、学习情感态度的反思。这一周哪堂课我对自己的表现最满意?哪次最不满意?为什么?从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和与同学老师的合作几方面展开。

5、对自己后续学习的计划。一周数学学习过程的收获对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还存在的问题怎么解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7篇教案课后教学反思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课后反思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