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飞白帮大伙儿整理的5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生:
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葫(葫芦)(西葫芦)芦(芦苇)(芦荟)藤(草藤)(藤蔓)谢(感谢)(谢谢)哇(好哇)(对哇)蚜(蚜虫)(棉蚜)盯(盯住)(盯着)赛(比赛)(决赛)感(感觉)(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缓慢)(快慢)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自学检查
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师: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来说一说。
师:这个字你会读吗?你来读。请读错的人再来读。一起读。
(3)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教师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5)教师请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从图上看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师: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的样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
(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师: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WWW.JIAOXUELA.COM★习,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讲一讲。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扩展练习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四、教师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中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4《我要的是葫芦》
藤----叶----花----葫芦要虚心听别人劝告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质疑,提示课题
1、课件出示画面:“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提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谁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轮读生字词语卡片。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课件插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开始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很茂盛)
(2)你从哪儿看出这棵葫芦长得好。
(藤长;叶绿多;花是雪白的,葫芦可爱)
(3)出示词组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逗人喜欢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4、分小组比赛朗读第1自然段。
5、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3、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4、过渡: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插图二)观察后问:叶子有什么变化?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6)开火车比赛读。
3、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邻居的话。
4、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读好他们的话。
5、汇报。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1)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词语:盯着、自言自语,加上动作帮助理解。
②葫芦并不可能赛过大南瓜,由此说明那个人十分喜欢葫芦,希望葫芦快些长大。
③两个“快长啊,快长啊”读出迫切之情。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芦。
读好问句,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芦。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7、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习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写你想写的词、句。
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长了蚜虫的葫芦叶图片) (长了许多蚜虫变黄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图片)
不怕
不治
(变黄枯了的葫芦图片)
教学理念:
《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课堂讨论。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去发现,去探究。
2、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谁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3、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表演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具预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画的是什么?(对,葫芦)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我要的是葫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词,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生字词已经藏到了葫芦里,看谁能先读准它们。请一位同学读,(点评),齐读。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这幅图描写的是课文中哪一段的内容?(第一自然段)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他的葫芦长的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点名回答:长得好 从下面这些句子看出来的: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板书)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鼓励读)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先长叶,再开花,花谢,结小葫芦) 说得真好 请同学们看屏幕 植物的生长规律
4、问:看到葫芦的生长,大家心情如何?(兴奋、愉快、快乐、开心)
5、请大家愉快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有趣、幸福、欢乐。
6、那课文中种葫芦的人喜欢这小葫芦吗?谁能找找。(生答:喜欢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感觉到了这份喜爱之情?(每天、几次)什么是每天啊。(生答)是啊,他昨天、今天、明天、后天,之后的每一天都要去看小葫芦,而且是要去看好几次。他是多么的喜爱这棵葫芦啊。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来说明?(重读:每天,几次。)
7、种葫芦的人多么想得到小葫芦哇,那他最后得到小葫芦了吗?(没有)
8、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个情况?(第四自然段)
9、请同学们看屏幕齐读第四自然段。哦,原本可爱的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这个人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中的两幅图,比比谁的眼睛最亮,看谁先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表情: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叶子: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掉在地上)
同学们真不错,把两幅图上不一样的地方都找出来了。
10、看完了两幅图之后,大家心中有没有问题要问?
11、质疑:(1)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了?(2)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
(板书:变黄了,落了)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是啊,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了,都落了?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原因?(对,2、3自然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种葫芦的人看见蚜虫不去治, 还想让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 邻居劝他治,可他说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2、教师及时启发。
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从文中找找那个种葫芦的人都看见了什么?说什么?想什么? 邻居看见什么?说什么?
3、谁先找到的举手,好,你来:
(1)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板书:爬着蚜虫)
同学们有谁了解蚜虫。(蚜虫是害虫, 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
说话练习:同学们如果你种了一棵葫芦,上面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及时给它打药)可是那个种葫芦的人却没有像小朋友那种做。他是怎么想的呢?
(2)他心里想(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教师引导朗读: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读的真好,读出了满不在乎的口气。
(3)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
a、教师引导了解:谁知道“自言自语”指的是(小声地对自己说话),“快长啊,快长啊”说明他的心情很(急切)。
b、教师引导朗读:有谁能读出他的自言自语,读出他的急切与盼望。
(4)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你能读出邻居诚恳的劝告,真好。谁也能做一个这样诚恳的邻居?那邻居的劝告他听了吗?(没有)那他是怎么说的?
(5)可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
教师引导朗读:老师听出来了,你在读“什么?”的时候读出了他的惊奇,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读出了他不相信的口气,说明他不会去治。读的真好,不愧是读书大王,谁也能读的很好。
4、请同学们再来自由的朗读第2、3自然段。看看学完了课文,你能不能回答刚才提的问题了?(也就是 为什么小葫芦一个一个的都落了?) (这个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上有没有虫,他不懂虫-叶子-葫芦之间的联系,也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地都落了。)
5、小结:是啊,小博士提醒大家要牢记:小毛病要及时治,才不会出现大毛病。别人正确的意见,我们要虚心接受才对!
6、拓展:现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四、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大,好,下课!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绿叶 可爱的葫芦
爬着蚜虫 变黄了,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二、学生分析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是边远山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校教育也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会认“葫、芦”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由事物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 ②分角色朗读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突破方法: 变序教学法
(2)难 点: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突破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教 具
一个葫芦的剪纸模具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读课文,感知整体
(1)教具导入课文,重点指导“葫芦”的读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读课文,纠正学生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读课文的方法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再读课文,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了课文让我们现在去葫芦园看看吧,小葫芦是怎么样的,种葫芦的人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观察第一副画
①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好:绿叶、花、葫芦(可爱)(板书) ②小葫芦是可爱吗 ?你来读读小葫芦的可爱吧!
③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指导学生朗读)
④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种葫芦的人多么希望能收获呀,可是后来小葫芦怎么样了呢,找找答案在哪个自然段)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⑤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吗?(出示小黑板补画,同时用小葫芦作为奖励。板书:变黄——落了)
⑥ 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⑦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学生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①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小葫芦都落了的原因。(叶子上都长了蚜虫)你能把边个部分读给小朋友们听听吗?
③你觉得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么读,(老师指导学生赛读)特别是下面几个句子: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④(突出重点)学了课文后你想表扬还是批评种葫芦的人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吧 板书 (突破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3.有感情读课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突破难点:体会感叹句、反问句与成熟句的不同语气。课文后的习题:师生互读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七、小 结 (情感教育) 做事情应该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知错就改。
扩展延伸:讲一讲这个故事。
八、作 业
略
九、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绿叶) 葫芦(可爱)
(变黄) (葫芦)落了
不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不听劝告
十、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教”的方式引到学生“学”的方式,多读多思,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了解事物之间有其内存密切的。教学的难点在于,以教引学,以读促悟,从而揭示本文主旨意图做到“文”与“道”的结合。通过对本文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凸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在“备”学生方面不够。 2、新知识的引入不够流畅、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和热情的朗读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通过小组团队学习使预期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而使我看到了自己应该坚持的几个方面: 1.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设计本课时,注重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2.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课堂上,“读”占鳌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3、强调多种方式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小组团队讨论、分组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在浓烈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让重点在愉悦中突现;让难点在合作中得以突破,使学生习得丰富的语文素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预设: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葫芦”一词。)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请四人小组合作读文识字。
3、字词检查。
三、书写生字。
四、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意图
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昨天,我们已认识了小葫芦(出示实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可爱的“小葫芦”,好吗?(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就把葫芦送给学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它们长得怎么样呢?(看图一说话)
2、我们来读读第一段,看看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板书:绿叶--小花--葫芦)
3、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板书:每天、几次)指导朗读(评议)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用真实的实物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二说话)。(板书:变黄---落了)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
3、小朋友,面对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四、学习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再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板书: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二)学习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4、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5、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本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先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活动(续编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对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附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绿叶---小花---葫芦 每天 几次
变黄---落了
要葫芦 不要叶子
叶和果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