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优秀10篇】2-17-88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快回答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10篇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育教师论文范文 篇一

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根据新的形势对幼教及幼师改革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新的三年制幼师教学方案。即《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该方案对培养规格首次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表述改变为培养幼儿园教师。规格涉及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及基本能力,身心素质三大方面。这些规格体现了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素质的全面要求,有利于指导幼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也比以前有很大调整。该方案规定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四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各部分课程的比例分别为65%、15%、10%、10%。这一方案最突出的变化是:(1)确定选修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丰富了幼师课程的结构。方案规定选修课一般应开设文化知识、教育理论、艺术、体育、劳技、外语等类课程,各校可自行决定。(2)课外活动也成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3)在必修课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变化:教育类课程过去的“三学六法”改为“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概论”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四门课程。其中“六法”综合为一门课,变化最大。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育由过去的分科教学逐步过渡到综合教育;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及90年代以来我国在幼儿课程理论方面的建设都要求幼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但是,笔者认为六法课整合为一门课的实践效果很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的设置是必要的,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前完全没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这门课程的内容被架空。这门课程应是原“六法课”基础之上的统整性课程。靠这一门课来完成原来六法课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

二、对旧时代的幼儿师范教育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改造旧教育的目的,教育部于1952年7月首次制订了独立幼师的教学计划。幼师学制三年,所设课程有:语言及语言教学法、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及计算教学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达尔文主义理论基础、政治、幼儿心理、幼儿教育、幼儿卫生及生活管理、认识环境教学法、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教学法、美工及教学法、参观实习。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这一计划最大的特点是各科教学法由各科教员担任,分别结合本学科及幼儿教育实际需要进行教学。1953年7月,教育部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减少了化学、三角、时事政策的课时,增加了几何、物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教育等课程及课时,总课时减少28节。1956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针对1953年的教学计划存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在:(1)将部分教法课与文化课分离。(2)增加“植物学”和“动物学”等科,取消“计算教学法”“生活管理”和“世界近代史”三科。(3)“认识环境教学法”改为“认识自然教学法”。其中认识社会部分通过语言教学来完成。(4)减少了数学、物理学科等科的教学时数,增加了幼儿教育学、语言教学法、教育实习等的教学时数。(5)增加钢琴选修科。至此,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语文(汉语、文学及儿童文学)、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学、化学及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中国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语言教学法、认识自然教学法、体育及体育教学法(体育、幼儿园活动性游戏体操及其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绘画手工及绘画手工教学法、教育实习。教育部规定该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求各幼儿师范学校必须努力贯彻执行。

从此,政府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计划的规定,与各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了。这与解放前官方幼师课程计划对幼教师训机构影响不大,到有很大的区别。这有利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三、幼儿教师培养探索

幼师到底设置哪些课程是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幼师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总是比较盲目。研究这一问题就是为幼师课程设置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将极大地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于我们的目标不明确,培养学生缺乏针对性和重点,导致许多幼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笔者以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善于学习和钻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机智的人。其中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吸取历史的经验,幼师的课程设置应能突出培养幼师生教育能力的课程,这可以使幼师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幼师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平衡文化基础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在幼师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始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应该说两类课程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都是重要的。但教育类课程更加体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因此教育类课程应该成为幼师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应该加大,而不是减少。为了保证幼师生的文化水平,可采取招收初中毕业生,但延长学制的做法;也可招收高中毕业生。这都预示着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应考虑如何适应幼教实际需要的问题,应从幼教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文化课门类及教学内容。

艺体技能课历来受到重视。幼师生具备较强的艺体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但单纯的艺体技能训练,不结合幼教实际需要是不可取的。笔者以为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艺体能力发展的特点促进幼儿在艺体领域的发展比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水平更为重要。因为学前阶段并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阶段,而是培养幼儿对艺体活动的兴趣和艺术想像力的阶段。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教师的艺体教育技巧才是最影响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不应过分强化艺体技能类课程。

新中国成立前,各幼教师训机构普遍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培养幼师生。笔者以为这是比较可取的。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师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学习专业理论的兴趣,及早培养其热爱儿童的品质。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幼师课程一般将见习、实习都安排在二、三年级。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才规定一年级也设一周的教育实践课。从总的趋势看教育实践时间提早了,课时增加了。但这与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仍有一定差距,仍有理论脱离实践的可能。笔者认为,幼师一、二年级的教育实践课程应更分散一些,应考虑各门课程的学习如何与教育实践结合。当然,要借鉴新中国成立前的模式,实践基地的规划、建设将是十分重要的。实践基地的工作如何与幼师的工作协同配合也有待研究。

幼儿教育教师论文范文 篇二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儿歌教学;就业导向;职业技能;幼儿文学

一、就业导向下学前教育儿歌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儿歌、散文、童话、幼儿诗、幼儿寓言、幼儿故事、图画故事、幼儿戏剧等文学样式。儿歌是幼儿文学最古老、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儿歌教学也是整个幼儿文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一,从儿歌接受对象发挥的作用来看,儿歌的主要接受对象是低幼儿童,儿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歌是采用韵语的形式,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适合幼儿听赏、念唱的歌谣。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儿歌语言简洁,结构简单,音韵和谐,趣味性强,易于理解和记忆,深受幼儿喜爱。儿歌对幼儿的认知、情感、道德、语言、思维、想象、美育、娱乐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发挥着巨大而独特的作用,跟其他文学样式比,具有文学中的启蒙性。其二,从儿歌在幼儿园运用来看,儿歌广泛运用于幼儿园的各个领域,如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一日生活、户外活动、五大领域教学(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儿歌在幼儿园活动中起着媒介、载体、工具的作用。其三,从儿歌技能对高职学生职业影响来看,不管是地方招聘考试还是教师资格证国考面试,儿歌的鉴赏、表演、创编、教学等技能都是高频考点,儿歌技能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高职学前专业学生所学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运用对幼儿成长和个人职业发展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毋庸置疑,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学生,要重视儿歌的学习。因此,儿歌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儿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学前教育儿歌教学普遍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中解放开来,开始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将这一理念实质性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调查显示,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儿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出现脱节

幼儿文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融合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其一,过于强调理论灌输,教师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但理论知识难度大,与高职学生的理论接受水平与运用范畴不符,与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主旨”的人才培养模式背道而驰。其二,过于注重实践技能,忽视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理论素质偏低。在就业导向下,教师迫切追求专业知识与职业发展的契合度,对教育期待的实用性倾向明显,注重显性的专业技能,而对于隐性的理论性内容不够重视,甚至完全忽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造成学生理论素质偏低现象。理论的缺陷限制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学生就业缺乏有效衔接

随着国家教育部出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幼儿教师招聘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逐渐改革,幼儿园的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和课程结构等均发生了变化。但一些高职教师在开展教学前没有深入了解幼儿园一线文学活动中教材使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的变化,也未能将学生将来就业招聘和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融入至教学内容中,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性不足、实效较差,使得教学过程与学生就业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三)儿歌教学缺失文学审美教育

儿歌大多浅显易懂,认知和教育功能比较突出,这使得幼儿教师普遍将儿歌视为幼儿学习语言、习惯养成、道德教育的工具和载体,却忽视了儿歌自身押韵、节奏、稚拙、快乐的审美特征。对儿歌功能的认识偏差,导致儿歌未能在幼儿园文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审美功能。在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对儿歌也有工具化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没能专门指导学生通过儿歌对幼儿进行文学美的引导和启发。例如,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在进行儿歌模拟教学或实习教学时,朗诵完儿歌后,学生设置的向幼儿提出的问题大多为“喜欢哪个字?哪句话?”“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朋友应该怎样做?”等,而高职教师也未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的教育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法的传授

一些高职教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已设置语言教学法的课程,幼儿文学课没有必要再专门进行教学法传授。儿歌是幼儿园儿歌教育活动的基础,儿歌文学活动中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固然重要,但考虑到儿歌接受对象———幼儿的特点,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活动组织与设计的教学法,还要掌握行之有效的儿歌指导技能,运用朗诵、表演、创编等教学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儿歌作品。当前高职学前专业教师的学科教学意识比较淡薄,教学时侧重学科知识传授,学科教学方法的传授比较缺失。

三、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学前教育儿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与时俱进,优化调整理论和实践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儿歌的教学重点是讲授其历史发展、概念和特征、形式分类、功能作用和作家作品等理论知识。根据课程特征,文学类课程中基础理论的讲授是必需的,但从学前教育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来看,理论传授远远不够。儿歌朗诵、儿歌表演、儿歌创作、儿歌配画和儿歌教学技能等等,都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必要技能,这些职业需要对高职儿歌课程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此外,当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教学不如实践教学重要。区别于职业培训,高职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是职业素养教育。高职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2]。幼儿文学的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儿童观、教育观、师德修养、美学理论和文学原理等方面。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天真可爱的幼儿,他们应该学会全面、系统、辩证地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儿歌作品。学前教育学生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师德修养,将来才能用爱和童心与幼儿互动和沟通;应具有一定的美学和文学理论,将来才能在儿歌教学中顺利承担起对幼儿的指导任务。在儿歌的教学活动中,一个理论成熟、技能丰富的幼儿教师不应只是教会幼儿朗诵和表演儿歌,应还能根据儿歌的韵律、节奏、语言、形象等特点来指导幼儿如何体验和表达情感、如何感受和塑造形象等。看似简单的儿歌鉴赏,其实对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例如,儿歌教学活动《小蚱蜢》:“小蜂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弹,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草一溜,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这首儿歌朗朗上口、有趣好玩,幼儿特别喜爱。在这首儿歌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体验小蚱蜢骄傲、稚拙的形象,引导幼儿感受这首儿歌的稚拙美、游戏性等,这需要幼儿教师熟悉幼儿心理特征,以儿歌的主题内容、节奏韵律、稚趣美以及游戏性等文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这些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技能作为保障。高职学前教育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才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屋建瓴地引导幼儿感受、理解作品以及学会用文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此,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应与时俱进,优化和调整理论和实践结构,以理论基础为指导,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在教学时,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点都要精心规划,理论知识以必需、适用、够用为度,以理论为指导来规划相应实践课时、安排好实践场所、设计好实践等内容。例如,在儿歌教学中,儿歌的特征和分类形式是理论重点知识;而儿歌的朗诵、表演、欣赏、创编、教学组织及手指谣的玩法,是儿歌的主要实践内容。

(二)有效衔接

“三课一体”实践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当前,高职学前专业幼儿文学类的实训内容大多停留在课堂模拟上,脱离教育实际,造成学用脱节,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与“零距离”上岗存在较大差距。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实行“三课一体”实践模式,即课上、课下、课外的综合实践模式,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具综合性、全面性、针对性和衔接性。顾名思义,课上实践即课堂上的实践活动,课下实践是指下课后的实践活动,课外实践类课程一般是指幼儿园实习。幼儿文类课程学一般每周只有2个课时,课上实践时间有限,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不断练习、巩固技能,或者为实习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儿歌表演技能需要学生多进行动物模仿操方面的动作造型练习;手指谣游戏技能需要学生在课下充分练习手指游戏的基本手型。课下还可充分利用学校社团、儿童剧社、汇报演出等平台,开展幼儿文学课程的实践示范;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形式,如微信、qq、教学APP等,在实践中与教师互动反馈,提高实践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课外实践应让学生深入幼儿园见习和实习,了解幼儿心理特点、阅读状况、语言特征、日常阅读等,了解幼儿园课本运用、教学环境等的实际情况,并学习如何开展幼儿文学教学和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高职院校应结合幼儿园的重大活动,同步开展幼儿文学课程实践活动。例如,幼儿园有朗诵、故事或节日汇报表演时,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园帮忙指导相关节目,或同台演出;幼儿园有文学教研课展示时,组织学生参与听课、评课,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幼儿、锻炼学生教学意识,还可以加强其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技能[3]。在“三课一体”实践模式中,三者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促进和有效衔接的。例如,学生在课下做好教学设计和教具,课上进行儿歌模拟教学;然后到幼儿园开展真实教学,由幼儿园教师点评;回到课堂上再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反思。课上、课下、课外实践相互促进、有效衔接,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三)融合

“课、证”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入职资格能力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依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4]。根据教育部的部署,2015年后全面实施幼儿园教师统一考试。对此,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历年考点和考试趋势,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和强调,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例如,儿歌表演、儿歌配画、手指游戏、组织儿歌活动是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中儿歌面试的常见考点,教师应将这些考点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课上、课下、课外的多种实践模式,点对点地加强儿歌技能的实践训练,保证教学内容与资格证考试有效衔接。

(四)准确把握文学特色,提升学生审美教学能力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5]。《纲要》的规定体现了幼儿教育对艺术性的重视,弱化了文学作品用于道德教育和语言教育的工具性色彩。目前,在幼儿园开展的文学活动中,活动重点往往是认识某些字、学会句式词汇、学会朗诵、明白某个道理,利用幼儿文学进行审美教育的不多[6]。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幼儿教师对幼儿文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未能真正关注幼儿从身体到精神的健康成长,未能认识到优秀文学作品对幼儿成长的重要启蒙作用,这偏离了幼儿文学的文学属性,与《纲要》精神背道而驰。让幼儿接触并喜欢文学,不是因为作品中的某个字、某个词或某个道理,而是因为文学给他们带来的精神愉悦。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庄野英二曾做过一个形象比喻:“孩子喜欢吃苹果不是为了维生素,而是因为苹果好吃。”[6]2018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文禁止幼儿园提前识字、写字,禁止机械背诵、记忆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行为。[7]不可否认,幼儿文学具有客观上的认知功能和语言教育功能。在许多情况下,幼儿文学文本的功能是向幼儿传递某些生活知识。例如,许多民间童谣流传下来的儿歌中包含了大量对日常生活中事物名目的吟唱,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也包括各种动植物、节气方面的基本知识。但在儿歌的认知传递过程中,幼儿文学以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展示和建构了自己的独特美学[8]。文学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读写、听说、背诵和复述的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特点,开展丰富的文学作品活动。幼儿文学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其最终归宿是文学性,它以语言为媒介,传达着生命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创造。任继敏教授在“幼儿文学审美能力培养研究”中提出:幼儿文学欣赏活动同时具备审美要素和教育功能,主要是一种审美教育,要从审美角度挖掘幼儿文学的内涵,滋养幼儿,促进幼儿的精神情感健康发展[9]。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不仅是文学的接受者,更是传播者。幼儿文学有其独特的审美和理论体系,要求高职教师准确把握幼儿文学的文学特征,将这些原理和规律运用到教学中,形成文学教学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意识,提高学生文学审美教学能力。在审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体特征。例如,在进行儿歌教学活动时,指导学生根据儿歌的韵律美、稚拙美、游戏性等特征,引导幼儿进行哼唱、配舞、游戏等,这种符合儿歌审美特征的教学才能让儿歌真正具有“儿歌的味道”。

(五)传授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教学能力

幼儿园教育论文900字 篇三

幼儿园教学论文2000字

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最多的应该是什么?我认为是快乐。在幼儿园孩子们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游戏,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同时,只有快乐还是不够的,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这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也需要教师能时刻把握每一次的教育机会。

幼儿的学习大多数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因此在每次的教育活动中,我都会为孩子创设有趣的情景,精心设计一些小游戏。在2011年的12月初,一天早上下起了小雪,雪只下了一阵,地上有薄薄的一层白雪。这可是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孩子们肯定会很感兴趣。我观察这薄薄的雪,不能打雪仗,也不能堆雪人,但是非常适合孩子们踩着玩。于是我在心中形成了一节雪地上的教育活动。

我带孩子们来到了户外空旷的地方,这里有大面积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雪地,是那么纯洁无暇。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看,我能用脚在雪地上走出漂亮的装饰线条。”我一脚挨着一脚地向前方走去,每一脚都是向外倾斜的,雪地上留下了一行漂亮的大车轮的痕迹。孩子们欢呼起来,“真好看”。我走到墙边,停下来,说:“我要换一种走法回去,我要变出另外一条不同的装饰线条。”接着,我开始往回走,孩子们瞪着小眼睛盯着我的脚。我横一脚,竖一脚地走回来。雪地上留下了又一种漂亮的线条图案。

看到孩子们开始跃跃欲试,我让他们想好自己的走法,开始尝试着在雪地上走起来。有的孩子是横着走,有的孩子是双脚平行走,有的孩子用脚尖走,有的孩子双脚跳着走……,雪地上留下了一条条漂亮的图案,孩子们在互相观察着,互相介绍着自己是怎么走出这样的图案的。他们的欢笑声回荡在幼儿园里。

接下来,我选了一片雪地,我用脚在雪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花瓶,孩子们惊呼起来:“好大的花瓶啊!”我请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把花瓶装饰漂亮,孩子们又开始兴奋起来,有了前面在雪地上走的经验,孩子们开始大胆尝试用脚来装饰这巨大的花瓶。一会功夫,花瓶装饰好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开始雀跃起来。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让孩子感受四季的变化,带领他们去读懂大自然的最好方法就是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每到春天,我会带孩子们去赏花,捡拾春雨打落的满地花瓣,夏天带孩子去看雨落在地上溅起来的水花,秋天和孩子们一起去采摘果实,捡拾落叶。现在冬天到了,我们又快乐地玩起了雪。这春夏秋冬四季,装进孩子们的心里,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幼儿教育教师论文范文 篇四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语道破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家长所关注的已不是孩子的衣食温饱,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知识教育。许多家长望着这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伍掉队,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当然,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当你全力以赴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举--那就是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从娃娃抓起,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幼教从事者,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幼儿从小树立讲文明、懂礼貌,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德育给幼儿启到了什么样的重要性,为什么大家都要来关注德育教育,提倡德育教育呢?

一、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幼儿,是今后的建设者,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对象是21世纪的接班人。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热爱祖国、有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和信仰、有社会主义经济观和价值观;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打下基础,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人。按照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定义,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说明了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实现人的社会属性,就要靠教育,关键又要靠德育教育。从表面形式看,幼儿园德育教育似乎不可能形成人的良好品德。然而一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在幼儿时期。这是被很多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了的。

二、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德育教育

在幼儿园时,品德教育历来被视为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培养的主渠道,例如,我们幼儿园的保教主任宋主任为了使幼儿更有针对性的让幼儿掌握德育教育,组织我们看有关《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电影啊、组织我们去军营,学习叔叔是如何监守自己的岗位保卫我们的国家,从小培养幼儿热爱祖国,认真学习,长大为祖国作贡献!还有每年清明节组织幼儿去烈士纪念堂,悼念那些最“可爱”的人等等,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将良好的品德行为要求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开展学习德育童谣、以德育为主题创设环境,使主题墙与幼儿对话,增进幼儿学习德育教育。其实教与学,自古以来都是合二为一的;作为教师应该知道怎么去教,而学生应该明白怎么去学。热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热爱幼儿,这是教师的天职,是每个教师不可缺少的思想品质,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可塑性较强,如何将德育教育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了解,热爱幼儿,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因为可爱而去爱,而是由于爱才可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爱"在德育教育中重要作用。

三、言传身教、榜样教育,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引导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自身的良好行为就是一个优秀的典范,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认真的掌握孩子的心理,有针对的性的开导和教育,让他们在感性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从一开始有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教师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经过一段时间正确引导,孩子不仅手变巧了,小脑瓜变灵了,而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也养成了。再如:有的幼儿有不收拾玩具的坏习惯,如果教师一味批评,希望她能改掉,往往事与愿违。此时作为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即时教育”。比如,当你发现某个幼儿穿戴特别整齐、漂亮。此时教师称赞的语气表扬小朋友们:"咦,你今天特别漂亮,对不对"?幼儿肯定会高兴地回答说:"对",教师可趁热打铁说:"单你自己漂亮还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样漂亮才行,你看,你现在的玩具把屋子搞的有点乱,你说怎么办好呢?"这时幼儿肯定会自觉收拾,教师要加以及时奖励,并在同伴面前表扬幼儿,变批评为指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也会逐渐改正。

四、德育教育一定要注重原则

对这些不经事的孩子应坚持从正面引导,因为他可能会因你一时的迁就而产生误解。有的小朋友在家只要一哭,家长就会答应他的一切要求,就是因为他们的迁就,养成了小孩乱哭乱闹的坏习惯。虽然,孩子的哭声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情绪的表现。但是,如果长期这样不分场合、无理地乱闹的习惯,这也是脆弱的表现了。为了纠正小朋友的的这个坏习惯,我们一定采用坚决果断的态度。每次有的小孩哭着对我说她的要求或她的不满时,我总会对她说:“你又哭又喊,我听不清,你不哭,好好地说清楚我才能帮助你。”不知不觉中,她就改正了这个坏习惯。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每位幼儿都很快地穿好了鞋子,一个小朋友因为鞋子不好穿而慢了。她看见其他幼儿都排好了队,一急又想哭了。她看着我,泪水盈满了眼眶。我摆摆手示意她不要哭,并说了两个字:“加油!”她赶紧穿好鞋,然后擦擦眼睛对我说:“魏老师,我刚才想哭都没有哭!”我当然没有忘记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扬她,让大家向她学习,做个坚强的好孩子!

幼儿教育教师论文范文 篇五

一、教师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互动氛围

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师要实现同师幼的积极互动首先必须建立在宽松、自由、和谐的基础之上。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与幼儿积极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并和幼儿保持愉快心情,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实现有效互动。试想如果幼儿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不仅不乐意参与课堂,更会对课堂学活动产生恐惧心理,更谈不上课堂的积极互动。

二、与幼儿实现情感交流,这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提前

与幼儿积极互动必须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情感交流是实现与幼儿心灵交汇,建立相互信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实现师生的积极相互交流。在情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和谒可亲,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他们情感变化的因素。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心理需求教师不仅从具体活动中满足他们,更需要在心理层面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因此,实现情感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与教师的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我一定能行,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活动蕴含的乐趣。情感的互动可以让幼儿在爱的滋润下养成自尊、自强、自爱以及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坚强意志,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三、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实现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

课堂中的师幼互动,教师要突出幼儿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作用,教师应善于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以便适时、适宜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这是实现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这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教师是幼儿心声的倾听对象。幼儿在课堂上遇到不解的问题,作为教师要以微笑的表情,耐心细致的态度积极倾听幼儿的想法与需要,并给予恰当的回答。当然,教师要细心观察并领悟幼儿的言行动机,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以及不同的心理发展需要,作出合理的判断;教师还需要积极创设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营造愉快、宽松的精神氛围,给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和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平等、自由的交往,乐意参与讨论,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突出幼儿课堂的主体性,实现师幼互动,让课堂精彩纷呈

改变传统的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枯燥单调的讲授,突出幼儿在课堂的主体作用,积极实现师幼互动,让课堂精彩纷呈。互动就是要让他们从课堂中解放出发,让他们积极动起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参与课堂,当然有时需要教师的及时调控,不能一盘散沙,变得自由散漫,最终失去课堂教学的宗旨。比如:教师在组织幼儿玩沙时,如果放任自由,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随便活动,有时候现场是混乱一片,没有活动的主题,幼儿表现很活跃,但又失去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的价值,如此一来,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参与课堂呢?这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主导作用,是课堂学习活动的教育者、管理者、合作者,更应该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引导者。教师不妨参与到活动过程中,给予他们不同的指导,与他们积极互动,实现课堂有序,有效。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幼儿情感需要,关注幼儿实际需求,更好地去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实现与师幼的积极互动交流,引导他们想象可以挖出那些东西和他们一同分享,和同伴共同商讨、共同游戏,让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真正的得到发展。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师幼的积极互动。可见,积极构建师幼互动的课堂模式,不仅是新课程理念下对幼儿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幼儿得到健康发展的保证。教师要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真正实现幼儿阶段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晶波。谈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权威及其限度[J].学前教育研究,2005.

幼儿园教育论文2500字 篇六

试谈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舞蹈就是使用幼儿的语言、身体动作、音乐以及喜剧表演的综合性手段,幼儿舞蹈能够反映出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幼儿的情趣得以充分的表达。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舞蹈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并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陶冶幼儿性格品质,促进幼儿记忆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的提升,强化幼儿的肢体表达以及音乐感受能力,因此加强幼儿舞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最早的人类生活中,人们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将自己作为人的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是现在孩子学习语言前的表现。舞蹈与幼儿的天性相适应,对于促进幼儿的交往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舞蹈就是幼儿使用具有节奏、造型的连续的肢体动作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想象表达出来,这是幼儿的天性是相符合的。通过幼儿的表演,舞蹈能够反映出幼儿的情趣,是一种反映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教育,能够使幼儿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幼儿感受到美。幼儿舞蹈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能够丰富幼儿的内心以及情感世界,促进幼儿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幼儿舞蹈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身体机能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动作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通过舞蹈动作能够了解和感受到幼儿的态度以及情感。幼儿舞蹈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基础进行创作,让幼儿参与到舞蹈教学中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促进幼儿肌肉、骨骼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舞蹈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加强肌肉的发育,使孩子的各个关节之间更加协调。从幼儿阶段开始舞蹈学习,能够使孩子的呼吸、心跳、肠胃运动速度加快,充分发挥神经以及循环系统的作用[1]。

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处于发育过程中,对于刺激,大脑皮层的反应没有规律性可言,一般情况下,兴奋是比较多的,孩子很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肢体不够协调,经常犯困。舞蹈能够对身体机能的变化发挥作用,并且保护幼儿的神经系统。

幼儿舞蹈依据幼儿的身心进行创作,需要人的肢体,如头、肩、手、胸、跨等相互配合进行的,经过专家的鉴定,舞蹈动作对于肢体的训练都是安全的,并且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幼儿阶段的孩子发育还不够完善,如果进行了不科学的训练,肌肉就会无力、协调性不好,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舞蹈对于幼儿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其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还能够增强幼儿的肢体协调与节奏感。

2、幼儿舞蹈有助于幼儿智力、审美能力发育

在观赏舞蹈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了解到不同身体部位发挥的舞动作用,有助于幼儿感知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精力进行节奏、动作以及情感的表达,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身体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记忆歌词、舞蹈动作、形象、节奏以及队形变化,促进幼儿记忆力的提升,在舞蹈工作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理解能力。

舞蹈具有一定的创造和想象作用,与幼儿依靠表象了解事物的特点相适应,幼儿的想法是有个性的,并且是天真的,使得舞蹈的创作有一定的空间,幼儿依靠自己的想象以及心灵感悟表现舞蹈,人体语言能够使他们的联想更加丰富,根据创造性。对于相同的音乐,不同幼儿的感受和舞蹈是不同的,通过他们的观察、理解以及创编,有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育。

舞动能够调动人的情感、动作、表情,能够为幼儿营造丰富的审美空间[2],是美与欢乐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舞蹈情境的创设,使孩子们更好的感受人世间的美好事物,懂得真善美,促进感受美、欣赏美等能力的提升。

在舞蹈教育中应重点突出快乐,让孩子们能够顺其自然地感受到舞蹈学习中的美与快乐,使审美情趣更加完善,强化审美能力。

3、幼儿舞蹈有助于提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以及注意力

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持幼儿的注意力,使其能够集中注意力。不用年龄段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幼儿,使用温柔、亲切、缓慢的语气与幼儿交流,用前倾、柔软的姿态对待幼儿,使其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身上[3]。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应有力度、速度变化,并且充满情感的语言,具有活力,多变姿态的体态对待幼儿,使其能够快速的集中注意力。在舞蹈教学中,观察模仿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能够集中幼儿注意力,使舞蹈动作更加完整,促进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思维以及注意力的提升。由于舞蹈的题材和形式比较多样,幼儿在练习、表演过程中,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舞姿,聆听到悦耳的音乐,能够得到艺术的熏陶。

4、幼儿舞蹈能够培养幼儿意志以及形体气质

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中都是一个孩子,这些孩子从小受到父母以及祖辈的宠爱,娇生惯养,不愿意交流,容易形成内向、害羞、孤僻的性格,这些孩子在刻苦的训练下,能够磨练其意志品质。舞蹈是一种表现艺术,需要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需要幼儿有勇气进行表演。进行幼儿舞蹈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集体意识,使孩子更加活泼、开朗,锻炼其意志力。虽然舞蹈是一种美,但是学习舞蹈的过程却是痛苦的,幼儿需要具备吃苦的精神和很强的意志力,在学习、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克服胆怯、内向,提高自信心,形成坚强的意志。通过舞蹈学习,强化幼儿的自信心,使其意志得到锻炼,更好体会舞蹈带来的快乐。

在舞蹈教师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存在着驼背、耸肩等不好的习惯,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提醒幼儿改掉这些坏毛病,能够形成良好的身体体态。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的这些习惯能够被很好的纠正。舞蹈对于塑造人体的造型美具有积极的作用,科学的训练能够使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以及灵活性得到提升,促进幼儿的骨骼发育[5],促进幼儿消化机能的提升,强化身体素质。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在气质方面能够得到锻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于其今后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三、结语

幼儿阶段是孩子身体以及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舞蹈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多快乐,陶冶孩子的身心,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因此应注重舞蹈教育。在舞蹈教育中,不仅要向孩子们讲述理论知识和艺术能力,还需要注重其道德品质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幼儿身体机能的提升,发育智力、审美能力,提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以及注意力,强化意志品质,促进幼儿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进步。因此要努力加强幼儿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论文1300字 篇七

一、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感性认识,扩大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范围,加强了感知深度,而范围的扩大和深度的加强必然会丰富幼儿的语言。

冬天,我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种植了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萝卜挖空后,又在里面种蒜,上水后撒上小麦,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不用我去要求,他们就能自己说出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等这些好词语。

在下雪天,我会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户外,我们一起去看雪景。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发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我会向孩子们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不知不觉中就丰富了词汇。

春天,我会带孩子们去种植,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孩子们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我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我还特意多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孩子们竟然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他们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让孩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陶冶了情操。

二、创设情境,在锻炼思维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了注入式。可是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但智力却没有得到最大的提升。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如:学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我让孩子们用撕、橡皮泥,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孩子们边演边讲,教室里面其乐融融,好不惬意。这样做既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

三、指导鼓励,在看图说话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的作用,需要教师作具体的指导和鼓励。

先教幼儿看书的方法。拿到一组图画,要求幼儿先看数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如:《刺猬树》是由6幅画组成。我先让孩子们按顺序找好每一幅画,看完(一),看(二)……。接着让他们看里面有谁?第三步让孩子们看图中的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看完后,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讲述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多鼓励:“没关系,继续说吧!…‘讲得不错,有进步。”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敢说、想说,经过练习,一定能会说。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好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

幼儿教育教师论文范文 篇八

【关键词】影响因素 促进和提高 幼儿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80-02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了现代化的要求。而现代化是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随着幼儿园课改的不断深化,受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师已有的观念和行为受到了巨大冲击,要求教师的“角色及其作用得到拓展,从单一角色到多元角色,从跟随课程到参与课程,从适应教学到提升专业。”21世纪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宽,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们聪明、好动、调皮、好探索,不喜欢受老师、成人的束缚。教育的现代化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对幼儿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幼儿园教学管理思想与观念,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能力势在必行。幼儿教学管理主体是有多层次的,能否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只要紧紧抓住教师这个突出因素,教学的实施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对教学内涵、目标、内容、教法、幼儿学习特征的研究,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一、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1.成就动机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一个教师能否实现从最初的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个人的成就动机。幼儿教师也不例外,研究人员发现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是优秀幼儿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即对幼儿的关爱、对工作的热爱。

2.低起点必然使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现在的社会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认识仍是肤浅,“幼儿教育无非是教幼儿认几个字、唱几首儿歌而已”,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技能不高,有的只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即使这样也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未能达标,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今后幼儿教师的学习进修、学历提高,这种低起点必然使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

二、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

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意义。教育的成功,奠基在学前,师资是关键。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赖于幼教师资的培训工作,因而十分有必要不断完善幼儿教师培训制度。幼儿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是教师队伍进修与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进修与提高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它与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是幼儿园教学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用多种方式更新、转变教师观念,幼儿园有必要引进多种教育理念,如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创思等教学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教师外出进修,或把专家请过来,听取讲座介绍,更新知识和观念,幼儿教师要全方位充实自己,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在政治方面,要延续一贯认真学习的作风,积极学习园里下达的学习内容,研读文件,对照自己,改正不足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二是在业务方面,不断吸取新知识,还要通过外出学习和参观的机会吸取别人之长,结合自己加以改进和创新,并能真正做到了理论结合实践。

三、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更新为目的的成长路径”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幼儿教师和幼儿园都应充分发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努力运用专业智慧为一线教师打通这条路径,引导他们自我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1.激发成就动机的根本动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由于各方面的差异,每一个人成就动机的水平不尽相同。具体而言,可为幼儿教师提供一面适时的“镜子”,引导幼儿教师及时、准确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适当的“靶子”,帮助合理确立研究目标,及时进行自我的发展规划;为幼儿教师提供一双明亮的“慧眼”,指导学会观察幼儿,与幼儿有效互动;提供给教师一架可攀“梯子”,帮助幼儿教师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能更深入地开展教学反思。

2.开拓幼儿教师的专业视野

目前,大部分幼儿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和其他师源,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论视野相对狭隘,在多元教育思想面前,难以把握,更不能自主应对。我国学者叶澜教授提出未来理想教师的素养为:“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知识结构,有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扩大幼儿教师的理论视野,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幼儿园在管理上,应建议将扩大教师论视野列入议事日程,提供教师学习的时间、资料和经费,让教师不断获取丰富的专业营养。

3.用情感手段激励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幼儿教育教师论文范文 篇九

(一)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目前,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大都是按照中师院校制定的,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学校过于重视课程的深度和难度,没有对课程之间的联系和互补作用进行考虑,严重忽略了音乐教学与其他艺术专业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知识面较窄,音乐专业能力过于单一,不能够做到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也没有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的能力,以目前比较普遍的问题为例,现代幼儿音乐教师缺少伴奏的能力,音乐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想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专业素养强的毕业生,幼儿师范学校首先应该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提高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结合实际的社会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行设置,以保证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线,教师只是将乐理知识一股脑儿的倒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更别说在课堂上创设相关的情境,营造一定的艺术氛围来帮助学生进行消化吸收了。原有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倾向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凭借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没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交给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三)严重忽略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前的音乐教材中过于老化,与实际的应用严重脱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的设计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学生毕业之后才发现,在学校所学的内容根本用不上,工作中需要的东西自己又没学过,感觉自己严重缺少实践能力。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多的涉及一些实践的内容,尤其是教师在准备课堂教案之前,应该针对相关幼儿学校的实际需要进行考察,然后再将实际需要的课程内容交给学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能力。

二、如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做好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

(一)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体情况设置合理的音乐课程

新课标中强调,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展开一切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幼儿师范学校应该对音乐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对学生的人体差异、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建立一套既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课程,同时还应该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选择具有互补作用能够相互促进的教材。对于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课程设置的重点,受到扩招的影响,学生进入学校时自身的音乐素养是存在一定差别的。首先,应该按照学生的音乐水平进行分组,不同组学生的教学进度不相同,以便学生都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

(二)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于观察学生的优劣势和性格特点。然后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在技能练习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表演的机会,然后根据表演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设置适当的实践课,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幼儿教育教师论文范文 篇十

关键词:幼儿 评价 监管

一、引言

《纲要》提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发展评价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教育活动的主要反馈信息对幼儿教育机构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一般会反馈给家长,因此也是家长的关注点之一,也更体验了其重要性,其中教育评价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与否尤为关键,是影响幼儿发展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虽然国内外对教育评价的研究已经不少,但是对幼儿教育评价情况的个案研究还不多,因此更确定了本次研究的意义。

二、幼儿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一)幼儿发展评价含义。对幼儿的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将幼儿教师的评价能力定义为:幼儿教师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的活动、幼儿在教育中的受益和所达到水平做出判断的能力。

(二)幼儿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皮亚杰认为,儿童几乎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社会性的人性,不是超时代和超阶级的,人的欲望以及人的选择都要受到其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不是统一规范下的“标准的”人,教育应尊重人的个性和情感兴趣,突出人性的丰富性、具体性和多样性。我们不可能割断一个人特有的成长经历和社会、文化背景,孤立地评价一个人。因此,要做到对人全面、真实评价,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个人成长背景中。

哲学关注的是普遍的人性问题,教育则更关注人性的实现问题。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命题,杜威认为: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种经验的过程,表现为经验的不断重组与更新,人的发展就是不断面对新问题并进行新的创造性的回应。他指出,个体在与环境的作用中是主动的,教育的全部问题就是如何创设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兴趣指导下的个体经验的活动。

三、教师对幼儿评价的个案研究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南昌市某幼儿教育机构李老师的幼儿评价工作。

2.研究方法:本调查采用是质的研究方法。调查对象的选择采用"典型个案抽样"法,选取的是南昌市某幼儿教育机构教师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个案,以了解当前南昌市某幼儿教育机构教师幼儿评价工作的一般情况。

南昌市某民办幼儿园的李老师有五年的幼儿教龄,是教育专业中专毕业,教学经验较丰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访谈法和文献法,并结合日常观察来进行研究。即首先查阅李老师近1年幼儿评价工作所保存的文献资料来了解评价工作的进行情况,然后对李老师就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访谈,并获得文献里面也不能反映的问题。访谈采用书面访谈和面谈结合的方法。

3.研究过程:首先,找出李老师近一年的各种评价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家园联系手册、家长问卷调查表、学期内容总结。家园联系手册是该幼儿教育机构自编的和家长进行书面沟通的工具,内容包括幼儿教育机构简介、幼儿情况、教师寄语,以及各种行为规范、幼儿发展参考指标和每月一次的家园联系表;家长问卷调查主要是幼儿教育机构为提高保教质量而进行的不定期的匿名问卷调查,其中大部分内容针对家长对教师的保教质量的反馈,小部分是家长对幼儿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对以后的期望;学期内容总结是教师对自己班级的学习内容的总结,定时发放给家长,请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考察,留下意见和建议并反馈给教师。

然后,对李老师进行了访谈,并且进行观察。

(二)影响幼儿发展评价的因素分析

1.校外因素。就校外因素而言,主要是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是否为幼儿教师评价及监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根据访谈得知,南昌市地方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在支持力度和支持策略上,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譬如,南昌市幼教管理随意性很大,部分校长把幼儿教育机构当作营利机构,幼儿收费大多用于补贴公用经费,甚至用来给幼儿教师发福利,这种模式不利于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基础条件改善和办学质量提高。甚至有些地方从教师工资中“节约”经费,从而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评价及监管更无从谈起。

同时,在落实幼师教学资质方面缺乏监管。部分身份和教学能力不被认可的教师也被列入编制,这种体制影响了幼儿教师评价及监管的热情,造成了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

2.校内因素。学校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小环境,也是和教师素质最直接相关的环境之一,作为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不可避免地在教学条件、工资等方面对教师的评价及监管产生深刻的影响。具体来讲,根据访谈,幼儿教师评价及监管主要受学校制度和文化的影响。

该机构要求幼儿教师每学期做听课笔记,教学案例等,并鼓励幼儿教师相互学习,并进行课业交流,有些幼儿教师简单抄袭别的幼儿教师案例,以应付学校制度。这种方法和现状就曲解了学校规则的本意。

3.教师因素。专业精神是幼儿教师评价及监管的重要动力,在幼儿教师中,有不少人对幼儿教师的地位定位不高,简单地认为幼儿教育评价及监管就是如何更好地“看孩子”。

其次,幼儿教师对教师评价及监管缺少规划,根据访谈,该机构往往满足于学校各种活动,忽视教师评级等专业性比赛,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缺乏幼儿教师的创新。

最后,很多幼儿教师仅把幼儿教学看成是一项谋生的手段,是经济的一种来源,甚至有些幼儿教师存在“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不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导致幼儿教师的评价及监管缓慢。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评价中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度

在活动中,幼儿教育机构老师要能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关注到每个幼儿的进步,对幼儿个体差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要因材施评。访谈中李老师就谈到:写评语其实是一件苦差事,其苦多半不在“写”本身,而在于评语内容枯燥,词语缺乏。笔者在观察一些幼儿教师定期总结评语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教师对幼儿的评语笼统含混,套话连篇,看多了就觉得之间存在很多相似。这说明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评价内容全面,但是比重不平均

根据访谈,该机构对幼儿的评价内容广泛,涉及到了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有生活卫生习惯、动作发展、学习能力、语言发展、行为习惯、饮食习惯等,但是在单纯智力测查方面比重明显多于其他方面。

3.幼儿教师对幼儿发展评价知识和方法的缺陷

幼儿教师要发挥其评价能力,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有扎实的评价知识和对自己评价能力的把握,这其中包括评价观念、评价目标等。

首先,幼儿教师对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很模糊,这个没有搞清楚评价就无从谈起;其次,是对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发展特征,没有足够的认识,就很难把握评价与幼儿身心发展契合;最后,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要达到或可能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清楚的认识,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适时适宜的评价方法。

该教育机构开展幼儿发展评价的标准有专业的,也有自编的。"有的解答需要专业知识,有的需要灵活掌握",专业知识即此幼儿教师所掌握的关于幼儿的理论知识和幼儿生长发展参照指标。通过在家园联系手册上幼儿教师的评语,能够看出,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情况评价的标准不尽相同。

四、教师对幼儿评价的发展及监管策略分析

(一)提高对幼儿评价发展和幼儿个性发展的认识

我国学者赵学勤在他的论文中提到,评价不能直接使学生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或抑制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可见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与他们接受的评价有密切的关系。

(二)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评价方法的运用

1.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儿童发展评价的技巧

幼儿教师的知识背景在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知识背景的不恰当,可能使教师丧失了对幼儿进行评价的能力,随着人类科技日益飞速的发展,教师的知识系统在评价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具有扎实的评价知识是教师准确评价幼儿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幼儿教师要加强对评价理论的学习。评价的实施要有理论基础,才能不失重心。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包括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发展性评价的思想都源自于这些理论的精髓,需要教师认真领会各个评价理论,融合他们之间的精华于评价过程中。

从教法上,教师首先要理解文本,灵活掌握。一位教师要能客观地记录幼儿的发展现状,缺乏对文本的理解是不行的,要真正做到让文本体现每个孩子的不同成长轨迹,在思想上要有充分的准备。

2.注重评价方法,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

改变传统的单向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使整个评价体系呈现具有真正发展意义的新格局。幼儿发展评价的结果应有利于家长和教师共同把握孩子发展的情况,知道怎样教育和引导孩子,并且根据幼儿在每个阶段的发展和特殊需要,教师要调整和修订教育工作计划和幼儿教育要求,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加以提高。

(三)注重采用合理的教学干预模式和教学方法

幼儿教师除了在观念和知识上提高自身水平,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差异化教学模式为例,其实幼儿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等。幼儿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就是可以被利用的课堂资源。识字学习教学的出发和归宿都是让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划分学习小组,使得那些较高认知能力的学生能够带动认知差的学生。

(四)建立教师评价监管体系

1.加强立法来规范幼儿教师

从可行性来看,目前实行国家层面的幼儿教育立法工作条件己经成熟。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至今己有十几年,在实施这一条例及其他教育法律法规中的相应条款时,各地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外,各地参与幼儿教育立法的专家学者可成为全国性立法的重要人力资源,各地所颁布或即将颁布的地方性幼儿教育法规则可成为全国性幼儿教育法的重要蓝本,国外和我国港、澳、台湾地区已有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也可为我们借鉴。

2.制定幼儿发展评价的标准

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评价观,注重差异性评价;构建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评价内容;采用个体化的评价标准;倡导以观察和描述为基础的评价方法等;幼儿发展评价应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并强调评价要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通过评价来认识、理解幼儿,为提高幼儿教育机构保教质量服务。

3.幼儿机构要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

当幼儿教师有了自我评价及监管意识,才可能有意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赵汝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行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

[2]康靖玉。重视多元评价主体[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8.(7,8).

[3]张波。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J].黑河教育2008.02.

[4]应灵敏。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05.

[5]刘霞。试析当前幼儿发展评价改革的基本走向[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07.

[6]李海燕。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5.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