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舞蹈教学论文【最新15篇】10-20-40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页是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舞蹈教学论文【最新15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舞蹈教学论文 篇一

一、文化市场对舞蹈人才的具体要求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复合性的要求。舞蹈文化市场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同样遵循着这个原则,在新阶段内舞蹈文化市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舞蹈人才不仅仅要掌握深厚的舞蹈艺术理论知识和精湛的舞蹈表演技术,也要求舞蹈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和舞曲创编能力,以便将舞蹈作品以更加优秀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说,舞蹈人才的复合性以及综合能力水平,已经成为了舞蹈文化市场招收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教学改革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舞蹈教学工作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这样才能进步一提升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确保高校舞蹈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文化市场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然而,教学改革工作并非是在一朝一夕之间便可以轻易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并非一蹴而就。从当前的高校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仍旧存在诸多弊端,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校舞蹈教学对学生文艺工作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存在缺陷性,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到文艺单位进行学习之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且其舞蹈专业水平与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相去甚远。其次,高校舞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刻板,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和动作练习,缺乏对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其舞蹈创编能力过于薄弱,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再次,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参加舞蹈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经验不足,学生除了在专业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之外,在工作能力、人际交往、问题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均相对薄弱,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文艺工作单位的同事进行工作的磨合与交接,这直接影响了文艺产品的生产和演出的速度,可能会对文艺工作单位的文化经济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这些问题,才能够培养出与舞蹈文化市场要求相符合的舞蹈艺术人才,实现高校舞蹈教育与舞蹈文化市场的顺利接轨。

二、高校舞蹈教育与舞蹈文化市场顺利接轨的有效途径

首先,高校舞蹈教育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以调整,确保舞蹈人才的能力水平与文化市场的人才需求相符合。高校舞蹈教育者一定要充分明确高校舞蹈教学的主要意义和目标,即高校舞蹈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熟练的、机械的去复制舞蹈动作,而是要求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学习,充分掌握舞蹈技艺的精髓,掌握舞蹈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综合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理论能力、舞蹈艺术创作能力、舞蹈艺术内在修养。总之,高校阶段内的舞蹈教育,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舞蹈能力水平的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平衡掌握舞蹈艺术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

随着舞蹈艺术理念的不断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民族舞、现代舞等层出不穷,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所喜爱和擅长的舞蹈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大学课堂中的舞蹈教学内容体系也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充分尊重不同学生、不同舞蹈之间的区别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舞蹈特点之后,掌握舞蹈创作的技巧,从而提高其舞蹈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高校舞蹈教学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能力,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近些年来,国家对艺术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舞蹈艺术也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为了使我国的舞蹈艺术走出国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舞蹈者就必须对舞蹈艺术进行全面的突破和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至关重要。现阶段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新,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和发挥,让学生充分了解艺术创作的乐趣,提升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热情,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升华其舞蹈创作的价值,使其舞蹈表演动作与内心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但是,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帮助学生实现舞蹈动作的优美性以及舞蹈内涵的丰富性的统一,使舞蹈艺术产品能够与广大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相一致,为舞蹈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简单来说,只有让观赏者了解舞者的情感,他们才能够从内心认可舞蹈艺术,更多的进行舞蹈文艺产品的消费。

其次,高校舞蹈教育想要实现与舞蹈文化市场的顺利接轨,就需要舞蹈教育工作中充分了解并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全面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舞蹈教育具有明显的艺术性特点,因此它与其他常规的高校教育专业相比,存在着鲜明的教育热点,这也就导致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原则均与其他的科目不同。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能力,高校舞蹈教育人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艺术环境,使学生能随时接受到艺术的熏陶,同时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舞蹈训练方面用更多的精力、下更多的功夫,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艺术熏陶和艺术训练才能养成独特的舞蹈艺术气质,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耐心的教导学生,要告诉学生舞蹈艺术的养成并不在一朝一夕之间,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提高在舞蹈艺术方面有所造诣。另外,近些年来,我国的舞蹈文化市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但是在信息传播异常快速的网络时代,想要在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保证舞蹈艺术作品的鲜活性和生命力,也就是说,舞蹈艺 www.kuaihuida.com 快回答…术想要实现快速的发展,就一定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扬弃,以此保持舞蹈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以便在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艺,因此舞蹈教育者的素质水平对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教师的一举一动,也会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和表演能力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舞蹈教育人员需要高度注意个人形象,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舞蹈艺术理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提升艺术水平。

高校舞蹈教学需要将教学重点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以及综合艺术素质,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其能力水平与文艺工作单位的用人要求一致。为此,高校舞蹈教育者在进行舞蹈艺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以及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舞蹈艺术具有显著的复合性特点,它能够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展示出编舞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一个优秀的舞者必须具有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定期以某一事物为主题,让学生在经过观察后,结合自己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联想,将所学舞蹈动作与理论知识与观察主体相互联系,尝试进行舞蹈创作。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利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舞蹈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高校舞蹈教学应该积极拓展与文艺工作单位的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进入专业文艺工作单位进行实习的机会,使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到舞蹈文化市场的具体要求,以及舞蹈文化产品的整体生产、营销的流程。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组织舞蹈表演晚会,消除表演的紧张感,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帮助学生养成独特的舞台风格,使学生的舞蹈表演更富渲染性和吸引力。

舞蹈教学论文 篇二

舞蹈是一门高雅艺术,这种特性需经过严格的理论指导和艰苦的日常训练才能体现出来,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中舞蹈专业的课程教学,在考虑高雅性的基础上,还得兼顾通俗性,这个专业培养的是学前教育的老师,这些老师要跟孩子们打交道,一些舞蹈动作太过于高雅的话,孩子们看不懂,自然起不到教学效果,故此,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根本要求除了高雅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出通俗性,实现雅俗共赏。

1.1舞蹈教学得培养学生动作的规范性

在学校学习时,他们是学生,但毕业后他们会走进相关机构,成为幼儿教师,他们在从教时,必须展示出过硬的业务素质,基本动作得规范、得体、认真,基本功得过关,只有这样才能当好孩子们的启蒙教师。他们这种规范性的动作培养,主要来源于中职学校里老师的严格指导和自身的科学训练,日常训练工作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舞蹈的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教学一般以“手把手教”“、现场点评”的方式来进行。

1.2舞蹈教学得塑造学生的艺术气质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除了一些基本动作之外,还需要有表情语言、肢体语言、和人体气质来共同展现出艺术的美感。音乐家、艺术家、舞蹈家与身都有一种艺术气质,这种气质的培养来源自与专业学习和训练。在孩子们的眼里,幼儿园的阿姨和老师是最美的,这种美不仅仅出自外表,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亲和孩子、征服孩子的形象气质,这种气质的培养就得依靠日常学习和训练和专业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舞蹈学生的肌肉呈条形生长;以柔美的身体韵律训练,使身体曲线优美舒展;以欢快的动律训练和轻松的舞步,使骨骼、韧带、关节在灵活性和柔韧性等方面都得到运动和发展。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使学生的身体、形体、肢体更加美好,身形更挺拔,使肢体更灵活,躯干与肢体等身体的各个部分更协调地发展,最终成为形象气质极佳、基本功过硬的专业幼教老师。

1.3舞蹈教学得融会贯通其他艺术元素的营养成分

舞蹈专业不是单纯跳舞,还应吸收武术、体育、戏曲等其他艺术元素的营养成分,舞蹈同这些元素之间,不是分割开来独立存在的,而且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只有吸取这些元素的营养成分,才能壮大舞蹈的艺术内涵,扩大艺术表现力。在教学中,舞蹈教师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的人体结构、关节机能等专题研究成果和高难度技巧及防伤等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质和掌握高难技巧的能力。武术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它继承了古代技击、身法、剑术、气功等养生与技艺之精华。教师武术中的身法、技艺引入到舞蹈教学之中,把可以增强舞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既强化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又增加了教学效果。

2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改进措施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是一门必修课,学生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增强舞蹈的专业基本功,以满足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现实需要。舞蹈教学有着一些基本要求,这就需要相关学校正是目前存在的现实困难和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来改进教学,切实提升舞蹈教学的授课效果。

2.1重视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工作,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建设等内容,中职院校应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这些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应进行合适的定位,摆脱模糊不清的定位范式,加强专业型、实用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中,学校和教师应把握舞蹈的内在规律和现实要求,有的方式的教学,把音乐、德育、美育等内容也纳入教学之中,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舞蹈教学离不开专业教材,目前市场上出版的舞蹈教材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认真挑选,订购到内容齐全、浅显易懂的教材,作为理论授课的依据,等等。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构建符合舞蹈教学的课程体系。

2.2保证资金供给,满足教学需要

舞蹈课程的开展,不论是师资力量规划,还是专业的训练场地的建设,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故此,相关中职院校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满足教学需要。师资力量规划工作,学校除了提升一线教师的业绩待遇之外,还应设立专项资金,一是用来诚聘优秀人才,二是加大现有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授课经验,只有具备优秀的师资水平,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除此之外,相关学校还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训练基地建设,建设几个标准化训练场地,满足教学需求,防止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

2.3强化日常训练

对这些已经过了学习舞蹈最佳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教师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采用笨鸟先飞的方法,加大训练量,指导学生进行艰苦的课后训练,让学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任何成功和成绩的提升,都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学校也可以相对做出安排,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把早晨、晚上和周末的部分时间也都纳入教学课时之中,适当加大训练课的课时,通过扩大训练时间来提升教学效果。

3学前教育舞蹈创作的指导原则

前文所述,舞蹈是一门高雅艺术,但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还应考虑儿童教学的实际情况,应具备通俗性。学前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也应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按照一些基本原则来实施创作,力争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既具备一定高雅性,还能浅显易懂,使幼儿乐于接受。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首先得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艺术创造。

3.1把握儿童心理特征原则

学前教育的学生,他们毕业以后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学龄前儿童,这样的孩子活泼、善良、调皮、好动,他们对未来世界的任职还不够,处于童心童趣的世界中,这个时间内他们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寓教于乐,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学习一点知识就行。学前教学的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必须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不能过于高雅、过于专业,这样会脱离儿童的认知能力。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这种变现特征应该成为舞蹈创造的源泉。

3.2使用夸张、戏谑、变形动作的原则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生活中精华元素的结晶,舞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行为动作的艺术变现。教学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应充分考虑到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特征,和一些能增强他们记忆力的表情和动作,多多使用夸张、戏谑、变形动作,增加舞蹈作曲的童趣。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使儿童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动作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

3.3添加游戏元素元素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的学习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可以把游戏元素添加到舞蹈动作中去,增加一些游戏情节,提升滑稽感和童趣,便于儿童学习和模仿。山中采蘑、放鸭行船、捉蛐蛐、大树下的捉迷藏等等游戏活动都可以添加到舞蹈作品中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和生动的艺术形式,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和浓郁的儿童情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

4舞蹈创作中综合技术的应用

舞蹈教学授课效果的提升,除了加强教学管理和强化日常训练之外,教师和学生还应合作,进行一些简单的的舞蹈曲目和舞蹈动作的创作。根据相关教学和创作经验,一些综合技术可以作为舞蹈创作的辅助手段。从实践效果上来看,一些技术挺受学生的喜好和欢迎,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学校可以根据经济实力来推广相应的辅助技术。

4.1基础辅助技术

舞蹈创作中,一些不需要太高投入的辅助技术,基本上都能满足一般创作的需要,相对来说,原则上每所学校都具备推广这些技术的经费基础。这些技术包括幻灯片、音频技术、录像技术等,只要学校购买普通的磁带、录像带、留声机、录放机、收音机等设备,就可以播放相应的音乐和旋律,营造教学氛围,提供艺术节奏,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4.2电化辅助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广播技术、摄录像技术、卫星传播技术逐渐运用到舞蹈教学之中,有实力的学校就可以根据要求来建设电化教室,播放舞蹈教学过程,教师本人可以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训练,舞蹈科研人员也可以进行舞蹈力学、美学的研究,这种技术革新了舞蹈课程的教学方式,将现代技术运用与传统教学之中,用现教现学的电化技术来帮助学生开展舞蹈创作工作。

4.3信息辅助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舞蹈教学和舞蹈创作进入了全新的模式阶段,当然,这些技术的采用,需要学校具备足够的资金供给。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将计算机、网络等新的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应用于舞蹈课堂教学之中,满足了教师进行舞蹈力学及美学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教师还能在网上捕捉学生的排练动作,已发现个别学生的不规范动作、进行单独纠正。运用这种技术,教师还可以把教学动作进行图像处理,进行力学及审美分析,进而提升授课效果,学生也可以根据舞蹈过程中拍摄的图像、照片、动作帧等等,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错误的环节,并及时改正,保证舞蹈创作工作的顺利完成。

5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创作

对老师和学生而言,舞蹈创作也是舞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通过事先准备好一定的题材,让学生自由创造一组或多组舞蹈,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教师互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5.1指导学生创作芭蕾舞和古典舞

芭蕾舞最有助于学生基本功的练习,芭蕾舞的学习重点训“开、绷、直、立”等动作技巧,可以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纠正学生形体上的不良习惯。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适合芭蕾舞蹈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情节意境来构造简单的舞蹈,多多练习,提升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性。学生在练习完芭蕾舞之后,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就可以进行古典舞蹈的学习。教师在这个时期内,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古典舞,古典舞身韵主要针对学生气息的运用和身体的韵律感、节奏感的训练。这样循序渐进的创作训练,完全适合舞蹈教学的内在规律,减少学生不必要的时间付出。

5.2指导学生创作民族舞曲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舞蹈,这些不同特色的民族舞蹈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教师可以讲解几个典型民族舞蹈的特征,让学生进行组合创作,然后分组练习,多做练习,让学生做到掌握好众多典型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为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5.3指导学生创作幼儿舞蹈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要面对的是幼儿,所以幼儿舞蹈的学习和创编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专业的学生应明白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掌握孩子们的喜好,创作儿童喜爱的舞蹈,这样才可以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指导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性、适用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创作一些幼儿舞蹈,然后进行严格训练。这种以实践为主的舞蹈创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的,积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充分发挥才华,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6结语

舞蹈教学论文 篇三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专业的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表现在说话的内容、态度、语气以及语调等多个方面。舞蹈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运用特定的专用名词和术语以及概念。舞蹈教师通过口语表达让学生明白舞蹈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明白应该掌握的动作是什么,舞蹈的感情基调如何,并且通过教师的阐述使学生清楚舞蹈动作应该达到的效果。由于口头语言贯穿于每节课的始终,在舞蹈教学中要求教师的口头语言要准确。在讲授舞蹈动作时,教师的语言必须严谨、准确,比如动作如何做、动作要领及舞蹈的风格特点,必须清楚地讲授给学生。在教授一个新的舞蹈动作时,应该清楚地讲解这一动作的做法及其表现的特定内容以及感情基调。口头语言还要生动形象,语言的生动性在舞蹈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舞蹈教师应尽可能用形象的语言,将动作描绘得尽可能生动些,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感染学生。当然,教师在授课前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做好进行口头语言阐述的准备。在教授舞蹈动作和技巧的时候,教师要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授课,力求做到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更加合理。

二、教师应具有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可以叫做身体语言,是指由身体完成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口头语言而达到表达感情的沟通目的。在这里肢体语言只包括运用身体和四肢所表达的意义,不包括面部感情方面。学习舞蹈和学习文化课知识有比较大区别,必须亲自实践也就是需要亲自做动作。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意思,要求学生做怎样的动作以及动作达到的某种程度,却没有任何示范,学生常常不能比较好地领悟动作要领。舞蹈教学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示范,让学生亲眼观察并感受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如何衔接。肢体语言能够提供给学生最直观的舞蹈的感觉,只有找到了舞蹈的感觉,一支舞才会可能演绎的精彩。舞蹈是肢体语言,它能直接地、强烈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肢体示范,不仅仅要求学生动作如何做到位,还要求学生把舞蹈的情感通过动作的衔接进而流畅的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要教授新的动作,还是要复习老的动作,舞蹈教师都必须要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协调运作,将规范的、科学的动作用肢体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这样就完成部分授课环节。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肢体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任何教学内容和环节都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实施完成。”舞蹈教学是一个具有动态特征的传输知识和技能等信息的过程,而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肢体语言,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舞蹈教学水平有非常大地帮助。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师首要必备的条件,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审美性。只有准确的肢体语言学生才能理解到正确的动作,才能进行正确的舞蹈,可以说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其次,舞蹈教师优美的肢体语言还应该达到启发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顿悟的目的。当然,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其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是对现实生活中美的集中体现,向人们传递各种美的信息,还能够使人们的认识提升,提升理解和感悟美的品位。因此,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具有审美性。

三、教师应具有的表情语言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舞蹈演员的形体是舞蹈这门艺术的物质载体,舞蹈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身体的动作,因此舞蹈艺术的独特性就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动作来展现出的。但只有身体方面的舞蹈动作远远不是舞蹈艺术,还必须要和富于感情流露的表情相结合,这样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舞蹈的动作、肢体表达再到位,舞蹈技巧再高超,可如果表情呆板,那观众将会感觉非常乏味,观众也更是无法理解和领会舞蹈的感情。然而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容易被学生忽视,但是在具体的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却更容易让观众领会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感情。可见充分运用面部表情,才能够提高舞蹈的舞台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表情语言的重要性,动作示范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表情,并且在动作示范过程中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从内心而发使其面部表情也在变化。“教师在舞蹈示范时还要注意到舞蹈表演中的眼神等表情要比生活中更夸张、更具戏剧性,表演者与观众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这些都决定着作品的美及观众的审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表情对于舞蹈表演效果的好坏非常重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不能太过夸张,也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整体欣赏。相比于口头表达和肢体语言外,表情语言的感彩更加丰富。教师除了在示范动作时要表情丰富,在教学的其他方面也应该具有较丰富的表情。因为面部表情往往能表达一个人的情绪,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向学生传递非常多的信息,通过面部表情也可以完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使老师的面部成为学生的视觉最容易集中的目标,教师要善于用表情语言给学生一些提示、暗示或是赞许、鼓励,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时合理使用表情语言并注意适时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具有重要意义。在舞蹈教学中,口头语言让学生明白舞蹈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明白应该掌握的动作是什么,舞蹈的感情基调如何,并且通过教师的阐述清楚舞蹈动作应该达到的效果。可以说,口头语言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始终,是必不可少的。而肢体语言作为舞蹈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占有基础地位,准确的运用肢体语言非常重要。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结语

舞蹈教学论文 篇四

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加强高职高专课程建设与培养规格的思考,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重视课程内涵建设,才能凸显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特色和教学层次,真正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真正成才。

二、思考与探索

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既是高职高专又是师范性质,学生今后岗位以中小学师资为主,在新的定位下舞蹈课程将如何体现大专层次,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首先应清晰地把握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高职高专舞蹈教学既要满足学生今后就业需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学生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培养,推动学生舞蹈技能的实践运用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高职高专舞蹈课程不能以中专层次单纯技能训练为主,只注重外形体展现,也不同于本科层次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弱化了舞蹈技能的实践能力,而应以舞蹈基本知识为基础,以舞蹈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知识结构拓展和人文素养的渗透,加强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获取更高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一)整合教学内容完善知识结构

舞蹈学科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高职高专舞蹈课程培养的是小学、幼儿园艺术教师,不仅要求有一定的舞蹈技能、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成为儿童学习、生活的正确引导者。然而要为人师只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是难以胜任为师的职能,因此大专化舞蹈课程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调整与重构,既突出舞蹈技能的基础性、典型性、风格性,充分展示舞蹈学科的人文性,还应特别重视舞蹈文化内涵的把握,增强对舞蹈表现力及多元化的理解;加强知识结构的创建和完善,才能真正体现高职高专舞蹈课程的综合性教育价值。只有系统地掌握舞蹈课程基础体系,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今后为师的工作,同时也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舞蹈课程与音乐、文学、诗歌、美术、民俗、运动力学、解剖学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舞蹈技能的掌握不是简单地完成形体动作,做到外形的相似即可。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横向联系,重视舞蹈与其它学科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舞蹈动作的技能属性与文化属性。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把握舞蹈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系,从而扩展知识结构,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素质。舞蹈技能与其他知识得到整合发展,将增强学生艺术表现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之在舞蹈训练与表演中提炼出各种“动”的原理与身体律动的表现。例如,秧歌是我国汉族主要舞蹈形式,也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东北、山东、河北等都是秧歌广为流传的地区,但其风格迥然不同,有的奔放豪迈、有的跳跃粗犷、有的柔媚热情。要准确地体现出各类秧歌的风格特征必须很好地把握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理论依据,才能使动作的要领与风格得以准确体现,才能由内而外地表达出舞蹈内在情感,体现不同地域秧歌的风貌。因此高职高专的舞蹈课程应加强内容整合,根据学科特点增强知识、夯实文化底蕴,使学生在艺术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综合性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促进自主学习引导学习反思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在能力,培养求异思维,达到舞蹈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同步发展的目的。高职高专舞蹈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反思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舞蹈学科的独特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揣磨、自我尝试,自我表现,把握自身个性与特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当今社会已经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共识,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领域的精细化与专业化,因此更需要我们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引导他们多渠道、多元化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剧目等自我拓展学习空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同进舞蹈又是群体性较强的课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舞蹈表演都以群舞为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合作互动学习方式,互相启迪引导反思。如利用舞蹈“创编课”、“剧目排练”等课程激发学生交流讨论,通过分析作品、编排节目进行思维碰撞,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舞蹈教学以口传身授为主,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舞蹈动作的形象感,达到“知其然”,更要引导学生对“所以然”的思考与探索。舞蹈是以肢体的动态作为表现材料,舞蹈动作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一般只是某种象征或暗示,但它又明确地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情感与思想。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把握舞蹈动作变化与发展规律,使学生理解舞蹈情感表达形式和艺术特点,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富于表现力的示范,感悟动作的象征性和表情性,激发学生舞蹈的想象力唤起内心意象,从而把握舞蹈表现内涵和人文属性。当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探索反思的能力,就能促进学生舞蹈技能与综合能力逐渐得到同步提高。

(三)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实践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不同的舞蹈种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与审美特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的舞蹈文化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与思考地域文化、民族性格、民俗习惯、服饰特点、宗教意识在舞蹈中的体现,把握舞蹈风格特征形成的根源与发展变化。《中国民族民间舞》是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汉族、朝鲜族等,每个民族舞蹈风格、动态特征无不与其历史发展、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宗教文化、服饰特点等密切联系,而不仅仅是动作形象上的简单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渗透舞蹈的人文性,不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提高学生内涵与修养,提升整体素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各领域学科也在不断变化,各种新技术、新思潮、新知识不断涌现。目前电视技术、数字技术、微电影技术、声光电行业技术等等,都给舞蹈带来新的变化和发展方向,舞蹈课程也应将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引导其关注与学习,才能跟进时代把握新动向,提高创新意识。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因此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舞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现舞蹈课程的价值。因此舞蹈课程教学必须与广阔的社会舞台和艺术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舞蹈能力。应该积极参与社会艺术活动、文艺演出、毕业晚会、对外艺术交流等促进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与艺术活动有效地开阔学生视野,使舞蹈的文化特性与情感内涵在艺术实践中得以体现与强化,通过不断地积累表演经验,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心。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

舞蹈教学论文 篇五

关键词:舞蹈教学主体独立学习创新思维

专业艺术院校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舞蹈专门人才的任务。然而舞蹈教学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得不到重视和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舞蹈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长期以来,舞蹈教学贯穿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们培养了众多符合学校规范、符合教师要求的舞者。然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如何真正地为培养人才服务,却是我们缺少研究的。如果说,中专阶段是以模仿学习为主、以掌握技术技能为主,那么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就应该在中专的基础上,以理性学习为主,以关于方法的学习为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主,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一味地讲述训练的要求,周而复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学生对训练的要求是否理解、内心存在什么疑问、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我们却很少去了解,很少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种缺少互动的学习,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质疑的空间,使得他们的大脑习惯于接受外来的信息,缺少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更难以谈得上以这些信息为知识储备去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正像有人到国外学习考察后归纳说的:“在中国,学生是容器,等着接收老师的知识;在美国,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主导,担任引导性角色。课堂的讨论很多,提问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激发学生参与和发现。”

笔者曾经观摩并亲自参加了一位在舞蹈界颇负盛名的教师的舞蹈课。这位教师对动作的方法、要领和细节都讲得很到位,也很精彩。但学生并不都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疑惑和难点,可他们都不敢去问老师,因为这位教师非常“严厉”,没有与学生交流的愿望,学生做不好动作就被大声训斥,课堂气氛很压抑。这样的课堂缺少互动交流,教师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愿望之间没能架起有效的桥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诚然,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中,我们不宜过多、过长时间地停下来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但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问,并提出本堂课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训练喘息的间隙,也可以见缝插针地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而在下课前的总结环节,也可以留出时间来进行师生交流和学生间的交流,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作业供学生思考讨论,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和思辨能力。其他的专业舞蹈课,如民间舞、作品排练、代表性舞蹈、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等,更是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去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由此可见,如何在教的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舞蹈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舞蹈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舞蹈教学中有一种一直沿袭下来、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做法,就是在训练中,教师常常是把条件好的、能力相对强的学生放在中间的把杆、队形的前排,而把条件差、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放在旁边的把杆、队形的后排。这在舞蹈学习之初是有道理的。问题在于,这种做法一直维持到学期末,甚至是整个舞蹈学习的始终。大家知道,站在中间把杆、队形前排的学生会得到这样的暗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而站在旁边把杆、队形后排的学生则会得到相反的暗示。除此之外,我们的教师还常常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前者,对前者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对后者则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长此以往,前者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学习成绩步步攀升;而后者则深感自卑,学习缺乏动力,成绩提升缓慢,以至于一旦让他们站到前排就感到局促不安、极不自信。剖析教师的这种做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传统习惯在起作用,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么做,很正常啊!没什么不合理的呀!其二,条件好的、能力强的学生都站在前排,看起来舒服,观赏性强;其三,教师总是喜欢那些条件好的学生,他们常常能最快地领会老师的训练意图,最早地达到教学要求,等等。这样的做法用在观摩课、公开展示课上是可以理解和无可厚非的。但用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中就不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②而厚此薄彼、分等级的做法显然是与教育公平的原则相违背的。诚然,舞蹈教学要因材施教,也要培养“尖子生”。但这种因材施教和对“尖子生”的培养必须是在公平的原则上、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舞蹈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严格训练是获得舞蹈知识、舞蹈技能的必由之路,每个舞蹈学生,都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成为一个成功的舞者。但这种千锤百炼又必须是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正确理解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自觉地、能动地进行的。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示范,而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周而复始,确实也看到了训练的成效。但这种学习是被动的,是灌输式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到技能而不是学到方法。这对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还应该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其中的原理、规律何在,进而使学生明白训练的方法、目的和意义;还应该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如我们在教翻身类动作的“开法儿”③时,应使学生明白:“翻身的运动轴心在骨盆,头顶固定在空中的一个高度上,脚下踩在地面的一个点上,在上下两头相对固定的状态下,骨盆做着翻转运动。它是所有翻身的规律与特点。”④又如我们在给学生上排练课时,首先与学生一起对舞蹈作品进行观摩分析,使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主题、内容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与了解,继而分析舞蹈的种类,分析音乐、动作的特点及民族属性,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及排练。在排练完成后,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去了解分析舞蹈的舞美构成及其在整个舞蹈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学习必经的过程、环节,学生就会在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就会自己“教”自己。而这种思考分析的能力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打开知识之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钥匙。

四、舞蹈教学的评价体系应改进和完善

现代的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舞蹈人才。可是一直以来,舞蹈教学中专业技能的训练常常被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评价一个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也是以技术技能的强弱为主要指标,而其他相关素质能力的培养、相关知识的课程则往往被轻视和忽略。这种现状被人们称之为“重技术,轻艺术”,或是“重技术,轻人文”现象。

实际上,我们培养的舞蹈人才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能演、能教、能编、能研究,能组织开展各类舞蹈活动乃至相关的艺术活动,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发展创新等。

能演,就必须熟练掌握舞蹈的语言表达方式,必须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和理论水平;能教,就必须掌握教育学,掌握心理学和教学法;能编,就必须掌握编创的基本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能研究,就必须有较好的文学功底、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辨析与写作能力;能组织,就必须学习、了解和掌握舞蹈活动自始至终的每一个环节和要求,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操作能力和才干;创新,更是要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锻造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既然我们的舞蹈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那我们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是多方位和全面的。在平时的专业训练课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完成技术技能的训练外,还可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将感受写下来,并要求学生对训练的目的、方法、要领要点及风格特征等进行分析理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写作能力和理论水平。这些作业的完成也应作为考核学生的一项指标。在考试环节,除专业课堂的技术技能考试外,还可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笔试、口试,考一些没有标准答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理解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内容。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讲座及学术报告会的学习来考评学生,而对公共文化课、艺术理论课,更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照大学本科的要求去教学、辅导、布置作业和考试考核。总而言之,我们的评价体系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为使舞蹈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学生在社会竞争的浪潮中具有强劲的搏击能力,我们应该对舞蹈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创新舞蹈教学体系,推动舞蹈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注释:

①②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舞蹈教学论文 篇六

所谓创新能力,简单来说指的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与常规思维能力相对的一种思维能力,是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并以此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与新程序的一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人类的各种能力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最宝贵以及最高层次的一种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解决一切问题都是依靠大脑来完成的。”有关科学研究结果也曾表明,人类的大脑是由大约一百五十亿个脑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里又拥有着约一百二十万亿根脑神经键,这些复杂的细胞与神经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大脑。然而遗憾之处在于,人类的大脑虽然有着如此巨大的内在潜能,却远远没有被激活。由此可见,人类并非没有创新能力,只是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巨大潜能而已。而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舞蹈本身就是一类需要不断进行创作和编排的艺术,因此创新能力是其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所以,大学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一名单纯的“舞者”逐渐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创作者”。

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

1.兴趣开发原则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先对舞蹈的学习具有了足够的兴趣,才会愿意主动学习舞蹈,并积极进行舞蹈的创作与编排;反之,学生如果对舞蹈缺乏兴趣,那么也许连最基本的积极学习都做不到,又何谈创新。因此,在大学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遵循兴趣开发原则,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提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尊重个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个性特点,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之间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而作为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厚此薄彼,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来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认真观察和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掌握不同学生的优缺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遵循教学规律原则

舞蹈教学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它要求舞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舞蹈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好其教学节奏,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实践经验来看,盲目加快教学速度和扩张课堂容量的教学模式只会令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感到枯燥和厌烦,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因此被埋没,这是非常不可行的。只有将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其教学理论相结合,才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1.采用“三步法”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动力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对舞蹈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其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萌生创新意识。而“三步法”中所谓的“三步”,即模仿、表演、创新这三步,通过这三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三步法”教学模式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第一步“模仿”是教学的基础,它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来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掌握舞蹈的基本功,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给学生配上一些优美轻快的音乐来舒缓学生的心情,或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例如孔雀舞《雀之灵》、踢踏舞《大河之舞》、古典舞《踏歌》等,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领略到舞蹈的魅力;第二步“表演”是教学的关键,它指的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肢体与意识来进行各种舞蹈的表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让学生充分了解所表演舞蹈的历史背景、主题内涵、故事内容及思想感情等,例如在教给学生表演古典舞《桃夭》时应当先给学生讲述《诗经•周南•桃夭》中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藏族舞蹈《珠穆朗玛》时应当先给学生讲述藏族及珠穆朗玛峰的风俗历史和自然风光等,在教学生表演芭蕾舞《天鹅湖》时应当先给学生讲述其故事内容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对表演充满激情;第三步“创新”是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它指的是学生利用已有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来自主创作和编排舞蹈,这一过程也是充分体现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通过“三步法”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实现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通过“异舞求同,同舞求异”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若想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不断地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大胆尝试和选择,这其中比较有效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舞蹈教学方法就是“异舞求同,同舞求异”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在舞蹈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舞蹈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所谓“异舞求同,同舞求异”,指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对同一舞蹈作品做出与众不同的理解和改编,如常规的舞蹈走步训练在古典舞中可以变化成为漫步走或圆场步等,在芭蕾舞中可以变化成为左脚起蹦脚迈步走,在秧歌中可以变化成为踢步,在蒙古族舞蹈中可以变化成为平步走等,学生只有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舞蹈类型来对舞蹈动作做出相应的改变,才算是真正具有了创新能力。

3.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

自21世纪以来,舞蹈艺术更加趋向多元文化发展,无论是其内涵、种类、形态还是动作等,都充满着多元文化元素,而作为大学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从而促使学生利用多元文化来对舞蹈进行创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 篇七

关键词:舞蹈教学人性化实用化多元化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也同其他所有的教学改革一样,正向纵深发展,其核心与关键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伟大转变。

属于艺术教育范畴的舞蹈教学,既具有一般教学改革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个性,而且共性又融于个性之中。为此,笔者仅就舞蹈教学改革的个性这一重要命题,提出若干拙见,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教学思想的人性化

21世纪是人性化社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等受到从未有过的尊重。作为教艺育人的舞蹈教学,首先必须在教学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性化的理念。

如果细心考察,我国的教育方针在原来的“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所增加的新内容,一个是“为人民服务”;另一个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出人性化教学思想的神髓,因为方针受思想制约,反转过来又体现思想。

舞蹈教学的“为人民服务”,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包括全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各民族的男女,都有接受舞蹈教育的权利,每一名舞蹈教师必须充分尊重他们的受教育权,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个人服务;另一方面为人民之中的每一名学生服务,实行人性化教学,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人格与人权,认真负责,倾囊相授,实行人文关怀。

要认真落实“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要十分明确:再好的教师,也只是一名“教练员”,出成绩、见成果,还要靠作为“运动员”的学生。当然,教师要集中全力开发学生的舞蹈感觉力和艺术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独立性,而不是以舞蹈教学去“运动”学生,要变“运动”为“韵动”——舞蹈韵律的启动。具体举措很多,如启发诱导、学生示范、师生互动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

二、教学目的的实用化

新的教学方针增加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加强调了教学目的的实用化。“学以致用”历来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舞蹈教学改革,必须突出“实践第一”“学为所用”的目的性,一定要力戒“花盆养坛”“猪圈育马”的“空对空”式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的内涵相当广泛,远远大于“生产劳动”,既包括生产实践,也包括生活实践。舞蹈教学改革要贯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一切为了实践,一切通过实践,一切归于实践。既要防止“只学不练”的“嘴把式”“空把式”,也要防止“练而无用”的“虚把式”“废把式”。

实现教学目的的实用化,具体举措也很多,例如“模拟教学法”,即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仿照真实情境,创设人为情境,把教室模拟成“剧场”,把讲台模拟为“舞台”,让学生扮演成各种舞蹈人物或舞蹈形象(动物、植物、器物等),其他学生扮演成“观众”,进行“模拟演出”。可以独舞,也可以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舞蹈演员”与“观众”可以定期互相转换。实际上,这种“模拟教学”就是真正的实践教学的一次准备、一次“预演”或“彩排”。“实践教学法”则是贯彻“实践第一”、落实教学目的实用化的最佳手段。其要点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舞蹈表演的实践活动,如班级舞会、系(院)舞会、校内舞会、校外舞会以及各级各类舞蹈比赛活动。与此同时,组织学生观摩各类舞蹈演出,也属于“实践教学法”范畴。

三、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教学思想和教学目的的有效载体,是与教学思想和教学目的相匹配的。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经济的多边化、政治的多极化,直接制约着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为了贯彻落实舞蹈教学人性化思想与实用化目的,舞蹈教学改革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上大动脑筋、花大气力、做大文章。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思想与教学目的是“软性”“虚性”系统,而教学内容则是“硬性”“实性”系统。

舞蹈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一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把德育、体育、美育,有机地融入智育之中,要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德艺双馨”的人生观与艺术观,树立以舞蹈艺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思想,克服“一招鲜,吃遍天”的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的思想。尤其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自控力、调节力,在困难与逆境面前,经得起心理考验,杜绝“马加爵”式人物的出现。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道德品质,对于早恋早婚、非法同居、迷恋网络,甚至、吸毒、性犯罪等倾向,要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其二是艺术能力的多元化。即不仅包括舞蹈能力,而且包括音乐能力、文学能力、戏剧能力等,因为这些能力与舞蹈能力密切相关,如歌舞、舞剧等,就是舞蹈与音乐、舞蹈与戏剧的综合。其三是舞蹈能力的多元化。即除舞蹈表演能力外,还包括舞蹈编导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教学能力、评论能力等。其四是舞蹈表演的多元化。要熔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等各种舞种为一炉,集情绪舞、情节舞为一体,形成舞蹈艺术的大格局。

综上所述,可见舞蹈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深化的层面深、要求的标准高。限于能力与篇幅,笔者只能蜻蜓点水、抛砖引玉。

注释: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第40页。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舞蹈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创新教育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有提升身体素质、塑造形体、陶冶情操的作用。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下,更多学生加入舞蹈专业的学习中,通过肢体形态的塑造达到品格的陶冶与自身气质的提升。中职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舞蹈教学方面也是如此,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与创新力,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成长十分不利。因此,中职学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十分必要。

一、中职舞蹈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活跃度差,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也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都较为传统。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对学习的积极性很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师更加注重学习技巧的教授,没有正确认识到舞蹈教学的内涵。因此,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效果一直以来都不很理想,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待端正。

二、中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更新舞蹈教学的教学观念。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各大院校对舞蹈教学也更加关注。中职教育中的舞蹈教学,不仅担负着对学生动作技巧的传授,还包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内容,对舞蹈教学整体目标的提升有着现实意义。重视舞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认识到舞蹈教学的素质教育意义。在当前素质教学的环境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另外,教师应在关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舞蹈动作抒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达到身心舒缓放松的目的。(二)完善中职舞蹈教学内容。中职教育之所以效率较低,不仅是因为守旧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所以,在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舞蹈展示动作和肢体动作的同时,也可以应用多元化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例如芭蕾舞、民族舞等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教学。或是通过播放名家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舞蹈意境表达的情感,感受不一样的舞蹈韵律。通过欣赏名家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向往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增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改革中职舞蹈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舞蹈学习基础充分进行了解,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避免学生因自身基础过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情况的发生。另外,对于舞蹈基础十分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从基本的舞蹈动作入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再逐步提升难度提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耐心指点,也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在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舞蹈动作的学习,并积极投入课堂教学的训练中。其次,学生熟练地掌握舞蹈动作之后,教师再对具体动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完成一系列的连贯动作记忆。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舞蹈进行大胆的想象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动作的掌握程度,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舞蹈学习的信心。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舞蹈教学。由于在舞蹈教学中,每一肢体动作都需要教师进行分析指点,因此仅仅依靠教师自己给学生展示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动作慢放、回放、详细地展示每个动作,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对比观看,对技术要点、面部表情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规范提高自己的舞蹈动作。

总之,作为中职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保持教学目标和创新教学的互相配合,进而不断调整更新教学策略,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让学生发展成为多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叶秋红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赛。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6(14):200.

舞蹈教学论文 篇九

(一)实践设备改善近年来,大多高等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师资力量都在提升,并会外聘经验丰富的舞蹈者进行校内讲座或授课。此外,不少高等师范学校为改善学生实践环境,逐渐修建或改建功能齐全的舞蹈排练厅、练功厅等。

(二)归入必修课程许多高等师范学校已经将艺术实践安排为必修课程,并设定了专门的学分,归入学生档案,这样较强制性地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与教学质量。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学一般将艺术实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并不断为学生建设、提供多元化实践环境,培养多元化舞蹈人才。校内实践包括有日常课上的节目排练、特殊节日的文艺汇演等形式,还有组织学生参加讲座、大型舞蹈演出进行观摩等形式。此外,高等师范学校还可以联系校外实践基地如社区、部队、企事业单位等文艺演出,让学生学会以合宜的情感在不同的表演场景创新出更加融合于现场的表演,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舞蹈艺术,并能发现每个学生特长,培养出适应不同市场的多元化优秀舞蹈人才。

(三)开展艺术实践遇到的问题开展艺术实践是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育开放性的重要体现,是舞蹈教学的改革。然而在改革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高等师范学校艺术实践课程的实施未能进行严格的规定,以至于艺术实践活动在开展期间部分专业要求会有限制,不能面向所有学生;目前高等师范学校艺术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高年级而非长期性,使得低年级学生不能尽早地培养实践意识;目前的实践活动还不够有组织性,大都较自由,以至于一些学生会因艺术实践活动的排练或演出而耽误日常教学课程,甚至有学生借此理由而逃避课程,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二、艺术实践对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学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1.实现舞蹈教育的多元化艺术实践是在理论的前提下,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学习舞台经验。通过不同场景场合的舞台实践来锻炼和展现理论课程中习得的技能和知识,在表演过程中熟悉熟练运用艺术创作、编排及表演的各种技术,并熟谙演出的各个环节,将自己融入到正常演出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2.开拓创新思维和能力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观众,要想将作品更准确地到达观众心中,就需要对原先的动作、招式甚至表情都要做出合适的改变。在此过程中,旧思想、旧见解就会被打破,从而创作出更具活力更具魅力的成熟舞蹈。艺术实践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场景,积累丰富的现场经验和方法,锻炼更多技能和表达感情的方式,自我创新出更具穿透力的表演表达方式,提高创新思维和技能应用能力。

3.提供新型舞蹈教学理念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肢体语言和韵律的结合来体现艺术特性,是在人文科学性质上的理论的梳理和构建。通过艺术实践来进行舞蹈教学,不仅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技巧,老师还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发光点和不足之处,尽早尽可能更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长处;发现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此不断提升舞蹈教学层次,扩充教学内容。

(二)消极影响除上文中开展艺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外,过多的实践活动会使学生更早地接触社会。一方面,这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但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在没有建立足够坚定的价值观、人生观时更容易被不利因素所诱惑,从而对正常规律的校园课程、活动及文化产生抵触心理,甚至误入歧途。这则需要指导老师做好指导和引导的思想工作,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帮助和关心。

三、结语

舞蹈教育论文 篇十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舞蹈师资队伍

高校舞蹈课程能够顺利发展下去的保障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要有专门的经费来让学校的教师进修或者是培训;要从外界引进舞蹈专业人才;创造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特点,对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应该给予奖励,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当前舞蹈专业教师缺乏,所以应当加快舞蹈专业教师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表演经验,强化教师的业务水平。高校舞蹈教师不仅要能够表演,还要把自己的经验能够传授给学生们,要具有熟练的讲解能力,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水平。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掌握了舞蹈基本功和舞蹈组合的后期舞蹈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外,还可恰当运用电视舞蹈教学和DV拍摄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本来沉闷的课堂氛围,让舞蹈教学变得更灵敏而富有生气。在舞蹈教学中,运用电视舞蹈教材,可使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精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取得充分的理性认识,加深他们对舞蹈的了解和记忆。另外,电视声画言语兼具,可刺激、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模拟才能,加快学习的速度。此外,让DV走进舞蹈教学中,能够使舞蹈作品从三维空间转化为二维空间。如当教师、学生在示范、表演舞蹈动作时,教师可运用DV把学生的扮演拍摄下来。之后,经过对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外型的剖析,可使教师更清晰地理解到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并愈加分明地控制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就能够因材施教,学生也可重复对照练习,从而事半功倍地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总之,在高校舞蹈课堂教学中引入电视舞蹈教学和DV拍摄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协助学生发现、处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育学生创新的认识,进而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效率。

舞蹈教育论文 篇十一

体育舞蹈又被称为国际标准舞,是体育运动和艺术舞蹈相结合的新兴项目,由各国经典社交舞蹈提炼出来经历长久的磨合改善形成的舞种,其主要包括现代舞和拉丁舞。

1.现代舞

现代舞又名摩登舞,包含了众多著名舞种类别如探戈、华尔兹、快步等,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舞者双方以握抱的姿态,按照规律的舞步线程逆时针迈步,要求舞姿庄重典雅,舞步严谨规范。

2.拉丁舞

拉丁舞包括了恰恰、伦巴、桑巴、牛仔以及斗牛舞,其相对于现代舞没有那么多的约束要求,显得更为自由,注重肢体的表现与音乐情感的表达,要求舞者肢体优美舒展,和谐大方,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以及竞技性。

二、体育舞蹈教育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体育舞蹈以其特有的方式融合了体育教育与艺术舞蹈,通过肢体动作、内心情感等生理机能与心理特征将音乐表达出来,为人构筑了丰富具体的艺术欣赏与美感创造的空间。舞蹈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高校德育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肢体动作是体育舞蹈的核心;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基础;精神表达是舞蹈的源泉本质,因此体育舞蹈的教育对激发人对艺术美感的认识以及情感表达有着重要意义,体育舞蹈教师通过舞蹈音乐的节奏与韵律激发学生的动作创造,同时提升对审美与音乐享受的认识,使得学生能够结合音乐的律动创造出美感的动作,表达应景应情的情感心理。体育舞蹈的教育方式能够更为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自主的审美能力,同时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与精神境界。因此对体育舞蹈教育的研究、分析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体育舞蹈教育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教育同样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的德、体教育也开始与时俱进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体育舞蹈的学员队伍不断壮大,对学校的教育需求也相应地增大。学校以及舞蹈培训机构为了满足学生良好学习的需求,对师资力量的综合调整也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舞蹈早年传入中国至今,结合了我国基本国情以及文化基础体系,随着时间推移的进程,已经发展成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推进了我国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进步,提高了众多舞者以及艺术人员的精神素养,锻炼了身心。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体育舞蹈教育仍有不足之处,有待不断在实践中积累调整而有所改善。

1.教育基础差别大

学生因为成长环境、学习年龄、接受的教育方式不一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舞蹈技能及精神素养良莠不一的局面,使得体育舞蹈教育的统一化教育难度加大,影响教育进度与课程的水平设置。

2.舞蹈素养、个人表达方式不一

体育舞蹈是双人配合的运动项目,要求配合默契,动作协同一致,对音乐的理解以及情感的表达高度统一。由于搭档彼此的成长环境、舞蹈基础、性格品行都不可能统一一致,对教育方式与教学进程带来不便。

3.因材施教难度大

在大部分的学校以及培训机构,体育舞蹈老师与学员之案件的关系多是一对多的关系,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师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的作用,给统一协调学员舞蹈基础增添困阻,针对学员的个性化教育也有较大难度。

四、体育舞蹈教育研究与改善

针对体育舞蹈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探讨问题矛盾的解决方式,是如今教育改革的首要举措,在深化教育体制的同时,全面推行素质化教育有需要对德、智、体、美的教育统筹一致,加深德育、美育在各大教学环节发挥的作用。体育舞蹈教育不是生搬硬套,机械式的灌输知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修养,从传统的知识课本教育转变为情感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与个人的思想动作表达,能够形成自我的认知体系与表现风格,与舞伴的协同统一的过程,有助双方放松心态形体,消除隔阂,对与人的交际能力有良性的培养,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审美感官提升,在艺术优雅的环境中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之路的重要环节,对于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在参考国外某些教育方式以及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我国的教育体制需要向一体化方向推进改善,实现众多教育形式的接轨。其中艺术美感的审美认知培养抛却了传统教学的强制压迫性,方式多为侧面引导,鼓励劝教,教学内容由生硬古板的文字转变为直白形象的图文、视频、以及动作示范。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吸收,在强调自主性培养的同时增强了互动性,能够让人精神上升华获得满足。

五、结语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 篇十二

考虑到民间舞教材上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在没有把握的条件下,为实现课堂风格统一性,教师一般都采用动作“偏中性”的现代舞实施教学或编创课,致使民间舞渐渐边缘化。师资结构单一。据笔者调查,广西高校校园舞蹈团大多数都隶属于高校团委。因此,活动都是在团委的指导下开展。从师资结构上看,有些学校纵然有自己的专职舞蹈教师,也难免“一枝独秀”的窘迫,而有些学校则是由外聘舞蹈教师负责授课。从专业角度分析,舞蹈团的指导老师并非都是民间舞专业出身,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舞教学的开展。训练课时不足。广西高校校园舞蹈团的训练时间都集中在课后或周末,一般为4~6个课时,考虑到授课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会经常采取现代舞、古典舞、基本功和民间舞“大杂烩”的方式,这就在本来单薄的训练时间上,剔除其他舞种的训练时间,民间舞的教学时间所剩寥寥。一旦有大型晚会或竞赛活动,师生们就要投入到剧目排练的状态,课堂教学时间所剩无几。

2完善广西高校校园舞蹈团民间舞教学相关策略

(1)完善课程结构。

目前,广西多数高校校园舞蹈团尚未建立系统的教学课程,且错综复杂,组织结构不明晰,课程亦缺乏延续和递进。笔者认为,对于此类舞蹈团,在内容上应强调教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民间舞典范组合课为依托。典范组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重点,是各民族文化内涵、品质特点的高度凝结,对非专业性的高校舞蹈团的学生来说,由于课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只需针对性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至两个传统典范组合,对学生进行教授。目的是在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民族特性的基础上,明确的掌握舞蹈的风格、动律特点。以剧目排练课为主导。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舞蹈剧目的排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旦舞蹈的演员出场不再是自身去体验某种此刻的感情,而是去装扮一个人物时,他便进入了戏剧演员的领域。”所以剧目排练课能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前提下,增强其舞蹈表演能力和综合创造力,并在学习及排练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角色想象,满足舞台表演欲望,同时感受团队合作、集体相处的快乐氛围。以节奏训练课为补充。舞蹈的节奏是民间舞蹈其风格和动律能够正确表达的关键,也是统一课堂风格最好的方式。在高校校园舞蹈团民间舞的教学中,同样要特别强调学生对舞蹈节奏特点的把握,开设专门的节奏训练课,以舞蹈节奏训练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培养良好的节奏感知能力,是能够较好驾驭民间舞蹈作品的关键。

(2)健全师资结构。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教学工作稳定进行的有力保障。学校方面,鉴于民间舞教材性别的差异,高校应配备两人以上的男女配合教学的教师团队,使民间舞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自身方面。舞蹈团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努力熟悉男女班民间舞教材,男女教师在进行课程教授时,进行良好的沟通和辅助,在实践的基础上,应夯实理论基础,同时提高自身的舞蹈创造力。

(3)优化教学手段。

对舞蹈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应打破传统的“元素教学法”模式,培养学生强烈的愿意“舞起来”的意识,直接的组合或剧目教学更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以笔者经验来看,单一的动作元素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甚至对民间舞存在认知误区,而节奏和动作的不断变化却更容易调动起他们的舞蹈积极性。在组合或剧目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组合或舞蹈的编排,增强大局观和创造力。

(4)突出地方特色。

在高校校园舞蹈团的民间舞教学中应突出地方特色,将广西壮族、瑶族的原生态民间舞蹈进行提炼加工,引进广西各高校的民间舞教学中。在此基础上,为了辅助学校的舞蹈课程教授,可对地方民间舞蹈进行田野采风调研“。田野作业方法是现代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也是舞蹈学进行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进行田野作业可让学生从多维度、多层次地认知地方的民族舞蹈文化。因此,此类舞蹈团的教师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身处地方这一便利条件,带领学生参观民族文化馆、壮瑶服饰展、民族风情展等,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该民族的人文背景和舞蹈文化。

(5)创建实践平台,以实践促教学。

在重视教学的同时,学校应为校园舞蹈团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使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充分履行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责任。因此,学校舞蹈团应立足学校、放眼全国,甚至可以走向全世界,将本土优质的民族文化通过舞蹈团的各项活动得到宣传。所以积极参与全国、全世界大学生之间的各类艺术活动和赛事,不断拓展团队学生的眼界,提高团体荣誉感“。美国曾制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规定舞蹈是所有学校规定性科目,同时提出了实施方法和具体标准。目前,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也普遍将舞蹈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这显示出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潮流。”所以,和世界接轨可以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传播搭建平台。广西是我国唯一有海岸线的西部省份,毗邻东南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迄今为止,广西已有多所院校在东南亚、东欧等国设立孔子学院,广西高校可以和类似于“孔子学院”的文化普及团体合作,让校园舞蹈团走出国门,将广西甚至中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化通过这样的平台得以宣传,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形成对教学的反馈机制,以实践促教学。

3结语

舞蹈教育论文 篇十三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舞蹈教育论文 篇十四

(一)民族舞蹈没有被学生以及家长普遍接受现今社会,随着外来舞蹈文化的流入,大多数人认为民族民间舞都不上档次,认为民间舞难登大雅之堂,跳民间舞没面子。在舞蹈培训班中,家长普遍倾向让孩子学习拉丁芭蕾等“洋玩意”,学生也偏喜欢街舞爵士等现代艺术。但是彝族舞蹈是传承彝族文化的一种方式,我们不能让彝族文化的“活化石”随着外来艺术的侵入而消失。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本民族文化也受到剧烈的冲击,而作为反映民族文化的彝族舞蹈在受到冲击的同时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二)学习内容单一,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现今小学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途径有音乐课、校园演出和舞蹈比赛等。音乐课及器乐课中舞蹈的成分所占比例小,对于舞蹈学习来说具有很强局限性。在石林的小学中,小学生能较大程度学习彝族舞蹈只有在课外文化艺术活动中,这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和发展学生文艺才能为主要目的活动[3]。但是课外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学习舞蹈的渴望得不到满足。但是现今石林的小学还未设立舞蹈相关课程,只有少部分参加学校舞蹈活动小组的同学可以在校园演出等活动中进行舞蹈训练,而由于没有更好的舞蹈学习平台,大部分小学不能在校园里满足学生舞蹈学习的热情与需求,这一现象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相关学者的重视。在笔者实习的学校,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尽量保证学生对彝族舞蹈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自我的民族意识、民族荣誉感。(三)教材及师资力量需要健全在小学普及民间舞蹈的第一步,便是编纂一部符合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艺术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编纂出适合学生的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得更轻松。学习起来才更容易,才会有学习的热情。其次,学校的舞蹈老师大多是音乐老师担任,这些教师都不是专业的舞蹈教师,这说明舞蹈师资力量缺乏。要想让彝族舞蹈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学校就应该健全师资力量,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应对措施

(一)深挖彝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舞蹈艺术作为民族文化中最为瑰丽的奇葩之一,尽显曼妙绮丽的无限风景。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对每个民族而言,民族舞蹈都是一本记满悠久历史的史册,承载着一个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多彩的民族特色[4]。石林彝族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形式美感,成为少儿舞蹈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石林彝族舞蹈大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彝族民间舞蹈文化,大到祭祖祈福,婚丧嫁娶,小到亲朋欢聚,劳动小憩,都以民间舞蹈抒情达意,自娱自乐,可以说民间舞蹈是彝家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5]。在进行舞蹈教学中,就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深挖浅出,把舞蹈转化成儿童所能理解,所能演绎的动作,前提是要能体现本民族特色。在选材时要注意内涵深厚,选择最能表现彝族人民朴实、刚毅、豪放的性格特点,在进行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掘舞蹈中体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民族气节,培养民族品格,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民间舞蹈特色开展教学活动

(三)传承彝族民间舞蹈应遵循的原则

舞蹈教育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教育;舞蹈教学;创作教学

Abstract:Thequalitydanceeducationisonekindofemergingenterprise,thereforehowthequalitydanceeducationshoulddevelop,becomesabrand-newtopic.Thearticlebasesonthis,inanalyzesourcountryqualitycollegesanduniversitiesdanceteachinginthepresentsituationfoundation,proposedcertaincountermeasures,supplythereference.

keyword:Qualitycollegesanduniversities;Danceeducation;Danceteaching;Creationteaching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整个教育界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舞蹈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美的情操的一种理想方式,也是普及舞蹈文化传播美的真谛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舞蹈教学在高职素质教育中是一门集技巧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是将训练、排练、表演融为一体的教育活动,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必不可少的技能课和修养课,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高职院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第一,差异性较大。由于生源参差不齐,导致舞蹈教育对象素质有较大差异。这其中,一些学生可能已进行过舞蹈的系统训练,无论是软开度及各个部位的肌肉能力,还是技能技巧及身体的感觉韵律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一些学生曾有过一定的形体方面的训练,掌握了一些基本体态、动态及少量技巧。另外就是一些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入校前多未受过舞蹈基本功专业训练,仅凭自身具备的基本条件得以升学。这就造成学习舞蹈素质上的差异。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舞蹈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别,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来解决。

第二,教育、教学方式老化。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老套呆板,教师往往习惯于沿用口传身授法,强调模仿教学。而且受专业舞蹈学习的影响,较重视舞蹈素材教学,实用性的舞蹈教学太少。注重知识的记忆,联系实际不够。舞蹈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使得高职院校舞蹈教育落实困难,效果不明显,对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作用有限。上课形式一般以大课为主,学生人数多,个别辅导的机会几乎为零。

第三,学习积极性差。就学生本身而言,一部分学生由于入校前没有受过舞蹈训练,加上舞蹈课又比较劳苦,所以课堂参与意识较差,很难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低年级基本功素质课比较枯燥单一,学生的身体条件各不相同,基础较差的学生极易产生紧张、厌倦、烦躁等不良反应,从而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部分学生曾接受过专业训练,入学后专业技能较为突出,于是自我感觉良好,表现为课上练习时怠慢、慵懒。

第四,专业学习挤占艺术教育空间。众所周知,工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倾向于技术学习,以便在毕业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这种技术化的诉求,导致在推广艺术教育时,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教学空间。一方面,高职学生面临繁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一方面还要进行实际操作,使得很多学生,包括一些教师将舞蹈教学当作是一种休闲课,与舞蹈教学的本意相违背。比如在舞蹈的教学中,各种舞蹈的学习时间较长才能取得效果,而且有些训练还很辛苦,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给工科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提出了很多挑战。

二、深化我国高职院校舞蹈教育的对策

第一,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一堂好的舞蹈课,首要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因此舞蹈教师应在系统、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构成舞蹈教学活动的诸要素进行综合,对整体进行规划安排,对所教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舞蹈基础,了解学生智能和体能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课程的目标任务,应施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并预测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课前还应了解和掌握学生意志、品德、智力、体能、心理等方面要素,以及场地课安排等问题。第二,注重实际、实用、实践。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因此,高职舞蹈教学内容要求全面,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它从客观上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全面的舞蹈理论基础和专业的舞蹈技能技巧,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扎实基本功,还要通晓各种与舞蹈类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表演技能,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舞蹈知识,以从事各种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舞蹈专业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新的舞种不断被挖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并将其更快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力争达到新知识与教学同步发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新的知识,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博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文学、社会学、生理学、美学、音乐、美术等,他们同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并把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以增加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第三,注重创作教学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创作、编导,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生动活泼的发展。要通过模仿、创编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同时,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鼓励,让青年学生丰富的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使他们通过对音乐的感受,通过各种动作的表现,充分激发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对舞蹈学以致用的能力。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大多数同学腼腆、不愿表现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课上不敢表演,不好意思表演,不愿老师提问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用亲切的目光、和蔼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打消学生紧张、害怕、消沉的心理,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不足要耐

心,做到百问不厌。教师还要跟学生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因为,在教学中良好的和谐的师生情感,能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以消除学生不良心理影响,如肌肉僵硬、神经紧张、反映迟钝。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使同学们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教师永远是学生的朋友。

第四,注重兴趣教学的实施。舞蹈基训是非常单调、乏味、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对充满活力、青春活泼的青年学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和进行兴趣性教学?首先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表演使同学们忘记疲劳和训练的痛苦。同时,选择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音乐也非常重要。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可行方法,着力调节基训的枯燥、单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及音乐感受力。

三、结语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是所有舞蹈专业工作者的事业和追求,也是舞蹈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根本立足点,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专业教育的水平,也在于用舞蹈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教育青少年,达到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水平高低与否是培养舞蹈人才的关键所在。我们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而且还应适应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千变万化的世界,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拓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努力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孙国荣,余美玉。大学生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於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