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13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欢迎查阅与参考。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一
校园文化主要是指校园内的教职员工、学生等都必须严格遵循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准则,其主要包含思想观念层面、器物层面以及制度层面三方面的内容。即校园文化广泛的涵盖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观念;校园环境、校服、校歌以及教育设施等校园物质基础;校园制定的教学规章、学习规范制度、校园管理制度等多种形式的规章制度内容,全面涵盖了校园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在制度层面上的校园文化便主要得益于行政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行政管理在校園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保障作用。
行政管理工作本身就具备鲜明的服务功能,其所涉及的管理事项较多,深入到校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保障,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不可脱离的重要基础。一旦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出现消极怠工、工作懈怠等问题,则十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导致校园文化建设难以顺利推进。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协调作用。
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且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内容,其不仅要求管理人员遵循当前的校园发展状况进行适应的建设计划制定,同时还要求管理人员考虑到高校的长远发展,保证校园文化的长久可持续性。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当中,高校内的各个管理部门应当作出各自的努力,同时也要配合开展。但是由于各个部门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难以短时间内实现个工作模式、工作程序的协调,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由于各部门配合、协调缺失而出现建设工作难以推进的局面。而行政管理工作能切实就各部门工作进行分工与协调,将校园文化建设程序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将各环节的各部分工作内容明确的划分到具体的工作部门与人头上,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稳定、顺利开展。因此,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三)督导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当前各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能一直遵从传统的建设原则,其还应当不断的进行时代要素的发掘,顺应时代的发展开展工作。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当中,建设部门习惯按部就班的完成相应的建设工作,缺乏对时代新资讯、新要求的分析,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变化需求,限制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质量的提升。而行政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却可以通过成立评价与监督体系来监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质量,并在面临工作问题时实时进行问题分析与处理,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文化内容逐渐丰富,建设更加广泛的文化内涵。
二、利用行政管理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提升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管理体系。
为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在行政管理的约束下顺利稳定的开展,管理人员有必要以人为本的制定相应的校园文化管理体系。其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其一,管理人员应当以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基础,成立实现校园文化管理工作的具体部门与岗位,方便在实际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引导作用与推动作用。而相关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以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提升为主要目的,收集建设新要求并提供创意参考。同时还应当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时监督并检查实际建设工作的进度,及时就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其二,管理人员应当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原则,并明确个人管理职责的重要作用,明确工作定位。了解人才培养需求与校园文化建设需求,坚持平等原则,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与服务工作。
(二)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要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素质的积极培养,这是保证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基础。其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其一,各高校应当提升管理人员招聘标准,通过严格的工作考核,选择专业且工作能力较强的人才参与到实际管理工作当中。其二,各高校应当积极制定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特别是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工作人员而言,文化素质培养十分重要。学校应当聘请具有较高管理技术能力的管理人员来校,对本校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指导。其次,还应当制定定期的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督促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管理学习当中,督促管理人员实现管理学习。
(三)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行政管理人员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实现,就应当积极组织并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就大学校园而言,社团是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平台与资源,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社团作为活动开展的载体进行活动组织。首先,管理人员应当坚持以科学的政治立场作为一切活动开展的前提,并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制定符合学生培养要求且满足学生的参与欲望的多种社团活动,同时不断进行社团活动形式的创新。其次,管理人员应当提升校园内文化社团的建设数量以及建设质量,引导各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文体活动、社会服务型活动等多种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活动,为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平台。
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各高校的重要的工作内容,行政管理在这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主要可总结为保障作用、协调作用以及监督作用等方面。各高校应当充分意识到行政管理工作所体现的作用与价值,并积极制定以人为本管理机制,优化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发挥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少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作用刍议[J].办公室业务,20xx,(15):26.
[2] 张礼超。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建设的伦理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xx,17(03):19-21.
[3] 朱德林。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南都学坛,20xx,29(05):123-124.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二
学校是用来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应该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工作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才能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呢?我认为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孟母三迁”正说明了文化环境对人成长的熏陶作用。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为此,我们可以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还可以设两个宣传栏向社会、家长进行宣传。校园内可以设置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规范图等,意在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再依次是教风、班风、学风建设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的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此外教室的黑板上方应悬挂国旗,国旗两旁书写班训,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明确规定教师的职责。要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不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同时,我们学校上下操场栽种了柏树,开辟了一条绿化带,创设了两个园型的花坛,栽种塔柏树,真正做到了阳春葱笼滴翠、盛夏鲜花似锦、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气盎然、四季皆春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二、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产生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学校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的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的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栏目里,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可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要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再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班队活动是主要的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治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祥和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校园处处皆文化,要把我们的学校装扮得如花园一样,要让学生置身其中犹如走进游乐场一样,让学生在玩中长智、在乐中爱益、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推动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向新的层面迈进。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三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所好的小学校园应当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学园,真正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是生动、活泼的乐园,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的激情。是充满亲情的家园,使学生在家的温馨和亲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并体味出人际交往的坦诚与和谐;是美丽的花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并从中体会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更是色彩缤纷的文艺百花园,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陶冶情操,并从中学会欣赏、创作和创造,而这一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和实现的,只有把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素质教育紧密相结实的时代高度,才能使学校真正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将军小学正是以为色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校园文化更能使学生牢记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课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它强调的是人格自尊的人,是“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的人,是在一个以选择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在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体系中,能够选择,能够创新的人,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而且需要高度的人格自觉,需要儿童少年的主体意识与学习能力的健康发育,而这些恰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的责任。
基础教育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要探索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一基本手段和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在研究和建设小学校园文化中,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生家长依旧很难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二是教育对象主体性认识不足,仍旧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仍旧把高分视为主要目标;三是封闭式的校园管理模式,学校和教师惧怕承受因教育改革而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
本课题正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德育文化、活动形态文化、环境设施文化几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其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提高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教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引导我国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学校园文化,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充分发挥小学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应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达到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完整、统一。
2、小学校园文化中的德育文化
①、小学校园德育文化的内容
小学德育文化的内容由校内、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侧重于行为规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校外侧重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小学校园德育文化的种类
作风类。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校园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要使小学校园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首先应表现在校园内营造处处充满亲情,洋溢着欢笑的和谐、民主、理解、宽容的德育文化氛围。
规范类。主要包括基本的法律法规、条例、学校规章制度、班级公约、卫生公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小学校园活动形态文化的种类
学科类。主要是指围绕各门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艺术类。艺术类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最易于接受也最能展示其个性特点的校园特色活动之一。成立了唱歌、舞蹈、器乐、美术等活动小组,并开展诸如书画展、现场作画、手工制作等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在小学校园文化中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这方面开展了动植物标本制作、科技手工制作、科普知识讲座“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等活动。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8-9月):课题可行性论证与课题开题启动。主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摸底;针对实验学校的现状初步确立研究的方向、重点、目标,撰写、制订实验方案并提出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在实验学校全面展开课题相关研究。借鉴国内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验学校的现有实际,进行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加强学校环境优化、美化、育人氛围及其它校园文化硬件设施的配制与建设。
第三阶段(20xx年3-6月):继续深化实验研究。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拓宽研究范围,基本完成研究目标。
第四阶段(20xx年7-8月):总结实验成果。通过访谈、对比、问卷、效果检查等形式,总结课题实验效果。汇总相关材料,完成结项申请和成果推广等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四
一、校园建筑规划和建设—校园文化的前期历程
1.快速转型,加强专业学习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以下简称“翡翠幼儿园”)项目启动于20xx年,建设目标是“绿色建筑三星级校园”。为打造完美的生态校园,在筹建期,筹建教师快速从“教育人”向“建设人”转型,研读建筑图纸,认真分析功能定位和建筑细节,全程参与园所筹建。
2.关注细节,优化方案设计
项目动土后,为力求室内精装、景观、弱电等设计方案的最优化,我们精心搜集素材,和设计师谈未来办园方案、谈幼儿园孩子的活动特点,与其沟通、磨合、共同创意,将“生态教育”的理念融合其中,致力于绿化、香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建设。
二、空间艺术表达和体验—校园文化的物化发展
1.空间的故事——优化形象标识翡翠幼儿园坐落在融汇科技灵感与生态灵性的生态示范区,幼儿园得名于园所旁美丽的翡翠湖湿地公园。园所的空间故事融入了幼儿园的标志设计中:芽型的LOGO似一只翠鸟倏地从翡翠湖面划过,带起了一弯美丽彩虹;青如黛色的湖面微波粼粼,港湾中一群小船就像我们的孩子般,喧嚷着即将起航。
2.空间的情感——美化建筑设计
(1)视觉充分表达空间的文化张力
幼儿园文化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就是通过空间的着意安排转化到每个人的视觉感受中。为表达积极的生命成长与可持续生态发展的共生共荣,我们在基本空间视觉设计中采用了悦动明快与怡然自得的色彩和符号。葱郁欲滴的垂直绿化搭配鲜亮活泼的橙色建筑立面;中国红元素的大厅辅以绿色廊柱似的参天大树为每个可爱的生命举托着稳定和安全……漫步在翡翠幼儿园里,随处都能找到生命的欢乐色彩,和谐巧妙的搭配潜移默化地缔造了这个幼儿园所孜孜追求的文化底蕴。
(2)视听觉协奏曲
为了让孩子们自然地感知声音在人类生活中的美妙,园所在大厅空间设计中,大胆运用涡旋状的天顶来刻画空间模糊性和流动感,轻揉着空旷大厅的曼妙回音,演奏着视听觉共鸣的协奏曲。置身其中,整个大厅充满着流动和想象的氛围,充分契合儿童的秉性,有利于释放他们的心灵。
(3)听觉和触觉的通感
我们充分展示“墙面文化”。在大厅的弧形墙上,可爱的卡通形象在视觉上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敢说敢唱的开放氛围。同时,我们将这种欢乐歌唱的情境谱写成园歌,从听觉上进一步将流动、活跃的氛围带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4)触觉和思维的互动
在幼儿园大厅,一个灿烂的巨幅孩童笑脸墙拉近了空间和孩子们的距离。巨幅笑脸墙是由几千张小照片组成的微观世界,这些照片记录了翡翠幼儿园从奠基到建成、从首届新生报名到入园亲子体验……既有幼儿园的建设历史,又有孩子们的成长历程。这种展现方式有利于引导孩子们感受时间、体会成长,培养良好的自我思考的习惯和兴趣。
(5)思维和心灵的启迪
空间的生命在于让孩子们释放各自的秉性与心灵。翡翠幼儿园通过多感官体验的精心安排与设计,最终要实现的是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和培养,塑造孩子们活泼、开朗、温暖的性格与内心世界。
三、自然、建筑与孩童的共同成长—校园文化的精神继承
1.倡导环境育人,提高教育实效
作为国内首家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的校园,翡翠幼儿园透过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创造性地利用内部空间和外部场地,一地多用、合理规划,使整个园所建设突出了空间共享、自然为本、人文关怀、信息整合的特点,让孩子从建筑本身随处感知生命的快乐。
2.构筑生态家园,初显文化特色
翡翠幼儿园倡导“把发现的快乐给予孩子”,通过种植活动、餐厨垃圾再利用活动、环境观赏等活动,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把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结合于一体,直接促使幼儿有效成长,更为日后园本特色课程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今后的文化旅程还很长,只有当幼儿园里每名成员都自然浸润在这个环境中的时候,才能够保持恒久的魅力——充满故事、充满情感、充满生命力!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五
摘要:学校以沙地文化为背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达成“文化润德”,最大程度地催生和壮大学生自身的品德成长力量,升华理想追求。
关键词:沙地文化;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动因
一、沙地文化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动因
每一个学校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启东市第二中专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坚持“文化引领,立德树人”的理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充分依托家乡的地方文化资源,以沙地文化为背景,积极构建一个地方乡土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
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与困惑
(一)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
相对国内,国外更加注重校园文化的人本性质,从多方面考虑人的发展,考虑学校的长远战略发展。日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是坚持“人化”,以人为中心,适应人的精神需要,注重开放性;德国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依法治校、学术自由,趋向国际化交流,吸引世界优秀人才,注重实践性,实行人性化教育;美国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确立、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国内,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城乡教育失衡,尤其农村职中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蓬勃开展起来,苏州等地学校有“开发丝绸文化地方资源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研究”、“丝绸文化背景下培养少先队员创新精神的研究”等课题活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以学校文化引领,推出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湖州自古传承骆驼与丝绸文明,该校弘扬“骆驼文化”,旨在弘扬湖州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但是校园文化(尤其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系统性研究还不够,特别是建设目标、思路、保障和评价体系还比较少见,所以本课题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借鉴其他地方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我校以沙地文化为背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必将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中职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困惑
1.中职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较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是中职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严重缺乏自信心。此外,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家教的缺失也给学校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学校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全新的挑战。2.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教育的缺乏。职业学校的生源优势明显不如普高,然而学生自身问题是一个方面,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乏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中职学生文化知识贫乏,人文素养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他们对于自己国家、民族、历史、社会、家乡的基本文化知识缺乏了解,对于社会生活中要遵守的文明礼仪知之甚少,甚至对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事件张冠李戴。另一方面,受不良影视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于历史上存在巨大争议、有负面影响力的人物那些胡编乱造的故事熟稔于心,津津乐道。基于以上困惑,我们提出沙地文化背景下农村职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符合时代性和现实性。
三、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背景分析
1.地域背景
我们启东是无数优秀儿女围涂开垦、艰苦卓绝,勤劳俭朴、励精图治,用自己的双手围垦起来的,所驻土地都是沙质土(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征)。这块沙质土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沙地人。从围涂造田起,到现代农业、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再到现代化工业区的形成,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这块沙土之上。
2.历史背景
启东海涂变化的历程,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用“翻天覆地”并不为过。从原来的茫茫一片咸碱地,逐渐发展成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无不凝聚着启东历代建设者的汗水和心血、魄力和智慧。由此诞生的沙地文化是启东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一个缩影和历史见证,人们是不会忘却先辈为此作出的努力和牺牲的。我们把纪念和弘扬这一文化,作为我们全体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3.人文背景
沙地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江海交融的自然风物、弥足珍贵的人文景观、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独具风韵的乡音俚语、古老而年轻的历史文化,所有这些都物化在沙地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传承于沙地的时令节俗、民俗文化风情。沙地学子每天生活在此、学习在此、嬉戏在此,学生对周边的事物相当熟悉,以此为载体开展学校活动,尤其是德育活动、实践活动,不仅会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会给学校沙地文化的研究带来许多便利。陆欣先生编写的《沙地风情录》为我们研究沙地文化提供了丰富而详细的一手资料。
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价值取向
我们沙地文化蕴含三大精神:一是沙地精神:1.大浪淘沙,经得起考验的励志精神;2.融于大地,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3.个体渺小却善于融合,凝集众力的集体主义精神:4.出污泥而不染,坚硬无比的廉洁自律的精神。二是围涂精神:围涂人(先辈)百折不挠、人定胜天、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围涂精神。三是开拓精神: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科学发展的精神。学校以沙地文化这个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石,为引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活动,不仅会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化教学的平台,更为家乡文化精神的提炼、挖掘和传承提供了保障。本沙地文化背景下农村职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沙地文化为背景,以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为目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感悟生活、体会成长,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德育素质,在文化教育活动中理解生活、锻炼心智,实现德育内涵的“落地”。以沙地文化为背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构建灵动的校园文化体系;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建构起农村职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体系,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六
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校园精神面貌,使全体师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了解课外体育文化活动,这将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职校建设也深受重视,人们的三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职校学习,因此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校园体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投身体育的意识,还可以推动职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职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
(一)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职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这一办学宗旨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此外,开展快乐富有生气的体育活动也可丰富学生体育生活,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使学生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体育文化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正确的体育精神有利于提高学校的体育氛围,在达到发现体育文化的同时将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面对学习生活的态度,使学生自信从容面对未知的新生活。
二、职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
职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其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新的探讨和研究。
(一)传统思想的影响
受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家长学生往往更重视文化课目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不重视体育课,不明白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有些人甚至抱怨体育课,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学生的这些片面的思想和其的一些不配合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二)学校领导和制度的支持力度不足
职校校园领导作为学校的核心,学校一切工作都由其决定,如果学校领导对体育文化进人校园的体育文化的关注力度大的话,许多学校内部政策的制定一定会向体育方面倾斜,更加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学校领导可以在空闲之余融人学生,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的热情。另外,相关制度的建立是推动体育建设的有利武器,制度的强制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职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才目对落后
体育教师的缺乏、老师专业性不强、所带班级多、负担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校园体育的发展。有些职校体育设施滞后,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再加上缺乏相关的体育方面的宣传,学生对许多事情不了解,也为体育文化工作的开展增加难度。除此之外,一些学校的经费有限,虽然想要实现体育文化的发展,但确是有心无力,学校也很少组织体育方面的活动,许多学生的能力并未真正展现,使体育与学生距离较大。
三、实现职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措施
由于当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愈演愈烈且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一)体育文化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以前同学们展现自我的方式主要是参加校运会,许多同学未真正从中获益。因此校运会除了要有传统的节目外还应该与时俱进添加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性质的节目,如:一些带有体育色彩的游戏、体育知识竟赛等,努力实现体育文化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使单一的体育竟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平台,而且达到了传播体育文化的目的,促使学生热爱体育,激发其兴趣。
(二)使高校体育文化宣传的途径多样
要想让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这条路走的长远,途径的多样化十分重要,更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职校体育文化的宣传有多钟途径,如:出黑板报、写宣传标语、进行定时校园广播等使学生来了解体育方面的事件、体育项目、基础的体育知识等,与此同时,职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宣传、微信关注等活动,使体育文化知识一步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体育充满兴趣,积极参加、了解体育知识。
(三)职校应规范各种管理制度来促进体育文化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职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是职校文化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管理制度的规范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育课上的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使学生按规矩办事井然有序,考核制度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老师学生双方的不足,使老师尊重差异,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各项保障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职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良好开展。
(四)职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加强职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需求成立相关的体育组织或是体育俱乐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化被动参与为主动竟争,在体育中健身,在文化中成长。除此之外,职校应大力发挥社团组织和学生会的亲民作用,积极组织一些体育文化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真正感受体育文化带来的乐趣。
四、结语
职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当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面对今后的生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而这需要学生改变旧的认知,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相关体育制度,使学生参与体育工作的主体性有效发挥,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职校校园体育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许多主体共同努力。本文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应在日后的实践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慧,韩立森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层次性及其功能解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5(3)13一15.
2林叼阳,夏宇,许万林。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8(4):40一42.
3张云。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xx(l).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七
[摘要]随着我省素质教育改革工程的`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相对薄弱环节,同时也受到了学校自身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良好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发展和情操陶冶,促进心智生全面发展。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系统研究新时代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办法,旨在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体系和实践指导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1新时代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校教育“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校园文化不等于校风,其内涵要更加丰富:是学校历史文化的呈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要求。农村小学由于认识不足或是办学能力限制,校园文化的建设一直停留在浅层的校园环境清洁、简单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层面,并没有从精神层面或是价值观的层面进行引领、建设和培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工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的去思考、反思以及方法更新,并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良好、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是展现一个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吸引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2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
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师资配备46人,在校学生668人。同其他农村小学一样,栈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问题:一是农村校园文化师生参与面窄,缺乏后续支撑。目前一些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依靠市面上专门做校园文化的公司进行策划、设计和实施,很多是仿照或照搬网络素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师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后续的支撑,完善。以栈子小学为例,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过多的动员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参与,提出的办学理念等主要是学校领导层的决定,导致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认同度不高。实践参与度更不高,因此,尽管有了文化建设,但学校的文化力并没有得到提升。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师资水平有限,大部分学校的老师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进取、低要求。栈子小学对于语数外等课程的师资培养十分重视,但对于像美术、音乐等副科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则欠缺,而且师资人数严重缺乏,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导力量贫瘠。当地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在校园内盛行,老师不积极引导导致校园文化风格偏离基本要求。三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栈子小学每年会定期举办“黑板报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大,仅有较少部分的学生会报名并积极准备,其余学生则未能真正投入到比赛中去。学校层面看来,只注重形式上热闹,条幅和标语悬挂等,只进行一时宣传,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一所学校形象建设和精神风貌建设风向。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探索、需要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
3新时代有效推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基于当地环境实际、基于教育实际、基于学生实际。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领导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积极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共建校园文化。
3.1加强制度管理,保证制度的连续性,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延续
完整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师生的具体行为,同时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活动和推动工作能够高效的进行。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围绕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精简现有的管理机构,尝试增设“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鼓励在校师生、家长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二是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汇编,与后勤管理制度进一步的进行结合,将“文化”字眼加入到汇编中去,确保每个部门能够熟悉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熟悉具体做法。三是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在参考、学习其他农村小学纲要的基础上,要强调文化墙壁、文化活动等物质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强调精神文化建设。四是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保证建设的持续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纲要的落实效率,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3.2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齐头并进
显性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宣传栏、墙壁画、各类指示牌、绿化环境等外显的物质文化表现,隐形校园文化是指校风、学风、教风、教育理念等内在的校园文化。显性校园文化和隐形校园文化共同组成了校园文化的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重视显性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隐形文化的建设,整体化规划。一是切实抓好学校环境建设,构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并增加校园认同感。可以利用校园墙报等现有的物质基础作为平台,进行创意设计等。还可以利用师生自创书画等手工制作的作品作为体现“校园对话”的基本形式。二是立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重思想引领。不断的提炼和升华办学理念,遵循现有的校训,不断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挖掘和鼓励学生特长。注重品德培养和提升、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师生关系构建等。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到更高境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更加高雅、更加健康、更加生动的校园文化主流活动。进一步将学校精神提升至正确的三观塑造层面。
3.3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各所学校应该基于自身发展现状建立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习惯以及校园文化表现。校园文化需要传承和积淀,同时也更需要创新。一是活动创新,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容。设计更多样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鼓励班班行动,鼓励人人参与。如先进评比活动、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等。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活动的内涵性,同时增强了团队建设精神。二是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建设。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增力,更加科学、系统、开放的课程体系应该逐渐走进校园。对于学校而言,不断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学校的精神水平。
4结语
优秀、科学的校园文化是农村小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是构建新时代新要求新标准现代化学校的重要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之路也是学校的建设发展之路。保障和促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沉淀的积累过程,需要共同努力和推动。
【参考文献】
[1]杜育红,杨小敏。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2):76-81+192.
[2]王叶子。“一校两区”办学模式的优势与困境——浦江县实验小学的个案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33(11):106-109.
[3]张迎春。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4):96.
[4]许博。BK公司激励机制创新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xx.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八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化信息最集中的地方,其凭借着自身的功能和优势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主要从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及馆员优质、专业的服务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
人们常用“四点一线”来描述当代大学生的单调生活,所谓的四点即教室、食堂、寝室、图书馆。可见,图书馆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蕴含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学校科研课题的开展等都离不开图书馆的技术支持,研究高校图书馆和校园文化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推动图书馆自身的建设,还能对高校教学、科研的 m.kuaihuida.com 快回答…顺利开展起到有益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一词最早源自1986年上海的大学生在竞选学生会干部时的演讲用语。当时仅指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后被众多的高校扩展和演绎,一直以来对其概念的说法也众说纷纭。笔者所理解的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兴起和高等学校的诞生而出现的,指的是发生在高等院校校园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逐渐形成的一种为广大师生所遵从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行为准则。
二、高校图书馆和校园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是文献资源信息的集散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是高校校园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吸引着广大师生。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日益多样化,不仅拥有纸质文献,还有影音文献,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不断升级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师生们获得信息的最佳去处。图书馆优越的阅读和学习氛围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又具有历史的延续性、现实的跟进性,因而它能够较全面地支持和服务于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
1.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校园认知文化的影响。
认知文化即智力文化。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素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首先有赖于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要将其融会贯通并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通过阅读更多的文献资源来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巩固、拓展和延伸。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仅靠课堂掌握某一专业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社会需要更多的是跨学科、跨专业、跨门类的“通才”式的人才。培养“通才”式的人才,除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利用好有限的课时外,主要依靠图书馆提供尽可能全面、丰富的文献资源,全面、丰富的文献资源是高校发展认知文化的必要前提。
2.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校园价值文化的影响。
价值文化是指人们在理想、道德、信仰等方面所追求的一种精神文化,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渴求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急需心灵的滋润及情操的陶冶,教师的教书育人、职工的服务育人对他们的价值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学生自发、主动地吸取思想和灵魂的营养更为重要。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他们很大一部分课余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无疑在他们的理想、道德、人格的形成中起着重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3.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校园审美文化的影响。审美文化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美和接受美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大学里的审美文化主要包括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如歌咏比赛、体育竞技、演讲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胆识和反映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图书馆不仅收藏着综合性的工具书,也收藏着各种类型的专业性工具书,包括美的艺术、民俗艺术、历史文化艺术、文学艺术等。这众多的审美文化资源包罗万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文化,促使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及艺术创造力得到有力的提升,是校园文化活动中审美文化得以生动丰富的开展的有力支撑。
(二)高校图书馆优美的自然环境及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如果说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主要标志之一,那么高校图书馆则是一所大学形象和品位的象征之一。庄重自然的建筑风格、清新幽雅的学习环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校园中最绚丽的一道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高校图书馆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充分凸显了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建筑造型优美,功能分区合理,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备课室、自习室等为教师、学生及学者之间的探讨和交流提供了空间;悬挂的各种名言警句,摆放的各式花草树木、石雕都在向读者传达着一种精神,表达着一种理念,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化。2.高校图书馆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图书馆环境幽雅,馆藏资源丰富,走进图书馆如同进入知识的海洋,置身其中,我们会感受到自身知识的贫乏,从而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大家坐在一起屏声静气、潜心研究,浓烈的学习氛围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人。这种场效应生长着灵感,生长着智慧,也生长着文化的创造精神和意识,是任何的课堂和课外活动都不能取代的。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查询及学习的场地外,还经常通过宣传栏、馆办刊物、图书馆主页等渠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在主页上就开设了“书讯与荐购”栏,及时向读者提供新书、好书,还建设了“网上精品课程”导航库,为广大师生免费提供国内外的优秀课程学习。另外,馆里还经常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大学生们举办各门知识专题讲座,针对他们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得到了极大的活跃。
(三)高校图书馆优质、专业的服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大都拥有一批专业、高效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馆中本科以上人员占88.4%,中高级职称人员占74.8%。高素质的人员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学校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良好的服务形象还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了读者,从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图书馆人员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也推动了学校各项科研工作的成功发展。另外,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直接反映着一所高等学府的形象。图书馆健全的管理制度也是和谐、有序地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保证。学校图书馆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在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操作规程,在读者服务、岗位考核、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后勤等方面均有章可循,并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之上实施人性化管理。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凭借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积极作用,推动校园文化朝着健康蓬勃、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廷华。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李晓梅。论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网络信息,20xx(1):74-76.
[3]巩梅。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xx(5):77-80.
[4]周秋霞。论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xx(6):149-151.
[5]窦建爽。试论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邢台学院图书馆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xx(2):134-136.
[6]王鹤静。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xx.
[7]王烨。高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科学之友,20xx(3):66-67.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九
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其具体的活动空间就是学校,其最大的特点也就是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职业院校的教育与我国当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极为紧密,其教学目标也和其他普通高校不一样,它以就业导向为主导。本文主要针对以校企文化对接为基础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对其具体的建设理念和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校企文化;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一、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
1.企业化办学理念
以市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具体能力为教学中心。知识框架要科学合理,具备职业性、行业性以及区域性。
2.企业化的氛围理念
院校的氛围理念即要模仿企业的具体模式,使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在校园内部形成团结合作的氛围,要重视师德建设,不断引导学生去质疑,大胆进行探索。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环境。
3.融合和互动的理念
在院校内部构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将企业文化引入到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格局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4.校企合作的理念
将各种各样的文化进行整合,将校企合作的理念逐渐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理念当中,促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不断融合,使校企文化具备包容理念和创新意识。
二、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1.提高精神文化建设的地位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精神文化建设,院校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等都属于精神文化,这些具体的内容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基本精神面貌,对于学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加强了精神文化的建设,高度精神文化建设,那么这些具体细节也就随之发生良好的改变。
2.制度文化建设要进行规范和创新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制度文化建设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可以对其起到导向、约束以及规范的作用。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吸收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所用。校园文化的基本建设可以进行整体的规划,引入企业文化,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使其成为院校教育系统的一部分;要积极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将企业文化的实践性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纳。
3.物质文化建设载体要不断得到优化
校园文化的基本载体就是物质文化。要不断完善教学场所的各种设备,根据专业的不同,设计具体的、特色鲜明的院系文化,可以用对学校有很大贡献的企业人物的名字,对校园内的教室、实训基地、广场进行命名。在校园内各个醒目位置可以设计有关职业和创业的名言牌。加强校报、校刊、广播、校园网等建设,将舆论宣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注重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校园文化比较重要的载体就是校园文化活动,因此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效果,可以有效促进职业院校健康发展。职业院校应该以就业为向导,以学生为主体,将社团活动积极开展起来,使社团活动具有多样性和文化性,充分展示学生特色,促进文体艺术活动在职业院校当中的普及;重点是开展提高职业技能的活动,将校园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学生享受到比较好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也可以多举办类似“校园之星”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具体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职业院校还可以开展校园科技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内涵进行了相关探索,希望可以使其可以发挥出更大作用,以不断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国栋,李平权,程毓。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路径的思考与探索——基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析[J].榆林学院学报,20xx,(2).
[2]陈强,胡建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校园文化对接问题探讨——建设有利于职业素质养成的校园文化[J].辽宁经济,20xx,(11):88-91.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十
摘要:高校体育社团以其特有的广泛参与性、思想活跃性、内容丰富性受到大学生们的强烈追捧,成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充实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当前在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结构内容、适应时代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问题。本文从高校体育社团如何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着手,阐述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的现实状况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希望对相关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研究
高校体育社团由来已久,它是高校学生在学校的监督下所成立的自发的、松散的群体性组织。由一群高年级的、有着共同爱好的在校生组建起来。作为高校课外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形式,高校体育社团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之外最为重要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其能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与他人、社会沟通的能力。
1高校体育社团的特点
1.1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作为一个以共同、相似的兴趣爱好和相似的关注点而凝聚起来的体育社团组织,由于该组织的成立更多的是自发成立的,所以一般相比其他组织,成员的关系都比较和谐与融洽,这恰恰给了很多学生互相交流的平台,平时课业压力较大,很难有机会与同龄人进行交流沟通,高校体育社团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其实对自己个人素质与综合素质提升帮助较多的除了学校的老师、家里的父母,恐怕就是身边的同学朋友,而高校体育社团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聚拢到一起,其不仅提供学生间互相交流的平台,而且对大学生丰富知识面、扩展视野、增加生活经验、提升团体意识及大局观都大有裨益。
1.2高校体育社团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以及道德素质
高校体育社团能够使大学生在课余活动中,不断提高对于体育基本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在团体中,由于有同伴间的相互鼓励,没有课堂中教与学相对压抑的氛围,大学生能够自主、愉快地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不断克服自身心理的胆怯、不自信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最终达到获取成功的喜悦。而且在进行社团活动时,大学生通常会展现出年轻人特有的活力,而且在进行活动时,大家也会以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能够提高自身严于律己的道德品质。
1.3高校体育社团活动能够促进校园文化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是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大学生通过进行社团活动,提升自信、提升集体主义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大学生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自足与社会的有用人才非常重要。经常举办以社团为首的体育活动,如各类小型比赛、各种各样的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资料展览等,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观念;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使校园文化欣欣向荣。
2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一些高校大学生自发地组建了“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在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出台后,高校中注册登记的高校体育社团数量呈现爆发性增加,如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等各类团体不胜枚举。许多高校体育社团通常都是由各自学校传统优势项目而产生的,基本上所有的体育社团在成立之初,都是倡导以“交友、交流、健体、健康”等为口号,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参与进来,在高校中许多社团的影响力以及号召力也比较大。在目前的高校社团管理方面,许多高校社团都是依托于共青团委为核心来开展的,基本上都采用了小团委下设学生社团联合会来管理社团,这就使得每个社团在管理上都是“双重”管理,既由校团委统一审批登记,又由各社团所下属的院系间接管理。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相关部门没有支持,缺乏管理引导
许多高校团委下设“社团联合会”,由于学校社团较多,事务也多,在实际管理中,学校只是进行例行的登记管理,在其他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所挂靠的院系也基本只是象征性地派老师来监管,对社团的管理精力有限,无法积极引导社团健康发展。
3.2在管理上目标性过强
作为学校在对待社团的管理上过于政绩化,对于团委来说,管理社团,要求举办何种活动时,才会统一组织进行,在平时的日常管理运行时则缺少必要的关心与帮助。许多社团中一年中除了学校需要举办文化娱乐活动以外,剩下的最大一项群体活动就可能是开学初的纳新活动了,这样显然和建立社团时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3.3校区间发展不均衡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在校生人数屡创新高,许多高校都有许多分校区,但由于地域跨度较大,使得许多体育社团活动较难统一开展,许多新校区的社团负责人需要面临设施缺乏、教师无法及时指导的困境,导致许多新校区的社团只有其名,却没有真实的内容。
3.4经费短缺、缺少专业教师指导
基本上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都来自于收取会员会费、学校划拨以及社会赞助等。但由于各高校的情况不同,学校用于社团活动的经费不足,很少有社会上的企业来进行赞助,就造成了体育社团经费严重不足。在教师指导方面,基于许多高校并没有将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基本教学工作量,这就导致许多教师无心去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了体育社团发展的举步维艰。
4促进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若干建议
4.1相关部门提高认识,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管理引导
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部门要对体育社团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与认识,使其明确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高校各管理部门有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不光是一种风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开展良好的今天,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肺功能,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4.2高校管理部门应继续提高场地设施投入
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是离不开物质支持的。一个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健全的运动器械,能够营造出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身处校园便感受到浓郁的健身气氛,增强其健身热情。因此高校应继续增加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从基础设施上提高高校体育运动的质量与层次,以满足学生基本的锻炼需要。另一方面,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运动设施、场馆的使用效率,增加开放的时间,提高场地场馆的使用效率。在指导教师方面,高校需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为高校体育社团配置相应的指导教师,并健全相关保证机制,将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给予一定经济回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指导教师应有的作用。
4.3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
学校各部门应鼓励学生积极成立各类项目的体育社团,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积极引导社团与社会进行交流,扩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其次,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提升凝聚力。另外,每个高校都有校运动队,可增加校运动队与体育社团的交流合作,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加强学生参与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陆军。浅议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8(1):102-106.
[2]宋洪涛。论当代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xx(5):126-129.
[3]马梁。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科技视界,20xx(6):81,168.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第十一篇
摘要:当今社会,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无论是在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之间,抑或是在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之间都存在犹疑和顾虑,都面临着一个选择,往往这种选择会让大学生迟疑、拿不定主意。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已经获得了全社会的关心,因为这一群体是祖国的未来,但是在他们中,思想上存在问题的不在少数。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奇葩之一,其自身饱含的哲学思想,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修身养性,褪去浮华和稚嫩,变得更加稳重和成熟,此外,茶树自身的精神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会逐渐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过于落后,基本上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形同鸡肋。将茶文化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不仅能够创新教育方式,同时更能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本文旨在揭示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入茶文化的概念,就茶文化如何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互动做出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互动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存在普遍的理解问题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我们不太愿意接受的事实:实际上,我国高校已经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重视,但问题在于即便采取了措施,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多数都表明存在理解问题。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存在理解问题这一现实我们应当分开来看,才能分析出其中的具体原因:第一,从大学生自身找苗头。大学生毋庸置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方式,但这个理解方式尚未成熟,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难以消化,其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没有足够的兴趣,或者说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不认真导致跟不上;第二,从学校和课堂的角度出发,学校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没有考虑到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只将自己的关注点投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形成了上述的结果。
1.2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课堂,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这件事,说实话,言传身教比课堂灌输有用得多,亲身实践比言传身教有用得多,而我们现在的高校采取的是下下策。高校普遍已经开始了相关的课程来对大学生的思想体系进行引导和指正,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及早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和人生态度。但是这种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方式将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无法读死书。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外,社会实践在这里可能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很多细小的道理书上说多少遍,对我们来说可能都是过眼云烟,但是一旦自己亲身体验过则会变成永远忘不了的教训和经验。因此,除却理论知识的教授外,高校应该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时用来组织进行社会实践上,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
1.3教师过于依赖课本,缺乏课外素材的引证
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在课堂里进行的,因此,学生能够受到健康思想教育的时间基本集中于课堂,这时候,如果课堂的氛围死气沉沉、没有趣味性,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了。而现实恰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教师过分依赖课本,缺乏课外素材的引征,更不必去谈论趣味性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东西是死的,学生自己粗略的浏览一下就了解了个大概内容,这时候教师如果还过分强调这方面的内容就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教师真正应该做的是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社会上的新鲜事、热点甚至自己身边的小事、趣事结合起来,同时,当然也可以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但要保证这些案例一定不是满大街的老话题。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
2.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肩负着建设祖国、建设民族的伟大历史重担,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伟大中国梦的美好蓝图能否实现完全依赖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但是由于大学生依然是学生,虽然他们大多数是成年人,但是由于人生阅历的浅短、社会经验的匮乏,导致他们的思想和看法存在幼稚和不成熟的地方,而高校基本上算是学生继续受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够将这些不成熟的、幼稚的想法剔除,那么这些消极的态度就会伴随大学生走出校园甚至伴随终身。而且,正是由于他们思想上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及其容易受到社会腐朽思想的毒害,当今社会面临的诱惑太多,一旦大学生走入歧途,伤害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损失。因此,在这个关键性的时刻,高校着实有必要进行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2.2茶文化的内涵
茶在我国已经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它基本上和华夏文明保持高度的一致,换句话来说就是自从有了华夏文明,就已经诞生了茶文化。对于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无论是在历史地位还是现实意义上都举足轻重,其中饱含的文化,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割舍的瑰宝之一。翻阅历史我们发现,中国茶道的创始人,《茶经》的作者,被奉为茶圣的陆羽,将唐以前的茶文化经过毕生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首先,茶的特性温和,想要真正喝一杯茶,是需要花费一点儿功夫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你不够耐心,最后的茶也就不会达到你的期待,因此,要么不喝、要么耐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喝上一杯好茶,就会耐下性子来。一旦人们沉下心来,浮躁的情绪就会淡化,要知道,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保持一颗平淡的心是多么的不易而宝贵。这不正是儒家的和谐思想吗?在品茶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培养耐心远比在课堂里满堂灌有效。其次,茶叶在水中慢慢张开,然后将水的颜色进一步改变,这一个过程是相当微妙的,我们大学生在观察这一过程时,看到的不仅是表面的变化,更是整个大自然的变化,这就是道家思想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茶文化本身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因此,对于茶文化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重要方式。茶文化中饱含的精神、气节以及茶树自身的环境选择、与恶劣天气对抗对大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激励效果,都是对于精神世界的塑造和稳固。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帮助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让大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无论黄昏拔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和它的根连在一起。而且,当今社会浮躁之风愈演愈烈,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显得更为珍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更是为了重塑大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养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三观和思考方式。这两个目的和茶文化的初衷不谋而合,因此,将茶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3茶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3.1茶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
茶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是深远的,最后达到的效果绝对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它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单的饮茶、泡茶以及茶艺中都浓缩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着无数前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观点,这种茶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已然具有不灭的启发精神。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思想受到严重的撞击,自己的三观也逐渐开始动摇,甚至会被外界的消极文化、负面思想所左右,在新时代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显得重要而迫切。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似乎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继承与发展,甚至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茶文化中饱含的精神和气节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和思想,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3.2茶文化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茶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个人修养的提高,个人境界的升华。有句话说,我们不止是我们肉身,我们更是阅历、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见过的人的总和。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经历和过往完成了我们。对于茶道的学习会让我们逐渐培养出淡定的个性,让自己在纷乱的世界中寻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迷失了自我。其次,茶文化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还包括思想道德的提升。茶树与恶劣环境斗争的坚忍不拔、茶叶多功能却不炫耀的低调都会逐渐变成大学生的一部分,都会成为他们的品格。
3.3茶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平心静气,褪去浮躁
喝茶可能是一件很快的事情,抓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倒热水,一共五秒钟的事情,但是品茶则不是一件易事,它是一门学问,前者是“饮牛饮马”而不是品茶。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心中充满了欲望和利益,浮躁充斥着人心。大学生手机不离手的现象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虽然没有走出校门,但是社会上的坏风气却学得比谁都快。茶文化里讲究的天人合一原则,就是要让人沉下心来去让灵魂得到应有的休息。我们现在都崇尚读书和旅行,因为这二者能够让人看到自己生活中缺少的部分,能够让心灵得到涤荡,品茶亦如此。在所有人追名逐利的时候,你静下心来思考,你会发现事情有很多个角度,放慢脚步有时候走得更远。
4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研究
4.1有助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我国大门的打开,西方文明像洪水一样涌进我们国家,这种进入是没有办法经过筛选的,因此,无论是好的内容还是消极的内容都一并进入。这时候我国的传统文化就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首先,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的变迁和沉淀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宝贵财富,古老世界的文明尚且能够流传至今的只剩下华夏文明。其次,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是受到孤立的。上面两点表明我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要想保证自己的独特性,就一定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否则就会成为历史的尘埃,被忘却。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茶文化的学习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4.2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全面的价值观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学生明辨是非黑白,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不应该做什么。这个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很可能会伴随终生。茶文化中蕴含的哲理和精神气节像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伫立在那里,用它的生命在诠释着艰苦朴素、谦虚低调、坚忍不拔等等概念。茶文化里,茶叶不仅能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还具有多重其他功效,如防癌等等,但是它却没有通过妖艳的花朵来炫耀自己的功绩,这一点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就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奉献少索取,这样的价值观导向比传统的教科书有用得多。
参考文献
[1]朱生东,赵蕾,董慧君。黄山市茶文化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20-24.
[2]景庆虹。论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J].国际新闻界,20xx(12):69-75.
[3]蒋艳。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xx(12):227-228.
[4]安建良,边宇璇。校园茶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J].福建茶叶,20xx(12):175.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第十二篇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1.1加强组织与管理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学校领导层对校园体育文化是否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此项工程的建设,所以,高校上级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重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纳入高校的整体规划中,建立一套适合本学校特点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有章必依、依章必严,建立透明、公正的管理制度,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1.2加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是师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构中,物质是前提,是基础,是保障.不论组织形式如何,要想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就离不开物质条件支持.因此,重视校园体育物质条件的建设,优化使用已有的场地设施,对促进学生体育活动具有保证和导向作用,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1.3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
要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的全新模式,加强体育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与影响.高校应将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体育课程目标之中.抓住体育课堂主阵地,以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营造积极活泼的教学气氛.在课程的评价上,将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既要注重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和练,既看结果,更要看重学生学和练的过程.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文化活动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运动竞赛、体育俱乐部等课外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逐步提高,让更多的大学生自觉地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中.
1.4发挥高校体育人才优势
高校体育教师是开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体育知识、能力爱好、兴趣和专业特长等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体育文化的传播、创造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因此,发挥高校体育人才优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良性互动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
1.5借鉴成功经验,发挥比较优势
高校应积极开展中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吸取国外失败的教训,借鉴国外知名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使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少走弯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效校园体育文化跨越式发展.
二、结束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校园的环境内,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学校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建构的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和全面整体的视野去研究、分析和思考,根据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共同营造一个气氛浓厚、富有本校特色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使校园体育文化沿着科学轨道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第十三篇
【摘要】
校园体育文化就是以广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活动载体与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在校园活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当前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校园,更需要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支撑,实施鲜明的体育文化特色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健康、文明、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约因素建议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与精神,它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底蕴,传承学校的优秀文化与道德情怀,感召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不断把优秀的精神财富传达。而校园体育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就是以广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活动载体与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它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具有社会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下,由学校师生在校园活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别是当前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校园,更需要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支撑,利用鲜明的文化特色实施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健康、文明、和谐的发展。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文化的价值是校园文化的终极目标,也是校园文化的意义所在,而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同样是学校文化教育的价值目标所在,在学生的成才、成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易经》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易经》里的人是目的,“文”是内容、是实质,而“化”则是方法、手段、途径,是“文”的特点,是大化风流、天成化育的境界,有造境,有化境,化境是“文”的本色要求和最高境界。同样,体育文化就是通过体育的形式,传递一种文化内涵,一种精神信条,不断的把体育的优秀特质通过“化”的形式传承。另外,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身就承载这教育的使命,而它的使命就是体现更加有意义的文化价值。体育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凝结校园优秀传统与文化,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传递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及其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给予青年人奋发向上、超越自我,勇于克服艰难险阻,争取胜利的意志和品质的人生启发;塑造健康、高尚的人格,促进入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同时,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与教育内涵,促进学校各项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制约因素
1.主观因素。
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主体就是人的活动,其目的就是人的发展。同样,人的发展也影响体育文化的积极开展。在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的教育地位依然没有得到重视,而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也没有得到关注,特别是学校领导的体育观念,体育教师的社会责任,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些都直接决定体育文化的活动。20xx年秋,陕西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得到大的发展与提升,新课程也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体育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作用。而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体育的精神,大力宣传体育健身、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从而提高人的体育认识,转变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施有效、快捷的体育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2.客观因素。
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宣传、文化栏、传递文化的客体等,同时,也受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而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譬如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浓郁,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到处是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项目,学校也有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并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同时,还有特色的体育比赛活动,如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运动会、趣味体育比赛、围棋赛、定向运动等,就会很好的传承优秀体育文化,学校应加大体育文化投资,积极创设良好的体育文化场所,拓展体育文化形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介传达体育精神,以此来提高校园的体育文化教育功能与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体育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加大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与创设,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展现形式。
俗话说: “认识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而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上,学校领导、教师的体育认识与体育观念直接决定学校的体育文化发展。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定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学习与培训,提高领导、教师的体育认识,关注体育文化在学生教育中的教育作用,积极利用校园体育资源,强化校园体育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通过报栏、网站、专刊、LED屏、黑板报、体育竞赛等形式,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教育氛围。
2.关注学生体育社团、训练队、体育竞赛的文化教育作用,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学校的学生体育社团使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体育团体,是学校中志同道合的学生集体,在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与体育比赛开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训练队使学校完成体育竞赛任务,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重要措施,它们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与传达方面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些活动形式了解掌握体育文化,并形成自身的体育精神信仰。同时,利用学校的各种体育比赛,传递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倡导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校凝结学生的文化智慧,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丰富学校体育文化内容,深化学校体育文化结构,有利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3.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引进新型体育项目,拓展体育教育功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容。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趋势,并为体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让体育教学有了更开阔的体育视野,并不断把新兴的体育项目引进体育教学,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同时把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特征融入教学,拓展体育文化意蕴,增加体育文化的实践意义,突出了体育教育的重要功能,从而让体育精神、体育健康、体育智慧、体育道德走进学生,改变学生,发展学生。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3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