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美丽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教学质量的概念【通用5篇】,仅供参考。
教学质量的概念 篇一
关键词:物质的量的概念; 建构; 教学; 教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6-0057-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6.017
一、从学生认知视角看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特点及教学启示
1. 物质的量的概念的表述特点及教学启示
纵观现行三个教材版本,物质的量的概念的表述不如其它化学概念表述严谨且统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是人教版[1]的表述,“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简称为摩,符号为mol)”是苏教版[2]的表述,“物质的量,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物理量一样,也是一种物理量,通过它可以把物质的宏观量(如质量、体积)与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是鲁科版[3]的表述。这些表述与学生熟悉的用“是什么”或“什么叫做”句式的概念表述方式相比,既没有用于理解的明确内容,还缺少用于准确判断的标准,学生很容易产生不知所云的“认知困惑”。从高一学生建构概念角度相比而言,人教版概念的句式简明、表述集中且内容略微具体,符号、单位等的表述层次分明。
“难以具体界定”体现了物质的量的概念的“体验性”特点,即“教”(为什么这样学)需以促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为什么要学习它及学了它有什么意义为目标,不能引发学生体验的教学,必无法博得学生的认同,必陷入咬文嚼字和机械训练。
2. 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间关系特点及教学启示
宏观量(质量、体积等)、微观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间既有确定的相互换算关系,还有“质量与摩尔质量”、“体积与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与气体摩尔体积”间存在着类比关系。
第一,教要能引导学生体验概念建立模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物理量都是为了实现宏观与微观间数量的联结才引入的,而整个概念、运算体系是以物质的量为核心,以宏、微转换为目标架构的。学生若能建构起物质的量的概念,就能自觉从“含义、符号、求算公式及变型、单位”四个方面理解并建构要引入的新物理量。
第二,教要能引导学生发现概念关系。学生若能自行建构物质的量的概念,就能发现上述概念知识本体及相关知识间的类比关系,也能自己建构起物理量间的计算体系。
教学若注重知识传递而忽视核心概念的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丰富度和灵活性就会欠缺。如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定量转换关系着眼,就会频繁促使学生采取低水平的处理模型,即机械套用计算公式的数学化运算,造成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概念的化学内涵建构的缺失,学生对饱含化学味问题的解决能力必欠缺,如“■的意义”、“100g 9.125%盐酸中H+和H2O个数比”等问题。
3. 物质的量的概念的隐含价值及教学启示
物质的量建构的不仅仅是宏观和微观间的“数量”关系,还有对微观粒子的认知。见表1所示。
物质的量是从定量角度认识物质的结构及进行推理的有力工具,学生能否领悟其概念的内涵不仅影响宏、微互算的水平,更影响对物质定量认知、研究的能力。忽视体验忽视生成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及自然科学形成通透感受,也弱化了学生对化学学习价值的认识。
二、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困难
1. 教师会制造认知困惑。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建构基本需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故教师定要关注学生认知建构的科学性。以数“豆子”或“小米”的学生活动,用“千粒重”来体验用NA对微粒的集团化处理的必要性,这种“类比”实有不妥。第一,从高中生心理特点来看,“集团化”是学生能想到的处理“小而微”物体的方法;第二,豆子、小米是不均匀的实体,表现在各组所测的“千粒重”的数值有较大偏差,这不利于学生建立微粒映像。还有选择“千粒重”为标准是既能保证“均值”又便于“数”,这和选择NA为1mol的标准的意义之间并不匹配,对意义建构作用也不大。
“硬币”虽具备了微粒质量均匀的特点,但各组学生都会利用平均值得到每枚硬币的质量(数据基本一致)再进行计算。可能是“硬币”还不够小,他们并不认同以一定数量的硬币的质量作为计量标准进行换算更便捷,“数硬币”和用NA作为1mol的标准的意义之间也有“貌合神离”之嫌。正因为的确很难找到具有微观特质的宏观实体作为体验对象,物质的量的概念教学显得就比较难。
2. 高一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很模糊,对宏观、微观、微观粒子等尚难以清晰、较准确的表述,对微粒的一些“属性”更没有切实的感悟。例如学生知道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方便”,不过学生对“小”的程度及使用的不便实无感受。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的知识就更有限,甚至有宏观和微观相混淆的现象,如有学生认为2个氢气和1个氧气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及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等,在物质、符号、微粒之间转换困难重重,而正确使用物质的量的基础是学生能准确理解化学符号表示的微观意义及结构并能正确书写。学生对微粒的映像、量值特点、结构的认知都还很匮乏,而物质的量的表征对象恰是微粒。
在学生眼里微粒虽然很小但有质量,有质量就能在一定质量物质和微粒数目之间换算,至于稻荽理的“不方便”,他们认为计算器及电脑都能化解这种“不便”,何况数学、物理中数据处理也常有“不方便”。这就需要物质的量的概念教学要凸现出化学的思维方式,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物质的量是如何做到了物质质量和微粒数之间超越机械的“简捷”,说穿了是化学人的智慧结晶,是化学思维的特点。这应该是理解这一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基本物理量的本质,也是概念建构的切入点和关键。
3. 较高的物质的量的应用水平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符号表征能力,要能从化学符号中发现其蕴含的宏观的、微观的量的关系,并能以之进行相关事实归纳或能用符号抓住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对结构、变化的规律(计算电子转移数等)进行概括等[4]。这就得严格把控概念建立学段(起始学习学段)练习题、测试题的难度,谨防“一竿子插到底”。
三、物|的量的概念教学主要环节的对比实践与反思
1. 在注重学生知识生成的前提下,以两种方案对物质的量的概念教学进行了实践。试验班级为高一④、⑤两个平行班级,其中④班学生基础较弱(班级是以语、数、外总成绩为依据分的),⑤班学生思维较活跃。两个班的总人数均为48人。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出方式在两个班级实施了不同的方案,表2、表3分别为高一④、⑤两个班的主要教学流程。
高一⑤班在物质的量的概念形成上采取了和高一④班略有不同的策略,其它流程基本相同,所以表3中只展示了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教学过程。
(1)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教材在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入的导语中做出了暗示。具体见表4。
可见,“m和N”的对应关系问题既是最切近学生认知能力又是最能体现物质的量的意义的基础问题,1mol是在这一问题背景下提出的,它的规定是“有讲究”的(是具有化学思维特征的、在问题解决中顺应产生的等)。三个版本教材基本是先讲物质的量的概念,然后介绍摩尔质量(鲁科版另起了标题,其它教材是分段介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都将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质量分做了两个学时,导致学生基本无法把物质的量的概念进行意义建构,学习只能是“听老师讲”、“按套路做”。本实践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将概念提出的背景、生成和价值融入问题解决过程中,较好达成了概念的意义建构,尽管概念建立背景可能和历史不尽吻合,但经实践证实至少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2)为什么淡化NA。教师评价小组指出对NA教学不够,其实,淡化NA一方面是课时的需要,另外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选择。概念的建构是学习重点,而NA不过是代替近似值的符号,如同会用3.14自然会用π。何况,从各级考试的评分标准来看,用物质的量来回答微粒数也是可以的,至于非要强调它的单位是mol-1实在是大可不必,从“n=N/NA”左右两边的单位量纲要统一的角度轻轻一带即可。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各教材对其单位处理不尽相同。
(3)教师评价小组在两个班作业(巩固性作业)对比反馈中指出,高一④班学生总体的作业完成速度比⑤班学生要快,高一⑤班有7个学生比较慢,进一步反馈发现⑤班作业较慢的同学中5人化学中考成绩较差,2人是查阅相对原子质量浪费了时间。作业正确率反馈表明两个班都完成的很不错。两道难题分析如下,两个班学生对“M/NA”的涵义(填空题)正确理解率基本持平(④班为91.7%,⑤班为89.6%)。对理解“M/NA”的涵义有障碍的学生主要是课堂上有些慢而脱节所致,自己可以解决。对“100g9.125%盐酸中H+和H2O个数比”问题(填空题),两个班正确率均为83.3%,调查发现④班有3人不知道用物质的量进行过渡,⑤班有2人,其余学生基本是计算错误。可以说,成绩较差学生对逻辑推导出1mol的标准的接受程度不如发现法(直接),但对成绩较好学生无明显差别,对后续学习会有何影响,需要有计划地持续跟踪调查。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以学生认知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常态。概念教学如果没有建构的过程,没有对事实的观察,没有理性的分析,没有实践的体会,只有书上的定义和强加给学生的注意事项那就是不讲理的教学,与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是背道而驰的[5]。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12
[2] 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5版)[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7-9
[3] 王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3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0-22
教学质量的概念 篇二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概念;意义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概念
对于“教学质量”概念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教学质量的概念,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教学质量就是教学结果质量,即学生质量;(2)教学质量包括教学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3)教学质量包括为教学所提供的人与物的资源质量(投入),教学实践的质量(过程),成果的质量(产出或结果)。
首先,结合体育教学领域,尽管教学的前期投入、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场地设施条件等对体育教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们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围绕学生变化与发展而进行的;其次,从“教学质量”的词意角度分析,教学质量应包括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的质量,但体育课程应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师的“教”最终还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体育教学质量应直接指向体育教学之后的学生身心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一)形成成熟、积极的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拥有一颗较为敏感的心,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会对学生未来的心理发展影响巨大。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性体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积极的心理所不可或缺的方式。
(二)促进多元化的卓越,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优势
体育课堂的进行“让所有同学都能发现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将“卓越”定位在纯粹的文化课成绩上。精彩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为这种多元化的卓越提供了可能。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不断尝试及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并在该项目上取得好成绩。
(三)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在体育比赛项目中,绝大多数属于团队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等等。团队体育项目教学是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素养及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每个学生的努力,获得相应的成绩,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优良品质。
(四)提高社会交际能力
一个体育社团往往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坐标;与此同时,整个团体又在一起为一个目标做出奋斗。如此的场景设置很符合现代社会的现实生活规律。这样的环境可以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后所面对的人际交往产生模拟,帮助他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
要树立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科学锻炼以及合理营养并重的观念,既要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又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理念,保证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的观念、把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考核的质量观,最后是面向全体学生、打好扎实基础、培养发展能力、形成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观。
(二)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制定教学方案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拥有一个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更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吗,从而不会使课堂训练变的混论,没有秩序。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合理将对影响到学生的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教师也就无法调动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明确教学任务的目的,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在训练学生原地跳远的时候,教师要在教学前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如何让学生规范的完成原地跳远,并让学生对原地跳远产生兴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的训练,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
(三)合理布置场地、科学使用器材,做到真正为教学服务
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布置场地和器材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激起学生的练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在场地的设计布置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挖掘“小场地多用途”和“一物多用”的优势,根据教材的需要、练习方式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设计不同形式的场地,力求做到合理、艺术、新颖、实用、安全。在器材的使用上要科学多效,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讲解如何使用器材,保证使用安全,提高器材的使用率,做到真正为教学服务。
(四)以 游戏为切入点提高中小学体育课趣味性
学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性,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对于学生不易掌握、容易出错的教学动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简单、生动、可爱的游戏视频课件,配上一些学生喜欢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练习。二是针对教学内容,适当插游戏节目或者体育比赛。比如,为了掌握投掷球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手持纸飞机、降落伞、小沙包等轻物进行各种游戏练习,掌握用力方法之后,让学生手持小垒球练习,重点感受一些基本动作的用力,最后指导学生使用实心球,利用单、双臂学习前后抛的方法。
(五)师资队伍大力建设
只有建设起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勤奋实干、懂得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才能深化对体育教学体制改革,必须把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上。体育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了解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督促体育教师提高工作水平。通过对在职教师培训计划活动以及教师资格年度考核与评比等方式来加强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在各种交流、培训以及活动当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总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教学质量论文 篇三
论文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学校的重点工作就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谈几点个人看法。
校以生兴,教以师为本。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学校的重点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如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谈谈本人的看法:
1科学谋划,巧用人才,打造教学管理智囊团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须进行科学的谋划,并预设出教学质量的愿景,在管理上,抓教学工作的领头雁,多谋善断,善于用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具体工作中,我为教学校长提供了努力工作的空间,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采取树威信、压担子、清障碍等办法,充分发挥教学校长的才华,使其业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在我的带动和以身示范下,我校教学领导都能自觉地深人课堂教学第一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思想树得牢,重心下移。一年来,教学校长坚持每天最少听课两节,进而了解、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坚持实行课上五分钟的有效监测,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监测里反映出的问题教师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进行查缺补漏,达到课课清的目的,同时对于每节课监测优秀率达标的教师提出了表扬,这一做法转变了老师的工作态度,课上五分钟监测已成为教师提质的自觉行为,课堂教学成为每个教师自觉提升自己的舞台,教师的工作热情达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趁热打铁,每月在副校长的带领下,准时地召开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字化质量分析,质量分析会校长必到,总结得失经验,激发每位教师的潜力和自身的闪光点。同时副校长也主抓学校老师进行了一次语文论坛“疑探抓”,研讨语文教学。这些都成为老师工作中的基点,副校长在教学提升上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他直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掌握着每个年组知识能力的导向。我们学校仅有的一位教学主任,但是我也想让其成为教学中的催化剂,为教学质量提升献计献策。为完成我的构想,我解放了教学主任的时间,给予充分的空间,由两名优秀的教师担任教导干事,处理繁多的教学之外的事务管理。解放教学主任,使其能够静下心来投人到教学研究之中,潜下心来育人。教学主任还将阅读教学与区阅读监测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自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将教材中的每课的阅读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反复强化,分解到质量监测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区阅读教学测试之前,教学主任进行了一次“试水”,我们有薄弱的学生,但是教学主任特意加大了考试的难度和量,真实地窥探我校的阅读教学水平,我看着其认真地神情,同意了这个做法。我校与优秀学校相比有差距,但是有这样一位在工作上不服输的教学主任我觉得很欣慰。果然那次成绩十分不理想,有的班级优秀率才达22。这一次我也参加了教学主任领导的质量分析会,大家再次把卷子摆在自己眼前,审视自己的教学结果,分析学生学情。古语云:“知耻而后勇”,很多老师看到成绩的数据统计既吃惊又暗下决心,表示一定要加倍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主任同时也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做法,及时地传达给一线教师,使学区内的教学信息畅通无阻。我最感动的是教学主任能够历数每个班级的学困生,协助班主任进行教育。四年班级的一个学生语文基础差,连写字都不会,教学主任就每天中午让这个学生到她那进行听写。教学主任的业务能力和质量意识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君子善假于物也”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学籍干事还是教导干事都是教学的骨干,形成了过硬的教学智囊团,教学智囊团是校长智慧的代言人,他们是校长的外脑,教师的助推器。领导就应植根教学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凝聚教师,增强了教师的向心力,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战斗力。无声的行动就是最有力的号召。
教学质量论文 篇四
论文摘要:为了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病原生物学包含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2门相关学科,是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川。实验课是病原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这们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的现象。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我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切的体会到只有强化病原生物学实验课各个环节,采用经典与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与现代并用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实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单调的演示验证性实验。逐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作风
每次实验课前,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有菌观念”,养成“无菌操作”的良好习惯。及时纠正错误,规范实验操作,实验课上一定要强调“眼见为实,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强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实验报告中抄袭实验讲义,编造实验结果,不讲求实事求是的现象要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同时也和未获得预期结果的学生一起探讨原因,营造切磋研讨,教学相长的机会和氛围。在实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精敬业的医学职业道德,为以后科研及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将能力培养和态度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如显微镜油镜的使用、革兰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法操作、细菌的培养与鉴定技术等。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精细动作,细致的观察力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等都极为重要。通常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涉及实验设计、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报告书写等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1明确实验目的首先向学生阐述实验目的,鼓励其亲自动手,独立操作。
4.2将社会实践融人到实验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常见病原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方法进行相关实验诊断和检测。如学生应用透明胶带法自行检查蠕形蜡感染;应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蠕虫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对自身血清中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抗原、抗体进行检测。因为这些实验都是检测自己的感染情况,所以学生实验操作都非常认真,实验过程中既掌握了操作技术,又深刻体会了实验技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极大地激发了实验兴趣。
4.3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对部分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实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实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多媒体突破了微观限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将不易单纯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抽象复杂的理论直观地表现出来,变抽象思维为形象认识,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病原生物学实验有一些内容以模式图和实物标本难以展示,应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验兴趣。比如在讲解用悬滴法进行细菌的动力测定时,学生经常无法找到正确的视野,除了显微镜使用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学生对细菌运动没有直观的认识。为此,我们特意制作了常见细菌的动力学观察视频资料,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对细菌的运动和显微镜的使用便有了初步的认识,操作和观察效率大为提高,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
六、建立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
教学质量论文 篇五
二、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总体框架
南京邮电大学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建设具有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学特色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根据“凡事有组织、凡事有标准、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管、凡事有改进”的原则,以“组织保证、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为特征,构建一套具有连续性、全面性、个体性、先进性、规范性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本科教育。该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组织保障子系统、教学质量标准保障子系统、教学过程检查监控子系统、教学质量实时反馈子系统、教学质量调整改进子系统,五个子系统相互依存、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的南京邮电大学内部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教学质量实时反馈子统系教学过程检查监控子系统教学质量标准保障子统系一教学质量组织保障子系统教学质量调整改进子系统图1:南京邮电大学内部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
三、南京邮电大学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内涵
(一)组织机构保障有力
为加强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领导,学校设立了教学质量督察监控委员会、教学督导组、专项评估专家组、教学教务咨询小组,实施两周一次的教学例会工作制度以及教学工作研讨会议制度,院系组建教学督导组和老教授教学指导组,教务处设置质量监控科负责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管理工作。
2002年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教学校长任主任的“南京邮电大学教学质量督察监控委员会”,对全校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规划、指导、审定和监督。为进一步充实学校教学督导组织,2003年学校聘请了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坚持原则、办事公道的老教师担任学校教学督导。2006年建立了包括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学生在内的教学教务咨询小组,负责为学校教学教务提供相关信息,并就学校教学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教学教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教学例会工作制度、教学工作研讨会议制度作为常规的教学会议,对教学质量工作进行交流,开展研讨,形成决策。院系成立教学督导组、老教授教学指导组,对本院系教学工作进行督察指导。2007年1月,学校召开“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培养质量研讨会”,全校范围内对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进行研讨。学校在2007年实施“教学质量年”活动,成立了工作委员会,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目前,学校教学监控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有效,与日常教学组织、管理体系相互交融,对教学质量形成有力保障。校教学质量督察监控图2:南京邮电大学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中的组织保障体系图
(二)质童标准制定完备
学校充分认识到质量标准的建立是规范教学、保证质量的主要依据,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前提。为此把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作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以新时期人才观、质量观为指导,以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出发点,在规范教学过程和质量标准上下功夫。如:制定了《南京邮电大学新任主讲教师资格审核试行办法》,对新任主讲教师的资格审核、推荐、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制定《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对教师教学工作各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南京邮电大学任意选修课管理暂行办法》,对任意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制定《关于加强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通知》,对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做出明确规定:制定《南京邮电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出明确规范要求。
近年来,在原有教学质量标准执行的过程中,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考核、毕业设计(论文)、毕业与学位标准等关键教学环节,逐步补充完善了有关规定和标准。
(三)检查监拉执行严格
教学过程的检查监控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和专项评估,严格执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行对教学过程的检查监控。常规教学检查主要包括:教学督导检查、校领导中层干部听课制度、学期初(中、末)教学检查、学风检查、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等;专项评估主要包括:院系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材评估、试卷检查、毕业设计(论文)专项检查等。校教学督导组通过听课、巡视考场、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工作及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教学档案等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查监控,2。。4一2007学年,校教学督导组累计听课达800节次,考场巡视近200人次,大规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4次,全校性教学档案检查2次;学校坚持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听课制度,形成领导全面检查指导教学工作的良好局面,2004一2007学年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听课达600节次;每学期,教务处、学生处、院系部署并组织实施相关的常规教学检查,主要对教学工作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和主要环节实施检查监控,如期初的教学秩序、教学计划落实情况,期中的教学进度的执行情况,学风情况,以及期末的教学考核情况等,重点检查问题集中的环节;2004年开始,学校全面开展了学生网上评教工作,每学期对全校所有任课教师及课程进行全面评价,实施严格监控。
学校还开展多项专项教学评估工作。依照《南京邮电大学院系建设和评估标准》,院(系)开展自评,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院系开展评估;针对新建专业多且办学水平各异的特点,各院(系)按照《南京邮电大学本科新专业建设评估方案》对专业进行自评,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各院系新建专业进行评估;学校还开展了专项的课程评估工作;2007年学校对所有教材进行专项评估;学校实施常规化的试卷检查制度,每学期初各院系对本院系上学期期末50%课程的试卷进行自查分析,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抽查分析,本项工作己经开展7轮。
(四)实时反情实施有效
实时反馈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闭环系统的关键,学校根据“凡事有反馈”的原则,‘注重对教学过程检查监控信息的实时反馈。
常规教学检查信息的反馈主要通过两周一次的教学例会来进行。听课信息、常规教学检查情况,通过教学例会及时反馈到相关院系。2004一2007学年,向院系反馈重要听课记录表、听课信息200余份(条),教师测评信息近6000余条,几乎每次教学例会都向院系反馈相关教学监控检查信息。教学例会还专门列出议题,对试卷检查、课程评估、教材评估、毕业设计(论文)检查信息进行专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