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标语吧,标语不但折射着时代精神,也体现了执政的方向和智慧,其意义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标语呢?下面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分享的校园走廊文化【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校园走廊文化范文 篇一
【关键词】入驻条件,人才引进,商业与艺术性质分离,营销宣传,衍生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以创意生产为主要活动,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完备、产业链相对完整、示范作用明显的集聚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物质载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迅速增加,但发展质量良莠不齐。
2009年,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提出建设“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的发展构想,经过5年的发展,入驻传媒走廊的知名传媒企业不断增加,走廊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快速发展壮大,走廊的年产值收入已经超过1400亿元。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以“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为例,针对走廊内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五个战略优化方案。
一、 提供优厚的入驻优惠
据朝阳区文化发展中心某负责人透露,他们现在每天忙得最多的事不是招商,而是央视的上下游企业都让他们帮着找一个合适的办公地点,都想离央视近一些。
其实,在政策引导、政府支持与北京几届文博会成功举办的合力推动下,集合了中央电视台等重量级传媒企业的传媒走廊仅在规划之初就已经吸引了许多商户,一些本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凭借自己的实力借助传媒走廊的良好背景加速了发展,甚至连被综艺界称为“选秀教母”的龙丹妮也早在2010年3月就带着注资6亿元的华影盛视公司落户传媒走廊。
但是,那些拥有独特的创意和满腔的创业梦想的文化产业创业者们也是传媒走廊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们小组实地走访各个园区,与园区内入驻的一些小型工作室的创业者和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文化传媒类的创业者和小型工作室的创办者们一致认为,传媒走廊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并且能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品牌保证和带动作用。但是,目前只有在孵化器中的师生才能享受到优惠政策,而由于创业者和小型工作室的经济实力还比较弱,他们也同样需要传媒走廊对他们的帮助。
在最艰难的创业初期,各个园区应该最大力度地提供优惠政策,例如在前两年中房租减半或者给予一定的折扣,在工作室步入发展期可以盈利之后,再恢复正常的费用。而针对目前只提供第一年的房租优惠的师生工作室,则可以采取增加优惠年限,或者是在第一年房租全免的措施。
另外,处于创业阶段的工作室非常需要激发创造力的酵母,园区可以固定安排,也可以根据入驻企业的申请,安排时间和场地让园区内部的公司能够有机会聚在一起进行思想和观点的交流,这样的安排,更加有利于促进园区内部公司的快速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创业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也能够使园区更快地收回成本,也有利于园区整理的健康、良性发展,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二、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与周边高校的合作
传媒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广义的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联网络,而传媒走廊中不仅会包含以这些传统的传媒为主要业务的知名公司,还将新增7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用于文化产业等高端产业发展,将重点吸引广告会展、影视、动漫、新媒体等文化传媒类企业进驻。
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许多传统媒体都在努力地拓展新媒体业务,往新媒体方向转型。据了解,我们小组在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实地走访时所注意到的第一批入驻的旅游卫视,正是因有意于向新媒体与电子商务方向转型,又看中了传媒产业园的发展潜力和助推动力,才会选择成为第一批入驻企业之一。
而新媒体这一概念,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概念,虽然当前已经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新媒体产品,但是这些都只是在摸索过程中的一部分成功案例,而这样的摸索,最需要的还是新媒体方面的人才。
传媒走廊始于中央电视台,向东延伸至通州区辖区内,并且还在不断地延伸中。我们注意到,在这广阔的覆盖范围之中,分布着诸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与传媒业相关的院校,而这些院校中,都已经开设了新媒体的相关课程,在持续输出高端传统媒体领域人才的同时,也在为新媒体产业不断注入新鲜力量。
而处于这样的优越环境中的传媒走廊自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与周边高校的合作。例如,投入资金以帮助各周边高校优化教学设施,为周边高校的传媒相关专业以及有意愿从事传媒相关行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成立实践基地,并为在实践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优先提供在传媒走廊的工作机会以及出国留学接受更加先进的国际化传媒教育的机会等。
对于传媒走廊而言,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相当于一项投资,而且是一项回报期短,盈利能力强的投资;而对于中国传媒大学等相关高校而言,这也是一个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在传媒领域的地位的绝佳机会,最后的结果对双方而言,一定会是双赢。
三、 实现商业性质与艺术性质分离
\www.kuaihuida.com\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目前,传媒走廊区域内文化传媒类企业已超过了15000家,预计未来将达到30000家。据统计,2012年传媒走廊区域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年收入总和突破1400亿元,预计到2015年,“传媒走廊”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年收入将超过2000亿元。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将会吸引更多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入驻传媒走廊。但是,随着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商业元素不断发展,这虽然给园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应,但却使得一部分想要专心研究艺术的艺术家不得已而把工作室转移到其他的地方。
其实,这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著名的798艺术区。798艺术区是50年代初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项目之一,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沧桑,在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废旧工厂的798逐渐萧条。而当年正值中央美术学院旧校址拆迁之际,一大批艺术家们开始自发地聚集于此,从而使之逐渐发展成为艺术园区。但是,随着园区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商业元素涌入,这使得原有的部分艺术家们无法忍受从而选择了离开。
商业元素和艺术元素的共存虽然不是没有可行性,但是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的。基于这样的一个现实状况,我们建议传媒走廊在今后的发展和规划中,可以规划出不同风格的园区,例如,主要吸引一些想要发展传媒业务的公司入驻的商业型园区和主要吸收专心于艺术的艺术家工作室的园区。当然,离开艺术而完全发展商业的传媒公司是不可能长久发展的;同理,只发展艺术而不借用商业元素的工作室也是无法在市场中生存的。这就需要传媒走廊进行牵线搭桥,为双方提供沟通与合作的机会,这样一来,必定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而也就必定能为他们创造最高的商业价值。
四、 加强与各媒体的合作,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的发展目标是以信息的传播、交易、创意制作为核心,同时兼顾音乐、动漫、设计服务、文化消费等多元发展的模式,逐步建设成为中国国际信息传媒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信息传播枢纽。
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政府的助推和入驻企业的努力下,传媒走廊已经在传媒业界收到了认可并打响了名声。但是,要想真正发展成为中国国际信息传媒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信息传播枢纽,传媒走廊还有两步要走。
第一步,在国内扩大影响力。目前,“传媒走廊”不仅集聚了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部级产业基地,还云集新闻出版、影视、广告、动漫、新媒体等文化传媒类企业超过1.6万家,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中国传媒巨头,阿里巴巴、亚马逊等1000余家互联网新兴媒体企业以及BBC、美联社等近200家国际知名新闻传媒的分支机构。但是,知道这些的人还仅限于传媒圈范围内。
拿横店影视城做类比,被成为“中国好莱坞”的横店与传媒走廊一样有着走向国际化的野心,而现在,它的这一目标可以说是已经初步实现,很多国外的剧组也会主动寻来进行拍摄。回溯横店影视城的发展历程,虽然它的主要经营业务是为各剧组提供拍摄基地和相关的服务,似乎只需要在影视圈内进行宣传就已经足够,但事实上,横店影视城不仅在各大网站进行宣传,在一些外省的公交车上甚至也能看到它的宣传广告,同时,横店影视城还在全国各地投资建立同名影院,为自身进行宣传的同时利用知名度吸引客源。所以,传媒走廊的当务之急就是在传媒圈外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到这样一个高质量的文化传媒产业集聚区之后,自然也就使人们认同在这个集聚区中生产出来的传媒产品,从而也能促进传媒走廊自身的发展。
第二步,走向国际化。在国际化方面,最重要的主要有两个方面:高质量的作品和积极有效的合作。首先,要想与已经相对成熟的国外文化传媒产业竞争,自然要用作品说话,只要在传媒走廊中生产的传媒作品足够优秀,相信兼具国家与政府的助力和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媒体的传媒走廊得到世界的认可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另外,在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国际化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传媒走廊的名字与国外的知名公司同时出现时,影响力可想而知。
五、 以文化传媒产业为核心,发展衍生产品
仍然以横店影视城为参考,以提供仿古建筑为影视拍摄基地的横店影视城近年来不仅新建了梦幻谷等游乐设施,还以影视资源为核心发展了影视旅游,从而在不影响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利用这些衍生产品增加了经济效益。
基于传媒走廊内分布有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这一特点,传媒走廊可以发展与传媒教学相关的衍生品。例如,与高校进行合作,定期在传媒走廊范围内进行传媒类教学活动;与高校合作,为高校学生提供实地参观,邀请相关专家举办传媒讲座等。
校园走廊文化 篇二
关键词:生态; 校园; 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背景
沈阳建筑大学在沈阳城的东南部置地约76hm2作为新校区用地, 新校区位于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内, 城市规划为沈阳大学城用地的一部分( 如图1) 。地形平坦、方整。东西长约1000米, 南北长600米。用地北侧是一条横穿开发区的宽为80米的城市规划主干道, 南边界是一条由沈阳到抚顺的铁路线, 东临张官河, 西为开发区的规划次干道( 此路上空将设有向北跨浑河通往市中心的高架轻轨线) , 一期规划设计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此设计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 突出沈阳建筑大学的生态功能, 近几年的城市建设发展迅猛, 但是在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上仍存在不足之处, 这难以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由此也引发了建设高校新校园的热潮。21 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伴随着现代化交通发展和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气、水体污染及城市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逐渐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重视生态建设,生态型校园设计已成为未来校园规划设发展方向。
正如有学者所说“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社会意义上高度综合的生物有机体, 他融汇理论和思想, 进行创造、学习、发明和发展, 但他同时还必须吸收自然资源并消耗资源, 校园作为这一生物有机体的栖息地应是功能完备的、适于居住, 但更应是能够赋予学者以灵感, 能够在其中更有效进行创造、学习与发明的环境。”大学校园是一个社会意义上高度综合的生物有机体, 在这个系统里, 师生、植物、知识等相互融洽, 形成和谐的生态系统。在这里不仅要谈生态建筑更多的是关注人文生态。
整个建筑设计是采用空间集约化的设计理念, 即使由分散化的空间形态走向整体性。从整体上看, 组成一种网格状的布局形态, 把各个教学单体通过长廊连接在一起, 在教学理念上体现复合化的办学思潮。长廊是整个建筑设计的标志性所在, 堪称亚洲第一建筑长廊, 其功能多样化, 具有一定的艺术效应。
生物廊道通行顺畅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态校园的特点。一条长廊将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区相互联通,成为整个校区平面构图的线性主干。它的二层和三层分别为师生提供了一条室内通廊和一条露天通道,无论严寒或酷暑,无论外面的雪、雨、日晒,还是夜深人寂,师生们穿梭其中,都会获得通畅便利、安然自得、舒适安全的感受,又可以通过开敞的南向落地玻璃窗带,充分享受到阳光、水面、绿化等优美的校园与自然景观。由于它的作用,通常大学校园内令人伤脑筋的自行车存放和管理问题在这里迎刃而解:人们不约而同地放弃了“校园自行车族”的身份,而选择了室内步行的方式。长廊靠近教学区部分,又与教学楼空间结合一体,布置有教室、制图室和各个学院的办公室等用房,它成为校园利用率最高,也是极具特色的一部分。
底层架空的教学楼群, 使生物畅通无阻。同时这种设计手法, 可以方便学生在廊道底下行走。上面为学习教学安静区。教学楼下面则是行走, 通透的活动区, 动静分离。
新校区将人工建筑、自然保留景观等结合的协调设计, 增加了校园自然景观生态的整体性与协调性。自然生态环境与校园人工空间是相互作用的。这样才能实现校园的功能效益最大化。
教学区建筑是以80m×80m的“口”字形平面作为基本单元组合而成的网格状布局。它是由多个用作室内交通转换和空间过渡功能的“节点塔”将一幢幢一字形的教学建筑相互连接在一起,并围合成若干个内庭院所构成。所有大大小小的教室和院系办公室等教学用房都布置在这个网格体系之中。在建筑之内可以通达任何一个学院或任何一个班级,也可以进入到同样用连廊与教学楼联系在一起的建筑博物馆和图书馆之中。它们以及分布在教学区中的各个学院亦都有属于本部分的单独出入口,既可相互联通,又可单独对外。
建筑群强调实习实验设施与图书资料的综合利用、资源共享和对社会开放。将试验中心设在用地的西南角上, 有室内通廊与教学楼相连,也便于与社会联系。图书馆与建筑展览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设在一起, 毗邻水面, 也与教学楼有连廊相通, 它同时可以便捷地接待来自社会的使用者。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对外联系的便捷性要求、动静分区要求, 将建筑内部划分为若干区域。通过广场、院落、连廊、平台等空间元素, 使彼此之间取得紧密的联系, 丰富建筑的空间形态, 并强化其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层次感和场所感, 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提供空间支持, 增强建筑内外环境的活力。建筑形体设计追求简洁明快, 以单纯几何形体的穿插与拼接作为主要创作手段。建筑主体外饰面可采用多样性石砖砌制, 突出多样性。建筑立面构图采取现代构图手法, 着力推敲形体尺度、比例关系。
开放的知识生态环境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采用网络型教学楼, 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知识的交流。网络化的学科生态环境的特点就是:
(1)学科之间互为依赖
(2)知识与实验设施的共享关系
(3)学科交叉产生新学科的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与实验已不再是学生单纯的学习形式, 而通过网上自学, 师与生, 生与生之间的讨论, 参与研究课题与实践, 创业等社会活动而学习等变为同样重要的学习形式。归纳总结下来。影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主要有这样一些因素: 网络、图书馆、课堂、研究课题、实验市、校园活动、竞赛、校外活动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 产生知识的生态环境。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设计不仅为师生提供宽敞的教学、科研与生活空间, 更是为了创造一种先进而新型的办学模式和育人环境。它的构思理念立足于建构一种与传统办学方式有所不同的现代化的模式。主张打破原有封闭的办学格局。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
问题与不足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具有独特的设计手法, 但是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当然这也不诋毁它是一个优秀的作品。网格式布局、学科间互相交融的办学方式使新校区独具特色。另外一方面这种布局造成了交通空间过多, 使用上的浪费。此外网络状的走道系统, 纵横交错。使学生在上课时容易迷失方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对寒冷气候的关注不够。偏大比例的护结构面积、某些部位对玻璃的大面积使用、北向阴影中的室外大台阶设置等等忽略。给建筑节能、结构寿命、日常维护与管理和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损失。在以后的时间里, 学校一定引导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 1] 陈伯超,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设计解读, 建筑学报, 2005.
校园走廊文化范文 篇三
(一)文化溯源
“乐”,众所周之即快乐、高兴、喜悦、很愿意。而“快乐教育”早在100多年前,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斯宾塞就提出了此著名教育理论。快乐教育是一种用学习愉快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情思的教育。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享受,在“享受学习”中逐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事。
(二)校名寻根
“乐群”这个校名,它出自于《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敬业”即对自己的事业、学业专心、尽职;“乐群”就是乐于与好朋友融洽相处,这本身就蕴含着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十分推崇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崇高境界。
每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会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核心内容,为了求得学校跨越式发展,乐群小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校情,探索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创建之路。由于多年来学校营造了和谐的乐群团队,挖掘以上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的特点,因此学校决定在突显“乐群”的“乐”字上下功夫,把“快乐教育”定位为学校今后的特色发展方向。
围绕学校快乐教育的办学特色,以“乐”为桥,学校提炼出了“敦品、励学、敬业、乐群”的校训,确立了“为每一个孩子快乐成功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目标,凝聚出“快乐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追求“集乐于群、聚和为谐”的人文思想,努力打造“乐育、乐业、乐奉献”的教师队伍、培育“乐学、乐思、乐创新”的乐群学子,这些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使乐小快乐校园文化不断走向个性化、特色化、精品化的道路,为师生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
二、用校园文化润泽师生心灵——谱写一首生命的诗
(一)加强校园文化静态建设,发挥熏陶作用
1.凸显主题的魅力校园
有人曾说: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寓美于景,让校园成为师生生命的花园”是乐群小学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学校围绕“乐”字做文章,为建设一座“环境优美、富于童趣、彰显快乐特色和艺术特色的花园式校园”而努力。
一进校门,你就会感到这里是孩子们幸福童年和成功开始的地方。“爱国篇”、“学习篇”、“理想篇”等散见于校园中的名言警句,对学生形成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乐群小学的校徽高立于楼顶中央,形状仿若三架飞机穿梭蓝天,标志着学校的科技教育办学特色,更能焕发出学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快乐童趣教学楼、快乐娃评比园、快乐娃气象站、快乐娃行为规范墙、快乐七彩休闲苑、快乐校园小精灵、快乐知识小城堡、渴乐吧饮水间、快乐娃农庄、构成了突显“乐”字主题的九大景。
2.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我们在有限的教室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室环境的创设,充分发挥环境的优势,让学生充分感受环境所带来的艺术体验。
各班以快乐为主线,设计个性快乐班名、打造个性快乐班徽、个性化的中队目标栏、编排个性快乐班舞,将美术和音乐渗透班级文化,富有班级特色的图书角的开放,营造了书香氛围,打造了书香校园。
3.绚丽多彩的走廊文化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楼的功能,学校设计了不同主题的五长廊:(星光长廊(含快乐格言名句廊)、书法绘画长廊、手工作品长廊、师生风采长廊、师德特色长廊)。艺术特色长廊展出一幅幅画技娴熟、艺术精湛的学生绘画作品、书法、摄影作品、手工作品。孩子们的自信倾注于画笔中,孩子们智慧流泻于作品中,充满着艺术,充满着灵气。优美的艺术环境,给孩子留出了一方自我特长展示的天地。
(二)激活校园文化动态活力,发挥引领作用
1.队伍锻炼内功——打造快乐教师是校园文化软件建设的重点
这些年来,学校为培养乐育、乐教、乐奉献的教师群体,开展了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组建了快乐学习型教师社团——“群乐会”,将“主粮”(师德师风建设、专业知识技能)与“杂粮”(特长培养)结合,注重教师的兴趣+素养,合格+特长,让教师们凭借自己的兴趣自主参与:“乐之韵女子乐坊”、“我形我像摄影小组”、“乐飞翔航模队”、“悦动花样三跳队”、“神采飞扬礼仪队”、“乐小书画苑”,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快乐学习交流方式。
2.活动启迪心智——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载体
校园走廊文化 篇四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2009年3月26日(星期一)是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今天,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交通、学习活动、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安全事项向大家提出如下要求:
(1)做好春季防病。春季是多种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同学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教室勤通风,勤锻炼,不暴饮暴食。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以免发生食物中毒和诱发肠道传染病。各班要做好每周的个人卫生检查,及时填写个人卫生检查表,一旦发现有传染病发生,要在半小时内向校长室报告并立即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不能任之蔓延。
(2)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牌无证的车船,不乘坐非载客车辆。未经培训不骑摩托车。乘坐公交车应自觉等车靠边停稳后,按秩序上下车。过马路左右看。按照中小学生在校安全规定,年龄不足12周岁的学生一律不得骑单车。同学上学、放学走路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机动车辆,谨防意外事故发生。
(3)安排好作息时间,既要学习好,又要休息好。课间和周末适当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在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谨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4)不和生人搭讪,防止坏人拐骗,现在的社会比较复杂,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做到生人的话不听、生人的事不做、生人的路不带、生人的东西不拿。
(5)不允许玩火、玩电,防止人身伤害,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禁止将爆竹、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品带入校园,更不允许将刀、弹弓、防真气枪等危险玩具带进校园。
(6)全体同学要自觉遵守教学楼文明公约,不得爬到外侧的窗台,不得坐到走廊栏杆上,不得在通道、走廊、楼梯上急促追赶或打闹,避免撞伤或影响他人。要严禁通道、走廊跳橡皮筋,在教室或走廊上,训练弹跳摸拍高处设施物品的现象。
校园走廊文化 篇五
关键词校园环境;廊空间;设计;原则;营造;意境;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廊空间是常见的建筑空间类型,具有特殊的空间特质,在建筑群体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在现代建筑空间及城市空间中,廊空间仍是常用的设计元素。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中廊空间的概念
本课题所研究的廊空间是置于我国中小学校园环境背景下的构成校园环境空间构架的廊空间(如建筑之间的连廊、外廊等),是为在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 6~16 岁少年儿童及教育工作者使用的特定空间类型。在校园的建设中,环境塑造与空间创造不可完全分割开来,而是相辅相成的。校园环境的塑造,受建筑群组合,植栽特性与景观构成、交通系统、流线模式等的影响。虽然是次要的辅空间,但是,廊空间在校园环境的空间的组合中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校园教学环境中廊空间的设计和意境营造进行研究,能达到更好环境品质的要求,能创造出更有感染力的场所。
二、现代中小学校园中的廊空间
中小学校园教学空间环境架构主要分为了 3 种模式:线性模式、庭院式、复合式,其中庭院式、复合式较受师生们的欢迎。无论在哪种模式的校园空间中,廊空间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线性模式校园中,各建筑物内部空间依靠直线状的走廊加楼梯进行组织,各建筑物之间的外部空间依靠直线状的道路进行组织,其校园的空间形式较为单调,其“生长”也呈线性趋势。中型及小型规模的线性模式校园中,其人行系统的可达性好。由于此种校园空间环境模式是现代校园的最早的定型模式,存在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师生们喜欢的百分比中仍占了不小的比例。采用庭院式的校园一般学校用地面积不大,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庭院式模式易创造出较强的空间层次感,比如:架空底层,使底层建筑空间和庭院空间相互融合等,庭院式校园环境的生成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其以庭院优雅、轻松的环境气氛受到了师生们的喜欢,不过也有学生反映在庭院式校园中,若庭院尺度设计不当,如教学楼之间间距较小就会造成上课时的相互干扰。
复合模式更适合于规模较大的学校。复合模式校园空间是丰富的,是开敞与封闭相结合的,复合模式校园的关键在于协调好空间环境与人行系统之间的关系,即在追求丰富的空间、优美的环境的同时,要兼顾到人行系统的可达性、通过性等各方面要求,以免大而不当,美而不便。随着现代中小学校园功能的日趋复杂,校园规模的逐渐加大,复合式将是中小学校园空间环境发展的主要方向。
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上来看,廊空间的运用都是广泛而且影响深远的,它形式多样,运用灵活,是功能建筑和功能空间的有效补充。自古以来廊空间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校园环境中如果少了廊空间这一元素,就会失去很多人性化的空间。
三、中小学校园环境廊空间设计原则
结合建筑思潮及当今中小学校园生活发展要求,廊空间的形态塑造及设计都应符合适用性、整体性及开放性的原则。这也是对现代建筑中廊空间多样化功能的共同点、形式的共同点以及设计倾向的总结。
3.1 适用性原则
廊空间的形式首先应符合中小学校园的使用要求。两千多年前,罗马伟大的建筑家维特鲁威在论述建筑时,就曾把适用性列为建筑三要素之首。交通联系、流线引导是廊空间最基本的物质,是廊空间存在的基本前提。此外,适用即适合人的使用。从人的生理要求来看,廊空间应具备一定的舒适度。故廊空间的使用对空间的量、形、质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定性。
3.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指的是形成建筑单体内部空间的整合以及建筑与环境的整合两个方面的内容。廊空间与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之间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廊空间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必与其他空间元素及环境因素发生关联。为求得空间之间的和谐与秩序,廊空间在群体空间组合中必须注意整体性的创造,遵循多样统一的形式美的规律,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并采用系统化的设计手法,避免对廊空间形态变化的片面追求。
3.3开放性原则
廊空间的设计应注重场所精神的塑造。近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在改造和征服自然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拜倒在唯理主义文化脚下的时候,人们为了摆脱纯科学对人类天性的控制发起维护人性尊严的人文运动。以人为本,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怀人的生活质量。在廊空间的设计中更加注重开放性的营造。开放性原则的提出是对现代建筑中的廊空间典型特征的总结。开放的廊空间一方面空间趋于开敞化与外向化,另一方面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运用在公共建筑中可创造极具活力的积极空间,在居住建筑中则可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开放性”一词来源于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多指城市中公共性的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广场、道路、公共绿地和休憩空间等。西方古典建筑中,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现代建筑削弱了他们之间的界限,创造开放性的廊空间便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四、校园环境中廊空间的意境营造
校园环境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正常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环境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中小学校园环境的这种教育功能、对精神塑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小学校园环境意境,主要是指能代表中学校园和中学生精神风貌的空间氛围。它是由校舍建筑、校园小品,校园绿化、校园的空间架构等因素体现出来的校园内在精神品质和风貌,是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方面。空间意境的创造,建立在客体的景观建构之上,廊空间便是建筑意境的构景元素之一。
廊空间可造就幽深景域。一方面,廊空间具有像帘幕似的分景、隔景的作用,避免了景物一览无余;另一方面,廊空间形式比较灵活,宜曲宜长,避免了景物的直、浅、露,有助于削弱宏大感和淡化乏力感。此外,廊空间的曲折,使空间穿插、虚灵,造就“隐”的意蕴。不同类型的庭院单元具有不同形态的廊空间,中小学校园的形式应活泼、自然,而廊空间比较灵活、曲折、多变,可形成庭院空间的多变形态。空间界面的开敞增加了空间层次,使景观交融,造就舒畅、幽深的空间境界。尺度宜人,为孩子们提供赏课外活动、交流及休息空间。
适宜的场所营造可使廊空间成为中小学校园中的积极空间。所谓积极空间,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也就是有适用性。空间以人为中心才富有意义,“所有自发性的、娱乐性的和社会性的活动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有在空间环境相当好,从物质、心理和社会诸方面最大限度地创造了优越条件,并尽量消除了不利因素,使人们在环境中一切如意时,它们才会发生。中小学生的身体、认知、技能、学习等都处在发展时期,易受环境影响。因此中小学校园中的廊空间更应具备各方面宜人的空间环境,创造出人性化场所,否则,廊空间就只是死气沉沉的走廊而已。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廊空间在中小学校园建筑中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但一般只停留在作为交通空间使用的层面上,而廊空间的功能作用却远远不止于此,显然廊空间在中小学校园环境中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在提高中小学校园环境品质方面还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G·F·麦威克。 学校学习环境中的感知因素:[M]. 2010.
[2] 杨能生。 重视个体差异, 注重全面发展:[J].教育研究, 2008.
[3] 王检。 关于素质教育政策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4] 石国兴, 李晨应。 中小学校长素质教育观念与行为的一致性研究:[J].教育研究,2000.
校园走廊文化 篇六
【关键词】 校园文化 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
教育学原理指出:“儿童是在同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交往过程中认识世界的,认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才能、性格、理想和信念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境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个性和才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说明了好的环境可激发人的内在潜能,使人进取奋进,尤其是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它需要担负起育人的责任,通过校园环境体现出育人的精神,可见校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一、对校园环境文化的理解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而校园环境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环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师生们每天很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接近傍晚,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个角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所以我认为校园环境建设特别重要,我们应该重视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让环境处处育人。
二、校园环境设计理念
首先明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一种大智慧》这本书中说:“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孩子做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加重要。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所以,教育决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大智慧。”那么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校园环境体现教育的精神。校园环境需要把教育的精神贯穿始终,寓教育精神于环境之中。我在设计学校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了“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主题空间环境为主营造育人之境,每个空间环境之间又互相贯通,彼此产生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校园环境设计实施
㈠综合教学区设计
1.教学区
走廊墙壁设计,一楼名家诗词欣赏,二楼名人百传,让学生追寻名人成长奋斗的足迹,三楼墙壁设计民族文化瑰宝,让学生感知民族文化。四楼古人名言警句,让名言警句成为学生成才路上的指路灯。教室设计:每个班级门口设有班风特色展示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教室黑板正上方国旗两边是八字的校风,体现庄重肃穆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室后墙是班级展示版。
2.办公区设计
办公室体现严谨、庄重、每个办公室的墙壁上都配有教工展示板,内容有师德师风展示及才艺展示、诠释了广大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领悟。
3.实验区设计
机器人实验室、综合实践室、自然实验室设计合理规范,使学生在这里逐步接触各方面的科技知识及综合知识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4.立意深远的长廊设计
⑴德育长廊。一楼有长幅画卷《百子图》再现可爱的孩子们的童真、童心、童趣,美德少年榜美德少年的动人形象,二楼主题是师德师语,由木雕竹简韩愈的《师说》和教师对教育的感悟。楼梯部分是《清明上河图》《陋室铭》、我爱家乡图片等等。三楼道德讲堂,背景是以清明上河图为内容的背景墙,墙上悬挂竹简老子的道德经,后面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文字的浮雕字,让学生认识儒学中华传统美德。四楼是竹简《道德经》。⑵外语长廊。外语长廊,墙面上是外语活动图片展,西走廊拐角处是外语角外语书吧构成,同学们课间可以到这里交流外语,长廊向北延伸至室外长廊配有漂亮的欧式椅子,供同学们看书休憩。⑶科技长廊。三楼楼梯至西走廊为科技长廊,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科学宫,门口由绿色植物构成,一进门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地球仪模型,墙壁上挂着图片有科学家、科学发明等等。北面是一个的指南舵。同学们在这里感受科学的奥秘。
㈡多姿多彩的多功能活动区设计
一楼读书世界长廊,长廊两侧的墙上中外文学名著及小学生必读书目介绍,爱心书吧。二楼体育世界长廊有各种体育项目介绍、奥运冠军事迹展板、还有学生及教师的体育活动照片。三楼美术天地长廊展示着同学们创作的作品。四楼音乐时空长廊。
各功能活动室设计:阅览室:体现“雅、馨、静”,给人清洁畅快之感;墙面是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毛笔等装饰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享受学习的愉悦和获取知识的快乐。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国画教室环境设计优雅,合唱教室,以流动的音符为背景,阶梯式台阶设计。古筝教室古色古风。舞蹈教室:舞蹈教室宽敞明亮、以“让舞蹈艺术注入每颗心灵”为主题,红木的地板、落地的衣柜、玻璃排镜、固定的把杆等。会议厅布置庄严、简洁、大方。
校园走廊文化范文 篇七
2006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随后各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下发实施意见。2006年7月,文登一中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文登一中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在原来的基础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更加蓬勃开展起来。从文登一中三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的历程来看,除了制订明确可行的目标和形成良好的机制,科学务实的做法是关键。
一、校园文化建设“明线”―― 构建校园文化的“形”
1.硬件建设
学校硬件建设承载着文化底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重视环境育人作用,把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作为育人的载体,追求“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境界。进入一中的校门,从孔子、孟子到爱因斯坦、达尔文等几十尊中外名人头像雕塑和道道催人奋进、激人成才的红色名言牌分立甬路两旁;百米长廊的起点处用汉白玉雕刻着学校办学宗旨:“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学有专长,锐意进取”;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等内容的宣传牌都伫立在学校的显要位置。
校园中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草坪中有各种主题的雕塑,有“羊跪乳”“牛舐犊”“回报”等以“孝道”“感恩”为主题的雕塑,有弘扬强悍精神的“雄鹰展翅”雕塑,也有倡导勤学的“读书”雕塑和寓意读书启智的“金钥匙”雕塑……学校东有“百米彩灯文化长廊”,西有“时政宣传”长廊,中有“科学博览”环形画廊,北有“一中足迹”藤廊,四个专题长廊都设在师生时常经过的路边。其中开辟有“时政新闻”“教坛指南”“学海导航”“人与自然”“青春旋律”“心灵港湾”“体育天地”“卫生常识”“七彩画苑”“校友名人”“教坛精英”“校园之星”等主题的栏目,内容常换常新。在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公寓各层走廊建起了科技文化长廊,包括诺贝尔科学家走廊、百年科技走廊、奥林匹克走廊和文化生活走廊四大专题,200余块看板。建立了《校史展室》《德育展室》《综合治理展室》《党团建设展室》《心理健康教育展室》等多个展室。在办公楼、教学楼、阅览室内悬挂着部分文登一中校友和老师的画像。努力使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说话,一墙一廊皆育人”,让学生在校园里,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自己学习的榜样,走到哪儿都能看到激励自己的名言,突出校园建设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作为一个老牌名校,文登一中在历史的积累和现在的硬件建设中,充分体现出整体与局部的和谐、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知识与艺术的渗透。
2.制度建设
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文登一中教师评估办法》《文登一中班级考核评估办法》《文登一中教研组考核评估办法》《文登一中教师工作行为规范》《文登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的制度,形成《文登一中制度汇编》,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创造了良好环境。
3.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为了创建更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提供更广泛的交流学习平台,学校特别重视校报、校刊、网站和电视台的建设。校报、校刊1999年1月创刊,同时开通了学校网站,10年来为教育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比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2008.11)等多项荣誉。
二、校园文化建设“暗线”―― 铸造校园文化的“魂”
1.组织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在于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培育优秀的团队、构建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更高层次。
班主任队伍建设:结合市优秀班主任、学校十佳班主任评选,大力表彰优秀班主任,树优秀班主任榜样。为班主任订购《班主任工作漫谈》《班主任兵法》等书籍和《班主任》杂志,引导班主任读书学习;校报开设《班主任工作心得》专栏,引导班主任及时回顾反思,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实行班主任每周一早例会制、每月班主任例会制,及时交流班级管理工作,做到全校班主任工作情况始终处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状态之中。
教研组长队伍建设:结合市优秀教研组评选和学校十佳教研组长的评选,树优秀教研组典型。利用经验交流会、校报校刊等形式,开展教研组长经验交流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机会。除坚持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外,要求教研组长进行教研组工作月计划和总结,同级部不同学科组相互交流,每月至少举行一次全校同学科教研活动,提供三个年级同学科组交流平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同时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由专门领导负责,实行科研处、教导处双重管理,保证在具体教学、个人成长等方面都有人管。每年开展“文登一中教坛新秀评比”“十佳青年骨干教师”评比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对优秀青年教师大力表彰,形成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实行青年教师月例会制度,每会一专题,每会解决一问题,保证培养工作的连续性。青年教师同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一帮一结对。选拔优秀年轻教师担任助理班主任,培养班主任第二梯队。
2.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开展多种活动,即从“响起来、唱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等可操作层面入手,丰富校园生活,活跃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打造文登一色鲜明的校园精神文化。
响起来:办好校园广播,早、中、晚饭后三个时段开播,播出内容经过精心挑选并严格审批,以轻音乐、配乐诗、配乐散文、新闻、科普、心理知识等为主。
唱起来:学生每天上午、下午课前集体唱歌,大唱健康向上的歌曲,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情操。每年举行五四合唱比赛、元旦文艺晚会等,师生共同参与。
动起来:①在教师中进行“热爱一中、赞美一中、奉献一中”教育,开展欣赏教育、感恩教育、“三心――爱心、诚心、责任心”教育等活动。②开展“树榜样、学榜样、超榜样”活动,大力表彰各级各类优秀教师。③实施“读书富脑计划”,开展“读书、学习、反思”活动,向教师推荐、为教师订购优秀图书,要求教师撰写读书心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通过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校报校刊等形式刊登教师的优秀作品并进行评比表彰。④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开展“细节决定成败”等专题研讨会,促使学校各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能够从细节入手,以抓好每一件小事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推动部门和学校工作的开展。⑤充分利用教师节、国庆、元旦等节日,在学生中展开给老师和父母一句话、一张贺卡、一个真诚的鞠躬活动,表达对老师、父母的感激,体会老师、父母的辛苦;通过演讲赛、辩论赛、签名仪式等形式进行感恩教育和欣赏教育,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通过“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诚信、责任、礼仪、仁爱、尊重、公正为六大目标的“学子修身行动”。
校园走廊文化 篇八
走进校园,迎接你的是满面春风的老师们和文明礼貌的同学。然后映入眼帘的是长长的二廊:文化长廊和灯箱长廊。在宽阔的林荫大道右边的宣传橱窗里,是校园的小主人们——“校园之星”的照片资料,优秀习作。灯箱长廊是由一大排路灯灯杆上悬挂的椭圆形灯箱成
的,上面写了各种各样的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的名人名言。
林荫大道的左边,是我们学校美丽的二园——“四友园”和“爱心园”。“四友园”里有青松,、劲竹,、腊梅和刻有“与书为友”的文化石。这是在提示我们:与松为友,高洁自身;与竹为友,独立其行;与梅为友,仙韵其骨;与书为友,乐在其中。让我们从小养成高风亮节的性格,长大后为人类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爱心园”里有扇形喷泉池,祖国版图长城和五彩鹅卵石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花坛里坐落着两弹元勋邓稼先和。喷泉池里有假山,石历,美丽的鹅卵石和形态各异的小鱼。假山整体看是一个笔架;,细看,有的像骆驼,、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孙悟空,、有的像仙女……真是有趣极了。池里的石历上刻着我校的建校日期:2003年2月23日,星期日。池里的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在微风吹拂下,涟漪层层。池里的鱼儿可真淘气,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时而躲入石缝中。花坛里有报春的望春花,还有茶花,杜鹃花,常青的塔松,红叶似火的红枫,等等。祖国版图是由红花积木组成的,里面有红、黄、蓝三色树芽形主题钢塑,它的形状表明“一枝独秀,枝枝俊秀,满园春秀。”长城是由一排苍翠欲滴的塔松组成的,这些塔松被巧手的工匠们修剪成了长城的形状。每当我看到祖国版图和长城,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宽广美丽的操场就在灯箱长廊的右边,绿茵茵的,四周是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体育课上,同学们有的跳皮筋,有的踢足球,有的玩“老鹰捉小鸡”的等游戏,叫喊声,欢呼声,嬉戏声交织在一起,犹如动听的交响乐。
校园走廊文化 篇九
关键词:校园建筑 景观
Abstract: the campus building in the eyes of a special as a designer has been building and exist, we will pay in design campus architecture is different from residential, office, market, building energy, to reflect the unique buildings on campus, this unique in my opinion reflected in the building and campus culture, school concept and natural ecological combination. A good campus design can let a person through the campus architecture, landscape can understand the campus culture.
Keywords: campus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沈阳建筑大学学校的设计,可以说很好地把握住了校园文化和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并生动地以多种形式展现给人们。作为在校学生,我属于这个设计的“频繁体验者”,因此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体会设计者的每一份细节和心血。在我看来,如果说各处的建筑与景观是我们学校校园文化的体现之所在,那么长廊就是维系这个所在的生命线。
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
从景观规划来说,学校需要有一条轴线,它并不一定是实实在在的一条主干道,但一定要起着统领整个学校的作用。有的校园用主干道的方式体现轴线的主导,有的校园用标志性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纵列摆放来体现,也有的校园用植被、水域等。而我们学校以长廊的方式诠释这种轴线的意义,我觉得非常特殊。并且我认为这种设计思路的出发点并不是求新颖,求另类,而是实实在在从功能需要上考虑的。按我的理解,以长廊作为轴线把握全局,有着功能完善、适应气候、交通便利、增加交流、和整体性强这些值得肯定的优势,也正是这些优势与轴线结合,成就了我们学校的自身特色。
首先,功能方面是设计时优先考虑的方面,长廊在功能上起着一个连接教学区与教学区、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的生命线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手法简洁地将校园划分为两大区块,用长廊做过渡,而不是像普通校园那样教学区又分为各个不同学院,每个学院形态样式千差万别,使得校园功能流线都变得复杂繁琐。
第二,长廊以及以长廊形式存在的教学区域,是适应沈阳的寒冷气候所诞生的,是因地制宜的。以寒冷气候为主的沈阳地区,大多数的时间段都非常的寒冷,而长廊作为室内空间无缝地连接到了各个教学区域,学生从生活区走到指定教室时几乎不用经历室外空间,极大的改善了寒冷气候时的周围条件。这种考虑气候并解决气候劣势做出的设计我认为是十分人性化的设计,也是长廊成为整个校园的生命线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校园的交通问题一直是校园设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在的普遍现象是,校园规模越大,自行车停放越多,有的校园(例如湖北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自行车的堆积已经成为校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学校的长廊,可以说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如果说我们学校骑自行车的人少是因为冬天沈阳太过寒冷,我并不否认,那么春秋之季我们依然很难发现很多人骑自行车在校园里穿梭,这就能凸显出长廊的优势了,它自然地以直线连接到了每一个教学区域,使得学生很自然地选择这条最短的路径而步行进入长廊,避免了自行车的泛滥,也节省了自行车停车场的空间。
第四,也是我认为长廊的最具特色的设计构思,就是增加了各个不同学院和机关之间的交流,这些交流来源于无意识中各个不同流线之间所产生的交集。在普通的校园中,一般都是各个学院独门独派,各自占领一栋楼或者几层楼,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学院的学生们很难有在一起互相了解的机会,而长廊以廊的方式连接了每一个学院区域,例如要去土木学院,必须经过管理学院,那么土木学院的学生在路过时就会对管理学院有一个无意识却又强制性的了解,同时这也推动了各个学院美化自己学院廊道,丰富自己学院内容的一个动力。这种互相交流,学院之间互相了解的构思,源于长廊的联系。长廊,以生命线的角色打通了不同学院之间的隔阂。
第五,长廊使得校园的整体性更强。这个整体性,不同于第一条所说的单体功能上的整体性,而是强调以长廊为轴线的整个教学区与校园其它场所之间的整体性。普通的校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运动场周围不同方向有着不同的学院楼或机关楼、宿舍楼,每个学院楼在不同地方杂乱的摆着自己的绿化带或特色角等等。整个校园看起来更像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的建筑单体所拼凑出来的体块集合。而我们学校的整体性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长廊联系了所有学院与办公,使得整个教学区域成为一个大的整体,这个整体与运动场、广场之间的关系简洁明了,整体内部每个交叉都形成一个内部庭院,整洁有序,既能体现整体之完整统一,又能表达个体之独立风格。我认为这样的“整而有序,分而不乱”的设计思路是体现校园风格特色的重要手法。
以上的五点优势,以长廊为焦点,显而易见地体现出了我们学校校园形态上的独特之处,而我们的校园文化,我认为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独特形态上的,以建筑符号、校园景观、学生活动和校园历史等作为载体所体现的校园文化,如同建筑所用的砖材质、校园的水景和稻田、学生活动在长廊内张贴的海报,学校各个领域在长廊内的简介等等,存在于长廊内部或周围的各个角落,让人时时刻刻能体会到校园的独特氛围。
长廊在我们学校的地位如果用生命线来比喻,我认为毫不夸张。它联系着太多东西。然而在优势存在的同时,也带了了一些不足。在我看来,长廊所带来的缺点主要有两点。
首先,长廊的体块注定会使得整个校园在节能方面存在问题。一个从头到尾包括交通空间全部处在室内的建筑群,需要有更大的耗能,特别是处在寒冷气候的沈阳地区,在冬天整个交通空间都需要保温,会消耗大量能源,这在节能方面给长廊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廊需要存在更先进的保温技术来缓解能源的消耗。普通校园中各个学院区域的交通联系大都由校园道路来充当,牺牲了保温的条件却得到了相较而言更节能的结果,因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冬季温暖的环境和节能也不可兼得,但是这两者却可以互相协调,长廊的不节能,可以通过改善保温技术来解决,使得这两者互相协调而取得最大限度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