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通用7篇)4-17-55

下面是快回答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找到的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通用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 篇一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80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6-0808-04

民族传统体育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确定民族传统体育学为体育学下的二级学科,纳入了学科发展的轨道。1998年,民族传统体育出现在国家教育部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上,自1999年开始招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这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丰富体育文化,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国外没有现成的经验,国内的理论研究视野多局限于项目和技术,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支撑和宏观上的把握。十年过去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体系建设仍然处在经验阶段。表现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主干课程是武术学科,武术学科研究的内容又多为技法。

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学成为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弘扬民族体育精神的载体,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完善奥林匹克运动的载体。必须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民族传统体育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武术学院毕业并参加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武术学院2003级应届毕业生、2005级在校大学生、在校学生的家长。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文收集的资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教育部关于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的指导文件:2) 开设民族传统体育学部分高校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教学文件:3) 2000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1.2.2问卷调查法本文根据调查内容所需设计四类问卷:调查对象是如上“调查人员”栏所述四类人员。共发放问卷450份。其中往届毕业生50份,回收38份:2003毕业生85份,回收79份:武术学院在校2005级学生100份,回收89份:学生家长45份,回收36份。问卷进行了新度、效度检验。

1.2.3逻辑分析法本文依据对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目标为逻辑起点,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时分配等相关问题进行依次递进的逻辑推理。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问题原因和解决对策。

1.2.4数理统计法将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并在SPSS上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目标的设定

2.1.1确立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2.1.1.1我国当前政治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对高等人才的需求我国正处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明确指出我国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就是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当前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学生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健康人格的铸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2.1.1.2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人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科视野和学术氛围局限: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 具备人文知识;2) 理解人文思想;3) 掌握人文方法;4) 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素质缺乏会影响大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对工作的创造能力、对问题的洞察能力、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能力。而文化素质欠缺,文化根底肤浅,正是当代学生素质缺陷的突出表现。

考察世界高等教育,有两种典型的模式:1) 以美国为代表的通才教育,2) 以原苏联为代表的专才教育。在信息时代,“方法教育”尤为重要。方法教育的实质在于学习技巧的提高与学习的有效性的增强,在于对资料卡、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网的充分利用。

文辅相教授提出教育的第3种模式:“普通教育――专业教育――‘临床’教育”的构想。这种基本模式的设计基点在于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普通教育与专门教育的关系,实行专业性教育与综合性教育相结合,让专业人才的成长建筑在较宽知识面的基础上。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实行现代科学教育与现代人文教育相结合,让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建筑在较高文化素养的基础上。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实行理论与实际结合,让人才的培养不囿于书本和学校的范围。

2.1.1.3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特性对其培养目标的要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形成的民族文化在体育领域的缩影,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身体活动形式、内容、风格、偏好等。随着国家地位和民族威望在国际社会中迅速提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开始走上了全面振兴的道路。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它所承载民族自身内在的信仰、思想、文化素养的追求,或者说人文精神、文化底蕴是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重要文化标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充分挖掘其教化功能,振奋民族精神正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这一点是确立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立足点。

2.1.1.4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需求状况由于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设置包括三个专业方向:武术方向:包括套路、散打:民族民间体育:体育养生。

2.1.2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确立

2.1.2.1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目标存在问题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建院1958年。1998年以前,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了解决武术师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根据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需求,民族传统体育学于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批准,被设为体育学下的4个二级学科之一;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武术专业拓宽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前身为武术学科)的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表1)。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目前民族传统体育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存在问题是:过窄的专业技术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与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相背离。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并且与社会发展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需要相脱节。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与培养方向存在差距。

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培养的学生就业定位在运动训练和学校体育教学两个方向。然而,近三年的就业形势表明,毕业后从事专业运动训练的学生人数占毕业总人数不足2%;毕业后从事教学的学生人数占毕业总人数不足20%;从事公安的学生占到15%以上,有不少学生选择了自谋职业。而且,通过在校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显示。有45%左右的学生和38%的家长希望毕业后从事公安工作;有30%的学生和35%的家长希望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只有8%的学生希望从事教练员工作。这种培养方向和就业实际的差距一方面来自于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目标的单一性,另一方面来自于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普及化所带来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综合性、高学历的现实状况。

2.1.2.2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目标定位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目标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精神、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实际工作能力较强: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以及相关领域教学训练、管理、社会健身咨询与指导以及安全机构等工作,承担弘扬和传播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2.2民族传统体育培养规格及其能力2.2.1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培养规格及存在问题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2003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受到这些方面的技术、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组织教学、训练、科研、竞赛、裁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具有在本专业领域进行教学、训练、指导与管理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所制定的与本专业有关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有关本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目前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没有体现素质教育和人文修养的理念;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没有体现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而是过分强调专业技术;在技术上有过多依赖竞技体育的倾向而缺乏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不具有本专业特色能力,缺乏社会竞争力;没有体现一专多能的社会需求,能力结构单一。

2.2.2民族传统体育培养规格定位作为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学生理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文化素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学习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加强文学、艺术等诸方面的修养,必须达到高等教育标准,能够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核心是做合格的大学生。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核心是做当代合格的中国人。

道德素质:遵循社会公德和较高职业道德的素养。核心是做高尚的公民。

业务素质:一专多能,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核心是做合格的高层次劳动者。

身心素质: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好、适应环境能力强。核心是做具有强健体魄的人。

综合素质:既要具备专业特长,有鲜明的个性,又要知识面宽,全面发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保持可持续发展。

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培养规格应定位为:

本专业学生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主要掌握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接受相关技术、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组织教学训练、组织竞赛、管理、社会指导及相关领域的实践能力。

毕业生应补充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对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继承和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一定法律、公安领域相关知识,为从事国家安全机构工作打下基础。

2.3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2.3.1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历史回顾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几次大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课程结构有所改革,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但就大的框架和体系而言,基本上仍然延续了50年代初的模式。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包括:

1) 公共必修课。共30学分占到总学分的18.18%,其中外语为16学分、计算机为2.5学分、政治思想教育为10学分、军事理论为1.5学分、法律基础为1.5学分。

2) 专业必修课程。目前包括体育学概论、应用写作、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学、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文化概论、运动训练学、科研方法概论、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和专项训练。共70学分,占 43.75%。

3) 限制选修课(一)。包括传统武术各拳种、中国武术史、武术基础理论、中华体育养生概论、古汉语、体育社会学、中医基础理论、体育测量与评价、可视化程序设计以及中国式摔跤、体育养生、、木兰扇、舞狮、短兵、太极拳、散打、跆拳道等专业技术课程。共28门课,选够25分,其中必须包括10学分学科知识。

限制选修课(二)。分为运动训练方向和体育师资方向。前者包括运动训练方法、运动生理机能评价、运动员科学选材、疲劳恢复与营养、运动员生理机能生化评定、运动员心理咨询与训练、运动生物化学、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后者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学校体育学、体育舞蹈、田径、篮球、乒乓球、体育游戏、体育保健、教育心理学、足球、体育教学基本技能。选够10学分。这类课程主要是为将来择业准备的教育。

4) 任意先修课。共15学分,占9.39%。

5)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学术活动三部分。共10学分,占6.25%。

完成全部计划共160学分达到毕业标准。

2007年计划虽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基本格局没有变化。

2.3.2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 目前许多全国重点院校都推行“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在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逐步推进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而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课程几乎占据了77%。这严重偏离了目前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方向,尤其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太大,通识教育严重匮乏,更像是职业教育。

2) 除了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跨学科的内容外,民族传统体育跨学科的课程少之又少。现有的课程存在重复设置现象。例如,运动训练极其相关学课课程多处重复;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基础理论、中华体育养生概论存在重复设置;中国体育史、中国武术史存在重复设置现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之间存在重复设置想象。术科类的重复设置现象也相当严重,套路类的专项训练与竞技武术中的长拳、太极拳、南拳、刀枪剑棍术有大量重叠、而传统武术也包括这些内容。专项训练中以散打为主、副项包括短兵和跆拳道,而限制选修课也有这些课程的设置。

3) 学科建设不够完善,缺乏支撑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主干课程。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对外的主干学科有:体育学、历史学、中医学三门,主要课程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武术理论基础、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医学基础、专项理论与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这显然存在明显不足。

主干课是指对专业建设和发展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核心课程,是对实现培养目标能起主导作用的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设置中缺乏支撑本学科的主干课程。当然,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起步较晚,学科建设由不成熟到成熟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基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影响了本学科发展。再者,尽管学科成立已经有十个年头,有近80所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但是缺乏学术交流的平台,没有相关的专业学术刊物。没有权威单位领导,各自为政,重复办学现象严重。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

2.3.2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方案首先,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养。通过增设通识教育中哲学类、文学与艺术类、历史类课程;专业理论中国武德教育课程;跨学科拓展课程公安基础理论类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中的人文社科课程。即全面,又灵活全面培养综合素质和加强人文素养。

其次,淡化竞技,突出技能培养。适当减少运动训练方向的课程和学时比例,增设提高学生技能的课程尤为重要。例如,通过专项教学与训练,在保障专项训练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增加假期社会体育指导环节,扩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才干。

增设公安类基础理论课程有利于增强学生与法律有关社会学知识;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特殊性,有利于进行预防犯罪教育,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就业方向的引导,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目前,毕业的学生中大约有20%左右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公安、特警、等相关工作,而且随着公安院校的转型,未来到公安系统就业的人数有增加的可能。

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主干课程的最终形成。目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缺乏主干课程。通过增设武德教育、武术文化学等相关课程无疑丰富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的内涵,为民族传统体育主干课程的形成奠定基础。

凸现学科体现特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课程改革中增设武德教育、武术文化学等相关内容正体现了继承、传播和弘扬民族精神。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培养目标缺乏当代教育理念:过重的功利导向,没有体现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需要相脱节;没有体现民族传统体育在培植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2) 在培养规格上,没有体现倡导素质教育和人文修养的理念;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过分强调专业技术的提高:在技术上又过多依赖竞技体育而缺乏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不具有本专业特色能力,缺乏社会竞争力;能力结构单一,没有体现一专多能的社会需求。

3)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存在重复设置现象:学科建设不够完善,缺乏支撑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主干课程。

4) 应增设哲学类、文学艺术类、史学类、公安类基础理论和武德教育课程。

5) 淡化竞技,突出技能培养。应适当减少运动训练方向的课程和学时,增设提高学生技能的课程。

6) 在学院范围内有目的的引导开展社团活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校内课程与校外学习相结合,拓展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2建议1) 成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会等学术组织,搭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平台,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设置等相关问题。

2) 成立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术刊物,构建学术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 刘靖,刘同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与发展现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2):41-42.

[2] 叶伟,王晓东,徐伟军。试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设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7(3):314-316.

[3] 王飞。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课程理论基础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 姚重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探讨[J].甘肃科技, 2002,(12):5-6.

[5] 吕丽萍。浅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2):31.

[6] 姜凤云。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16):133-134.

[7] 王润斌。略论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交互影响[J].山西体育科技,2006,(1):36-37.

[8] 马旭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重塑的诠释[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4):29-30.

作文--是最美的行囊 篇二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由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叫《根鸟》。故事的起源是根鸟在打猎时,猎到了一只白鹰,白鹰的脚绑着一张纸,纸是一个叫紫烟的姑娘写的,上面说她掉进了一个大峡谷,叫看到这张纸的人来救他。根鸟就踏上了寻找的路程,先是找了菊坡,可是没找到,又打算到远方的另一个峡谷找,经过了荒凉的青塔,让人受尽折磨的鬼谷,富饶的米溪,乱哄哄的莺店,最后终于到了大峡谷。在这一路上坑坑洼洼,不过最后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完成了目标,让我想起一件事。

记得今年艺术节,我报了“相声”这个项目,前年我也报了“相声”,可是就是为了充数,不在乎,下课和我的相声同伴说练习其实就是说说笑笑,台词也没背,最后只能打小抄,导致没得奖。可是今年就不同了,我不管在下课还是午休我都是一有时间就背台词,在家里一用空就表演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叫他们指出缺点,我并改正;不管多么迟睡,我都要在之前背一背;我曾多次说梦话还在背,爸爸、妈妈开始听到以为是小偷,起来看,后来才发现是虚惊一场,爸爸就和我看玩笑说:“你再说下去有两点后果。一、小偷来了被你吓跑,二、小偷来了我们以为是你在说梦话。”不过通过我的不懈努力,我最终获得了名次。

成功的道路是坑坑洼洼的,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人生最后的成功。

作文--是最美的行囊 篇三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上,我们始终都背着一个行囊。小时候,行囊中的东西很少,似乎只有玩物。长大后,行囊中的东西丰富起来。让我来跟你说几件我行囊中的物品吧。

“起床了!”我妈用她那惊人的嗓门像往常那样把我叫醒了。“哦,让我再睡一会”我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快!快!快!”妈妈几乎对我叫着说。于是,我不得不人床上爬了起来。有时我真认为到底是我读书,还是她读书。我缓慢地穿好了衣服,来到了洗脸池旁,定睛一看,哇!牙膏,洗脸水都帮我弄好了。每次看到,我都忍不住去亲我妈妈一口。

“唉,都不小了,怎么还跟个小孩子一样。”“嘻嘻,我要永远陪在妈咪身边。”我笑着说。洗濑过后,我便来到每天必定放着一碗蛋汤的餐桌旁,这蛋汤是妈妈每天六点起床用排骨汤替我做的,她说这样能补充营养。我麻利地吃完了蛋汤,准备出门的时候,妈妈说了一声“过马路安全点,要两头望一望。”“哦。”我背上行囊,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时,背后传来一阵阵熟悉的声音。是妈妈!“妈,你跑出来干嘛?”我问道。“哦,是你的牛奶忘带了。”说着,便把它放入我的行囊,我明白,那是亲情。

我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早晨,我经过一上午的学习,便去询问老师昨夜未弄懂的题目,看着老师那一双关切的目光,我不由得觉得温暖袭过心房,全身暖洋洋的,经过老师祥细的解说,那一个个在脑中的疑问都被老师一一破解。放学时,将书本放入行囊,回家途中回想一下今天所学功课,“温故而知新。”回家后,完成老师为我们布置的一本本作业,解决老师安排的一个个难题。将作业放回行囊,我明白,那是知识。

无论在人生道路的哪一处,无论人生正处于人生的逆境还是顺境。亲情与知识都将伴我们一生,管理好你的行囊,与我同行在人生道路上吧。

作文--是最美的行囊 篇四

走过了十四个春夏秋冬,我的行囊沉甸甸的,每每把她们全部倒出来,慢慢拾忆,总会首先拾起那份浓浓的母爱。

幼时,咿呀学语时,妈妈总一字一句耐心地教我。那时的口形,温柔的目光,还有妈妈散发着洗发水香味的长发,飘在我脸上时那痒痒的、酥酥的感觉,都成了我行囊中的一部分,温馨的一部分,妈妈那时的爱,像行囊口袋里的棉花糖,甜甜的,软软的,又有安全感。

长大些,妈妈开始在学习上有了一些要求,但还是充满浓浓的爱意。每当我学到深夜,她总为我端来一杯热腾腾的牛奶,精心准备一份甜点,她凑过来看我的目光从来都是柔柔的,能暖到人的心里去。一次,下了课,天空变得布满阴霾,并且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虽是小雨,但妈妈还是不放心来接我。雨渐渐大了,顶着狂风暴雨,她的身躯略显单薄,尽管如此,坐在妈妈背后的我,还是觉得很安心。看着滴滴晶莹的水珠顺着她的发丝滑下,看着她的背日渐弯曲,看着紧紧贴在她背上已经湿了大半的衣服,我的心为之颤动,我便将伞悄悄向妈妈那边移了些。妈妈此时的爱,是保护我,是给我坚强,给我快乐。我悄悄收进行囊。

而现在,妈妈口头上总说我已长大,不需要太多的呵护,太多的惦记,其实她对我的爱,丝毫没有减退,还是那样满满的。今年暑假,刚去夏令营的第一天,由于一直都有妈妈陪伴着,这一离开,就稍显不适,很远的妈妈仿佛听到了我的心声,每晚都打来电话,我知道,在电话的那边,是妈妈牵挂的心,虽然我在这边只是“嗯、啊”应答,但每天的这个时候,心中都涌动着一份甜蜜,好几次,泪水都充满眼眶,继而静静流下,就这样默默感受着那份浅浅的却暖暖的爱。

妈妈的爱,是我行囊中最柔软、最温暖的那部分,不管是现在,还是在遥远的未来,我都会用心地保护那一份爱。

背着行囊,我安心、坚定地继续前行。

作文--是最美的行囊 篇五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当想到这句话,我就会想起去年暑假的那一次经历。

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去西安姑奶奶家里过暑假。我们听说世家四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马上要涨价了,我和妈妈就商量这几天去兵马俑看看。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我把积攒的零花钱买了好多好吃的,就和妈妈一起坐车出发。

到了兵马俑卖票门口,我发现这里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真想一条五颜六色的长龙在游动。人们一个个满头大汗,踮着脚尖,仰着脸,看着前面,无奈得等待着。我和妈妈顿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突然听到有一个人在喊妈妈的名字,我和妈妈四处张望,原来是妈妈的表姐,我的姨妈。我急不可耐的先望了一下表姨站的位置,心中窃喜,表姨前面没有几个人。心想:“老天来救我了,我简直都快被烤焦了,可不用站在太阳下面等了。”姨妈焦急地向我们招手,示意让我们过去。妈妈喜出望外地拉着我到了姨妈旁边,姨妈用手拉了拉妈妈的衣服,让我们站在她的前面,妈妈拉着我挤进了队伍了,我听见有一个小朋友说:“有人插队。”我顿时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着我和妈妈,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看了看妈妈说:“我们还是排在后面吧。”妈妈脸红地急匆匆拉着我到了队伍的最后面。

那天,我们在太阳下晒了半个钟头,才进去。但是我在规则面前选择了坚持。我感到很高兴。

作文--是最美的行囊 篇六

“背上行囊,现在就出发,不管走多远也不会想家……”记忆中的歌词唤起了我的思绪。回忆,是最美的行囊。

忆山水奇妙

在我学习生活到达低谷时,曾游览了一座峡谷。记得那峡叫红石峡,峡如其名,四壁都是红砂石。砂石上到处郁郁葱葱,天被挤得只有一小块,夹在石和树之间;而路更“惨”,整个镶在岩壁上。小路曲折,走出一处又到下一处,峡外还是峡。人就在这山山水水,郁郁葱葱中游荡着,仿佛有时豁然开朗,但再向外望,峡外还是峡,仍在峡中。颇有一番“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韵味。但当“柳暗花明”时,才发现已到峡的最高处。俯视下去,这时才看见完整的峡,只见山水重叠、绿荫繁密。一时间,我明白了一路之景,学习不也是如此吗?总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刻。顿时,眼前的树影变得更加迷人。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里,那婆娑的树影给了我莫大的动力。

念夏夜蝉鸣

本来就快期末了,可还要去参加考试,考完吃饭到家已是深夜,洗个澡在书桌前写着作业,突然注意起耳边的蝉鸣来。那是怎样的振奋啊!上千、上万只蝉在这几近寂静的夜里高声唱着生命的赞歌。蝉在地下潜伏数年,羽化也只为这一夏的辉煌,这是何等的悲壮。可如今月朗风清,这些小家伙们沐浴着星光,高昂地颂唱着。在月光与星光中,每个生命都闪闪散发着银白的光辉。在这浩大的合唱声中,我不禁想起远处老家的蛙鸣,仿佛就夹杂在这浩大的夏乐中。我们不也像蝉一样,所为的一切努力都只为这一瞬的辉煌。如同流星划天幕,转瞬即逝,留在人们心中的只有永恒的星痕。一时间,手中的笔都有力了几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愿让这蝉鸣在心中浅唱。[由整理]

思播音时光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豪迈令我称颂。又忆那“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奈。念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迷幻美景。让诗词充盈着人生,我也因诗词多了几分诗意播音,有时也是那么畅快。一间小屋,一份稿子,一个话筒,声音在校园里久久回荡,朗诵到动人处不觉沉浸其中。尤其是每日朗诵的诗词更是令人欲罢不能。我也因诗词美文而多了几分诗意。播音也是我所珍视的回忆。

绿山、蝉鸣、播音,这些回忆都是我所珍视的美好回忆,是在人生旅途上不禁久久品味的行囊。

作文--是最美的行囊 篇七

我本来不会滑冰,一天,姐姐邀请我去滑冰并且自告奋勇做我的“教练”。

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滑冰场,租了双冰鞋,便迫不及待地穿上。没想到刚一站起来就摔了个仰八叉,姐姐见了笑着说:“滑冰的时候重心要稳,眼睛要平视前方,双手要摆动。”按照她说的方法,我终于可以滑动了,可是我接连摔了几跤,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疼得我眼泪直往下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滑了一圈,但是身边那些技术娴熟的小朋友们已经滑了四五圈了,我越看越没信心,也越来越想放弃。姐姐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意,知道我遇到困难了,便微笑着耐心地对我说:“坚持就是胜利,成功需要坚持!”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于是擦干眼泪继续滑起来。一圈又一圈,我慢慢熟悉了滑冰的动作要领,最后竟然可以连续滑两三圈了。

我兴奋地提出和姐姐来个滑冰pK。“三、二、一”,姐姐像只敏捷的兔子一样先冲了出去,我飞快地追了上去。该转弯了,我趁此机会来了个“神龙摆尾”,一下子超过了她,我得意地哈哈大笑,谁知,姐姐突然从我身边掠过,一下子冲到终点。我后悔莫及,不该骄傲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苦练技术,争取下次超过她。

滑冰让我体会到了甘苦、享受到了乐趣、也增长了知识、更懂得了一个道理:“锲而舍之,朽木可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