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本文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分享的数学教学案例【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 篇一
关键词:职教新干线;影响因素分析;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4-5487-03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使得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有了巨大的变化,从2010年到现在,“职教新干线”通过短短三年的发展已经迅速成为湖南高职学院教育教学进行网上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强有力工具,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的平台。随着新干线在教学应用中的越来越广泛,如何最有效的促进新干线的发展,也逐渐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通过对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从影响“职教新干线”的内外在因素的研讨出发,分析出影响新干线发展的一些具体因素,并且对症下药,提出一些解决影响新干线发展的负面因素的建设性建议,从而更好推动“职教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应用。
1 职教新干线的内在功能方面的因素
如下图1所示,“职教新干线”,即湖南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上开设的全省大型机构云平台,湖南省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公共网站集群,以个人空间为基础,是一个基于实名制、开放的覆盖全省各职业院校的网络互动平台,包括机构空间和个人空间两大类。
2009年开始,湖南省职业教育系统在平台硬件建设零投入的情况下,一个“世界大学城”网络服务系统,建成了省级“职教新干线”网站,目前组织了65所高职学院和92所部级重点、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牵头学校同步建设了学习平台网站,目前,超过400所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启动了建设工作。
但是作为职教新干线网站,从发展上来说她的经历还不到三年的时间,网站从功能上来说暂时还做不到像腾讯的平台那样完善,第一,新干线网络操作较为麻烦,比如文件的上传,动画swf文件和视频文件在页面上的展示不能支持直接上传显示,只能通过链接地址来实现,这样使得新干线的建设带来了一定麻烦,较多接触计算机较少的教师还必须通过学习才能独立完成这些操作。第二,教学互动环节虽然有从新版新干线的普及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从整体来说功能不够强大,比如群组的建立,只能简单发表文章,不能传递语音以及拥有对群组成员的控制功能。第三,新干线网站的网络速度相对较慢,广大教师和学生往往为了上传一个文件要浪费很长的时间。由于新干线自身功能的这些原因,或多或少阻碍了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发展。
2 职教新干线建设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2.1 教师因素
目前高职院校的广大教师,将这种平台的概念简单理解为一个资源网站。职教新干线成为了教师上传资源的一个仓库,较多教师只是在为了应付学院的检查,上传相应的资源。事实上,这样往往忽略了平台的教学功能和交互功能。比如工艺美院通过新干线互动平台实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直播、互动教室等信息化手段,把课堂进一步延伸到行业企业。职教新干线的空间教学不仅可以利用建设好的资源,还可以到工厂和公司现场拍摄视频,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进行现场介绍和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直接看到现场实际工作情况,简化了工学结合程序,将网络化视频取代了现场观摩,节约了参观考察的成本;对于直接需要动手的实践课程,也可以通过互动教室让学生在学校的实训室进行操作训练,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在另一个终端进行现场示范和个性知道,这样就有效节省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成本。
空间建设和创新过程中,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模式。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种空间资源组织教学,通过各种信息资源在教室的安排演绎异彩纷呈的各种交互式大片,从而使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视听起了更高的兴趣,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评论、发送私信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或者在教师建立的群组里面任意交流,通过这些方式,师生之间的课堂也可以达到无限延伸。
利用空间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如何把新干线网络有效的应用于教学互动,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我们可以把所有专业技术课程都在“职教新干线”这个网络平台上实现虚拟和仿真实训。学校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教师进行考核,对课程进行评价。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传播学术思想的阵地,为教师打造了一个课程建设,科学研究、继续学习的信息化平台。
所以我们从教师因素这一点上建议:第一,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宣传和学习,教学领导和教研室应该多向教师展示将空间建设成功应用于教学中的成功案例,比如长沙民政学院以“社会问题”课程教学实践为例的互动空间教学学习模式的开展和应用的成功案例,通信职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空间教学应用成功案例等等,这些宣传可以让广大教师开拓眼界,直观了解和理解空间教学的应用。第二,教师的空间一定要有专业性方向性,教师的空间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式的资料上传上面,一定明确空间建设的方向性,最终要以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互动为目的。第三,开展一些有益的空间教学比赛,把比赛的评价标准放在空间教学互动应用与教学效果的提高这个高度。并且长期的执行下去。
2.2 学生因素
从职教新干线发展的第一年到现在,我每学期都担任我们学院大学新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与学院同行之间的交流以及兄弟院校同行们之间的交流,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新的形势下,九零后的学生随着对网络越来越多的接触,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重,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通过网站来实现课堂学习,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很希望将自己的网站建设的很美观,从而展示出自己的个性与风采,并且从网站内容和效果上来体现出与同学之间的差别。第二,很多学生对新干线平台的建设很感兴趣,但是较多的学生只是局限于在平台的美化和个人的建设上面,对于教学方面的应用,感兴趣的学生较少,协助教师参与教学互动的很少。通过调查访问,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把新干线空间只是当做展现自己风采的一个平台,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空间教学真正的含义在于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所以从学生因素这一点上建议:第一,大力加强宣传和学习,以前在学校往往在优秀学生空间的宣传比较多,这样还不够,空间建设成功应用于教学中的成功案例,不仅要向教师宣传,同时也要向学生们宣传,要让学生开拓眼界,让学生明白最终空间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让我们更好的搞好自己的学习。第二,教师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将新干线空间在教学中的应用使用于课堂,只有我们的课堂真正空间化,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空间教学的互动性和实用性,“职教新干线”这一新鲜事物在师生中的定位,才能真正从网站资源提展示提升到应用教学这一高度。第三,主管领导和教师们要加强对教学的检查和评比,从而积累出一批空间在教学中的优秀应用案例,对于这批优秀案例一定要加强宣传,再评比,形成良性循环。第四,目前大量学校已经在学生中建立了新干线建设团队,团队的主要工作为新干线网页的美化,资源的上传这些,同时学院对团队的培养主要是围绕技术方面的问题来解决,现在新干线的基础方面的建设在各个职院已经普及成功,团队工作应该要提高到新干线教学应用解决学习领域实现工学结合问题这一层次了。
2.3 管理机制以及资金投入因素
一个新型事物在学院的发展和推广,学院管理机制的重视,学院领导的重视以及资金的投入是新干线在学院发展的基石。优秀教师空间的评比优秀学生空间的评比优秀空间教学比武的评比,新干线在学院的发展要能够长期并且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保证长期的制度上的重视和资金的投入,完成任务式的短期重视只能导致新干线这样一个新生事物的停滞。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就很重视“职教新干线”在学院的发展,通过邀请大学城的先进个人的优秀云空间到我院讲座,宣传和传授新干线建设的经验,辅助建立学生建设团队,并且制定出了一套学院各部门优秀空间的评价标准,对于达到标准,优秀标准的部门给予资金上面的奖励,对于未达到标准的部门给予惩罚。优秀教师个人空间、优秀学生个人空间、领导之间空间的不断评比,优秀部门空间的不断评比,成为学院教学一大重点。短短一个学期内,学院教职工以及学生新干线网站的整体水平在从全省新干线网站建设的入门级水平上升到湖南职院中等偏上的水平,很多学生从新干线盲变成新干线的专业户,几乎所有教职工的空间建设在美化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发表博文数量超过100篇、动画以及视频的数量,好友数量超过200个,群组数量超过6个,空间的评论留言数量这些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数量,部分优秀教师新干线的网站建设已经接近优秀院校空间建设的水平,短时间,职教新干线在较快的时间成为该学院发展的一大特色。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证明了领导的重视以及相应制度和资金的支持对新干线网站推动的巨大作用。保持与新干线网站优秀院校优秀个人空间的沟通和学习,是学院新干线整体水平不断上升的参考方向。
3 结束语
职教新干线在一个学院的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首先对新干线自身功能的完善成为新干线发展的内在因素,领导和制度的重视以及教师与学生的重视成为新干线发展的外在因素。新干线的内在功能必须在互动教学以及网速提升以及操作的人性化方面加以改善,只有一个真正功能强大,教学互动人性化的网站才能真正让用户使用方便,从内在激发教师的使用积极性,在学院,加强新干线在教学中的互动作用,新干线的优秀教师个人空间评比,优秀学生个人空间的评比,优秀空间教学案例的评估活动,建立一批优秀空间建设团队为“职教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发展长期服务,成为新干线在学院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数学教育教学案例 篇二
[论文摘要]在职前教师教育中采用视频案例教学是发展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新方法。本文在梳理教师教育中视频案例教学重要概念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内外教师教育中视频案例教学研究的现状,最后作者提出了应用于职前教师教育中的视频案例学习环境创设框架,它包括有机联系的六个要素:案例与资源、活动、工具、支架、共同体和评价。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涉及了从课程理念到教学模式、再到学习、评价方式的诸多变革,这对学校教师提出了从“工匠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角色转型要求。作为以造就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后备力量为重任的高等师范院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及时调整师范生培养方案和改进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怎样在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上为师范生提供向潜在的“专家型教师”发展的机会、条件,怎样让尚未真正踏上讲台的准教师掌握除了讲授、演示、提问等一般的、静态的教学技能以外的各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互动等),这些都是摆在教师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道课题。
近年高师院校将师范生的校内教学技能培训和师范生的现场教育实践作为改革的重心,但原有的侧重师范生群体职业技能训练和个体教学技能改善的诸多方法(如现场观摩、录像观摩、教育实习和微格教学)都存在实践机会少、指导不力等问题。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教师教育、职前/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契机,信息技术的多种给养或中介作用(如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工具、交流工具、管理工具、评价工具和动机工具等)为(准)教师理解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学会教学提供了许多机会和可能性。将多媒体视频与案例教学结合是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习得和有效教学行为发展的新思路。
一、教师教育中案例教学与视频案例教学的基本概念
作为对教学研究范式(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转向认知心理学)的回应,在教师教育领域中,教师教育者不再简单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是对教师知识和教师认知发展的兴趣递增,早在1990年,教师教育者开始在教师培训中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教师对教学的推理和反思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日益成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easemethod,也称“案例研究”,casestudies),是指教师和学生使用案例,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撰写案例等方式来增进成员之间的对话,引发参与者反思,增强实际练习的经验,以及引导学习者使用某种特别的思考方式的教学方法J。’Merseth(1996)在综合分析教师教育中案例使用的现状基础上,把教师教育中应用案例的目的分为三种:(1)案例作为示范;(2)案例作为分析实践、同化不同观点、思考行动的机会;(3)案例作为个人反思的启动机。参考教师教育中案例应用的三种目的,并结合以情境认知和建构主义为主的学习理论、反思性实践和基于案例的推理等理论,我们把案例教学应用于在教师教育中的优势和价值归纳如下:
1.案例可以在教学理论与真实课堂教学实践之问建立联系的桥梁,通过活动帮助教师建构对教学实践复杂性、理论如何转变为有效的教学实践的深入理解。
2.围绕案例的小组讨论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本质。案例中呈现的故事情境为教师的互动、讨论提供了共同的参考点和共享的“经验”,每个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现实问题、作出各种决策、提出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观点的交流、争论中,教师的视界不断交融与分延。
3.从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Reasoning.简称CBR)理论看,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在记忆中不断扩展解决具体问题的案例库(良好索引的问题情境与相应的行动),使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他们以往案例情境中的知识来采取行动,从而提升教师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
4.基于自身实践的案例写作和对他人实践的案例分析,可以促进教师发展反思性教学的意识、习惯和方法,使教师成为一个反思性实践者,在行动中反思、对行动反思。
如今新技术、新媒体层出不穷,出现了更多更强的CPU、ADSL/有线电缆的宽带传输、数码照相录像机(DC/DV)、视频编辑、CD/DVD存储技术、超媒体技术,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在线视频案例教学具有以往基于文本案例所没有的优势:
1.视频和声音、图像、文本结合在一起可以表征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准)教师可以观察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所使用的教学策略、聆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互动的声音,而不仅仅阅读文本案例描述的真实课堂情境。
2.借助网络,视频案例跨越了学校和教室的围墙内外。网络为传输、表征案例(包括丰富情境的文本、图像、声音、短小的视频片段和超文本)提供了新的途径。有学者提出,万维网为案例研究提供了三个重要功能:(1)能够把真实世界的复杂性拟真;(2)能够在案例展示中使用多种媒体;(3)能够使用超链接/超文本导航功能。网络让教师访问视频案例更加便利,随时随地、跨越时空的阻隔。利用各种同步或异步的交流工具,相距遥远的、经验程度各异的教师可以形成实践共同体,共享彼此的经验和评论。
总之,以非线性方式整合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的因特网和多媒体,为案例研究提供了丰富环境,为教师教育创建了表征和联系有关教学信息的灵活方法,促进了(准)教师在同伴和教师帮促者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的知识建构:转变观念、获得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性理解。
二、国内外教师教育中视频案例教学研究的现状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许多大学就尝试在教师教育中研究、开发和应用视频案例教学。明确的教育性目的和合理的教学设计是这些视频案例教学系统开发、研究和应用的主要特点。
基于支持教师理解某种教学实践和相关理论的需要,研究者开发了整合案例教学的多媒体专用软件。如美国的Marx等开发了一个支持教师学习PBS(Projeet—basedScience,基于项目的科学)的一个多媒体专用软件——“项目实践案例簿”(CasebookofProjectPractices简称CaPPs),它将PBS教学的典型案例集中于软件中,并以教师在实施PBS项目中面临的特定挑战和困境来组织软件的整体结构,例如,如何引导学生调查、如何帮助学生收集、如何分析和解释科学数据,以及如何帮助学生设计他们自己的调查。针对这些问题,软件提供了多个视频片段(每个视频片段大约1—4分钟),这些案例的视频片段向教师展示了PBS教学的多重的、具体的情境。为引导观看者关注视频片段所聚焦的PBS教学的特定问题,软件向教师提供了与视频片段相关的支持性的文字信息:(1)案例背景的情境信息,包括整个案例背景简介、执教者简介和案例特点;(2)结合视频片段的评论,告诉用户通过观看视频片段将学到什么;提供执教者对视频的反思和评论;(3)以提问的形式辅助用户分析视频片段。
借助CD—ROM存储介质,美国一些专业组织和大学在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和推出了许多视频案例教学的产品供(准)教师和教师教育者使用,帮助教师理解课堂的复杂性、成为课堂互动的更好的观察者、学会对他们自己的发展性实践进行反思。如督导和课程开发协会(ASCD)和Arizona州立大学开发了名为“理解教学:实施教授数学的NCTM专业标准”的CD—ROM光盘产品,它以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NCTM)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模型,通过视频片段和动画为(准)教师提供了第一手的观察经验。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多媒体视频与网络的无缝结合成为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育的新热点。2000年,Barab等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专业发展工具——“探究学习论坛”(InquiryLearningForum简称ILF)支持在职和职前的数学和科学教师共同体,让具有各种不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可以在在线环境中聚集,观察、讨论和反思抛锚于真实教学视频片段的教育理论和实践。2002年,新加坡的Khine等结合多媒体视频和网络开发了一种在局域网内使用的基于服务器的多媒体工具——“对话媒体”(ConversantMedia),该工具整合了视频观看和在线讨论,支持用户通过为视频添加脚注来参与合作讨论(如图1)。“对话媒体”系统主要包括一个媒体播放器和一些管理工具。当用户观看视频的特定片段时,如果用户准备好发表评论,就可以终止视频,在对话框中创建一个评论,并递交给系统。每加入一个评论,一个标记就画在播放视频的时间线的相应位置上,以便检索。为了鼓励用户发表评论和发表优秀的评论,系统规定用于在阅读别人的评论前,必须自己写一定数量的评论,另外系统设计了评论的同伴评级子系统。通过研究,Khine等发现师范生可以从使用该软件的过程中获益——评论技能和分析教学情景的能力有了提高。
此外,国外还开发了适合(准)教师观察课堂的通用型视频案例教学工具(Transana),它是一款视频/声音数据分析的软件(如图2),该软件提供两种使用模式:面向个体的单机版和网络环境(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通过转录数据为稿本、识别可分析的音视频片断、把关键词赋予音视频片断、组织和再组织音视频片断、创建相关音视频片断的复杂集合、探究已应用的关键词之间关系等操作,用户可以方便地分析和管理视频/声音数据,并与教师同伴共享对音视频片断的分析。
近年来,视频案例教学开始成为国内教师教育领域的新兴课题,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在充分吸收各流派教育教学理论的优势的基础上开发了多元视频分析系统,利用此系统开展了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实验,引导在职教师从“学习事件”、“教学深度”、“教学媒体”、“组织形式”四个角度对课堂视频信息进行分析和再加工J。又如,华东师范大学的顾小清等利用弗兰德(Flanders)交互分析系统对课堂教学视频进行量化分析。
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多媒体(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只是视频案例教学的支持技术,播放、制作、汇集视频案例也绝不是它的主要任务,而各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成为了视频案例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心,如评论/互动、视频案例、相关情境资源、观察与反思。
三、职前教师教育中视频案例学习环境的创设
师范生有着不同于在职教师发展教学技能(即学会教学)的认知特点,这是因为师范生有着许多有关教与学的前概念,他们对教与学的认识是表面的、肤浅的,他们的教学行为主要受以前教师、合作教师的影响,而较少受教育理论的影响。
基于师范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结合对国内外教师教育中视频案例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开展视频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开发或简单应用一个视频案例系统/工具,而应从视频案例学习环境创设的角度来开展研究、开发和应用实践,这个视频案例学习环境需要包括围绕视频案例的诸多构成要素组成:
1.视频案例和资源。生动、形象的视频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视频案例可以来源于中小学优秀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或者表现某种教学技能的课堂教学片段,也可以是并不完美的、能引发讨论和反思的课堂教学实录,还可以是师范生自己的微格教学实录。除课堂视频文件外,案例还应包括与该课堂教学实录相关的各种情境性资源(教案、电子板书、教学课件、教学后记等)。
2.围绕视频案例的丰富活动。围绕视频案例,师范生可以展开包括观察、讨论、评价、角色扮演等许多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在建构对教育教学理论理解的同时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有效教学策略。
3.强大的视频案例教学工具。依托多媒体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开发具有查询视频案例、浏览视频案例、发表主观评议和参与讨论、进行客观量化评价和统计的视频案例教学工具可以成为职前教师学会教学的强大的认知工具。
4.支持视频案例分析的支架。师范生作为准教师需要指导教师的辅导和帮助,通过提供一系列观察、分析、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的支架,如观察课堂氛围的量表、查证教学指导方式的多样性的量表,可以引导他们像正式的学校教师一样观察和评议教学过程、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
5.支持师范生与其他助学人员互动的共同体学习的社会性本质要求年级相同/各异、专业相同/各异的师范生之间、以及他们与其他助学人员(师范院校指导老师、中小学指导老师等)之间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观点的碰撞和交流促进师范生形成对教学的复杂理解。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 篇三
一、教学目标拟定
笔者先将学生分成三组:一般组、优良组和优秀组,然后依据课本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能力,分别拟定各组学生的教学目标。一般组要学会当堂的教学内容;优良组要学会当堂教学内容并会直接应用;优秀组则要在前两者的目标之上再学会间接应用。以高中一年级函数公式课堂教学为例,笔者要求一般组学生对当堂的内容做到理解即可;优良组学生则要记住公式,并会直接应用其解三角函数的简单题;而优秀组的学生还要在理解当堂内容的基础上,会推导公式,并尝试解决较为复杂的三角函数题。
二、预习学案设计
教学开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明显。笔者认为最好的预习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好预习学案,因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各不相同,预习学案也可在基本格式一致的情况下各有差异。学生预习学案的一般格式为:针对预习内容直接在课本上边读边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预习本上按教师的预习要求写出将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等。在写预习学案时,教师对不同组的学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一般组的学生能按学案格式的步骤预习并找出疑问即可;优良组的学生完成学案后,如遇难题能通过复习旧知识或互动解决;优秀组的学生能较好地写出预习学案,几乎没有疑难,上课时则要帮助其他学生解决疑难或向教师提出延伸创新问题。
三、教学过程实施
课堂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主场所,它要通过分组教与学的多向交流、多边互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要让各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潜能,人人积极参与,才能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做好科学安排和练好课堂驾驭基本功。例如,教师应以优良组学生为尺度,同时兼顾一般组和优秀组,让不同组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各尽所能。俗话说得好,“抓中间带两边”,既要使优秀组学生在听课时不等待,又要使一般组学生基本听得懂。例如,教师可有意让优良组学生回答问题,当遇到障碍时,教师不要直接说答案,要注意启发,启发后先让一般组学生作答,再让优秀组学生进一步讲解为什么这样答。在学生回答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恰当地给予启发、指导,做到让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以收到人人学会、人人会学的教学效果。
四、课后巩固训练
当学生学完一节课的内容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训练。巩固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梯次:课后练习题(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题为主,外加适当的提高题;课后练习题可选做,外加提高综合能力的题目。举例来说,在课堂学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之后,布置如下课后巩固训练,各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部分做或全做:
解下列不等式:1)3x2-3x>14 2)12-2x2≥x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l)y= 2)y=
已知不等式kx2-x+4k
五、课外拓展应用
数学教育教学案例 篇四
一、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数学素质教育在发展学生的智能、审美及个性品质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学生通过对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个性与共性、理论与应用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数学的历史观、辩证观和价值观。
二、案例研究对数学素质教育案例开发的启示
1、教学案例研究是案例法实施和成功的最佳切入点:
在我国,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中还只是刚刚开始受到注意。教学三境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优化素质,数学教学都是齐备的。数学是思维科学,也是应用科学,存在广泛的实践,然而现在都没有产生大量能为教师教学所用的教学案例,数学学科为教学案例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材料,一线教学有着丰富的素材和内容,亟待数学教师去开发。
2、数学教育情境是案例开发的保障:
教育案例是对数学实践中的问题的描述,与实践的联系是案例之所以对教育起作用的核心所在,也是案例的价值所在。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是案例开发的重要主体。研究表明,由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所写的案例比起由研究者开发的案例,更加能引起读者的认同感。教师对自身实践活动的反思,对自身实践活动不同角度的审视和反思自己的经历,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案例。数学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为教师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3、案例开发应当与教育目的匹配:
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问题解决和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内容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代数三大部分,涉及领域广阔,开发出的案例应与特定的教师教育目的相匹配。从而改进教学观念、方法、手段,更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标,并可作为范例,至少在教师教育实践中有借鉴意义。数学教育教学案例开发,不可好高骛远,只要是有益的反思、总结、描述要是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和现象都将是一笔财富。
三、数学教学案例开发研究是提升教师自己的最佳、最捷途径
21世纪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的素质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除了搞好教育教学之外,教育科研能力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教师要在教育科研中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科研意识强的学者型现代化教师。作为教育一线实践者——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要搞学科改革研究、理论研究等多是盲目摘抄或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教师对撰写论文、搞学科教学研究感到难以下手。数学教育案例研究提供了现实的捷径。起点低,人人都能参与;范围广,处处留心皆学问;小中见大,深刻反思有创新。数学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会很快提升科研能力,它务实求新,可操作性强,更是科研入门的最佳选择。比如:数学开发性问题、数学作文题、数学情境题等是"孕育创新作品的沃土"。
四、数学教学案例开发的方向
1、数学教学的"建构学说":
1996年在西班牙举行的第8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1CME-8)把"建构学说"列为专题讨论题目之一,其基本精神是: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换言之,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
2、数学教学中创设"最近发展区":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始终应当走在发展前面,指出:"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教学为发展开路。"为此,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他把心理机能的现有发展水平称作第一发展水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称作第二发展水平;两种水平的差异称"最近发展区"。根据这一理论,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知识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并使之转化为现有水平是促进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环节。用此理论指导数学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迁移发展的原有水平,把数学教材能动地进行深入分析和教法加工,创设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知识、能力逐步达到第二发展水平。
3、数学教育教学创新行为:
"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全面变革的主旋律。教育的目的最终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积极探索中学数学教学中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的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创新教育行为。
4、研究性学习:
国家教育部最近制定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其中在课程设置中对研究性学习安排了288个课时,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数学新大纲专门制定了研究性学习选修内容,教师应积极投入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探索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数学教育教学案例 篇五
关键词:企业应用;高职院校;数据库;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94-02
当前,国内高职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传统的高职课程缺乏与企业应用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主流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知识体系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项目课程和任务驱动模式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是高职教育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之一,并得到广泛应用。全国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实施教改过程中缺乏与企业相关的教学案例,这成为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目前仍存在项目与实践应用不一致问题。教学基本采用基础教材自带的案例,课程缺乏学项目选择及教学案例设计。
在进行企业应用研究及分析的基础上,开发基于企业应用的教学案例库是数据库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构建与企业应用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库,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实际应用,具备业务应用背景。本文就基于企业应用的高职数据库教学案例开发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基于企业应用的高职数据库教学案例开发原则
在数据库教学案例的选择开发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去选择学生感兴趣、且又有广泛应用价值、基于企业应用的案例,例如: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企业客户留言系统等。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典型性原则。典型案例的选取与使用可以便于学生有效地去把握住解答问题的应用技巧和关键环节,以一个案例就能够集中反映出所有同类问题的共同特点和共同本质,能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中在遇到同类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触类旁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在给学生讲解如何创建表的时候中,选择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中的登陆界面来详细给学生进行分析说明,给学生布置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去思考应该如何存放有关用户的登录信息,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既增加了成功的喜悦感,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2.针对性原则。基于企业应用的案例选择的难度要适中。如果案例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太难、太复杂,肯定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之,如果案例答案一目了然,过于简单,肯定也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够引导学生争论、思考、分析。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案例的针对性,要以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为依据,来决定在何种程度上使用案例,何时引入案例,采用什么类型的案例。
3.系统性原则。我们在给高职学生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应该首先整体规划一下所有的案例。特别要注意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和每个案例本身的完整性,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一个主题思想来编排案例群,而这个案例群由若干案例组成,那么教学效果将会相当的明显。
二、如何有效地基于企业应用来进行高职数据库案例教学
1.模拟实际开发环境,实现仿真教学。教师适时将自己教研和科研中总结的经验充实到课堂中,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现场故障模拟和实际问题解决环节,结合企业应用的真实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间接经验,比如Oracle数据库中增加了方案管理器,每个学生均可在自己的方案中操作,避免了以往数据库中学生互相干扰的弊端。
2.通过企业兼职教师引入实用案例。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了多个企业的数据库工程师为兼职教师,邀请他们定期到校给学生开讲座,讲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指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当前数据库软件业界的真实案例和最佳实践。同时,在教学案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应该与这些企业的数据库工程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只有这样开发出来的教学案例才符合实际企业应用需要。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立体化互动式教学平台。相对于课堂上的讲授,大量的课程内容应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高职院校应该建设有专门的数据库原理课程网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学生可以从教学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学习内容,使教材向超文本形式演变,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及时获得本课程方面相关的最新理论资料和实践成果。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一些网络交流工具如QQ、E-mail、论坛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变成主动地探索知识。
4.结合专业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教学开发。高职数据库教学案例的开发应该结合所教学的专业方向,应该具有一定的区别性,不能所有的专业都用同样的案例,应该举出若干在该专业方向上的具体应用实例。如对于旅游专业,未来的职业会涉及到火车(飞机、公路)的定票系统、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酒店预定系统等一系列系统,这些系统背后运行着或大或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我们开发这一类的数据库教学案例,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学习数据库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而兴趣和热情又是最好的老师。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有效地开发基于企业应用高职数据库教学案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将来企业应用的内容保持一致,对学生进行基于企业实际应用的项目需要的技能训练,这样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1):156-158.
[2]吴湘玲。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行政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2):132-135.
[3]降惠。有关数据库教学模式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0,(6):105-109.
[4]张桂华。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147-149.
数学教育教学案例 篇六
把教育的某种启示、某个疑难寄寓在某一教育故事中,这样的故事就是教育案例。教育案例研究是教师在对典型教育事件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和解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对于有实践背景和故事支持的案例学习,一种普遍的情形是:学时生动、实践无用,当时热闹、过后忘掉。要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对案例进行从“个”到“类”、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和概括,获得有实践价值的案例知识。
研究教育案例,可以建立起教育行为和行为结果之间的关联,获得针对类似教育情境的实践应对办法。对实践行为和实践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当事者的教育决策和行为方式进行解读,可以从中概括出教育实践的相关原则和理论,并借鉴、批评实践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研究中追寻实践者的教育价值追求并澄清自我的教育价值观念,可以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意义。
1. 界定教育疑难和困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① 案例知识具有实践背景,针对的是具体的疑难和困境。界定疑难和困境有助于对案例知识进行分类,以便日后的检索和运用。而界定的过程也是检索头脑中原有类似案例的过程,这有助于进行比较和经验反思。
界定疑难和困境,可以采取“案例中的教师(或‘我’)遇到了什么问题”的提问,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不同的答案会影响案例知识的存贮,也会影响原有案例的检索效果。
2. 对案例中的师生行为动机、行为状态与方式、行为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
仅仅知道案例中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还不是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联系并以此指导未来的行动才称得上经验。获得案例知识需要思维的参与,思维的目的在于发现关系和认识联系,并获得初步的经验。
以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为例,思维的参与是为了发现教学依据、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如何思考、何以学、何以教才会导致某种教学效果的经验。
3. 对教育案例中师生的可能行为、可能结果、可能条件进行想象
这是为了对教育的可能事实和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断与想象,它是改造和创新教育的基础。“可能生活可以定义为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人的每一种生活能力都意味着一种可能生活……现实生活只是可能生活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可以进入的生活是能够创造但尚未创造出来的。”②
拓展教育的可能性空间需要发挥想象力,在观念层面富有开创性地对未来教育生活进行“虚践”。“虚践”的目的在于认识多种可能性,并对多种可能性的实践“图景”在头脑中“过电影”。
4. 联想和对比
经验是基础,但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可能是狭隘的、肤浅的、错误的,可靠的经验是经过多次深入反思的经验。反思的对象是经验,反思的目的在于改造经验,从中获得更合理、更有效的经验。
案例研究中的联想和对比,需要把此案例和彼案例联系起来,把当前案例分析所获得的经验和过去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把自己从案例分析中所获得的经验与他人由案例分析获得的经验、他人过去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联系的过程是对各种经验进行批判性审视的过程,其结果一方面是使新获得的经验通过理性的审视,另一方面是丰富和改造头脑中的原有经验。
5. 对获得的经验进行理论抽象
要发挥案例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必须将案例知识迁移。因此,案例研究一方面要重视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从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跳出来,去发现关于实践伦理、实践原则等更上位的教育原则和原理。
对案例知识进行抽象将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教育理论得到教育实践的滋养,因具有实践的根基和样例而更加生动、有活力;教育实践得到教育理论的烛照,因富有教育理性而更加自觉和自信。
某堂课上,老师讲了一道“难而又难,弯子绕了又绕的题目”,问同学:没有听懂的举手。全班同学神情木然,没有一点回音,大都右手口袋,左手捏着笔在漫无目的地转悠。老师自语:好吧,大家懂了,往下讲。下面一道是没有什么弯子的熟题,老师讲完后又问同学:听懂的举手。全班还同先前一样没有应答,只有右手口袋,左手捏着笔继续转悠的动作。老师又自言自语道,没有听懂我再讲一遍,于是又滔滔不绝讲了两遍。③
这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课堂随笔,其中有师生交往互动的故事,也有值得讨论的疑难和困惑。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教育案例,借助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讨论教育案例研究应有的思维方式。
1. 案例研究要具备反省思维
笔者和一线教师交流这个案例时,很多教师表现出“今天的学生就这样,书是越来越难教了”的无奈。再拿这个案例和在校学生交流,学生说:“今天的老师就是这个样子教的。”出了问题,教师认为学生存在问题,学生认为教师教得不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推脱责任的意识。
教育案例研究的反省思维就是不把责任推给对方,而是思考自己作为当事者,或者代表与己相关的当事群体去发现自身存在什么问题,出了什么问题,思考如何通过自己和所在群体的改变来避免出现某些困境和失败,以改善不理想的教育现状。
2. 教育案例研究要有复杂思维
教育案例研究需要发现教育事实和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教育事实和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大多不是一因一果的线性关系,而是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的复杂的网络关系。因此,在研究教育案例时,不仅要关注此时、此景、此情中的各种教育要素,而且要关注过去、现在、未来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想象各要素、各因素发展变化的诸多可能,尽可能去理解和把握教育现象的“全景”,把握隐藏在表面情形背后的深层问题。
以上述案例为例,从教师角度分析,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没有吃透只是一个原因,不理解学生心理也是一个原因,另外,师生关系紧张也可能是一个原因。除了教师身上的原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也存在问题,比如:把学习看成老师的事,学习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不强;心态不够开放……尽可能读懂这些影响因素以后,实践改进才能形成整体思考,才能避免顾此失彼。
3. 教育案例研究要有行动思维
作为实践者,教师研究教育案例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认识和理解教育案例,而是从案例中获得实践性知识,用所获得的实践性知识改善未来的教育实践,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付诸行动。
在分析了上述困境产生的原因以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造师生的行为。比如: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其他的教学反馈方式;致力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彼此理解、相互接纳;注意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和发现教学难点,避免教师的主观臆断;教学实践中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提出要求、承担责任……
案例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是更进一步的案例研究。《道德经》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案例运用和借鉴强调对案例知识的“勤而行之”。
借鉴和运用成功的教育案例,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事前有预设的借鉴,在实践之前就做了借鉴的安排和计划,事先对借鉴什么、怎么借鉴心中有数;二是事先没有预设的借鉴,实践中的情境和问题引发了实践者的借鉴行为。
1. 有预设的案例借鉴
根据对原有案例方法、技术、原理的利用和改造程度,可以把预先有计划的案例借鉴分成模仿性借鉴、批判性借鉴和创造性借鉴。
(1)模仿性借鉴
模仿性借鉴,借鉴的是成功教育案例中的路径、技术和方法。比如,怎么导入,用哪些教学材料,教学的流程和手段怎么安排,怎么提问……甚至可能对语气、动作也采取相同的方式和处理方法。这是一种较少批评的全面借鉴。
模仿性借鉴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新手还没有足够的实践方法和技术,也缺乏批判性借鉴的能力,这时需要模仿借鉴。比如,新教师对师傅的模仿性借鉴。二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借鉴者,对某人或某种教学方法极为欣赏和佩服,也可能在批判审视的基础上采取全盘照搬的借鉴方式。
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不能否认案例模仿的意义和价值。但在模仿时我们需要意识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实践对象和实践情境很难重现,也没有万无一失、包医百病的方法和技术,不加批评和改造的模仿有时难免东施效颦、南辕北辙。
(2)批判性借鉴
批判性借鉴也借鉴原有案例的方法、手段和程序,但批判性借鉴者清楚地意识到:具体的教学方法有适用的特定情形和对象;每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一把双刃剑,对教育实践有所助益又有所损害;在借鉴过程中,要根据实践情境对原案例的技术、手段进行调整和改造。
比如,在执教《生活中的负数》时,笔者不是用工作纸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数学概念,而是用工作纸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并用工作纸表现学习过程和承载相关学习内容。这是目标定位的改造。其次,在教学方式上笔者也进行了改造:在学生活动前,我先用PPT出示了学习活动的要求和分工(如下表)。为了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工作纸上填写相关内容,我又在PPT上将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总结填写在工作纸上,用PPT展示出来用作学生仿学。这样的铺垫和指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清晰步骤和内容的向导。
四人一个小组,四人分工:
一位同学说一个生活中存在负数的故事
一位同学用图形把这个负数表示出来
一位同学写出这个数,读出这个数
第四位同学说一说这个负数的意义
(3)创造性借鉴
创造性借鉴者所借鉴的不是原案例中的具体方法、技术和程序,而是原案例中的思想和观念、原理和原则,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方法、技术和程序具有自我创造的特征。比如,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经验,创造性借鉴者就不是简单地在教室四面放黑板,简单地规定教师只能讲多少分钟,而是坚持一些基本原则:一定要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尽可能使学生有机会释放和表现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自学和表现指示方向、提供帮助并引导小结。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将表现出多样性和创造性。
2. 无预设的实践情境中的案例借鉴
“研究发现,在不确定性情境下做决策时,专家更多地依赖过去的经验案例,而不是抽象的原则。基于案例的推理的基本依据就是,相似的问题有相似的解决办法。”④ 遇到突发事件,如何进行案例借鉴呢?
(1)三思而后行
现实中教师的行动大多是紧迫的、匆忙的,他被以学生活动为核心所组成的教育情境驱动着作出反应。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机智的行动总是即刻的、情境中的、偶然性的和即兴发挥的。”⑤ 但这样的教学机智需要实践经验的支撑,需要机敏的情境判断、情境辨别和行动选择能力。
可以说,缺乏了这样的基础,大多的即时行动都是靠不住的,紧迫、匆忙的反应难免出现失误和低效,急中很难生智。这时,教师需要三思而后行。在非紧急、非伤害的教育意外面前,教师所表现出的机智就应该是控制自己即时反应的冲动,让自己慢下来,在有所思考、有所规划以后再行动。慢下来的时间“留白”,既能为在场的其他人留下情绪缓冲和认知反省的时间,也能为执教者留下搜索相关案例、借鉴案例方法和策略的思考时间。
(2)案例借鉴的过程
输入目标案例。目标案例即当前面临的问题。输入目标案例意味着要把眼前的事件看成一个有疑惑、有困难的情境,执教者不能仅凭感觉、习惯、成见来处理这个问题,而是需要通过研究和思考来合理地解决眼前的问题。
案例表述。案例表述是对案例的特征、属性进行抽取和表述,即当前情境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检索匹配。检索匹配是快速地从头脑中的案例库检索出类似特征的案例。检索有可能发现成功的案例,也可能发现失败的案例,不同的案例检索有不同的作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目标方案形成。先检索成功案例的处理方法,再形成自己应对当前情境的方法。在较为复杂的情境面前,检索匹配和目标方案的形成需要经过多次假设,假设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对实践可能性图景快速地“过电影”的过程。
运用方案。处理当前问题并观察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形判断是否调整和改变原案例的行动方案。
评价和反思方案的实际效果和价值,获得应对类似教育疑难情境的经验,这就将他人的经验成功地转化为了自我的经验,获得了自己的案例知识。
注释:
①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52
②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48-149
③ 赵奇一。教学的高效来自课堂的和谐——由一则学生随笔想到的〔J〕.语文教学通讯,2007(1).12
④ 邓友超。教师实践性智慧及其养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1
⑤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3
数学教育教学案例 篇七
关键词:案例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05-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业的教学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一项具有挑战的考验。小学是学生生涯的起点,所以个别受到外界关注,更为主要的是由于教学对象的年龄问题,为了使教学效果更明显有效,想要使小学教学在教学质量上尤其是作为教学点难的数学,必须在教学方式上加以创新。案例教学是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针对小学教学的得力助手,如果能将案例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灵活运用,必将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福音。
一、案例教学的定义
想要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必须对案例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定义,只有这样,在接下来的案例教学开展过程中,才不至于偏离案例教学的轨道。可以说案例教学的正确认识是应用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发是受教者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以举例子的方式进行课堂必备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引导,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案例上有所区分。
二、教学的
案例教学之所以有所谓的,是因为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两种教育方式互为表里。严格的说,上面对案例教学做出过定义,就是以原理和案例相结合,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都被应用为举例教学,但是这种举例子的教学方式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却很难起到正面效果的收益,从教学的形势不断要求改革就能看出,案例教学并非一剂万灵丹,百试百灵,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过分的依赖或者不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案例教学,那么案例教学就于传统教学毫无区别。举例来说,某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的方式授教,他所举出的例子确切实际属于案例教学,但是这种案例成分过于复杂,不是超越学生所能理解的范畴,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一旦理解不了,最终就会放弃思考甚至会感觉数学这门课程过于枯燥乏味,最终排斥数学。
三、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教师们首先要先清楚案例教学只是一个引导工具,它是存在价值就是将学生所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吸收,这才是案例教学被应用在教学机构的使命。在数学课程中引用案例教学,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以多样化的案例进行探索式举例,从而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分析出什么领域什么方面的案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实施案例教学时,最为基础的核心,就是案例的质量,一个好的案例足可以建立起学生的对该教学方式的喜爱,换言之,如果一直低质量的案例被引用到数学教学中,也会导致学生今后对案例教学这种方式的排斥,所以教师在采取案例教学时,应当慎重,不能随意极发想到什么什么说什么这种教学方式,一个好的有效的案例教学,必定需要时间的支撑来思考过滤案例的质量,这需要教师课前对学生兴趣的观察和课后对案例的总结。
由于数学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普遍存在距离感,因为小学生对事物的关注程度之比较感性的,而数学又偏偏是理性层面较多,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教师来带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培养起亲近数学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在推进小学生对数学印象的过程中,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这也是首次采用案例教学的出发点,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案例的编织,在教学称述过程中,用案例精彩绝伦的语言描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案例教学的设计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设计中,一定要向“三方向”靠拢。
1、认知理解方向
所谓认知理解方向,就是在案例的设计中,所描绘编织的案例情景,一定要结合班级同学的理解能力,做到案例的设计学生能够完全理解,但是不能偏离数学轨道,一定要饱含数学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从最为简单的案例起手设计,比如学生的基本特质和形态,一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活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2、活性沟通方向
数学的魅力在于能够举一反三,认知并理解一点,就能根据其规律明白大范围的知识,为了使学生对数学的灵活性得以发挥,在设计问题并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沟通,让双方明白思考的方向和位置,再来通过学生沟的反馈情况,认知案例设计的好坏,从而根据学生能力的成长节奏提升案例的难度与完善。
3、挑战奖励方向
这里的奖励并非学生以外的人给予的奖励,这里所指的奖励,是通过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正确,产生一种满足和自我能力认知的。要想满足这个条件,教师必须在案例难度上做到一个适中,即有能被理解且存在一定难度,难度的定义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当学生解决问题后,发现这个结果对自己是一个新收获,这一系列心理活动,会刺激脑内神经“脑啡肽”从而根据自身的收获,得到奖励。
基于以上讨论观点和策略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方式是非常适用于小学数学的,它能够在引导学生对数学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学多方面还是需要教师的引领,学生处于被动,只能平衡这种关系,才能使教师与学生相互理解其用意,这需要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时,不断创造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思考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获得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 篇八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教师评价的问题,当出现工作懈怠和职业倦怠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会考虑是不是教师评价中存在漏洞,总是想把教师评价当成一种有力量的工具,甚至希望它成为一条红线。我想,当我们把教师评价仅仅当成一种甄别、警告的工具时,那么它的存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并会引我们走进一种管理的误区。那么,在涉及教师评价的问题上怎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最大程度规避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案例一:学校新建成了学生阅览室,准备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阅览室管理人员感觉不可思议。他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太大,无法管理,而且觉得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阅览室管理人员情绪极大,影响了工作的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因为学校以前没有综合实践活动室,也就没有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室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同时,这位管理人员也不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
学校评价制度和岗位职责滞后,导致了硬性下派任务下的职工抵触。另外,对于教师岗位职责,虽然由学校制定,但一定要和教师进行沟通,引导教师逐渐认同新鲜事物的产生及意义,最终达成共识。只有被教师接受的制度,才能起到它的积极作用。一旦认同,过程性管理一定到位,只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让职工接受惩罚的时候少了怨气,多了服气。另外,这位管理员的服务主体是学生的时候,评价主体就不能仅仅是学校,还应该包括学生和管理员自己。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评价应该从原来的自上而下过渡到平等协商,从原来的强迫接受过渡到共同认可,评价的主体从单一的以学校为主体,逐渐扩展到被评价者以及其服务对象。评价本身应该是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向前发展。
案例二:每年考核公布,总是一个对多数人来说比较失望的日子,他们中有许多人不明白自己哪里做得比别人差。只有15%的人能够获得人社局和教育局批复的优秀。这让很多教师渐渐对考核失去兴趣。
这个案例反映了大多数人对当今考核制度的不满意。考核成为甄别选拔的工具,一年下来,多数人都在努力,但是只有少数人得到奖励,这种制度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因为它的最终目的让人无法认同。一项总结一年工作的制度,却让大多数人感到沮丧。我想,考核制度的出发点应该是着眼于激励教师继续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走向优秀。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大家的共同进步。因此,这项制度的初衷应该是面向未来,而不是仅仅为了总结过去。因此,考核评价制度就应该像一把标尺,让教师看到该朝向哪些方面努力。
真正有意义的考核评价应该是朝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当然,在整个评价标准体系中,有一些绝对评价标准,这些有清晰、明确的要求,如,课时数、公开课执教次数等。而对于那些模糊的难于量化的相对评价尽量减少分数比例,最终让考核评价可操作性强,可信度不断增强。
案例中,为什么教师不知道自己哪里比别人差?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不清楚考核制度中自己的职责,缺少努力的方向;二是该校不注重过程管理,没有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公布,教师没有其他人作为参照,总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因此,过程管理的意义在于让教师在团队里找到自己的坐标,这样他才会去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案例三:学校想推荐月度优秀团队和月度优秀人物,让所有人看见团队中那些积极的力量,让那些倾心付出者感受到一种激励与尊重。这个方案得到大家的认同。
在一所学校中,总有些东西是考核制度不能触及的。而这些无法考核的东西却往往是一种凝聚团队、推动团队进步的力量。那么,面对那些不需要考核制度来左右的东西,就要借助学校文化采融化、汇聚。
—个团队中的优秀人物、优秀小团队是这个集体中的太阳,他们会源源不断地散发热量和光明。他们是一种正能量,优秀的管理者是不断让集体中的正能量增多,并战胜负能量。因此,我们必须创造一个好的人际生态环境,让大家看见、听见,并感受到身边那些卓越同事的努力。这就是学校文化形成的意义所在。所以,当我们认同用恰当的方式演说、展示这些优秀同事的事迹的时候,已经说明这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已经悄然形成。
好事要有好的处理策略才能真正变成好事。在这个方案中,谁去推荐?推荐后是物质奖励还是别的?如果是物质奖励,随后会不会带来管理风险?团队、个人当然可以给予他们自荐的权利,但是现实中,这些职工似乎不是很能接受自荐的方式,我们中国传统的保守、低调已经深入骨髓。因此,他们接受得最多的还是他人的推荐。虽然来自管理团队的推荐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却不能有那么全面的发现力。实际上每个教师都是发现者,每个人都可以来讲讲“我的发现”,讲述我身边的同事,我身边的优秀学科组,在讲述的过程中,这位教师就变成了正能量的传播和扩大者。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在考核制度之外的评价是一种促进团队积极、和谐的正能量。这种评价随着教师的发展而不断跟进,不断激励教师实现被人认可和尊重的需要。
案例四:学校大型活动比较多,经常抽调教师担任评委、秩序维持者。组织者每次抽调人员都不由自主地抽调那些负责、认真、合作意识强的教师参与,这些教师却会找一些借口拒绝。面对这种情况,组织者不知道用什么措施加以改善。
在这个案例中,这些乐于奉献的教师经常参与学校活动。但是,集体中缺少一种制度的评价或者是核心价值观的不清晰。我们做的需要被别人看得见,需要被别人认可。因此,对于这位活动组织者的苦恼,我们有必要去思考。
在团队中有一种责任与权利,即每名成员都有责任为团队做一些事情,团队则有义务创造平台为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以往,因为总是笼统讲“奉献”,只认为是职业道德要求,并没有认识到这里的“奉献”应该是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在团队中的服务和责任意识。一个团队要为其成员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同样,每个成员都有义务为这个团队做一点什么。每学期几次的志愿服务为什么不可以呢?另外,也可以通过年终表彰的形式给这些多付出的教师一些惊喜,当然,本人更赞成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评价激励。现在倡导学生和家长志愿服务,教师的志愿服务会给予学生更好的示范和引领的。
数学教学案例 篇九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大花园里,有一个强壮的大香蕉,旁边有一个温柔的小香蕉。大香蕉失去了所有的营养,让它茁壮成长,但它慢慢地“枯萎”。
故事中的大香蕉让我想起了我们的老师。他们不就像故事里的大香蕉吗?
我们的数学老师,——潘,经常穿西装,穿鞋,留着乌黑亮丽的头发。360?帅的没有死角。
每当学几何课,潘老师就走进教室。腋下夹着一把衣服的三角尺,左手拿着一本课本,右手拿着一堆自然下垂形式的教案。潘老师讲课很活跃,但他一点也没有失去绅士风度。每次在黑板上写完后,他都潇洒地转过身,用优雅的动作照亮同学回答他的问题。每次潘先生笑的时候,嘴角都会微微翘起,然后嘴角就翘起,像月牙一样,弯弯的,笑得那么活泼帅气。潘老师每次进教室都会说:“把辅导案例拿出来。”时间久了,自然成了口头禅。每次有辅导案例,他进教室后第一句话就是:“把辅导案例拿出来。”时间长了,才知道以前每次课前都会拿出教程,直到今天还能听到他的话。潘老师从来不打人。她宽容,包容。有时候,有人打破了规则。他永远不会来打你,但会用锐利的目光在远处盯着你。直到你意识到要安静。我们的潘老师教学方法独特,是一位好老师。快看!这是一个帅气、宽容、教学方法独特的好老师。
数学教育教学案例 篇十
1.1案例教学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学中的意义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将学生带入一个真实情景中,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和提问,在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对话和研讨,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这个案例或将案例中隐含的理论和原理揭示出来。案例教学法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智能与情商的发展。
1.2案例教学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特殊教育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实践性人才,案例教学有益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发展案例教学的紧迫性。目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康复系和公管系等几大院系,都开始重视并发展案例教学。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为例,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学具有注重实效性的特点,某些专业课,如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行为改变等课程,都开始发展案例教学与理论相辅性教学研究。通过调研得知,近9成的学生表示提升了对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近8成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他们对未来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很有信心。
2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顺应案例教学的需求所做出的努力
被誉为案例教学法的“先驱者”的美国哈佛院长朗德尔曾这样描述过图书馆在学院常规教学以及案例教学中的作用:“图书馆是教授和学生应有的必要场所,图书馆对我们,就像大学中的实验室之于化学和物理学者,就像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于动物学者,就像所有的植物园之于植物学者一样。”朗德尔所提倡的案例教学法特别重视对案例的阅读,学生在阅读案例时发现的问题,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建设服务于学院专业设置的特色图书馆以及服务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图书馆,就显得尤为重要。
2.1自建数据库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自搬入新馆后,结合建设新型高校图书馆和学科型高校图书馆,不断地进行高校图书馆转型的一些尝试。2011年,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结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特点以及各院系案例教学的需要,申请建设特殊教育专题数据库作为JALIS三期子项目,特殊教育专题数据库以文献为主体,数据库基本结构体系为特殊教育专业基础学科、听障教育学、视障教育学、智障教育学、孤独症教育学、康复教育、特殊儿童教育案例库和残疾人事业等。文献收录的范围主要有期刊、会议论文、研究报告、标准法规、视频、图片、特殊教育课件和无障碍设计建设标准等。经过4年的努力,该课题于2014年上半年顺利通过验收并结题,现正处于试用及不断完善阶段,师生可以在该数据库浏览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类资源。
2.2建视频资料库以特殊教育为核心内容的视频资源库,视频资源收录的范围有聋校、盲校、培智学校、大学课程、考试辅导、特殊教育、兴趣爱好、校园影音、名校公开课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主要用于教学观摩。
2.3设精品课程网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网由本院网络中心采集,主要收录本院录制的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授课录像、课件、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考核办法、参考文献等等。
2.4建特色资料室目前根据学院学科设置,在建的特色资料室有2个:小教资料室和特藏资料室,收集各种和小教、特教有关的各类纸本文献,包括书籍、报纸、课件等等,并配备的电脑和桌椅,进行了软装潢设计。特色资料室资料收集工作已成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常规工作之一,希望最终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特色资料室,满足师生教学教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