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漂亮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优秀9篇,欢迎借鉴。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一
看拼音写词语。
bó zi shuāi dǎo fān shān yuè lǐnɡ shòu xiǎo kuì jiù
( )( ) ( ) ( )( )
zé ɡuài bì shānɡ lún liú tū fā qí xiǎnɡ lì dā wú qiónɡ
( )( )( ) ( ) ( )
组词。
脖( ) 率( ) 闭( ) 翻( )
勃( ) 摔( ) 闲( ) 番( )
把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1.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2.母亲这样操劳,你怎么还不能理解她的心意?
3.母亲的唠叨中难道没有包含着浓浓的爱?
四、造句。
1.轮流……
2.翻山越岭……
五、成语天地。
学了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后,请你用八个成语来形容叶欣
六、三字经。
尊敬长辈篇:
2.你还能写出几句吗?
次抱母亲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感受母慈子敬,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感受母子情深,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课前预习:查字典理解词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唤醒生活感受,导入新课,读题生疑。
1、导入。同学们,你还记得母亲抱着你的情形吗?什么时候,什么感觉?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不是妈妈抱孩子,而是一个成年人抱妈妈。
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读课题。
3、围绕“抱”这个字,头脑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谁抱母亲?怎样抱母亲的?为什么抱母亲?我抱母亲是怎样的感受?母亲又是怎样的感受?)(板书:谁?怎样?为什么?感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理解部分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读课文,了解朗读情况。正音,正确断句子。
3、读了课文,第一个问题已经能解决了。谁抱母亲?
4、我是怎样抱母亲的?读课文,找找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指读两处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知道课文大意。
1、轻声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怎么分段,试着用概括一下每段的意思。
2、交流。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出示词语。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理解词语。会写字词,
1、读。会正确书写生字。
2、理解词语。
愧疚:惭愧不安。疚:对于自己的错误感到痛苦。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翻山越岭
五、完成作业。
1、习字册
2、朗读课文
3、思考余下的两个问题。
第二课时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生字词语谁来读?
2、出示词语。
轮流 脖子 仰面摔倒
瘦小 重担 翻山越岭
难过 愧疚 突发奇想
谁来读一读?
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两个学生。
打开书。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课文,找出“我”的感受。
1、我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的感受呢?
浏览课文,把直接写“我”感受的句子用线画出来。
2、谁先读?
3、出示句子。
4、谁来读好这句话?
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 个别读。(两个
5、“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是为什么呢?
三、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我”的难过和愧疚。
1、提示方法:要想理解这句话,有个好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去思考。
2、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好这段。
3、交流:“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两处句子。(我说: 我左手……
我多粗心呀,不知道“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
4、联系下文再想想这句话。自己读一读第二段,
5、交流。“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
同时出示“我”的话。
哪些词语牵动了你的心?
还有哪些句子?
年复一年,就是——
“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该怎么读??
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
6、分男女生读“我”的话。女:在我的记忆中……我们长大。
男:我们长大后……让她来挑。
一起读:我一直……那么重的担子。
7、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是这个儿子,你心里怎么想呢?
8、现在母亲累得病倒了,还病得不轻。我心里很难过,更有一份“愧疚”啊。
9、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谁来第三自然段。你们读懂了什么?
交流。从哪里读出来的?
母亲笑了笑说:“提……?”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母亲无怨无悔付出,不求回报。
四、读课文4-5自然段,体会感恩与亲情。
1、引读:我突发奇想地说——
2、我是怎样报母亲能入睡的呢?指读最后一段。谁来读读我抱母亲的句子。点评。再读。
哪些词语打动了你的心?谁能读好这句话?
3、引读:护士不忍离去,……流下来……
4、同学们,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呀?
出示: 两行( )的泪水
5、读书还要会读标点,课文最后用了省略号,说明母亲的心里很不平静,母亲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交流。
6、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呢?打算怎么做?
7、同学们,唐代诗人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用心去爱妈妈!用行动回报妈妈、爸爸以及关心爱护自己的人。
8、第一次抱母亲,母爱子,子敬母,多么真挚的感情呀!请让我为你们读读最后一段,再次感受母子深情。
9、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朗最后一段,把这个温馨的画面留在我们的脑海里。生齐读。
五、课外拓展阅读《妈妈的账单》。
1、读准字音,画出喜欢的词语。
2、这个孩子的“突发奇想”,与本文儿子的“突发奇想”一样吗?
3、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写一段不少于50字话发表你的看法。
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
愧疚
报答
教后修改:
对前两次教学不满意,于是三易教案,简化问题,整个教学就扣住这以下问题讨论交流:“我”是怎样抱母亲的?“我”为什么会这样抱母亲呢?这样抱母亲,结果怎样?这样,教路、学路一下子清晰起来了。
第三次教学过程回忆如下:
(一)读懂“怎样抱”,体会“抱”的变化。
教师:“我”是怎样抱母亲的?谁能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学生:找出了两处描写“我”抱母亲的句子。
1、出示第一处的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教师:谁愿意读读这一句话?
学生:朗读。
教师:出示填空。
我 抱母亲。
结果
学生:思考、交流。
2、出示第二处的句子:“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教师: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两句话,想想怎样才能读好?
学生:边轻声读边琢磨。
教师:谁来读这一句话?
学生:感情朗读。
师生评议。
教师:出示填空。
我 抱母亲。
学生:思考、交流。
(二)读懂“为什么会这样抱”,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疼”和“我”对母亲的爱。
教师:先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抱母亲的?
学生:根据本段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教师:能读好这一段吗?
学生:感情朗读这一段。
教师:默读第2、3、4自然段,想想“我”为什么又会这样抱母亲的呢?
学生:根据段落中的相关句子,回答问题。
教师:在学生说到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时,从“小时候”和“我们长大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那么重的担子”,体会母亲的辛劳和对子女的疼爱。
教师:能读好这一段回忆吗?
学生:感情朗读。
学生继续交流。
(三)读写结合,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
教师:“我”这样怀着感恩的心抱着母亲轻轻地摇动,结果
学生:找出最后一段中的句子:“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教师:这是怎样的泪水呀?
出示: 两行( )的泪水……
学生:理解、交流。
教师:读书还要会读标点,课文最后用了省略号,说明母亲的心里很不平静,母亲在想些什么呢?作为儿子的“我”,看见母亲流泪了,又会想些什么呢?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体会一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出示:
母亲:我的儿子
儿子:母亲啊,
学生:选择角色,写体会。交流。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文字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母亲身子的轻。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妈妈的帐单》这个故事。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主题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是怎么抱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第一次抱母亲,母亲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2.带着问题,自学生字,初读课文。
过渡: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这些问题的答案全在书里。
提出自学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课文里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学生自学)
3.交流刚才的学习情况。
① 指名读课文生字,后领读。
② 初步理解"翻山越岭"、"愧疚"的意思。
③ 指名5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5个自然段。师生点评,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意思。
④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写了"我"去医院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真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我"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抱后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学)
交流。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
三、小节课文。
今天,通过和同学们的共同学习,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将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先思考思考。
四、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别找出文中"我"、"母亲"、"护士"所说的话,放在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悟一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从而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表达爱。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音乐《妈妈的吻》)有一个人,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也读过许多直接赞美母亲的文章,而课文的作者写的却是--(读题)他想表达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让我们回忆一下,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交流)
2.(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当我抱起母亲,才发现,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而我原以为母亲是很重的。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请你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学生自读,找答案)
3.(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重的担子。")学习这段话。
⑴轻声读,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初步交流)教师给"重担"标记。
⑵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字面,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纸的背后。也就是说,我们要读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我们用一只眼睛看"重担"的字面,那就是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重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提示:母亲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
⑶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义。(课件出示:三句诗)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悉心地照料。"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⑷(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所以,挑着无数重担的母亲,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一句话你读明白了马?我的心里什么难过呢?(指名交流,指导朗读)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
⑸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母亲走过多少艰辛和坎坷,付出多少青春和年华!当我们这样理解了母亲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第二自然段读得更好。
4.(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这样过来的?")面对母亲,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更感到愧疚。而母亲呢?轻声朗读出示的句子,思考: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你读懂了什么?(交流:母亲把辛劳看得很平常。为家庭,为子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这句话)
5.天下的母亲都有一颗博大而包容的心。每一个母亲都是如此,你想到了你的妈妈了吗?她在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你能举一个事例吗?(指名交流)
6.母爱是伟大的,具有无穷的感染力,文中的护士也被感动了,你从她的哪个动作可以看出?(指名读句子,说一说理解)
7.你们都读懂了自己的母亲,读懂了天下所有的母亲,带着自己的感悟,用一颗虔诚的心一起读这一段。
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 "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自由轻声地读五、六两个自然段。
⑴哪些语句感动了你,读给大家听听。
⑵(课件出示: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配乐)
⑶我的眼角有些泪意,母亲的眼角也流下了两行泪水,母亲为什么而流泪呢?(师生交流:流泪并非只为哀痛,更多的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苦涩而又甜蜜的泪水……)
⑷回想我们的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板书:无数次抱过我),"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对比一下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师生交流:我们对母亲的关心太少了,母亲对我们却无私的奉献着。……)
⑸母亲的爱像深深的海洋,我们就是那清浅的小溪,永远流淌在母亲的怀抱里。让我们把心交给课文,再来读最后一段。(配乐)
三、总结延伸。
1.我突然想到一句诗,孟郊的《游子吟》还记得吗?知道是哪一句吗?(课件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是啊,父母之恩无以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记住这句话,齐读。现在请拿出笔,用心用情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并且铭刻在你的心里。(教师板书)
3. 此时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声献给我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课件出示 )你愿意也读一读吗?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
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
这种爱,叫母爱。
4. 也许,我们平时都疏忽了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现在,就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心意卡上,相信这一定是妈妈最喜欢的礼物。(学生动手书写)
四、课外作业:
1.把心意卡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
2.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板书:
无数次抱过我
13、第一次抱母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关于表达母爱亲情的文章来赞美母亲。
教学步骤:
一、回顾课文的内容,认识母亲的伟大。
二、分小组朗读交流自己积累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推选部分学生上台朗诵文章,全班交流感受。
四、师生总结。
次抱母亲 篇四
今天要讲《第一次抱母亲》。我让学生预习完以后,便开始检查自学的情况。
“谁来朗读课文?”我话音刚落,全班七十多名同学几乎同时举起了手,就连性格一贯内向、一发言就有些口吃的小丽也举起了手。
“请小丽第一个读。”出乎预料的是,小丽除了刚开始两句读得有点结巴外,其余的都读得很流利,并且很有感情。“太棒了!小丽终于战胜了自己!”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全班同学也都为她鼓掌祝贺。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好批注。”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有的埋头看书,有的凝神思考……我走到班里的淘气鬼小柏旁边,想“偷看”一下他的批注,谁知一不留神儿,我的左脚碰到了他的凳子,他迅速扫了我一眼,根本没理会我充满歉意的微笑,继续低头在书上勾画。我有点尴尬,转身走上讲台。这时,许多学生已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第一个发言的就是小柏。他说:“课文的最后一句最让我感动,’’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了下来’’。因为儿子抱着母亲睡觉,使母亲感觉到儿子很孝顺,她觉得自己一辈子的辛苦没有白费,心里一高兴就流泪啦。”“这是幸福、欣慰的眼泪。”等不及我示意,坐在旁边的小冰就作了补充。“精彩!”我带头为他们鼓掌。接下来,学生们的发言异彩纷呈。
快下课了,我准备作课堂总结,班长又举起了手:“老师,母亲用80多斤的身体扛着100多斤的担子,这是母爱的力量。母亲为子女操劳一辈子,生病时被抱一次都幸福得流眼泪,我觉得我们的母亲都一样伟大。所以,我想建议同学们回家都抱一次妈妈,让妈妈知道我们也爱她。”伴着悦耳的下课铃声,教室里再次响起了掌声。
哦,我被这些看似没有长大的精灵们感动了!他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了母爱的伟大。同时,文中儿子的反哺之爱也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共鸣。谁说现在的孩子缺少爱心,谁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你就不难发现,这些稚嫩的心正沐浴阳光雨露日趋成熟。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文字蕴含的情感。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歌曲《母亲》)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 (很轻)
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适时写下批注。(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角度往往是多维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小结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崎岖,泥泞不堪,母亲……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习读。
10.从小到大,我一直以为(引读: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担子仅仅是100多斤的东西吗?她担子里面挑起的还是什么?(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经历了生活中的无数次磨难,走过了一道道坎坷之路。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会读得更有情。立起课本,一起读。
13.过渡: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14.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15.是呀,每个母亲都是一样的。同学们,想想你们的母亲平时为你做了什么?课件出示:选择一句或几句,说说你们的母亲为你做了什么?(成功的阅读教学离不开说的训练,语文阅读课上的读说结合很重要。)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
16.同学们这就是母爱啊!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过来的。此时,抱着重病的母亲,我心里除了感到难受,还感到(愧疚)板书:难过、愧疚。于是,他突发奇想,引读第4小节。
17.我抱着母亲,该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读读这一节。
配乐读。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这是怎样的泪水?(幸福甜蜜的泪水、兴奋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感动的泪水、欣慰的泪水、爱的泪水……)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指导朗读。
18.此时此刻,你一定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你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慢慢进入情境,感同深受文中人物的情感。我发现有些学生的眼圈红了,有的学生悄悄地擦拭眼角的泪花,有的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有的学生说得动情感人。学生感受到了母爱。)
19.师小结: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第5小节)
20.师:是啊,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一生一世值得最爱的人是母亲。正如孟郊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拓展迁移:
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让我们细细品味诗歌《写给母亲的诗》。
四、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爱不是在某一天、某一个时间说一句就够了的。它应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就如一首动听的歌,唱完之后依然会余音袅袅,在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里,你的心里都会浮现出这首歌的某一个片段!一颗感恩的心是我们永远的财富!)
五、板书设计:
难过
13.第一次抱母亲
愧疚
六、教学反思:
这次语文优质课竞赛,我选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初读这篇课文,我感觉这篇课文比较难上,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情、儿子对母亲的感情写得非常真挚感人。我想:四年级学生的阅历还是比较浅的,他们的感悟也会比较初浅、不深刻。其实我们成年人,对母爱的感受也是肤浅的,对报恩也只是言语多于行动。因为,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想到了母亲为我奉献的爱,而在我的潜意识中,接受母爱是自然而然的,而回报母爱却被忽略了。文中的母亲为“我”的真情一抱而感到欣慰和幸福,我们做子女的难道不应该行动起来吗?于是,我决定上这一课。文章是非常感人的,但如何把这份感动传递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也为之感动,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挑战。于是,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氛围,唤起情感。
课始,我以一曲《母亲》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情感,然后再诵读《游子吟》,加深对母爱的感悟,接着引出课文的题目。在理解“总是、年复一年”这两个词语时,我引导学生进行适当地想象,通过一组引读让学生体会母亲的不易。
课文最后一小节是整篇课文的高潮部分,我分四步进行:自己用心读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配乐读读,走进“我”的感情世界;联系自己的母亲,谈谈感受;再读文字,体悟这一抱的内涵。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慢慢进入情境,感受到了文中人物的情感。我发现有的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有的学生说得动情感人,有的学生在悄悄擦拭泪花,有的学生已经泣不成声。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层层深入地对课文进行了朗读,感受到了母爱,对课文的理解自然而然也上升了一个高度。而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一个孩子,作为一位母亲,也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流泪了。
二、自主感悟,手口并用。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众所周知,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习惯,也是方法,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巧妙地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让他们圈圈画画,圈出重点词,画下精彩句,写下读书时心里所感。这样,学生能够做到把心放进文本里去反复读,能够边读书边浮现出语言所要表现的画面来;这样,学生也能够写出自己对语言的独特感受、独到见解来。我想,母亲的伟大形象一定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能反映出其是否真正理解了文字背后的内在含义。在教学第三节时,我抓住“笑了笑”让学生来体会,学生在我的启发下,说出了“母亲是无私的。”“母亲很谦虚,认为做这些事情是不值一提的。”“母亲觉得这是应该做的。”“母亲觉得这是微不足道的事。”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母亲的话,学生就读得更有情。
三、积累迁移,拓展渠道。
语文教育不能仅仅教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也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的习得,还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堂课结束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又把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我想,有了这些实践活动,我们的感恩还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色教育活动课等继续进行下去。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六
第一次抱母亲
藏书实验小学 钮承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 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 (很轻)
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小结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 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习读。
10、从小到大,母亲都让我们觉得(引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的肩上究竟承受着怎样的担子?(学生说)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这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地重。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13、现在,我想起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为我们付出的爱,而我们作为子女,却从未想过(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板书:难过
除了难过,我心里还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呢? 自读3-5节。
14、交流: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亲)
15、我抱着母亲,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听老师来读读这一节。
师配乐读。看到这动人的场景,你心里感到怎样?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感动的、幸福的泪水)为什么说这是“感动的、幸福的泪水”?
此时此刻,我抱着弱小的母亲,抱着几十年来一直承受着重担的弱小的母亲,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小结: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节5)
师: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想报答母亲。而小时侯,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母亲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说的那样,(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 拓展迁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播放歌曲《母亲》,欣赏一组图片)
四、 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
次抱母亲 篇七
一、研究问题
《第一次抱母亲》描写了母子情深:悠悠母亲爱,深深赤子情。因此,研究问题确立为:走进文字,体悟情感;走出文字,浸润情感。即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语言的内化与拓展。
二、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写的是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真实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更表达了一位孝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如何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体会到母亲的伟大,体悟到孝子的情怀,并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受到自己的母亲,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对于年龄尚幼的四年级学生来说的确不是很容易,他们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还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亲的爱意并要学会对母亲感恩,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本教案的目标。
2、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3、语言的内化目标:
1、词语“担子”
2、句子“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3、语言情感的双重内化:体会作者抱母报恩时的思想感情,由彼及己……
4、教学准备:小黑板 录音机 配乐磁带(献给爱丽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歌德名言:“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读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读纸背面的意思。 ——歌德”
生:读名言并解释
师:希望同学们争做会读书的人,能读出藏在纸背面的意思!
2、(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次抱母亲(齐读题)。请大家回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生:……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生:因为……
3、小结导入:作为儿子,作者和母亲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他的眼力怎么会那么差?竟然连母亲的体重也看不准?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谁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
二、细读课文,披文悟情
1、学生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思考:“我”眼力为什么这么差?
2、师:“我”眼力为什么这么差?
生:因为“在我记忆中……”
3、师:请划出这段话并齐读
生:齐读
4、出示小黑板: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编号并分读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
师: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十分耐人寻味,能用你的两只慧眼,读出隐藏其内的含义吗?可以和同桌一起读读并讨论一下。
生:逐句读并讨论。
5、师:谁读懂了第一句话?
生:小时候的事情/走的路不平常“翻山越岭”/很累很辛苦
师:读懂第二句话的?
生:时间长/不是一天两天/母亲一直很辛苦……
师:第三句呢?
生:我们长大了/母亲舍不得我们挑重担/母亲十分爱我们,总是宁愿自己吃苦受累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母亲是怎么“爱”我们?
生:把好吃的给我
给我买漂亮的衣服
不让我干重活
一有病带我去医院
让我在环境好的学校里读书
经常给我买学习用品
6、师小结:所有这些都是母亲对我们的“爱”呀!(板书:“爱”)作者的母亲也是这样深深地爱着她的孩子们,所以适逢有重担,母亲总是
7、师:作者的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
生:不是
师:你是从那看出来的?
生:80多斤的身体
师:80多斤的身体是那么的瘦弱,我的母亲就是用这样的身体去承受……这里的“担子”指什么?你们读懂了吗?
生:养育我们的“重担”
种菜、种地
上班、做家务
9、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读出这么多的东西,十分了不起。作者的母亲是这样养儿育女的,天下所有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过来的呢?所以我们的母亲都是很了不起、很伟大,是“母爱”支撑着母亲承受生活的重担。当作者体味到母爱的伟大时,心里感觉很难过也很愧疚。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体味一下作者的难过、愧疚之感。
生:齐读。
师: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 ”
生:读“大妈你真了不起”
师:而母亲笑了笑说:“ ”
生:读“提那些事……”
师:注意母亲说话时的神情,谁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生:(读)……
师:读出了母亲那不以为然的语气,请用这种语气自由读这句话,用另一种眼睛去读读藏在纸背后的意思。
生:不用提……
生:每个(所有)母亲都是……
师:“这样”指哪样?
生:干家务/上班/种田种菜……
师:母爱是伟大的,它不仅打动了一旁的护士,我想也打动了每一位深爱自己母亲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作者的内疚、带着护士的感动读读课文的第3小节!
生:齐读
师:(过渡)面对操劳一生而此时又重病缠身的母亲,作者情不自禁地想抱抱母亲……
生:……
师:“抱母亲入睡”这主意是作者“不假思索、情不自禁”想出来的,书上用了一个词叫……
生:突发奇想
师:谁能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好这句话。
生; 齐读
师:母亲说:“ ”
生:齐读:“快把我……”
师:母亲为什么这么说?
生:……
师:被母爱深深打动的护士却说:“ ”
生:齐读:“大妈,你就……”
师: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师:配乐范读“我坐在床沿上……”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抱母亲入睡吧!拿起你的书,轻轻地、慢慢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从这一小节中,你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儿子吗?
生:细心/孝顺
师:可是,作者却忽然看见……
生:齐读:“有两行泪水……”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读着这句话,能用你的另一只眼睛找出母亲流泪的原因吗?
生:因为“感动、欣慰、幸福……”
三、总结
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儿子长大了,理解了母爱,并学会了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母亲,这就是人间最感人肺腑的母子情啊!让我们拿起书,再次感受一下母子间的深情!
生:齐读全文
四、拓展
1、作者已是大人了,想出用抱母入睡的方式报答母恩。那么你打算采用怎样的方式来报答自己的母亲呢?
生:为母亲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生: 妈妈下班后,给她倒杯水,给妈妈捶捶背
生:在妈妈生日时给她买个礼物
生:用好的成绩来报答妈妈
……
2、诗朗诵《母亲的爱》
母亲默默付出,不计回报,母爱是无私的!最后老师想把一首诗《母亲的爱》献给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配乐朗诵)“母亲对我们的爱像海洋,我们对母亲的爱像溪流 ……”
五、作业
1、阅读关于母亲的诗歌、散文或书籍,满怀感情地读一读。
2、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为母亲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八
加乐中心学校 王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富有情感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文章记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由于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不觉地溺爱,已使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3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2为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决定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感悟角色特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伴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我通过一组图片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抱母亲?”放手让学生试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摔”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力大无穷、突发奇想”;通过查词典来理解“翻山越岭、愧疚”;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承受、动情”等词语。而读的时候,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人物的情感点,并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作业,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想想,它为什么牵动了你的心。为下文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一课时,我将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深入文本。
一、从作者感受入手,整体感知文本。
基于学生对第一课时的了解,教学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想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的感受。学生不难说出作者发现母亲很轻。接着,我顺势指导学生到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把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引导学生用心朗读,在评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关注“竟然”这个词语,并进行质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为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
围绕着“竟然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我引导学生到课文的1、2自然段中去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及抱母亲时的发现,画出关键词句,轻声读一读,在小组内议一议,体会作者的心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生不难找到作者抱母亲的原因,此处可放手让学生交流,但抱母亲后,作者的两个没想到所代表的含义学生未必能够体会得全面,所以,我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着重指导。例如,在学生交流第一个没想到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一句中的“使劲、用力过猛、差点”等词,用心体会,感受到作者因对母亲了解不够,估计不足而引发的出乎意料,继而让学生通过作动作、朗读来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吃惊、诧异、疑惑等情感。
第二个没想到则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护士的责怪的语气以及作者内心的难过。而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难过?此时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作者的记忆,去想象当时母亲那80多斤的身体在背着妹妹、承受重担、拉扯我们翻山越岭的画面,想象她担子中会挑多少重物,让学生抓住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用心朗读,用心体会,读出感动,悟出真情。这时学生会更深地体会到原来是这么多年来是母爱这一伟大的力量支撑着母亲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时再来引读第三个没想到,作者的心情一览无余。
三、抓住作者的心里变化,找出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3——5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找到描写作者心里变化的词语,学生不难找到“愧疚”这个词,那么作者为什么愧疚,是理解的一个重点,我引导学生继续采用1、2自然段的读、感、悟的方法抓住“从小抱到大”“无数次抱我”等处的描写,母亲为儿女的付出,对儿女无私的爱。她不求回报,她只要儿女们健康、幸福。这时一种想回报母亲的情感已由作者身上传递到孩子们的心中,这时再来体会作者抱母亲这一场面,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抓住作者抱母亲的动作,感受作者的报恩之情。
在音乐声中,我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境,让学生思考: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指导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在交流时我将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抱母亲的动作“坐、抱、轻轻地摇动”体会作者回报母亲之意。此外,我还将重点出示这样一句话“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并启发学生针对画面、结合课文内容感受这泪水背后的含义,通过适时的点拨,学生能够体会到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感动泪水。爱的泪水……”。(板书:真情无限)而后我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种浓浓的母子情充溢学生心中,此时,再来完整地而投入地朗读四、五自然段,学生会倍加感慨,本文的难点也得以突破。
五、用笔表达心声,读写结合
为了让学生换位思考,将所感悟的情感表达出来,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请将自己心中对妈妈的感动、感激说出来,在准备好的千纸鹤上写下一句祝福、一句感谢、一句问候,并“放飞”于黑板之上。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课后我预留供学生选择的作业:让学生把写好祝福语的千纸鹤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给妈妈一个惊喜。或是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初步设想,在真正地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愧疚回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次抱母亲 篇九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课文《第一次抱母亲》记叙了“我”去医院看护母亲,抱母亲换床单时,才知道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曾经以她瘦弱的身躯承受了那么重的生活艰辛,我十分难过和愧疚。于是,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轻摇着让母亲入睡,却突然发现母亲流泪泪了。
课文语言明快,没有雕饰,但字里行间却包含着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在教学中,我觉得教师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点:
一、比较两次抱母亲的不同
文中有两处作者抱母亲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在课文的开头——“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推挽,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另一处在课文的结尾——“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作者两次抱母亲的动作之所以前后完全不一样,是因为抱的原因不一样,作者抱的心境不一样,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仅是因为方便护士换床单,所以作者的动作比较随意,稍稍显得有些鲁莽,要不是护士扶了一把,险些把母亲摔着。作者第二次抱母亲,抱得那么柔情,是因为作者在心灵受到巨大震撼后,对无私母爱的一种特殊回报。
二、联系生活去体会文中“身体轻”与“担子重”这种强烈反差中蕴含的内涵。
文中母亲说自己最重时只有89斤,学生对这个数字所包含的意义一般不会太注意。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将母亲的体重与自己的体重、学生的体重进行比较,用较为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母亲的瘦弱。而就是这样一位瘦弱的母亲,超负荷地承受着看得见的肩上的担子和看不见的生活的重担。肩上的担子可能担了些什么?生活的重担又是承担的什么?可以让学生联系平时自己生活中,母亲是怎样为家庭为儿女默默付出的,来进一步丰富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三、体会文中人物内心的感情波澜
文中由三个人物,分别是作者“我”、母亲和小护士。这三个人的感情变化细腻而微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我”为什么难过?为什么愧疚?当看到母亲流泪时,“我”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母亲最后流泪了,这到底流的是什么泪呢?护士作为局外人,是什么也让她感动了?
四、拓展渲染
古往今来,歌颂母爱的诗词、名言有很多多如:《游子吟》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吟诵,即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场母爱的春雨——《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在这样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第一次抱了自己的母亲,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撞击与融合。儿子在这一抱中产生了对母亲新的理解,感受到了母爱的朴实与伟大,母亲也在这一抱中感受到了儿子的一片孝心。语文教学不只是教语言文字,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课的教学应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母亲的伟大;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助激发情感,促进情感的感悟升华。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去认识那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2、齐读课题。(抱母亲是作者的第一次,要注意把这个词突出些,再读。)
二、品味轻与重
1、生活中,许多事情总是让我们没有想到,而文中的我,第一次抱母亲,也抱出了许多的出乎意料,许多的没有想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回忆一下,我没有想到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板书:重 没想到 轻
3、抱母亲,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一下1——2自然段,画出作者没有想到的句子,用心地读一读。
1、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2、“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中没有“没想到”三个字,你怎么看出来的?)
4、“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齐读这四句,体会一下作者的意外。
4、我一直以为母亲很(重),没想到母亲却很(轻)。那么,母亲到底有多重?书上是怎么说的?
最年轻最健壮的时候,母亲只有89斤。现在年纪大了,生病了,体重一定还要轻许多。
5、我与母亲生活了几十年,却一直以为母亲很重,这又是为什么呢?说来说说。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学生自由读。
6、研读。有人把读书叫做“煮书”(板书)。饭可以煮、菜可以煮,这书怎么可以煮呢?“煮”就是告诉我们要把书读熟,读的遍数越多,书就煮得越熟,它的味道,它的意思才能被体会出来。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一边读这段话,一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7、学生交流。
(1) “翻山越岭”什么意思?母亲翻过的仅仅是一座座艰难崎岖的山岭吗?还有什么?
(2)“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让她来挑。”母亲为什么这么做呢?
(3)“我一直以为母亲……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那么重的担子”,担子里有些什么?而这样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只有八十斤重的母亲的身上,母亲真是板书(力大无穷)。
8、这样的母亲太能干了。(出示图文)你看,她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能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怎么能让我们相信,她只有80多斤的身体!
我们为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谁来读一读,读出你读母亲的崇敬。
9、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着书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文字会说话,这段文字中还隐藏着什么内容呢?老师发现,这里有一道数学加法题,你能读出来吗?静心默读。
100多斤的担子+我+妹妹+翻山越岭+年复一年+总是=母亲的重担
过渡:而这样的重担压在了母亲八十多斤的身上,母亲真的是“力大无穷”吗?她是靠什么挑起了那么重的担子?板书:(母爱无边)
10、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读出了这一份情感,相信你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自己试一试。
(配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指名读,齐读。
三、体会作者的感恩
1、想到母亲这几十年来为我默默地付出的一切,我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可母亲却笑了笑说(引读)
2、自由读一读,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指名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母亲把这些辛苦的事情看得很淡;母亲非常谦虚;母亲很乐观,生活虽苦,始终保持着微笑。)
“哪个母亲”,说明了什么?你的母亲,平时是怎样关心你的呢?
3、我为什么要突发奇想抱母亲入睡呢?
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我想“抱一次”自己的母亲,以示感恩。
于是,“我坐在床沿边……”引读最后一节
4、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母亲睡着了吗?你怎么知道?
(1)这是两行怎样的泪水?
(感动、自豪、汇报……)
(2)这时,有两行泪水从护士的眼角里留下来,这是怎么的泪水?
(感动,为这一对母子浓浓的亲情所感动。为母亲的伟大而感动)
(3)同学们,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啊!护士不忍离去,我们读者也久久不愿离开。一首熟悉的小诗,又一次在我们耳边响起……出示诗歌
5、作者仅仅抱了母亲一次(指题目“第一次”,仅仅抱了一次,母亲就如此感动,如此欣慰。而我们小的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记住这个词:无数次。我们欠母亲的实在太多了,我们对母亲的关心关爱实在太少了。
严老师这里有一份补充阅读《一碗馄饨》,发下去,大家读一读。
教师范读。
总结:母爱是一首歌,一首需要我们时时记在心中,又要付诸实际行动的歌。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题,再深情地读一读。 下课。
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无数次
煮 重 没想到 轻
书 力大无穷 母爱无边
教学反思:《第一次抱母亲》一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写出了我抱母亲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然而,我在“备学生”中,了解到四年级的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大都是片面的,是肤浅的,更有甚者认为母爱就是理所当然。基于这样的认识背景,要学生走近母爱,感受母爱,进而孝顺自己的母亲,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难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课中这样说过:“语文课并在追求花哨的亮点,如果真要说我的语文课有什么亮点的话,那么归结起来,一是我的朗读,二是学生的朗读,三是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处理。其它还有一些,如老师的讲解和板书的字等。”我在本课教学中,以朗读为面,以关键词句为点,以生活链接为线,建立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朗读中接受母爱这场春雨的充分滋润。
一、“轻”“重”之间,掂量母爱之沉
作者无意之间第一次抱了母亲,就抱出了许多的“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一抱,抱出了意外,更抱出了一份自责,一份难过。母亲到底有多重呢?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我们可以想象,在母亲最年轻健壮的时候,她也才89斤。现在年纪大了,身体病了,体重之轻可想而知。而“我”,却疏忽了。
母亲的身体是“轻”的,可母亲几十年来身上的担子却一直不“轻”。“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在这部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轻”一“重”,让他们从中真切地掂量出母爱之沉。母亲不是力大无穷,她是用母亲的责任、母爱的力量,扛起了那么重的“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