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接下来是关于生物学学科教学策略总结篇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美丽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生物学教学范例精选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学教学 篇一
一、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教师将实验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PPT,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上课时,教师与学生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是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细菌形态的画面、病毒复制周期的动画展示既生动又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高职高专医学生学制只有三年,在校学习时间短,基础课程学时压缩比较严重,导致实验学时相对缺乏,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方便同学及时观察和复习。学生在课堂上随时观察,课后可以将课件拷贝下来,方便学生自行复习和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
1.放手实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先讲实验原理、实验所需器材、操作步骤、示教操作,然后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存在学生操作时间短、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认识不到位、敷衍了事等问题,达不到高职高专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作好实验教学的预准备工作,指导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如革兰染色实验,由于学生无菌观念淡薄,只是课上听教师纸上谈兵,因此实验前要强调任何操作步骤要注意灭菌,教师与学生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又能让同学们及时领会操作要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如“血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粪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教师对学生充分信任,从实验准备开始就要放手实践,每个步骤让学生参与,改变了过去学生看得多做得少的局面,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术。少数实验由于条件所限不能人人动手而实行分组实验,要引导学生互相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2.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改进讲授方法。以往的实验操作都是按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我们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发现某些实验可以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做法。例如在未知菌的鉴定中,先让学生自己设计检验程序,确定试验项目,列出所需材料清单,领取实验材料,实验完毕后教师进行检查。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致于使其成为一个单纯的操作工。每个实验也并非一种方法,设计新的实验方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维。②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是实验课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验教学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独立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简单回顾实验操作步骤,认真记录实验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并对实验结果认真分析,总结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一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实验和科研态度。此外,教师通过批阅实验报告,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③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注重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要突破重教学过程轻思维方法的惯性教育模式。如学生自己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学生发现当灭菌锅压力表升高到103.4kPa时,按压力锅原理温度应该上升到121.3℃,而实际温度一直维持在100℃,让同学们分析其中原因,温度为什么不能继续升高?教师在一旁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灭菌时排冷空气的重要性和高压蒸汽灭菌是利用高温而不是高压的道理。
三、调整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减少单纯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医学微生物学传统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且各个实验内容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联系。随着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更新和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高,我们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例如:细菌的分布内容简单,易于理解,则以录像取代;抗链“O”试验从试管法改为玻片法等。我们将部分操作性试验和示教性实验相结合,组成一些综合性实验。如:细菌的培养与形态学鉴定方法,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肠道杆菌的鉴定。还开有少量的设计性实验,如临床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等。这种实验安排改变了过去教师安排、学生做的模式,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教学 篇二
一、激趣引疑,诱发阅读的动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从机械阅读转变为主动探索的阅读。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灵活创设合适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生物教材虽然不像情节生动的文学故事那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有些甚至很抽象,但是可以利用生物学作为实验科学的特点,阅读之前,做个现象非常明显的实验,再配上几个有吸引力的质疑,就能诱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笔者在上课伊始先做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很明显,漏斗内的液面上升了。不用任何语言,学生的兴趣就会上来了,紧接着安排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为什么液面会上升?”“漏斗内也换成清水,现象一样吗?”“半透膜是什么?”有了这些疑惑,学生自然会很深入地研读教材,去寻求答案来解决自己和同伴的疑惑。
二、授之以渔,掌握阅读的方法
作为实验科学,生物学的术语具有很高的精炼性。有效的阅读是建立生物学知识框架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语言基础。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上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1.阅读时要“咬”文“嚼”字,只有逐字推敲,才能准确地领会一些专用术语的内涵。
比如,在阅读“基因突变”的概念时,不能肤浅地认为只要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就属于基因突变,而应关注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再联系基因和DNA的关系,就能全面掌握这个概念了。
2.阅读要注意“圈圈画画”。
在阅读教材、题目时养成圈划关键词的习惯,使得阅读具有针对性。例如:教材中的一句话:“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这句里面“绝大多数”就要圈出,不能认为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纵观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卷,发现高考对单纯的知识记忆的考察越来越少,而对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考察越来越多,并且题干都很长。有不少学生常常有这样的感觉,解题时无从下手,等到老师带着读题时又能很快领悟题目的要点。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阅读素养的缺乏,导致解题时不能抓住关键词,不能有效提取题干中所给的信息。
3.阅读后要取其“精华”。
这个“精华”指的是知识要点。生物学科知识点多且繁杂,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归纳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构建概念图的思想,指导学生联系前后所学的概念,相互比较、归类,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以概念图形式串联起来,使各个孤立的概念活起来。例如:阅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后,要求学生将本节的概念串起来。刚开始接触概念图,学生可能有些无从下手,可以先给一些关键词,比如:“大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和能量”“自由扩散”和“胞吞和胞吐”等等,让学生整理、归纳,再相互讨论、分析。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放手让其自主归纳知识点了。
三、学以致用,检测阅读的效果
认真阅读、理解、分析教材都是为了答题做准备,下一步就要学以致用了。教师要精心选择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来自于课本上的小资料、活动或是插图,针对这些材料编撰成习题,来训练学生阅读的能力,同时强化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往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在做文字材料的题目时,能够遵循阅读的原则找出关键词,却在写到试卷上时出现错别字,甚至出现专业术语使用不准确、回答问题的逻辑混乱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往往由于学生不注重语言表达,也与满足于“差不多”这样一个状态有关。例如:图上显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下降。”有些学生也能看出来,写出来就可能变成:“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丧失。&rdq)www.kuaihuida.com(uo;白白失分。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不是单单靠实施某一种教学策略就能实现的。教师需要加强示范、引导,从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入手,保持学生生物学习的动力,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一步步体会阅读带来的好处,最终享受“开卷有益”带来的快乐。
作者:苗华 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生物学教学 篇三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直观教学;教学研究
直观教学是从具体形象入手,通过直观的感知刺激不断强化,使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感知表象,开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化学生记忆认知效果[1]。笔者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讨论如下。
1实物直观
1.1标本观察提供实物让学生去感知,在此基础上,再辅助以相应讲解、强化,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的生物学形状,达到过目难忘,这种效果是单纯抽象语言叙述所无法达到的。
1.2实验示教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复杂,标本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且要求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是实验学习的难点。到位的实验示教可以保证良好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学生今后从事临床研究极为重要。
1.3访问调查医学微生物学涉及面广,涵盖性强,与医学免疫学、内科学、实验诊断学等多学科相联系,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医院访问实际病例,观察临床表现,以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性。
实物直观优点在于学生直接接触物体,所获感性材料真实具体,有利于准确理解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易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但实物直观的缺点是易受客观条件限制,需用模像直观加以弥补。
2模像直观
2.1图片观察提供实物照片或简化了的示意图,通过挂图、投影方式展示出来,满足学生的感官认识需要。
2.2绘图教学人的感知规律其中包含活动律,即在固定不便的背景上活动的物体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画图优先于挂图。
2.3动画展示课程中许多知识点研究微生物动态活动规律,如病毒的复制周期,衣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噬菌体的生活周期等,将这些书本上单纯语言叙述的枯燥过程制成模拟动画呈现出来,具体而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4电子课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制作个性化的电子课件进行微生物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电子课件可以整合书籍、图片、动画、声音等直观素材[2],是最有效的模像直观手段。
3言语直观
3.1口诀式微生物学中零散的知识点很多,很难记忆,将这些知识点综合起来,编成通俗易懂而又朗朗上口的口诀,则方便记忆。如描述破伤风芽胞梭菌生物学性状有这样的口诀:细长杆菌周鞭毛,幼龄运动很活跃,革兰阳性鼓棰样,端立芽胞要记牢。学生根据口诀,扎实记忆知识点,避免了造成相关特征的含糊和混淆。
3.2类比式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典型知识点,类比方式在微生物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如介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特性,将其拟人化总结为3个字:馋(专性需氧,营养要求极高,pH6.5-6.8)、懒(生长速度极慢,18-24h繁殖一代,2-4w见菌落)、赖(菌落极粗糙,聚集生长,呈菜花状)。肺结核典型临床表现3个字:热(发热)、汗(盗汗)、美(面部潮红)。类比法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3情境式这种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的一部分,设立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开动脑筋,运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设立具体情境,启发学生发散式思维,知识在头脑中有意识地整合与重组,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使用范围广,但言语直观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具体、完整和稳定。
【参考文献】
生物学教学 篇四
一、生物学教育理念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初中生物学教学主要针对生命体发展进行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在生物学教学理念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生物学科学发展规律,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生命发展和生命产生之间的联系。在确定基础教学方式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物学教育理念的重要地位,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我们在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中,需要拥有尊重生命和尊重自然的思维。在生物学教学理念出现后,初中生物学教学体系发生了变革,需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内容,增强生物学学习意识,让学生具备社会公益感,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路径
(一)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从现实角度来看,初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育人员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让学生被动学习大量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没有对生物学知识点进行透彻的理解,从而对学生思维成长造成了影响。另外,生物学教学开展中,教师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学习上,没有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学教师需要寻找更多路径,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理解生物学知识点的环境,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教师在研究教学问题时,仅从自身角度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多关注学生课后的巩固学习。最后,初中生物学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使学习优异的学生获得相对较多的学习资源。所以,初中生物学教学需要关注所有学生的状态,逐渐拉近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才能达到生物学教学的理想目标。
(二)生物学教育理念下教学策略创新的原因
在学生的成长中,初中阶段属于关键时期。初中教学不仅需要完成知识传输,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与学习能力。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生物学教育理念,寻找和学生特点相符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点,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为学生日后的教学开展奠定基础。生物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将生物学教育理念作为基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空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对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育而言,生物学教学理念属于重点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保证使用的教学方法具有多元性与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体现生物学教学理念的作用。在创新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设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初中阶段生物学教学需求相吻合,提高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生物学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物学知识学习理念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初中生物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对生命也会有全新的理解。在应用生物学教学理念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思路。例如,学习关于“蚯蚓”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了解蚯蚓的特点。学生可能会主动寻找蚯蚓、捕捉蚯蚓,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增强学习感受。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特点,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教学的优势为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各种生物的习惯与习性,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需主动观察常见的生物,找出其他生物和人类存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平等的观念,只有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才能全面地理解生物知识。
(二)使用翻转课堂教育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
在生物学科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拥有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生物学教学其实就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生物学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需要树立基本的研究理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物学教育理念,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全方位探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需创新,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传染病相关知识时,在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初始阶段为学生提供大量关于传染病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在课堂教育中还需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和其他同学分享,通过对知识点的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解,增强课堂教育的全面性与针对性。使用探究问题教学方法,需要对课堂教育过程进行记录,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找出课堂教育问题,之后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知识探究思维。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案,体现课程教育的价值
通过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可以得出,初中生物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知识点的学习,对所有生命都应有敬畏之心,理解众生平等的真正含义,让生物之间和谐发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还会感受到生命的本质,体会不同生物富有的精神,通过了解生物问题与感悟生物问题,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生物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展示自然,让学生真切感受生物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生物圈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生物圈中的多种生物现象,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不同习性,最后感受生命的可贵。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学知识时,需要自主思考,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实现学习难点的突破,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四)通过设置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生物学教学理念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很多学生与自然环境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初中生物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需要起到带头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做好演示,让学生对教师的正确行为进行模仿。学生环境意识形成过程中,需要在实践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课堂教育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形成影响较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环境知识的印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到家中,通过实践对问题进行研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感受大自然,从而提升自身的环境意识。课堂教学也需融入环保意识,通过环保意识的逐渐渗透,促进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自然。将问题创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为家乡环境保护工作作出贡献。
(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在生物学教学中,若想保证生物学教育理念得以全面贯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是基础条件。从现实角度来看,初中生物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生物学教育理念应用中会遇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例如,初中生物学教学缺少实践环境与实验室。从宏观教学角度来看,教师需要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利用生活空间,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事物完成生物学知识的探究。所以,初中生物学教学需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学校中合理设置实验场地,满足生物学教学实践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使用探究教学方法,为教学开展提供便利条件。教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动物馆与博物馆,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对生物学学科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途径。
四、结语
生物学教学 篇五
引言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要求学生要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掌握必要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对于理解和认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有关理论,从事环境工程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时创新意识和能力,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创新为核心,从强调传授知识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大量的课程实验成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理解的必然要求。然而,传统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课中,各部分实验项目相对独立,连贯性不强,且内容重复较多,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难以系统地把握微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利于实现对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操作技能和综合素养。面对近年来各种实验课堂教学学时都存在压缩趋势,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综合设计、合理调整、突出重点显得非常关键。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适当调整实验内容,将原有各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按照器皿包扎、配制、消毒,菌株划线分纯、计数、转种、保存,革兰氏染色、菌落观察及菌体特征显微观察等系统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该综合实验短期而系统的锻炼,让学生掌握4种以上实验项目的实验技能。
这不仅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有限实验教学学时内掌握几种关键的微生物学基础操作技术,而且使他们对环境工程领域所涉及的微生物学研究途径有一个完整认识。结合自身特色,设计综合性实验。如自建的污水处理厂,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位于污水厂办公楼内,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相关实验课的开展。结合此特点,我们提出了“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的综合性实验。
一、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污水生物处理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分解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生物处理是目前污水处理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种类繁多,采用传统技术方法和镜检来分纯、计数、观察其中的优势菌株,对比其与进水和出水中主要菌株的差异,有助于了解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巩固基本操作技术。长期对不同阶段、环境下污水处理中优势菌株观察,可以有助于正确判断污水处理运行情况。综合性实验“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是在综合实验准备环节、细菌计数、划线分纯、形态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之上,完成对污水中微生物的划线分纯培养、斜面接种、菌落计数(平板涂布法、倾倒法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相比较)、菌落观察、菌体观察(革兰氏染色及镜检)等系列分析工作。通过对污水分离菌的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初步判定大致所分主要菌株类型。结合本组的实验结果,了解所选污水处理的不同阶段微生物生长情况。在学习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情况简单分析的方法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微生物基础操作能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实施
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基础操作,并尝试判断污水处理的前、中、后不同阶段细菌生长情况。实验前,先统一以PPT形式讲授整个实验流程及各部分须注意事项,然后开始分组实验。
(1)实验准备环节:配制固体基础培养基和0.85%生理盐水,并分装固体培养基———6支试管(每支5mL)做斜面,剩余装入锥形瓶中;另外,制作试管、锥形瓶的棉塞,并对试管、锥形瓶、培养皿、移液管进行包扎;然后对以上所有实验用品进行高压灭菌。取出后放入无菌操作台中,并用紫外灭菌。用无菌锥形瓶分别取进水、处理中、出水水样,备用。
(2)细菌计数:计数之前首先对所取水样进行梯度稀释,然后按照平板涂布法、倾倒法及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法分别进行计数,尽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种计数方法的特点与差异,以便今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计数方法。
(3)划线分纯:取原水样进行平板划线,根据微生物菌落特征分别选取分散开的不同菌落进行再次划线后继续培养,直到获得多个不同菌株。此部分工作由于每次划线培养都需要1天时间,因此若要多次划线分纯,则需学生在课后继续“自助”进行该实验,直到获得纯菌株为止。最后,在已准备好的固体斜面上接种所得已分纯菌株,培养24小时后取出,4℃下保存。
(4)形态观察:取出前一天培养的平板,对细菌的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分别进行观察。其中菌落形态是观察培养皿内不同菌落形态,初步分析自己分离微生物的种类,并和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大致判断污水处理不同阶段微生物的差异。菌体形态则是分别挑取具有不同特征的菌落,按照已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进行染色,镜检观察。实验过程中,学会具体操作技能是根本,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定同样重要。因此要求学生做详细记录,以便根据所属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所取水样中细菌情况。可根据各个实验部分设计不同图表方便学生记录,如表1就是用于实验污水中细菌计数结果记录用表。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所属小组分离出了那些常见菌,以及结合自己实验,判断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没有哪些菌在不同阶段都存在?如果存在,有哪些?
三、“指导+自助”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采用“指导+自助”实验教学模式,实现课上指导、课下自助。指导老师在课堂上有重点地讲授实验操作技能,学生除课堂学习外,根据自己喜好,或重复练习课堂所学实验操作,或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分析,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更深入的锻炼与提高。这种方式不仅是对环境工程微生物课堂实验教学学时有限的弥补,更是对实验教学学时、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能够充分提高本科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本科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功能,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熟练实验操作,巩固所学实验知识,增强自主创新技能。在学生自助实验学习过程中,实验室指导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情况适当安排和指导。可以根据已学“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实验进行延展分析,如设计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中的“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菌比例情况分析”、“污水处理中最常见菌体的确定与分纯”、“接触池投加药物量与杀菌效果的关系”等实验,促进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