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学校调研报告【优秀6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美丽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学校调研报告【优秀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调查报告 篇一

一、xx学校的概况

厦门市xx学校1998年11月由厦门市人民政府批准建校,1999年4月正式开办。工读学校由市教育局主办、市公安局和司法局协办,并派员参加管理工作的一所特殊学校。它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接受工读教育的学生改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掌握一定生产劳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合格公民。在校学习期限一般是一至三年,参照原来的文化程度,将72名在校生编为初一、初二各一个班,初三年段两个班,学籍仍保留在原学校,其进入工读学校的经历不记入学籍档案。毕业后由原校发给毕业证书,并一视同仁参加升学考试,在校生按同等初中收费,另收生活等费用450元。工读生毕业后,学校还有一年时间对他跟踪,发生问题,还要帮教。

五年多来,xx学校先后接收工读生372名,从其中145名调查的错误、违法性质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长期旷课,夜不归宿,严重违反校规的19名,占13.1%;二是打架斗殴,无理取闹,对抗辱骂老师的31人,占21.38%;三是有偷盗、赌博、抢劫、勒索行为的85人,占58.62%;四是有流氓习气,挑逗女同学,直至犯有两性错误的6人,占4.14%。

几年来,xx学校认真贯彻“立足教育、挽救孩子,科学育人,造就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对在校生要求集中食宿,实行半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进校三个月不让回家,切断社会关系。在管理教育中坚持严格管理和耐心说服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以部编教材为主,正课教育与社会辅助教育、适当劳动锻炼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表扬鼓励与批评惩诫相结合。全体教师既是传道授业的师长,又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密友。几年来,他们在教育挽救这批后进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明显的成绩,把这批处于犯罪边缘的后进生中的大多数改造成好学上进,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好孩子。据已经离校的83名工读生调查,已拿到毕业证书的有34名,占离校总数的40.96%,有44名工读生因表现好,学习进步,被批准返回原校就读,占离校总数的51%。还有2人入团,1人入党参军。原工读生林某某,去年毕业后考入某中等专业学校。当他拿到入学通知书时,激动地哭了。他说:“我是个浪子,我所以有今天,是老师帮助教育的结果。”初二年段阮某某的妈妈一再夸工读学校办得好。她说:“是xx学校挽救了我的`孩子,现在小阮的学习成绩不仅是公认的好,还学会了洗衣服,干劳动活。放假一回到家,就帮助家里干这干那。”现在她对孩子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二、在校生犯错违法的根源

从现有在校的72名工读生的年龄来看,大部分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最小年龄仅12岁,最大年龄也才16岁,他们是怎样走上错误违法道路的?从59名犯有各种错误违法行为工读生来看,大部分都可以从他们的家庭和家教中找到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一是家庭结构不健全。有父无母或有母无父,或父母双亡或父母离异。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在小孩的心理和性格形成上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家长丧失或缺乏监护管教能力。使这些小孩长期无人管束,致使他们为所欲为恶习不断。三是溺爱娇惯型的。使小孩从小养成娇横行为,无心读书,大把花钱,无钱便勒索同学。四是双职工、双劳力型的。家长平时没精力管,听之任之,孩子出了问题又不够冷静,态度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立。

学校调研报告范文 篇二

最近,我们组调研了关于学校环境卫生的主题调研。因为学校环境,人人有责。可惜,有人却不珍惜这卫生环境,进行破坏。于是我们进行调研:包括教室卫生、走廊卫生、操场卫生、花坛卫生和包干区卫生。

下头是我们的学校卫生分析,让我们来带你们看一看:

1、首先是教室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50%的学生觉得教室卫生好,但也有50%的学生觉得教室卫生一般,没有学生觉得教室卫生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教室的卫生还是比较重视的,可是也有学生对教室的卫生不太重视,进行了破坏,如乱扔废纸等等。于是,我们进行了劝阻。

2、接下去是走廊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40%的学生觉得走廊卫生好,但也有60%的学生觉得走廊卫生一般,没有学生觉得走廊卫生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走廊的卫生是比较重视的,可是也有学生对走廊的卫生不太重视,进行了破坏,如乱扔废纸、乱吐痰等等。于是,我们进行了劝阻。

3、然后是操场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100%的学生觉得操场卫生好,没有学生觉得操场卫生一般或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的操场卫生是十分重视的。

4、再是花坛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20%的学生觉得花坛卫生好,但也有70%的学生觉得花坛卫生一般,有10%学生觉得花坛卫生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的花坛卫生不是十分重视的,可是仍需改善。

5、最终是包干区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80%的学生觉得包干区卫生好,但也有20%的学生觉得包干区卫生一般,没有学生觉得包干区卫生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的包干区卫生是比较重视的。

学校调研报告 篇三

一、我校食堂基本情况

我们进行调查的时间为XX年10月11日到11月5日共计两周时间。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口头访问的形式,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各年级的大学生,各个年级的同学所占比例基本持平,为25%左右。调查问卷发放主要是在10月二11日到28日期间,其中大部分问卷是我组组员在学校各个食堂发放,有一小部分问卷是在上课教室发放,总共发放五十份问卷,回收四十八份问卷,有效问卷四十八份。我们小组在10月28日到11月5日一周还进行了20位同学的拦截了访问调查以及三天的实地观察调查。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同学对学校食堂大体上还是基本满意的,但认为我校食堂管理存在细节缺失;同学们比较关心一些实质性问题的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例如拥挤等。我学校食堂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对我校食堂基本满意

在与同类院校食堂比较后,我校同学对我校食堂基本满意。从调查问卷和拦截了访问中对食堂满意度的调查得出的结论,50%的同学对我校食堂持中间态度,选择不满意为30%,选择满意为20%。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同学都持中间及以上态度。这是对我校食堂的一种肯定。

(二)对食堂各种问题都有提到,并且不满意居多

1.对食堂的饭菜不满意,占到总调查人数的76.3%。不满意原因有:有时吃到变质食物,有5.1%;饭菜不热,有15.4%;饭菜不好吃,有18.7%,饭菜价格比较贵,有10.4%;饭菜量给的少,有7.4%;菜式更新慢,有12.5%;其他原因,有6.8%。

2.对食堂的卫生不满意。根据调查有同学提到卖饭人员不戴口罩,口沫四溅等。有四分之三的同学反映桌上餐具堆放过多,塑料袋乱扔在桌面,回收餐具速度较慢。有81.6%认为餐具(餐盘、筷子)洗得不干净。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食堂油烟气太重,特别是公寓食堂。还有就是认为桌椅摆放不整齐、地面卫生得不到及时的清扫等。

3.认为学校食堂吃饭比较拥挤,午餐最拥挤,其次是早餐。

4.对食堂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服务态度的不满。45.3%的受访者对打饭工作人员的态度不满意。20%的受访者认为打饭速度比较慢。另外36.1%的受访者认为食堂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管。

二、建议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认真分析,我们小组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要提高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饭自觉排队,自觉使用一卡通,主动放回用后的餐具。排队是我们学校学生一直以来都没有自觉遵守的,有的同学在高中就读时有自觉主动的排队习惯,但是到大学每个人都不排队也就慢慢放弃排队这一良好的习惯了。我们建议学校学生组织(例如学生会、学管会、志协等)在食堂提示一两周同学排队,送回用完后的餐盘,同学们也会自觉主动的形成排队的习惯。只要大家养成排队打饭的习惯,不仅食堂吃饭有秩序了,也可以缓解吃饭拥挤的问题。

(二)食堂的服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卫生标准,进一步提高食堂饭菜的'卫生和质量

建议如下:第一,食堂饭菜的选料要好,无变质食品。第二,米、菜一定要洗干净。第三,丰富菜品品种,努力让不同口味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地方的口味、饮食习惯都不一样,我们建议学校食堂可以区分一下不同口味的菜,例如北方口味稍重与南方偏好清淡、辣的与不辣的、面食与米饭等。第四,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培训。评选出每周服务明星,以资奖励。

(三)加强对食堂的统一管理

这样既可以控制食堂卫生又可以培养学生一日三餐正常的饮食习惯。打饭付费统一使用一卡通,一卡通的使用一方面很好的节省了服务员找钱的时间,缓解了拥挤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避免了服务员接收钱款后触摸食物造成的卫生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卫生保障。同时完善一卡通的管理,增加一卡通的充值网点、简化补办手续、扩展一卡通使用范围,为普及一卡通的使用创造有利的环境。统一安排食堂清洁卫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统一餐具的使用,严禁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餐具的统一使用不仅能更快更好回收餐具,也方便餐具的清洁消毒。

(四)学校要加强监管,建立奖罚机制

我们建议学校对食堂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检查、抽查,设立投诉信箱,狠抓卫生。学校对不符合要求的承包者及卫生服务人员给予严厉惩罚,对先进者给予表扬和激励。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学生当中提倡健康按时饮食

调查了解到很多同学有经常不吃早餐毛病,其实在一晚的睡眠后不吃早餐会只是我处于低血糖状态下,这样会影响我们一天精神状态,长期不吃早餐会影响我们胃的健康、智力的发展。一些女同学为了减肥,平时有能少吃一顿就少吃一顿想法,不按时吃饭是不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学生有更好更健康的身体,为了同学们德智体全面的发展,学校要加强健康饮食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饮食素质。

食堂是学生集中就餐的地方。食堂饭菜质量卫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良好的就餐环境有助于愉快地饮食,更好地学习。我们热切希望学校有关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堂工作的监管,也希望同学们积极配合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及食堂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个饭菜价格公道合理,卫生质量符合要求,就餐环境轻松愉快的新食堂将展现在大家面前!

学校调研报告 篇四

我区现有9所小学,在岗在编教师802人。教师工资按职称工资制度执行,目前实际职称工资兑现至20xx年以前,20xx年以后评选晋升职称教师,仍然保持20xx年前职称工资收入标准。加之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因绩效工资政策能否贯彻执行关系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关系到我区义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为此,我区教育体育局经请示主管领导同意,立足长远,未雨绸缪,进行了实施绩效工资的先期调研工作。

一、调研目的

1.了解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教师对绩效工资制度的认识情况、看法、意见或建议、学校绩效工资宣传情况、可操作性等。

2.探讨实施绩效考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拟对应解决方法,努力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保证绩效考核机制在运行时的有效性,进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施情况

1.调研对象:全区各学校部分领导班子成员、教师、职工;

2.调研时间:20xx.11.01—20xx.11.14

3.调研方式:调查问卷;走访学校座谈;网络、电话交流等形式进行。

4.调研数据:本次调研共发放书面问卷 729 份,走访学校9所,座谈形式访问校级领导52人,组织教职工恳谈会 5 次,参与人数 1000余人。网络、电话交流 200余人次。

三、调研结果

1.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区属小学教师的编制总数为882个,其中,专任教师编制为642个,职员、教辅、工勤编制为240个。

现每月向阳区财政应发教师工资总额4199687.18元(不包括原四中和教育局),如按国发[20xx]6号文件表述标准,教师的职称与公务员的行政系列有对应的比照,即中学高级教师﹙副高﹚可以比照处级,中级﹙高级工﹚可以比照科级,初级﹙中级工﹚可以比照办事员。结合我区现行公务员的工资标准进行绩效工资套改,整理后全区教师绩效工资应发总额达1259906.15元。

根据《黑龙江省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中对绩效工资实施三个坚持原则规定,参考其它已实施地市绩效工资结构,划分标准应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30%。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由区级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确定标准,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义务教育学校的公益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由各学校结合教师、管理、工勤等岗位实际情况,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的方式和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工资中设立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学校教师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学年(期)奖金等项目。

2.问卷分析

本次调研采用无记名随机问卷方式,发放问卷729 份,回收有效问卷 729份。其中,参与调查教师性别比例为11:89(男/女),现有职称比例为中学高级5%,小学高级60%,小学一级20%,小学二级10%,工勤5%。

统计显示:

(1)被调查对象中的教职工只有35%的对国家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很清楚,29 %的教职工对国家实施绩效工资政策知道一点,有5%的教职工不清楚。58%的教职工支持绩效政策,22%的教职工报无所谓态度20%的教职工不支持。

(2)用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来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实绩,48%的教职工完全同意、32%的教职工基本同意、11 %的教职工不太同意、9%的教职工坚决反对。

(3)被调查的教职工中有86.8%的教职工认为绩效工资实施过程很难做到公平,68.4%的教职工认为校级领导班子成员比普通老师挣得多,没体现向一线教师倾斜。53.2%的教职工认为教师评价量化过度激化教师之间的矛盾,73.6%的教职工认为绩效考核加重教师们应试方面的负担和压力。

(4)99%的教职工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对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向教师们宣传解释,91.6%的教职工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不太了解,1.6%的教职工没有关注过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5)95.2%的教职工认可学校把个人业绩、工作量作为绩效考核方案的参考因素。

(6)如学校制定分配方案,98%的教职工认为学校应向全体教职工公开征求意见,35%教职工认为应由区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大致分配方案。

(7)对自己现有工作量,30.8%教职工认为过重,38.8%的教职工认为重,34.4%的教职工认为适量。

(8)89%受访领导、教师认为实施绩效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能起到激励作用。

3.综合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座谈会交流等方式,综合各方情况,就我区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归纳汇总以下问题:

(1)广大教职工对义务教育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普遍认识不够。一是广大教职工不清楚绩效工资制度结构。这种工资制度,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四部分构成。这四个部分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绩效工资是这四个部分中“活的部分”。二是广大教职工把实施绩效工资简单理解为“涨工资”,或把绩效考核理解为“用我的钱奖励我”。三是广大教职工不清楚奖励性绩效工资是从绩效工资总量中预先划分出来用于学校搞活分配的部分,并不是从教师个人工资中扣除。

(2)涉及学校层面的绩效考核操作办法不完善。一是没有建立适合教师、管理、工勤等岗位特点的考核方案,后勤、科任教师的考核难以量化。二是很难处理好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权重关系,可能出现重工作量,轻教学效果;重管理岗位,轻一线教师的现象。三是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虽然得到认可,但部分领导明显具有畏难情绪,可能操作时变相存在 “大锅饭”的现象。

(3)如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对以下问题具有较大顾虑:

①政策的出发点很好但难以落实,主要是落实过程中从绩效工资中抽出校行政人员津贴和班主任津贴引起多数教职工心理不平衡引发领导与教师之间内心矛盾。领导绩效工资如何确定,班主任津贴从绩效工资中提取,非班主任教师意见很大。

②淡化考试成绩就难以衡量教师的业绩。而过分强调考试分数又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背离,会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

③如在现有工资基础上,财政另行拨付款项实现绩效部分奖励更好,实现绩效工资套改后收入水平不降略升。

④指标体系难量化教育评价是一项很难量化的工作单用成绩评价教师的工作能力很片面而学生的成长中很多方面工作难以找到合适的量化标准。教师工作是个体劳动集体成果,很多方面很难分开来量化。

⑤多数教职工认为自己的工资与公务员有较大差距,即使实现绩效工资也不如公务员收入水平。

⑥由于绩效工资的评定涉及到了岗位职责、职称等因素所以在工作量等同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报酬。

四、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绩效工资政策,是实现教育公平、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重要工作。因此应按照我区经济发展水平,将教师的绩效工资核定、核算早日纳入议事日程,积极准备稳步实施。这样就会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对稳定教师队伍,保持我区教育事业良好发展态势创造一个有利前提条件。

1.建议区政府人事、财政部门做好测估测算,规范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和拨付程序,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坚持政府人事、财政核定全区绩效工资总量,主管部门核定具体学校的绩效工资总量的规定;遵行70%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30%奖励性绩效工资按规定的程序由学校考核发放的规定,严肃奖励性绩效工资核定和拨付程序。二是严格执行学校绩效工资专款专用,分账核算的规定。学校主管部门和人事、财政应加强沟通和协作,认真研究和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拨付办法。坚持奖励性绩效工资经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区财政部门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的规定,禁止未经考核和学校主管部门审核直接将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核拨到具体学校账户,甚至直接造册在教职工工资花名册上的现象发生,消除广大教职工“用我的钱考核我”等错误认识。三是学校主管部门在具体核定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时,合理统筹,尽量达到全区各校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学校主管部门统筹的项目不宜过多,原则上只统筹农村学校教师补贴、校长岗位绩效工资。

2.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宣传,努力消除推行障碍和阻力,营造义务教育学校贯彻落实绩效工资政策的良好氛围。

大力进行绩效工资政策法规的宣传。一是举办校长、单位人事、会计绩效工资政策学习培训班。学校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举办绩效工资政策学习培训班,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单位人事、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133号、《黑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及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宣传提纲”,让学校管理者和学校中层干部知晓政策、掌握法规,在直接操作和参与操作中遵循规程,把握方向,更好地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政策法规。二是广泛开展绩效工资政策学习宣讲活动。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应抽调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绩效工资政策法规宣讲团,巡回我区各校,向广大教职工宣讲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岗位绩效工资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等,切实宣传政策、解读法规,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印制《向阳区实施绩效工资政策》传单,下发广大教职工学习,努力营造义务教育学校贯彻落实绩效工资政策的良好氛围。三是及时总结和借鉴省内其它地区实施绩效工资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修定和完善考核标准和分配办法。

3. 合理制定考核标准,建立和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

一是规范考核分配方案的制定程序。分配方案的制定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召开校职(教)代会表决通过,报区教育局批准后实施。二是科学制定考核标准,严格绩效分配程序。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分类考核标准和办法。制定考核标准应尽量细化,不能细化的做到量化。在考核全校教职工的工作数量时,应体现多劳多得;在考评全校教职工的工作质量时,应体现优绩优酬;在考察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纪律时,应体现奖罚分明。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倾斜,向工作量较大、业绩优秀的教师和班主任倾斜。三是合理确定具体学校的管理岗位设置,缩小绩效分配差距。根据各校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合理确定具体学校中层管理岗位设置。学校主管部门应对具体学校的管理岗位设置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妥善处理好学校各类人员的分配关系。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缩小一线教师和学校中层管理人员的差距。四是坚持标准,严格考核。学校应及时总结绩效工资的各项规定,严肃考核纪律,在绩效考核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制止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变相“大锅饭”现象发生,切实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4.合理确定适合学校特点的考核周期,切实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考核分配周期过长,会带来严重的“近因效应”,给评价带来误差;考核周期太短,又会导致考核成本的加大,考核负担过重,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教育活动可能跨越考核周期,导致许多教育效果无法进行评估。学校应针对教育、教学、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确定适合学校特点的考核周期,一般应于学年或学期为单位进行,切实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5.教育主管部门和基层学校切实做好教师的思想认识引导工作,教育广大教师深刻领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具体举措,也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工作,对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力争得到全区教师对实施绩效工资的普遍赞同和广泛支持。

学校调研报告 篇五

【摘要】湖南大学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主席团结合近两年自身的工作体会以及自己的社团经历,在俱乐部会员这段时间反馈的意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校独立社团与社联的发展现状,并为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望各大社团批评指正。

【关键词】竞争合作;归属;社团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由于兴趣爱好而自发组织的学生群体,在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完善本校社团的管理与建设,不断加强社团的育人功能,按照社团发展的理论要求,湖南大学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主席团结合近两年自身的工作体会以及自己的社团经历,最终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1 湖南大学大学生社团基本情况

湖大社联官方关于社团的定位有以下的一段陈述“一帮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我们俱乐部非常赞同这一段定义。目前,湖南大学的社团分布大致如下,南校区62个,北校区24个,各类社团可谓包罗万象,每个进入我们大学的学生都能很容易在这些社团中找到自己心仪的组织,但之后呢,现如今有多少社团还能保持当初成立时的纯粹性呢?每次活动,社团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有:紧俏的场地、繁琐的批准手续以及同类大社团的打压。在3中我会针对这三个问题进一步进行阐述。如果社团顺顺利利的把这些困难克服后,我们面对的是“筋疲力尽”后的“声嘶力竭”。每年社团都会评选出“十大优秀社团”,如果要把奖项颁的名副其实一点,应该将奖项改为“十大卖力社团”。这些活动的成功后面需要的不是你的创意、想法,而是你们的社团人在活动中到底有多卖力,越“卖力”越“成功”,如果前面的三个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或许我们能把“优秀”做的更名副其实一点。

2 独立社团与社联的运作模式

2.1 独立社团运作模式

在此以湖南大学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为例(下简称微软俱乐部)。微软俱乐部本着“学习先进技术,开拓创新思维,体验多元文化,成就一流人才”的宗旨,在校团委、学院的指导下,以“普及计算机新知识,激发创造思维,发扬团队精神,锻炼会员能力”为目标,通过组织学术讲座、技术沙龙、会员培养小组、大型比赛、参观访问等活动,为会员提供开阔视野,接触最新it技术,培养管理能力的机会。

而上述活动在真正运作时又会怎么样呢?

①学术讲座:四大技术俱乐部的学术讲座(技术、文化、道德、管理、生涯等)没有得到学院及学校的相关部门的重视,可谓俱乐部有心而无力,每次也就只能采取“自救”的方式,高年级在前期准备后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低年级同学。试问:“老师们,我们程门立雪也感动不了你了吗?”

②技术沙龙:沙龙的大致流程是“贴海报-撕海报-贴海报-撕海报”。君不见学校到处都是小广告,君不见大型活动各种植入式,这是要闹哪样,纯粹的活动被如此打压,怎么受得了?

③大型比赛:园区橱窗是谁的?宁可让过节的官方海报和过期的活动海报占着地方,也不给学生宣传大型的全国性比赛,每次搞宣传,园区管理像城管赶小商贩一样赶你,伤的是谁的心,我的湖大。

④招新宣讲:20xx仅限于企业招聘、大公司赞助活动、学校学院庆典,这条定律在我们一次次申请完201又一次次被“放鸽子”后“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这样子的谱摆不得。

ps:四大技术俱乐部为湖南大学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湖南大学ibm技术俱乐部、湖南大学百度俱乐部、湖南大学金山俱乐部。

2.2 社联运作模式

首先我想说:“我爱社联。”我是从社联走出来的社团人,但我离开的原因也是它背负了太多的无奈与误解,也就是这之后我选择了微软俱乐部这样子一个更加独立的社团。

在谈运作模式这种抽象的概念时,我需要举出更切实的例子,这里就以“岳麓学子论坛”为例。谈之前,我想说这些很有可能被“河蟹”,但我是海边长大的,“海蟹”都不怕,区区“河蟹”算什么。

谈社联,不得不说资金。资金由谁掌握,不是社联下的社团,也不是社联负责人,这也就是社联被误解的原因,我们看到社联社团拼命拉外联第一反应就是把“獨裁者”这样一个帽子往社联头上戴。既然这么说,那资金在哪里?呵呵,我也不知道。

岳麓学子论坛这样一个一次次为湖大奉献经典采访讲座的社团,却在每次活动前不得不卖力的为活动拉赞助,因为没钱哪来的,你懂的。我敬佩这些社联的社团以及坚忍的社联负责人。

作为一个独立的社团,我们俱乐部也曾一度被拿去经济的独立性。更可笑的是,四个属性完全不同的俱乐部竟然被要求合并,这是谁的悲哀呢?

3 现今大学社团处境与其应对方式

3.1 场地!场地!

我想“南京!南京!”体用在这个问题上最恰当,几乎每次的活动场地都是被逼到绝路,堪比当年红军打游击,辗转各个被临时调剂的活动场地。就像现在每年开学“m-zone,我的地盘我做主”铺天盖地一样,现在的大学到底谁做主?商业,还是商业?

3.2 繁琐的公文手续

“您好,我需要xxxxx。”

“哦,把这些填了,然后去某某办公室怎么样怎么样,然后再去。”

每次的`活动必经之路,这样子的手续办理,方便了谁吗?所经手的人越多,信息的流失越多,后期的核对也将越困难,这方面的工作调整任重而道远。吾等庸才解决不了也罢!

3.3 竞争还是合作

我要为许许多多的小社团提一提这个问题,全球化讲了这么多年,各社团内部人员的合作确实进展很多,但是再看看各社团之间的合作呢?“百团大战”这种本是非常新颖的社团活动,现如今变成了近乎病态的“抢会员”大战了。我觉得学校管理社团的部门有时间还是想想找个时间开个“百团大会”吧,合作的概念被淡化,受伤害的是各类极具创意但又极易消失的小型社团。大社团之间的虎视眈眈更是让人费解。合作与竞争怎么去制衡,管理者在思考吗?

4 学生社团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1 作用

这一段我想引用别人已经总结好的结论,如下: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大学生作出了重要贡献。调查显示:认为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提供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作用的学生占83%;认为社团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学生占76%;认为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术兴趣、发展个性。增强集体意识、团队精神等的占53%;认为社团能在其他方面发挥作用的占2l%。

这里的作用,仔细看措辞可以说是学生的“愿景”,实际又是怎么样呢?

4.2 问题或不足

问题与不足的表现前面已经多次以实例举出,在此更想探讨问题与不足的症结到底在哪里,首先我们要明白“社团是谁的”,当然答案很明显,社团是我们社团人的,这种层面上的答案可以说是俱乐部在精神层面是我们的,社团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自然而然认为我们这样子社团就是我们的,其实我们没有去回头看,社团刚刚开始时,到底怎么样社团才是我们的,就像之前我一直以为俱乐部指导老师掌控着俱乐部,后来翻阅以前的俱乐部运作手册,我才发现指导老师其实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当然这里没有半点批评我们俱乐部现在指导老师的意思),这样子的领悟就像是核裂变,先是波及到我对俱乐部更多权益的探索,之后是整个学校的社团。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现在的状况,俱乐部的权益是不是全部掌握在学生手中,即使是社联,这种社团的独立性到底怎样才能体现出来?值得翻翻老账。

5 学校社团管理办法与管理程序

5.1 独立社团

校团委下设社团部指导全校社团开展活动,微软俱乐部挂名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名下,同时受微软亚洲研究院支持。

5.2 社联

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负责服务、监督和管理全校社团,各社团挂靠单位负责社团的具体指导,另外,社团还聘请专业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或顾问。

6 团委在社团管理方面的职能。学生会与社团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协调发展的建议

6.1 校团委对社团管理方面的职能,什么该管,什么不需要管,适当放宽对社团的要求。

6.1.1 以繁荣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对全校社团工作进行规划、调研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学校管理部门在招新以及活动频繁期之前做好对各社团的协调工作,自身做好从头脑到纽带的角色转换;

6.1.2 以《社团管理条例》等有关制度为依据,对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进组织建设、干部隊伍建设、年终考评与工作指导,同时上级部门做好对社团管理部门的考核与监管;

6.1.3 以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为中介,给予社联充分的独立指挥权,使独立社团也能更好的融入大学社团中间,并能为后面的合作做好铺垫;

6.1.4 不定期召开社团负责人会议,研究、交流、讨论、沟通社团工作,做到竞争与合作的平衡;

6.1.5 组织年度社团工作的考评,对优秀的社团给予奖励,针对学校“国际化”的理念,更多的组织优秀社团人与校外甚至国外的学术管理交流;

6.1.6 负责社团工作有关规章制度的起草建立,注重制度体系的完善与制度文化的建设。

6.2 学生会与社团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协调发展的建议。

在学生会与社团的协调问题上,以社联“一帮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社团和学生会是团中央提出的高校共青团组织,两者要打造“大社团”,大社团包括团组织、学生会、社联、独立社团,做到真正的和谐发展,而非“河蟹发展”。

7 对于大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7.1 制定政策,提供舞台,努力繁荣学生社团,而非学生自己去寻求的第三方(商业)平台。

7.1.1 在资金上扶持社团发展,合理的资金分配,鼓励适当的外联,真正解决社团发展面临的经费紧缺的问题。

7.1.2 开放更多线下线上的宣传渠道,扶持小社团的发展。解决场地审批繁琐的问题。

7.2 注重管理,分类指导,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7.2.1 加强社团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社团管理规定,确保社团有章可循。

7.2.2 合理分类指导社团:

①给予规模较大,社团影响力较大的社团更多的工作环境,同时鼓励其帮助小社团成长。

②树立个社团的品牌意识,鼓励创新性的社团活动。

③更多的资源共享平台,学校方面的支持尤为重要。

7.3 指导教师

学校社团管理部门协助社团联系合适的指导老师,对于优秀俱乐部的指导老师,给予适当奖励,促进更多的老师真正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

8 本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其他问题

8.1 敢怒而不敢言

更多的时候,学生处于权益的盲区,表现多为敢怒而不敢言,校园bbs有抱怨,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反馈,造成学校与学生双方的误解。

8.2 敢言而不敢做

现今社团的言行不一很是严重,这样子的社团文化会影响到社团里面的会员,需特别注意。在这方面,还是谨遵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学校调研报告 篇六

校本培训以其组织的自主性、内容的针对性、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特点,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操作平台,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县于年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对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研究、实践与探讨也同时展开。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经验,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困惑,笔者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与感受。

一、做法与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的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中小学校和教师对校本培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提高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组织、开展、参与校本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举办校本培训专题研修班。我们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校本培训组织管理者围绕《校本培训的理念与方案设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评价》等专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培训;其次,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我们为全县中小学校推荐了《校本培训实施指南》一书,做为各校组织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编印《校本培训知识问答》,围绕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经常在中小学校长会议、教务主任会议及参与各校教研活动等活动中,积极宣讲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研讨,许多中小学校长及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

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实效。为避免出现“轰轰烈烈搞培训、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确保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局,在认真总结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入中小学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该《通知》遵循“加强领导、上下互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意义、组织与领导、实施与管理、条件与保障等方面做了的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知》指出:“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校要将培训内容向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培训方案须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通知》进一步明确:各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各校要根据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校本培训工作,中学以校为主,各乡镇小学以中心校为主体开展此项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长要结合校情提出校本培训的思路和构想,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培训中导向和引领作用。按照《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校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网络。

3、立足校情,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而行。近年来针对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等仍感困惑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围绕这一重点,许多学校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把握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如牙城中心小学以“重读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为培训主要内容;三沙中心小学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培训主题;县一小以“教师角色转换与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为培训主题;中心小学以“复式教学如何体现课堂新理念”为培训专题。总体上看,我县各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内容大多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重点,在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4、创新模式,研训一体,促进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先进的培训理念,只有外化为具体的培训形式,才能有所依托、落到实处。实践经验表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上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校本教研是前提和基础,校本培训是手段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 专业成长,也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为此,我们在校本培训形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在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中,积极尝试以活动为载体,以校际交流为媒介,以实践反思为突破口,以竞赛评优为动力,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如沙江中心小学通过开展“朝阳工程”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溪南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课改三星”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热情;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自我研读”活动,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解决问题。通过定期举办校际协作交流研讨活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课堂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展示各校风采,提高培训效益,扩大培训成果。由于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本身的特点不同,各校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也表现得不尽相同。如许多学校广泛采用的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堂观摩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专题讲座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题引领的校本培训形式。随着我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校本培训形式的尝试。年初我们受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委托,承办年市校本培训现场研讨会,分别在三沙中心小学、十八中开展基于课例研讨和案例分析的校本培训的尝试,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5、关注过程,讲求实效,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主要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在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前提下,要求指定具体召集人,明确承办部门。我县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教务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机构,初步建立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霞浦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校本培训申报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估制度等。许多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一些学校还制定和完善了专题讲座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和名师帮带制度、骨干教师示范制度等等,这些既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

6、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考试评价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学实践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从而使许多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使得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成为必须,同时也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角色转变及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在校本培训中引领示范、参与合作、评价指导、服务推广、沟通互联等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校本培训试点校,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四所层次不同、特色各异的中小学作为市级校本培训试点校,通过试点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其次,通过组织研讨会、深入中小学巡回辅导、帮助分析诊断校情、指导制订计划等方式为中小学提供帮助指导。第三,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研讨等,努力做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优势互补。

二、问题与困惑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虽然从整体上看,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接受和重视,但认识不足、观念模糊等情况仍较普遍存在,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提高,而校本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忽略或不必开展,存在降低要求,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把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写入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列入了年度的工作计划,而更多的情况下是抓而不实、流于形式的。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这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一些教师困于沉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没能把参加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对校本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是搞形式,是增加负担,因而对培训存在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学习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内容单一,形式泛化

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校本培训,但究竟什么是校本培训、怎样培训、培训什么,许多学校还不是很清楚,缺乏对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一些学校把校本培训的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等,因此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内容陈旧、模式僵化、缺乏新意。主要表现为:第一、培训目标缺乏科学性。一些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过多考虑学校的工作安排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却忽视了 教师的培训需求,缺少针对性、层次性,特别是对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有何不同,如何在保证通识培训需要的前提下,满足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需要方面。有些学校前后年度的培训计划几乎完全不同,毫无联系,缺少连续性。第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学校的校本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和单一化,注重理论观念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科知识的拓展培训。学校在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

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学习需要和个体成长需要。第三、培训形式泛化。有的学校用常规教研代替校本培训,认为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适时开展课堂观摩、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等便是校本培训,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形式单一,培训低效。常常是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同时听一个报告、一个讲座,其效果可想而知。陈旧落后的培训方式,低劣的培训手段,常常造成教师被动的接受培训,自我培训动力不足,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的效果。

4、资源不足,管理滞后

目前,我县的校本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培训设施落后,培训资源缺乏,专业指导不力等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就我县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看,许多学校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加上资料、设施和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困难比较多,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及其效果。如培训师资问题的解决,如果一味外聘势必受到学校财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一味的校内开发则一所学校中的名师毕竟有限,而且容易出现“近亲繁殖”、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经费短缺,研训分离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分工协作机制的缺乏,人为造成了研训分离。目前就我县来说,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学教研室尚未整合,就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来说,仍分设小学教研室与培训处。其次,在师训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深入中小学指导推动校本培训,以及提高研训人员专业素质等工作动力何来,能持续多久。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需要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良好的培训环境,没有一定经费投入是难以运行的。就目前的校本培训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大多的情况是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三、认识与感受

1、实施校本培训,提高认识是关键

要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是关键,必须强化“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中小学校长应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努力成为学习研讨的积极参与者、专业引领上的平等研究者、财力支持上的主动服务者。应从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校本培训工作中近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规范和自由等方面的关系。

2、实施校本培训,形成氛围是前提

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的特点,能否形成有利教师研讨、交流、对话的工作氛围;能否给教师提供民主、开放、自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显示个性的舞台,是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校本培训才能生机勃勃地持续开展起来。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营造了宽松、参与、互动、整体推进的培训环境,搭建专家、校长、教师对话、交流的平台。校长应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教师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机制与教师一道攻克难关;校长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激励教师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良好个性发展和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成功和成长创造机会。要着力于建设注重学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积极在学校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建立学习工作一体化机制,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形 本文来自那一世。 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让教师在交流与合作、沟通与对话中,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3、实施校本培训,关注课堂是重点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时空场所,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舞台,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以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应以关注课堂,分析课堂,优化课堂为重点。问题是教师学习与成长必经的过程,因此,校本培训不仅不应回避问题,而且应主动地回到每一个教师的课堂中去寻找问题,在研究课堂的同时研究教师、学生,从而加以总结、提升,以此作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只有当教师的培训回归到真实的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才能吸引和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所以,校本培训必须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聚焦课堂教育教学实践,贴近课程改革实际,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将教师在教育过程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作为培训的起点,以问题得以解决作为培训的归宿,引导中小学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施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保障

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套校本培训的计划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以及学时登记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应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估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设立专项资金解决校本培训经费的不足。各学校在年终考评时应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职、晋级挂钩。

5、实施校本培训,专业引领是支撑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但要开展好校本培训,仅仅依靠各个中小学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小学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来组织校本培训,培训工作常常会陷入低层次、低效率、低格局的状态。实践表明,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是校本培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和专业引领,校本培训就会处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所以说校本培训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取得可持续地发展,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一重要支撑。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确定校本培训试点校,实行教研员挂校指导,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第二、深入研究校本培训的规律、特点以及操作层面的问题,积极开发培训资源,定期深入基层学校,为基层学校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帮助和指导;第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训辅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个逐级负责、纵向贯通、横向辐射、协调高效的立体的培训网络格局。同时,培训机构要积极引导中小学加强交流,充分利用培训资源,要努力形成简便灵活、形式多样并且行之有效的协作交流机制。通过校际校内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物尽其力,解决各学校反映出的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以学校为中心挖掘培训资源,能者为师,,让骨干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获得价值,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训的学习和实践中。

校本培训工作刚刚起步,还处在实验探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不过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以校为本,扎实开展培训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改进完善,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潜能必将得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必将得到在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