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校园新童谣30首【精选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的5篇校园新童谣30首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校园童谣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校园童谣范文 篇一

“小朋友,做游戏,你追我赶真有趣。一不小心碰到你,连忙说声对不起,没事没事没关系,礼貌用语别忘记。”

……

走进钦州市永福小学校园,这样的特色童谣不时会在你的耳畔响起。2005年春季学期,该校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传承钦州童谣文化内涵,研发了校本教材《钦州童谣》。《钦州童谣》的研发和实施填补了钦州教育史上德育校本教材的空白,开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高度肯定。学校因此先后荣获“广西区德育先进集体”“广西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钦州市校本教研基地学校”等称号。

集思广益,研发校本教材

为了研发校本教材,走特色教学之路,2005年春季学期,永福小学成立了童谣研发编创小组,集德育处、教导处、少先队、家长委员会等各方面力量,发动全校师生、学生家长积极参与,深入挖掘,踊跃创编童谣,先后进行了4次全校性的“健康新童谣,快乐我成长”创编童谣活动,共征集新童谣6 725首,并将其中的305首优秀童谣编辑成书,形成校本教材,命名为《钦州童谣》。2007年7月,该校将《钦州童谣》进行改版,分年级编册,并在编排、印刷方面进行改良,力求图文并茂,方便学生学习。主编老师还根据每首童谣的特点,在篇后设计相应的习题,拓展知识面。改版后的《钦州童谣》共有6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1册,每册分上下篇,内容涵盖钦州的历史人文、乡土民俗、地方特产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文明礼仪、习惯理想等,富含深远的教育意义,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辅教材。

寓教于乐,教学形式多样

永福小学将《钦州童谣》纳入教育课程后,每班每周安排一节课,由专门上童谣课的老师授课。任课老师把体育、美育、艺术融入教学,寓教于乐,深受学生喜爱。教学之余,老师们还积极收集童谣教学案例,撰写课题材料和论文,并开展课堂教学观摩、舞台艺术表演等活动。学生在童谣课上可以边编边赛,边画边演,边唱边跳,课堂形式灵活多变,学习气氛活跃。比如上三年级童谣《让它永远美如画》――“祖国地图墙上挂,我拿手绢轻轻擦。擦左右,擦上下,踮起脚尖再擦擦。我向‘雄鸡’表决心,让它永远美如画。”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祖国的版图投影出来,让学生熟知祖国的疆土。课堂上,全班学生跟着老师边读边用快板打节奏,学生学习童谣兴致高昂。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童谣的青睐,并没有停留在课堂上,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如跳皮筋、踢毽子、跳竹竿等也少不了童谣,学生把自己创编的童谣配上乐曲,边唱边玩。学校每年还举办“钦州童谣”艺术节,通过读、唱、演,舞蹈、快板、跳竹竿、跳皮筋等形式来赛童谣,让童谣的艺术魅力深入人心。

潜移默化,创新德育模式

文明健康、活泼向上的童谣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语言的积累和美感的熏陶乃至高尚人格的塑造,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钦州童谣》成为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学生在童谣的诵读、理解和创作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收效显著。因此,《钦州童谣》也是学校德育的一个载体。学校每周二的班会课,有不少班主任巧妙地结合童谣来给学生上主题班会,如表达孝心感恩的主题《分苹果》――“乖小孩,小孩乖,一个苹果分五块。先给爷爷尝一尝,再给奶奶尝一尝,尊敬老人最应该。爸一块,妈一块,留下一块给乖小孩。一家都吃真愉快!”又如表现《师恩》主题――“我是一个读书郎,天天学习功课忙。父母工作早到晚,学习全靠老师帮。教书育人树榜样,勉励学生当自强。谆谆教导不厌烦,心中师恩永不忘。”……生动活泼的童谣成功地代替了老师们长篇大论的说教,文明礼貌用语经常出现在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师生之间关系和谐。吴平老师在上班会课时,结合童谣《爱父母》,让学生回家后帮父母洗一次脚。活动结束后,家长们感慨万分,说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自实施校本教材《钦州童谣》后,永福小学的学生在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待人接物、遵纪守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养成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校园童谣范文 篇二

关键词: 童谣 语文教学 课外实践活动 学习体系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夸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

还有饼儿还有糕,

宝宝乐得哈哈笑。

童谣,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渗透着崇高的中华美德,承载着浓浓的骨肉亲情,它不仅仅是儿童传唱的浅显易懂的歌谣,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

可是,对于童谣,孩子对它们的了解又有多少?童谣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又占据了多少空间?

我们在全校抽取了12个班,共621个学生作了调查:

1.课间,你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2.你会唱哪些儿歌?是怎么学会的?

3.你平时会花多少时间来完成作业?

4.你每天会看多少时间的电视?

5.你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

6.你平时的课余生活是谁帮你安排的?

7.请说一说你爱看的课外书名(3本)。

8.在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你最喜欢干什么?这样的时间每天有多少?

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1日

调查对象:3―6年级共621名学生。

调查的结果令我们深深担忧,孩子的快乐童年哪儿去了?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我脑海萦绕:为何不好好利用“童谣”这一虽浅显但生动的语文教学资源,让孩子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快乐地生活?

于是,一个崭新的、专门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以童谣为载体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学习体系应运而生。

一、童谣 ,认知的熏陶

(一)塑造校园文化

1.在校园网中开辟童谣专栏:创建童谣论坛,开设童谣课,创建交流的平台,让师生随时可以上网浏览、学习、交流。

2.利用校园电视台推广童谣:举行自创校园童谣朗诵赛、自创童谣表演赛。同时利用午间活动课,每天放学前一分钟安排童谣的播放。

3.在宣传窗展示学生的童谣作品。

(二)建立评价体系

依托《记录本》,对孩子们的情况时时能跟踪,周周有评价。

1.内容:每周一个训练重点,如:学做快乐手语操、学习本周上榜童谣,等等,促使孩子们知之、好之、乐之。

2.形式: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去发现、去改进。教师和家长重点做好引导发现、创设机会的工作。

3.评价方式:通过孩子们自评、伙伴互评、师长总评,引导孩子在互相交流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离不开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利用“童谣”,灵活把握时机,巧于创设种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外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逐步培养起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且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锻炼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更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

对于孩子们来说,童谣内容简明易懂,读起来又朗朗上口,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接受教育,把快乐学习的种子真正播撒到心里,使学校语文教学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做到“润物无声”、“踏雪无痕”的最高境界。

童谣,对孩子情感的熏陶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童谣,行为的促成

(一)开展主题班会

以“童谣伴我成长”“童谣PK”等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班会。孩子们通过诗朗诵、舞蹈、集体展示等表演形式,充分展示在童谣学习中良好品质的发展。

(二)进行专题创编

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以“诵童谣,祭烈士”的活动形式祭奠先烈,孩子们通过深情地朗诵自己创作的一首首和烈士相关的新童谣,表达对烈士的一片哀思及立志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活动平台,让清新、健康、友善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有效地利用“童谣”――这一语文味十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孩子们的认识向行为的转化。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外学习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它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而以“童谣”为载体的语文活动的设计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牢记“生活处处皆语文”,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创新课外实践的设计,使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定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童谣,知识的交融

(一)与学科教学整合

美术课上,我们开展“给童谣配画”活动,让孩子们在画画、捏彩泥、剪纸花等过程中,边活动边创作童谣。班会课上,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着“劳动”的童谣,讨论着读后的启发,讲述着勤劳的故事。我们还把孩子们创编的优秀作品谱上熟悉的曲子,让大家在晨会课、音乐课先学唱,然后在课间唱,如:“北海母亲我爱你,每天在你的怀抱里。学知识学本领,看你天天有成绩,我打心里真欢喜。”这首反映热爱学校的童谣,谱上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曲谱《小燕子》,好听又好记。

童谣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拓宽了语文课外获得的教育途径,丰富了孩子们的道德情感。

(二)与校本课程联姻

绍兴的童谣非常有趣,它是在绍兴特定的地理、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学校特别在校本课程《诵读经典 品味越韵》一书中编辑了“越中童谣”版块,《老酒谣》、《绍兴城里十洞桥》、《十稀奇》、《月亮弯弯》……让孩子们尝试着用绍兴方言念念这些歌谣,体会它们别具一格的韵味。我们请来本地的老人,操着原汁原味的越语乡音教孩子们吟唱《越人歌》、吟诵《回乡偶书》……在古韵悠长的童谣吟咏之中,感受越文化的别样魅力。

摆正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外学习资源整合的前提。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占主导地位,尤其是教科书应该成为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依据;课外资源对课堂教学起到一个辅助、拓宽、引申的作用,它是课内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补充和深化。

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为线索,统筹安排语文学习内容,组织语文学习活动,将课堂引向课外,让课外充实课堂。通过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内容、方式、组织形式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在不额外增加语文教学时间的情况下,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氛围变活了;师生同台“献艺”,平等对话,交融情感,互惠互利,共同提高。

学习童谣,不仅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而且塑造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童谣,情感的延续

(一)开展童谣争章“五个一”活动

进行一次“我与新童谣”征文,开展一次漫画比赛,举行一次计算机动画创作,举办一次“童谣故事演一演”活动,搞一次诵读比赛,让孩子们尽情抒发自己创作童谣的感受和童谣带给自己的转变。

(二)与课间游戏结合

童谣与活动、游戏、舞蹈相结合更加有生命力。我们把健康向上的童谣,谱上美妙和谐的音符,编成一个个欢快有趣的课间游戏。如编排童谣皮筋舞,跳绳操,并把这些课间游戏制成VCD,让整个校园响彻着童谣声:“你拍一,我拍一……”让孩子们在快乐吟唱中接受教育,内化自身的行为。

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其触角可以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拓展学生的生活素材,才能让学生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品味学习的乐趣。一旦离开生活,语文的课外实践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在直接地接触社会,感受缤纷的社会生活后,才能闪烁出思维的光彩,课外实践的内涵才能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语文活动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创设的活动情境中,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从而让孩子纯真美好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延续。

五、童谣,品质的升华

童谣,唱出了孩子们童年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童谣,也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童谣,更为孩子们开拓了一条语文味十足的课外活动的彩色地带。

老师和家长们惊喜地发现了孩子们的变化。我校的孟琴老师说:“过去我们教育孩子们要懂文明,讲礼貌,费了不少口舌,他们都可以说是‘无动于衷’。现在把它编成童谣,以每一次语文课外活动为载体,不良的风气或话语不禁自灭,效果特别好。”家里,孩子们主动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边做家务边还念童谣。一开始家长还觉得很奇怪,慢慢地也就习惯了,甚至已经把这当成了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有的家长还把童谣作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自己也不时会唱上两句:“宝贝宝贝乖乖,洗洗小手睡觉。”302班戴笑怡的妈妈笑称:“要是不听女儿唱上两句,这一天总觉得还少些什么。”更多的孩子在社区中看到不良的行为习惯还能主动加以劝阻,并自己创作童谣劝示其他小朋友。如:“小朋友,做游戏。用电要当心,不玩火不玩水。安全要谨记,千万莫大意!”

童谣已不仅仅是属于语文的单一的教学资源,更成为语文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新资源、新载体。这一条连接孩子语文学习和道德教育的绿色通道,既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与语文快乐相约,又培养了孩子高尚的情操,一举两得。

实践表明,以“童谣”为载体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儿童乐于接受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也能成为孩子们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我们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力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将语文活动与孩子的日常教育紧密结合,落到实处,落到有效处,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生活。这种方式符合儿童心理、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因而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接受和认同,它对提升语文课外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和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一贯。语文教研案例论。宁波出版社,2004.4.

[2]董建奋主编。诵读经典 品味越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0.

校园童谣范文 篇三

“静悄悄,轻轻走,隔壁小弟在睡觉……好孩子,懂礼貌,别人做事不打扰。”看着在台上唱童谣的女儿,河南省漯河市的孙先生手持DV,兴奋地绕着舞台,拍下了女儿表演的全过程。可两年前,孙先生最怕听到女儿唱的歌谣。当时,冉冉洗脚时顺嘴唱出“小河流水哗啦啦,我去你家杀你×(指家人,编者注),你×不在没关系,放火烧掉你全家”,把孙先生吓坏了。(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如今,“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上学歌》)、“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我的好妈妈》)这类儿歌、童谣越来越难以听到,相反“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蚊子死多少”这类“灰色童谣”盛行。而且,“阳光童谣”和“灰色童谣”正在进行一场PK赛。

“阳光童谣”和“灰色童谣”的PK赛,谁会最终胜出目前还没有结果,当然我们希望“阳光童谣”最终胜出,然而不得不为“阳光童谣”担忧。因为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儿歌创作队伍日渐萎缩,适合少年儿童传诵的儿歌日益短缺,而且还出现了“儿歌成人化、粗俗化”现象。同时,流行歌曲也“带坏了”儿歌童谣,如学生版的《任逍遥》:“让我背也好,让我写也好,恨老师我都不会了。让我哭也好,让我笑也好,随风飘飘,耍起最逍遥。……”虽然曲调相同,但是内容却让人高兴不起来。

让“阳光童谣”在和“灰色童谣”的PK中胜出,这不只是我们的希望,更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阳光童谣”最终胜出。因为“阳光童谣”是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必须的精神食粮。漯河市委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电视系统等宣传阵地,多教、多播积极向上的儿歌,营造传唱童谣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唱响阳光童谣,为20周年献礼”、“唱着童谣过六一”、“阳光童谣暑期大家唱”、“崇尚真善美,争做诚信人”阳光童谣电视录播等一系列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

校园童谣范文 篇四

一、童谣有利于幼儿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这一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童谣读起来琅琅上口,意思明白,道理浅显,相比于说教,更能让幼儿接受。童谣对成长中的儿童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教育作用,歌谣《小牙刷》主要侧重培养幼儿养成保护牙齿,正确刷牙的习惯,对于引导幼儿过健康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该童谣的内容如下: “小牙刷,手中拿,每天早晚要刷牙,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里里外外刷干净,牙齿洁白人人夸。" 歌谣中“每天早晚把牙刷”强调了每天需要刷牙的次数; “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里里外外刷干簟敝该髁怂⒀赖恼确方法。幼儿用自己童真童趣的语言将这一活动韵律化,边诵读童谣边做着刷牙的动作,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刷牙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养成了讲究卫生,爱护牙齿的良好习惯。

另外,我常常发现有很多孩子不爱吃早餐,不爱惜粮食的现象,为了让幼儿充分认识到一日三餐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编写了拍手歌《一日三餐要吃好》:

你拍一,我拍一,三餐搭配要适宜;

你拍二,我拍二,我是爸妈小宝贝;

你拍三,我拍三,早餐吃好不简单;

你拍四,我拍四,午餐吃饱认真学;

你拍五,我拍五,晚餐吃多好辛苦;

你拍六,我拍六,身体健康你最棒!

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童谣里,了解了一日三餐的重要性,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这对他们来说是受益终生的。

二、童谣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里的孩子年龄较小,自控力较弱,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景:吃完点心,孩子们在拨弄身上的物品或是和旁边小伙伴讲讲话,他们不会快速端椅子到教室中间去上课,没有上课的意识。针对这一情况。我自编《课前》童谣: “铃鼓摇,椅子端,小朋友们排排坐,静下心来端正坐,咱们一起来学习。”幼儿在童谣的提示下,按部就班地将课前准备完成得又快又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在童谣中获得,强化,践行。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幼儿往往会有分神的情况发生。这时,我常常会引导学生齐诵童谣《比一比》:

一二三,坐坐好,

小眼睛,看老师,

大家都来比一比。

比什么?比学习。

看谁上课守纪律,

看谁上课用发言,

看谁本领学得多。

琅琅上口的童谣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走神的孩子重新回到课堂中来。同时,童谣从根本上摒弃了以往课堂灌输的道德说教方法以及程序化、形式化的活动方式,还本真给儿童,还自由给儿童,还尊重给儿童,让儿童在童谣活动中尽情地享受快乐,感悟道德,真正实践有道德的人生。

童谣《爱学习》: “小朋友,爱学习,上课认真学本领,专心听讲不顽皮,完成作业要独立,开动脑筋解难题,学习方法要注意,劳逸结合记心里;小朋友,爱学习,要想成才多努力,科学高峰我来攀,按时睡觉身体棒。”在组织幼儿学了这首儿歌后,孩子们听课比以往更认真了,做作业的独立性强了,养成了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在户外活动中,同伴之间相互拍手并伴着节律诵读歌谣,孩子们一个个兴致高涨,课堂上气氛也更活跃了。

三、童谣有利于培养幼儿安全健康意识

幼儿活泼好动,户外体育活动时更是生龙活虎,常常有孩子因为追跑受伤,我适时编写了儿歌《莫追跑》: “幼儿园里,花儿俏,小朋友,有礼貌,慢慢走,不碰撞,追跑受伤不得了!”孩子在儿歌的诵读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了走路要慢,追跑容易受伤。幼儿开始用童谣的内容规范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真正实现了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随着歌谣的传唱,追跑打闹的孩子少了,安全意识提高了。童谣这种孩子们喜欢的形式,改变了我们以往的成人教育方式,成为幼儿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

春季是流感的好发季节,为了让幼儿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学会如何预防流感,我将一首在电视上看到的童谣进行了改编:

春季到,易感冒,预防流感很重要。

人多地方我不去,加强锻炼身体棒。

勤洗手,勤通风,时时注意讲卫生。

餐餐营养搭配好,流感季节不感冒!

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幼儿思考: “预防流感你有什么好办法?”待孩子回答后,我及时给予评价和补充,并让孩子们朗读以上童谣。因为对流感的预防方法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童谣很快就被幼儿记住了。孩子们在童谣中不仅学会了预防感冒的方法,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锻炼身体和合理膳食的意识。

四、童谣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关爱品质

良好的品质会使人终生受益。在每年的幼儿入学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爱校护校的美好品德,开学初,我会在课堂上组织幼儿学习童谣《幼儿园是我的家》:

邹区幼儿园,欢迎你来玩。

树儿在向你招手,花儿在对你微笑。

我是文明小能手,保护环境要遵守:

地上有纸我捡起,保持清洁讲卫生。

幼儿园是我的家,美丽校园靠大家!

校园童谣范文 篇五

一、校园灰色童谣的表现

所谓校园灰色童谣是相对于校园绿色童谣而言,像《跳长绳》“长绳飞舞真有趣,健康向上有活力。你跳来,我跳去,你冲出,我钻回。运动场上热哄哄,欢声笑语精神爽。努力炼就好身体,用心考取好成绩。”就属于绿色童谣,这类童谣目前与校园灰色童谣发展相比,不容乐观。校园灰色童谣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翻唱歌曲。如《我在马路边》过去曾传唱在多少人的口中,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如今却被学生改编成了“我在马路边,捡到一盒烟,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烟,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给钱!”;“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带上倦容,带上心烦,打开书柜,把小说翻翻”;“我总是钱太少,钱太少,数了半天还剩几张毛票……”等等。第二,改编诗词。如“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洒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李白乘舟不给钱,一脚把他踢下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会游泳就玩完。”又如“横眉冷对考试卷,眼睛直对钢笔尖;英雄不怕打零蛋,挺直胸脯交白卷。”;“考场风光,千里纸飘,万里眼瞟。望教室内外,风景甚好,交头接耳,互打手势,欲与考官试比高……”等等。第三,自编顺口溜。如“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等等。这些听起来琅琅上口的新校园童谣在时下中小学生中颇为流行,创作者多是学生自己,多数是学生们的生活写照。

二、校园灰色童谣的起因

这类童谣流行校园的主要原因,从童谣内容本身就可以看出是中小学生生活单调,学习压力大,不尽如人意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尚未改革到位的教育教学方法等等。灰色童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学生压抑的心灵和痛苦的,同时也展示了不乏幽默的调侃态度。深究来看,灰色童谣很有市场的原因主要有四:

首先,是中小学生对学习上的无奈及思想上迷茫的宣泄。像“学习日当午,汗滴脚下土。谁知作业本,字字皆辛苦”,是孩子们对课业负担过重的一种反抗;“窗前太阳光,照得头发烫。举头望老师,低头心发慌”,则是对教师授课方式古板、常常体罚学生的一种委婉批评;“一年级小偷二年级贼,三年级女孩没人追,四年级帅哥一大堆,五年级情书满天飞,六年级鸳鸯一对对”,则是学生早恋情况的写照;“一年级老实二年级贼,三年级可入黑社会”,更是对学生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现象的无情揭露。

其次,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强,但缺乏鉴别能力,遇到新鲜事物就一古脑儿接受。如果不是电视里宣扬,学生们能编著出“考试作弊有绝招,又能偷看又能抄,个个像个韦小宝,捉弄老师有技巧”之类的词吗?另外,现在孩子的个性、自由度都超过以前,说的许多话是我们过去不敢说的,甚至是不敢想的。他们个性比较开放,生活环境也比较多元化;并且童谣琅琅上口又有趣,所以孩子们感兴趣。

再次,是好儿歌贫乏,孩子们唱儿歌时饥不择食。目前适合孩子们的诗歌、童谣太少,有一些很老的童谣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没有时代气息。并且,很多成年人不了解儿童世界,他们所创作的诗歌不能很好地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而且也不能真正表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的真实生活,加上满大街都是通俗流行歌曲,所以干脆自己创作或修改前人的作品。

最后,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严重缺乏。前不久,福建省教育部门在全省各县(市)区万名中小学生中进行调查,突出反映了当前中小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和法制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即:道德功利性日趋明显,道德困惑与冲突加剧,道德认知与行为有所脱节。

调查表明,目前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识较强。82.78%的未成年人以“作为中国人而自豪”,而且有较强的保卫国家意识。调查还表明,未成年人的人生价值取向积极,但倾向实惠。对“有钱就能办到一切”的观点认为“有一定道理”的占49.22%,甚至还有5.18%“完全同意”,13.27%认为“拥有金钱的多少,是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志”。怪不得,“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富爸爸”这样的消极童谣,在未成年人口中朗朗上口。

当前,在不少地方的学校,德育已成为身处困境的花瓶,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乘虚而入。社会因素影响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记者就“你认为在生活中影响最大的因素”这一问题,询问100名初一学生,结果显示,社会因素在第一位竟然占到50%。家长普遍对社会违法网吧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表示愤慨。家长们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彻底整治违法网吧:“三座大山有办法,怎么败在网吧手下?”

三、校园灰色童谣解决对策

对待校园灰色童谣,不可全盘否定,也不可放任自流。全盘否定,必然压抑孩子们的个性与激情;放任自流又会使孩子沾上放纵懒散等不良习气。最好的方法是参与进去,加以正确引导。

首先,社会要真正给孩子们“减负”,并“倾听孩子的声音”,现在老师和家长每天与孩子谈心的时间还不到1小时。如果没有正常的交流渠道,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甚至社会问题。给他们创造一个文明、健康成长的环境,应该说是为人父母者和做老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是创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并为儿童所喜爱传唱的童谣,并主动引导孩子们唱。比如“你拍一,我拍一,地球妈妈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人和动物好伙伴……”,“微笑的你真美,乐学的你真好,健康的你真棒”,“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墙壁穿新衣,请你要爱惜”,“追跑打闹少一点儿,文明礼貌多一点儿。上课专心听讲点儿,爱护花草主动点儿”……优秀的童谣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少年儿童了解并认识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就是从这些简单易懂的童谣开始的,它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道德观念,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绿色童谣不仅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而且要韵律优美、琅琅上口,具有学生易接受、易理解等特点,这样才能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表达感情的载体。有专家建议,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学校可适当设立童谣课程或者童谣兴趣班,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写歌。同时,建立激励与表彰机制,让更多的专业和业余人士拿起手中的笔,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童谣。当这种健康、积极的新校园儿歌童谣广为传唱之后,那些对中小学生发展不利的灰色童谣才会自动消失。

再次,是针对地下儿歌存在的不健康因素,负责教育宣传的专业媒体,要定时定期在广大学生中,广泛征集学生创作的儿歌。在儿歌刊登的同时,请美学、文艺、儿童文学创作专家同步点评,选出健康向上的儿歌,向广大同学推荐,也可谱出歌曲供学生演唱;对少许不健康的儿歌,作适当修改,删除“流言”;对征集来的纯粹低下荒诞的儿歌,给予批评,严禁流唱。从而让儿歌创作健康发展,让孩子分清良莠。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5篇校园新童谣30首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校园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