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精选4篇】

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教学研讨会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4篇教学研讨活动方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教学研讨会范文 篇一

同志们:

今天的活动到此就要结束了,在中心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与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日程安排,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理想的活动效果。

上午我们共同深入课堂,听了六节有效教学研讨课,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有效教学”的实现重点是解决学生的有效参与问题,这六节课上的都比较成功,用课堂教学实践很好的诠释了有效教学的深刻内涵,在此,我代表中心校领导班子,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这六位做课教师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精彩的付出和辛勤的劳动。

听课后,我们坐在这里对这六节研讨课进行逐一点评,在评课过程中,与会同志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教、从文本内容到呈现方式、从确定目标到达成目标等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至少谈了一节课,在评课过程中,从村小教师到骨干教师,大家表现得都比较主动、自信,不但谈出了自己的收获,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给我们的今后的教研工作埋下了伏笔,提出了挑战,也可以反映出教研活动永远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永恒的主题。

教学研讨会范文 篇二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教学;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会议综述

文章编号:1005-6629(2018)1-0001-05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作为教育改革热点之一的高考制度一直都在持续地调整、革新,在探索中发展。2014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把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作为考试招生改革新的目标,标志着我国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拉开了序幕。2017年,浙江、上海作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迎来了全面实施“新高考”招生方案之元年。化学是新高考改革方案“6/7选3”中的一门,在改革形势的背景下,研究新高考改革方案对化学教学的新要求,研究化学教学如何应对新高考方案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搞好化学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十分重要。

2017年11月26日,由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学学科教育领域代表性学术刊物之一《化学教学》杂志主办的“新高考与化学教学”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具体议题包括:“新高考改革理念与价值取向及其对化学教育目标定位的影响”,“新高考对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实施的影响及应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转型”以及“新高考化学命题变化及导向”。来自上海、浙江等高考试点地区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化学教师5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组组长,教育部义务教育、高中化学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祖浩;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组核心成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俊明;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化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徐睿;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部主任、高中化学教研员、特级教师任雪明等人先后做了主题发言。《化学教学》杂志常务副主编吴敏主持会议。会议气氛热烈,代表畅所欲言,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1新高考方案中的化学学科

根据上海和浙江两地颁布的新高考改革试点方案,新高考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

浙江省每年安排两次学业水平考试,分别是4月份和10月份,考生均可参加,较高成绩纳入学业水平成绩。同时,学生还必须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中任选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即“7选3”)。各选考科目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必考题”为必修内容,分数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加试题”考试内容为高中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分数为3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选考学科分数按照等级赋分计人高考成绩。

上海方案把原来的“3+x”高考模式改为“3+3”模式,前一个“3”即仍然保留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并实行文理同卷;而后一个“3”表示在6门科目中根据考生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任意选择3门作为等级考试科目;化学是“6选3”中的一门,“6”指的是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

上海市的方案与浙江有所不同,学生只有一次参加选考科目等级性考试的机会,时问是高三的5月中下旬。同样将选考学科分数按照等级赋分計人高考成绩,但分等级时是将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以上的分数按人数比例分为五等十一级。这样可以避免按照人数比例划分等级给学生造成的即便已经取得A’也要再次参加考试的困扰,也减轻了学校教学上为部分两次考试都参加的学生开课的负担,但对于有些偶然发挥失常的学生会少了弥补的机会。

2新高考改革理念与价值取向及其对化学教育目标定位的影响

新高考方案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素质教育大发展和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会学者回顾了我国高考改革的历程,重点关注了面向新课程的化学高考的新动向,在新高考的价值取向视角下对化学学科教育目标进行了深入研讨。

王祖浩教授介绍了他对浙江新高考进行调研的结果,对重构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学科教育目标进行了理性审视,指出中国基础教育正经历从单纯的“应试教育”到能力创新、素质提升的“素质教育”,再到学科素养的拓展,需要在新高考改革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视角下重新认识化学学科的育人目标,才能真正开启中学化学教育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变革性实践。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学校发展中心主任徐凯里指出,新高考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考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得到全面提升。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也将核心素养作为了重要的育人目标,实现从知识和技能本位到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化学新高考命题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以为大学选拔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因此,化学教育需要注意新高考育人导向的遵循、坚持推进化学教学目标分层分阶段设计,促进化学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3新高考对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实施的影响及应对

新高考改革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取消文理分科,“3+3”模式客观上倒逼高中不再采取文理分科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模式,适时调整学校的课程实施模式成为必然,这也是对普通高中教育影响比较大且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与会代表围绕“学生选科的积极意义”、“理科萎缩现象及干预”、“校本化特色化走班制度的建立”等议题展开了互动交流。

与会专家较为一致地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对于高中生高考科目的选择具有积极的影响,其导向作用体现在:充分尊重學生自由选择学习与考试科目的权利;高考考试科目相对减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徐睿老师向与会的同行们披露了上海教研室组织的全市范围内“招生制度改革与教学转型”专题调研的结果,指出上海市大多数学校给予了学生自由选课的机会,学生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学习更具成就感。

同时,专家们也指出这样的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考生对于选考科目的选择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兴趣并不一定是主导因素,学生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将来的专业方向及课程的难易程度,普遍表现出过于畏惧理科科目的学习难度而带来的选考避难就易;等级赋分制下在选考决策上的“田忌赛马”策略,选择竞争对手较弱的部分文科学科等。代表们对教育界近来持续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展开了热议,就是在“3+3”的新高考中,选物理、化学的学生确实在下降,产生了“理科萎缩”现象。有代表指出,据统计浙江在文理分科时代,选择理科的学生占比约为65%,而在浙江2017届高考考生中,选择任意一个理科选考科目的学生比例都比以往文理分科时有明显下降,其中化学学科是选择人数最多的理科,选择比例也仅有50%。上海情况也与之类似,理科选考科目选考比例低于改革方案出台时的各方预期。基于此,与会专家认为教育研究者和政策制订者不应放任学生自由选科,而应该进行相对温和的指导和干预,尤其对学生选考化学、物理等理科给予主动干预,确保学生的选择符合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并呼吁一线的中学教育实践者、教育研究者对于理科选考科目干预的途径、策略及其有效性展开研究,以形成经验,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非理性因素,为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的未来作出最优的选择。

高考模式下科目选择产生几十种选考科目组合,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将产生冲击,高中目前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随之发生变革。专家们指出上海高考的学业等级考试科目“6选3”可以产生20种组合,而浙江省的“7选3”则会产生35种不同的组合,只有积极探索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适应这么繁多的选课组合。在多种选课方案并行的情况下,实行走班制是一种相对适合的选择。徐睿老师公布的调研结果表明,上海地区走班制开始普及,各类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师资配备、环境条件和办学特色,形成校本化的走班设计,同时探索配套的管理机制;为促进走班制的实施,部分学校探索并建成了一批学科专用教室等。浙江省瑞安市第四中学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张克龙则具体分享了所在学校结合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开展的高中化学教学管理变革,阐述了该校从校本课程到分类选修再到个体指导的课程重建策略,具体包括“已有的变革:基于行政班教学的校本课程的重建”;“正在探索的变革:基于分类组班教学的选修课程的重建”;“未来变革的设想:基于‘私人订制’的个体指导的重建”三个发展历程。其中“分班组教学”是根据学生有关化学的多元考试选择设计化学教学的整体规划、学期计划和短期具体做法,该校把化学教学活动分成三种类型,配以相应的校本课程,一是纯粹的学考班,针对对化学兴趣不浓,重视程度不足,化学基础差的学生,以确保学考合格率;二是纯粹的选考班,针对化学兴趣和能力稍强的学生,教学以学考为基础性要求,适度拓展,力保选考中“共同的70分”;三是学考、选考相兼班,学生对象在学考前确定,仍以学考为基本要求,严格控制教学拓展,在学生学考报名后进行分类走班。最后,张校长还特别指出化学教师需要从单纯的学科教学中适当转移视线,了解学科的发展倾向,把握化学与高校专业的对接和今后的就业前景,提升自身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个体指导,使学校课程建设变革更具专业化的趋向。

4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转型

教学是保障课程落地的关键环节,是实现课程愿景和发挥课程效力的重要路径。多年来,高中化学教学过度强调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熟练认知及应试技能的培养,而弱化甚至忽视对学生的科学视野、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大量的应试训练使得化学教学偏离了化学学科的本源,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次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也是高中化学教学重大变革的契机。与会代表对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模式,探索多层次的化学教学体系,以适应不同类型人才发展的需求进行了多维探讨。

任雪明老师对当前适应新高考改革而开展的化学教学实践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指出当前的化学教学存在迷失学科特点的现象;在一些学校,为了搏弈上的成功,备受诟病的题海战术异化成为了对题复习模式,即根据高考命题中相对稳定的试题类型进行针对性的说题和习题训练,以此代替学科素养的强化,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表现成了狭隘的功利性的习题、训练选择的参照;教学中赶进度,学生吃夹生饭……

基于此,与会专家对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实践如何转型展开了热烈讨论。王祖浩教授指出,化学新高考改革使高中化学教学的变革迎来了机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打破教材固有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教师要注意区分教学内容中的合格性考试要求与等级性考试要求;在教学时,注意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合理控制内容及难度,设置分层分阶段教学目标,遵循从易到难、从合格性考试要求到等级性考试要求的原则。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不同化学课程模块内容的适当整合,避免因等级性考试较现行高考时间提前,复习时间缩短造成的负面影响。接着,王祖浩教授进一步指出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要充分凸现化学学科特点,做到引人入胜,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及其魅力;以化学实验为依托,加强实验探究,关注学生研究过程的体验,为学科关键能力发展提供契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解决真实而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体验学习成功及快乐。

徐睿老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单元教学作为当前学科教育适应时展的要求、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重要教学形式,化学学科更是将其视为践行化学课改教育理念、达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基本教育教学活动方式。教师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化学教学,深入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素,并结合化学单元教学的特征和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建立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内部的课时教学目标,使得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得以具体化,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组织和实施恰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认识角度、认识思路以及相应的认识方式,形成化学学科特定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如何突破传统的课时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单元,探索中学化学单元教学的原则、策略、过程和方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王祖浩教授也主张重新审视单元内容的教学价值,从学生通过单元教学能获得怎样的思维技能、形成何种价值判断、获得哪些可迁移应用的方法经验等方面来研判和分析化学单元教学的意义,实现新高考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5新高考化学命题变化及导向

命题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范式是研究命题的根本问题。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开启,我国高考命题范式正在发生变化,处在范式转换的关键时期。与会代表就浙江、上海两地新高考试题的变化特征及问题、高考命题的导向作用、以能力考查为旨趣的命题策略和方法等方面展开研讨。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化学学科秘书李子明,介绍了基于学情研究进行高中学业水平化学等级性考试命题设计的思路和实施情况。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特级教师郭君瑞则对浙江省选考化学试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上海市金山区教研员唐其生老师强调了考试评价的积极意义,认为新高考从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转向考试分数加综合素养评价,从“关注结果性的学科成绩”向“关注过程性的学生成长”转型,回归了教育的初衷——人的发展。同时,唐老师对浙江省选考化学加试题的命题规律与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化学高考命题“不停步,迈小步”在发展,稳定与创新并举。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长俞建锋老师指出,浙江学考、选考命题为求稳定已经出现题型、考点的程式化命题倾向,其中选择题、客观题题型均高度一致,命题角度也基本确定(如31题即为物质制备实验),教师因此認为“很多内容完全可以不上,就是上的内容也可以区分重点处理什么、省略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课堂教学的应试化;高考命题具体落点求新,但目前情况并不理想等。俞老师认为教师对以能力、素养为导向的选考命题的变化适应相对迟缓,要注意引导教师关注高考命题的范式转换,有意识地主动地研究高考命题并思考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应对,强调素养导向的新高考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的一致性;同时,建议在学考、选考中关注高考命题的基础性、价值性和题型变化的比例。

徐凯里老师指出,由于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理论研究的限制,我们对于能力的理解尚不全面,对于如何考能力,无论理论还是操作上都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他认为高中化学学业等级考试旨在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在化学科学研究中进一步深造的潜能,用于为国家选拔化学科学类人才,属于能力倾向测验。因此,高中化学学业等级考试比高中化学合格考试在命题方面更加注重能力考察。在广度上,要求对学生化学学科基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查;在深度上,要求对比较、归纳、演绎、评价和创造等更高层次能力的考查。同时,在命题时希望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观察可测量,使其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更为全面的评价,尤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了更好的发挥平台。

徐老师还指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价项目PISA是产生于世纪之交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项目,认真研究学科自身规律和类似PISA这样大规模考试的行业运行规律,才能不断提高以能力考查为旨趣的考试命题质量。在发言中,他介绍了诸多PISA测试中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案例,提出综合分析题是鉴别学生思维水平的评价方式,并阐释了综合分析题的特征:取材于真实情景;设问抽象,往往仅有“如何解释”的要求;答案开放,同时强调“怎么答”比“答什么”更重要,我们应实现从“标准答案”到“评价标准”的转变。此外,徐老师还补充介绍了对学科知识应用方式的评价,对信息提取、对比能力的评价等评价类型的案例和策略。

教学研讨会范文 篇三

当前中职学校很多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这门课,它已经成为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具有极强实践性与操作性。现行的教学方法大都是黑板粉笔式的理论教学,而作为教学对象的中职生,大部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较差的学生,学习能力欠缺,同时对这门课既无感性认识、又无实践经验,很难接受这样抽象空洞的理论教学,入门困难,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畏惧、抵触情绪,以至于教学无法有效开展。为次,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目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除了财会专业外,对于大多数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能够读懂简单财务资料,并且能使用这些资料进行决策,而不是要求熟练地进行财务处理、形成财务信息。

二、教材针对性不强

这里所说的教材的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在多数情况下非财会专业和财会专业所采用的教材并无两样,这样的教材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体现基础会计跟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专业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中职教材和大学教材差别也不大,无非是难度稍低,内容相对较少,但都偏重于理论阐述,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职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需要,让其感觉空洞乏味,丧失信心和动力,也不能体现偏重实操能力,教学对象针对性不强。

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的教学大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这种传统模式没能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完全是被动接受,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而现行的教学方法也是以讲授为主,辅以少量的演示和练习,对于中职生来说,这些不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的感性认识,不能激发其学习热情,也谈不上实操能力的提高,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针对这些弊端,我想提出以下几点教改措施,以供探讨。

一、根据所学专业,确定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教学目标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会计知识技能来制定,要突出实操技能,兼顾理论知识。比如对于我校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要重点突出汽车销售行业的会计处理技能,像汽车整车及配件的采购、汽车的销售、汽车的维修保养的会计处理,人员工资福利的核算,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与传递,财务报表的填制与使用等等,继而推广到一般的商业企业,为他们今后从事汽车销售和其他销售行业奠定很好的财务基础。

二、针对中职生专业特点,开发特色教材

既然对于不同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都不相同,那么用同样的教材显然不合适,教材要有专业特色;而中职校的培养目标与大学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注重的是理论,中职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因此中职教材要有实操特色。这种个性化教材在市面上几乎没有,各校的教研室要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调研,认真研究,弄清楚企业到底需要我们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分别掌握哪些基础会计的技能,同时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发编写能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操技能、便于师生使用的特色教材。

三、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这门课本身的实操性要求学生能通过动手、动脑,不断建立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循序渐进地具备一定的会计技能,只是一味地老师讲解、演练,学生听课、抄笔记的做法是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会计知识的生涩、抽象与空洞,学生接受起来的困难,因此很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丰富既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模式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要大幅增加实训教学,两者有效结合、互相补充。例如,我们在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着学生到实验室去看,凭证外形怎样、包括哪些内容、结构如何,一目了然,继而再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同学们展示如何填制、审核、纠错和传递,然后让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凭证的填制、审核等相关作业。这样,同学们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了实践技能,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篇四

武圣宫中心小学 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月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不断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相互交流和学习,真正实现“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之目标。

二、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谢冬桂

组员: 余智斌龚国珍 苏国良 叶静

三、活动目标

1、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造气氛,升质量。

2、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活动要求

1、语、数教师必须全员参加,任何人不得缺席。

2、授课者必须精心备好课,写好课后反思,并将资料上交学校存档。

3、学校组织教师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4、听课人员按时听课,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

五、活动时间安排:见安排表

六、活动措施

㈠ 提高认识 :本次活动是振兴我校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深化课改、促进课改的又一次大行动,是全体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

㈡ 加强领导: 本次活动由校长亲自挂帅,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细方案。学校将组织行政、教研组成员对各教师的教研课进行听评活动,绝对不允许流于形式,绝对不允许敷衍走过场,绝对不允许任何教师以任何借口推脱。

㈢ 认真组织 :要求各组成员调好课,100%参加听评课,教导处要做好详实登记,校长将在老师会上将情况予以公布。

㈣ 务实求真 :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开展集体备课,转变教学观念;

2、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

武圣宫中心小学

2014年9月3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4篇教学研讨活动方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教学研讨会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