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最新3篇

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初中数学教学随笔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3篇初中数学教学随笔,欢迎查阅与参考。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篇一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篇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讲解、**、演示、指导学生练习、记笔记等,都要适当分配时间与调控。因此时间结构把握不好,就会出现下面问题:

1、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紧后松。由于一节课的前半部分浪费了宝贵时间,教学任务来不及完成,只好在后半节课快马加鞭,本来应由学生回答的问题也由教师代劳了,本应安排的探索过程也省掉了,由教师直接给出结果。有的干脆拖堂。

2、表现在上新授课时主次不明,新授课要处理好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关系,对旧知识的复习内容过多、过细、时间拖得太长,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在时间布局上显得主次不分。

3、表现在一节课上用同一种调子、同一种速度。同一种调子,同一个速度是主次不分,不分强弱。对非重点内容要加快速度,对重点、难点内容要放慢速度,加重语气。

4、“少讲”就是“精讲”,“精讲”就是“少花时间”。

反思一:教师要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教学、检查复习、教学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等课堂教学环节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在一堂课中,要特别精心用好前20分钟左右的“黄金”教学时间,用于讲解新知、重点、难点内容,忌用黄金时间“去炒隔天的夹生饭”,保证学生有充分时间去当堂自学、练习、巩固新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不要搞拖堂教学,下课时的听课***最为涣散,效率最低。

反思二:课堂结构的安排,要主次分清,快慢得当。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分配时间段,合理把握教学节奏,有的课可适当加快节奏,有的课则需放慢节奏,有的内容易少花时间,有的内容则应多花时间;对于一堂课而言,各个教学环节可有不同的节奏,开始时的基础训练,可以紧锣密鼓,营造一种热烈的气氛;使学生尽快集中思维,进入状态,当学生探得新知,总结规律时,则应放慢节奏。当学生理解了概念、规律、进行巩固练习时,又可适当加快节奏。总之,一堂课如果一直保持快节奏,那么学生思维的弦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从而造成过度的紧张疲劳;如果一直处于慢节奏,那么课内会出现松散,疲沓,瞌睡的局面。

因此,一堂课内应视需要,时而似快马奔腾,时而似闭庭信步,使学生的思维有张有弛,快慢相间,提高效率。

反思三:“少”是相对于“多”而言的,“精”是相对于“杂”或“粗”而言的,所谓精讲,就是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大纲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讲解精僻透彻,画龙点晴,抓住实质和关键,讲在点子上。因而“精讲”不在于量上,更重要的在于质上。难道讲5分钟是精讲,讲30分钟就不是精讲?更不是以花时间的多少来衡量的。而要看当讲不当讲。有些内容很简单的课,讲5分钟不为少;而内容较难的重点章节,讲30分钟不为多。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不住要害,讲不在关键处,即使讲得再少也不能算“精讲”。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22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学习兴趣的缺乏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数学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笔者通过所教年级初中生的抽样调查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数学学困生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教师授课方式是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外在因素之一

教师的授课方式直接影响课堂效是否高率,而且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初中数学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高度集中;但我们的中学生注意力集中连续时间最多只有15分钟左右,而且要看老师课堂语言是否幽默能够吸引他们,而我们老师总习惯性的以老师讲学生被动听为主要授课方式,笔者观察发现学生往往在被动学习过程中走神,甚至打瞌睡,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基础稍差点学生逐渐就沦为了学困生,甚至讨厌数学这门学科。

四、家庭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学生的生长生活环境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许多家长忙于生计多数时间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如笔者所教的班级60%左右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多是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老人精力有限,或者教育观念陈旧,导致孩子养成很多坏的学习习惯,如,做家庭作业不认真,上学迟到,回家不复习等,甚至很多坏的生活习惯,上网成瘾等。农村单亲家庭问题也日益突出,笔者所教的班级中其中一个班级有10个孩子是生长在单亲家庭,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相对城市的单亲家庭父母弱一些,所以他们中多数学习习惯有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下面就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笔者所在学校正在进行课改,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创设一定的活动,例如通过小组合作的组间竞争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达到全员参与,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同时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二)开展体验式培训锻炼学生意志力

笔者所在学校是翠屏区课改实验校之一,新生入学前两周,我校课程以培训为主,其中一项即为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不仅是让学生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而且要让其明白特别是学困生在参与某项活动中体会到要做成功一件事必须克服困难,如心理因素,或外在客观因素,通过自己努力才能达到成功或接近成功,而且让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对自己的深刻经历自己总结,而且每过一定阶段可组织不同的体验活动去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把总结的感受迁移到学习中去,笔者在2012级中考最后冲刺阶段开展了“人桥”体验式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大多数学生学习信心,让多数学生坚定了学习意志,而且让许多学困生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放弃,最后在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给与学困生更多关注和帮助

随着近三年的课改经历,笔者负责本校数学高校课堂建设,并且有了对课改更深入的探索,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模式,把一个班级按学生成绩、性格等因素分成6-8人的学习小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然后组内按本学科学习成绩和能力分成A、B、C三层次,让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子,以优带差,共同进步,捆绑评价。本校经历一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一本校实际情况的数学课堂模式,我们的数学课堂按课型分为预习课,展示课或预习+展示课,在该模式下我们对学困生给与了更多关注和帮助,下面以《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其中一个环节为例,5分钟左右师生共同探索出法则,对子之间花2分钟左右过关并举出简单例子,然后进入上板训练,此环节解决学困生课堂效率的关键一步,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困生可能连初步概念法则都不能记住和简单理解,所以以后的学习过程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困难,当学困生在优生带领下初步尝试和体验成功后对接下来的学习既有基础又增强了信心。正是因为在“给学困生更多关注和帮助”原则指导下,在所有数学老师和笔者共同努力下所带年级在初一下期期末测试中数学科目取得了本校有史以来最好成绩全区第二名。

(四)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学困生形成原因之一在与家庭教育,农村父母因为多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很多坏习惯的养成,形成了5+2=0(即5天学校教育,2天家庭教育)恶性循环。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对该方面做了探索,正在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制度。在数学科目上笔者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手机飞信,或QQ群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探讨孩子教育,笔者班上的每个数学学习小组有一评价表,该表包括→www.kuaihuida.com←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过关情况等,每天一评价,每周一总结,评优、评进步评不过关等,直接与家长交流,时时刻刻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对于特别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我们实行老师负责制度,一个老师负责1-2名特殊情况儿童,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和关爱,特别是这部分的学困生会在关爱中慢慢转变。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以上这3篇初中数学教学随笔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初中数学教学随笔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