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逐渐提高,要通过教师不断学习、钻研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经验,才能逐步走向成熟,为了让您对于语文教学方法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5篇语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篇一
一、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第一,教学方式的落后,且难以跟上社会发展节奏。生在学习和社会竞争的双层压力下,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易于浮躁,对课堂知识吸收效果慢,学习状态不佳。而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以简单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从而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语文成绩下降;第二,教学理论和实际生活脱节,让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降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语文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逐步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实际操作运用性也越来越强,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在围绕课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致使学生难以对语文课程做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不能实际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等等问题。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多方面改造,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培养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对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推行与发展。教师的授课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成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对师生教学的束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教师要通过案例引出课题,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故事教学、幽默问答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的开端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切入点,是学生能否学好知识的关键。然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讨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转变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沈复的童趣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从自己的童年出发,如那个年代与现代社会相比经济较落后,当时人们只局限于实现温饱。
还记得当时玩具很少,并没有现在的电脑和游戏机,但是孩子们仍然有许多淳朴的童年时光。现在同龄人存在着许多沟通问题、以及目前独生子女常常有自私、孤僻、不善于沟通等问题,而那是的孩子们虽然没有过多玩具,但是当时孩子的心灵淳朴、善于沟通,充满着生活乐趣。通过介绍教师的自身经历,引出童趣这文章。也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写关于童年的作文。
第二,长时间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疲惫,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师生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学会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与相关课程有关的课外话题,转换学生思维,让学生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贯穿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习惯背景。当时马致远正处于年轻气盛,渴望功名。然而元朝统治时期实行政策压制,对于汉族士一阶级进行打压,不许汉人考取功名,因此,诗人终身不能得志。让学生了解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把“学习是有用的”这一观念传输到学生思维层面。
第三,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减轻教师教学任务,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群体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学生团体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之间以优带劣,减小学生间的差距。具体来说就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互相探讨,交换意见,形成双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讨论、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弥补学生综合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主见,培养自信心。
三、创新语文课堂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
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往往还会延续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即简单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语文课程的长期学习。因此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是自主学习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并且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教学课程,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总的来说,自主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自觉性,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建立语文考试知识复习资料,自己定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总结,上课要认真听讲,学会做笔记,勤于问人,善于思考,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考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利用此方式通过考试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并进行弥补,养成总结和整理的好习惯;学生自主建立语文试题改错本,把错题总结归纳在改粗本上,经常性翻阅、回顾,以防犯第二次错误;
老师引导学生建立语文整体知识体系,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归纳的良好习惯。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长期积累成语、优美的作文语段。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建立专门的摘抄本,其中成语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刎颈之交等。并附上名词解释,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会有明显的改善,学生也能从积累中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要想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归位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老师灌输式教育方式,把学生主动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模式的培养重点。教师要学会转化教学思维,仔细聆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者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学习的乐趣。
并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创新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做奋斗。
四、把语文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觉学习语文成为惯性
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以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实施教学课程研究,亦有助于让学生增加对语文课堂理论性教学的兴趣,这也能为学生在以后的语文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的具体应用中,学生主动融入语文生活,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惯性。
知识起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语文知识更是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生活处处都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则是最好的教学。学生应该在社会大的环境背景下,学习并运用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探索中文这门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运用课堂学过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学生生活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初步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把语文知识与实际想联系,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仔细研究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基础知识不断积累。教师要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实践出发,对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在新型教学方式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整体成绩。
有效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篇二
教师节的时候,学校为每位老师都准备了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其中的涵义不言自明:读书记录,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我得到的是加里鲍里奇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最近利用休息时间,每天翻看几页,拖拖拉拉,总算是“啃”完了这本书。些许感触,记录一二。
一开始拿起这本书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有效度娘释义:(动词)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不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吗?初读我发现这本书对于一线教学的我非常实用,它不但给予我们行动的指南,而且还融入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教学实践,在这本书里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课堂教学中的例子,手把手教我们怎么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
要进行有效教学就应该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要上好一节课我们不但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有序的课堂教学组织,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要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评价。
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会忽视班级里的一部分弱势群体即后进生。
在教学“小小图书馆”时,我先让学生讨论33-7的计算方法,正当小朋友争先恐后的回答自己在计算中的成绩时,我发现一个女生在做自己的事情。她很安静,从开学到现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她高举的小手,而作业更是“不堪入目”,正确率很低。有时叫她回答问题,也听不见她的声音。我发现她注意力不集中,便把她叫了起来,让她来回答:13-7=?。等了好一会儿,我才看见她的嘴巴动了一下,而此时教师里已开始沸腾,小朋友们纷纷举手争着想回答,嘴里还喊着“我——我——”她的声音可以说没人听见(也许包括她自己)。我本想叫其他学生回答,但忽而一想,再给她一次机会吧,我们决不能放弃一个学生,于是我先叫全班小朋友安静下来,再次倾听她的回答。我用眼睛紧紧地注视着她,说:“你刚才的回答是正确的,你能不能再一次大声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当时我也没听见她所回答的得数,但根据上学期所训练的口算情况,我知道她会回答正确。)再小朋友静静的等待中,她看了我一眼,我微笑的对看着她,她终于清晰地说出了得数“6”。小朋友都投去惊讶的目光,因为她在我们班是被同学们公认的笨孩子。“好的!有了进步!你想不想做的更好呢?”再一次,我让她又说了一遍。这次她的声音响亮了,眼睛迅速地看了我一下,脸上露出了怯生生的微笑。从这一刻起,她好像寻回了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偶尔也会见到她高举的小手,专注的神情;在课下,有时她还会主动跑过来与我拉拉家常……
教育是一门雕塑心灵的艺术,“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来聆听学生的倾诉,要知道: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教无止境,要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多读书多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篇三
讲述法
讲述法是教师用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描绘事例、论证事理的一种传授知识的基本方法。它以教师的叙述和说明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广为采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长处是:可以传授新知识,并保持系统性和深刻性;教师可以通过简明的语言讲清问题,保证教学时间的经济有效,而且简便易行。缺点是:它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适用的场合主要有:学习课文之初,需要交待学习目的、范围、要点和要求时: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或相关课外知识时;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时;补充教学所必须的各种材料时。
讲述法的运用要点是:
1.讲求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严整性和思想性;
2.讲述内容集中、凝炼,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扣住特点和关键点;
3.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起伏恰当,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4.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
5.既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兼顾学生主体功能,突出语文能力培养的目的。
问答法
问答法是以师生的对话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也称谈话法或提问法。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问答法有利于唤起注意,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问答法的弱点是:教师所提问题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的理解程度,每次的问答只限于少数人的对话,多数人则处于消极状态,对此应注意避免。
问答法的运用要点是:
1.注意考虑所提问题的意义、价值和启发性;
2.提问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学生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
3.提问应紧扣中心、重点、难点、疑点、关键词语和句段,并使问题系统连贯,合乎逻辑顺序;
4.语言要简明;以思考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
5.要面向大多数及全班提问,必要时,可将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种水平,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
6.注意对答间给予全面评价,要鼓励多于批评。
讲解法
讲解法是以解释、解说和说明等方式教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多用于讲解课题,解释字词,解说概念,破译文言句段或一些较复杂问题。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广为采用的方法之一。
讲解法的长处和短处与讲述法的长处和短处近似。当讲述不足以说明事物内部结构或联系时,就需要进行讲解,因而,在教学中它们经常结合运用。
讲解法的运用要点是:
1.讲解内容要体现重点,用语简洁明了,既要有科学的解释,又要有系统的概括;
2.对含义隐微的字词或其它内容,要鉴别分析,使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
3.对关键句段内深蕴的寓意,务须抓住要点,紧扣中心,既要深入剖析,又要浅显明白;
4.讲解应根据教材分清主次详略,轻重缓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相商量,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的`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基本教法。
讨论法多用于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其价值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弥补了独立学习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评判能力和论辩能力。
讨论法的指导要点是:
1.讨论前,教师应选择确定有价值的论题,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围绕论题搜集资料或写发言提纲;
2.讨论进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已见,虚心听取他人见解,作出正确评判,修正自己的观点,充实自己的论据,同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就论题的实质及关键点展开辩论,因势利导,深化讨论内容;
3.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及时作出评判性总结,并据实际需要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讨论法有同座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不同的规模;还有专题性讨论、析疑性讨论、欣赏性讨论等不同的性质。它可以在教学的各步骤中运用,要从实际需要去考虑上述各点,特别应注意防止热热闹闹,流于形式。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帮助学生把知识化为技能,把技能化为熟练技巧,进而获得听读说写的能力和方法,养成听读说写的习惯,使学生取得多方面的适应性。但它只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用,主要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有时也可以起到扩展知识的作用,这就需要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练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但不可过多使用,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负担。
练习法的运用要点是:
1.要注意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2.练习的内容要相对集中,有重点,难易适当,注意练习形式的变化;
3.练习要在单位时间内求得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好的效果,须注意使练习的次数达到一定的量;
4.练习的布置应照顾到学生学习的差异,使练习对每个学生都有实在的促进。
上述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各有自身的特长,要使它们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科学的、恰当的运用,教师除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方法的运用要领外,还需深入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教学方式,熟知方法内部的相关因素。然后才有可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使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各自的特长。
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四
一、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如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观察要细致”,这是侧重于写的训练,它与第四组侧重于读的训练“要注意文章的细节”紧密联系。此外,它与前几册内容(如第八册中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第十册中的“静态和动态”)也有内在联系。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读写训练项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前几册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纵向联系。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二、变序教学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点。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11册),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①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
②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
③这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
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册)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整体阅读
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开讲后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
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如《伟大的友谊》(第9册)便可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解题明确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赞扬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继而,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最后,联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样教学,能与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导式教学
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实践中学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
“解疑”包括提出问题、互相探讨、教师辅导;
“精讲”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和示范;
“演练”包括课堂复习、作业练习或实际操作训练。以上四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有人将它称之为“四步阅读指导法”,即“设疑初练——划批细读——议思研读——作练熟读”;也有人称之为“四步自读法”,即“初读、细读、精读、评读”。
例如,用此法教学《落花生》(第11册)一课,第一步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围绕课后作业第一题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
第二步细读课文,提出以下自学提纲思考讨论:
①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简略?(种花生、收花生)
②哪些地方写得详细?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过收获节、议花生)
③父亲的话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点是最可贵的?
⑤父亲所说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人?桃子、石榴、苹果又像哪一种人?
⑥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
第三步围绕重点精记,教师做提示点拨:
①父亲作了几次议论?(第一次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引申说明做人的道理。)
②作者借花生的特点象征什么?(象征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乐于奉献的人。)
③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第四步练习巩固:
①完成课后作业;
②选择一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短文,要求学生阅读后说说它的主要内容。
五、情境教学
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第11册)时,篇末可设问:
①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
②如果他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
③假如扬科活着,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快乐教学
这种方法是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它是根据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94年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而创造的。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实践,他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的特点,注重挖掘教材自身蕴含的快乐因素,把“快乐教育”引进课堂。教学中可借鉴如下的做法: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或课文内容,通过音乐、图画、录相、表演、游戏、实物道具以及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即生”,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
2、针对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易动好玩的年龄特点,可做做“猜字谜”、“找朋友”、“打扑克”、“击鼓传花”、“开火车”、“送信”、“添笔组字”等教学游戏。课堂中有动有静,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
3、结合学生好胜心强、勇于进取的特点,可开展“比一比”、“赛一赛”、“争上游”、“插红花”、“夺红旗”、“当医生”、“看谁先到知识宫”等课堂学习竞赛,诱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感受攀登之乐、成功之乐。
4、小学生大都善思好问,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收集标本、集邮、参观访问、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歌咏、舞蹈、器乐、绘画、棋类、球类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到补充和延伸,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语文教学措施 篇五
首先,让学生从心理上平稳过渡。
前文提及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让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摸不着头脑,这时的语文教学应放慢脚步,仍延续小学高段时的一些教学方法,等学生逐步适应后再放手。比如:
1、加强沟通。刚入学的孩子,新的校园、新的同学、新的老师,除了新鲜带来的兴奋,更多的是陌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要有一个互相了解、认识的过程,这时可以让学生准备有自己特色的自我介绍,来互相认识;老师也可布置相关作业来了解学生,比如写日记或作文,用较私密的方式与每个学生单独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时让每个学生有了初步了解。
2、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在初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帮学生打好基础,树立自信,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桃子。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进行较深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学习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或在学习中可以自己出题测试,考前明确考试重点,并与学生一同归纳整理知识点,考后一起分析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其次、保持或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生动的课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能参与其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乏竞赛、表演课本剧、赛讲故事等形式,初一阶段也可延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让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1、竞赛激趣法。在识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来讲解易错的字形、字音,课堂短时间记忆,再进行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接力默写古诗之类的,为了小组荣誉,他们也会认真对待,无形中加深了学习印象。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些内容只靠老师的两片嘴是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出来,或是表达效果不明显,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理解起来也更容易,更准确。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可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段,让学生从中感受其浑厚雄壮、刚健激昂的气势。还可利用配乐朗读,让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内容有更深感受。
3、排演课本剧。有好多文本比较适合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好素材。排演课本剧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透视课文,深入把握课文主旨,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课文《皇帝的新装》,可让学生来演。排演小组中既有编剧,又有导演、演员,还有服装、道具等,排演过程中,各“部门”既有明确分工,又有亲密合作,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团队精神。表演完还可让学生观众点评,评选出最佳导演、演员、编剧等奖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4、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感情范读课文,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到课文优美的意境中,使之收到情感美、语言美、思想美的熏陶,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注重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用心体验生活。
6、作文教学尽量做到读写结合,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每次作文力求在“自评—互评—自改”的基础上达到“改一句,上一层”的目的。评语尽量以鼓励为主,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继续规范学生的书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5篇语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语文教学方法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