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声声慢》教案(优秀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6篇《声声慢》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声声慢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声声慢》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风格。

2、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教学重点:

鉴赏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中蕴涵着的别样愁情。

教学过程:

一、歌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是盲人阿炳通过如怨如慕的二胡声来演绎人世间的悲凉,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又有充满坎坷的一生,倾诉着在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这是用音乐传达给我们悲愁的经典。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被誉为天下第一悲情词的《声声慢》,感受李清照是如何借助文字来传达她的人生、她的血泪。

二、朗诵入境。

1、先齐声轻诵全词。读了之后,能否用一句词来概括你的初读感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这句词,应把感情重心放在哪个字上?“愁”———再读。)

这次第,次第是什么意思?情形?

那是怎样的情形,浸满了愁绪?

我们来听朗读,听的时候,将心浸到词中去,试着在脑海里浮现词中所描述的,一幅幅画面,一幅幅情形。

声声慢教案 篇二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

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

3、体会词人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二、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词中表达出的“愁”。

2、背诵全诗。

三、读书指导: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写于李清照晚年。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学习任务: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背诵全诗。

3、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

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

五、合作探究:

(一)赏析上阕

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

(二)赏析下阙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还原此句描绘的情景。

3、有人认为,李清照后期词作中的愁绪,只是抒写了她作为一个落难贵妇人的个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极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

《声声慢》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体会运用叠字所达到的抒情效果。

2、理解这首词巧妙的铺叙手法,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理清思路,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熟读成诵。

2、在诵读、品味得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三) 情感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丰富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2、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四、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对宋词有了一定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宋词也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学习诗词。

2、学生对学习诗词缺少自信心,一般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岂不知诗歌鉴赏有非大的个性差异,需要学习者认真品味、欣赏。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反复吟诵

3、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文本,争取熟读成诵;搜集材料进一步了解李清照。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

听我国的著名民乐《二泉映月》,创设诗歌学习的氛围。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介绍作者:

教师:其实对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她的词,能回忆一下吗?

学生:自由背诵《如梦令》和《醉花阴》。

教师: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李清照呢?(点一名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早期生活优越,婚姻美满。父亲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他们夫妻流域南方,不久赵明诚病死,接着书画、金石尽失,李清照境遇孤苦。她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始终无安身之所,过者动荡无定的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2、朗诵:

(1)自由朗读

要求:找出全词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愁”(板书:愁)

(2)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3)教师配乐朗读。

教师:我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味儿?语调和语速怎样?

学生:语调很低沉,语速也很慢。

(4)再请一名同学起来配乐朗读。(教师评价)

3、赏析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划出整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

学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带领全班学生反复读这一句话。)

(2)教师:除了这一句难道就没有了吗?

学生:第一句。

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进行赏析

这三句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凄凉、悲愁。

这三句十四个字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你赞同吗?

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

这三句享有如此高的赞誉,只是因为叠词吗?

《声声慢》教案 篇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一、导入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许多诗人或词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动人诗篇,然而*令人动人的便是那“见月伤心,听风落泪”的多愁善感之作。多愁善感,似乎就是女子的代名词,或许也只有女子才能拥有这样细腻的情怀。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将“愁情”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板书:标题和作者)

对于李清照这位女词人,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她的一首小令《如梦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词。(全班背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少女,那么如此活泼开朗的少女为什么会成为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呢?这便与她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有那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女词人呢?(引入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

(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对作者作个简要的介绍,然后教师进行明确。)

[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后期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词风哀怨凄苦。

三、朗诵,初步感知词人的愁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这时的李清照已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忘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所以在朗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一种哀伤、凄婉、缓慢、低沉的语气来诵读。

1、生齐读

2、师范读

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课本注释7来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内心难以排遣的愁绪(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生个人自由朗读,并给出自读提示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四、诗歌赏析

1、提问: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知,词人是愁绪满怀的,似乎要被愁所淹没,就如她在《武陵春》中所写到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么是什么触动了她的愁绪,让她愁绪难耐呢?(这时我们就必须抓住诗歌中的一些重要的意象进行赏析)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并让学生从其他诗歌中去再次体会这种情感。

①详析“酒”意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是含酒的诗句呢?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人们开心的时候会喝酒,忧愁的时候也会喝酒,于是酒在文学中便拥有了两层含义,一是喜,一是悲。

现在我们回到今天学习的这首词上来,在词人的眼里酒是喜的还是悲的呢?词人是怎么来描述酒的?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酒是愁的象征。

②略析“秋风”意象

词人喝酒不仅仅是为了消愁,也是为了抵御晚秋凄凉的冷风。秋风会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秋风起,秋叶便会飘落),那么此时的秋风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会渲染一种愁情。

③详析“过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明确:1)雁到秋天,由北向南飞,词人亦四北方人,到南方来避难,所以是“旧时相识”,但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只能客居江南,这便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2)古有“雁足传书”之说,此刻她的相思之情将要寄托给何人呢?于是心中的那份亡夫之痛油然而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象征离愁。

④略析“黄花”意象。

凋零枯萎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颜和孤苦飘零的晚境,此时的词人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此时,词人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此处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⑤详析“雨”、“梧桐”意象。

正是因为没有了那样的闲情雅致,于是词人只好独自守在窗边,消磨这无趣又悲凉的岁月。此时天空中下起了雨,滴在了院中那枯黄的梧桐上。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洒落在梧桐上,这既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词人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令人心碎。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词的一开头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氛围。(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此处连用十四个叠字,不仅由外(部的动作和环境)到内(心悲戚的心境)、由浅到深、层次鲜明地写出了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一种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和旋律上形成了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感受。

4、略析“乍暖还寒时候,*难将息”

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原因而是人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词,品味李清照别样的愁情。

六、能力迁移

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到的方法,赏析《一剪梅》,体会词人前后期不同的愁情。

声声慢教案 篇五

一、导入:

宋代的张世文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易安就是――李清照.李清照的词作大家课前有所积累了,下面我们作一个小组诵词比赛.(小组比赛后)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积累古诗词受益无穷.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更提升一个层次,读李清照的代表词作声声慢,学习如何鉴赏古典诗词.

根据你的积累经验,说说理解鉴赏一首词从哪些方面着眼?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了解词人生平,有的说要读好词,有的说要理解词句深层含义……

二、了解词人生平,鉴赏的立足点

诗言志,歌咏言.诗词是作者内心的倾吐,情感的宣泄,了解词人生平,有助于词的理解与鉴赏、说说你所了解的李清照.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

李清照(约1084~1151)号易安居土,南宋女词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进士出身,是学者兼文学家,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早期生活优裕,夫妇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流落江南。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她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晚景凄凉。

清照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丹青,词的成就尤高,分前后两期:

一、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趣情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

二、后期的作品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悲叹身世,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沉郁凄怆。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词》。

三、把握感情基调,饱含深情朗读

1、自由朗读:读这首词,我们要读出词人的什么情感?———愁苦

2、一生试读,一生评怎么样才能读好?明确:语速要缓慢,声音应低沉,表情带哀愁更好、

3、推荐一生范读、效果较好,班里许影雪同学曾获临海市古诗词诵读比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齐读

四、揣摩词句鉴赏语言精妙

问:愁苦是词人内心情感,在词中,词人的一举一动都是愁绪满怀,哪些动作能表现这愁情?圈出动词、师总结:寻寻觅觅借酒消愁不堪摘花守窗盼黑黄昏听雨

五、领会词的意象,探究词的内涵

1、师问:词人选取了哪一季节的景物?————生齐答:秋天

2、又问:有哪些景物?又融入了作者什么情感?秋雁秋花梧桐秋雨

3、梧桐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凄苦之音、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4、背景材料: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苑,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收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5、李清照词作拓展: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总结归纳:词人李清照的故乡情是多么浓,爱国之情是多么强烈,但统治者呢,他们是依旧————学生齐背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丈夫离去,孤苦无依,国家颓败,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国恨家愁交织,诗人只能长叹一声,”怎一个愁字了得!”她的这时愁已不再是”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是离黍之愁,是国家民族之愁、这声声慢是浓缩了她一生坎坷和全身心痛苦的词,满纸呜咽,为千古绝唱,词论家评”千古创格,绝世奇文”、“愁”的丰富内涵:情愁--独居之寂寞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

六、从词作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创造性解读的超越

说说你心目中的李清照,写一段话、李清照啊,你是__________,你——————

郭沫若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七、把握词的意境创造性改写词

八、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评价:

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附件:创造性改写词声声慢

学生习作一

当片片绿叶变成黄色,秋天就来临了。萧索的秋风吹动女子的发梢,她就这样倚在窗前,一动不动,远看好似一座经风霜的石像。女子身边最重要的两大支柱倒下了。国家颓败,丈夫病逝,一夜之间,她乌黑的秀发有了许多如霜的感觉。她凝视窗外,想找到些什么,却一无所获。

天气渐渐转凉,她的身上还穿着单薄的衣衫,那是丈夫那年送她的礼物。但那点凉又怎么比得上她心中的寒意呢?手中的酒杯已不知满了几次,又见底了几次,也许是她在麻痹自己?否则又怎么不知道借酒消愁愁更愁呢?又是一阵凉风吹过,几杯酒已抵不了销人的愁情。天空中飞过一群大雁,她不禁想起家乡,这该是旧时相识的吧?南方与北地,山重重,水迢迢,雁儿啊,你可以飞回昔日的巢,而我呢?院落中的菊花已重重堆积,开得正浓,但没有人可以陪她去采摘,她的心一颤,记得丈夫最喜欢她泡得一杯淡淡的菊花茶。窗前的梧桐又飘下了几片枯叶,天空中下起朦胧的小雨,难道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这时一片落叶飘进窗里,落在她的脚边,就如她那般孤苦无依。

那晚,她一夜无眠,辗转反侧,写下了心中的苦与愁——《声声慢》,带着她的血与泪传诵千古,她不是别人,她就是结着愁怨的词人李清照。

——初二(9)班金也

学生习作二

无情地病魔缠上了丈夫,尽管他怎么样尽力,还是摆脱不了、就这样,病魔毫不留情地从我身边把丈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去了、丈夫走后,只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了、眼泪曾流淌出我内心的伤感与悲闷,可我心中更多的苦,更多的闷无法倾诉出来,也找不到任何发泄的理由、我真的得好难受,有谁能够奢侈丢给我一份同情,叫我不再这样迷惘、

空旷的屋子,那种悲凉的气氛冷淡到了极点、我在屋里转来转去,寻找一个能够与我分担痛苦的缝隙,可是什么也找不到,只觉得那高低不平的地被我那沉重的步子给踏平了、可怜的我惟有泪千行、桌上放的两只酒杯,平日都是我和丈夫高兴时一起饮酒庆贺或冷时用酒来驱寒的而如今我把所有的愁都寄托在这几杯酒上,希望它能带走我的愁苦,无力的身体再也站不了、我趴在梳妆台前、窗外,天空可能是为我才变得灰暗,尽管如此,还是有成排成队的大雁飞往到南方、它们还是去年我在家乡看着它们朝北飞的,如今又从北方飞往南方了、时间好快,已过了一年了、不知家乡的父母是否安好,女儿一年没见他们,真得好想念、什么时候我能回到南方看看他们呢?老天,既然你可怜我变了脸色,为什么不再黑一点,只有天黑,我闭上眼睛,才不会痛不欲生地去想念丈夫,想念我那久别的家乡和父母、

丈夫知道我十分喜欢花,花象征着温馨、美丽和幸福,就好不容易地在后园为我种满了各种各样的五彩的花。花盛开时真的好美,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丈夫总会陪我一起赏花,要是我特别喜欢,我们就摘回去插在花瓶里。而今呢,丈夫再也陪不了我,只我一个人,连浇花水的人都没有,我有什么心情来欣赏呢?老天终于感动了,他为我三滴、两滴——地掉起眼泪来。他安慰不了我,我的心都有倦了,谁也感动不了。日子如此漫长、余生又有谁能伴我共度呢?

——初二(9)班管娟娟

《声声慢》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2.技能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教学重点

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出来李清照青春年少时欢愉自得的好心情;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她后期创作的蕴含了深广愁思的作品。今天就来学习她凝结了万般愁情,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二、走近词人

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少年历经繁华,中年饱经离乱,晚年漂泊孤苦。(课件展示)

三、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

找同学朗读,同学点评、讨论,师补充朗读需注意的问题(准确,语速,语调,情感)。

找同学再读,播放音乐。(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诵读。

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课件展示问题)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板书:愁。)

次第:光景,状况。“这”指代什么?

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四、文本探究

1.初读,赏愁景(课件展示问题)

(默读词作)思考:词人描绘了哪几幅画面,找出画面中的意象,进一步分析这些画面或意象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愁绪的?(注意画面内容,景物特点,营造出的氛围)

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晚风:渲染愁情,环境凄清,衬托心境凄凉。

过雁:视觉,听觉。物是人非,怀乡怀人。

黄花:喻词人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细雨:视听结合的画面,是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雨滴敲碎人心,衬托环境之静。(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大唐天子失去爱妃后失魂落魄的状态)

词中的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氛围?(冷清、凄苦、哀愁,此景在这种氛围之下,作者的愁苦确实浓得无化解。)

画面中的人物把景串连起来(动态),悲苦、孤寂、迷茫,突显愁思之深。

(找同学读词作,感受词中意境。)

2.再读,悟愁心(课件展示问题)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思考:词人愁从何来?可以和《醉花阴》中的愁比较。(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1页第一个注解思考这个问题。

早期之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后期之愁:丧夫之悲,亡国之恨,漂泊之苦。

作者的愁意蕴深广,从词中的意象画面中也能看出。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例,北雁南飞,旧时相识--睹雁思乡;大雁可以北归,自己却无家可归--亡国之恨;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曾经鸿雁传书,现在孤苦一人--睹雁思人。

(在此基础上再找同学读,读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愁绪。)

诗人的人生际遇对其创作影响很大,作品本身就是诗人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读诗词一定要“知人论世”。

3.细品,析手法(课件展示问题)

思考:全词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作者无法排遣的愁苦的?

A.借景抒情

B.直接抒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难言之痛,欲说又休,全词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再找同学读,读出这种欲说又止的难言之痛,《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C.叠词运用

寻寻觅觅:动作,寻觅什么?(茫然无着)

冷冷清清:环境,心情?(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感受?(凄凉惨淡)

加强情感,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再读诗歌,品味词人情感。)

小结:这首词主要运用直接、间接抒情手法及叠词,营造了一种无法驱散的孤独悲苦的氛围,让我们触摸得到词人心底的累累伤痛。

四、拓展延伸(课件展示问题)

词人的苦楚震撼人心,下面让我们也来写一写词人们的愁绪。

原来愁绪也可以写得如此美丽,

它是李煜的一江春水,连绵不尽;

它是柳永的;

它是李清照的。

小结: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饱经离乱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的真实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渲染,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本词表现情感的手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五、巩固练习(课件展示问题)

同为婉约词人的李煜也有许多抒发愁绪的作品,试选取一首比较其和本词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并体会词人生平际遇对作品的影响。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上面的6篇《声声慢》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声声慢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