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要求写一份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和人生价值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写自我评价的注意事项有很多,你确定会写吗?这里的10篇中考自我评价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中考自我评价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中考自我评价 篇一
在校三年期间,本人始终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人努力学习各门功课,顺利获得了毕业证书,没有任何挂科现象,并且曾获得全国高中生奥林匹克英语大赛三等奖。在中学期间本人全面地掌握了科学基础理论,同时注意结合自身兴趣特点,结合动手实践,在高二暑假到广州某杂志社担任打字员,增加社会阅历。
本人为人随和,与同学相处融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的每次活动,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去,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同时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拓宽了本人的交际面,让本人机会和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在这些过程中很好的培养了本人交际能力,也让本人树立了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处世原则。
今天回顾三年来的学校生活,做自本人评价。本人对自己三年来获得的成绩自豪,同时本人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缺陷。例如缺乏自本人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不会自本人思考。在以后的学生和生活中,本人一定会克服这些缺点。努力完善自己。做一个全面发展综合性人才。
中考自我评价 篇二
初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误区
评价时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轻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而我们的指挥棒———高考或者中考的试题命制时,由于这样那样因素,能体现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试题几乎没有,即使牵强附会的体现了一些,也是常识性的内容,即使平时教学中一点不体现,也能答对的题目。而更多的依然是注重智力开发的题目和体现解题技巧的题目。所谓没有难题,只有解题方法选择不对的说法由此而来。而我们初中化学作为学生的起始学科,尽管课程标准中规定了要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可是一些为了体现自己水平的命题者,依然会把各种时机的命题机会当成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过多考虑了“选拔和甄别的功能,对基础教育中育人、激励、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重视不够,”[2]使得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考一次试降一次,中考时,我们地区总分只有七十分的化学试卷,考的就更少,连一些化学常识都不知道,谈何化学学科的方法、能力和素养。
评价过程中重视知识的记忆、应试应用过程,轻视知识的形成、构建过程我记得在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许多老师教学设计时,还是习惯于先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放在教学的第一步,然后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中的关键词进行解释,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记忆的印象,然后再从微观角度分析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进一步加深对定律的理解,接着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可能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练习巩固。本节课的重心放在题型归纳和练习巩固上,不断刺激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试应用,从中考应试的角度来看,本节课的教学评价,认为教学步骤可以体现合理、实效、高效,只要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归纳合理、练习精当,本节课并无不当之处。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当我们经常抱怨我们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像西方欧美许多大国那样具有什么大师、大家或某一领域的核心人才时,高呼要创新型人才,要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人才时,或者联想到像钱学森钱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时,作为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学工作者,从我个人对科学理解的角度,认为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我们的教学评价,那就是我们在学生的平时教育教学中,对学生“重视知识的记忆、应试应用过程,轻视知识的形成、构建过程”,尽管关于钱学森之问已有许多学者专家发表了若干的答案,不是有“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吗,所以,我还是要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构建过程”的重要,我想只有学生不断经历知识的形成、构建的过程,才有可能发现更多的知识,才有可能创新知识,我想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绝不是一时兴起,与他不断的经历知识的形成、构建的过程必然密不可分。所以,在我的“质量守恒定律”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一定会将教学的重心前移,侧重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的研究,也就把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中的“活动与探究”中的两个探究实验作为本课题的重点部分,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中形成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认识。如果说高考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那么对于中考,就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同时也是对学生、教师的终结性、关键性的评价,但是在这些教学评价中,如果今后中考试题的命题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话,对学生是不利的,因为这类试题在“中考中出现的探究绝大多数是伪探究,假装不知道式的探究,或者不出现形成、构建、创新知识式的探究,而知识的记忆类,知识的迁移、应用类的试题,包括一些信息题,都是训练记忆、训练应试应用就可解决的试题,依然是命题者的首选。”[3]
纠正策略
1.如何减少终结性、关键性评价的偶然性
由于中考对于初三老师和学生是这一学年来的终结性的、关键性的、一次性的评价,其结果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和投机性,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许多学生抱有“临阵磨枪”的想法,平时上课不认真,考试临时突击,过后大部分忘记,甚至也导致不良考风、不良学风、不良教风的形成,同时还达不到对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而实行“等级分制”其实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它实质是改变单纯以文化课分数评价学生的方法,建立健全中学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将学生相差无几的成绩划在一个等级,弱化差别,淡化分数竞争,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主动、更生动活泼地发展。实行等级分制评价,在我们化学评价中,应侧重于以下几个原则:一、知识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学生不能单纯地看文化成绩,要全面综合地评价,包括对学科素养、实验课的动手能力,小组活动的参与度、探究活动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分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和道德素质的评价等。二、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进行终结性评价,教师还应看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思维品质、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避免只凭“一张中考化学试卷”或“一次化学实验考查”来评价学生的偶然性,使其更具有全面性。三、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是把所有学生作为互相比照对象来进行评价的方法,即我们常用的等级分评价方法。纵向评价是把某个学生此次成绩与上次成绩比较,看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进步非常明显的同学如果此次成绩只差一点儿没有进A档,也可以得A,这样做,肯定了后进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其继续努力,使其具有向上的动力,这是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通过学科收获记录档案收集评价每个学生的记录过程,减少中考成绩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减少终结性评价和关键性评价的偶然性。
2.如何落实科学素养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同样是因为中考、高考的因素,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类的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在教学中几乎没有体现,一般化学教师可能也不愿在此劳精费神,而化学课程标准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那么具体怎么落实呢?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的评价不宜单独进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是与知识与能力的反思与运用而提升的。评价的形式方法要从过程性评价中让学生体会到素养的提升、进步的喜悦,尤其是后进生在每次点滴进步后有及时、恰当的评价,让他们能找到学习化学的自信,自觉的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在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下使他们也能形成一定的化学思路和方法。因此,对学生发展过程情况的考查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而孤立地、机械地进行。而应在考查学生化学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情况的特定活动中,通过学生具体、可观察的外在行为表现来考察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情况。
3.如何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1)为什么要自我评价
主观因素
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按照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对自身学习进行价值判断。自我评价将评价对象变为评价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发挥主体能动作用。通过自我评价,调节、改进自我行为,形成自律机制,实现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力;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加强与教师、家长的沟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自己。在教育评价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学生的自我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客观因素而我们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尤其是优秀中学生认知水平很高,有很强的化学思维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化学知识的应用行为。比如(1)化学新课程倡导“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4]而学生已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形成的学科意识与表现的外在应用意识不相一致;(2)化学新课程倡导“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4]而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化学知识与个人的生活经历相脱节;(3)化学新课程倡导“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真实的化学,”[4]而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环境知识、节水、节能等要求和在家庭生活中以及与在周围工厂林立的环境中表现出的环境意识、环保习惯不相一致。分析可能的原因有:(1)当前的学校化学教育教学基本停留在封闭式、概念化、理想化的单向训练阶段,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的自身省悟和亲自实践。不能将学科知识的掌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学科信念,学科信念又不足以支持和指导学科行为。(2)当前的学校化学教学内容相对空泛,过于理论化,考虑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的较少,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多,缺乏化学学科在学生生活中重要意义的的具体的教育内容,尤其对于现在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的初三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更谈不上兴趣的保持和志趣的形成以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参与自我教育和评价,才能改进自己的学习。
(2)怎样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要针对学生个体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知识、能力、态度、习惯等方面作出分析。教师通过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等形式找出失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充分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使学生全面和谐与发展,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还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促进自我评价,因材施教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每次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回答、课堂的表现、每次练习的完成状况、满意程度、近期目标的达成度等等,都作为学生自评的内容,进行动态化、过程化的自我评价,自评可分一般、良好、优秀三个等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视角观察生活、用已有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生活。让学生感受学习、生活的价值,真正实现通过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人文素养的提高,使学生既要重视评价的结果,还要重视评价的自我发展的功能。
结束语
初中化学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如能理想化做到“第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从三维目标出发并且将三维目标细化到具体的活动;第二是评价主体的多边化,从评价的这个主体来看由教师、学生本人、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学生家长还有学校的管理者共同评价,真正实现了主体的多边化;第三是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充分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使学生全面和谐与发展;第四要注意评价中心的过程化,从过去强调最后结果到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5]
中考自我评价范文 篇三
一、在历史新课程的学习中注重过程性评价
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淡化甚至忽略历史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并且评价的主动权操纵在教师手里。新的教学评价观强调学习过程的全程评价、动态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重在促进学生的转变和发展。
1.建立教学、学习档案记录。为扭转以往只重结果的教学评价,我们建立了平日教学档案,在其中强调“个案记录”,记录学生在平日课堂教学中个性张显、思维独特的表现。例如赵婕老师曾在一节公开课后有一段个案评价:“没在一班上公开课,同学们很失望,有个叫刘梦的女生哭了。她们这种积极努力的学习态度让我非常感动,我与同学们做了进一步的沟通。”这段个案记录体现了过程评价,蕴涵着丰富的新课程评价理念。
2.建立课堂、学习活动日常奖励机制。日常的课堂学习观察和学习活动关注是评价的主要手段,教师要通过历史课堂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历史的状态、表现和成效,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评定和奖励;对于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的探究学习活动。如收集资料、动手制作、考查实验等,教师必须适时过问、褒奖。例如,在一些探究活动课上,我们学校有不少历史老师都亲自动手制作了奖励卡片或奖状,如“最佳设计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创作奖”等。这些奖励评价都被纳入到学生的学习档案中,是整体评价的一部分。
3.坚持常规的平时测验制。常规的传统测验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有它独特的功能,可以对学习成果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督导教和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在单元阶段采取四种手段进行适当的测验。一是抽样考,即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考试。二是抽题考,即由考试的组织者或个人预先准备好若干试题,由学生随机抽题进行考试。三是开卷考,即学生可以随意翻阅教材等资料的考试。四是开放考,即将考试考出教室、考出教材,甚至考出学校。评定也照样可以采取以上方法,可以是分数评定也可以是评语。
二、在学习历史新课程的期末阶段采取结果性评价
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办法只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进行全区性统一会考,学生的会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依据,这种评价办法使评价自身失去了应有的功能,无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针对以往结果性评价带来的种种弊端,在课改实验的期末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期末课堂教学整合。平日的教学过程评价散见在教师档案和学生档案中,它需要在终端阶段进行整合,因此我们在期末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双基巩固综合评价、学生历史学习档案作品综合评价、学生一学期历史学习综合评价等。例如把档案作品展做一专题活动课,采取先小组、后全班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评价。
2.全区纸笔测试整合。以往的全区性统一闭卷考试与新课改中的评价观有诸多不一致之处,基于深入细致的思考和论证,我们区教育局领导对期末统一会考做了革新尝试。首先,变革纸笔测试方式,由原先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此举可谓一举多得:减轻了师生的双重压力;学生的认知整合空间得以扩展、建构;改变了“应试”死板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新的学习方式的养成。其次是纸笔测试内容的变化。试题考查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测试(占30%)、综合能力测试(占70%)两大部分,在综合能力测试里重点考查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迁移运用能力、学科综合能力、历史学习过程情况等。试卷尽量体现人文性、开放性、多元性。纸笔测试成绩只是综合评定的一部分。
三、在历史新课程学习结束时完成形成性评价
中考自我评价范文 篇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的改进教师的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决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基于以上对评价的认识,我把如何“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成长”看成了教与学本质的、综合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把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因此,笔者在自己日常的教学中作了如下的尝试和探索。
一、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评价结合。不以评价结果锁定个体的发展趋势,要以动态生成的眼光,有效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进步与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他们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过去的课程评价多采用目标评价模式,重点考察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忽视了实施的过程对其他的评价。新课程要求我们对教学实施的评价应当采取过程评价的模式。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信心技术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不断利用口头评价及时给与评价的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我还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同学、老师的评价、获奖证书、竞赛成绩、最满意的作业、寻找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一题多解、小制作、统计图表、……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强自我反省的抛物线,把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并说明抛物线的意义和应用。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他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在作业纸中画出,配上插图,拿到班级交流。这种收集和积累活动,比单纯的作业,测验和考试生动有趣,并能在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程需要的评价不是静态的、终点式的评价,而是动态的、从学习起点到学习终点的评价。我们的评价应该是立体动态地评价学生,学生记录的过程,收集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提高的过程。评价关注的是发展和变化,不重视目前的结果,它是为了教育并指向学生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选拔英才、尖子,把学生分出等级、优劣。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着眼未来,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今天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明天的发展前景。评价是加油站,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评价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新课程指出:“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组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评价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局限在课堂活动中,而是拓展到学生各种发展的培养空间。通过课堂内外各种渠道采集学生素质的发展的各种信息,来综合评价我们具有个别差异的多元的学生。
为了落实新课程的要求,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定,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和心理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评价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改进。例如,在考察评定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增加“技能评价”非智力品质的评价以及学习过程的“道德品质评价”等。例如,在评价一位学生课堂中的表现,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1)该生的参与程度(在操作、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等环节中的表现);(2)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情感、自信心方面的表现;(3)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在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上的表现);(4)该学生在思维水平的表现(创造性、灵活性等)。评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不能仅局限于一堂课的表现,应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注重评价主体,实现评价多元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多元化可在方法、主体、内容上体现,评价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改进评价方式,在已有的笔试、日常观察等形式的基础上,使之多样化,以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加深对信息技术的情感,可以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学生评价的主体是以他评为主、消极的地位。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而他们存在着个性差异。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却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尤其忽略了解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过程的考察。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老师的评语既要有定性的规定性描述,又要有定量的事实为支撑,要采取“情感+知识+能力”的综合方法,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差异及优缺点,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评价,他以评价对象为主体,注重评价对象的个人价值,重视提高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发挥其积极性。
在学生评价中,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可由学生和教师协商制定,双方认同后方可实施,并且提倡由学生选择评价者,学生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意义在于让他们学会利用评价信息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明白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教师评”“学生自评”“师生共评”这种多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课外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及“家长和孩子共评”,反馈后由教师再评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的教师根据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得到培养,克服了学生只管做不管对错的不负责任的学风,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达到了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改革目标。
四、注重评价方法,创造崭新评价
在当前的课程评价实践中,人们趋向于把质化评价方法作为量化评价的指导,同时把量化评价结果又作为质化结论的基础,这样有利于二者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因此,在量化以后再对那些不能量化的因素进行质化评价,同时还要对量化后结果进行质化分析,这样就使量化评价方法和质化评价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进行考评的工具应涉及到用于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家长们提供他们孩子在校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等几个方面,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加以选择。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方式;定性描述可采用评语的形式;评语无固定的模式。但针对性要强,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尽量使用鼓励性的客观语言,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树立学www.kuaihuida.com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评价的根据和方法多样化,使工具和方法达到效果最优化,使评价提供更科学、更全面、更可观的信息,以此来洞察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在哪个方面进步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努力方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体验成功,从而提高评价的实效性。创新评价体系,坚持正当评价与考试分数有机结合,用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是现行基础教学的主要特征。实施新课程教学,虽然要求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但这并不表明要完全抛弃考试和分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能把考试和分数当“靶子”攻击,不能让形而上学到处泛滥,把正确评价与分数评价对立起来,要正确处理正当评价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保持正确的心态,有机结合使用。在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学生确实好的、正确的、新颖的观点,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考试成绩好的同样予以肯定。同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切忌只见表扬,不见批评,从而形成学习成果不正确的评价导向。
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可以说,“多一把尺子,也许就多一批好学生”。除书面考试和测验外,还应研究制订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如主题活动、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合作评价、个案分析、学生成长记录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
五、注重评价功能,激励学生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是对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的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因此,我在教学中,试图通过多种方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我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习题,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的习题,让已“吃得饱”的同学做完基础题后选做提高题,让一部分基础相对差的学生也能“跳一跳,摘桃子”这样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在平时的测验中,我也会给予学生多次考试机会,只要学生觉得考试结果不理想,就可以申请重考,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淡化分数、等级和相互比较,要强调进步和纵向比较,使学生树立起考试是考察和检验,是促进我们学习和发展的观念。积极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和激励的功能。在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的同时,我们要用合理的、科学的、公正的评价激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语言的措辞上要非常谨慎,让学生更多的是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过程;是为了促使每个主题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是为终身发展服务的。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功能,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只有这样才能在评价过程中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以人为本,打好基础,促进发展”的教育目标。
总之,评价是一种鼓励,评价是一定的认可,评价是一种长足的发展。最后,我用一句广告语跟大家共勉: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让我们在新课程给搭建的舞台上,放飞自己的心灵,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宋乃庆,徐钟林。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002.
\[2\]朱莫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中考自我评价范文 篇五
着力解决“四种失衡”建立健全体现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中考自我评价 篇六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评价;误区;纠正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1-001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1.005
新课程要求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而我们每想到的评价就是应用最多的纸笔测试,在课堂里面进行考试,而采用其他的多种方法去对学生的各方面学习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评价则重视不够。其中“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1]很难做到,而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作为整个评价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这更难做到。本文将围绕现教学评价中的两个现实问题:一个是关于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评价的有关误区问题,一个是关于教学评价误区的纠正策略有关问题,抛砖引玉谈一些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不妥之处请行家批评指正。
一、初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误区
1.评价过程中重视学习成绩、结果的评价,轻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平时每一节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关注的是:本节的知识点是否掌握,学习成绩是否有进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展示和交流的积极性等,评价不多,而一味评语式的简单评价为:某同学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这些词语出现的较多。而近年来,全市统一的中考升学考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迫于巨大的社会和行政考核的压力,化学学习成绩评价的方式日趋简单化,中考卷面考试分数普遍成为校领导考核教师、教师考核学生的唯一指标。而平时的笔试、口试、作业检查、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检查方式,来关注学生课本学习的考察,和考察学生从事野外观测、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能力考查这些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则被迅速弱化、甚至置之不理,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结果、学习能力的甄别、知识拥有量的定量比较,以一张试卷定高低,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我觉得在评价功能上它就过多的强调与中考的联系上,过多的强调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使用甄别与选拔功能,所以它就忽视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评价时重视知识的识记,轻视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一直有“让学生实验不如做演示实验,做演示实验不如让学生背诵实验”的说法,这是从纸笔测试效果的角度来说,确实如此。而不少学校屡试不爽,始终坚持的“知识点过关”更是最好的注脚。而每学年的化学实验考查都是提前发给学生实验考签和评分标准。到时候,临时突击这几个考查的实验,而平时,实验室的门不知是否开过。尤其不少乡镇学校,记得几个在实验室工作的同学在聚会时谈到,校领导一听到又要买药品、仪器就发火。而化学实验的特殊性,药品、仪器的消耗是必然的,个别老师图省事,讲实验代替做实验,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合并实验项目、验证性实验代替探究性实验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自然的发生了,而对教师、学生评价时,在纸笔测试中,由于有若干次的反复实验试题练习,在中考成绩中几乎没有多大影响,学生做到的是记忆实验规范、记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记忆实验注意事项等就可以顺利通过各种教育教学评价了。而实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等等都无法顾及了。因为初中化学毕竟是起始学科,许多方面都是了解的内容,强逼学生记忆每一个知识点,每周进行过关,人为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则很少体现。
3.评价时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轻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而我们的指挥棒——高考或者中考的试题命制时,由于这样那样因素,能体现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试题几乎没有,即使牵强附会的体现了一些,也是常识性的内容,即使平时教学中一点不体现,也能答对的题目。而更多的依然是注重智力开发的题目和体现解题技巧的题目。所谓没有难题,只有解题方法选择不对的说法由此而来。而我们初中化学作为学生的起始学科,尽管课程标准中规定了要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可是一些为了体现自己水平的命题者,依然会把各种时机的命题机会当成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过多考虑了“选拔和甄别的功能,对基础教育中育人、激励、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重视不够,”[2]使得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考一次试降一次,中考时,我们地区总分只有七十分的化学试卷,考的就更少,连一些化学常识都不知道,谈何化学学科的方法、能力和素养。
4.评价过程中重视知识的记忆、应试应用过程,轻视知识的形成、构建过程
我记得在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许多老师教学设计时,还是习惯于先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放在教学的第一步,然后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中的关键词进行解释,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记忆的印象,然后再从微观角度分析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进一步加深对定律的理解,接着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可能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练习巩固。本节课的重心放在题型归纳和练习巩固上,不断刺激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试应用,从中考应试的角度来看,本节课的教学评价,认为教学步骤可以体现合理、实效、高效,只要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归纳合理、练习精当,本节课并无不当之处。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当我们经常抱怨我们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像西方欧美许多大国那样具有什么大师、大家或某一领域的核心人才时,高呼要创新型人才,要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人才时,或者联想到像钱学森钱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时,作为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学工作者,从我个人对科学理解的角度,认为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我们的教学评价,那就是我们在学生的平时教育教学中,对学生“重视知识的记忆、应试应用过程,轻视知识的形成、构建过程”,尽管关于钱学森之问已有许多学者专家发表了若干的答案,不是有“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吗,所以,我还是要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构建过程”的重要,我想只有学生不断经历知识的形成、构建的过程,才有可能发现更多的知识,才有可能创新知识,我想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绝不是一时兴起,与他不断的经历知识的形成、构建的过程必然密不可分。所以,在我的“质量守恒定律”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一定会将教学的重心前移,侧重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的研究,也就把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中的“活动与探究”中的两个探究实验作为本课题的重点部分,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中形成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认识。如果说高考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那么对于中考,就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同时也是对学生、教师的终结性、关键性的评价,但是在这些教学评价中,如果今后中考试题的命题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话,对学生是不利的,因为这类试题在“中考中出现的探究绝大多数是伪探究,假装不知道式的探究,或者不出现形成、构建、创新知识式的探究,而知识的记忆类,知识的迁移、应用类的试题,包括一些信息题,都是训练记忆、训练应试应用就可解决的试题,依然是命题者的首选。”[3]
二、纠正策略
1.如何减少终结性、关键性评价的偶然性
由于中考对于初三老师和学生是这一学年来的终结性的、关键性的、一次性的评价,其结果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和投机性,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许多学生抱有“临阵磨枪”的想法,平时上课不认真,考试临时突击,过后大部分忘记,甚至也导致不良考风、不良学风、不良教风的形成,同时还达不到对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而实行“等级分制”其实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它实质是改变单纯以文化课分数评价学生的方法,建立健全中学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将学生相差无几的成绩划在一个等级,弱化差别,淡化分数竞争,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主动、更生动活泼地发展。实行等级分制评价,在我们化学评价中,应侧重于以下几个原则:一、知识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学生不能单纯地看文化成绩,要全面综合地评价,包括对学科素养、实验课的动手能力,小组活动的参与度、探究活动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分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和道德素质的评价等。二、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进行终结性评价,教师还应看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思维品质、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避免只凭“一张中考化学试卷”或“一次化学实验考查”来评价学生的偶然性,使其更具有全面性。三、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是把所有学生作为互相比照对象来进行评价的方法,即我们常用的等级分评价方法。纵向评价是把某个学生此次成绩与上次成绩比较,看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进步非常明显的同学如果此次成绩只差一点儿没有进A档,也可以得A,这样做,肯定了后进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其继续努力,使其具有向上的动力,这是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通过学科收获记录档案收集评价每个学生的记录过程,减少中考成绩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减少终结性评价和关键性评价的偶然性。
2.如何落实科学素养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同样是因为中考、高考的因素,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类的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在教学中几乎没有体现,一般化学教师可能也不愿在此劳精费神,而化学课程标准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那么具体怎么落实呢?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的评价不宜单独进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是与知识与能力的反思与运用而提升的。评价的形式方法要从过程性评价中让学生体会到素养的提升、进步的喜悦,尤其是后进生在每次点滴进步后有及时、恰当的评价,让他们能找到学习化学的自信,自觉的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在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下使他们也能形成一定的化学思路和方法。因此,对学生发展过程情况的考查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而孤立地、机械地进行。而应在考查学生化学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情况的特定活动中,通过学生具体、可观察的外在行为表现来考察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情况。
3.如何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1)为什么要自我评价
主观因素
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按照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对自身学习进行价值判断。自我评价将评价对象变为评价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发挥主体能动作用。通过自我评价,调节、改进自我行为,形成自律机制,实现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力;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加强与教师、家长的沟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自己。在教育评价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学生的自我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
客观因素
而我们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尤其是优秀中学生认知水平很高,有很强的化学思维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化学知识的应用行为。比如(1)化学新课程倡导“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4]而学生已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形成的学科意识与表现的外在应用意识不相一致;(2)化学新课程倡导“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4]而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化学知识与个人的生活经历相脱节;(3)化学新课程倡导“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真实的化学,”[4]而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环境知识、节水、节能等要求和在家庭生活中以及与在周围工厂林立的环境中表现出的环境意识、环保习惯不相一致。分析可能的原因有:(1)当前的学校化学教育教学基本停留在封闭式、概念化、理想化的单向训练阶段,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的自身省悟和亲自实践。不能将学科知识的掌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学科信念,学科信念又不足以支持和指导学科行为。(2)当前的学校化学教学内容相对空泛,过于理论化,考虑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的较少,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多,缺乏化学学科在学生生活中重要意义的的具体的教育内容,尤其对于现在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的初三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更谈不上兴趣的保持和志趣的形成以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参与自我教育和评价,才能改进自己的学习。
(2)怎样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要针对学生个体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知识、能力、态度、习惯等方面作出分析。教师通过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等形式找出失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充分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使学生全面和谐与发展,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还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促进自我评价,因材施教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每次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回答、课堂的表现、每次练习的完成状况、满意程度、近期目标的达成度等等,都作为学生自评的内容,进行动态化、过程化的自我评价,自评可分一般、良好、优秀三个等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视角观察生活、用已有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生活。让学生感受学习、生活的价值,真正实现通过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人文素养的提高,使学生既要重视评价的结果,还要重视评价的自我发展的功能。
三、结束语
初中化学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如能理想化做到“第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从三维目标出发并且将三维目标细化到具体的活动;第二是评价主体的多边化,从评价的这个主体来看由教师、学生本人、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学生家长还有学校的管理者共同评价,真正实现了主体的多边化;第三是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充分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使学生全面和谐与发展;第四要注意评价中心的过程化,从过去强调最后结果到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5]这一步确实不易,在我国运用的虽然还不广泛,但对改变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对推进基础教育的教学评价改革必将产生了重要影响,认真总结教、学评价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正是抱着这样的愿望,管中窥豹,求教大家。
参考文献
[1] 周青,陆国志,杨辉祥。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
[2] 程国清。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5):7-10
[3] 张胜勇。中考命题指导[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
[4] 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的设计和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中考自我评价 篇七
本人进XXX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学习。在校期间,我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在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搞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还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能够熟练进行电脑基本操作;掌握CAD,天正,3D、PHOTOSHOP、LIGHTSCAPE等制图软件;熟悉Word,Excel等办公软件。除此之外,个人方面能吃苦耐劳、踏实稳健、品学兼优、诚实守信、无违法违纪行为,身体健康、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乐观进取,善于沟通、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诚信、坚毅是我引以为豪的优点,也为我争取来了别人的尊重。我们享受了活在这个世界上权利,就有义务对社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高尚的品德,是我们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基本要求,是我们不辜负父母养育和祖国期望的前提。经过四年的锻炼,我已经具备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设计能力,并且坚信会在室内设计方面创造出一片蔚蓝的天空。
中考自我评价 篇八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初中生。在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中,德智体美都有了本质的提高。三年的初中生活,培养了我热爱体育,热爱劳动,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在学**,我努力帮助落后的同学。帮助他们理解题目。在生活中,我积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同学。在学校积极旦迹测克爻久诧勋超魔参加每一次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劳动。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积极改正。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父母的**下,我发展了兴趣爱好。三年的初中生活不光提高了成绩,而且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学习中不光提高了自己,还有了许许多多的朋友。虽然遇到过挫折但我从未放弃,虽然遇到过挑战,但我从未退缩,虽然遇到过失败,但我依旧在努力。
中考自我评价 篇九
本人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
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
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间隔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希看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然我也深刻熟悉到自己的不足,字写的不是很好,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题目,我就能做的更好。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题目,
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
中考自我评价 篇十
现在我拥有年轻和知识,我可以用热情和活力,自信和学识来克服毕业后生活的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协调去完成今后的精彩人生。
通过初中这三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了大大小小种种的磨练,我也有了不少的收获:在一些问题上勇于表达自己的主见而不是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学习的同时,我也学会了怎样处理人际关系;通过与同学的相处对团队精神、团队合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初中生活在转眼间飞纵即逝,不久后我们就要迎来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里程碑——中考。而中考过后等着我们的是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所以中考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旅程的开始。
三年的初中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面这10篇中考自我评价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中考自我评价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